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心源

陸心源

陸心源(1838年~1894年),字剛甫、剛父,號存齋,晚號“潛園老人”。歸安(今浙江湖州)人。清末四大藏書家之一。

早年師從萬青藜、吳式芳、張錫庚,讀書過目不忘,精於鄭(玄)、許(慎)之學。鹹豐九年(1859年)舉人,隨總兵劉長佑赴直隸鎮壓太平軍,同治四年(1865年),任廣東南韶兵備道,同治六年調高廉道。官至福建鹽運使,多次剿平土匪。以鹽務損耗罪名參奏,終被削去官職。

辭官後在歸安城東蓮花莊旁闢建“潛園”。園中有“四梅精舍”、“五石草堂”等16景。富收藏,築“皕宋樓”、“十萬卷樓”、“守先閣”三樓藏書,藏書達15萬多卷,同治年間掇拾遺文成《唐文拾遺》72卷、《唐文續拾》16卷。常與同鄉姚宗堪、戴望施補華、俞勁叔、王竹侶、凌霞研習學問,有“苕上七才子”之稱。

陸心源精於金石之學,著述等身,光緒十二年(1886年)著有《金石錄補》、光緒十八年(1892年)《穰梨館過眼錄》成書,另輯有《皕宋樓藏印》、《千甓亭古專圖釋》等書。光緒十九年(1893年),帝褒獎“著作甚多,學問甚好”。回鄉時經天津時染疾,次年卒於湖州。1906年陸心源之子陸樹藩經商失敗,將大量藏書賣給日本岩崎氏靜嘉堂文庫

基本介紹

  • 本名:陸心源
  • 字號:字剛甫、剛父,號存齋
  • 所處時代:清代
  • 民族族群:漢族
  • 出生地:歸安(今浙江湖州)
  • 去世時間:1894年
  • 主要作品:《皕宋樓藏印》、《千甓亭古專圖釋》
  • 主要成就:富收藏,精金石之學
個人作品,四大藏書家之一,皕宋樓藏書,藏書淵源,社會評價,

個人作品

自著《諸病源候論校》、《外台秘要校》,其《皕宋樓藏書志》及《十萬卷樓叢書》,前者為醫家類藏書,後者亦有部分醫書包括其中。

四大藏書家之一

清季著名的四大藏書家之一。鹹豐九年己(1859年)舉人,官至福建鹽運使,多次剿平土匪,富收藏,築“皕宋樓”、“十萬卷樓”、“守先閣”三樓藏書,藏書達15萬多卷,1906年陸心源之子陸樹藩將大量藏書賣給日本岩崎氏靜嘉堂文庫
陸心源陸心源
陸家從心源祖父陸鏞開始,三代藏書,以收藏宋版書而著稱,後其家族沒落,所有藏書被日本靜嘉堂文庫以十二萬的價格購去,現在這批珍貴的書籍仍保存在日本。對於出售價格,存在多種說法,但大多持“十二萬”這一觀點。

皕宋樓藏書

1910年初冬的一個清晨,湖州城家喻戶曉的月河陸家大宅的專用河埠頭旁停著幾艘大船。陸府的人神色悽然地看著操持江北口音的挑夫將一摞摞的古籍從嚴禁家眷上樓的皕宋樓中搬人船艙,幾個嘴裡伊喇哇啦的東洋人正趾高氣揚地指劃著名什麼。月河旁的行人紛紛駐足觀看,悄聲議論到:“陸家大公子把他老頭子收羅來的古書都賣給東洋人了:他老頭子陸心源為收這些書可花了多少心機啊。大公子陸樹藩做事業虧了本,就把祖上的家當賤賣脫,真做孽。”幾天后,商務印書館張元濟帶著多方籌措來的6萬銀兩訂金匆匆趕到湖州,看到只是空落落的書架和滿地的廢紙標籤。皕宋樓藏書售賣給日本岩崎彌之助財團靜嘉堂文庫的訊息很快便在大江南北傳開了,憤懣的文人恨恨道“異域言歸,反不如台城之炬、絳雲之燼,魂魄猶長守故土也。”
是什麼讓人如此扼腕嘆息?原來陸心源的皕宋樓,與聊城楊以增海源閣、常熟瞿鏞鐵琴銅劍樓、杭州丁丙八千卷樓並稱“清末四大藏書樓”。其號稱200部宋版(即“皕宋”)的藏書,在佞宋成風的藏書界獨占鰲頭。
太平天國戰亂之後,故家藏書紛紛散出,陸心源低價搜羅,僅從上海郁松年宜稼堂一家就購得了48000多冊。之後,陸心源出任鹽官,資財日富,更是廣泛蒐集,嚴元照芳椒堂、劉桐眠琴山館、福州陳氏帶經堂以及歸安韓子蘧、江都范石湖、蘇州黃丕烈、仁和勞平甫、歸安楊鳳苞丁兆慶等人的藏書都匯流至陸心源家中。
陸心源將藏書分別藏於皕宋樓、十萬卷樓、守先閣。其中月河街陸宅的皕宋樓,藏宋元舊刻;十萬卷樓,收明清時期的珍貴刻本、名人鈔校本及名人著述手稿;潛園的守先閣,藏普通刻本和鈔本,並開放供士人閱覽。
陸心源的藏書以富宋元刊本而著稱。本世紀30年代有人據日本靜嘉堂文庫所藏統計,其實數是:北宋刊本7部80冊,南宋刊本114部2611冊,元刊本109部1999冊,都是極其名貴的海內孤本。
陸心源的藏書在1882年《皕宋樓藏書志》撰成時已達15萬卷,1907年,其子陸樹藩皕宋樓、十萬卷樓藏書出售時,其實數是4千部20萬卷4萬4千多冊。1908年陸樹藩又將守先閣藏書捐助給剛興辦的海島圖書館,據《陸氏守先閣捐助書目》記載,有1千餘部1萬4千餘冊。由此可見,在陸心源藏書散出前,藏書總數為5千部,近6萬冊,25萬卷左右。
皕宋樓和十萬卷樓系陸心源在華樓橋南堍的月河陸氏老宅中改建而成。陸氏大宅約建於清鹹豐、同治年間,是一座由四條軸線組合成的龐大建築群,現存月河街4號、6號兩條軸線的建築。
最南側一軸(6號)前為千甓亭,是陸心源集藏漢、晉古磚一千餘方的處所,這些古磚大多出於湖州及三縣六朝古墓,磚上花紋別致、字跡奇異,特別保留著許多古代紀元、地理、官制、姓氏等資料,現大部分存於省、市博物館。亭旁有院,由角亭、瓢形水池及園林小品、四面花廳(乾閒草堂)、小洋樓(知足廬)組成,近代詞家、書法家楊峴手書的“千甓亭”匾懸於角亭,實際上那些陸心源視若珍甓的古磚主要藏於四面廳中,廳、樓在三十年代都被其孫陸熙鹹改造成西式,四面廳為歇山中式層頂、嵌西洋花玻璃的門窗、花地磚鋪地,小洋樓也是頭戴“瓜皮帽”(觀音兜)、身著“西裝革履”的模樣,一見就是那個年代的時尚。
月河街4號為陸宅主軸。前有門廳、轎廳、第三進為陸宅老屋祖堂,名“恭儉堂”(與小洋樓平行)。第四進廳,則因景仰明代大學者顧炎武而被陸心源名為“儀顧堂”(背靠文昌閣巷),是陸與“苕上七才子”們切磋學問的書齋。儀顧堂與小洋樓後的三間樓屋平行,兩樓樓上就是“皕宋樓”和“十萬卷 樓”,前檐為晾書之需另搭棚式敞軒(寬2米),上鋪大方磚,沿口置青石板;樓板均加鋪成雙層,以增加荷載,滿足 藏書功能。陸心源還在宅內設“穰梨館”,收藏金石文物,現存二十多方名家法帖,有朱熹、文天祥趙孟頫等人的墨跡。
陸心源皕宋樓藏書的聚而復散,是湖州千年藏書史上一個悽美的片斷。湖州,被王國維盛譽為“藏書之鄉”,在其1500年的藏書史上,湧現了近百個大大小小的“藏書之家”。

藏書淵源

湖州的私人藏書起步於南北朝時期,沈膦士七旬抄書數千卷,一直被視為佳話;而沈約則以“都下莫比”的兩萬卷藏書,被公推為“浙江私藏第一人”。湖州私家藏書的第一個高峰出現在南宋時期。先是沈思“千金散盡為收書”,繼有葉夢得貯書石林精舍,再是陳振孫結撰私人藏書目錄《直齋書錄解題》,又有周密“書種”、“志雅”兩堂藏書殿於宋末。後三者藏書的規模足可與皇家藏書相媲美。
明清時期,由於藏書之風的盛行和藏家們對版本的講求,販書業應運而生,湖城東郊織里一帶的“湖賈”駕起一葉扁舟,羅致舊家藏書,再販給新藏之家,來往於藏家與刻家之間,這扁舟也就有了“書船”之名。江南的條條水道,在他們的穿梭之下,成為星羅棋布的城鎮間的書籍之路。可別小瞧了他們,明代著名小說家的名作“二拍”就是這些書商在看了其《初刻拍案驚奇》後,大為欣賞而促成的,其敏銳眼光絕不遜於今日的出版經紀人
湖州同時也是當時重要的出版地之一。湖州的雕版印刷始於北宋時期的佛像佛經刻印。見於史籍或有實物存世的,有北宋《思溪藏》、《唐書》、《五代史記》等一批書籍。南宋、元、明雕版印刷常盛不衰,嘉靖以後,更與湖州書船業興旺同步,進入極盛時期。據《明代版刻綜錄》統計,一百多年間湖州刊刻書籍多達四五百種,為歷代之冠,而晟舍凌、閔二氏的套色印刷,是當時印刷技術的頂峰,其精印版本為近代藏書家所珍視,價值不亞於宋刻精本。清代盛行考據之學,編纂叢書漸趨高潮,湖州刻書印書持續紅火,大多為家刻本和書院刻本。
湖州的私家藏書得地利之便,數百年間綿延不絕。茅坤茅元儀許宗彥、嚴可均等藉萬冊書而著述等身;劉桐、沈登瀛出秘籍以助友朋治學;徐獻忠董斯張汪曰楨等則收集湖州地方文獻修撰史志;臧懋循沈節甫姚覲元等匯刻叢書流惠後人;陳霆周中孚丁傑張鑒等則編撰目錄,訂正古籍,條別源流,他們為文化的保存與發展作出了重大貢獻。清末民國初的南潯富商如劉承斡、龐元濟張鈞衡蔣汝藻等,廣購天下名本,不數年間便聚成數十萬卷巨藏。
千百年來,湖州的私家藏書此消彼長,不絕如縷。藏書家竭盡心血保存了祖國珍貴的古代文化遺產,促進了古籍整理各學科的發展,許多人藉藏書在史學、文學、經學等方面開展了卓有建樹的研究工作,以彙刊叢書的方式使一批稀見古籍得以廣泛流傳。
湖州的藏書史又是湖州學術史的一個縮影。湖州的學術傳統與其優越的自然地理環境密切相關。苕溪兩岸,桑林如廊,湖州的蠶桑之盛甲於天下;金蓋山之東,湖盪池沼遍布,菱湖的淡水魚養殖聞名全國。湖州沒有凜烈的朔風,沒有狂暴的海濤,沒有險峻的高山,沒有無垠的平原,有的只是舟車之利、魚米之豐、蠶桑之盛。生活於此的百姓衣食無憂,謀生有道,菱湖之魚、輯里之絲、善璉之筆、雙林之絹、織里之湖賈,正應了“湖民慧柔”、“性敏柔而慧,厚於滋味,急於進取,善於圖利”(明《吳興續志》)的評價。沒有嚴竣的社會危機,沒有激烈的生存衝突,湖州文人耽於安樂,勤於著述,拙於論辨性理,長於考訂源流,不善玄思天地哲理,稔於辨析事物規律。因而,湖州文人的撰著與文化貢獻,集中於史學、考據學、醫學、算學、農學、水利學等領域。
推究湖州的史學傳統,可以追逆到沈約撰著的《宋書》。在沈約以後武康姚察姚思廉父子的《梁書》、《陳書》,也都是斷代史的名著。一套“二十四史”,湖州人的著作就占去了其中的三部。地方志的修纂也在此時開其端緒。自山謙之《吳興記》、張玄之《吳興山墟名》之後,湖州歷代方誌修纂相沿成習,見諸文字記載的共有72部各類方誌,諸如《[嘉泰]吳興志》、《吳興備志》、《[同治]湖州府志》、《南潯鎮志》(汪志周志)等堪稱中國四千餘部方誌中的佼佼者。
文字、音韻、訓詁、版本、目錄、校讎輯佚,又稱考據學、樸學,因其樸實無華,不發明性理,只考究事物源流。在沈約《四聲譜》之後,又有顏真卿來修《韻海鏡源》,考據之學也漸成湖州的一大學術傳統。唐有徐堅彙輯類書《初學記》,道宣撰佛典目錄《大唐內典錄》;宋有贊寧撰《內典集》於前,陳振孫著《直齋書錄解題》於後;元趙孟頫作《老子注》、《莊子注》;明有董斯張廣博物志》、閔齊僅《訂正六書通》。到了清代,考據學大盛,湖州學者在各個具體門類均有重要撰著,如輿地有胡渭的《禹貢錐指》,目錄有周中孚的《鄭堂讀書記》、陸心源的《皕宋樓藏書志》,文字有嚴可均的《說文校議》,金石有吳雲《兩軒彝器圖釋》,史考有沈炳震的《二十一史四譜》、《新舊唐書合鈔》、施國祁的《金史札記》,校箋鄭元慶的《石柱記箋注》、戴望的《管子校正》。清晚期的俞樾則是考據學史上高山仰止的人物,其《群經平議》、《諸子平議》和《古書疑義舉例》堪稱博大精深。其它領域則有:明茅元儀武備志》首創軍事百科全書;沈家本《歷代刑法考》考古改新,……
山水清遠,自有詩文相伴;人傑地靈,別具清雋格調。湖州歷代文學創作,恰是一幅忠實紀錄湖州社會生活風情的畫卷。今天的武康前溪依然溪水清澈,林木蔥蘢,景物幽勝。不知度《前溪曲》的車騎將軍沈充,為何手握重兵,卻落下滿紙離愁別緒。《前曲溪》,在中國古代的音律中屬清商調,其清商婉約的風姿,也影響湖州後世的文學創作。《沈隱侯集》中沈約五言詩,對仗工整,音調和諧、描寫細緻,一句“白水滿春塘,旅雁每迴翔”,思鄉情溢於言表。吳均的寫景散文清竣峭拔,丘遲的《與陳伯之書》“江南三月,暮春草長,雜花生樹,群鶯亂飛。”成為流傳千古的名句。柳惲的《江南曲》“汀洲采白菇,日暖江南春。洞庭有歸客,瀟湘逢故人。故人何不返,春花復應晚,不道新知樂,且言行路遠。”引來歷代無數文人的感懷,小小的白苹洲也因此與一系列的文化名人掛上了干係。入唐以後,錢起的《錢考工集》工致清麗,孟郊的《孟東野集》孤寒奇險,皎然的《杼山集》禪隱清淡。唐張志和《漁父詞》後,湖州在宋代湧現了一批婉約詞人:張先有《張子野詞》、葉夢得有《石林詞》、沈瀛有《竹齋詞》、周密有《草窗詞》等,姜夔居湖州白石洞天十年,自號白石,其《白石詞》中名篇也多寫於湖州。明代文人喜好相與標舉,喜好結社聯絡,文學主張不斷翻新,文學流派層出不窮,在文壇的這番熱鬧之中,湖州文人雖然不坐搖旗鼓吹的頭把交椅,位列前茅的份還是有的。“明初四傑”中有客於湖州的張羽徐賁,“後七子”中有長興的徐中行,“唐宋派”中有歸安茅坤。要論對後世的影響,還是明代湖州戲曲小說的創作。凌濛初的《拍案驚奇》、《二刻拍案驚奇》、《紅拂三傳》,董說的《西遊補》,茅紳的《凌霞閣雜劇》、《凌霞閣傳奇》,王濟的《連環記》,姚茂良的《精忠記》、《雙忠記》等流傳至今,選人各種文學讀本或搬上銀屏。明清兩代,湖州藏書樓遍布市邑鄉鎮,編纂文學總集的條件得天獨厚,臧懋循《元曲選》,共收元人雜劇一百種;徐倬全唐詩錄》一百卷,康熙寫序;嚴可均《全上古三代秦漢魏晉六朝文》七百四十六卷,收集詳備;朱孝臧《疆村叢書》,廣收歷代詞集。
至於本篇的主人公,也是著述等身。陸心源曾將自己的 900餘卷撰著匯刻成《潛園總集》;又將藏書中的部分珍貴湖州地方文獻,刊刻為《湖州叢書》。

社會評價

陸心源死後葬於雲巢逸山,假如僅僅是個官場吏僚早就會被人淡忘了,但正因為他是個藏書家,而且是大名鼎鼎的“皕宋樓”樓主,心源公才得永垂青史。
“皕宋樓”與瞿氏“鐵琴銅劍樓”、楊氏“海源閣”、丁氏“八千卷樓”,合稱清末四大藏書樓。“皕宋樓”的藏書,以孤本、珍本、善本為多,如北宋仁宗時刻印本《太平御覽》,共1千卷,到明時已不全,流傳到他手中時僅351卷,此書為刻本之祖。1935年商務印書館出版的《四部叢刊》主要依據此本,其它宋本如《續儀禮經傳通解》、汴刻《說文解字》等都是極為罕見的珍貴版本。一生編撰過幾種大型藏書目錄,仿張金吾《藏書志》體例,撰《皕宋樓藏書志》120卷,40冊4函,為其藏書目錄,著錄罕見的宋元刻本及舊抄書,普通書不錄。光緒八年(1882)刊行;《十萬卷樓書目》著錄圖書2300餘種;《歸安陸氏舊藏宋元本書目》,收錄圖書700餘種;《陸氏守先閣捐助書目》收書凡1 300餘種。尚有《陸心源捐資建閣歸公書籍目錄》,不分卷,收書4 200餘種,115 000餘卷,著錄比較簡單;凡《四庫提要》和阮元《四庫未收書目提要》所未著錄之書,各撰解題一篇,敘其流別。另有《儀顧堂題跋》16卷、《續跋》16卷,兩跋共收書520餘種,書畫51種,碑版30種,對古籍和版本目錄學研究有較高的學術價值。刊有《十萬卷樓叢書》,分一、二、三編,以四部排列,共收書52種,彙輯了流傳較少的唐、宋、元人著作,以醫書、筆記較多,所據均以家藏宋元善本和舊抄。卒後,子陸樹藩不能守業,所藏書以11萬元,售於日本岩崎氏“靜嘉堂文庫”。島田彥楨作有《皕宋樓藏書源流考併購獲本末》一文。傅增湘於1929年至日本訪書,撰《靜嘉堂文庫觀書記》,有宋元刊本4 000餘冊。今人徐楨基著有《潛園遺事》一書,介紹其事跡甚詳。著有《金石學補錄》、《穰梨館過眼錄》、《儀顧堂文集》、《宋史翼》、《金石粹編續》、《潛園總集》等。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