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制沿革,地名由來,歷史沿革,行政區劃,地理環境,位置境域,地形地貌,氣候特徵,自然資源,水資源,土地資源,海洋資源,動物資源,能源資源,人口,經濟,綜述,第一產業,第二產業,第三產業,交通運輸,交通,運輸,社會事業,科技事業,教育事業,文化事業,體育事業,衛生事業,勞動就業,社會保障,社會福利,基礎建設,環境保護,歷史文化,方言,民俗,文物古蹟,非遺文化,地方特產,著名人物,現當代人物,歷史人物,榮譽稱號,
建制沿革
地名由來
歷史沿革
據現存明、清時期的《如皋縣誌》載:
春秋時(前7世紀至前4世紀),如皋叫鄖,又名發陽、發繇口、發繇亭(故址即今立發橋),屬吳國。
戰國時(前4世紀至前2世紀),改屬楚。
秦時屬九江郡。
楚漢相爭時,為東楚所有,隸屬於東陽郡。
漢初,為吳王劉濞封地,屬於海陵縣(故治今泰州)。
三國時,曹操令江淮地區居民遷徙,海陵縣廢,為隙地。後吳主孫亮以呂岱為大司馬,呂復置海陵縣。
晉太康元年(280年),如皋地屬廣陵郡海陽縣。
東晉義熙七年(411年),分廣陵郡而析置建陵、寧海、如皋、臨江、蒲濤5縣。(據《太平寰宇記》載:“縣西百五十步有如皋港,港側有如皋村,縣因此以得名。”)
北周廢蒲濤縣,並臨江縣入寧海縣。如皋縣隸屬於海陵郡。
隋開皇九年(589年),如皋縣併入寧海縣,隸屬於揚州總管府。大業元年(605年),改為江都郡。
唐太和五年(831年),設定如皋場,隸屬於海陵縣。
南唐保大十年(952年),升如皋場為如皋縣,隸屬於泰州。
北宋初,如皋縣隸屬淮南道泰州軍。
元代,如皋縣隸屬於揚州路泰州府。
明代,如皋縣隸屬於揚州府泰州。
清康熙六年(1667年),置江蘇省,如皋屬江蘇省泰州。雍正二年(1724年),如皋縣隸屬於通州。
民國初年,如皋縣先後隸屬於蘇常道和淮揚道。民國十六年(1927年),廢道存縣。民國二十二年(1933年)3月,如皋縣隸屬於江蘇省第四行政督察區。民國二十七年(1938年)3月19日,日軍侵占如皋城,如皋縣政府先後遷移至李堡、豐利、馬塘。
民國二十九年(1940年)10月黃橋決戰後,新四軍蘇北指揮部第三縱隊東進掘港。11月下旬,於馬塘鎮和平接管國民政府如皋縣政府,並以白蒲經丁堰至柴灣河以東為界,將原如皋縣一分為二,河東為如皋縣(如皋東鄉),河西稱如皋西南行政公署,後升格為如西縣政府。民國三十年(1941年)3月後,如皋縣隸屬於蘇中第四行政區。民國三十四年(1945年)9月22日,如皋縣易名如東縣,如西縣復名為如皋縣,如東縣隸屬於蘇皖邊區第一行政區專員公署;翌年秋,隸屬於蘇皖邊區第九行政區。
1949年後,如東縣隸屬於蘇北行政區南通專區。
1953年後,為江蘇省南通專區。
1968年後,改稱江蘇省南通地區。
1983年,江蘇省南通地區與南通市合併,如東縣隸屬於江蘇省南通市。
行政區劃
截至2018年,如東縣下轄14個鎮,另設有6個功能區。如東縣人民政府駐
城中街道富春江中路1號。
統計用區劃代碼
| 名稱
|
320623100000
| 栟茶鎮
|
320623101000
| 洋口鎮
|
320623102000
| 苴鎮
|
320623103000
| 長沙鎮
|
320623104000
| 大豫鎮
|
320623105000
| 掘港鎮
|
320623107000
| 馬塘鎮
|
320623108000
| 豐利鎮
|
320623109000
| 曹埠鎮
|
320623110000
| 岔河鎮
|
320623111000
| 雙甸鎮
|
320623112000
| 新店鎮
|
320623113000
| 河口鎮
|
320623114000
| 袁莊鎮
|
320623400000
| 如東縣經濟開發區
|
320623401000
| 如東沿海經濟開發區
|
320623402000
| 如東洋口港經濟開發區
|
320623403000
| 如東東安科技園區
|
320623404000
| 如東沿海旅遊經濟開發區
|
320623405000
| 南通外向型農業開發區
|
地理環境
位置境域
如東縣地處長江三角洲北翼,位於江蘇省東部和南通市域東北部,東、北方向瀕臨黃海,與日本、韓國隔海相望;南面長江,直線距離約40千米,緊靠南通市通州區;西連長江流域的內陸地區,與
如皋市接壤;西北連蘇中
里下河平原,與海安縣毗鄰。介於東經120°42′—121°22′,北緯32°12′—32°36′之間,陸域面積1972平方千米,海域面積4758平方千米,海岸線全長102.59千米,約占全省的1/9。
地形地貌
陸地
如東縣陸域總面積2009平方千米。如東縣境內地勢平坦,從西南略向東南傾斜,西北部高程為4.0-5.0米,東南部高程在3.2米左右。如東陸地地貌是典型的
濱海平原,分屬三角洲平原區、海積平原區和古河汊區三種類型。沿海地區建國後經過二十多次圍墾,形成大片陸地。
海洋
如東縣境內海岸線全長102.59千米,海域面積6000多平方千米。如東縣沿海屬黃海海域,海岸線外連陸灘涂寬廣,近海海域沙洲散布,北部岸線外有蔣家沙、竹根沙、太陽沙、火星沙等沙洲,東部岸線外接有腰沙、冷家沙。如東縣海岸線面向
呂四漁場,其中爛沙洋、黃沙洋水深條件較好,具備通航條件。
氣候特徵
如東縣屬北亞熱帶海洋性季風氣候區。四季分明,光照充足,雨量充沛,霜期不長,季風明顯,溫和濕潤。
自然資源
水資源
如東縣境內水資源豐富,降雨產生的地表徑流量5億立方米,年引長江水5.90億立方米。
土地資源
如東縣耕地面積10.85萬公頃,農用地14.33萬公頃,建設用地3.13萬公頃,水域面積1.70萬公頃。
海洋資源
如東縣近海資源豐富,是中國最大的文蛤和條斑紫菜生產和出口基地。近海內有各種淺水貝類50餘種,常見魚類有100種以上,蝦蟹類出名的有紅蝦、白蝦、對蝦、金鉤蝦以及梭子蟹、大青蟹等。
動物資源
如東縣野生動物有黃鼠狼、狗獾、水獺。可入藥的枸杞子、龜板、蟾酥、地龍等野生生物有200多種。
能源資源
如東縣擁有豐富的太陽能、風能、潮汐能、生物質能等綠色能源。2011年,建成中國最大海上風電場。
人口
截至2018年末,如東縣常住人口97.85萬人,其中,城鎮人口57.55萬人,增長1.4%,城鎮化率58.81%,比上年提高0.92%。全縣常住人口出生率6.43‰,人口死亡率9.42‰,人口自然增長率-3.00‰。年末戶籍人口102.08萬人,比上年減少7107人,其中,男性50.14萬人,女性51.95萬人。
經濟
綜述
2018年,如東縣實現地區生產總值(GDP)952.29億元,按可比價格計算,比上年增長7.5%。實現第一產業增加值75.22億元,增長2.9%;第二產業增加值439.13億元,增長7.2%;第三產業增加值437.94億元,增長8.6%。全縣三次產業結構演進為7.9:46.1:46.0。按常住人口計算,人均GDP97232元,增長7.6%。新增市場主體1.45萬戶,增長47.8%,年末擁有市場主體9.10萬戶,其中,新增企業法人2032戶,增長11.2%,年末擁有企業法人1.82萬戶。
固定資產投資
2018年,如東縣固定資產投資比上年增長8.0%,其中,工業投資增長7.7%,服務業投資增長8.4%,高新技術產業投資增長19.7%,民間投資增長17.5%,項目投資增長6.5%。
財稅收支
2018年,如東縣實現一般公共預算收入57.55億元,增長3.6%,地方公共財政預算收入占地區生產總值的比重6%。其中稅收收入48.05億元,增長4.8%,稅收占比83.5%。各項稅收占二三產業增加值比重5.5%。
2018年,如東縣全年一般公共預算支出119.18億元,增長10.3%。全年民生支出94.5億元,占一般公共預算支出的比重79.3%,其中,社會保障和就業支出20.24億元,增長20.8%;教育支出21億元,增長4.8%;醫療衛生支出10.54億元,增長16.8%。
人民生活
2018年,如東縣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2760.1元,比上年增長9.3%,按常住地分,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43811.4元,增長8.4%;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0387.4元,增長9.1%。全體居民人均消費支出19987元,比上年增長7.1%,按常住地分,城鎮居民人均消費支出24061元,增長6.5%;農村居民人均消費支出15426元,增長6.9%。城鄉居民文教娛樂支出占消費支出比重分別為17.9%和18.0%。城鄉恩格爾係數分別為30.4%和28.7%。年末城鎮居民每百戶擁有家用汽車74輛、助力車119輛、洗衣機96台、電冰櫃111台、彩電202台、電腦82台、空調215台、熱水器116台;農村每百戶家庭擁有家用汽車51輛、助力車123輛、洗衣機95台、電冰櫃112台、彩電191台、電腦44台、空調174台、熱水器106台。年末,如東縣城鎮居民人均住房建築面積56.5平方米,比上年增長1.5%;農村居民人均住房面積63.2平方米,增長0.3%。
2018年,如東縣居民消費價格總指數102.3,物價總水平比上年增長2.3%,八大類商品及服務項目價格全面上漲,其中,食品菸酒上漲1.3%,衣著上漲1.1%,居住上漲0.7%,生活用品及服務上漲1.6%,交通和通信上漲7.2%,教育文化和娛樂上漲2.0%,醫療保健上漲0.9%,其他用品及服務上漲10.8%。
第一產業
2018年,如東縣實現農林牧漁業總產值156.71億元,按可比價計算,增長3.7%。其中,農業產值50.87億元,增長3.9%;林業產值1.12億元,增長2.9%;牧業產值36.70億元,增長3.7%;漁業產值57.08億元,增長2.8%;農林牧漁服務業產值10.95億元,增長7.8%。完成規模農業項目117個(種植類38個、休閒農業類32個、養殖類5個、加工類20個、其他類22個),市確認投資33.55億元。其中,滬資規模農業項目15個,市確認投資4.33億元。新增家庭農場245家,全縣累計登記在冊並正常運行的家庭農場1029家,其中省級示範場20家、市級示範場13家,縣級示範場119家。新增省級重點農業龍頭企業1家、市級龍頭企業6家、縣級龍頭企業10家,全縣有各級農(林、漁)業龍頭企業112家。其中2015年以來認定國家級龍頭企業1家、省級6家、市級18家、縣級36家。新增綠色食品獲證13個,全縣有效期內綠色食品獲證總數30個,綠色食品生產基地占食用農產品耕地比重21.5%,獲省級優質綠色農產品基地建設9個,全縣種植業綠色優質農產品比重預期49%。新增農業物聯網套用點5個,新增網上年銷售100萬元以上農業電商6個,新增省級“一村一品一店”示範村9個。
種植業
2018年,如東縣農作物總播種面積167.16千公頃。全年糧食播種面積140.86千公頃,增加5.96千公頃,增長4.4%,其中,夏糧播種面積67.97千公頃,增加3.29千公頃,增長5.1%;秋糧播種面積72.89千公頃,增加2.67千公頃,增長3.8%。全縣糧食產量97.92萬噸,減產2.0%;糧食畝產463公斤,增產0.9%;棉花產量1312噸,增產5.2%;油料產量2.42萬噸,減產5.9%。
畜牧業
2018年,如東縣生豬出欄87.83萬頭,增長1.8%;羊出欄17.40萬隻,下降19.0%;家禽出欄2430.72萬羽,下降1.0%。全縣生豬大中型規模養殖占比71.74%,家禽規模養殖占比99.28%以上。
漁業
2018年,如東縣水產品產量30.24萬噸。
生產條件
截至2018年末,如東縣新增大中型拖拉機212台,聯合收割機160台,水稻插秧機362台,高效植保機1018台,旋耕播種機143台,農機總動力95萬千瓦,農業機械化水平87%。
第二產業
工業
截至2018年末,如東縣擁有規模以上工業企業722家,其中年銷售收入1億元以上的工業企業346家。全縣規模以上工業總產值增長15.8%,其中,輕重工業分別增長15.3%和16.2%。分經濟類型看,國有企業增長15.1%,股份制企業增長16.8%,外商及港澳台投資企業增長13.7%。全縣規模以上高新技術產業產值增長17.0%,占規模以上工業總產值比重為43.61%,占比提高0.29%;新能源、新材料、生物技術和新醫藥、智慧型裝備、智慧型感測、節能環保等六大新興產業產值增長9.6%,占規模以上工業總產值比重為23.60%,占比提高1.44%。全縣規模以上工業企業主營業務收入1991.87億元,比上年增長14.9%;主營業務成本1724.32億元,增長14.9%;利潤總額159.34億元,增長15.1%。共有規模以上民營工業企業579家,在全縣規模以上工業企業總數中占比80.2%;規模以上民營工業總產值1451.06億元,增長16.8%,在全縣規模以上工業中占比70.3%。
建築業
截至2018年末,如東縣擁有資質建築企業137家,其中,特級企業2家,一級企業12家。全年實現建築業總產值536.02億元,比上年增長23.5%;竣工產值429.57億元,增長32.8%,竣工率30.1%;建築業企業房屋建築施工面積5296.4萬平方米,增長19.3%;竣工面積1592.5萬平方米,增長21.9%,其中住宅竣工面積939.5萬平方米,增長9.1%。
第三產業
國內貿易
2018年,如東縣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377.66億元,增長9.1%。其中,城鎮消費品零售額246.44億元,增長9.1%;農村消費品零售額131.22億元,增長9.0%。分行業看,批發和零售業消費品零售額357.34億元,增長9.1%;住宿和餐飲業消費品零售額20.32億元,增長9.2%。限額以上批發零售業零售額中,糧油、食品類增長13.6%,飲料類增長1.1%,菸酒類增長22.1%,服裝、鞋帽、針紡織品類增長23.6%,化妝品類增長0.7%,金銀珠寶類增長40.7%,日用品類下降11.8%,家用電器和音像器材類增長17.1%,文化辦公用品類增長17.0%,石油及製品類增長25.4%,汽車類增長1.0%。
對外經濟
2018年,如東縣進出口總值404.03億元,增長54.8%,其中,出口總值136.12億元,增長13.8%;進口總值267.91億元,增長89.5%。全年新批外商投資項目26個,其中,千萬美元以上項目14個;新批協定註冊外資10.56億美元,增長244.3%;實際到賬註冊外資3.01億美元,增長48.8%。全年新批設立境外企業8家,中方協定投資額9692萬美元,增長7.8%。全年對外承包勞務契約額3351萬美元,下降61.4%;對外承包勞務執行額8685萬美元,增長60.1%;新派勞務人員671人,增長49.4%,年末在外勞務人員2631人,下降1.4%。
房地產業
截至2018年末,如東縣擁有房地產開發企業29家。全年房地產開發投資31.95億元,增長28.6%。商品房施工面積242.51萬平方米,增長22.2%,其中,住宅施工面積193.50萬平方米,增長23.4%。全縣商品房竣工面積37萬平方米,下降10.5%,其中,住宅竣工面積33.23萬平方米,增長3.1%。商品房銷售面積105萬平方米,增長64.4%,其中住宅99.75萬平方米,增長154.1%。
郵電通信
截至2018年末,如東縣擁有郵政局1處,郵政支局所47處,全年實現郵政業務總收入2.39億元,增長5.8%。電信公司全年完成電信業務收入1.96億元,增長0.6%;年末固定電話用戶總數11萬戶;年末寬頻用戶14萬戶,其中,城市家庭寬頻用戶2.5萬戶,農村寬頻用戶9.6萬戶;年末移動用戶20萬戶,其中4G移動用戶15萬戶。
旅遊業
2018年,如東縣接待海內外旅遊者428.59萬人次,比上年增長12.4%,實現旅遊總收入55.84億元,增長12.8%。全年新入庫旅遊項目9個,旅遊項目投入完成13.6億元。年末,如東縣擁有旅遊星級飯店8家,旅行社8家,A級旅遊景區5處,省(市)級旅遊度假區1個,星級鄉村旅遊點7個。
金融業
2018年,如東縣金融機構新增本外幣存款56.66億元,年末存款餘額1192.69億元,其中,儲蓄存款餘額628.30億元,比年初增長14.32億元;非金融企業存款餘額280.81億元,比年初增長2.55億元。全年金融機構新增貸款128.04億元,年末各項貸款餘額698.82億元。按常住人口計算,人均儲蓄存款64210元,增長2.5%。全年發放住房公積金貸款5.65億元,比上年增長35.0%;提取公積金6.84億元,增長13.5%。全年實繳職工人數7.01萬人,淨增7000人。
交通運輸
交通
2018年,如東縣交通運輸、倉儲及郵政業增加值25.32億元,比上年增長3.9%。截至2018年末,如東縣公路總里程2867.3千米,公路密度為164.63千米/百平方千米,其中,高速公路14.3千米,一級公路294.5千米,二級公路353.73千米,三級公路241.47千米,四級公路1963.31千米。航道總里程778.96千米,其中,等級航道7條,里程200.76千米,等外級航道578.2千米。碼頭103個、泊位132個、碼頭總延長4710米。
鐵路
海洋鐵路,自
海安至洋口港,全長77千米,國鐵二級,設計時速120千米/小時,預留時速160千米/小時,預留電氣化和複線條件。設
栟茶、
如東兩個客運站及北漁貨運站。2014年1月開通客運。二期計畫建設跨海大橋,連線洋口港人口島
陽光島。遠期建設洋口港至呂四港的鐵路,形成環繞南通地區的鐵路網。
公路
高速:
通洋高速(S19),連線南通至洋口港,一期工程南通至如東段已於2015年初通車。
海啟高速(S28),自海安經如東至啟東。
國道:
228國道(原223省道)。
省道:
334省道(南部橫向,有複線)、355省道(中部橫向,苴東線)、225省道(中部縱向,有複線)、222省道(東部縱向,規劃北延至洋口港)、221省道(沿海岸線,海防公路)。
航運
內河:
如泰運河為如東歷史上重要的航道,東西貫穿縣境,是重要的水運通道。為配合洋口港開發建設,又開挖洋口運河聯繫
九圩港運河以實現江海聯運。此外縣境重要的運河航道還有:
栟茶運河、江海河、通栟線(九圩港-馬豐河)等。
港口:
漁業港口:
洋口漁港(國家級中心漁港)、劉埠漁港(在建一級民眾漁港)、東凌漁港。
物流港口:
洋口港,位於如東東北海岸及外海的離岸深水港,規劃有四個作業區:
陽光島作業區、東太陽沙作業區、環港作業區及金牛灣作業區。
運輸
截至2018年末,如東縣擁有城市公交、客運班車、旅遊客車276輛9488座,擁有營運貨車5802輛49439噸,運輸船舶144艘61345總噸。全年完成公路運輸客運量564.2萬人次,客運周轉量4.7億人千米;公路貨運量1587萬噸,貨運周轉量25.24億噸千米;水路貨運量384.7萬噸,貨運周轉量29.8億噸千米,累計傳送旅客85萬人次。海洋鐵路如東站全年接發旅客5.7萬人次,到達2.9萬人次,栟茶站接發旅客2.83萬人次,栟茶貨運站接發貨物1.1萬噸。
社會事業
科技事業
截至2018年末,如東縣擁有高新技術企業137家,比上年淨增29家。全社會研發投入占GDP比重2.62%,比上年提高0.04%。專利申請量3933件,PCT專利申請量81件。年末發明專利擁有量1480件,萬人發明專利擁有量15.16件,增長23.4%。新增省級以上工程技術研究中心3家,省國家級星創天地1家,省眾創空間1家,省級現代農業科技園1家。全年完成當年實付5萬元以上的有效產學研合作項目83項。
教育事業
截至2018年末,如東縣擁有建制幼稚園53所(含四個分園),在園幼兒15027人;國小46所,在校生30370人(含九年一貫制學校);國中22所,學生15338人(含九年一貫制學校);普通高中4所(四星級3所,三星級1所),在校生8437人。10所幼稚園接受省優複審,6所創省優,2所創市優。本科上線2464人,上線率99.1%。技能大賽省賽獲18個一等獎,19個二等獎。
文化事業
2018年,如東縣文化中心全面建成並對外開放;全縣15個鎮(區、街道)文化服務中心和243個村(社區)綜合性文化服務中心全面達標,基本實現“7+5+N”的服務功能。建有14個鎮圖書館分館,二個特色分館,建成三星級示範書屋20家,四星級示範書屋4家,243家農家書屋數字文化網路實現全覆蓋。圖書借閱15.5萬冊次,接待讀者18萬人次,新書推介48批,利用文化共享工程資源播放優秀影片、視頻講座110場,舉辦大型全民閱讀推廣活動6次,居民綜合閱讀率86.29%。新創作文藝作品60餘件,打造精品10餘件,獲得國家級獎1個、省級獎2個。舉辦演出活動120多場,送戲下鄉100餘場。送電影2556場,受益民眾近30萬人次。如東縣第四次被國家文化和旅遊部評為“中國民間文化藝術之鄉”。國清寺遺址考古發現寺廟遺址建築基址、護寺古河道,出土瓷器、建築構件等文物標本1000多件,遺址列入“海上絲綢之路”。
體育事業
2018年,如東縣舉辦各類體育比賽及活動近200餘場;省廣場舞大賽獲第一名。體彩銷售額突破1億元。
衛生事業
截至2018年末,如東縣擁有衛生機構471個,其中,醫院、衛生院62個,婦幼保健所1個。全縣衛生機構床位數4145張,衛生技術人員4814人。其中,執業醫師和執業助理醫師2155人,註冊護士1755人。全縣擁有疾病預防控制中心1個,衛生技術人員60人;衛生監督所1個,衛生技術人員22人。累計建成農村社區衛生服務站、村衛生室241個,行政村覆蓋率100%。
勞動就業
2018年,如東縣提供就業崗位4.47萬個,新增城鎮就業人數8490人,城鎮失業人員再就業5623人,新增農村勞動力轉移5187人,就業困難人員再就業616人,城鎮登記失業率控制在1.74%。完成自主創業1532人,其中引領大學生創業人數172人,返鄉農民工創業771人,創業擔保貸款發放4049萬元,貼息47.85萬元。
社會保障
2018年,如東縣新增基本養老、醫療、工傷、失業、生育保險參保人數分別為1.67萬人、1.32萬人、1.19萬人、1.1萬人、1萬人。年末,如東縣職工基本養老參保人數17.48萬人,職工基本醫療參保人數20.90萬人,工傷參保人數12.84萬人,失業參保人數8.60萬人,生育參保人數7.23萬人。
社會福利
截至2018年末,如東縣擁有各類養老床位總數(含社區養老)10882張,每千名老人擁有養老床位數32.61張。年末城鎮特困人員(三無)44人,農村特困人員(五保戶)5182人,城鎮低保255戶336人,農村低保4174戶5791人。
基礎建設
2018年,如東縣實施景觀綠化項目5個,新增城市公共綠地13.8萬平方米,城鎮綠化覆蓋率34.94%;自來水綜合生產能力18.3萬立方米/日,水質綜合指標合格率100%;城鎮污水集中處理率83.5%;用水普及率、生活垃圾無害化處理率均為100%。城區11條道路實施照明改造,更換節能燈3000餘盞,背街小巷加裝路燈200餘盞,城市道路亮燈率為99%。
環境保護
2018年,如東縣環境空氣主要污染物年平均值為:二氧化硫12微克/立方米,二氧化氮15微克/立方米,可吸入顆粒物52微克/立方米,細顆粒物(PM2.5)33微克/立方米,其中二氧化硫、二氧化氮及可吸入顆粒物年均值符合國家環境空氣品質二級標準。全年空氣品質達標天數占全年天數比例為82.8%。飲用水源地水質達標率100%。城鎮區域環境晝間噪聲平均值為54.1分貝,夜間噪聲平均值為45.1分貝,交通幹線晝間噪聲平均值為64.9分貝,夜間噪聲平均值為51.9分貝,均符合國家環境噪聲質量標準。
歷史文化
方言
如東縣域內方言有3種:第一種屬於北方方言江淮方言區泰如片,其中內部又存在一定差異。一是本場話,即以縣城掘港為中心的掘港話(亦稱“掘西話”,跟“掘東話”對舉而言),包括掘港(絕大部分)、長沙、曹埠(大部)、馬塘、岔河、雙甸、新店(北部)、苴鎮、豐利、洋口(洋蠻河以東)等鎮;二是西路話(亦稱栟茶話、洋西話),從古壩北邊向西,至與如皋交界一線以北地區,東至洋蠻河(通洋運河北段),包括栟茶、袁莊、河口(老秀貞鄉南河以北)等鎮。第二種屬於吳方言,即沙里話(亦稱掘東話),包括大豫、掘港(小部)等鎮。第三種是呈現出江淮方言與吳方言過渡性質的方言,如通東話(俗稱“南場話”),包括掘港(西南)、曹埠(南部)等鎮;南通話,包括新店鎮(南部)、曹埠鎮(西部)等鎮。
民俗
如東民俗在漫長歲月里,隨著移民及流民不斷增多而在吸收中變化,在變化中融合,漸次形成特色鮮明又頗具廣泛包容性的民俗風情。諸如鄉井生活、衣食住行、時歲節慶、婚育喪葬、祈福求瑞、禮儀宗教等,都蘊藉並彰顯著如東人勤勞、善良、淳厚與質樸的優良品德。外來居民帶來簡單勞動求生本領,在荒灘上“辟我草萊”或“煮海為鹽”。同時,也帶來各自故鄉民風民俗,成為皋東民俗的起源和發端。唐代(618―907年),境內已逐漸成為風俗習慣雜陳之地。宋末明初,逐漸融入鎮江、揚州市俗成分。民國初年,張謇倡導沿海開墾,一批稱為“外沙”的啟海人遷入,其分布以掘港和“皇岸”為界。掘港西以“本場人”風俗為根基,謙和好客;掘港東則以“啟海”民俗為本原,直率開放。海堤外漁、鹽民風俗久盛不衰;海堤內則顯民風民俗相互摻雜、糅和、改良,加上文明新風影響,古今傳承、新舊交融。
在如東,人們通過各自行業賴以生存發展,形成獨特的生產、生活習俗。工商界求生意興隆;掘東人重視棉花種植;掘西人重視水稻生產,都各有一整套規矩。漁民生產禁忌與生活禁忌相聯繫,使漁民禁忌尤為特殊。兩千多年的製鹽史,使鹽民形成獨特的風俗民情。如東個性顯明的民風民俗還上升為文藝形式。如馬塘人打鑼鼓與眾不同,成為歇後語“馬塘鑼鼓——各打各。”掘港十番音樂和諧纏綿,成為歇後語“掘港十番——不緊不慢。”如東風俗中,都天菩薩出巡中“燒馬夫香”、跳判官,被改編成民舞《跳馬夫》和《鐘馗嬉蝠》。1984年,走出國門。
如東風俗雅俗共賞。掘東灶頭畫、掘西床頭畫和孫窯農民畫,雖粗獷簡單、大紅大綠,卻凸現風格,裝點千家萬戶。如東人愛說嗙、放鷂子,《曹瘦臉兒打官司》系列故事登上大學論壇。如東放哨口風箏被外國人稱為“空中交響樂”,成為中國四大風箏產地之一。
文物古蹟
如東物質文化遺產,包括具有歷史價值、藝術價值、佐證價值的圩塘、鹽灶、墾牧區、水利設施,名人故居、著名紀念地、古宗教場所、古戲台、古墓園、古橋樑、古河道、古樹名木,農林牧副漁、工農兵學商的處所和工具等,因天災人禍、自然朽損、人為破壞、城市改造、文物販子收購等因素,存世(不包括遺址和碎片性遺物)量不多。
非遺文化
如東挖掘和保護的非物質文化遺產優秀項目有138個,其內容涉及歷史、文學、音樂、民俗等多方面。其中,被列入各級保護名錄的分別是:2007年3月,傳統舞蹈《鐘馗嬉蝠》《跳馬夫》《滸澪花鼓》被江蘇省人民政府列入江蘇省第一批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名錄;2008年3月,傳統舞蹈《鐘馗嬉蝠》《跳馬夫》《滸澪花鼓》《潑花籃》,傳統音樂《馬塘鑼鼓》《新店山歌》,民間文學《曹瘦臉兒打官司》被南通市人民政府列入市第一批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名錄;2010年5月,《紅木雕刻》《如東麵塑》《提線木偶製作工藝》被列入南通市第二批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2011年6月,《跳馬夫》被列入第三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2011年9月,民間文學《曹瘦臉兒的故事》被列入第三批江蘇省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2013年,傳統音樂《漁民號子》、傳統技藝《栟茶煨竹蟶》《烙畫》被列入南通市第三批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2013年,如東有省級傳承人2人,分別是《跳馬夫》傳承人江振林、任乃貴;市級傳承人11人,分別是《馬塘鑼鼓》傳承人鄧雄,《新店山歌》傳承人秦竹林、邵樂標,《滸澪花鼓》傳承人張德君,《鐘馗嬉蝠》傳承人吳克明,《曹瘦臉兒的故事》傳承人瀋陽,《如東麵塑》傳承人羅彬,《紅木雕刻》傳承人房明建、許忠泉、劉承林,《烙畫》傳承人張爭光。加強傳承人培養工作,建立《跳馬夫》《馬塘鑼鼓》《如東硬木雕刻》《新店山歌》4個培訓基地。2014年,獲批市級傳承基地5個,分別為如東硬木雕刻傳承基地3個,漁民號子傳承基地1個,柞榛家具製作傳承基地1個。
地方特產
| 文蛤如東出產的海產珍品文蛤,素有“天下第一鮮”之稱。唐代,文蛤就被列為貢品。文蛤肉營養豐富,味道鮮美,藥用價值大。文蛤是如東大宗出口產品,以往處於自然繁殖、自然生長、自由采捕狀態,為保護這一貝類資源,1958 年建立“如東縣海塗養殖場”,首次進行人工圍養、放養文蛤幼苗、捕大留小,實行封灘養殖。1969 年以凍蛤肉出口,從1979 年開始改由鮮活文蛤出口,遠銷日本、韓國等國家。如東成為全國最大文蛤養殖出口基地。
|
| 竹蟶又名蟶子王,為海產雙殼軟體動物,體呈延長形,長約10公分左右。兩殼合抱後呈竹筒狀,故得竹蟶之名。 鮮蟶肉嫩而味鮮,含有蛋白質、脂肪、糖類以及鈣、磷、鐵、碘和維生素等多種營養成分,是上等海味珍品。據藥書等記載,其殼有散結、消炎、通淋、止帶功效,蟶肉則具有退熱、明目、止渴、解酒毒以及婦女勞損下血和通乳等功能。蟶乾是將鮮活生蟶去殼後,蟶肉經熱煮後曬乾而成。竹蟶除天然生長外還可進行人工增殖和養殖。養殖品種以大竹蟶和長竹蟶為主,養殖2年竹蟶體長可達8厘米左右,個體大者22厘米以上。
|
| 梭子蟹學名三疣梭子蟹,最明顯特徵是蟹殼表面有3個疣的突起。如東屬亞熱帶海洋性季風氣候,冬無嚴寒夏無高熱,春秋兩季在一年中所占時間較長,對於最適宜水溫 15.5℃—26.6℃的梭子蟹來說,是生存繁衍理想之地,加之如東近海及灘涂基礎餌料豐富、潮流通暢,平緩的沙泥質底質,非常符合梭子蟹生活習性。如東梭子蟹肉色潔白,肉多細嫩,膏似凝脂,味道鮮美。尤其是兩鉗狀螯足之肉,呈絲狀而帶甜味,蟹黃色艷味香,食之別有風味,因而久負盛名。
|
| 蝦米是由各種海蝦煮熟,經過曬乾,而後去殼而成。蝦米營養成份很高,含蛋白質、脂肪、糖分,是人們喜愛的食用佳品。油煎、爆炒、做湯均可,其味鮮美,食而不厭,是美味佳肴之一。 蝦米便於貯藏攜帶,四季均可食用。 如東所產蝦米名稱有:條米、金鉤、開洋、春紅、秋紅、鴿子腳等。 如東盛產各種蝦米,除向全國各地銷售外,還遠銷美國、日本、東南亞各國。
|
| 泥螺古稱吐鐵。外殼呈卵圓形,殼薄脆,其殼不能包被全部身體,腹足兩側的邊緣露在殼的外面,並且反折過來遮蓋殼的一部分。體長方形,拖鞋狀頭盤大,無觸角,殼無螺塔。如東盛產黃沙泥螺和清沙泥螺。泥螺雖然個體小,名聲卻很大,是人們喜愛的海味珍品,且加工、食法講究。經醃漬加工的糟醉泥螺味道鮮美,清香脆嫩,豐腴可口。泥螺已躋身賓館宴席,成為“八珍冷盤”中必不可少的一道佳肴。
|
| 條斑紫菜與“天下第一鮮”文蛤齊名。條斑紫菜產於溫帶,自然生長數量有限,主產地在如東。因為如東具有條斑紫菜生長條件,適宜氣候、適宜水溫、適宜鹽度。如東條斑紫菜藻體薄嫩,是生態海洋食品,具保健功效。
|
著名人物
現當代人物
軍政界
繆蒂生,遼寧省高級人民法院院長、黨組書記,二級大法官。
學術界
文體界
財經界
歷史人物
榮譽稱號
2017年12月14日,獲評2017年工業百強縣(市)。
2018年10月,入選2018年度全國綜合實力百強縣市(第45)、投資潛力百強縣市(第48)、綠色發展百強縣市(第41)。
2019年2月2日,被文化和旅遊部命名為2018-2020年度“中國民間文化藝術之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