建國門(北京建國門)

建國門(北京建國門)

本詞條是多義詞,共個義項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建國門位於北京建國門內大街、建國門外大街於東二環路交口上,原是日偽統治時期興建的城門,是在內城東城牆上扒開的一處缺口,當時名叫啟明門。日本侵略者投降以後,在廣大人民民眾的強烈要求之下,1945年11月9日,國民黨北平市政府將這個城門改名為建國門。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建國門
  • 位於:北京東二環路上
  • 主要建築:建國門橋、古觀象台等
  • 朝代:明清時期
行前必讀,景區動態,景區介紹,關鍵信息,簡介,歷史變遷,明清時期,抗日時期,日本投降後,解放後,文革期間,改革開放,附近建築,建國門橋,古觀象台,月河寺,北京城東南角樓,就近樓群,地理位置,交通設施,公交線路,軌道交通,

簡介

建國門位於長安街東二環路交叉處,城門已經不復存在。主要建築是建國門橋、古觀象台等。原是日偽統治時期興建的城門,當時名叫啟明門。日本侵略者投降以後,在廣大人民民眾的強烈要求之下,1945年11月9日,將這個城門改名為建國門。改革開放以後位於雅寶路地區的秀水街慢慢形成了以服務國外遊客為主的專業市場。
老照片:從來未曾存在的建國門城樓老照片:從來未曾存在的建國門城樓

歷史變遷

明清時期

明清遺留的老北京城,本由平面呈“凸”字形的內、外兩城所組成,開有“內九外七”共16座城門。除正陽門城樓、箭樓德勝門箭樓尚存,其他城門均不復存在,只是保留了原城門的名稱作為地名標誌。但在這16個老城門之外,還多出和平門復興門、建國門這三個聽起來也像是城門名稱的地名混雜其間。明清時期,老北京城的城門不是簡單的出入通道,而是設計周密的整套城防要塞。每座城門,均由城樓、箭樓及連線二者的瓮城所組成,瓮城之中,形成封閉的空間,敵軍一旦闖入,即被“瓮中捉鱉”。
建國門外大街建國門外大街
和平門、復興門、建國門都不具備上述設施,它們只是在清朝滅亡之後,為了交通方便,陸續在老城牆上開闢的通道而已。復興門和建國門是日寇侵占北京時,在內城東西城牆上扒開的兩處缺口。

抗日時期

據北京市檔案館1999年第四期《北京檔案史料》所載《日偽統治時期華北都市建設概況》記述,日寇於1939年起,就開始在北京西郊籌建用於商業和住宅的“西街市”,並在東郊籌建用於工業區的“東街市”。為溝通“兩新街市區域與城內之交通,特就東西兩面城垣各闢一新城門(東稱‘啟明’、西稱‘長安’),所辟新城門僅有缺口而未設門扇與門洞,因陋就簡,迄未修飾,是其物力不濟之象徵”。
建國門

日本投降後

國民黨北平市政府按照當時流行的“復興、建國”的政治口號,將日寇命名的“長安門”改為“復興門”,“啟明門”改為“建國門”。1946年11月何思源接任市長之後,曾“修建復興門等城防工程共十三處”,在復興門缺口處增建了一座10米寬的拱券門洞,並加裝了鐵門。1955年,為展寬道路,將復興門的門洞拆除,拓寬了缺口。而建國門則從未建造門洞,一直是缺口狀態。

解放後

為改善交通,將老北京城牆扒開了多處缺口,即未建門洞,也未命名為“某某門”,只是依據附近地名,稱作“十條豁口”、“北小街豁口”等名稱。老北京人則稱其為“城豁子”。再後來,老城牆被拆除,有豁口的地方,大都興建了立交橋,昔日的“十條豁口”變成了“東四十條橋”,“北小街”豁口變成了“小街橋”。殘留的少數“豁口”,已成為標註在公交線路站牌上的車站名稱。

文革期間

造反派破“四舊”,將許多帶有所謂“封、資、修”色彩的地名廢除更改,如“王府井大街”改為“人民路”,“東交民巷”改為“反帝路”。但造反派們可能並不知道“復興”、“建國”這樣聽起來無甚不妥的地名,卻是當年由國民黨北平市政府命名的,因此未做更改 。

改革開放

北京二環路的東段的重要樞紐,建國門外地區有眾多的使館,涉外機構。

附近建築

建國門橋

建國門橋建於1979年,該橋位於東城區和朝陽區交界處,是中國第一座機動車與非機動車分行的苜蓿葉形互通式立交橋。主橋上部結構為箱形截面預應力鋼筋混凝土簡支梁,採用青石板護坡。東西方向腳踏車道設計在第二層,南北方向腳踏車在橋東西兩端主路下通過,橋上是東西進出建國門的車道橋最下層是南北通行的車輛。以橋為界,橋西是建國門內大街屬東城區,橋東側是建國門外大街屬朝陽區,由建國門外大街繼續往東可到國貿大望路通州;由建國門內大街繼續往西可到東單東長安街。南邊是東便門橋,北邊是朝陽門橋。轉彎車輛可通過南北兩側的匝道改變行車方向,無論南北方向還是東西方車輛,右轉彎時可直接右轉即可,左轉彎時必須連續右轉彎才達到左轉彎目的。全橋共3座橋樑6個橋洞,造型美觀大方,布局合理,通行能力強。橋東北、西北、西南都有捷運出入口,所以建國門橋是北京城的交通要塞。
建國門邊的古觀象台建國門邊的古觀象台

古觀象台

提起建國門,那得說說著名的古觀象台。這座觀象台是元朝人郭守敬利用元大都角樓修建起來的。那會兒建國門一帶叫做“都邑東墉下”,觀天象的角樓叫做“大都司天台”,又稱觀星台。再往後,這地方曾經多次更名改稱,比如國立天文陳列館、北京天文館古代天文儀器陳列館等等。古觀象台上共有八件清代製作的古觀象儀器,它們是璣衡撫辰儀黃道經緯儀象限儀紀限儀天體儀赤道經緯儀、地平儀和地平經緯儀.

月河寺

緊鄰建國門外護城河的月河寺:早年在建國門外附近居住的老人都知道,緊鄰建國門外護城河原來有一座寺廟叫月河寺,現原建築未留有遺蹟。月河寺就在護城河邊,地勢不算背靜,但是很多騎著毛驢的人,卻要走過月河寺,去香火最旺的蟠桃宮或是東嶽廟進香。

北京城東南角樓

建國門南大街崇文門東大街相交處的內側,毗鄰東二環路、建國門橋。它即是建在北京明、清城垣東南角上的角樓。原北京有內城外城之分,內城建築較早,是明代初期在元大都城的基礎上改建的,除於九門興建城樓、瓮城和箭樓外,為了加強城垣的防衛,於城四角城台上均建箭樓一座、其名稱應是城角箭樓,簡稱角樓。此處是唯一保存下來的北京城東南角樓,也是中國現存最大的城垣角樓
樓建於突出城牆外緣的方形台座上。台高12米,底邊長39.45米,上邊長15米,樓高17米,通高29米,建築面積700多平方米。平面呈曲尺形,四面磚垣,重檐歇山頂。樓體外側向東、向南兩闊面和向西、向北兩側面均辟箭窗(射孔),共4層144孔。樓體內交金柱20根,是角樓的主要承重結構。角樓高大峻拔,形式特殊,是明清城防和城樓建築的獨特例證。

就近樓群

地理位置

圖中為建國門位置。
建國門

交通設施

公交線路

建國門南途經線路:25路、39路、43路、44路內環、44路外環、52路、122路、434路、637路、638路、139路、特2路、特12路內環、特12路外環
建國門內途經線路:667-1聯運、668路-1路聯運通勤高峰快車、669-1聯運、

軌道交通

北京捷運1號線,分段計價,起步價3元
運營方向
首班車
末班車
到四惠東
05:27
23:38
05:05
23:26
北京捷運2號線,分段計價,起步價3元
運營方向
首車
末車
積水潭(內環)
05:20
23:02
到西直門(外環)
05:16
23:22
建國門地圖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