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文拾遺

清朝同治年間古文獻學家陸心源掇拾遺文成《唐文拾遺》。全書共72卷,出處逐一寫明,收文約2500餘篇,作者近310人,於光緒年間刊印。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唐文拾遺
  • 作者:陸心源
  • 卷數:72卷
  • 收文數:2500餘
  • 收錄作者:310人
  • 印刷時間:清朝光緒年
詳細介紹,作者簡介,

詳細介紹

全唐文》是有唐一代(包括五代)文章的總集,也是迄今唯一最大的唐文總集。全書凡六易寒暑,至嘉慶十九年(1814)成書,總計1000卷。但由於工程浩大,加之出自眾手,因此疏忽在所難免,其顯著缺憾有二:一是輯錄不注出處,二是網羅尚有不少遺漏。清同治年間古文獻學家陸心源掇拾遺文成《唐文拾遺》72卷、《唐文續拾》16卷,出處逐一寫明,收文約2500餘篇,作者近310人,於光緒年間付梓。其次,在校訂上,文字訛誤和重出互見較突出,並有人名誤、題目誤、收錄誤現象。小傳敘述亦間有失實。清代考據家勞格深諳唐事,撰有《讀全唐文札記》、《札記續補》共130條,近代唐史名家岑仲勉繼撰《讀全唐文札記》310條,為其糾謬、正誤、質疑,共涉及文章近400篇,作者130餘人。
唐文拾遺唐文拾遺

作者簡介

陸心源(1834—1894),清末藏書家。字剛甫(一作剛夫),一字潛園,號存齋,晚號潛園老人。清末四大藏書家之一。歸安(今浙江吳興)人。鹹豐舉人,官至福建鹽運使
陸心源生平嗜書,購書於大江南北,家富於資,先購有上海郁松年宜稼堂藏書,又獲周星貽等諸家余書,近抄遠訪,十餘年得書15萬卷。因讀《亭林遺書》,遂名其書堂曰“儀顧堂”。又建皕宋樓,專貯宋元舊槧及名人精抄、手校本,自稱有宋本200種。另建十萬卷樓,貯藏明以後秘刻及精抄精校。又於潛園中建守先閣,貯藏尋常普通本。又奏請歸安太守,將“守先閣”藏書公開借閱。著有《金石學補錄》、《穰梨館過眼錄》、《儀顧堂集》、《潛園總集》。
陸心源的藏書樓——皕宋樓,以皕宋為樓名,意謂內藏宋刻本有 200種之多。但實際不及此數。“皕宋樓”與瞿紹基鐵琴銅劍樓”、楊以增海源閣”、丁申丁丙的“八千卷樓”合稱清末四大藏書樓。刊有《十萬卷樓叢書》,分一、二、三編,以四部排列,共書52種,彙輯了流傳較少的唐、宋、元人著作,以醫書筆記較多,所據均以家藏宋元善本和舊抄。仿張金吾《藏書志》體例,撰《皕宋樓藏書志》120卷,40冊4函,為其藏書目錄,著錄罕見的宋元刻本及舊抄民書,普通書不錄。凡《四庫提要》和阮元《四庫未收書目提要》所未著錄之書,各撰解題一篇,敘其流別。另有《儀顧堂題跋》16卷、《續跋》16卷,有較高的學術價值。
陸心源的藏書尤其以宋、元版本數量之眾、價值之高,在海內無與倫比,為世人所矚目。陸心源去世後,其子陸樹藩因經商失敗,在1907年將其家中最精華的大部分藏書10萬元全部售予日本岩崎氏靜嘉堂文庫。訊息傳出,國內學子及藏書界極為感慨和震動,全國學術界為之震驚。著作《書舶庸譚》的董康說:“古芬未墜,異域長歸,反不如台城之炬、絳雲之燼,魂魄猶長守故都”,稱“皕宋樓事件”,靜嘉堂文庫則因之成為國際漢學重鎮。該文庫共有十八種古籍被列為日本“重要文化財”,而陸心源之宋元版藏書就占十六部之多,由此可見皕宋樓藏書的文獻價值。島田彥楨作有《皕宋樓藏書源流考併購獲本末》一文。
後陸樹藩將守先閣剩餘之書捐贈給剛辦的海島圖書館,計一千餘部一萬四千多冊(事見《陸氏守先閣捐助書目》);後陸樹藩又曾在蘇州辦孤兒院並任院長,於民國十五年(1926年)過世,享年五十九歲。皕宋樓藏書東渡後,杭州丁氏“八千卷樓”,經張之洞端方繆荃孫及丁氏後人努力,端方代官方購下,建江南圖書館(今南京圖書館)收藏;次年,湖州姚氏、揚州徐氏藏書,先後購至京師廣化寺收藏(《張文襄公年譜》);又次年,建立京師圖書館(今北京圖書館)。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