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生平
敢於任事
馬燧的祖先從
右扶風郡遷來汝州。祖父馬珉,官至左玉鈐衛倉曹。父親
馬季龍,曾中舉明兵法科,豪爽擅長兵法,官至
嵐州刺史、幽州經略軍使。馬燧早年時,有次和幾個哥哥讀書,放下書嘆氣說:“國家將有難了,英雄應立功於世,平定天下,怎能辛辛苦苦當儒生呢!”馬燧儀表風度傑出,身長六尺二寸,沉著勇敢多智謀,博覽各種書籍,尤其擅長兵法。
天寶十四年(755年),
安史之亂爆發,派光祿卿
賈循守范陽。馬燧勸賈循說:“安祿山背恩反叛,雖然攻陷了洛陽,定將被消滅。您為什麼不建稀世功勳呢?殺死他的將領向潤客、牛廷玠,抄他的老窩。安祿山向西不能打進關中,就會困在那裡被抓住,天下就可以平定了。”賈循雖贊同這話,但未乘機定計,事情泄露了,安祿山派
韓朝陽來請賈循。韓朝陽到了
范陽,和賈循談話,暗地埋伏武士用弓弦勒死了他。馬燧逃出跑到西山,隱士徐遇把他藏了起來。一個月後,馬燧從小路來到平原郡。
平原郡失守後,他又逃到
魏郡。
唐代宗寶應(762年—763年)年間,澤潞節度使
李抱玉任命他為
趙城縣尉。這時
回紇大軍歸國,倚仗幫助收復洛陽的功勞,胡作非為,有時擄掠路過處的倉庫糧食,供應飯食稍不滿意,隨便殺人。李抱玉準備了供給品,下屬都不敢去送,馬燧自薦請求主持驛館事務。等回紇軍來了,就先給主帥送禮,和他約定紀律,回紇軍就授給馬燧令旗做標誌,命馬燧殺死違令者。馬燧用死刑犯人在身邊侍侯,稍不聽令,就殺死他們。回紇兵看了害怕,軍隊從這裡走過,沒有人敢侵害擄掠。李抱玉更加賞識他。
馬燧就勸李抱玉說:“近來和
回紇人談話,我了解了他們的情況。現
僕固懷恩倚功結黨,
李懷仙、
張忠志、
薛嵩、
田承嗣分守各地,都是
僕固懷恩的主意,他的兒子仆固瑒
佻勇不義(
輕佻、驍勇又不忠)。依我看來,一定會侵占太原、西山叛亂,您應多做準備。”不久,僕固懷恩果然和太原都將李竭誠同謀,想奪取太原,主帥
辛雲京察覺了這事,殺了李謁誠,守城自衛,僕固懷恩派他的兒子仆固瑒領兵包圍了太原。
當初,回紇軍北行歸國,派他們的將領安恪、石常庭領兵幾百名和招募投靠的幾千人守河陽,從洛陽搶來的珍寶,都存放在河陽。這時,僕固懷恩派薛嵩從相州、衛州送糧並切斷黃河渡口。李抱玉命馬燧到薛嵩處勸說,薛嵩就和僕固懷恩斷絕了關係聽從朝廷。朝廷於是任命馬燧為左武衛兵曹。
治民有方
馬燧此後歷任太子通事舍人、著作郎、營田判官。不久後,又升任秘書少監、兼任殿中侍御史,改任
節度判官、承務郎,升任
鄭州刺史。他勉勵督促農耕,統計戶數,每年收稅一次,人們都認為方便。
大曆四年(769年),馬燧改任
懷州刺史。懷州遭遇兵荒之後,適逢當年發生
夏旱,人們不能種莊稼,馬燧努力改善政務,將領官吏有父母的,馬燧就登門問候,安葬野地未埋的屍骨,減輕賦稅。到秋天,州內長出了野穀子,百姓多半靠這度災。
李抱玉移任駐守鳳翔。因汧陽有邊患,任命馬燧為
隴州刺史、兼任
御史中丞。
隴州西部有條路,寬兩百多步,上通高山,山和吐蕃相對,
吐蕃每次入侵,都從這裡出來。馬燧巡視地形,壘石栽樹堵住這路,下面修了兩處門,又修有望樓,八天就修成了。碰到李抱玉入朝,就和馬燧一同前往。很久以後,
唐代宗聞知了馬燧的能幹,召見了他,封為商州刺史,兼任御史中丞、防禦水陸運使。
收復汴州
大曆十年(775年),
河陽三城兵變,趕走了節度使常休明,朝廷於是任命馬燧為檢校左散騎常侍、御史大夫、
河陽三城節度使。
大曆十一年(776年)五月,
汴州大將李靈耀反叛,占據州城,切斷漕運,求封節度使。代宗寬大為懷,任命李靈耀為汴州、宋州等八州節度留後。李靈耀不接受任命,於是暗地勾結
魏博節度使田承嗣;田承嗣就派他侄子
田悅率兵支援李靈耀,打敗了
永平軍大將
劉洽。代宗下詔馬燧和
淮西節度使李忠臣會合討平李靈耀。李忠臣怕叛軍,焚燒營帳往西跑。馬燧勸他回軍,請求擔任先鋒,打敗了田悅,逼近汴州。李忠臣沿汴河南岸進軍,馬燧沿汴河北岸進軍,又在西梁固打敗了李靈耀的將領張清。
李靈耀選精兵八千,號稱“餓糧軍”;馬燧單獨率軍打敗了它,進抵
浚儀。當時,
河陽軍是諸軍中最強的。田承嗣於是又派田悅率兵兩萬援救李靈耀,打敗了永平軍將領杜如江,進犯
曹州,又打敗
李正己的游軍,擊潰了劉洽、長孫全緒等人的軍隊,乘勝進到離
汴州三十里處,列陣前進。
李忠臣會合
宋州、淮南、
浙西的軍隊,與田悅作戰不勝,向馬燧求救,馬燧帶四千兵出其不意擊敗了田悅,田悅單人匹馬逃走。李靈耀知道田悅戰敗後,第二天率一百名騎兵逃跑,汴州就投降了,馬燧把功勞讓給李忠臣。李忠臣生性暴躁,馬燧不想進汴州城,就帶兵到板橋紮營。李忠臣進城後,果然獨吞功勞,利用機會殺了宋州刺史李僧惠。馬燧於是回到了河陽。
鎮守北都
大曆十四年(
779年)六月,馬燧任檢校工部尚書、太原尹、
北都留守、
河東節度留後,不久被任命為
河東節度使。太原自前任節度使
鮑防在百井戰敗後,軍隊弱小,馬燧就召集全部將領官吏的僕役,得到幾千人,都補充為騎兵,訓練了幾個月,成了精銳的騎兵。他命令制鎧甲一定按長短分三等,和士兵衣裳相當,以便行動。又製造軍車,蒙上畫有狻猊圖案的皮革,車後安有戟,行軍時裝運兵器鎧甲,宿營時列成營陣,有時堵在險要處阻擋敵軍進攻,軍械都十分犀利。過了一年,集中三萬軍隊,在校場上練習戰陣,教他們進退攻守的戰術。
征討田悅
當初,魏博節度使
田悅接替
田承嗣帶兵,怕部將不歸附自己,假裝歸順,馬燧奏本揭露他一定會反叛,應先防備他。這年,田悅果然和
淄青節度使李正己、
成德節度使李惟岳合謀反叛,親自率兵三萬包圍了
邢州,自己到臨洺,築兩重城牆,隔絕內外,阻擋救兵。邢州守將李洪、臨洺守將
張伾,都固守沒被攻破。
昭義軍向朝廷求救,德宗急忙下詔命馬燧率步、騎兵兩萬人馬和
昭義軍節度使李抱真、
神策軍行營兵馬使
李晟會合援救臨洺。馬燧軍從山郭口經過,軍隊沒通過險要地時,就派人送信告訴田悅,並表示友好,田悅認為馬燧畏懼自己。
十一月,馬燧率軍抵達邯鄲,田悅派使者來,馬燧將其斬殺,並派兵擊潰了田悅的一支部隊,射死魏博將領成炫之。田悅自己進攻臨洺,派大將楊朝光率兵萬名。在臨洺南邊雙岡東西並列兩個營寨抵禦馬燧。
馬燧就率
李抱真、
李晟進軍,在兩座營寨之間紮營。這天夜裡東邊營寨兵馬逃回田悅處。第二天,馬燧進軍到明山紮營,占據被拋棄的營寨放置軍需品。田悅對部下說:“楊朝光堅守營寨的兵不少於一萬人,即使馬燧等用全部精兵攻他,幾天內,估計攻不下來。死傷一定很重。我這裡一定攻下了臨洺,犒勞兵將再和他們作戰,這是必贏的部署。”
田悅於是派恆州李惟岳的援軍五千增援楊朝光,馬燧帶兵進攻楊朝光,田悅又帶一萬多軍隊增援他。馬燧就命大將
李自良、李奉國率騎兵會同神策軍在雙岡抵禦,下令道:“讓田悅過來了,就殺了你們!”李自良等擊退了田悅。馬燧就命推出燃火車燒楊朝光的營寨,殺死了楊朝光和大將盧子昌,斬首五千餘級,活捉八百多人。停留五天,推進到臨洺,田悅率全軍來會戰。
馬燧親自率領精兵抵擋前鋒,接戰一百多次,士兵都死戰,田悅軍大敗,斬首一萬餘級,活捉九百人,繳獲糧食三十萬斛,器械鎧甲與這相當。田悅召集敗兵夜裡逃走了,對邢州的包圍也解除了。因功勞升任右僕射。
戰前,馬燧對兵將起誓,戰勝後用私財行賞。戰勝後,馬燧拿出所有家財獎賞兵將。德宗稱讚他,下詔拿出五萬貫獎賞,歸還馬燧的家財。不久,加任魏博
招討使。
馬燧率各軍進軍駐紮在
鄴縣,奏本請求增派河陽軍隊,唐德宗下詔命
河陽節度使李芃率兵與他們會合。唐軍駐紮在漳河邊,田悅派將領王光進率兵守長橋,築城牆固守,唐軍不能過河。馬燧就在下游將幾百輛軍車,用鐵鎖相連,橫斷河水,填上裝土的口袋擋住水,水略微變淺了,各軍都過了河。這時唐軍糧少,田悅堅守不出戰,想等唐軍糧盡。馬燧命各軍帶十天糧食,進駐倉口,和田悅隔洹水對峙。李抱真和
李芃問道:“糧食少卻深入敵區,是為什麼?”馬燧說:“糧食少利於速戰,兵法說要善於調動敵人,不受敵人擺布。現田悅和淄青、恆州三支軍隊互相呼應,用意是不出戰,待我軍糧盡,如分兵攻他們左、右軍,軍隊少不一定能攻破,田悅還會來救援,這樣前後都受敵。兵法說進攻敵人必救處,敵人一定會出戰。我要讓各軍打敗會合的敵軍。”
馬燧於是造三座橋過洹水,每天挑戰,田悅不敢出戰。恆州軍因兵少,怕被馬燧殲滅,移軍與田悅會合。田悅認為馬燧明天還會挑戰,就埋伏一萬軍隊,想伏擊馬燧。馬燧就命各軍都半夜吃飯,雞叫前擊鼓吹號,悄悄出兵沿洹水直奔魏州,發令說:“聽到敵軍追來,就停下來列陣。”又命一百名騎兵擊鼓吹號,都留在後邊,又準備柴草火種,等軍隊都走了,停止擊鼓吹號躲在一邊,看到田悅軍都過了河,就把橋燒掉。唐軍走了十幾里路,田悅就帶領淄青、恆州的步騎兵四萬多人過橋跟隨追來,順風放火,擊鼓吶喊前進。
馬燧就坐下,命令軍隊不要動,又派人除掉了百步見方地上的草和荊棘列陣;馬燧走出陣前,召募有勇力的五千多人,分別排在前邊,等待敵軍來。等田悅兵到,火已熄滅,而田悅所部也大為疲憊,馬燧趁勢出擊,大破田悅軍。
當時神策、昭義、河陽軍都略退卻,河東軍戰勝後,各軍回軍合擊,又大敗敵軍,追到洹水邊,田悅軍逃到橋頭,橋已燒掉。田悅軍大亂,有的跳到水裡,被斬首兩萬多顆,斬其大將孫晉卿、安墨啜,活捉了三千多人,淹死的不計其數。淄青兵死亡殆盡,屍體相疊三十多里地。
田悅召集敗兵一千多人逃往
魏州,到了城門口,守將李長春關閉城門不接納。過了很久,追兵未來,到天亮,才接納田悅。田悅進了城,殺死了李長春,親自據城防守。幾天后,李再春以
博州投降,
田悅的哥哥田昂以
洺州投降,王光進以
長橋投降朝廷。田悅派符璘、李瑤帶五百名騎兵送淄青軍返回淄青,符璘、李瑤乘機前來投降馬燧。
討伐河北
魏州原來引御河進城向南流,馬燧命堵塞河口,河水斷流,城中更恐慌了。田悅就派許士則、侯臧步行走小路勸說朱滔、王武俊,借兵援救。當時王武俊已殺死李惟岳,將頭送到京城,德宗任命
王武俊為恆冀都團練
觀察使;當時王武俊的同僚
張孝忠已任
義武節度使,王武俊僅任
觀察使,又分割趙、深兩州為一鎮,任命
康日知為觀察使,因此非常不滿,加上平日輕視張孝忠,對官職比他低感到羞恥。
當時朱滔討伐李惟岳,攻下了深州,要求將深州隸屬與幽州鎮而沒有被允許,也不滿。因此朱滔、王武俊合謀救援田悅。田悅倚仗兩處援兵,又派出兩萬軍隊背城列陣,馬燧和各軍又打敗了他。
這年五月,提升馬燧為
同中書門下平章事。六月,
朱滔、
王武俊聯軍五萬來救援田悅,到了城外。諸將準備退兵,馬燧堅持不讓,德宗派
朔方節度使李懷光率朔方軍步騎兵一萬五千人增援馬燧。同月三十日,李懷光所部也抵達。李懷光有勇無謀,大軍抵達當天,沒有休息,堅決要求與朱滔等會戰,唐軍戰敗。田悅等挖開河堤用水淹馬燧等人的軍隊,馬燧等兵敗糧少。這年七月,馬燧和各軍退駐魏縣。
同月,德宗下詔加封馬燧為魏州大都督府長史,兼任魏博貝四州節度、觀察、招討等使。田悅、朱滔、王武俊軍也到了魏縣,與唐軍隔河對峙。這年十一月,三位叛將在魏縣軍營中互相推讓王號:
朱滔稱冀王,
田悅稱魏王,
王武俊稱趙王;又派使者去淄青
李納那裡,李納稱齊王。四鎮一起推舉
淮西節度使李希烈為天下兵馬元帥、太尉、建興王,都建署封官,像唐初
行台官制,官名有很多怪異的,但不敢自立年號。五王相互勾結,意圖顛覆唐朝,黃河南北混亂,盜賊橫行;馬燧等雖然效忠唐朝,最終沒能平定叛亂。
河中之亂
建中四年(783年)十月,涇原軍隊占據京城,德宗逃到奉天,馬燧率軍回到太原。有議論說:“馬燧如乘田悅洹水戰敗,合力進攻他,當時城中敗兵不到兩、三千人,都受傷躺倒,日夜等待投降;馬燧與李抱真不和,拖延不進攻叛軍,以至三位叛將勾結起來,至今仍是禍害,責任在馬燧。”馬燧到了太原,派行軍司馬王權率兵五千去奉天,又派兒子馬匯和大將的兒子與他們同去。在中渭橋紮營。等到德宗繼續逃往
梁州後,王權、馬匯領兵回到太原。馬燧因晉陽是唐朝開創之地,考慮城東平曠易遭攻擊,當時國中動盪,北面邊境多次出現緊急情況,於是引晉水架槽流到城的東邊,蓄水成為護城河,叛軍來了可省去守城兵萬名;又引汾水繞城而流,多造池塘,種柳樹加固圍堤。不久又兼任保寧軍節度使。
興元元年(784年)正月,馬燧升任檢校司徒,賜爵
北平郡王。七月,德宗回到京師,加封馬燧為奉誠軍及晉絳慈隰節度並管內諸軍行營副元帥,命他和侍中
渾瑊、
鎮國軍節度使
駱元光一起去討伐河中。當初,李懷光叛據河中,馬燧派人招降他,
李懷光妹夫要廷珍據守
晉州,衙將毛朝鰎據守
隰州,鄭抗據守
慈州,都相繼投降了馬燧。此前,
王武俊從
魏縣回到封地,雖然放棄了王號,但仍舊圍攻趙州不止,
康日知無法抵抗,想放棄
趙州,馬燧奏本說:“可以下詔讓王武俊和
李抱真一起進攻
朱滔,將
深州、趙州劃歸王武俊,請求改封康日知為晉慈隰節度使。”康日知還未到,三州都已投降了馬燧,因此又加封馬燧為晉慈隰節度使。馬燧就上表把三州讓給康日知,並說如因投降他就封給他,怕以後有功勞的人效仿作為慣例。德宗讚賞並答應了他,馬燧就派使者迎接康日知,等他到後,又清點倉庫交給他,康日知喜出望外。
同年九月十五日,馬燧率步騎三萬駐紮
絳州,派兵收復了
夏縣、攻占了
稷山和
龍門,李懷光的大將、任象玉投降。馬燧率兵攻絳州,這年十月,攻下了絳州外城,當天夜裡偽絳州刺史王克同和大將達奚小進馮萬興棄城逃跑,絳州軍隊四千人投降。他又派大將
李自良、谷秀分頭收復
聞喜、
夏縣、
萬泉、
虞鄉、永樂、
猗氏六縣,叛軍將領辛兟和五千士兵投降。谷秀因違犯軍令擄掠官吏女兒,馬燧將他斬首示眾。
貞元元年(785年),軍隊抵達寶鼎,在
陶城打敗了叛軍騎兵,先鋒官李黯追擊他們,射死敵將徐伯文,斬首萬餘級,得馬五百匹。這年,全國遭蝗災、旱災,物價飛漲,軍隊缺乏錢糧,因此很多京官上奏請求赦免李懷光,德宗沒有決定。馬燧因
李懷光叛變罪行特別嚴重,河中靠近京城,反叛者不能信任,赦免他無法向全國交待,怕德宗被侍從迷惑,而且軍情注重保密。這年六月,馬燧離開軍隊率幾百名騎兵到京城朝拜。召見時,馬燧說:“我雖無武才,得到一個月的糧草供應,就能討平河中。”唐德宗答應了。
七月,馬燧因到京城朝拜,就和
渾瑊、
駱元光、
韓游瑰軍隊會合,抵達長春宮。李懷光將領徐廷光率兵六千守宮殿城牆,守備很周密。馬燧考慮長春宮不攻占,李懷光就會更加死心防守,進攻他耗時過多、死傷必然嚴重,就親自到城下喊徐廷光。徐廷光平日敬畏馬燧名聲,就在城上拜見。馬燧估計徐廷光心裡已經屈服,就慢慢對他說:“我從朝廷來,你可以面朝西邊接受命令。”徐廷光又跪拜了。馬燧於是勸告他們說:“你們都是
朔方軍將士,自從
安祿山反叛以來,帶頭建立大功,三十多年,功勞最大,為什麼拋棄祖輩功勳,背叛皇上,走上誅滅全族的道路呢!你們聽從我,不但可以免除禍患,還能得到富貴。”叛軍都不做聲。馬燧又說:“你們如果認為我的話不是真心,現相距不到幾步遠,你們可以射殺我!”於是掀開衣袍對著他們。徐廷光感動得拜伏流淚,士兵們也流了淚。
此前一天,叛軍的焦籬堡守將尉珪率兵兩千在當地投降了馬燧;徐廷光東邊道路已斷絕,於是率兵出城投降,馬燧帶幾名騎兵直接進城,對他們毫不疑心,沒有人不敬畏佩服。士兵高喊道:“我們又能做大唐的子民了!”渾瑊從此佩服馬燧,私下對部將說:“我曾認為馬燧用兵和我差不多,但奇怪他能多次地打敗田悅;現看他用兵判斷,我比他差得遠!”這年八月,馬燧移駐焦籬堡。這天夜晚,叛軍太原堡守將吳冏棄城逃跑,部下都投降了。馬燧率諸軍渡過黃河,八萬兵馬,都在城下列陣。這天,叛軍將領牛名俊殺死李懷光率城投降。叛軍守城士兵還有一萬六千人,馬燧將叛軍將領
閻晏、孟寶、張清、吳冏等七人斬首示眾,將被李懷光脅迫而造反所俘虜的人都放了。
馬燧從到京城朝拜回軍營後,共二十七天就平定了
河中。德宗下詔書褒獎,升任
光祿大夫,兼任侍中,還封一個兒子為五品正員官。賜宴賞賜後,回到太原,這一次,德宗賜馬燧《宸扆》、《台衡》兩篇銘文。馬燧回到太原,把兩篇文章刻在起義堂西邊,德宗為此題字,榮寵他到了這程度。
聲名俱損
貞元二年(
786年)年冬天,
吐蕃大將尚結贊攻占鹽、夏兩州,各派兵據守,尚結贊大軍駐紮在鳴沙,從冬天到春天,羊和馬多數死亡,糧草接濟不上。德宗派馬燧任綏、銀、麟、勝
招討使,命他和華州節度使
駱元光、
邠寧節度使韓游瑰和
鳳翔府各鎮軍隊在
河西會合討伐。馬燧出兵,抵達
石州。尚結贊聽說後十分害怕,派使者講和,又約盟誓,德宗都不同意。尚結贊又派遣大將論頰熱送重禮講好話向馬燧求和,馬燧因此多次為其講情,徳宗堅決不答應。
貞元三年(787年)正月,馬燧率軍回到太原。這年四月,馬燧和論頰熱同去朝見,馬燧極力說吐蕃的誠意可擔保,請求答應盟誓,德宗同意。馬燧入朝後,尚結贊急忙從鳴沙返回吐蕃。這年
閏五月十五日,侍中
渾瑊和吐蕃宰相尚結贊在
平涼盟誓,遭吐蕃軍隊劫盟,倉皇隻身逃脫,被劫持將領官員六十多名,因為是馬燧的錯誤主張,他因此被罷去兵權。六月,封馬燧為司徒,兼任舊職侍中、北平郡王,又賜女樂師,只是上朝參拜。
晚年生活
貞元五年(789年)九月,馬燧和太尉
李晟在延英殿被接見,德宗嘉獎他們的大功,都在
凌煙閣上繪像,列於開國元勛之後。
貞元九年(793年)十月,馬燧在
延英殿被召見。此前,德宗因馬燧有足疾,不要他去朝拜;這天,因馬燧初冬拜見,德宗特地允許不拜就座。當時太尉李晟剛去世,德宗對馬燧說:“從前你和李晟一起來,現在只見到你了,不免覺得難過。”德宗哽咽了好一陣。馬燧退出時,腳不舒服,倒在地上,德宗親自扶他起來,送到台階邊,馬燧叩頭哭著謝恩。他多次請求辭去侍中之職,德宗下詔不允。
貞元十一年(795年)八月十七日(9月4日),馬燧於長安安邑里的私宅中病逝,享年七十歲。德宗為其
輟朝四日,下詔命
京兆尹韓皋監護喪事、嗣吳王
李獻任弔祭贈賵使,追贈
太尉(一作太傅),賜
諡號“莊武”。
主要成就
馬燧少時博覽群書,又攻兵書戰策,多謀略。
安史之亂爆發時,曾勸
范陽留守賈循倒戈,事泄逃脫。建中二年(781年),奉詔討
魏博叛將
田悅。馬燧先斬田悅部將楊朝光,又於臨洺大破田悅。貞元元年(785年),率軍連敗
李懷光,平定河中。貞元二年(786年),
吐蕃寇邊,馬燧率軍出擊。
個人作品
《
全唐文》收錄有馬燧的作品一篇:《諭晉隰慈州檄》。
人物評價
渾瑊:予嘗謂馬公用兵與予不相遠,但警怪累敗
田悅;今觀其行兵料敵,吾不迨遠矣!(
《舊唐書》引)
尚結贊:唐之名將,
李晟與馬燧、渾瑊耳,不去三人,必為我憂。(
《舊唐書》引)
李泌:李晟、馬燧有大功於國,聞有讒之者,雖陛下必不聽,然臣今日對二人言之,欲其不自疑耳。(
《資治通鑑》引)
李适:①誠美夙著,宏略載宣,克揚經武之規,實重安人之寄。屬河朔乾紀,磁邢當寇,而能忠義奮發,奉辭問罪。出師之際,宣布明誠,誓將資產,分給戰士。故得三軍之眾,相與感激;百勝之績,於茲競勸。(
《還馬燧家資詔》)②岐山粹靈,楨我王國,明謀炳於著蔡,雄略極乎韜鈐。文武在躬,剛柔備體,欽崇一德,斯協阿衡。故能受賑專征,作我心膂,揚旌仗鉞,外鎮雄都。正師律以寧邊,宣國風而撫俗,華夷式敘,朔塞無虞。崇其大勛,謙德彌著;懿茲茂范,實簡子衷。(
《冊馬燧司徒文》)③操業端亮,器宇宏達,秉難奪之節,負不羈之才。常持至公,深識大體,感激而三軍有勇,彌綸而庶績允諧。威聲所臨,郡邑皆復,殿於北土,隱若長城。(
《馬燧渾瑊副元帥招討河中制》)④卿二人與朕休戚是同,各賜圖形
麟閣。(
《司徒兼侍中上柱國北平郡王贈太傅馬公行狀》引)
鄭叔規:公(
馬炫)介弟司徒、兼侍中、北平郡王以宏略靖寇,虐以大猷,輔□□化,出為上將,入踐元台。(
《唐故銀青光祿大夫兵部尚書上柱國漢陽郡公贈太子少保馬公墓志銘》)
權德輿:①太傅英郎特達,剛方中正。體苞五常,致其用以贊皇極;國有二柄,壯其猷以合神武。終始盛烈,為唐宗公。(
《司徒兼侍中上柱國北平郡王贈太傅馬公行狀》)②勤勞王家,功德茂盛。其謀猷合於君,其忠利加於人,用登公相,以殿邦國。(
《司徒兼侍中上柱國北平郡王贈太傅馬公行狀》)
劉昫:①燧雄勇強力,常先計後戰,又善誓師,將戰,親自號令,士無不慷慨感動,戰皆決死,未嘗折北,謀得兵勝,冠於一時。然力能擒田悅而不取,納蕃帥之偽款而保其必盟;平涼之會,大臣幾陷,關畿搖動,此謂才有餘而心不至,議者惜而恨之。(
《舊唐書》)②馬司徒之方略,渾鹹寧之忠藎,各奮節義,為時名臣。然元城之師,失策於
田悅;平涼之會,幾陷於吐蕃,此亦術有所不至也。緬思建中之亂,四海波騰,賊泚竊發之辰,宗祀不絕如線,苟非忠臣致命,化危為安,則李氏之宗社傾矣。(
《舊唐書》)③北平之勛,排難解紛。鹹寧蹈義,感慨匡君。再隆基構,克殄昏氛。回天捧日,實賴將軍。(
《舊唐書》)
宋祁:唐史臣稱燧沈雄忠力,常先計後戰。每戰,親令於眾,無不感概用命,斗必決死,未嘗折北,名蓋一時。然力能得田悅而不取,虜不可信而決信之,故河北三盜卒不臣,平涼大臣奔辱,燧之罪也。雖然,燧賢者也,天下以為可責故責之,不以功掩罪,亦不可以罪廢功。瑊親與結贊盟,不能料虜詐,但以如詔為恭,殆有猛志而無英才乎?李晟謂虜不可與盟,則燧、瑊固出晟下遠甚。功名大小,信其然乎!(
《新唐書》)
陳亮:以燧之才而不思
伐交之術,乃復請濟師使
李懷光盡統神策之兵以往。卒以驕眾失律而盜,且乘間起於蕭牆矣。遂使李氏不見中州之大定,而諸鎮世為不討之賊,燧之罪可勝誅哉?(
《酌古論》)
孫甫:德宗建中中,以兩河亂,銳意平定,時得馬燧、
李抱真、李晟輩數名將任之,竟不能平魏博、淄青之亂,反致大變者,相不得人也。……然馬燧、抱真、李晟之為將,亦過於
高崇文、
李光顏、
李愬之徒也。(
《唐史論斷》)
張預:孫子曰:“先為不可勝。”燧教騎士造車甲以修戰具。又曰:“卑而驕之。”燧貽書示好而驕田悅。又曰:“取敵之利者,貨。”燧約眾勝則以家貲賞。又曰:“致人而不致於人。”燧趨魏州以致田悅。又曰:“大吏怒而不服。”燧與抱真私忿而功不立。又曰:“無約請和者,謀也。”燧不悟結贊之計是也。(
《十七史百將傳》)
王世貞:馬北平材力,亦陶士行(
陶侃)、李臨淮(
李光弼)流亞也。知有身,不知有社稷,是故與西平(李晟)霄壤焉。(
《王弇州崇論》)
王夫之:德宗抑有李晟、渾瑊、馬燧之赤心為用,故李懷光雖叛不敢逼上而屏跡於河中。(
《讀通鑑論》)
朱軾:燧沉勇多算,善誓師,能得人死力。故所向未嘗挫衂,與李晟共享大名,遭時眷,宜矣。史以與抱真交惡及不禽田悅、信吐蕃為燧惜,亦《
春秋》責備賢者意乎?然抱真睚眥,聞晟一言,即和好如初,此不足為盛徳累。田悅有河朔群助,未易輕取。奉天忽狩,詔趣還軍。謂力所能而故縱,燧何至於此極也?輕信吐蕃,乃其一時之悞,亦尚結贊狡黠計去三賢之計深,君子當原燧之心而諒之。(
《史傳三編》)
蔡東藩:若夫李晟、渾瑊、馬燧,為唐德宗時三大名將,晟知吐蕃之難信,不宜與和,而瑊與燧皆未曾料及,是晟之智燭幾先,固非二人所可逮者。(
《唐史演義》)
軼事典故
家庭成員
宗族
根據《
新唐書·宰相世系表》記載,馬燧為戰國時期趙國名將
趙奢之後,趙奢因功受封馬服君,其子孫因而以“馬”為姓。馬氏傳至西漢時,徙居扶風茂陵成歡里,為“扶風馬氏”。
東漢時期,將作大匠
馬嚴生七子,其中第三子馬歆。馬歆的十二世孫馬岫,在
北周官至荊州刺史,封扶風公,
諡號“肅”。馬岫之孫馬君才,在
唐朝任右武候大將軍,封南陽郡公。馬君才生馬珉(此據
權德輿所撰《贈太傅馬公行狀》,《新唐書·宰相世系表》作馬玟),馬玟生馬季龍,馬季龍生馬燧。
第一代 | 第二代 | 第三代 | 第四代 | 第五代 |
---|
馬珉(左玉鈐衛倉曹) | 馬季龍(嵐州刺史) | 馬炬 | 馬當(右諭德) | |
| 馬陶(太子中舍) | 馬寅 |
馬慶 |
馬燧 | | 馬赦(左衛倉曹參軍) |
馬○(右清道率府倉曹參軍) |
| 馬繼祖(殿中少監) |
表格參考資料:
妻子
據
韓愈所撰《扶風郡夫人墓志銘》記載,馬燧之妻為元氏,封陳國夫人。
史料記載
《司徒兼侍中上柱國北平郡王贈太傅馬公行狀》
《唐故銀青光祿大夫兵部尚書上柱國漢陽郡公贈太子少保馬公墓志銘》
《舊唐書·列傳八十四·馬燧渾瑊傳》
《新唐書·列傳第八十·馬渾》
《史傳三編·卷二十六·名臣傳十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