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童,又稱聖童、奇童、天童、或資優兒童,是對才賦優異的兒童的一種稱呼,所謂“有特稟異質,迥越倫萃,岐嶷兆於襁褓,穎悟發於齠齡”“識洞於未萌,智表於先見,心計足以成務,口辨足以解紛”。戰國時期秦國大臣甘茂之孫甘羅,十二歲時為秦相呂不韋的賓客。漢朝已有對神童的選拔制度,漢朝的選舉法中規定:“孝廉試經者拜為郎,年幼才俊者拜童子郎。”。“任延年十二,為諸生,顯名太學中,號為任聖童。張堪年十六,受業長安,志美行厲,諸儒號曰聖童。杜安年十三入太學,號奇童。黃香年十二,博學經典,京師號曰:‘天下無雙,江夏黃童。’”
南北朝有一位神仙童子元嘉,可以“一心六用”:左手畫圓,右手畫方,口誦經史,目數羊群,兼成四十字詩,足書五言一絕。唐高宗顯慶六年(661年),年僅11歲的楊炯被舉為神童。王勃從小就能寫詩作賦,人目為神童,《舊唐書》載:“六歲解屬文,構思無滯,詞情英邁”。劉晏年幼時號為神童,形狀獰劣,宰相張說稱他為“國瑞”。《兒世說》、《幼童傳》、《世說新語》、《太平廣記》都記載有大量的神童。王安石的《傷仲永》是一篇探討神童問題並警世的散文,他強調:“彼(仲永)其受之天也,如此其賢也,不受之人,且為眾人矣。今夫不受之天,固眾人;又不受之人,得為眾人而已邪?”意即強調後天的教育比天賦更為重要。
基本介紹
基本解釋
詳細解釋
文言文
原文
翻譯
數學
- 陶哲軒:7歲進入高中,9歲進入大學,獲國際數學奧林匹克競賽金牌。
- 威廉·詹姆斯·席德斯:9歲時、通過哈佛大學入學測試。
- 蘇菲亞·尤索夫:13歲時便考入牛津大學主攻數學。
- 亞歷克西斯·克勞德·克萊羅:12歲時就寫了一篇有關四次曲線的論文。16歲時又完成了《關於雙重曲率曲線的研究》
- 費迪南·艾森斯坦:他在一篇自傳式的文章寫:“作為一個六歲的小男孩,對我來說,一個數學證明比牛肉要用刀切而非叉子切容易理解。”
哲學/法律
- 胡果·格老秀斯:11歲時進入萊頓大學學習,14歲時通過了哲學論文答辯,15歲獲得法學博士學位。
語言
- 托馬斯·楊:14歲之前,他已經掌握10多門語言,包括希臘語、義大利語、法語等等,不僅能夠熟練閱讀,還能用這些語言做讀書筆記。
- 瑪利亞·阿涅西:5歲便懂法語和義大利語,13歲更能懂希臘語、希伯來語、西班牙語、德語和拉丁語等。
- 納森·李奧波德:19歲時,已通曉15種語言。
- 克萊斯頓·海瑞克·海尼根
- 金雄鎔:5歲時能用四國語言進行了演講,還作了首詩。
- 威廉·詹姆斯·席德斯:8歲時,可以流利的使用拉丁語、希臘語、法語、俄羅斯語、希伯來語、土耳其語,並自己發明一種新的語言,把它稱為Vendergoo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