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泌(唐朝中期政治家、謀臣)

李泌(唐朝中期政治家、謀臣)

本詞條是多義詞,共3個義項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李泌(bì)(722年-789年4月1日),字長源。京兆(今陝西西安)人。唐朝中期著名政治家、謀臣、學者,北周八柱國李弼的六世孫。

李泌自幼聰穎,深得唐玄宗賞識,令其待詔翰林,為東宮屬官。後遭宰相楊國忠忌恨,只得歸隱名山。安史之亂時,唐肅宗即位靈武,召李泌參謀軍事。但他又被權宦李輔國等誣陷,再次隱居衡岳。唐代宗即位後,召為翰林學士。屢遭宰相元載常袞排斥,出外任職。唐德宗時入朝拜相,官至中書侍郎同平章事,累封鄴縣侯,世稱“李鄴侯”。貞元五年(789年),李泌去世,年六十八。獲贈太子太傅

李泌博涉經史,精究《易象》,善屬文,尤工詩。有《李泌集》二十卷,己佚。《全唐詩》錄有其詩。

基本介紹

  • 本名:李泌
  • 別稱:李鄴侯
  • 字號:字長源
  • 所處時代唐朝
  • 民族族群:漢族
  • 出生地:京兆
  • 出生時間:722年
  • 去世時間:789年
  • 主要作品:《養和篇》《明心論》
  • 主要成就:歷仕四朝,參與平定安史之亂,計困吐蕃,輔佐德宗
  • 官職中書侍郎同平章事
  • 爵位:鄴縣侯
  • 追贈太子太傅
人物生平,早年經歷,白衣山人,遁避衡山,入朝出朝,致身宰輔,調和矛盾,病逝相位,主要成就,政治,軍事,經濟,外交,藝術造詣,文學,書法,藏書,個人作品,人物評價,總評,歷代評價,軼事典故,前事先定,許做宰相,避禍全身,謙退處世,親屬成員,史料記載,後世紀念,影視形象,

人物生平

早年經歷

李泌七歲能文,幼時就已粗通黃老列莊學說,有神童的美譽。玄宗開元十六年(728年),李泌因機遇巧合,受到了玄宗的召見。他入宮時,玄宗讓正與自己下棋的燕國公張說試試李泌的能力。張說請李泌賦“方圓動靜”,李泌很快說:“希望知道其中的大略。”張悅便說:“方就像棋局,圓就像棋子,動就像活棋,靜就像死棋。”李泌立即回答說:“方就像行義,圓就像用智,動就像施展才能,靜就像感到滿意。”張說聽後,祝賀玄宗得到了一位神童。玄宗非常高興,賜李泌束帛,命李家對他善加撫養。
李泌七歲賦棋圖李泌七歲賦棋圖
宰相張九齡特別喜愛李泌,常常把他請到臥室內交談。張九齡與大臣嚴挺之蕭誠交好,嚴挺之厭惡蕭誠的諂媚,勸張九齡謝絕與蕭誠的來往。張九齡忽然自己念叨說:“嚴挺之太刻板剛直,而蕭誠軟美可喜。”正要命令左右的人喚來蕭誠,在他身旁的李泌馬上說道:“您以平民身份入仕,又因正直位至宰相,卻喜歡軟美的人嗎?”張九齡聽後,非常驚訝,急忙改容認錯,並稱他為“小友”。在朝中,李泌不僅受到張說、張九齡的賞識,大臣韋虛心張廷珪也很器重他。
李泌成年後,非常博學,擅長研究《易經》。他經常遊歷嵩山華山、終南山之間,仰慕神仙不死之術。
天寶(742年-756年)年間,隱居嵩山的李泌向玄宗獻上《復明堂九鼎議》,玄宗想起李泌的“早惠”,於是召他入朝講授《老子》。因其講解“有法”,玄宗命他待詔翰林,供奉東宮,太子李亨待李泌極為優厚。李泌曾經寫詩譏誚寵臣楊國忠安祿山等,楊國忠於是誣稱李泌曾寫《感遇詩》諷刺朝政,結果李泌被送往蘄春郡今湖北蘄春)安置,而李泌乾脆脫離了官府,“乃潛遁名山,以習隱自適”。

白衣山人

安史之亂爆發後,玄宗倉皇出走,李亨在靈武(今寧夏靈武)即位,是為唐肅宗。肅宗即位後,派人四處尋找李泌,恰好李泌也到了靈武。肅宗立刻和他商討當前的局面,他便分析當時天下大勢和成敗的關鍵所在。肅宗很高興,要給他授任官職,李泌自稱山人,堅決推辭,希望以賓客的身份隨從。肅宗也只好授李泌銀青光祿大夫的散官,碰到疑難的問題,常常和他商量,稱其為先生而不稱名。
李泌出山圖李泌出山圖
此時,李泌已少吃煙火食。肅宗有一天夜裡,高興起來,找來兄弟三王和李泌就地爐吃火鍋,因李泌不吃葷,便親自燒兩顆梨請他食用。三王爭取,也不肯賜給他。
李泌入朝議論國事,從制書文誥到將相升遷,無所不預,史稱其“權逾宰相”。李泌外出時,也陪同肅宗車駕,眾人指著他說“穿黃衣的是聖上,穿白衣的是山人隱士”。肅宗聽說此事,便賜李泌金紫,任命他為天下兵馬大元帥、廣平王李俶(後來的唐代宗李豫)的行軍司馬。肅宗曾對他說:“你曾經侍從過上皇(玄宗),中間又作過我的老師,如今下任廣平王行軍司馬,朕父子都藉助了你的道義。”軍中商議立元帥,人們都注目於建寧王李倓,李泌暗中對肅宗說:“建寧王的確聰明,但廣平王是嫡長子,有為人君的氣量,難道想要使他做吳太伯嗎?”肅宗說:“廣平王已被立為太子,何必需要做元帥呢?”李泌說:“假使元帥立功,陛下不使他做君位的繼承人,能行嗎?太子隨從時是撫軍,駐守時是監國,如今元帥就是撫軍。”肅宗最終聽從了他的建議。
肅宗在做太子時,宰相李林甫多次以進讒陷害他,肅宗積怨已久。到即位以後,打算將李林甫的遺骸挖出焚燒。李泌認為身為天子卻念及舊恨,不能以寬廣的胸懷顯示於天下,會使那些投靠叛軍的人失去改過自新的想法。肅宗大為不悅,說:“你忘了往事嗎?”李泌回答說:“臣考慮的不在於這些。上皇統治天下五十年,一朝失意(指玄宗逃亡四),南方氣候惡劣,而且他已年邁,聽到陛下記恨舊怨,將會內心慚愧不樂。萬一上皇傷感得病,就是陛下以天下之廣大,還不能夠安撫親人啊。”話未說完,肅宗便感悟,下階抱著李泌的脖子痛哭道:“朕沒想到這些。”
肅宗問李泌剿賊的戰略,他就當時的情勢,定出一套圍剿的計畫。首先,李泌斷定安祿山、史思明等人是一群沒有宗旨的烏合之眾,目的只在搶劫,“天下大計,非所知也。不出二年,無寇矣。陛下無欲速,夫王者之師,當務萬全,圖久安,使無後害。”因此,他擬定戰略,使李光弼守太原,出井陘;郭子儀取馮詡,入河東,隔斷盜魁四將,不敢南移一步。又密令郭子儀開放華陰一角,讓叛軍能通關中,使他們北守范陽,西救長安,奔命數千里,勞損其精兵。而唐軍常以逸待勞,剪除其弱卒。再將各路兵馬齊聚扶風,與朔方軍共同平叛。並命建寧王李倓為范陽節度大使,與李光弼互為犄角,以攻取范陽。叛軍失去根據地,必將身死於河南諸將之手。肅宗統統照他的計畫行事,後來都不出其所料。這便是李泌的“挫其銳,解其紛”的戰略運用。但可惜的是肅宗急功近利,沒有聽信李泌的建議,致使河北沒有徹底肅清。
肅宗為了儘快收復都城長安,等到郭子儀籌借到西北軍大集合的時候,便對李泌說:“今戰必勝,攻必取,何暇千里先事范陽乎!”李泌就說:“如果動用大軍,一定想要速得兩京,那么賊勢一定會重新強盛,我們日後會再受到困擾。我們有恃無恐的強大兵力,全靠磧西突騎(騎兵)、西北諸戎。假如一定要先取京師,大概在明年的春天,就可成功。但是關東的地理環境,與氣候等情況,春天來得較早,氣候容易悶熱,騎兵的戰馬也容易生病,戰士們思春。也會想早點回家,便不願再來輾轉作戰了。那么,淪陷中的敵人,又可休養士卒,整軍經武以後,必復再度南來,這是很危險的辦法。”但肅宗卻堅決地不聽李泌的戰略意見,急於收復兩京,由此便有郭子儀借來回紇外兵,隨元帥、廣平王李豫等收復兩京的一幕出現。

遁避衡山

自從肅宗在靈武即位時起,李泌就一直在肅宗身邊,為平叛出謀劃策,他當時雖然沒有身擔要職,卻“權逾宰相”。正是這種與肅宗極為親密的關係,招來了權臣崔圓李輔國的猜忌。兩京收復後,平叛大局已定,李泌便主動要求離開權力的中心,遁避進衡山修道,肅宗下詔賜李泌三品俸祿及隱士服,還為他建造居室。

入朝出朝

李泌隱居數年後,玄宗去世,肅宗隨即也駕崩,新繼位的皇帝便是李泌當年特別加以保護的廣平王李豫(即唐代宗)。代宗即位,馬上就召李泌回來,任命他為翰林學士。代宗先讓他住在宮中的蓬萊殿書閣,跟著就在長安光福里賜他府第,又強迫他吃肉,還為他娶朔方已故留後李暐的外甥女為妻。但是宰相元載認為李泌不肯依附自己,留在朝廷對自己是一個潛在的威脅。剛好江西觀察使魏少游請朝廷為他派去一些僚佐,元載就盛稱李泌有才,可擔此任。李泌就以檢校秘書少監、江南西道判官之職再次以離開朝廷。旋即改為檢校郎中,仍任判官。臨行前,代宗暗地對他說:“先生將就一點,外出走走也好。”
李泌畫像李泌畫像
大曆十二年(777年),元載犯罪伏誅,代宗立即召他還京,準備重用。但又為宰相常袞所忌,常袞再三設法外放他出任楚州刺史,李泌推辭不去,代宗也留他在朝中。適逢澧州有職務空缺,常袞極力陳述南方窮困之狀,請求放李泌前往治理,代宗無奈,只得授李泌為澧(今湖南澧縣)、郎、峽(今湖北宜昌)三州團練使,後遷任杭州刺史。李泌雖被貶任地方行政長官,但在所到之處都有很好的政績,尤以在杭州任上的治績著名。北宋蘇轍稱“杭本江海之地,水泉鹹苦,居民稀少。唐刺史李泌始引西湖水作六井,民足於水,故井邑日富。”
皇太子李适即後來的唐德宗)也曾與李泌交遊。對於軍國大事,李泌仍然不遠千里地向代宗提出建議,代宗也必定採用照辦。

致身宰輔

李泌是玄、肅、代、德四朝元老,可他一生崇尚出世無為的老莊之道,視功名富貴如敝屣,所以在肅、代兩朝數度堅辭宰相之位,並且最終遠離朝堂,長年隱居于衡山。
連環畫《隋唐演義:李泌輔主》連環畫《隋唐演義:李泌輔主》
涇原兵變後,德宗避難於梁州,急詔征李泌至行在天子巡行之處,此指梁州),授以左散騎常侍之職。德宗令李泌每天在中書省值班,以便等候德宗召對,受到朝野關注。
貞元元年(785年)七月,陝虢(今河南陝縣、靈寶一帶)都知兵馬使達奚抱暉鴆殺節度使張勸,代領軍務,邀求旌節,並密召李懷光將達奚小俊為援。德宗鑒於局勢危急,便於任李泌為陝虢都防禦水陸運使。李泌請求單騎前往,德宗初時雖有懷疑,但最終同意。李泌先見陝州進奏官及將吏在京城的人,欺騙他們說:“皇上因陝虢飢,所以讓我領運使,督江淮米以賑濟。陝州行營在夏縣,如果達奚抱暉可用,就讓他統軍;如果有功,就讓他出任節度使。”以此麻痹達奚抱暉。同月十七日,德宗加李泌為陝虢觀察使。李泌至陝州行營,讓達奚抱暉自領家人亡命。李泌辭行時,德宗曾草擬參加叛亂的七十五人名單授李泌,命他誅殺。李泌遣走達奚抱暉後,朝廷所派的宣慰使要求李泌一定要誅殺叛亂者。李泌不得已,只械送了兵馬使林滔等五人送至京。達奚小俊領兵入境,聽說李泌已入陝,只得還軍。陝虢遂安。
貞元三年(787年),參與防秋的淮西門槍兵馬使吳法超率步騎四千從鄜州(今陝西富縣)叛逃。渾瑊派部將阻攔未果。德宗急遣中使敕令李泌發兵攔阻,不得讓淮西軍渡河。李泌馬上派押牙唐英岸率軍至靈寶,但淮西軍已渡過黃河列陣。李泌於是令靈寶供給他們糧食,淮西軍也不敢剽掠。次日,淮西軍在陝州城西宿營,李泌不再向他們供給糧食,而派部將率精兵埋伏於太原倉隘道。一日後,淮西軍行入隘道,李泌所派的伏兵齊發,淮西軍大敗。殘軍從山路南逃,李泌又派大將燕子楚率軍四百至長水(今河南洛寧西)。唐英岸多次追敗叛軍,吳法超等至長水,被燕子楚伏殺。六月,李泌入朝,出任中書侍郎同平章事,正式拜相。

調和矛盾

李泌執政的時間雖短,但他在任內卻做了許多意義重大的事,從而在相當程度上保證了貞元年間帝國總體形勢的和平與穩定。
李泌對內政的處理,外交的策略,軍事的部署,財經的籌劃,都做到了安和的績效。 他勤修內政,充裕軍政費用。保全功臣李晟馬燧,以調和將相。外結回紇、大食,達成“貞元之盟”,從而遏制吐蕃以安定邊陲。李泌常有與德宗政見不同之處,反覆申辯上奏達十五次之多。德宗曾對他說:“朕要和你約法在先,因你歷年來所受的委屈太多了,不要一旦當權,就記恨報仇,如對你有恩的,朕會代你還報。”李泌說:“臣素奉道,不與人為仇。害臣的李輔國、元載他們,都自斃了。過去與臣要好的,但凡有才能的,也自然顯達了。其餘的,也都零落死亡了。臣實在沒什麼恩怨可報的。但是如陛下方才所說,臣可與陛下有所約言嗎?”德宗就說:“有什麼不可以的呢?”李泌便進言,希望德宗不要殺害功臣,認為“李晟、馬燧有大功於國,聞有讒言之者。陛下萬一害之,則宿衛之士,方鎮之臣,無不憤怒反厭,恐中外之變復生也。陛下誠不以二臣功大而忌之,二臣不以位高而自疑,則天下永無事矣。”德宗聽了認為很對,接受了李泌的建議。李晟、馬燧在旁聽了,當著德宗感泣而謝。
郜國公主是太子妃蕭氏的母親,因“蠱媚使用邪術)”獲罪,被德宗幽禁在宮中。德宗在處置完郜國公主後,又因怒責備太子李誦,太子不知所措。李泌常常聽德宗稱讚舒王李誼賢明,他估計德宗有廢立太子的意圖,便說:“陛下有一個兒子卻懷疑他,想要立陛下弟弟的兒子,臣不敢用古例爭論。再說十王宅的叔父們,陛下是如何對待的?”德宗驚訝道:“你怎么知道舒王不是朕的兒子?”李泌回答說:“陛下過去為臣說過這事。陛下有嫡子(指李誦)卻要懷疑,那弟弟的兒子(指李誼)怎敢為陛下所信任?”德宗不滿,語帶威脅地說:“你違背朕的心意,難道不顧及你的家族嗎?”李泌回答說:“臣已經衰老了,位居宰相,因諫言被殺,是我的職分。假使太子被廢除,他日陛下後悔說‘我只有一個兒子卻被我殺了,李泌不勸諫我,我也要殺了你的兒子’,那么臣就絕後了。雖然臣的兄弟有兒子,但他們的祭祀不是我該享受的。”說罷便嗚咽流涕。他又說:“昔日太宗下詔:‘太子無道,藩王窺伺太子之位的,二者都應廢黜。’”陛下對太子生疑而稱讚舒王賢明,他能沒有窺伺太子之位的想法嗎?如果天子有罪,請求廢掉他而立皇孫,千秋萬歲以後,天下還是陛下的子孫所有。何況郜國公主被女兒妒嫉,而蠱惑太子,陛下怎能因妻子的母親連累太子呢?”李泌在德宗面前爭論數十次,愈加堅持己見,德宗才醒悟,太子李誦“乃得安”。
接著李泌又提出唐肅宗與代宗父子恩怨之間的往事,道說:“陛下不記得建寧王的事情嗎(唐肅宗因受寵妃張良梯及奸臣李輔國的離間,殺了兒子建寧王李倓)?”德宗說:“建寧叔(指李倓)確實是冤枉的,他的不幸是因為肅宗性子太急了。”李泌說:“臣以前為了此事辭職歸隱,發誓不再靠近天子身旁(大意指不再入朝任職),不幸今日又擔任了陛下的宰相,再次看到了這件事(指太子被誣陷)。而且那時候先帝(德宗之父代宗)心中常常擔憂恐懼。臣離開朝廷前辭謝時,曾誦讀《黃台瓜辭》,肅宗才悔悟而哭泣。”(黃台瓜辭》為章懷太子李賢所作。武則天掌權時,殺李唐宗室,李賢自測難以倖免,故而創作此辭) 德宗聽到這裡,總算受到感動,但仍然說:“我的家事,為什麼你要這樣極力參與?”李泌說:“臣現在獨自承擔宰相的重任,四海之內,“一物失所”,責任都歸咎在臣身上,何況是坐視太子橫遭冤禍而閉口不言,這樣臣的罪就大了。”他甚至說到“臣敢用整個宗族的性命來保太子。”君臣之間又往返辯論很多,李泌還告訴德宗要極力保密,回宮後不要讓侍從知道如何處理此事。一面又安慰太子不要氣餒,不可自裁,他對太子說:“一定沒有這種憂患,希望太子更加恭敬孝順,假使我死了,那就無法得知此事如何處理了!”最後總算解開德宗父子之間的死結。德宗特別打開延英殿,只召見李泌一人,對他哭著說:“不是你的直言,朕現在就悔之不及了!太子仁厚孝順,的確沒有其他事。從今以後,軍國事務及朕的家世,都應該與你商議。”李泌聽了,拜賀之外,便說:“臣報效國家的使命完成了。驚悸之餘的亡魂(指他為太子之事憂愁思慮所帶來的壓力),不能再用了,希望陛下允許乞骸骨。”德宗除了道歉安慰,硬不準他辭職。但過了一年多,李泌果然去世。
除此之外,在為相期間,李泌針對“徐地重而兵勁”卻“地迫於寇,常困肸不支”的現狀,建議將徐州與濠、壽、廬三州都團練觀察使張建封治下的濠、泗二州合併,授張建封為徐泗濠節度使(後來的武寧軍節度使),以對抗平盧鎮的威脅,保衛江淮糧運通道。德宗允準。張建封在任十年,使徐州成為當時著名的雄鎮。

病逝相位

德宗曾與李泌議論此前被罷免的諸位宰相,李泌在對答的同時巧諫德宗,使德宗似有所悟。此後不久,德宗加拜李泌為集賢殿崇文館大學士,修國史。李泌認為,學士加“大”之名始自唐中宗時期,到玄宗時有張說得任此官,於是極力推辭,德宗允準,命其以學士官“知院事”。
貞元五年(789年)三月二日(4月1日),李泌病逝,享年六十八歲。德宗追贈他為太子太傅,所賜賻禮加等。
康熙六十一年(1722年),李泌與歷代功臣四十人得以從祀歷代帝王廟。

主要成就

政治

李泌的政治才能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善於協調統治集團內部的關係
肅宗即位後,打算任英武多才的建寧王李倓天下兵馬元帥,而李泌力爭,認為應該由其兄太子李豫即唐代宗)擔任此職。太子是虛名,元帥有實權,二者的分離勢必會造成政權的分裂。肅宗聽取了李泌的建議。李倓遭讒被殺後,李泌又勸代宗追封他為帝(見《新唐書·十一宗諸子列傳》)。這些做法,既協調了兄弟之間的關係,又保證了政權的統一。在克復二京後,李泌再一次協調了玄宗與肅宗的父子關係。當時,肅宗上奏避難蜀地的玄宗,表示自己願意再回東宮為太子,李泌斷言玄宗不會回來了,當肅宗問起該怎么辦時,“泌乃為群臣通奏,具言天子思戀晨昏,請促還以就孝養”。玄宗接到第一次奏章後,果然說:“當與我劍南一道自奉,不復東矣。”直到接到第二本奏章,這才高高興興地回去當了“天子父”。因為玄宗知道,即便是兒子真心讓位,那些功臣也不會願意,權力交接的結果很可能會引起另一場動亂,更何況自己已經老了。李泌可以說是洞察了各種政治關係和政治人物的心理,從而作出相應的恰當安排。
(2)具有闊大的政治家胸懷
肅宗當太子時,權相李林甫多次陷害太子,使太子位幾乎不保。肅宗即位後,便想復仇,但李泌認為,如果這樣做,必將傷害到此時仍在蜀地的太上皇玄宗,使肅宗背負“不孝”之名。肅宗聽後“感悟”,才不再追究。
李泌想盡辦法,就是希望肅宗能夠以一位心胸開闊的皇帝形象出現在臣民面前。他對別人這樣要求,對自己也是如此。貞元三年(787年),當李泌被任命為宰相時,他對德宗表態說:“臣素奉道,不與人為仇。……臣無可報也。”充分表現出他作為一位政治家的氣度。
(3)反妥協,反割地,作風果敢
建中四年(783年),涇原兵變爆發,隨後朔方節度使李懷光也擁兵叛亂,再加上當時出現了嚴重的旱災、蝗災,德宗可以說是內外交困。有大臣提出與李懷光妥協,這時,李泌打破一個銅葉,以銅葉不可複合的道理讓德宗認清了“君臣之分不可複合”的實情,堅定了德宗平叛的意志。李懷光叛亂最終被平息。
對國內的悍將態度如此,對國外強敵的態度也如此。朱泚叛亂時,吐蕃請出兵助唐,德宗答應平叛成功之後把安西、北庭給吐蕃。但是後來,唐軍是憑著自己的力量擊敗叛軍、收復長安,而吐蕃不僅不積極進兵,甚至連追擊潰退叛軍時也不賣力,而且還趁機劫掠了武功地區。平叛後,吐蕃派使者來要土地,德宗想同意,而李泌堅決反對,說:“安西、北庭,控制西域五十七國及十姓突厥,皆悍兵處,以分吐蕃勢,使不得並兵東侵。今與其地,則關中危矣。且吐蕃向持兩端不戰,又掠我武功,乃賊也,奈何與之?”李泌的意見合情合理,德宗最終拒絕割讓土地。
通過這兩件事情,我們看到了李泌果敢堅強的一面,他不僅捍衛了朝廷的尊嚴,而且還捍衛了民族的尊嚴,維護了國家的利益。史學家陳寅恪述及中唐應對吐蕃之策,稱“李長源之論尤為明暢。”
(4)說服回鶻稱臣於唐朝,並且使唐德宗與回鶻和好
唐德宗李适還在作為皇子擔任天下兵馬大元帥時,到達陝州,與藥子昂等數十位僚屬、隨從會見回紇牟羽可汗。當時回紇可汗與唐代宗結為弟兄,牟羽可汗因此認為自己是唐朝皇帝之弟、皇子德宗的叔父,認為他應該行侄子見叔父的“舞蹈”之禮,但是德宗自始至終沒有行此禮。藥子昂認為德宗是太上皇(玄宗)的嫡孫,唐朝皇室當時有喪葬(玄宗、肅宗相繼去世),不應該“舞蹈”。回紇宰相及車鼻將軍說:“唐天子與可汗已經結為兄弟,對雍王(德宗)來說,可汗是叔父,怎么能不舞蹈呢?”藥子昂說:“雍王(德宗)是唐朝的太子,太子就是儲君。哪裡有中國的儲君向外國可汗行舞蹈之禮的道理呢!”力爭許久,車鼻將藥子昂、魏琚、韋少華、李進各杖打一百。魏琚、韋少華在一夜後便傷重而死。回紇可汗的母親捧著貂裘出來道歉,叱退左右,並親自送德宗乘馬返回。唐軍將要合力誅滅回紇,德宗因安史之亂尚未平定,加以阻止。
二十多年後,回紇合骨咄祿可汗多次請求和親,德宗不允。李泌建德宗“北和回紇,南通雲南,西結大食、天竺”以對抗吐蕃,德宗大體同意此戰略,只對回紇,多次堅拒。德宗認為韋少華等人受自己牽連而死,但李泌指出,當年害死韋少華的牟羽可汗已經被合骨咄祿可汗殺死。這樣一來,合骨咄祿可汗反倒是有功於德宗。他又拿出唐將張光晟殺回紇可汗叔父突董等九百多人與合骨咄祿可汗不敢殺唐朝使者進行對比,認為合骨咄祿可汗確實無罪。隨後,李泌更進一步指出,當年韋少華等人不該輕率讓德宗前往回紇大營,更不該在沒有事先確定會見禮儀就讓德宗會見牟羽可汗,所以是韋少華等對不起德宗。李泌還指出,當年德宗沒有向牟羽可汗行禮,不曾屈服;而牟羽可汗的母親又有親自向德宗賠罪的行為,實際上並不存在德宗“屈於”牟羽可汗的情況。德宗聽完這段話後頗為信服,這才允許在回紇可汗稱臣於唐朝皇帝、並且認唐朝皇帝為父的前提下才與回紇和親。自此後,回紇可汗上表時稱臣、稱兒於唐朝,回紇再次開始稱臣於唐朝。
(5)具有傳統士大夫的死節精神
德宗立李誦即唐順宗)為太子,太子妃的母親是郜國公主,郜國公主犯蠱媚罪被幽禁,此事自然牽連到了太子,於是德宗便有意廢除對蠱媚事毫不知情的太子。對此,李泌反對的態度相當堅決,以至於德宗說:“卿違朕意,不顧家族邪?”竟拿滅族來威脅李泌,而李泌執意更堅:“世衰老,位宰相,以諫而誅,分也。……”《新唐書·李泌傳》接著記載說:李泌“執爭數十,意益堅,帝寤,太子乃得安”。在大是大非面前,李泌毫不妥協,不顧全家性命,竟然與德宗爭執達數十次之多,這種威武不屈的精神實為難得。
(6)薦護大臣
四帝二王之亂的功臣李晟,馬燧等人一直得到了李泌的保護,從而有利於穩定軍心,緩解朝廷君臣的緊張關係,穩固政局。
李泌還舉薦了很多朝廷大臣:
除上述外,李泌的政績還很多,如調整官俸、裁減冗員、如何安置因亂留京的番邦使者等等,都能匡正時弊,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軍事

安史之亂、肅宗靈武即位之時,李泌就對國家命運作出了正確的預測:
李泌的戰略反攻方案示意圖李泌的戰略反攻方案示意圖
第一,叛軍猖獗不會持久。其原因有二,一是參與叛亂的多是異族人,而華人(主要指漢族)寥寥,這說明安史叛亂沒有得到中原人的支持;二是叛軍把掠奪到的財物全部送回自己的偏居一隅的老巢范陽,可見叛軍根本沒有一統天下的雄心。
第二,李泌為肅宗制定了平叛的方略:“今詔李光弼守太原,出井陘,郭子儀馮翊,入河東,則史思明張忠志不敢離范陽、常山安守忠田乾真不敢離長安,是以三地禁其四將也。隨祿山者,獨阿史那承慶耳。使子儀毋取華,令賊得通關中,則北守范陽,西救長安,奔命數千里,其精卒勁騎,不愈年而弊。我常以逸待勞,來避其鋒,去剪其疲,以所征之兵會扶風,與太原、朔方軍互擊之。徐命建寧王(李倓)為范陽節度大使,北並塞與光弼相掎角,以取范陽。賊失巢窟,當死河南諸將手。”
李泌的這個方略是非常正確的,他反覆告誡肅宗“無欲速”,要著眼於長久,目的是要把叛軍趕出老巢,一網打盡,不留後患。開始,這一計畫也得到肅宗的認可,但後來肅宗急功近利,堅持先收復長安,結果把叛軍趕回河北,從而形成割據局面,遺患無窮。《中國軍事史》第2卷《兵略》中高度評價李泌平叛之謀,而深惜肅宗之不能用。
李泌還寫了一篇《議復府兵制》,希望能夠恢復原有的府兵制,以便從根本上遏止軍閥割據。但這一建議沒有得到應有的重視,以至於數十年後,杜牧在《原十六衛》中又一次提出這一問題。馮夢龍在《智囊全集》中評價:“鄴侯因戍卒成屯田,因屯田復府兵,其言鑿鑿可任,不知何以不行。”

經濟

在經濟方面,雖然李泌沒有直接經管過國家財務,但也顯示了一定的才能。在任陝虢觀察使期間,李泌挖山開路,疏通漕運,極大地改善了京師的糧食供應。當時方鎮私自向德宗獻財,每年五十萬緡,其後減少到三十萬,德宗以用度匱乏為題詢問李泌的意見,李泌請求德宗說:“天下的供錢每年有百萬拿給宮中,陛下應該勸勉不接受私下貢獻。但凡朝廷下詔需要索取財物,便令他們代繳兩稅,這樣方鎮可以以法行事,天下財政就寬裕了。”這些改革措施,既增加了國家的收入,也減輕了百姓的負擔。

外交

李泌在赴任陝虢觀察使之際,向唐德宗提出困蕃之策,德宗應允,於貞元元年(785年)特派宦官楊良瑤由海路出使大食等國,進行結盟。

藝術造詣

文學

據史載,李泌“尤工於詩”,七歲時便能作文章。詩人梁肅稱其“用比興之文,行易簡之道,贊事盛聖,辨章品物,疏通以盡理,閎麗而合雅。”李泌與詩人也保持著密切的聯繫。詩人顧況就曾拜李泌為師。
除文學創作外,李泌在學術上也很有造詣。他對《周易》、《老子》頗有研究,玄宗曾召他進宮進授《老子》,晚年又參與編修國史。

書法

李泌亦擅書法,明人陶宗儀所撰《書史會要》稱其“書體放逸”。

藏書

李泌家中藏書充棟,人送外號“書城”。其父李承休就十分仰慕南朝沈約任昉等藏書家,遇到圖書必購藏於家。李泌除了繼承遺書外,又有收藏並系統地整理了藏書,經部書用紅色牙籤,史部用綠色牙籤,子部用青色牙籤,集部用白色牙籤。所有藏書均加蓋了“鄴候圖書刻章”藏書印章。著名文學家韓愈,曾仰慕他藏書之富,曾作《送諸葛覺往隨州讀書》詩,贈詩云:“鄴候家多書,插架三萬軸。一一皆牙籤,新若手未觸。”留下“鄴侯架”的典故。其子李繁,曾攜其藏書3萬卷,遷居隨州(今屬湖北隨州),並繼續購藏圖書。李繁後因犯事被賜死,李氏三代藏書散佚。
李泌刻中國最早的齋館印———“端居室”李泌刻中國最早的齋館印———“端居室”

個人作品

新唐書·藝文志》等著錄有《李泌集》20卷,今已佚。《全唐詩》存其詩4首,又斷句6句,《全唐詩續拾》補斷句3句,補題1則。《全唐文》亦存其文2篇,《唐文拾遺》補1篇。
李泌作品
《詠方圓動靜》、《長歌行》、《奉和聖制中和節曲江宴百僚》、《奉和聖制,重陽賜會聊示所懷》
《對肅宗破賊疏》、《議復府兵》、《學士去大字疏》
表格參考資料:

人物評價

總評

李泌參與宮室大計,輔翼朝廷,運籌帷幄,對外策劃戰略,配合郭子儀等各個將領的步調,使其得致成功,也可以說是肅宗、代宗、德宗三朝天下的重要人物。只是因他一生愛好神仙佛道,被歷來以儒家出身、執筆寫歷史的大儒們主觀看法所摒棄。說到他的淡泊明志,寧靜致遠,善於運用黃老撥亂反正之道的作為,實在是望之猶如神仙中人。

歷代評價

明瓚:領取十年宰相。
李隆基:是子精神,要大於身。
李亨:卿當上皇天寶中,為朕師友,下判廣平行軍,朕父子三人,資卿道義。
李适:①滉(韓滉)不惟安江東,又能安淮南,真大臣之器,卿(李泌)可謂知人!②山河粹氣,道德清英,蔚為禎祥,生我王國。夷簡不雜,高明有融,深厚以致誠,直方而可大。識窮化本,動會時中,讜正居心,謀猷允哲。自膺分陝,累洽嘉聞。宜其入掌中樞,內司闕袞,贊兩儀之化育,貞百度之經綸。協和神人,參總廊廟,咨爾才實,惠於邦家。③惟卿則異彼三人(盧杞崔祐甫楊炎)者。朕言當,卿有喜色;不當,常有憂色。雖時有逆耳之言,如曏來紂及喪邦之類。朕細思之,皆卿先事而言,如此則理安,如彼則危亂,言雖深切而氣色和順,無楊炎之陵傲。朕問難往復,卿辭理不屈,又無好勝之志,直使朕中懷已盡屈服而不能不從,此朕新以私喜於得卿也。
柳玭兩京復,泌謀居多,其功乃大於魯連范蠡
李泌李泌
陽城:鄴侯經邦緯俗之謨,立言垂世之譽,獨善兼濟之略。
梁肅:唐興九世,天子以人文化成天下,王澤洽,頌聲作,洋洋焉與三代同風。其輔相之臣曰鄴侯李公泌字長源,用比興之文,行易簡之道,贊事盛聖,辨章品物;疏通以盡理,閎麗而合雅。舒捲之道,必形於辭。其偉矣夫。……其習嘉遁,則有滄浪紫府之詩;其在王庭,則有君臣賡載之歌。或依隱以玩世,或主文以譎諫,步驟六義,發揚時風。觀其詞者,有以見上之任人,始興之知人者已。初太上當陽,公以處士延登內殿,實敷黃老之訓。至德初,宣皇以元良受禪,公則獻《泰階頌》,昭纂堯之道,睿文以廣平伐罪。公則握中權之柄,參復夏之功。大德不官,既追五嶽之隱;大用不器,終踐代天之職。方將熙庶工以成邦教,載直筆以修唐書,命之不融,凡百興嘆?
李炎:亦大是奇士!
劉昫:①泌見可進而知難退,足為高率智辯之士;居相位而談鬼神,乃見狂妄浮薄之蹤。《王制》云:“執左道以亂政,殺。”寧無畏乎!②璵、泌、造、播,俱非相材。國禎左道,梁生直哉!
宋祁:泌之為人也,異哉!其謀事近忠,其輕去近高,其自全近智,卒而建上宰,近立功立名者。觀肅宗披榛莽,立朝廷,單言暫謀有所寤合,皆付以政。當此時,泌於獻納為不少,又佐代宗收兩京,獨不見錄,寧二主不以宰相器之邪?德宗晚好鬼神事,乃獲用,蓋以怪自置而為之助也。繁為家傳,言泌本居鬼谷,而史臣謬言好鬼道,以自解釋。既又著泌數與靈仙接,言舉不經,則知當時議者切而不與,有為而然。繁言多浮侈,不可信,掇其近實者著於傳。至勸帝先事范陽,明太子無罪,亦不可誣也。
司馬光:①泌雖詭誕好談神仙,然其知略實有過人者。至於佐肅、代復兩京,不受相位而去,代宗、順宗之在東宮,皆賴泌得安,此其大節可重者也。《舊傳》毀之太過。《家傳》出於其子,雖難盡信,亦豈得盡不信!②李泌欲弭德宗之欲,而豐其私財,財豐則欲滋矣,財不稱,欲能無求乎,是猶啟其門而禁其出也,雖德宗之多僻,亦泌所以相之者,非其道故也。
秦觀:①唐室方鎮之患,至於百有餘年而不能解者,其弊蓋始於天寶之際,肅宗不用李泌之謀,先取范陽而已。②嗚呼,使泌之謀盡見聽也,豈有方鎮之患哉!
范祖禹:①李泌善處父子兄弟之間,故能以其直誠正言感悟人主,卒使父子如初,可謂忠矣。②夫為人君,不知相之奸邪,不省己之闕失,而歸之術者之言,以為命,宜其德之不建,政之不修也,李泌之論,不亦正乎。
洪邁:①觀此三者,其危至矣!杜畿、李泌、董晉,皆以腳踏車入逆城,從容妥定,其智勇過人如此。②德宗輔相之賢,如崔祐甫、李泌、陸贄,皆身沒則已。而獨於湯、杞二人惓惓如此,是可嘆也!
陳亮:有如陸贄之諫論仁義、李泌之惓惓古制,欲使其君為不世出之主,其君亦嘗用之,而終於不盡。
葉適:古今毀譽,類不可憑,而房琯李泌為甚。……泌歷三主,艱難時彌綸補益,蓋不為少,然毀之者乃無異於左道怪民,何也?琯結知於眾人,泌結知於人主,勢應至此。
羅大經:自古隱士出山,第一個是伊尹,第二個是傅說,第三個是太公,第四個是嚴陵,第五個是孔明,第六個是李泌,皆為世間做得些事。
徐鈞:衣白山人再造唐,謀家議國慮深長。功成拂袖還歸去,高節依稀漢子房。
胡三省:①自李泌為相,觀其處置天下事,姚崇以來未之有也。史臣謂其出入中禁,事四君,數為權幸所疾,常以智免。好縱橫大言,時時讜議,能寤移人主意。然常持黃、老、鬼神說,故為人所譏。余謂泌以智免,信如史臣言矣。然其縱橫大言,持黃、老、鬼神說,亦智也。泌處肅、代父子之間,其論興復形勢,言無不效。及張、李之間,所以保右代宗者,言無不行。元載之讒疾,卒能自免,可謂智矣。至其與德宗論天下事,若指諸掌。以肅、代之信泌而泌不肯為相,以德宗之猜忌而泌夷然當之,亦智也。嗚呼!仕而得君,諫行言聽,則致身宰輔宜也。歷事三世,潔身遠害,筋力向衰,乃方入政事堂與新貴人伍。……所謂經濟之略,向未能為肅、代吐者,盡為德宗吐之。豈德宗之度弘於祖父邪!泌蓋量而後入耳。彼德宗之猜忌刻薄,直如蕭、姜,謂之輕已賣直;功如李、馬,忌而置之散地;而泌也恣言無憚。彼其心以泌為祖父舊人,智略無方濟中興,其敬信之也久矣,泌之所以敢當相位者,其自量亦番矣,庸非智乎!其持黃、老、鬼神說,則子房欲從赤松游之故智也。但子房功成後為之,泌終始篤好之耳。②按泌雖詭誕好談神先,然知其略實有過人者。至於佐肅、代復兩京,不受相位而去,代宗、順宗之在東宮,皆賴泌得安,此其大節可重者也。
王應麟三字經》:瑩八歲,能詠詩;泌七歲,能賦棋。彼穎悟,人稱奇,爾幼學,當效之。
朱右:予觀唐人材出處從容,有三代王佐器,唯李泌、陸贄而已。泌自贊復兩京,功成身去。代宗再征,權臣間忌,浮湛外任。德宗以春宮之知,委心聽用。泌亦竭智盡忠,展布政體,謀慮計畫,洞燭物情,故治效聿著。跡其安馬燧、取懷光、相李勉、保韓滉,單騎以來抱暉,設伏以擒叛卒,開三門運路,屯關中荒田,國用日充,邊鎮懾服,其績章章可紀。至於辯太子冤,則曰“天子以四海為家,宰相當豫”。帝贈白起,則曰“國將興,聽於人”。帝言有命,則曰“君相造命,不可言命其”。言又足征者。《唐傳》乃謂其隨時俯仰,無足可稱,取媚以求相位,豈信史哉?
高啟:至於肅宗之昏孱、徳宗之猜忌,而太子卒得以不動者,果誰之力哉?一李泌而已耳。……然則君無曹公之智,臣無李泌之忠,而小人是信,則雖父子猶不能自保,可不慎哉!
方鵬穎考叔、狄梁公、韓魏公,善處人君母子之間者也;張子房、李泌,善處人君父子者也;田叔郅惲,善處人君兄弟者也。
陳耀文:李泌匡復之功亦大矣。
王世貞:①自三代而後人臣出處之跡,未有如李鄴侯泌之奇者也。或伸而屈,或屈而伸,或先幾,或忍詬。其保身,亦未有如鄴侯之巧者也。七歲而以童子薦,入禁中,與宰相張九齡諸公善,奇矣。尋謝去,游嵩華於南間,求神仙不死之術,又奇也。久之,復以獻議入翰林,從太子諸王游,太子善之,又奇也。為詩以識楊國忠、安祿山,斥置蘄春,又奇也。太子即位靈武,為肅宗,使人召致泌,泌忽間關來謁,又奇也。立談而參帷幄,體輔若一,拜右相辭,俄又賜金紫,為侍謀軍國元帥行軍長吏,亦將相任耳,又奇也。復兩京,迎上皇,除道清宮,泌皆任之,甫功成而辭榮乞歸,以避李輔國,又奇也。當是時,廣平王以太子領元帥,泌僚也,師友也,即位為代宗,召泌舍之蓬萊閣,強以婚娶食肉,又奇也,然其重已不及肅宗矣。元載忌之,出為江西觀察判官,一下佐也,泌不辭而往,又奇也。載誅而復召,常袞忌之,出團練澧朗、剌杭州,又不辭而以吏治顯,又奇也。嗣帝為德宗,避泚奉天,復召泌而用之,則直臣之而已,又出而觀察陝虢,鑿饟漕之道,剪淮西之逆,又奇也。自是始登相位,天子恭巳葵之,不復設他相,以至終其身,又奇也。至德之初,郭汾陽、李臨淮、貞元之際、李西平、馬北平其建勛克復,若異代然,而皆保全於泌之手,又奇也。夫以輔國忌之、載忌之,而不能傷。袞忌之、而不能終抑則泌之巧所得於老氏者深矣。其所進深謀秘計,以聽者之中庸,不能盡讎,然至於處父子兄弟之間,功亦不淺矣。吾嘗謂泌實范少伯、張子房之流亞,唐以後無能及之者,史謂其好神仙,為世所輕,泌之初,若有得者,兆之已也,晚而拜相,卒死繁劇,將無所謂自夭其天年者耶?泌辟穀,子房亦辟穀,然而竟不辟者,何也?富貴之可戀,甚於死之可畏也。②姚崇、李泌才相似也,崇體近實,泌用近玄;狄仁傑、宋璟器相似也,仁傑近圓,璟則方;陸贄、李絳識相似也,贄達絳遂;杜黃裳、裴度略相似也,黃裳近疏度近密。
郭子章:嚴光加足於帝腹,光忘帝之貴也;唐肅宗因李泌假寐,登床捧泌首置於膝,良久方覺,帝自忘其貴也。布衣之遇天子,至光、泌極矣。桐江一絲,扶漢九鼎;歷佐四聖,而後脫屣。光、泌所以報人主者,亦至矣哉。
樊升之:賈生之治安,晁錯之兵事,江統之徙戎,是萬世之至畫也,李鄴侯之屯田,虞伯生之墾墅,平江伯之漕運,是一代之至畫也。李允則之築圃起浮屠,範文正、富鄭公之救荒,是一時之至畫也。畫極其至,則人情允協,法成若天造,令出如流水矣。
馮夢龍:①傳稱鄴侯好大言,然才如鄴侯方許大言。古來大言者二人,東方朔、李鄴侯是也。漢武好大之主,非大言不投;唐肅倚望鄴侯頗大,不大言不塞其望,望之不塞,又將遷跡他人,而其志不行矣。是皆巧於投主者也。……李泌嘗言:“善料敵者,料將不料兵。”泌之策陝城,絳之揣魏博,皆料將法也。②鄴侯保全廣平,及勸德宗和親回紇,皆顯回天之力。獨郜國一事,杜患於微,宛轉激切,使猜主不得不信,悍主不得不柔,真萬世納忠之法。
沈鼎科:嗣是,若唐之李鄴侯、國初之劉文成,庶幾帝師之選乎。……朝披一品衣,夜抱九仙骨,如李鄴侯而善藏其用。
王夫之:①此長源返極重之勢,塞潰敗之源,默挽人心、掛危定傾之大用,以身為鵠,而收復之功所自基也。深矣遠矣,知之者鮮矣。以示人臣遇難致身、非貪榮利之大節,以戒人主邂逅相賞、遽假威福之淫施,不但如留侯智以全身之比也。其後充幕僚、刺外州、而不嫌屈,馴至德宗之世,始以四朝元老任台鼎之崇,進有漸也,士君子登用之正,當如此爾。昭然著見而人不測,乃疑其詭祕無恆也。吳聘君一出山而即求枚卜,視此能勿慚乎?②能讓也,則不能任,所謂保身之哲也,張子房李長源是已。③鄴侯以三世元老,定危亡而調護元良,德望既重,其識量弘遠,遠於世變,審於君心之偏蔽,有微言,有大義,有曲中之權,若此者皆敬輿之所未逮也。④知此者,可以全恩,可以立義,可以得眾,可以已亂,夫是之謂大智。⑤宰相者,位亞於人主而權重於百僚者也。君子欲盡忠以衛社稷,奚必得此而後道可行乎?至於相,而適人閒政之道詘矣。欲為繩愆糾謬之臣,則不如以筆簡侍帷帟之可自盡也。鄴侯知之,敬輿弗知也,二賢識量之優劣,於此辨矣。⑥大臣之道,不可則止,非徒以保身為哲也,實以靜制天下之動,而使小人之自敝也。彼附末光者,躍冶爭鳴,恃為宗主,以立一切之功名,而足聽哉。……惜乎公(裴度)之未曙於此也。而後知鄴侯之不可及矣。⑦張子房、李長源之智也,求之於忠謹而幾失之。⑧故張子房當草昧之初,而亟垂家法;李長源當擾亂之世,而決定嫌疑。然後天子知有憂國如家之忠愛,而在旁之浸潤不入;宵人知我有贊定大策之元功,而甌臾之流丸自止。⑨潔之往代,其於王茂弘(王導)、謝安石(謝安)、李長源、陸敬輿(陸贄)匡濟之弘才,固莫窺其津涘。⑩而能以此導人主以全恩,李長源而外,難其人矣。長源始用之肅宗,繼用之德宗,皆以父處子者也。涕泗長言,密移其情於坐論而不泄,獨任其調停之責,而不待助於群言。其轉移人主之積忿,猶掇輕羽也。乃至於肅宗事父之逆,獨結舌而不言,夫豈忘其為巨慝而吝於規正哉?力不與張良娣、李輔國爭,則言且不聽,而激成乎不測之釁;則弗如姑與含容,猶使不孝者有所惜,而消不軌之心。長源之志苦矣,而唐亦苟安矣。
周楫:鄴侯李泌效賢良,藩鎮諸司進米糧。韓滉輸忠親自負,京師方得免劻勷。
谷應泰:處人骨肉,自古其難,漢留、唐鄴所由擅美千載也。
田蘭芳:每讀張良、周瑜、陳登、李泌諸傳則悽然興懷久之,曰:”真丈夫也“。
李子金:唐人中,余極愛鄴侯李泌……嗟乎!泌歷事三朝,再造唐室,骨肉未寒,一子賜死。
朱軾:李泌一代名臣也,尤善處人父子之間。留侯、鄴侯,異世同稱,信哉!泌謀甚忠,功甚偉。史氏以其好言神仙詭誕,為時所輕,屈矣。泌歷事諸君,未嘗以神仙詭誕之說進。……篤信黃老,乃其學術之差。漢唐以降,聖學不明,雖以泌之賢,不免為異端所牽惑,悲乎,其無師儒也。幸其惑止一身,不以施之於國。則其心之明,猶不肯離乎。正君子觀其忠貞事業焉可。
任啟運:漢之諸葛武侯、唐之狄梁公、李鄴侯、陸宣公、宋之韓魏公、李忠定公、明之於忠肅公、王文成公,其人皆具旋乾轉坤之力。武侯固以管仲自比,其實狄梁公以下諸賢,其經世之學,皆深於仲者也。
蔡世遠:漢唐以來,人材輩出,後先相望,略綜其概。……苦心調防,輸忠報國者,狄梁公、李鄴侯也。
愛新覺羅·弘曆:徳宗惡回紇,而不許其和親,賴李泌委曲調護,卒成和戎之利。
秦篤輝:①長源一言,不惟保全功臣,亦延唐室數十年之命,真宰相也。②李長源於肅、德兩朝,皆值太子遭讒,兩次危言於昏主之前,得以保全。故論唐之賢相,決以長源為首。蓋房、杜、魏徵幸遇太宗之明盛。姚、宋、九齡猶當玄宗之未昏。惟長源之遇肅、德,皆以昏主而信讒言,長源獨能善全父子之恩,故所處為難也。
陸以湉:唐宰相多無謚者,李泌功在社稷而亦無謚,尤為缺典。
蔡東藩:①范蠡沼吳甘隱去,張良興漢托仙遊,功成身退斯為智,唐室更逢李鄴侯。②李泌之出,關係甚大,不特收復兩京,出自泌之參贊,即如迎還上皇,保全廣平,何一非泌之力乎?外有郭子儀,內有李泌,而肅宗始得中興。③泌歷事三朝,功業卓著,而其最足多者,莫如調護骨肉,善格君心。自玄武門喋血以來,貽謀未善,故太宗高宗玄宗三朝,無不易儲,睿宗時幸有宋王之克讓,肅宗時且有建寧之蒙冤,代宗為張良娣所忌,幸李泌詠《黃台瓜辭》,隱回上意,順宗為郜國長公主所累,又幸得泌之一再力諫,始得保全,泌可謂清源正本,不愧為社稷臣矣。惟與回紇和親一事,雖若為當時至計,然可與言和,不必定婚帝女,鹹安遣嫁,歷配四汗,隋有義成,唐有鹹安,非皆足為中國羞乎?
范文瀾:表現非常特殊的忠臣和智士。
白壽彝:李泌具有豐富的政治閱歷,目光敏銳,善於洞察事物,又足智多謀。他對德宗的弱點有較深刻的了解,並善於勸諫,對德宗的後期統治具有不可忽視的輔佐作用。
崔瑞德:李泌或許是晚唐高官中一位使人矚目和最不落俗套的人物。
柏楊:①李泌是皇帝李亨的師友,所受的尊崇和信任,舉世無匹。而且,李亨就要以戰勝者和收復京師的蓋世奇功,重返長安。正在這個時候,李泌堅決辭職回山,這種情節,傳奇小說里才有;現實政治上,可以說從來沒有聽見過……不過肯自動拒絕逼面而來榮華富貴的人,實在寥若晨星,李泌卻徹底做到。只有耐得寂寞,才能保護自己高貴的情操,甚至自己的性命,李泌不但是一位奇士,更是中國歷史上一位有最高智慧、最高尊嚴的知識份子,可與西漢王朝的張良媲美。②自三世紀二○年代諸葛亮當蜀漢帝國宰相算起,迄八世紀八○年代,六百年間,傑出的宰相不過王猛、房玄齡、杜如晦、姚崇等五六人而已。……而在這寥寥的幾個人中……只有李泌,不僅是王猛之後第一人,在中國宰相群中,也居高位。……李泌絕對有異於傳統的知識份子和孔家班系統,他做事既切實際而又有前瞻,糧食俸祿,以及疆場作戰,都能深入掌握,而外交政策的成功,更料事如神。他當宰相的時間不過一年十個月,對國家貢獻之大,已無與倫比。李泌的品格,自諸葛亮以來,更是第一人。
南懷瑾:歷來的帝王宮廷,一直都是天下是非最多、人事最複雜的場所。尤其王室中父子兄弟、家人骨肉之意權勢利害的鬥爭……仗義執言,排難解紛,調和其父子兄弟之間的禍害,實在是古今歷史第一人。因此,汪小蘊女史詠史詩,便有“勛參郭令才原大,跡似留侯術更淳”的名句。郭令,是指郭子儀。郭子儀的成功,全靠李泌幕後的策劃。留侯,是寫他與張良對比。可惜,在一般史書所載的偏見評語,輕輕一筆帶過,還稍加輕視的色調。如史評說:“泌有謀略,而好談神仙怪誕,故為世所輕”。其實,查遍正史,李泌從來沒有以神仙怪誕來立身處世。個性思想愛好仙佛,只是個人的好惡傾向,與經世學術,又有何妨?善用謀略撥亂反正、安邦定國,謀略有什麼不好?由此可見,史學家的論據,真是可信不能盡信,大可耐人尋味。
趙劍敏:李泌先後事唐肅宗、唐代宗、唐德宗三朝,是個標準的三朝元老。這個三朝元老,是一個傳奇人物。

軼事典故

前事先定

天寶十四載(754年)三月三日,李泌自洛陽乘驢回潁陽別墅,隨行的僕人落在後面。路旁有一個大門,毛驢竟自行走了進去,李泌無法制止。這時遇到了這家的人,各自把乘坐的驢和馬牽出來。李泌感到疑問,詢問這家的主人,便與僕人走進屋去。主人請李泌進屋裡坐下,李泌坐下後,主人的妻子出來同李泌見禮,李泌不知道這是為什麼,懷疑自己遇見了鬼魅。李泌詢問主人的姓氏,主人回答姓竇。李泌暗中派僕人去附近的人家證實,知道主人確實姓竇。李泌又詳細詢問,主人回答叫竇廷芬,並請李泌留下住宿,以便繼續交談。其態度誠懇得叫人無法推辭,李泌便住了下來,但是心中非常害怕。竇廷芬對李泌說:“中橋有個算命的人叫胡蘆生,因為算得極準,所以非常出名。昨天他為我算命後告訴我,不出三年,我們家有滅門之禍,必須找到黃中君才能倖免。我問他如何才能找到黃中君,他回答說,去問鬼谷子,我又問怎樣才能找到鬼谷子,他說的就是您的姓名呀!他又告訴我,應該在三月三日,全家出城尋找。如果找不到您,我們全家到時候必死無疑。如果找到了您,一定要全家人出來哀求祈禱,則一定能免除災禍。剛才我們全家人出訪尋找,而終於遇見了您,真是蒼天解救我們全家的性命啊!”竇廷芬對李泌招待得十分周到。第二天,李泌告辭,並說要回潁陽莊。竇廷芬堅持挽留,並派人去潁陽為他送信,代取他需要的東西。李泌接到叔父的回信後,又住了十多天才告辭回家。自此以後,竇廷芬不斷地給李泌贈送禮物。安史之亂後,唐肅宗收復西京,之後回師長安,抓獲了刺史竇廷芬。肅宗下令誅殺竇廷芬,並將家產沒收。又惱怒於竇家身為玄宗的外家親戚卻替反賊做事,於是將其囚禁待誅。李泌明白前因後果,所以派人拿著自己所寫的奏章向肅宗說明情況。肅宗派人去調查,回奏同李泌說的一樣。肅宗非常驚奇,隨即下令赦免竇廷芬的死罪,並問黃中君和鬼谷子的典故是什麼意思?竇廷芬也說不知道,而此時胡蘆生已死。肅宗感嘆說:“天下的事,都是從前就定下來的呀!”

許做宰相

據唐人袁郊撰寫的傳奇小說集《甘澤謠》及雜劇《芋佛》記載,李泌避隱時期,聽到一個和尚念經的聲音,悲涼委婉而有遺世之響,李泌認為那是一位有道的再來人。打聽之下,才知道是一個作苦工的老僧,大家也不知道他叫什麼名字。平常收拾吃過的殘羹剩飯充飢,吃飽了就伸伸懶腰,找個角落去睡覺,因此大家便叫他懶殘。李泌知道了懶殘禪師的事跡,在一個寒冬深夜,一個人偷偷去找他,正碰到懶殘把撿來的乾牛糞,壘作一堆當柴燒,生起火來烤芋頭。懶殘和尚在火堆旁縮做一團,面頰上掛著被凍得長流的清鼻水。李泌看了,一聲不響,跪在他的旁邊。懶殘也像沒有看見他似的,一面在牛糞中撿起烤熟了的芋頭,張口就吃。一面又自言自語地罵李泌是不安好心,要來偷他的東西。邊罵邊吃,忽然轉過臉來,把吃過的半個芋頭遞給李泌。李泌很恭敬地接著,也不嫌它太髒,規規矩矩地吃了下去。懶殘看他吃完了半個芋頭便說:“好!好!你不必多說了,我看你頗有誠心,許你將來做十年的太平宰相。”說完拍拍手就走了。

避禍全身

為在矛盾極為尖銳的朝廷鬥爭中求得自保,李泌在為國出力的同時,又竭力與權力中心保持著一定的距離。他為肅宗獻計時,堅決要以白衣人的身份為國效力,以此向皇帝身邊的當權者表明自己沒有政治野心,以避免卷進爭權奪利的鬥爭之中。
李泌---端居室李泌---端居室
在進入權力中心之後,李泌則時刻以世外神仙自居,甚至不惜以荒誕的形式宣示於眾。《唐國史補》卷上記載:“李相泌以虛誕自任。嘗對客曰:‘令家人速灑掃,今夜洪崖先生來宿。’有人遺美酒一植,會有客至,乃曰:‘麻姑送酒來,與君同傾。’傾之未畢,閽者云:‘某侍郎取榼子。’泌命倒還之,略無怍色。”有如此政治才能的李泌竟然荒誕到了這種地步,特別是當謊言揭穿後,李泌竟然能夠泰然處之,毫無愧色,令人不可思議。也正是因為這些原因,對李泌的為相,“時論不以為愜”,《資治通鑑》稱“(李)泌有謀略而好談神仙詭誕,故為世所輕。”“有謀略”與“好談神仙詭誕”本身就是一對矛盾,因為真正明智的人是不會陷於詭誕之談的。那么我們是否可以換一個角度看問題,“好談神仙詭誕”正是李泌“有謀略”的一個表現,《新唐書》編修者就看到了這一點:“德宗晚好神鬼事,乃獲用,蓋以怪自置而為之助也。”說李泌是假借神怪以自助,這當然有道理,而這只是原因之一。還有一個原因就是李泌處處表現出神仙家的本色,讓同僚們清楚,自己的根本興趣不在於人間,而在於仙界,這樣—來,與世俗人就會少幾分摩擦,自己也就多幾分安全。《鄴侯外傳》記載:“(李泌)曰:‘若臣之所願,則特與他人異。’肅宗曰:‘何也?’泌曰:‘臣絕粒無家,祿位與茅土皆非所欲。為陛下幃幄運籌,收京師後,但枕天子膝睡一覺,使有司奏客星犯帝座,一動天文足矣。”李泌反覆強調自己是“絕粒無家”的世外人,不爭名奪利,或者說世俗名利對自己無用,這樣講無非是要包括皇帝在內的名利之人不要把自己看作一個競爭對手。以世外人的身份參與世內的政治活動,是李泌全身的策略。事實上也是如此,肅宗聽了這番話以後,對他更加放心,並且不久就滿足了李泌枕天子膝睡一覺的願望。《資治通鑑》還記載,李泌早就與肅宗有約:“俟平京師,則去還山。”收復京師之後,李泌不顧肅宗的真誠挽留,堅決到南嶽當了道士。

謙退處世

以謙退的態度處世,是道家和儒家所共同提倡的。《尚書·大禹謨》:“滿招損,謙受益。”《老子》六十七章說:“江海所以能為百穀王者,以其善下之。”四十四章也說:“知足不辱,知止不殆。”李泌深知這一點。《新唐書·李泌傳》記載:德宗要授予他集賢殿、崇文館大學士的頭銜,而李泌堅決要求去掉“大”字,只要“學士”頭銜。後來被授予“大學士”頭銜的人也多引李泌為例,不敢稱“大”。在金錢方面,李泌更是如此。動亂時期,朝廷賞賜百官的物品“皆三損二”,後來稍稍安定,“帝使還舊封。於是李晟馬燧、渾鹼各食實封,悉讓送泌,泌不納”。李泌能夠在名利面前保持著一種謙讓態度,這是他處世精明的又一表現。
有關李泌的謙退態度,時人也已看出,《資治通鑑》記載:“上謂泌曰:‘卿昔在靈武,已應為此官,卿自退讓。”可見,李泌的“退讓”態度給當時的君臣留下了極深的印象。

親屬成員

輩分關係姓名簡介
家世
六世祖
南北朝西魏時“八柱國”之一,後周時官至太師,封隴西公。死後追封魏國公,諡號“武”。
五世祖
後周時官至太宮伯、柱國、安州總管,封真鄉郡公。
四世祖
李仲威
襲封真鄉郡公。
父親
李承休
官至吳房縣令。
——
妻子
盧氏
——
子輩
兒子
——
官至高陵縣尉。
官至亳州刺史,後因事被賜死。
李繟
官至鹹陽縣尉。
李紩
官至涪州刺史。
李絢
官至華州文學。
表格參考資料:

史料記載

《相國鄴侯家傳》
《鄴侯外傳》
舊唐書·卷一百三十·列傳第八十》
新唐書·卷一百三十九·列傳第六十四》
資治通鑑·第二百一十八卷 唐紀三十四》
《資治通鑑·第二百一十九卷 唐紀三十五》
唐詩紀事·卷二七》
堯山堂外紀·卷二十七·唐》
《欽定續通志·卷二百四十一》
《唐李鄴侯年譜》

後世紀念

主詞條:鄴侯書院
鄴侯書院,原名南嶽書院,原址近湖南南嶽鬧市。在唐憲宗、穆宗在位時,由隨州刺史李繁創建,用以紀念其父李泌。南宋初鴻儒胡安國父子來岳,於此書院講授《春秋》之學。嗣後南宋許多理學家都來此講學。講讀之風,極盛一時,湖湘學派實發祥於斯。南宋寶慶(1225年-1227年)年間,書院遷建集賢峰下,更名為鄴侯。鄴侯書院是中國歷史上最早的書院,也是南嶽目前保存最好的書院。

影視形象

常鉞飾演的李泌常鉞飾演的李泌
年份影視類型劇名飾演者
1990年
電視劇
唐明皇
2004年
電影
馬曉奕
2017年
電視劇
常鋮
2018年
網路劇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