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沿革,行政區劃,區劃沿革,區劃詳情,地理環境,位置境域,地形地貌,氣候,降水,自然資源,水資源,濕地資源,動物資源,人口,政治,經濟,概述,第一產業,第二產業,第三產業,社會,科學技術,教育,文化,體育,衛生,社會保障,人民生活,郵電,基礎設施,環境保護,交通,綜述,海港,空港,跨江通道,河運,公路,風俗文化,特產,旅遊,知名人物,友好城市,城市榮譽,
歷史沿革
五代後周顯德五年(958年)建縣,縣治設於東洲鎮,名
海門縣,與新設靜海縣一併屬
通州轄領(通州州治駐靜海),是乃通州立州及海門立縣之始。
元至元十五年(1278年),與靜海並屬通州路(時通州升通州路);至元二十二年(1285年),屬通州(時通州恢復為州),隸於
揚州路。
明洪武二年(1369年),靜海縣併入通州,通州增領
崇明縣;洪武九年(1376年),崇明縣改隸
蘇州府,海門縣仍屬通州;元末至清初,由於長江主泓道北移,海門被迫四遷縣治;至明中葉,境內大片土地坍沒,坍至今
呂四港鎮、
余東鎮、
四甲鎮一線,
縣治遷於徐澗(今南通市
興仁鎮)。
清康熙十一年(1672年),由於縣境人口與土地面積劇減,海門廢縣為海門鄉,併入通州;雍正二年(1724年),屬
通州直隸州(時通州升為直隸州並增領
如皋、
泰興兩縣),隸於江蘇布政使司;乾隆二十六年(1761年)隨通州改隸於
江寧布政使司;清初以來江流主泓南傾,長江北岸開始漲積,逐漸漲出40多個新沙,綿亘百餘里,
乾隆三十三年(1768年),劃通州19沙、
崇明11沙和新漲的天南等41沙建
海門直隸廳,設治於茅家鎮;
道光十二年(1832年),為了有別於新置
海門廳,以“名同地異,歲久相沿,而廳鄉幾混淆莫辨”,經丁鹿壽等赴部呈請,海門鄉改為靜海鄉。
中華民國元年(1912年)
南京臨時政府撤道、州、廳,留縣,廢海門廳,復設海門縣;民國三年至十六年(1914年~1927年),南通、如皋、靖江、泰興等縣歸
蘇常道管轄,海門、崇明等縣歸
滬海道管轄;民國十六年(1927年)5月
國民革命軍(
北伐軍)抵達海門,廢海門
縣知事公署,改設海門縣政府;民國十七年(1928年)3月,劃三陽以東“下沙”等地與崇明縣“
外沙”等地新置
啟東縣;民國二十三年(1934年),江蘇省行政第七區專員公署設於南通城,海門與南通、如皋、啟東、崇明等5縣歸其管轄;民國二十五年(1936年)蘇七區改為蘇四區,增轄靖江縣,海門縣仍歸其管轄;
抗日戰爭期間,海門國民黨政府、中國共產黨建立的抗日民主政權、汪精衛親日傀儡政權(即汪偽“清鄉”公署)交錯並存;民國三十八年(1949年)1月31日,海門全境解放。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海門人民護坡治坍,根除了坍害;1949年10月,南通專區隸屬蘇北行政公署,海門及如東、南通、啟東、崇明等5縣和南通市歸其管轄;1953年1月江蘇復省後,海門縣隸屬南通區(1953年前為
蘇北行署區南通區,1953年為
江蘇省南通區,1955年4月改為江蘇省南通專區,1971年4月改為江蘇省南通地區)。
1983年3月,南通地區行政公署撤銷,原行署所轄6縣統一由地級
南通市領導,實行
市管縣體制,海門縣隸於江蘇省南通市。
1994年6月,經國務院批准,撤銷海門縣,設立縣級海門市,由南通市代管。
2020年7月,經國務院批准,撤銷縣級海門市,設立南通市海門區,以原海門市的行政區域為海門區行政區域,海門區人民政府駐海門街道北京中路600號。
行政區劃
區劃沿革
2004年9月30日,經江蘇省人民政府批覆,將海門市天補鎮寶興村劃歸三星鎮管轄。
2011年6月,海門鎮與
三和鎮合併,設立新的海門鎮,鎮政府駐海門鎮秀山西路581號;將三星鎮與
天補鎮合併,設立新的三星鎮,鎮政府駐三星鎮寶成路44號。
2011年3月,經江蘇省人民政府批覆,調整海門市部分鄉鎮行政區劃:
海門鎮與三和鎮合併設立新的海門鎮,鎮政府駐海門鎮秀山西路581號。
三星鎮與天補鎮合併設立新的三星鎮,鎮政府駐三星鎮寶成路44號。
2012年12月,經江蘇省人民政府批覆,調整海門市部分鄉鎮行政區劃:
撤銷海門鎮、德勝鎮、三星鎮,①將原海門鎮秀山等14個村和解放西路等31個社區,原德勝鎮文俊等2個村,原三星鎮陶港等3個村合併,設立海門街道,駐原海門鎮秀山西路581號;②以原海門鎮的大興等8個村和證大、濱江花園、和誼街3個社區,以及沿江淡水養殖場、種羊場、畜禽良種繁殖場、棉花原種場合併,設立濱江街道,駐原海門鎮廣州路999號;③將原三星鎮、德勝鎮劃歸海門街道後的其他行政區域合併,設立新的三星鎮,駐原三星鎮寶成路44號。
撤銷三廠鎮、臨江鎮,①以原三廠鎮廠西、鎮西、青龍港、廠南、孝威、耀忠、大洪、孝漢、中興9個村和新東街、中心街、工房街3個社區設立三廠街道,駐原三廠鎮中華東路2號;②將原三廠鎮的丁陸、湯西、鶴豐、新豐、劉洪、為民、豐順7個村及大新街社區和原臨江鎮合併,設立新的臨江鎮,駐原臨江鎮人民路118號。
撤銷常樂鎮、麒麟鎮,合併設立新的常樂鎮,駐原常樂鎮常青路88號。
撤銷悅來鎮、萬年鎮、三陽鎮,合併設立新的悅來鎮,駐原悅來鎮復興街12號。
撤銷四甲鎮、貨隆鎮,合併設立新的四甲鎮,駐原四甲鎮人民路438號。
撤銷余東鎮、樹勛鎮,合併設立新的余東鎮,駐原余東鎮創業路1號。
撤銷正余鎮、王浩鎮,合併設立新的正余鎮,駐原正余鎮人民路66號。
撤銷包場鎮、東灶港鎮、劉浩鎮,合併設立新的包場鎮,駐原包場鎮為民路11號。
2015年9月11日,經江蘇省人民政府批覆,撤銷海門市海永鄉,以原海永鄉行政區域設立海永鎮。
區劃詳情
街道(鎮) | 數量 | 村、社區 |
---|
| | 村:秀山、沙東、張北、城興、振邦、占仁、雙橋、中海、岸角、培新、雙高、利北、建南、文俊、德新、陶港、補南、高橋、富三 |
| 社區:解放西路、解放中路、向民路、大同新村、海興路、海西路、育才路、獅山路、擁軍路、人民西路、海南新村、城北新村、五港新村、張南新村、日新新村、長江新村、海影新村、月亮灣、東風新村、青海新村、通源路、民生新村、海東、源東、絲綢路、中南、理想、海北社區、港南社區、嘉陵江、光華、浦江 |
| | 村:大興、兄弟、三和、三南、三江、新遠、三圩、高店 |
| |
| | 村:廠西、鎮西、青龍港、廠南、孝威、耀忠、大洪、孝漢、中興 |
| |
| | 村:匯南、益民、永富、太陽、鎮南、召良、疊石、林西、寶興、廣豐、大石、建安、彥英、光榮、李彬、金鎖、平山、瑞南、瑞祥、瑞北、新鳳、銀才、賢高、匯通 |
| |
| | 村:鎮東、宏升、致中、河南、包場、新南、長橋、模範、幸福、河塘、浜北、聯合、頭甲、天西、六東、六甲、新群、城河、浩西、浩中、福良、池棚、周成、永康、鳳飛、林英、軋西、錦明、紅中、光耀、閘橋、鮮海、大東、前哨、港新、閘中、靈樹、友誼、東灶。 |
| |
| | 村:堅平、介雲、江校、稻香、靈江、立周、元菊、希聖、普民、陽應、丁陸、湯西、鶴豐、新豐、劉洪、為民、豐順 |
| |
| | 村:培育、頤生、玉竹、常中、中南、匡北、培才、如意、官公河、文明、八烈、常勝、振復、常來、麒新村、廣南村、麒北村、庵寶村、雙河村、雙樂村、錦程村、長春村、長德村。 |
| |
| | 村:萬忠、悅合、信民、悅南、袁李、悅來、習正、三其、鳳陽、松林、雲彩、保衛、匡南、安莊、啟文、忠義、錫祥、同善、普新、漢興、永平、陽東、友愛、保民、鮮行、福山、耀昌、鎮興、射社區、仲文、廷奎、長征、萬盛、中圩、裴蕾。 |
| |
| | 村:東南、八索、合興、四甲、靶場、勝宏、范南、廷俊、丕岩、四揚、余合、二橋、頭橋、聯同、新街、聯義、閘南、有餘、金躍、海山、貨隆。 |
| |
| | 村:長圩、宛平、莊烈、余南、戴青山、木樁港、殷忠、新宇、和平、八一、旭宏、鳳凰、新北、新河、新富、啟勇、富民 |
| |
| | 村:新和、新橋、青正、雙烈、正基、邢柏、安渡、瑞豐、正南、王灶河、河岸、三合、昌盛、五總、新岸、古壩、橋閘。 |
| |
| | |
| |
註:海門街道的三個村(利北、建南、富三)、9個社區(通源路、青海路、中南、東風、源東、絲綢路、海東、民生、理想城)實際由濱江街道管理。
地理環境
位置境域
海門區位於江蘇省東南部,東瀕黃海,南倚
長江,與上海隔江相望,被譽為“北上海”。市境位於北緯31°46'-32°09',東經121°04'-121°32'。
海門區位於萬里長江入海口,素有“江海門戶”之稱。與上海的直線距離僅60公里,海門區土地面積1148.77平方公里。
地形地貌
海門區境內地勢平坦,溝河縱橫,地表平均海拔4.96米(以廢黃河為基準)。地勢呈西北略高、東南偏低,西部最高處海拔5.2米,東部最低處海拔2.5米,南北橫截面呈孤形,兩頭低、中間高。
氣候
海門區屬北亞熱帶季風氣候區,四季分明,雨水充沛,光照較足,無霜期長。年平均氣溫15.6℃,1月為全年最冷月,極端最冷月為1963年1月,月平均氣溫0.0℃;7月為全年最熱月,極端最熱年為1971年7月,月平均氣溫29.9℃。
降水
海門區年平均降水量1040.4毫米,年最大降水量1500.7毫米(1975年),年最小降水量654.6毫米(1978年),年降水量小於700毫米和大於1300毫米的頻率分別為2.2%,15.2%,年降水量在850毫米以上的年分占78%。
降水量的季節變化比較明顯,夏季降水量最多,約占全年降水量的44%,冬季降水量較少,僅占全年降水量的11%,春、秋季分別占全年降水量的24%和21%。這種降水量隨溫度升高而增多,隨溫度降低而減少的規律,氣象上稱為水熱同季。海門區一年中降水量最多的是6月,平均184.3毫米,12月最少,僅為31.1毫米,50毫米以上有8個月,100毫米以上有4個月,降水量最多月份為2001年6月(482.8毫米),最少月份是1987年12月(沒有降水),海門區年平均降水日133.8天,最多的年降水日151天(1987年),最少的年降水日90天(1995年),降水日數最多的是6月,平均13.7天,最少的是12月,平均7.2天,各月雨日的年際變化大,最多的25天(1987年7月),最少的沒有雨日(1987年12月),歷史上最長連續降水日16天(1992年3月13日-28日)。
海門區年平均蒸發量1282.0毫米,年最大蒸發量1521.4毫米(2004年),年最少蒸發量1127.2毫米(1987年),其中以7月、8月最多,1月最少。
自然資源
水資源
海門屬長江流域範圍,緊靠長江入海口,境內河網密布,水資源豐富。主要河道為人工河道,形成三橫七豎的格局。三橫從北向南依次為通呂運河、通啟運河和海門河,為境內最主要的三條河流,均為東西走向;七豎自西向東依次為新江海河、滸通河、青龍河、圩角河、大洪河、大新河、黃家港——靈甸河,均為南北走向,境內其它小河多數呈南北走向與這七條河流平行等距分布,區域內的河道已全部連通。
濕地資源
海門因其特殊的地理位置,擁有豐富的江海灘涂濕地資源。截至2013年,黃海灘涂總面積9.7萬畝,長江灘涂總面積11.90萬畝。部分灘涂已被開發利用於水產品養殖。
動物資源
截至2013年,海門區內共有野生植物31科126種,多為草本植物;陸生野生動物42種,分布於3門7綱;淡水野生動物主要是魚類,有20種,分布於11科,主要的品種有日本鰻、中華鱘、河豚、大銀魚等。
人口
截至2018年,海門區戶籍人口99.59萬人,比上年末減少0.23萬人。全年出生人口6682人,人口出生率為6.7‰;死亡人口9599人,人口死亡率為9.6‰;人口自然增長率為-2.9‰。年末常住人口90.47萬人,比上年末減少0.13萬人。
政治
信息來源:表2
經濟
概述
2018年,海門區實現地區生產總值1249億元,比上年增長8.0%。其中,第一產業增加值58.80億元,增長2.3%;第二產業增加值609.51億元,增長7.8%;第三產業增加值580.69億元,增長8.7%。按常住人口計算,人均地區生產總值137958元,比上年增長8.0%。名列全國中小城市綜合實力百強縣市第20位,較上年晉升1位,列江蘇省第8位,蘇中蘇北第1位。
2018年,全市三次產業結構4.7:48.8:46.5。服務業占GDP的比重比上年提高1個百分點。全年高新技術產業產值增長18.5%,占規模工業總產值比重達56.2%;新興技術產業產值增長16.5%,占規模工業產值比重達36.1%。
2018年,海門區新登記私營企業3197戶,比上年增長38.9%;註冊資本1963.04億元,比上年增長26.5%。新登記個體工商戶9916戶,比上年增長0.3%。年末全市共有規模以上工業企業683家,限額以上批零住餐企業273家,重點服務業企業204家,資質以上建築業企業174家,房地產企業95家。全年新增城鎮就業人數10711人,新增轉移農村勞動力4089人。年末常住人口城鎮化率為62.3%,比上年提高1.3個百分點。
2018年,海門區全年居民消費價格比上年上漲2.0%。分類別看,食品菸酒類上漲1.9%,衣著類上漲1.7%,居住類上漲2.4%,生活用品及服務類上漲1.2%,交通和通信類上漲3.8%,教育文化和娛樂類上漲0.4%,醫療保健類上漲2.3%,其他用品和服務類上漲0.3%。商品零售價格比上年上漲3.0%。農業生產資料價格比上年上漲3.3%。
第一產業
2018年,海門區糧食總產量24.62萬噸,比上年增加4.78萬噸。其中:夏糧6.34萬噸,秋糧18.28萬噸.全年糧食播種面積50940公頃,比上年增加10260公頃;棉花面積4400公頃,比上年減少2600公頃;油料面積15710公頃,比上年減少11390公頃;蔬菜面積30100公頃,比上年減少540公頃。
2018年,海門區新增造林面積1100公頃,林木覆蓋率達26.7%。全年豬牛羊禽肉產量39907噸,下降0.2%;禽蛋總產量38190噸,下降1.5%;牛奶總產量3950噸,下降13.2%。
2018年,海門區高標準農田比重達73.2%,家庭農場594個,農民專業合作社1373個。全年新增有效灌溉面積1300公頃,有效灌溉總面積達48333公頃。全年新增節水灌溉面積4000公頃,節水灌溉總面積達18333公頃。全市新增設施農業面積525公頃,總量達21358公頃。年末農業機械總動力394752萬千瓦,增長2.6%。糧食生產全程機械化水平達98.3%。
2020年4月14日,海門入選第二批全國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試點典型單位。
第二產業
2018年,海門區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比上年增長10.3%。全市規模以上工業總產值增長15.7%,民營企業產值增長17.8%,外商及港澳台工業企業產值增長11.1%。分輕重工業看,重工業產值增長17.4%,輕工業產值增長11.2%。
2018年,海門區全市擁有資質以上建築業企業174家,其中,特級資質建築企業4家,一級資質建築企業37家,二級資質建築企業46家。全市建築業施工人數達36.10萬人。建築企業全年完成建築業總產值1865.60億元,增長7.9%。全年施工面積1.77億平方米,增長12.0%;竣工面積0.35億平方米,下降5.4%。按建築業總產值計算的全員勞動生產率達到人均54萬元。
第三產業
2018年,海門區完成固定資產投資450.43億元,比上年增長8.4%。其中,民間投資384.97億元,增長15.1%。工業投資260.08億元,增長7.7%。服務業投資190.35億元,增長9.3%。完成基礎設施投資17.10億元。全年房地產投資67.19億元,增長29.3%。商品房施工面積604.35萬平方米,其中,住宅施工面積485.67萬平方米。全市商品房竣工面積79.51萬平方米,其中,住宅竣工面積50.62萬平方米。全市商品房銷售面積95.36萬平方米,其中,住宅銷售面積87.84萬平方米。
2018年,海門區實現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399.36億元,同比增長9.0%。其中,城鎮消費品零售額275.75億元,增長9.0%;農村消費品零售額123.61億元,增長9.2%。分行業看,批發和零售業消費品零售額365.78億元,同比增長8.7%;住宿和餐飲業消費品零售額33.58億元,同比增長13.1%。
2018年,海門區在限額以上商品零售額中,汽車類零售額增長0.8%,服裝鞋帽針織品類增長17.0%,石油及製品類增長24.5%,糧油食品類增長20.0%,家用電器和音像器材類增長1.0%,菸酒類增長19.1%,日用品類增長8.7%,飲料類增長14.3%,金銀珠寶類下降13.5%,文化辦公用品類增長6.8%,化妝品類增長4.7%。
2018年,海門區進出口總額202.20億元,比上年下降41.5%。其中,出口總額177.75億元,下降45.1%;進口總額24.45億元,增長14.2%。出口結構進一步最佳化。機電產品出口額92.18億元,占出口總額比重51.9%。對亞洲、歐洲、北美洲的出口額分別為112.80億元、21.20億元和18.89億元,列前三位。
2018年,海門區新批外資項目23個,新批增資項目10個,其中總投資3000萬美元以上項目14個。新批協定外資9.1億美元,比上年增長97.5%;實際到賬註冊外資3.26億美元,增長8.6%。新簽對外承包勞務契約額11.29億美元,增長260.2%;完成對外承包勞務營業額8.33億美元,增長111.1%;新派勞務人員1073人,比上年增加428人;新批境外投資企業1家,境外投資中方協定投資額486萬美元。
2018年,海門區共有4A級景區1家,3A級景區1家,2A級景區1家。旅遊星級飯店6家。省星級鄉村旅遊區13家,省工業旅遊點1家。有旅行社7家,旅行社營業部28家。全年接待遊客460.72萬人次,比上年增長12.9%,其中,國際旅遊者人數13.20萬人次,增長11.4%。旅遊總收入達42.23億元,增長12.4%,其中,旅遊外匯收入達1459.23萬美元,同比增長12.5%。疊石橋家紡小鎮入選省第二批特色小鎮。張謇文化旅遊景區通過國家4A級景區驗收。金盛生態園被評為省五星級鄉村旅遊區。
2018年,海門區實現一般公共預算收入71.01億元。其中,稅收收入56.82億元,增長11.1%,稅收占比達80%。分稅種看,增值稅增長9.3%,營業稅增長10.1%,企業所得稅增長13.3%,契稅增長44.8%。
2018年,海門區實現一般公共預算支出102.71億元,比上年增長9.5%。一般公共預算支出中,教育支出19.74億元,下降0.3%;公共安全支出6.16億元,增長5.5%;社會保障和就業支出12.77億元,增長29.8%;城鄉社區事務支出12.07億元,下降3.7%;科學技術支出6.81億元,增長123.5%。
2018年,海門區有各類商業銀行22家,各項存款餘額1515.63億元,比年初增加81.93億元,增長5.7%。其中,住戶存款餘額883.29億元,比年初增加69.64億元,增長8.3%;非金融企業存款餘額410.72億元,比年初減少27.3億元。年末金融系統各項貸款餘額1066.98億元,比年初增加97.35億元,增長10.0%,其中短期貸款426.27億元,增長14.0%;中長期貸款602.03億元,增長8.5%。住戶消費貸款195.63億元,其中:短期貸款17.44億元,中長期貸款178.19億元。
社會
科學技術
2018年,海門區高新技術企業156家,南通市級以上企業研發機構211家,其中南通市工程技術研究中心133家,南通市企業技術創新中心1家,省工程技術研究中心39家,研究生工作站32家,院士工作站6家。全社會研發投入占比達2.66%。萬人有效發明專利擁有量達28.51件。新引進頂尖人才5名,入選省“雙創”團隊2個、“雙創”人才9名。新增高技能人才2615人,每萬名勞動力中擁有高技能人才1026人。
教育
2018年,海門區共有普通中學34所,在校生35140人。其中,高中7所,在校生10853人;國中27所,在校生24287人。職業中學1所,在校生5742人。國小41所,在校生48600人。特殊教育學校1所,在校生202人。各級各類幼稚園64所,在園生22350人。全市教職工數10052人,其中,專職教師8471人。
文化
2018年,海門區共有文化館(站)13個,公共圖書館13個、藏書164.48萬冊。舉辦各類文化展覽會20次,組織文藝活動350次。有專業技術表演團體26個,演出300場次,觀眾50萬人次。全市萬人擁有公共文化設施面積達3100平方米。建成294個村(社區)綜合文化服務中心和294個村(社區)健身廣場。
體育
2018年,海門區共有體育場地3002個,其中系統內5個。全市共有等級運動員488人,其中,二級56人,三級432人。全市共有等級裁判729人,其中,一級以上66人,二級338人,三級325人。全市共有三級以上社會體育指導員3257名,其中,國家級11名,一級116名,二級788名,三級2342名。全年舉辦大型全民健身演示會37場次,參加各類健身活動達30萬人。成功承辦環太湖公路腳踏車賽,第17屆運動會等全民健身活動蓬勃開展。
衛生
2018年,海門區共有醫療衛生機構395個。其中:醫院12個,衛生院14個,社區衛生服務中心5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婦幼保健站、衛生監督所、120急救指揮中心各1個。共有衛生技術人員4631人,其中:執業醫師和執業助理醫師2006人,註冊護士1845人,藥師、技師、檢驗和其他人員1527人。全市擁有實有床位3910張。全年總診療病人399.03萬人次。全市衛生服務體系健全率為100%。基層衛生院(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總診療人次增長4.8%。人民醫院新院主體工程完工,鎮村醫療服務網路不斷完善。2019年8月,入選為緊密型縣域醫共體建設試點縣。
社會保障
2018年,海門區城鄉基本養老保險覆蓋率為98.6%,養老保險基金收入29.95億元,增長32.3%。城鎮職工養老保險參保人數16.96萬人,增長3.8%;城鄉居民基本養老保險參保人數46.70萬人,下降0.2%。城鄉基本醫療保險覆蓋率為99.0%,醫療保險收入14.52億元,增長8.2%。城鎮職工基本醫療保險參保22.37萬人,增長8.5%;城鄉居民基本醫療保險參保67.3萬人,下降2.7%。失業保險覆蓋率為98.9%,城鎮失業保險參保12.3萬人,增長0.8%。城鄉居民基本養老保險基礎養老金最低標準由每人每月125元提高到135元。城鄉居民醫保人均財政補助最低標準提高到每人每年700元。
2018年,全市享受城鄉最低生活保障人數為5778人,其中城鎮220人,農村5558人;提供最低生活保障資金3847萬元,其中城鎮189萬元,農村3658萬元。農村臨時救濟2183人次,農村社會救濟供資金額達142.70萬元。年末全市擁有各類托老機構44個,共有床位7721張,收養3084人。
人民生活
2018年,海門區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7620元,比上年增長9.5%。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47877元,比上年增長8.5%;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4654元,比上年增長9.5%。全市居民人均消費支出23956元,比上年增長7.8%,城鎮居民人均消費支出29362元,增長7.2%;農村居民人均消費支出17121元,增長7.3%。城鎮居民人均住房面積50平方米,農村居民人均住房面積66.7平方米。
郵電
2018年,海門區實現郵政業務收入2.16億元,比上年增長4.7%。全年電信業務總收入2.23億元,增長2.3%。本地電信固定電話用戶數14.84萬戶,比上年減少2.28萬戶。年末行動電話用戶數101.63萬戶,比上年增加3.74萬戶。年末網際網路用戶133.07萬戶(含手機用戶),比上年增加6.19萬戶。
基礎設施
2018年,海門區城市建成區面積30平方公里。人均擁有道路面積達19.28平方米。年內新增建成區綠化面積127.79公頃,建成區綠化覆蓋率達42.6%。市區新增園林綠地面積59.56公頃,園林綠地面積達407.69公頃。全年新安裝路燈800盞,路燈盞數達2.84萬盞。城區污水日處理能力保持在12萬立方米,年污水處理總量達3332.36萬立方米。年內新增供水管道64.71公里,新增用戶12608戶,全年供水總量達3836.52萬立方米,售水量為3284.97萬立方米。全市天然氣供氣管道長度517.49公里,用氣人口達34.94萬人。
環境保護
2018年,海門區環境空氣主要污染物年平均值二氧化硫為0.013毫克/立方米,二氧化氮為0.025毫克/立方米,PM2.5為0.035毫克/立方米,下降5.4%。全年環境空氣品質指數達到良好以上的天數為303天,占全年天數的83.0%。區域環境噪聲平均值為54.1分貝,交通幹線噪聲平均值為65.8分貝。水質全部達到優Ⅲ類以上,飲用水源地水質達標率達100%。開展農村環境整治攻堅行動,創成省水美鄉鎮1個、水美村莊3個、美麗鄉村2個。完成農村改廁1.58萬座。
交通
綜述
2018年,海門區完成公路貨物運輸量922.7萬噸,增長8.4%,公路貨物周轉量達146402萬噸公里,增長7.6%。公路客運量402.50萬人,下降6.8%,旅客周轉量33510萬人公里,下降3.9%。市內等級公路為2562.80公里,其中,高速公路40.05公里,一級公路389.09公里,二級公路110.57公里,三級公路239.88公里,四級公路1783.21公里。寧啟鐵路建成通車。
2018年,海門區汽車保有量20.7萬輛,增長9.9%,其中,小型汽車20.25萬輛,增長10.7%。年末全市個人汽車保有量為19.18萬輛,增長10.4%。
海港
海門2小時車程內的世界第三大港
上海港和30分鐘車程的中國十大港口之一的
南通港。
空港
跨江通道
海門西距城區16公里的蘇通(蘇州-南通)長江大橋;東距城區40公里的崇啟(崇明-啟東)長江大橋;立項的市區南側的崇海(崇明-海門)長江大橋;位於海門城區西南側,將要開工建設的
滬通鐵路、
輕軌、公路“三合一”大橋。
河運
通呂運河位於海門北側,長28.2公里,通航能力為500噸;滸通河位於海門西側,長17公里,通航能力為300噸;靈甸河位於海門東側,長21.5公里,通航能力為300噸。
公路
形成了“兩高速、六互通”及蘇335線、蘇336線、蘇222線等省級公路網路。“兩高速”即
寧啟高速公路和揚啟高速公路。寧啟高速公路橫貫海門全境,從海門至南京不到3個小時;揚啟高速公路斜穿海門北部,正在規劃建設中。“六互通”即海門互通、悅來互通(已建),寧啟高速
疊石橋互通(在建),常樂互通、
崇海大橋接線海門南互通,揚啟高速包場互通(規劃)。
風俗文化
地區方言
民間舞蹈
海門
民間舞蹈起源於祭神活動。明代逢年過節就有祭神娛樂的習俗。清代中葉起,隨著宗教儀式和廟會活動的興盛,海門民間舞蹈不斷發展,有跳財神、跑五方、調獅子、舞龍燈、盪湖船、蚌殼精、踏高蹺、挑花擔、打蓮湘、腰鼓舞、馬燈舞、鞦韆台、紅扇舞、等數十種,其中大部分舞蹈是在宗教儀式中出現的,如道教儀式“放施食”中的“跑五方”等;有的是從宗教儀式中分解出來後在民間流行的,如“跳財神”;有的是從外地流入的,如打蓮湘、腰鼓舞等。經過整理的民間舞蹈“跳財神”,被收入《中國民間舞蹈集成·江蘇卷》。
廟會
清代至民國初年,境內一些集鎮及廟宇,一年中要有數次
廟會,俗稱“出會”,也叫
迎神賽會。廟會的日期按規定,農曆二月十九“
觀音菩薩”出會、五月十三“
關帝菩薩”出會、十月初一或十五“城隆菩薩”出會、還有“猛將會”、“娘娘會”等。縣境北部地區一些集鎮一兩年就要有一次廟會,如都天會、元帥會、觀音會等,其中都天會的規模為最大。廟會先將寺廟裡供奉的菩薩用轎子抬出,前後有各式儀仗隊迎送。許多善男信女,穿紅戴綠,非常熱鬧。此種廟會,20世紀40年代以後逐漸減少,於20世紀50年代基本停止。
通東號子
通東地區人民在勞動中,隨著勞動節奏自編自唱形成口頭音樂。由
通東人使用
通東話演唱,2015年底列入江蘇省
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凡集體性的勞作,如車水、打麥、挑泥、拔花秸、打夯、扛棒、木工、拉船、采耥等,都有與之配合的號子。
通東號子一般為
一唱一和的對歌號子,還有一些較長敘事號子;每段有十多句乃至數十句,如蒔秧和利市歌。通東號子調式多樣,曲式多樣,有的抒情優美,節奏自由,如車水號子;有的雄渾開闊,高亢有力,如挑泥號子;有的起伏和緩,節奉規整,如拉船號子;有的節奉規整和自由相間,如挑糞號子等。建國後,有專人對通東號子進行挖掘整理。1979年5月,《海門民歌選》中收錄各類通東號子21首,其中拉船號子、拔錨號子和挑糞號子被選編進《中國民間歌曲集成·江蘇卷》。1984年,號子獨唱《新嫂嫂領了獨生證》在
上海電視台播放。
特產
旅遊
海門證大遊樂園
海門海寧寺
知名人物
海門市知名人物眾多,下面列舉部分,排名不分先後。
科學界
沈其韓:中國科學院院士,博士生導師,地質學家,1946年畢業於
重慶大學地質系。
王威琪:中國工程院院士,畢業於復旦大學物理學系。博士生導師。復旦大學首席教授。
王震西:中國工程院院士,國家磁性功能材料研究中心主任、北京中科股份公司董事長總裁。
商界
文化界
政界
張惠新:中央紀律檢查委員會副書記,曾任中共上海市委常委、市紀委書記。
陳豪:現任上海市人大常委會副主任、
上海市總工會黨組書記、主席。
張緒武:原江蘇省副省長,現中國國際信託投資公司首席監事,全國工商聯常務副主席。
軍界
韋宇:
南京軍區後勤部政治委員。1988年被授予少將軍銜。
朱爭平:少將南京軍區政治部宣傳部部長,裝甲10師政治委員,第1集團軍政治部主任。
友好城市
城市榮譽
|
| | |
| | |
| | |
| | |
| | |
| | |
| | 2018年12月,農業農村部確定為第二批中國特色農產品優勢區。 |
| 2019年度全國綜合實力百強縣市、全國綠色發展百強縣市、全國新型城鎮化質量百強縣市 | |
| | |
| | |
| | |
2019國家級農村職業教育和成人教育示範縣(第五批) | | |
| | |
| | |
| | |
信息來源:海門市人民政府官網
2020年5月,農業農村部信息中心聯合中國國際電子商務中心研究院發布了《2020全國縣域數字農業農村電子商務發展報告》。海門躋身2019年縣域網路零售TOP100,排名分別為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