滬海道

滬海道

中華民國北洋政府時期行政區劃,在江蘇省東南,為清松江府、太倉州、海門廳舊地,合置滬海道,直屬江蘇省,治上海縣,轄上海、松江、南匯、青浦、奉賢、金山、川沙、太倉、嘉定寶山崇明海門十二縣。即今上海市全部,及江蘇省南通海門市、蘇州太倉市等地。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滬海道
  • 外文名:Huhai Dao
  • 位於:平江路48號
  • 建築風格:屬於中西合璧
  • 存在於:1914年——1927年
  • 今為上海市全部,江蘇省南通海門市、蘇州太倉市等地
簡介,歷史沿革,滬海道尹,

簡介

最高行政機關為滬海道尹公署。由風格一致、平面相互垂直的兩幢房屋組成,紅色磚砌牆面呈現了豐富的肌理,外廊上的寶瓶欄桿透出西方傳統建築裝飾遺韻,敞廊上混凝土橫樑的率直外露則顯示出20世紀現代建築氣息。
滬海道在江蘇省位置滬海道在江蘇省位置

歷史沿革

1913年1月,北洋政府頒布了《劃一現行各省地方行政官廳組織令》等三個命令,恢復道制。改道官名為觀察使,1914年1月,設定上海觀察使。1914年5月23日,按北洋政府省、道、縣的設定,江蘇60個縣劃分為金陵道、滬海道、蘇常道淮揚道徐海道共5個道。滬海道駐上海縣(今上海市區),轄上海、松江、南匯、青浦、奉賢、金山、川沙、太倉、嘉定、寶山、崇明、海門(含今啟東大部)等12縣。原上海觀察使楊晟改為任滬海道尹。6月1日,觀察使署改為道尹公署。民國16年撤銷。
1927年4月,南京國民政府成立,對上海行政區域又重新劃分。原滬海道除成立上海特別市為中央直接管割外,其餘的仍屬江蘇省管轄。

滬海道尹

滬海道尹為滬海道的行政長官,從1914年(民國三年)至1922年(民國十一年)為止共有八任(括弧內為任職時間)
楊晟(1914年2月)
周晉鑣(1915年10月)
徐元浩(1916年9月)
王賡廷(1917年3月)
沈寶昌(1919年5月)
王賡廷(1919年7月)
沈寶昌(1922年2月)
王賡廷(1922年3月)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