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制沿革
清末設治,以其地居
寧古塔東部而得名。屬
寧古塔副都統轄區。
光緒七年(1881年),
寧古塔副
都統派員於三岔口地方設招墾局,招民墾荒。光緒十五年(1889年),將招墾局改為招墾總局。光緒二十八年十二月十三日(1903年1月11日),清廷批准,撤銷招墾總局,於三岔口地方設定
綏芬廳。
宣統元年(1909年)批准,將綏芬廳升改綏芬府,移駐
寧古塔城,另於三岔口設定
東寧廳,隸屬吉林省
東南路道。
中華民國成立後,民國二年(1913年)3月,將東寧廳改為東寧縣,民國三年(1914年)6月隸屬吉林省延吉道。民國十八年(1929年)2月,撤銷道區,由
吉林省直轄。時為三等縣,東寧縣總人口3.3萬人。東北淪陷後,初隸吉林省,
偽滿康德元年(1934年)12月改隸濱江省,偽滿康德四年(1937年)7月劃歸新設之
牡丹江省管轄。偽滿康德六年(1939年)6月1日,將東寧縣北部和
穆稜縣細鱗河地區劃出,設定綏陽縣(縣政府駐
綏陽鎮),同時將東寧縣城移至小城子,改為東寧街。偽滿康德十年(1943年)10月後,先後改隸
東滿總省和東滿省。民國三十四年(1945年)
抗日戰爭勝利後,初隸綏寧省,後改隸牡丹江專區,再改隸牡丹江三十七年(1948年)7月,劃歸
松江省管轄。同年10月4日,松江省政府決定,撤銷綏陽縣,併入東寧縣,縣政府移駐
綏芬河鎮。
1952年4月28日,
松江省政府批准,將東寧縣政府遷回
東寧鎮。1954年8月,松、黑兩省合併後,劃歸黑龍江省管轄。1956年3月,劃歸新設立的牡丹江專區(1967年改為
牡丹江地區)。1975年8月15日,國務院批准,將綏芬河鎮劃出改設
綏芬河市(縣級)。1983年9月3日,撤銷牡丹江地區,改由
牡丹江市領導。
2015年,國務院批准撤銷東寧縣,設立縣級東寧市,以原東寧縣的行政區域為東寧市的行政區域。東寧市由黑龍江省直轄,牡丹江市代管。
行政區劃
區劃沿革
1948年,撤綏陽縣併入東寧縣,縣政府移駐
綏芬河,劃為7個
行政區。
1956年,撤區劃鄉,劃為19個鄉、鎮。
1962年,增設金廠、細鱗河兩個公社。
1968年,成立綏芬河區(縣級)綏芬河從東寧縣劃出由牡丹江專署轄。
1973年,撤綏芬河區建制併入東寧縣,改為綏芬河人民公社。
1975年,成立綏芬河市(縣級),再次從東寧縣劃出。
1976年,成立黃泥河公社。
1980年,成立南天門公社。
1981年,政企分設,撤銷人民公社,改建10個鄉、鎮。
1985年,東寧縣行政區域為:東寧鎮、綏陽鎮、大肚川鎮、老黑山鎮、三岔口朝鮮族鄉,南天門鄉、金廠鄉、道河鄉、細鱗河鄉,總計管轄4鎮6鄉,150個村,39個自然屯。
2001年,東寧縣撤鄉並鎮為:東寧鎮、綏陽鎮、大肚川鎮、老黑山鎮、三岔口朝鮮族鎮、道河鎮,總計6鎮。
區劃現狀
地理環境
位置境域
東寧市位於黑龍江省最東南部,屬
牡丹江市所轄的邊境縣級市,南與
吉林省相鄰,東與
俄羅斯接壤,北與穆稜市和牡丹江市毗鄰,西與
寧安市搭界。地理坐標為東經129°53′—131°18′,北緯43°25′—44°35′。總面積7139平方公里。
地形地貌
東寧市的地形為南北狹長,地貌比例約為九山半水半分田。北、西、南三面都是平均海拔500米以上的山地。境內山巒起伏,
溝壑縱橫,地貌、土壤、水熱等都有明顯的地域差異和過渡性變化。既有海拔公里以上的通溝嶺,也有不足百米的東寧盆地。東寧市的最高峰是
通溝嶺頂,海拔1102米,聳立在大小綏芬河交匯處北側,連線萬鹿溝以北的
完達山余脈,相依著道河東南方面的峻岭,構成東寧盆地的環型屏障。
氣候
東寧市境內為溫帶
大陸性季風氣候,受海洋性氣候影響,東寧市溫和濕潤,年平均氣溫5.1℃,最近五年的平均氣溫為6.2℃,有效積溫2900—3000℃,
無霜期150天,雨熱同季,水量充沛,年均降雨量530毫米,四季分明,雨熱同季,水量充沛。
水文
東寧市域內有大小
河流160餘條,
流域面積在30平方公里以上的河流75條,其中綏芬河是黑龍江省五大水系之一,在縣內流徑長160公里。
土壤
自然資源
礦產資源
截至2015年,東寧市境內已探明的礦產有
煤炭、
石灰石、
石英、
葉臘石、
黃金等20多種。是全國100個重點煤炭生產基地之一。
植物資源
動物資源
人口民族
人口
截至2014年末,東寧市總人口209985人,與2013年持平。其中:非農業人口100562人,農業人口109423人。全市出生人口1867人,死亡人口1141人。
2016年末全市總人口207258人,與去年基本持平。其中:非農業人口99577人,農業人口107608人。全市出生人口1680人,死亡人口1079人。
民族
政治體制
縣委副書記、代縣長:申奧
副縣長甄公伯
副縣長肖長旭
副縣長王雪言
副縣長黃書文
以上數據截至2015年。
經濟概況
綜述
2014年,東寧市(時稱東寧縣)
地區生產總值實現1521368萬元,按可比價格計算比2013年增長6.3%。其中,
第一產業增加值353576萬元,比2013年增長5.6%;
第二產業增加值416044萬元,比2013年增長7.1%;
第三產業增加值751748萬元,比2013年增長6.3%。
三次產業結構由上年的23.7:27.6:48.7調整為23.2:27.4:49.4。人均地區生產總值達到72435元,比2013年增長5.7%。
2016年全市地區生產總值實現1683750萬元,按可比價格計算比上年增長6.0%。其中,第一產業增加值389239萬元,比上年增長4.9%;第二產業增加值434865萬元,比上年增長5.1%;第三產業增加值859646萬元,比上年增長7.0%。三次產業結構由上年的22.7:26.6:50.7調整為23.1:25.8:51.1。
第一產業
2014年,東寧市(時稱東寧縣)實現
農林牧漁業總產值532946萬元,按可比價格計算,比2013年增長5.4%。完成農林牧漁業增加值353576萬元,比2013年增長5.6%。全年
糧食作物播種面積52900公頃,比2013年增長2.5%,糧食總產量202484噸,比2013年增長0.4%,創歷史新高。糧食單產2828公斤/公頃,比2013年下降2%。水稻、玉米、大豆等主要糧食作物產量分別為24530噸、125871噸和49345噸,分別比2013年增長0.4%、1.6%和0.3%。經濟作物產量有增有減,
蔬菜產量45185噸,比2013年下降0.1%,
烤菸產量5660噸,與2013年持平,
油料產量11703噸,比2013年下降8.9%。
水果產量14217噸,比2013年下降2.1%。
截至2014年末,東寧市(時稱東寧縣)
大牲畜存欄24521頭,比2013年增長5.2%;
生豬存欄59422頭,比2013年下降1.8%;
羊存欄28004隻,比2013年增長5%;
家禽存欄5319百隻,比2013年增長2.5%。全年肉類總產量為8362噸,比2013年下降7.9%;
蛋產量為3404噸,比2013年增長3.6%;
奶類產量943噸,比2013年下降10.1%。
特色養殖業平穩發展,
熊存欄34頭,比2013年增長13.3%;
鹿年末存欄624隻,比2013年下降5.2%;
蠶繭產量1277公斤,比2013年下降0.4%;出欄
鵪鶉27600隻,比2013年下降0.1%;
貉存欄460隻,比2013年下降1.7%;
蜂蜜產量430噸,比2013年下降0.2%。
2014年,東寧市(時稱東寧縣)
林業完成產值3817萬元,比2013年下降46.2%;全年共完成造林面積1876公頃,比2013年增長28%。
漁業3543萬元,比2013年增長2.5%。
水產品產量完成2371噸,比2013年增長2.0%。
第二產業
2014年,東寧市(時稱東寧縣)完成工業增加值370921萬元,按
可比價計算,比2013年增長5.8%。規模以上工業企業34戶,完成總產值375975萬元,比2013年增長5.9%,實現增加值96943萬元,比2013年增長0.7%。從經濟類型看,國有企業完成產值16428萬元,比2013年下降8.5%;
集體企業完成產值1168萬元,比2013年下降68.1%;
股份制企業完成產值332847萬元,比2013年增長8.3%;其它經濟類型企業完成產值6600萬元,比2013年下降72.8%。從輕重工業看,
輕工業實現產值27933萬元,比2013年增長146.4%,
重工業實現產值348042萬元,比2013年增長1.2%。
2014年,東寧市(時稱東寧縣)木材行業實現產值262779萬元,比2013年增長22.8%,占規模以上工業總產值的69.9%。
酒精製造和
飼料加工成為縣域經濟新的增長點,生產呈現快速增長勢頭,全年分別實現產值13345萬元和4477萬元,比2013年分別增長646.0%和612.9%。
2014年,東寧市(時稱東寧縣)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全年實現銷售收入368775萬元,比2013年增長6.0%,產銷率為98.7%。實現利稅總額42102萬元,比2013年下降26.7%,其中利潤總額23506萬元,比2013年下降26.8%。
2014年,東寧市(時稱東寧縣)在規模以上工業企業產品中,服裝產量達到19.75萬件,比2013年下降15.6%;
風力發電量達到7010萬千瓦時,比2013年下降18.7%;
火力發電量達到32367萬千瓦時,比2013年增長1.6%;
原煤產量達到95.86萬噸,比2013年下降21.0%;
銅材產量達到583噸,比2013年下降77.0%;黃金產量達到193千克,比2013年下降19.6%。
2014年,東寧市(時稱東寧縣)資質等級以上
建築企業完成總產值277196萬元,比2013年增長85.3%;實現利潤總額23090萬元,比2013年增長107.4%。房屋施工面積4.9萬平方米,比2013年下降43.8%;房屋竣工面積2.6萬平方米,比2013年下降22.1%;其中住宅2.0萬平方米,下降8.2%。
第三產業
2014年,
東寧口岸出入境旅客達283186人次,比2013年下降28.0%。出入境旅遊者157748人次,比2013年下降4.7%。其中:
入境154911人次,比2013年下降5.6%;
出境2837人次,比2013年增長8.9%。
旅遊業總收入實現43672萬元,比2013年下降4.5%。
截至2014年末,東寧市(時稱東寧縣)
金融機構各項存款餘額1034118萬元,比2013年增長3.0%。其中:城鄉居民儲蓄存款餘額808070萬元,比2013年增長4.3%。
銀行各項貸款餘額531351萬元,比2013年增長11.3%。
2014年,東寧市(東寧縣)
進出口總額實現306285萬美元,比2013年增長12.2%。其中:出口總額完成299812萬美元,比2013年增長25.6%;
進口總額完成6473萬美元,比2013年下降81.1%。從貿易方式看,
一般貿易完成4978萬美元,比2013年下降85.7%;
加工貿易完成5589萬美元,比2013年增長10.3%;
邊境小額貿易完成261990萬美元,比2013年增長31.1%;其它貿易完成33726萬美元,比2013年增長1.6%。從國別來看,東寧市(時稱東寧縣)主要與11個
國家(
地區)開展貿易往來,其中對俄貿易300195萬美元,比2013年增長16.3%,占進出口總值的98%,占黑龍江全省對俄貿易的12.9%。
社會事業
科技事業
2014年,東寧市(時稱東寧縣)組織申報各類科技項目3個。全年專利授權數5個。舉辦各類實用技術培訓班1099班次,培訓農民3.5萬人次,培訓
基層幹部0.35萬人次;推廣、普及農業實用技術90項;舉辦科技大集36次,參加人數5.2萬人次;發放科普資料35種,8多萬份(冊);舉辦流動課堂6次;參加各種活動累計人數10萬人次。生產力促進中心採集科技信息320條,為企業提供信息200條。
教育事業
截至2014年,東寧市(時稱東寧縣)下轄各級各類學校50所,其中
高級中學1所,
職業高中1所,完全中學2所,
九年一貫制學校3所,初級中學4所,
特殊教育學校1所,
完全國小38所(含民辦1所)。共有教師1991人,其中國小教師877人,國中649人,高中312人。共有學生17826人,其中
小學生8890人,國中生5185人,高中生3040人,
職中684人,
特教27人。共有
幼稚園47所,幼兒教師總數376人,幼兒總數3212人。小升初為100%,初升高為85%,高考升學率達78%。普重本上線率分別達到了78%、32.5%。
文化事業
截至2014年,東寧市(時稱東寧縣)境內共設有
文化館1個,
圖書館1個,藏書72013冊,文物所1個,文物藏品1400件,電影放映單位1個。廣播綜合人口覆蓋率100%,電視綜合人口覆蓋率100%,全年新發展有線電數位電視用戶1753戶。
衛生事業
截至2014年,東寧市(時稱東寧縣)共有
衛生機構15個。其中,
醫院3個、
衛生院7個、專科疾病防治院2個、預防控制中心1個,婦幼保健院1個,衛生監督所1個。實有醫療病床床位750張;
衛生技術人員897人,其中:
醫生380人,
護士286人。
新農合參合率達99.65%。
歷史文化
宗教
截至2015年,東寧市共有
佛教、
基督教、
天主教、
伊斯蘭教四種
宗教,共有
寺觀教堂等宗教活動場所56處,信教民眾近4500人。登記備案的37處宗教活動場所中,
天主教堂4個,信徒295人;
基督教堂31個,信徒1560人;佛教金光寺1個,信徒2016個;伊斯蘭教
清真寺1個,信徒201人。東寧市境內宗教教職人員共有6人。
風景名勝
侵華日軍東寧要塞遺址
2014年,侵華日軍東寧要塞遺址被
國務院列入第一批國家級抗戰紀念設施遺址名錄。
神仙洞森林公園
神仙洞森林公園距東寧市中心1.5公里,兩岸山峰陡峭,下臨綏芬河最深的靜水,在南岸有座駝脊似的山峰,峰下有一個石洞,因洞裡曾經居住過魚仙姑娘,故被叫做神仙洞。
20
洞庭風景區
東寧洞庭風景區位於東寧市道河鎮之東,綏芬河畔,道河東山之南,
水路距東寧42公里。由鋸齒峰、嗡水砬子、蝙蝠崖等景點圍圈著該段綏芬河灣。鋸齒峰立地高100米,長500米,呈90°角矗立河畔。南岸為沙灘,接著5000平方米的草坪綠地。四周為天然的森林植被,針闊葉樹種達數十種。該段河水寬200米,水流平緩,深達2米左右。魚類有
鯉、
鯽、
鮎魚等。南岸還有日偽時的鐵路隧道,洞長150米。
金光寺
金光寺位於黑龍江省東寧市西山之顛,綏芬河畔。金光寺始建於1996年,寺院占地總面積3.2萬平方米現建築面積2159平方米,分為殿堂區和生活區,包括三聖殿在內的殿堂面積1464平方米,生活區面積493平方米。殿供奉著
三如來,
觀音菩薩等眾多
菩薩和
神佛。
獲得榮譽
全國衛生縣、全國文明縣、全國生態建設示範區、國家一類公路口岸。
著名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