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悟空(悟空(中國古典名著《西遊記》中的人物))

孫悟空(中國古典名著《西遊記》中的人物)

悟空(中國古典名著《西遊記》中的人物)一般指本詞條

本詞條是多義詞,共40個義項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孫悟空(又稱美猴王、齊天大聖、孫行者、鬥戰勝佛),是中國古典神魔小說《西遊記》中的人物。由開天闢地產生的仙石孕育而生,出生地位於東勝神洲花果山上,因帶領猴群進入水簾洞而被尊為“美猴王”。為了學藝而漂洋過海拜師於須菩提祖師,得名“孫悟空”,學會大品天仙訣七十二變筋斗雲等高超的法術。

出師的孫悟空未得兵器,從四海龍王處取得如意金箍棒鳳翅紫金冠鎖子黃金甲藕絲步雲履,後大鬧地府勾去生死簿,驚動上天而被玉皇大帝招安,封為弼馬溫。得知職位低卑後怒返花果山,並戰勝李天王哪吒三太子的討伐,迫使玉帝封其為齊天大聖,並在天宮建有府邸,奉旨管理蟠桃園。因攪亂王母蟠桃盛會、偷吃太上老君金丹,煉成了金鋼之軀,在太上老君的八卦爐中被熏成火眼金睛。之後大鬧天宮,十萬天兵天將四大天王、二十八星宿等對其圍剿亦不能將其擊敗,後來在與如來佛祖的打賭鬥法中失利,被壓在如來用五指化作的五行山下悔過自新。

五百餘年後經觀音點化,被唐僧救出,法號行者,保護唐僧西天取經,一路降妖除魔,不畏艱難困苦,歷經九九八十一難,最後取得真經修成正果,被封為鬥戰勝佛

孫悟空生性聰明、活潑、忠誠,在民間文化中代表了機智與勇敢,被中國人奉為斬妖除魔的英雄人物。自唐代出現西遊傳說,孫悟空的形象經歷過多番創作,一直延續至明代出現了這些傳說的集大成本——《西遊記》,將孫悟空的形象塑造推向了巔峰。

(概述圖來源:1986年電視劇《西遊記

基本介紹

外貌描寫,人物經歷,猴王出世,拜師學藝,龍宮尋寶,大鬧天宮,西天取經,斬妖除魔,得成正果,性格特點,勇於抗爭,積極樂觀,正義凜然,封建思想,人物來源,姓名由來,原型附會,形象演變,人物能力,裝備,法寶,神通,人物影響,人物關係,衍生形象,文學形象,影視形象,遊戲角色,人物評價,

外貌描寫

  • 描述一
“祖師笑道:‘你身軀雖是鄙陋,卻像個食松果的猢猻。’”(出自《西遊記·第一回·靈根育孕源流出 心性修持大道生》
  • 描述二
“祖師道:‘你雖然像人,卻比人少腮。’原來那猴子孤拐面,凹臉尖嘴……魔王見了,笑道:‘你身不滿四尺,年不過三旬,手內又無兵器……”(出自《西遊記·第二回·悟徹菩提真妙理 斷魔歸本合元神》
  • 描述三
孫悟空
孫悟空
一直到大鬧天宮時期,通常打扮都是在東海索來的鳳翅紫金冠、鎖子黃金甲、藕絲步雲履。
“身穿金甲亮堂堂,頭戴金冠光映映。手舉金箍棒一根,足踏雲鞋皆相稱。一雙怪眼似明星,兩耳過肩查又硬。挺挺身才變化多,聲音響亮如鐘磬。尖嘴咨牙弼馬溫,心高要做齊天聖。”(出自《西遊記·第四回·官封弼馬心何足 名注齊天意未寧》
  • 描述四
在被唐僧從五行山下救出後,身披唐僧所贈的短小白布直裰,將虎皮裙聯接一處,打一個馬面樣的摺子,圍在腰間,勒了藤條。作行者打扮。腳穿麂皮靴。短暫離開了唐僧並回歸後,戴上了緊箍兒,身上的白布直裰也換成了錦布直裰。
“尖嘴縮腮,金睛火眼。頭上堆苔蘚,耳中生薜蘿。鬢邊少發多青草,頷下無須有綠莎。眉間土,鼻凹泥,十分狼狽,指頭粗,手掌厚,塵垢余多。還喜得眼睛轉動,喉舌聲和。語言雖利便,身體莫能那……見師父洗浴,脫下一件白布短小直裰未穿,他即扯過來披在身上。卻將那虎皮脫下,聯接一處。打一個馬面樣的摺子,圍在腰間,勒了藤條,走到師父面前道:‘老孫今日這等打扮,比昨日如何?’三藏道:‘好,好,好。這等樣,才像個行者。’”(出自《西遊記·第十四回·心猿歸正 六賊無蹤》
  • 描述五
“見行者身軀鄙猥,面容羸瘦,不滿四尺。”(出自《西遊記·第二十一回·護法設莊留大聖 須彌靈吉定風魔》
  • 描述六
行者笑道:“你這個兒子,忒沒眼色!你外公雖是小小的,你若肯照頭打一叉柄,就長三尺。”那怪道:“你硬著頭,吃吾一柄。”大聖公然不懼。那怪果打一下來,他把腰躬一躬,足長了三尺,有一丈長短,慌得那妖把鋼叉按住。(出自《西遊記·第二十一回·護法設莊留大聖 須彌靈吉定風魔》)
  • 描述七
“道人說:‘老爺,這個和尚比那個和尚不同:生得惡躁,沒脊骨。’僧官道:‘怎的模樣?’道人道:‘是個圓眼睛,查耳朵,滿面毛,雷公嘴。手執一根棍子,咬牙狠狠的,要尋人打哩。’”(出自《西遊記·第三十六回·心猿正處諸緣伏 劈破旁門見月明》
  • 描述八
“磕額金睛幌亮,圓頭毛臉無腮。咨牙尖嘴性情乖。貌比雷公古怪。”(出自《西遊記·第四十四回·法身元運逢車力 心正妖邪度脊關》
  • 描述九
“妖邪道:‘是一個毛臉雷公嘴、查耳朵、折鼻樑、火眼金睛和尚。’”(出自《西遊記·第四十九回·三藏有災沉水宅 觀音救難現魚籃》
  • 描述十
“模樣與大聖無異:也是黃髮金箍,金睛火眼;身穿也是綿布直裰,腰系虎皮裙;手中也拿一條兒金箍鐵棒;足下也踏一雙麂皮靴;也是這等毛臉雷公嘴,朔腮別土星,查耳額顱闊,獠牙向外生。”(出自《西遊記·第五十八回·二心攪亂大乾坤 一體難修真寂滅》
  • 描述十一
“那老者見了他相貌醜陋,便也擰住口,驚嘬嘬的硬著膽,喝了一聲,用藜杖指定道:‘你這廝骨撾臉,磕額頭,塌鼻子,凹頡腮,毛眼毛睛,癆病鬼,不知高低,尖著個嘴,敢來衝撞我老人家?’”(出自《西遊記·第六十七回·拯救駝羅禪性穩 脫離穢污道心清》

人物經歷

猴王出世

孫悟空出生於娑婆世界東勝神洲傲來國花果山,自開闢以來的仙石孕育而生。但仙石並非毫無來歷,處於十洲三島的祖脈上,其高圍按二十四氣,其上竅孔對應九宮八卦(九竅八孔)。一天仙石迸裂,產一石卵, 經風一吹,化作一石猴,石猴出世後,眼裡冒出兩道神光,射沖斗府,驚動了天上的玉皇大帝。之後因為成功闖入水簾洞,被花果山諸猴拜為“美猴王”。
孫悟空(悟空(中國古典名著《西遊記》中的人物))
猴王出世

拜師學藝

美猴王在花果山享樂天真,過了三四百年後,為了尋求長生不老的方法,赴西牛賀洲靈台方寸山,拜斜月三星洞菩提祖師為師,得到姓名孫悟空,並學到了長生之道、七十二變和筋斗雲等,其用時二十年。後因賣弄本事,被菩提祖師逐出師門。

龍宮尋寶

孫悟空自學藝回山後打敗混世魔王,得一口大刀,又從傲來國內以法力得大量兵器分發諸猴,但是沒有一樣兵器順手。為了尋一件稱手的兵器,大鬧東海龍宮,終尋得如意金箍棒,又由其他三海龍王贈予鳳翅紫金冠鎖子黃金甲藕絲步雲履作為披掛。龍王懷恨在心,上報天庭,要求緝拿孫悟空。孫悟空在此時正興旺發達、廣交朋友,結拜牛魔王蛟魔王鵬魔王獅駝王獼猴王禺狨王,結拜為七兄弟。

大鬧天宮

孫悟空在第三百四十二歲時,因陽壽已盡被鬼差拘拿而大鬧地府,銷毀關於他和世上的猴子猴孫的生死簿,返回人間。閻王上報天庭,玉皇大帝欲捉拿悟空,太白金星建議招安。孫悟空被召上天宮,被騙封為弼馬溫,15日後知道原來這官是在養馬,大怒,打出南天門。回花果山時,兩個獨角鬼王前來投奔,建議孫悟空自封“齊天大聖”。
玉皇大帝知道孫悟空反下天宮,命托塔天王李靖派兵鎮壓,孫悟空打敗巨靈神哪吒三太子,在太白金星的建議下,天庭封孫悟空為有名無實的齊天大聖並掌管蟠桃園。不料孫悟空桀驁不馴,反而偷吃蟠桃、偷喝仙酒、偷吃仙丹並擾亂蟠桃盛宴,玉帝震怒,命李靖率十萬天兵天將帶十八架天羅地網,去擒此妖猴,孫悟空打敗九曜惡星,五個天王、哪吒三太子,使分身術戰勝十萬天兵,因為此戰,孫悟空名揚天下。
前來赴蟠桃宴的觀音菩薩先讓弟子惠岸行者助戰,惠岸不敵孫悟空,與李靖返回天庭求助。觀音菩薩見孫悟空神通廣大,推薦玉帝外甥顯聖二郎真君去拿孫悟空。二郎神率部來到花果山,與孫悟空大戰三百回合不分高下,隨後二人均變化法相,大顯神通。梅山六兄弟趁花果山後方空虛,放火燒山,孫悟空無心戀戰,變化逃走,與二郎神大賭變化,經過一天苦戰,觀音欲用淨瓶助二郎神擒拿孫悟空,被太上老君阻止,換金剛琢丟下,另外腿被二郎神的哮天犬咬了一口,於是被擒拿。
孫悟空被擒,到斬妖台問斬,因先前偷吃了太上老君的金丹,變成金剛之軀,所以多種刑罰均無效,最後被太上老君帶到兜率宮冶煉七七四十九天,然而適得其反讓悟空練成一雙火眼金睛。於是孫悟空蹬倒火爐,把老君捽了個倒栽蔥。又大鬧天宮,使用金箍棒東打西敵,一時間無一神可擋。直至打到通明殿,與王靈官戰到一處,佑聖真君派遣三十六員雷將圍困孫悟空,正在爭鬥時,如來佛祖出現,孫悟空鬥法失敗,被壓在五行山下。

西天取經

孫悟空被壓在五行山下五百年後,被唐僧所救,拜其為師,唐僧為其取號行者,故又稱孫行者,踏上西天取經之路。
因孫悟空打死劫經的六名強盜(一說為孫悟空的六意),唐僧數落,孫悟空一怒離去,觀音化作老母,傳給唐僧一頂嵌金花帽,一道緊箍咒,哄騙悟空戴上金花帽,金箍嵌入肉中。唐僧念動咒語,孫悟空就頭疼難忍,以此為唐僧鉗束孫悟空的手段。
師徒二人西行,在鷹愁澗收伏白龍,小白龍化作唐僧的坐騎。在觀音院,因孫悟空賣弄錦斕袈裟,引起金池長老貪心,要火燒唐僧師徒,反被孫悟空弄法燒了禪院。混亂中,袈裟被黑熊精竊走,孫悟空去南海請來觀音,自己變化仙丹。誘黑熊精吞下,降伏此怪。
二人繼續西行,來到高老莊,高太公女兒高翠蘭被一長嘴大耳妖怪強占。孫悟空追趕妖怪來到雲棧洞,得知妖怪為天蓬元帥,因調戲霓裳仙子(屬於嫦娥中的一員,《西遊記》中“嫦娥”是對月府所有仙女的稱呼。並非民間傳說里的后羿之妻姮娥)被貶下界,誤投豬胎。經觀音收伏,賜名豬悟能,在此等候取經人,遂引起拜見唐僧,賜號八戒、做了唐僧的第二個徒弟。後來唐僧在浮屠山得烏巢禪師傳授《摩訶般若波羅蜜多心經》。在黃風嶺遇到黃風怪刮三昧神風迷人,孫悟空請須彌山靈吉菩薩降伏此怪。在流沙河中,他們又收伏了觀音賜名沙悟淨並令其在等候東土取經人的水怪,賜號沙和尚,做了唐僧第三個徒弟。師徒四人跋山涉水,西去取經。
觀音欲試唐僧師徒道心,和黎山老母、普賢、文殊化成美女,招四人為婚。唐僧等三人不為所動,只豬八戒迷戀女色,被菩薩吊在樹上。在萬壽山五莊觀,孫悟空等偷吃人參果,推倒仙樹,被鎮元子拿獲。孫悟空請來觀音,用甘露救活仙樹,最後與鎮元子結拜為兄弟。

斬妖除魔

在白虎嶺,白骨精三次變化,欲取唐僧,都被孫悟空識破,將白骨精打死。豬八戒趁機進讒言,唐僧不辨真偽,逐走孫悟空。孫悟空回到花果山後,施法殺死捕獵的千餘人馬,到四海龍王處借些甘霖仙水,把山洗青了。前栽榆柳,後種松楠,桃李棗梅,重振花果山。
在黑松林,唐僧被被黃袍怪拿住。幸得寶象國公主百花羞相救,百花羞放了唐僧,並央他到寶象國給父王送信,前來搭救。豬八戒、沙僧鬥不過黃袍怪,沙僧被擒,唐僧被變作老虎。豬八戒欲回高老莊,經白龍馬苦勸。到花果山請回孫悟空,降伏妖魔,師徒四人繼續西行。
平頂山蓮花洞金角大王銀角大王,欲拿唐僧,並有紫金紅葫蘆羊脂玉淨瓶七星劍芭蕉扇幌金繩五件寶器,神通廣大。孫悟空與之鬥智鬥勇,屢經磨難,才降伏二怪。
烏雞國國王因不敬文殊菩薩獅猁怪推入井內淹死。獅精變化國王。國王鬼魂求告唐僧搭救,八戒從井中背出屍身,悟空又從太上老君處討來金丹,救活國王,聯合烏雞國太子揭露假國王的真面目,獅猁怪原來是文殊菩薩的坐騎青毛獅子所化。
牛魔王的兒子紅孩兒據守火雲洞,欲食唐僧肉。悟空因火眼金睛怕煙,抵不過紅孩兒的三昧真火。請來菩薩降妖。菩薩降伏紅孩兒,讓他做了善財童子。黑水河鼉龍變作艄公。誘唐僧、八戒上船,沉入水府。孫悟空請來西海龍王太子摩昂擒龍回西海。車遲國虎力大仙鹿力大仙羊力大仙三位大仙乞雨救旱有功,做了國師,國王敬道滅僧。悟空等與三法師鬥法,一一挫敗他們,使之現了原形。
觀音座前蓮花池內鯉魚修煉成精,自稱靈感大王,在通天河歲食童男童女。孫悟空和豬八戒變作童子,打退靈感大王。靈感大王作法,使通天河封凍,誘唐僧上冰上行走,攝入水府,菩薩趕來,把靈感大王收回南海。太上老君坐騎青牛趁看守童打瞌睡,偷了老君的金剛琢下界作怪,在金兜洞把唐僧捉去。悟金箍棒被收,請來火德真君、李靖、天兵天將、鄧辛天君、黃河水伯、十八羅漢等,都被青牛精用金剛琢把兵器收去,後來找到太上老君處,方把青牛收伏。
師徒四人繼續西行。唐僧、豬八戒喝子母河水受孕,孫悟空擊敗如意真仙,取來落胎泉水,解了二人胎氣。西梁女國的國王正欲招唐僧做夫婿,孫悟空等智賺關文,堅意西行,唐僧卻被琵琶洞蠍子精攝去。孫悟空請來昴日星官,昴日星官化作雙冠子大公雞,使蠍子精現了原形,死在坡前。
六耳獼猴趁機變做孫悟空模樣,搶走行李關文,又把小妖變作唐僧、八戒、沙僧模樣,欲上西天騙取真經。真假二悟空從天上殺到地下,觀音、唐僧、天庭眾神、地藏等均不能辨認真假,直到雷音寺如來佛祖處,才被如來說出本相,六耳獼猴被孫悟空打死。
師徒四人和好如初。同心戮力,赴奔西天。在火焰山欲求鐵扇公主芭蕉扇扇滅火焰。鐵扇公主惱恨孫悟空把她的孩子紅孩兒送往觀音處做童子,不肯借,孫悟空與鐵扇公主、牛魔王幾次鬥智鬥勇,借各路神佛的神力,降伏二者,扇滅了大火。師徒四人得以繼續西去。
在祭賽國,師徒掃塔辨奇冤枉,在二郎神和梅山七聖的相助下,孫悟空等蕩平碧波潭,打死萬聖龍王萬聖公主,擊傷九頭蟲
小雷音寺彌勒佛坐下敲磬的童子趁彌勒佛不在家時,偷了金鈸、人種袋兩件寶貝,下界成精,號稱黃眉大王。黃眉大王假設雷音寺誘使唐僧師徒上當,並把孫悟空扣在金鈸里。又施展人種袋,將孫悟空請來的救兵二十八星宿、五大龍神、龜蛇二將、小張太子、四大神將收入袋子。緊急關頭,彌勒佛笑呵呵踏雲而來,教悟空誘使妖怪出洞,彌勒佛變成種瓜叟,讓黃眉大王把悟空變成的西瓜吃進肚子,一時痛苦不已,百般求饒,終治服了黃眉大王,彌勒佛也趁機收回了人種袋子等寶物。
路經駝羅莊,聽聞此處三十餘里外的七絕山中有妖怪,在此間作惡害人,孫悟空與豬八戒在稀柿同追殺紅鱗大蟒,孫悟空進入蟒蛇腹中搗鼓,後破肚而出,將蛇屍帶回駝羅莊。來到朱紫國後,得知國王之妻金聖宮娘娘三年前被賽太歲(觀音坐騎金毛犼)捉去,孫悟空去麒麟山偷走其法寶紫金鈴,最後塞太歲被觀音菩薩收走。在盤絲洞黃花觀,孫悟空大戰蜘蛛精蜈蚣精,在毗藍婆菩薩的相助,降伏妖魔。
青毛獅子怪黃牙老象金翅大鵬雕霸占獅駝嶺和獅駝國,勢力龐大,孫悟空幾經鬥智鬥勇,降伏青毛獅子怪和黃牙老象,但不敵三魔聯手,後聽說唐僧被吃,無計可施之下到西天求如來解除緊箍咒,於是如來告知實情,帶來諸佛、菩薩親臨獅駝國收服三魔。
比丘國國王被壽星坐騎白鹿變化的國丈迷惑,欲從一千一百一十一個小兒的心肝做藥引。孫悟空解救嬰兒,敗退妖邪。壽星趕來把白鹿收回。
陷空山無底洞金鼻白毛老鼠精變化女子擄唐僧強逼成親。孫悟空訪幾探無底洞,訪知金鼻白鼠精是李靖的義女,上天庭告狀,李靖、哪吒把白鼠精押回天曹發落。
滅法國國王發願殺一萬僧人,孫悟空施法術,把國王后妃及文武大臣頭髮盡行剃去,使國王回心向善,改滅法國為欽僧國。隱霧山南山大王欲食唐僧肉,被悟空用瞌睡蟲睡倒,八戒一耙結果了妖怪性命。
師徒四人到天竺國,郡侯張榜求雨。悟空訪知原委,勸郡侯向善,天降甘霖。師徒來到玉華州,因教授王子學藝,被黃獅精盜走兵器。孫悟空等三人奪回兵器,黃獅精投奔祖翁九靈元聖,即太乙救苦天尊坐下九頭獅子所化。孫悟空至青華長樂界東極妙岩宮請來太乙救苦天尊,收伏了九靈元聖。
來到金平府,唐僧元宵夜觀燈,被玄英洞辟寒、辟暑、辟塵三個犀牛攝去。孫悟空請來四木禽星擒拿三怪,斬首示眾。
在天竺本國,唐僧被月宮玉兔變化的假公主拋彩球打中,欲招為駙馬。孫悟空識破真相,會合太陰星君擒伏了玉兔,救回流落城外的真公主。
在銅台府地靈縣寇員外家化齋後,寇家遭劫,寇員外喪生。唐僧師徒被當做強盜捉起入獄,孫悟空入地府招回寇員外靈魂,案情大白。

得成正果

師徒四人歷盡千辛萬苦終於來到了靈山聖地,拜見佛祖,卻因不曾送人事給阿難伽葉二尊者,只取得無字經。上古燃燈佛白雄尊者提醒唐僧師徒又返回雷音寺,奉唐王所贈紫金缽做人事,這才求得真經三十五部五千零四十八卷、返回東土。不想九九八十一難還缺一難未滿,在通天河又被老黿把四人翻落河中,濕了經卷。
唐三藏把佛經送回長安,真身又返回靈山,孫悟空因功勞極大被封為鬥戰勝佛,八戒、沙僧和白龍馬也均受封,五聖成真,共享極樂。

性格特點

勇於抗爭

孫悟空是一個敢於反抗傳統、反抗權威蔑視封建等級觀念的反抗性很強的人物。這一點在前七回中表現得尤為突出。孫悟空為了取得武器,武裝自己,鬧了龍宮;為了不受冥司的管束,求得“不生不滅,與天地山川齊壽”,又大鬧了冥府,強令閻君拿過生死簿,“把猴屬之類,但有名者,一概紅么”。充分表現了孫悟空渴望自由,不畏強暴的叛逆精神這種精神。而這種精神在大鬧天宮中,表現得最為強烈,最為突出。他不承認天子獨尊,更不理會神的天國的任何威嚴和秩序。在玉帝面前,群仙眾神山呼禮拜,而孫悟空卻傲然“挺身在旁”,既不“朝禮”,又不“謝恩”;當玉帝問及時,他也只是“唱個大喏”,答應一聲“老孫便是”而已。在孫悟空眼裡,玉皇大帝、森嚴的朝儀禮法,對自己根本不起約束作用。在孫悟空心裡不存在不可侵犯的天庭,更不能容忍別人對他的“藐視”。所以當他發現“弼馬溫”的封號是個騙局的時候,便立即“心頭火起”,從耳中取出如意金箍棒,一路打出南天門,回到花果山,豎起“齊天大聖”的旗幟,與天庭相抗衡。孫悟空的反叛行動,實際是對天國權成的否定,是對神權統治的挑戰、是對上下尊卑等級制度的蔑視。

積極樂觀

孫悟空是一個積極樂觀,勇敢無畏、不怕困難、敢於鬥爭的人物。這在取經路上斬妖除怪的鬥爭中展示得最為充分。在取經的路上,即便經歷再多艱難險阻,遇見再多的妖魔鬼怪,孫悟空也不畏懼退縮,總是保持積極樂觀,以昂揚的精神狀態面對一切,即便失敗也從不氣餒,始終勇往直前。這得不僅得益於他高超的本領,更得益於他堅定的取經信念在背後支持,雙方面加持,才有了他笑對風雨的那份樂觀。

正義凜然

孫悟空是一個是非觀念十分鮮明的人物,他濟困扶危、恤孤念寡、嫉惡如仇、為民除害。孫悟空除妖並非只是為了保護唐僧,也是為民除害。孫悟空抱打不平之事,救人間災害。所以,在取經途中,孫悟空只要聽說有妖,不管是否阻礙唐僧西行,都要堅決捉拿,而且還要捉之必盡,就是碰上最兇惡的妖精,遇到再大的困難,他也毫不退縮,總是那樣鬥志昂揚地去奪取勝利。他或上天入地,查清妖精的來歷,設法把它斬除;或者變作蜜蜂兒、小蟲、蚊子,鑽到妖洞中摸情況,探訊息,偷寶貝,把妖精制服;或者化作妖精的親戚、朋友、親人,以至小妖,去矇騙他們;為了戰勝妖精,他甚至巧妙地鑽入妖精的肚子裡“豎蜻蜓,打斤斗”“跌四平,踢飛腳”,使妖魔俯首認輸,即使在生命攸關的時刻,孫悟空也從未灰心過,依然保持著旺盛的戰鬥精神,同妖魔進行始終不懈的頑強鬥爭。可見,孫悟空確實是以救人苦難而掃蕩妖魔為己任的。

封建思想

封建意識時不時在孫悟空頭腦里暴露出來。盤絲洞蜘蛛精在濯垢泉洗浴,孫悟空卻投鼠忌器,害怕低了自己的名頭,因為顧忌“男不與女斗”的說教,正因為他不肯打,於是惹出以後不少是非。孫悟空一直想當大官,但總屈服於佛祖的壓力,對唐僧表現出濃厚的報恩思想。孫悟空還好名、好勝、好戴高帽,以致有一次因“得勝的貓兒歡似虎”“以得意為喜”,反而被牛魔王變作八戒,把他剛從鐵扇公主那裡弄來的芭蕉扇又騙了回去,誤事就誤在他被勝利沖昏了頭腦因而不及細察。他又愛不分場合地捉弄豬八戒,在獅駝嶺,還險些將豬八戒置於險境。

人物來源

姓名由來

出自吳承恩所著四大名著《西遊記》:孫悟空本是花果山上一塊仙石所生,天地生成,無父母,無名無姓,拜菩提祖師處,得名孫悟空。
姓孫:祖師從猴王身上取個姓氏‘’。猢字去了個獸旁,乃是個古月。古者老也,月者陰也。老陰不能化育,教他姓‘’。猻字去了獸旁,乃是個子系。子者兒男也,系者嬰細也,正合嬰兒之本論,姓‘’。
名悟空:祖師門中有十二個字,分派起名,到猴王乃第十輩之小徒矣。那十二個字乃‘廣大智慧真如性海穎悟圓覺’十二字。排到猴王,正當‘悟’字。祖師便為猴王起就個法名,叫做‘孫悟空’。
孫悟空,又呼“行者”,出身東勝神洲傲來國花果山水簾洞,金水為真空之性,悟得此空,還須行得此空,而金水攢矣。
明代吳承恩《西遊記》載:美猴王齊天大聖鬥戰勝佛
明代朱鼎臣和楊致和《唐三藏西遊釋厄傳》《西遊記傳》載:孫悟空忠心救師,升為“鬥勝佛”。
明代《後西遊記》載:老大聖姓孫名悟空,取經時有個通俗之號叫做行者,又自稱齊天大聖,成佛後為“鬥戰勝佛” 。
大唐三藏取經詩話》載:“花果山紫雲洞八萬四千銅頭鐵額獼猴王、猴行者被唐太宗授予“銅筋鐵骨大聖”。
朴通事諺解》明確記載和元代《西遊記平話》載:被授予的佛號是“大力王菩薩”。

原型附會

新野出土的大量漢畫磚,除了雜技、遊戲之外,猴子、狗和人在一起狩獵、嬉戲的精彩畫面屢見不鮮。到了南北朝時期,猴戲已在新野盛行。明清時期,新野民間玩猴就已經較為流行。
據稱吳承恩在任期間,深居簡從,處處留心,耳濡目染了新野縣的民俗風情,尤其對新野的傳統民間藝術猴戲更是入耳入腦,了如指掌。不僅如此,《西遊記》中大量地運用了新野的方言,如新野人稱“餃子”為“扁食”,稱動物“不安靜”為“骨冗”等,此類方言在《西遊記》中比比皆是,足見吳承恩對新野的民間習俗了解之深。也許,因為有了他對新野猴戲細緻入微的觀察,有了新野猴戲中活龍活現的猴子情態,才有了神話力作《西遊記》中招人喜愛的猴王形象。
在順昌海拔1300多米的寶山主峰,有一處面積不大的廟宇,當地人喚作“雙聖廟”。該廟是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寶山寺的附屬文物,廟內是一座並立著兩通神位碑的古代合葬神墓,左側石碑陰刻“寶峰齊天大聖神位”,右側陰刻“通天大聖神位”。在寶山寺建築群,大殿殿脊保留有明確的石刻紀年“元至正二十三年(1363年)鼎建”,雙聖廟旁石樑也陰刻紀年“大明洪武二十四年(1391年)”,以及多處宋元時期的墓冢形制、碑銘圖案等,這些歷史實物佐證雙聖廟至少是元末明初的歷史遺存。雙聖廟是國內發現始建年代最早的齊天大聖廟宇,比吳承恩的《西遊記》至少早200年,可以說是齊天大聖廟宇之宗源。順昌齊天大聖信仰,極有可能對之後的《西遊記》成書及孫悟空形象的形成產生過重要的作用,《西遊記》中孫悟空的血管里,可能流淌著順昌“大聖”的血。
孫悟空(悟空(中國古典名著《西遊記》中的人物))
周星馳版孫悟空
無支祁是中國神話中的水怪。他的形狀像猿猴,塌鼻子,凸額頭,白頭青身,火眼金睛。他的頭頸長達百尺,力氣超過九頭大象。
最早提出無支祁說的是魯迅。魯迅在《中國小說的歷史變遷》中提出:《西遊記》的吳承恩並末看過佛經,中國所譯印度經論中沒有類似故事,但吳承恩熟悉唐人小說,《西遊記》中受唐人小說影響的地方不少。所以魯迅認為孫悟空形象應當來自中國民間傳說。他舉唐朝人李公佐小說《古岳瀆經》中的水怪無支祁為證,唐代就出現的類似猿猴的無支祁形象,具有“金日雪牙,力逾九象,搏擊騰竄疾件,輕利倏忽,聞視不可久”的特點,則孫悟空原形已經具備。直至吳承恩時代的傳說里,無支祁還在淮揚一帶作怪。由此魯迅認為,孫悟空是在中國本土由此演變而來的。
孫悟空(悟空(中國古典名著《西遊記》中的人物))
無支祁
經過後世考證,《太平廣記》卷四六七引《戎幕閒談》中有詳細的無支祁的傳說。宋元以來,禹伏無支祁的故事,在民間廣為流傳。無支祁的故事,至少流傳了五百多年以後,才出現了唐僧取經的故事,其中最早寫唐僧取經故事的,是明初蒙古族戲曲作家楊訥作雜劇,今知有十八種,現存《劉行首》和《西遊記》兩種。
楊訥的雜劇《西遊記》,寫民間傳說唐僧取經的故事。元代戲曲作家吳昌齡的雜劇《唐三藏西天取經》中,出現了孫悟空的形象,且有“無支祁是他姊妹”的話,可見孫悟空的人物塑造,已經借鑑了無支祁的形象。吳承恩所處的時代,無支祁的故事已經流傳八百年之久,而吳承恩喜愛採集民間傳說,也必然閱讀過《太平廣記》這樣的書。正如魯迅所說:“明吳承恩演《西遊記》,又移其神變奮迅之狀於孫悟空。”
如果說元雜劇中的孫悟空形象是受無支祁影響,吳承恩筆下的孫悟空則是無支祁的化身。無支祁被大禹鎖在龜山足下,孫悟空被如來壓在五行山下;無支祁形若猿猴,孫悟空本來就是猴像,其“搏擊騰踔疾奔,輕利倏忽”之狀亦無異。
時至當代,無支祁說又進一步發展。2014年8月9日,“2014西遊記起源文化研討會”上,與會學者經過交流、討論、論證,認為西遊神話故事的起源地為湖北隨州桐柏山一帶,《西遊記》主要人物孫悟空原型為桐柏山傳說中的天生神猴無支祁,進一步論證了無支祁說的正確性。
關於孫悟空來源還有一種說法是唐代高僧“釋悟空”說。釋悟空的俗家姓名叫車奉朝,公元751年隨張光韜出使西域,因病在犍陀羅國出家,公元789年回到京師。釋悟空較玄奘晚了40多年,但是他的出境地點也始自西安,回來時在西域從事翻譯和傳教活動多年,留下了許多事跡和傳說。有學者認為,在“取經”故事漫長的流變過程中,人們逐漸將釋悟空的名字與傳說中陪同唐僧取經的“猴行者”的名字聯繫並捏合在一起,逐漸形成了“孫悟空”的藝術形象。
哈爾濱師範大學中文系教授張錦池在研究取經故事流變過程後得出結論,認為孫悟空的現實原型為《三藏法師傳》所載玄奘西行最困難時所收胡人弟子石磐陀。理由是孫悟空之於唐僧和石磐陀之於玄奘有相似之處:嚮導作用相類,解決危難作用相若,行者身份相同,師徒間微妙關係相似。
孫悟空(悟空(中國古典名著《西遊記》中的人物))
唐僧取經圖
還有一點,石磐陀是一名胡僧,而胡僧與“猢猻”音近。“猢猻”為“胡僧”的訛稱。當時,西域普遍信仰佛教,唐僧在西域常常見到碰到幾個胡僧,而中國民間恰有把一些名字喊轉的習慣,把“胡僧”喊成“猢猻”。在中原人眼裡,胡人性格直爽,跟孫悟空性格很象。在宗教思想指引下,“唐僧取經,胡僧幫忙”易傳為“唐僧取經,猢猻幫忙”,從而為玄奘取經故事的神魔化提供了契機。
有媒體報導,專家通過對甘肅榆林石窟中的壁畫《唐僧取經圖》進行研究後認為,壁畫中一位緊隨唐僧的尖嘴猴腮的胡人是孫悟空的原型。敦煌研究院名譽院長段文杰曾撰文指出,圖中的猴形人即孫悟空原型,名叫石磐陀。
胡適認為孫悟空的原型是印度神猴哈奴曼。胡適介紹,《西遊記》成書後,雖流傳數百年,但普通讀者對於其中人物故事的來源演變一直不甚了了。直到魯迅的《中國小說史略》開一代先河,“孫悟空”形象究竟怎樣產生,才成為一個嚴肅的學術問題。魯迅支持“無支祁說”,認為認為孫悟空是由無支祁演變而來的。
胡適對此看法不同,他說:“我總疑心這個神通廣大的猴子不是國貨,乃是一件從印度進口的。也許連無支祁的神話也是受了印度影響而仿造的。”胡適認為,記載無支祁神話的《太平廣記》是根據唐人李公佐《古岳瀆經》所作。唐代本就是印度文化傳人的鼎盛時期,李氏的書也不是一部可信的古書。胡適在印度最古老的史詩《羅摩衍那》中找到一個神猴哈奴曼,《羅摩衍那》中的哈奴曼保護羅摩王子,征服了楞伽的敵人,奪回悉達,回到阿約爹國,羅摩凱旋後感謝哈奴曼之功,賜他長生,不老的幸福,哈奴曼的經歷和孫悟空修成“正果”的經歷相仿,胡適由此認為,哈奴曼可以作為孫悟空的背景。
但這種說法在學術界遭到反對,如李時人教授及龔維英教授批判外來論;史雙元,李谷鳴等教授也否認哈奴曼說;金克木對照《羅摩衍那》後明確指出:“孫悟空與哈奴曼之間毫無任何親緣關係。”;吳全韜教授也對胡適的理論進行批判:“哈奴曼說根本不足信。”;劉毓忱教授說:“孫悟空的國籍是中國,根本不是哈奴曼”“從孫悟空的演變歷史來看,他絕不是外國傳來的舶來品。更不是某個形象在中國的化身。”;李舜華教授也認為:“孫悟空的形成始終紮根於中國傳統文化。”
哈奴曼說有如下缺陷。
其一,《羅摩衍那》最早由季羨林翻譯,吳承恩所處年代不可能有《羅摩衍那》中譯本。
其二,唐代印度佛教傳入中國,跟隨其傳入的事物必然是有利於佛教傳播,並能夠為佛教傳播服務的,而《羅摩衍那》則屬於婆羅門教,婆羅門教一直被印度佛教當作“外道”對待,所以佛教不太可能鼓勵和幫助“外道”的《羅摩衍那》東傳,相反還會存在無形的阻礙和有意的限制。
其三,在吳承恩書中表現出了對釋典翻譯文學、印度佛教哲學、中國佛教歷史以及唐代西域地理情況知識的不了解,連佛教的基本內容都不了解,當然更不可能熟悉《羅摩衍那》,由此說明吳承恩沒有可能直接接觸到《羅摩衍那》。
其四,哈奴曼和孫悟空的形象有明顯矛盾。哈奴曼是天生就對天神十分尊敬,服從各天神的權威;而孫悟空向來藐視天神的權威,對於玉皇大帝,他不服從,甚至起兵造反,對於如來,他也是藐視其權威。哈奴曼是印度教的宣傳標誌,講究的是階級地位,服從婆羅門制(相當於中國的世家統治);而孫悟空身上則是帶著道,佛,儒三教思想合一加上他骨子裡的鬥爭精神,追求自由,不講究服從。孫悟空追求自由,而哈奴曼講究的是服從他人的命令,兩者性格沒有相似之處。
亦有學者認為孫悟空形象直接或間接源於以《六度集經》為典型的佛教故事,而《六度集經》中的獼猴同哈奴曼的關係又至為密切,從而得出哈奴曼就是孫悟空的原型,它源於印度,傳至中國,經過改造,發展成了孫悟空的結論。
郭健認為道教內丹學意義上的“心猿”及“道體”是孫悟空形象的直接來源。《西遊記》在清代被視作一部闡述“金丹大道”之書,從道教內丹學角度看,孫悟空形象的來源在百回本《西遊記》文本中是有明確提示的。比如《西遊記》目錄和部分正文稱孫悟空為“心猿”,其中的詩詞則提示:“猿猴道體配人心,心即猿猴意思深。”據現存文獻記載,“心猿”這一概念最早應是源於鳩摩羅什翻譯的《維摩詰所說經》。在南朝至明代以前的三教文獻及文學作品中,都使用過“心猿”這一概念。在金元時期的道教內丹學經典中,“心猿”的出現頻率尤其高,如《重陽全真集》:“意馬心猿休放劣”;“如要修持,先把心猿鎖”等。“心猿”顯然是孫悟空形象的一個重要來源。《西遊記》在稱孫悟空和白龍馬為“心猿”和“意馬”的同時,還稱豬八戒為“木母”,稱沙悟淨為“土母”和“黃婆”,並提示“師徒們一心同體,共詣西方”。在道教內丹學中,“木母”指代元神,指人思想意識的本體;“土母”和“黃婆”皆指意念;“木母”、“土母”和“黃婆”這幾個概念其實都可指代人心。同時,“心猿”、“意馬”和“木母”、“土母”、“黃婆”組合在一起則是道教內丹學特有的,所以《西遊記》中的“心猿”是道教內丹學意義上的“心猿”。
孫悟空形象的另一個來源是“道體”。按道教內丹學的說法,人通過修煉“金丹大道”而“得道”之後,身心都會發生質變,具有各種神通,此時的人即稱為“神仙”,“神仙”之體即所謂的“道體”。“心猿”和“道體”與孫悟空形象特徵吻合,孫悟空正是跟隨須菩提祖師通過修煉“金丹大道”而成為了“神仙”,才具有了千變萬化、一個筋斗十萬八千里的本領。
主張孫悟空的形象原型是既吸收印度哈奴曼的影響又採納了包括無支祁在內的神話傳說和文學作品中相關猴子的故事內容創作出來的。季羨林在《羅摩衍那初探》中就已對此有所表示,他說:“我看,孫悟空這個人物形象基本上是從印度《羅摩衍那》中借來的,又與無支祁傳說混合,沾染上了一些無支祁的色彩,這樣看恐怕比較接近事實。”袁珂也認為:“大抵哈奴曼既為印度民間艷傳之英雄,其事跡復經演為戲劇,則流播中土,作者取以為本主角造像,亦屬可能。又緣承恩生長淮安,而無支祁神話之產生地復正屬淮泗區域,則作者從而獲得暗示,以創此一偉大神話英雄,亦在情理中也。”蕭兵作《無支祁哈奴曼悟空通考》,對孫悟空的淵源作了詳細、全面的考索,認為孫悟空形象的構成是多元統一的。蔡國梁據此概括了孫悟空是既繼承無支祁又接受哈奴曼的混血猴。
劉毓忱提出孫悟空的塑造可能受到四種類型的神話啟示:夏啟石破而生故事,無支祁和掠人婦的白猿,與黃帝爭位的蚩尤兄弟,與天帝抗爭的刑天。龔淮英提出:夏啟是孫悟空的淵源。李谷鳴否定源於無支祁和哈奴曼兩說,而認為他源於《穆天子傳》中的君子化身的猿猴。史雙元則認為孫悟空的原型之一是《宋高僧傳》卷三《唐上都章敬寺悟空傳》中的“悟空”,因為這個悟空的西域取經故事已具備了小說《西遊記》的主要情節。

形象演變

《西》學專家認為,孫悟空演變大致經歷了四個階段,第一階段為不定名號階段,據《大慈恩寺三藏法師傳》載,玄奘西行途經瓜州時,曾收過一個名叫石槃陀的胡僧作嚮導,但剛過葫蘆河,他就畏懼前途艱險退回了瓜州;第二階段為猴行者階段,極具有猴相特徵的石槃陀被修改加工成了猴行者,《大唐三藏取經詩話》中自稱“花果山紫雲洞八萬四千銅頭鐵額獼猴王”的猴行者裝扮成白衣秀士保玄奘一路赴西取經;第三階段為“齊天大聖”和“通天大聖”齊名階段,金院本、平話和元雜劇廣為流傳,代表作吳昌齡的《唐三藏西遊記》和楊景賢的《西遊記雜劇》,這一階段“齊天大聖”“通天大聖”共存,其中楊景賢《西遊記雜劇》中的“齊天大聖”是通天大聖的哥哥,他自稱“小聖”,排行老二,號“通天大聖”;第四階段為齊天大聖定名階段,孫悟空不僅由元雜劇階段的“通天大聖”轉換成了“齊天大聖”,而且集以前各階段之大成,將歷史真人胡僧(猢猻)石槃陀、(猴)“行者”、“齊天大聖”集於一身,塑造了齊天大聖孫悟空,這個永垂不朽的藝術形象。
南宋時期《大唐三藏取經詩話》中出現的“白衣秀才猴行者”是孫悟空第一次在文本資料里出現,應是吳承恩創造孫悟空的雛型。猴行者作為取經過程的護法形象出現,使玄奘取經故事脫離了歷史原型,給取經故事增加了豐富、神奇的內容。
孫悟空(悟空(中國古典名著《西遊記》中的人物))
孫悟空
這位猴行者原是一位大羅神仙,因偷吃王母蟠桃,被貶至花果山。他是一位學問淵博的秀才,誠心保護唐僧西天取經。他自稱花果山紫雲洞八萬四千銅頭鐵額獼猴王,能知過去未來之事,還知道西天取經有百萬程途要經過三十六國,多有禍難。他能廣施法力,將玄奘等六位凡夫俗子帶到天上水晶宮赴齋。大梵天王贈給猴行者的隱形帽、金錫鐶杖、缽盂三件法寶在西天取經、降妖伏怪、征服險阻過程中也發揮了巨大作用。同時,在整個西天取經過程中,他一直和法師患難與共,結伴同行,從東土一直走到西天。儘管這個號稱“花果山紫雲洞八萬四千銅頭鐵額獼猴王”的白衣秀才的“神”與“形”,名與實常發生矛盾,但是《詩話》中的猴行者已經初步具備了吳承恩《西遊記》的雛型。而必須注意的是,在《詩話》的猴行者身上,人、神、猴三種藝術因素並沒有得到很好的統一,直到《西遊記平話》和雜劇《西遊記》中,才有了新的飛躍。
與宋代相比,元代是《西遊記》成書過程中的重要環節。這一時期除了有《西遊記平話》等話本之外,戲曲也為《西遊記》的成書和完善做出了貢獻。如金院本《唐三藏》、元吳昌齡《唐三藏西天取經》、元末明初楊景賢《西遊記雜劇》等,都為吳承恩最後寫定《西遊記》提供了廣泛的素材。元代在《西遊記》成書過程中的最大貢獻是,沖淡取經故事中的宗教色彩,增強傳統文化的內容,以客群喜聞樂見的形式對《西遊記》的文化選擇做出規範。
這個階段的孫悟空形象的主要表現:其一,反對天宮;其二,變化無窮;其三,救人之難。所謂反對天宮,主要表現為已經有了比較完整的大鬧天宮的故事;所謂“變化無窮”,是指孫悟空不僅僅能變作某種物類,而且在變化時能與猴子的自然特徵聯繫在一起;所謂“救人之難”,是指孫悟空不但能降妖伏怪,而且還能救人危難,抱打不平。如在雜劇《西遊記》里,當裴太公的女兒被黑豬精拐走時,他便自告奮勇捉拿妖精,救回裴女,使裴氏父女得到團圓。
孫悟空(悟空(中國古典名著《西遊記》中的人物))
民間工藝《孫悟空》
從雜劇《西遊記》的總體傾向看,雖然也歌頌了孫悟空的能力與正義感,但對他的反天宮的行動,卻並不表示肯定。當玉帝派天將捉拿他時,立場馬上轉到天宮正統的一邊。威力無窮的齊天大聖,很容易被天兵捉獲,而且被擒後馬上磕頭求饒。在全劇結束時,更有這樣一段話:“犯天條齊天大聖,盜仙酒罪犯非輕。盜靈丹合當斬首,罰陰司不得超升。尊上帝好生之德,再休題妄想貪嗔。從今後改惡從善,朝上帝禮拜三清。” 綜觀全劇,其中表現的愛憎很不鮮明。由此也使劇中人物性格顯現出前後不一。
雜劇《西遊記》中的孫悟空號稱通天大聖(其大哥為齊天大聖),其反抗性格比較鮮明。他豪邁地說:“一自開天闢地,兩儀便是吾身。曾教三界費精神。四方神鬼怕,五嶽鬼神嘖。……九天難捕我,十萬總魔君。” 而他平時過著的是 “喜時攀藤攪葛,怒時擾海翻江”的,自由自在的生活。他還偷了太上老君的金丹,“九轉煉得銅筋鐵骨,火眼金睛”。後來,雖然玉帝派天兵天將圍剿他,他卻一直英勇奮戰,不倒旗鼓。戰敗則俘,被壓山下後,仍然反心不泯。當唐僧把他救出來時,他立刻想回花果山去。
特別值得注意的是《西遊記》雜劇中的孫悟空神通廣大、變化多端的本領。他一個筋斗能去十萬八千里路程,有變三頭六臂的本領,還能靈巧地爬上樹去“化作個焦螟蟲”。他的武器也變成一條運用自如的“生金棍”,不用時可以變小放在耳朵里。這種“筋斗雲”、“生金棍”、“焦螟蟲”以及“攀藤攪葛”、“攪海翻江”的神通,都為小說《西遊記》塑造孫悟空時所繼承。
但是雜劇中孫悟空身上殘留的妖性還比較濃。當唐僧把他從花果山下救出後,已經拜唐僧為師,他卻背著唐僧說好個胖和尚,到前面吃得我一頓飽。同時,他還是個下流不堪的好色之徒。他不僅霸占了金鼎國的王女為妻,而且在西天取經路過女人國時,被美女纏住,便起了凡心。如果沒有金箍咒的禁制,他便破了戒。過火焰山時,聽說鐵扇公主的美貌,便打聽她有沒有丈夫。一見鐵扇公主便要與她婚配,說一些庸俗不堪的話。致使鐵扇公主發怒,不肯借給扇子。這些情節,雖然在整個劇本中不是主導,也不曾在吳承恩的《西遊記》有所表現,但卻從另外一個側面反映出從當時孫悟空形象到《西遊記》中的孫悟空形象有著相當大的改變。
在《西遊記》中,孫悟空經歷了一個由“猿”到“人”的發展過程。所謂“猿”,是指具有神話色彩和妖性特點的“猿猴”形象。所謂“人”,是指具有人的思想感情和性格特徵的神話藝術形象。明代吳承恩在對孫悟空形象的再創作中保留了這變化中的特點。

人物能力

裝備

如意金箍棒:孫悟空的武器,簡稱“如意棒”或“金箍棒”,也叫“定海神珍鐵”、“靈陽棒”、“天河鎮底神珍”。出自吳承恩《西遊記》第三回《四海千山皆拱伏 九幽十類盡除名》。太上老君親手在爐中將九轉鑌鐵鍛鍊而成,後被大禹求得,為大禹治水時所用測量海水深淺的定子,之後藏於東海的海藏中。孫悟空前往東海龍宮取寶時,東海龍王敖廣將其贈予他,從此如意金箍棒成為了孫悟空的兵器。可隨主人心意而自由變化粗細長短,在東海時有斗來粗、二丈余長,後孫悟空將其調整為最適合自己的丈二長短、碗口粗細,平時則變為繡花針大小藏在耳內。兩頭由兩個黃金片箍住,中間是一段烏鐵(黑色),有星斗鋪陳;緊挨箍有鐫成的一行字:“如意金箍棒,重一萬三千五百斤(傳聞該一萬三千五百為人一天的呼吸次數)”,並有密布的花紋和龍紋鳳篆。在各種金箍棒形象中,最常見的是一根兩頭各有一段黃色,中間為紅色的棍子。
鳳翅紫金冠:孫悟空的頭冠,其為南海龍王敖欽所贈。
鎖子黃金甲:孫悟空的鎧甲,其為西海龍王敖閏所贈。
藕絲步雲履:孫悟空的鞋子,其為北海龍王敖順所贈。

法寶

瞌睡蟲:孫悟空與增長天王以及護國天王猜枚時贏來,平時放在腰間。彈到他人臉上後,瞌睡蟲會自己爬進他的鼻孔內,使其盹睡。事先知道瞌睡蟲能力的妖怪可在瞌睡蟲還沒生效前將其從鼻孔取出而破解,此時需要用一對瞌睡蟲分別鑽進其左右鼻孔內,可保證其盹睡。
救命毫毛:共三根,觀音菩薩所贈。若孫悟空遇到那無濟無主的時節,救命毫毛可以隨機應變,助其擺脫那急苦之災。

神通

大品天仙訣菩提祖師傳授的無上修煉功法,養成金丹的妙訣,又稱顯密圓通真妙訣。此法包含儒釋道無量自在、太上無窮與至高無上之意。孫悟空經三年修煉後,通法性,得根源,注神體,修成天仙。道高德隆,與天同壽,水火既濟,百病不生,跳出輪迴,萬劫不老長生。但這口訣是非常之道,奪天地之造化,侵日月之玄機。丹成之後,鬼神難容。雖駐顏益壽,但每五百年需渡一災,即天雷災、陰火災、贔風災,若渡不過,則身死道消。需要學習三十六變或七十二變躲避,方得長生大道。
七十二變:菩提祖師傳授的變化之術,能變成各種東西,可躲避三災。孫悟空雖然從菩提祖師處學會了長生不老之術,但是只有躲過三災,才能永生!而躲避三災的法門有按天罡數的三十六變和按地煞數的七十二變,孫悟空選擇了後者。註:七十二變並非七十二地煞術(後者出自清代的《歷代神仙通鑑》),且地煞數在此代表的是數量的虛指,而不是指變化為七十二種事物,在道教中,八為陰之極,九為陽之極,八九相乘即為道教數之極,因此七十二變指的是無窮變化。
筋斗雲:菩提祖師傳授的騰雲之術,能瞬息之間遨遊天地。這朵雲,捻著訣,念動真言,攢緊了拳,將身一抖,跳將起來,一翻筋斗就有十萬八千里路。把那萬里之遙,只當庭闈之路,所謂點頭徑過三千里,扭腰八百有餘程。速度極快,哪怕是十萬八千里路,也可於一日內走五十遭,且尚能看見日色,也能霎時從天宮飛回花果山,被原文譽為跨海飛山第一能
身外身:又稱身外化身分身法。人得仙體,出神變化,無方不知。孫悟空自從了道之後,身上有八萬四千毛羽,根根能變,應物隨心。以一化十,以十化百,百千萬億之變化,皆身外身之法也。
三頭六臂:變成三個腦袋和六條手臂的法身,手持三根如意金箍棒。與哪吒大戰時,用來對抗哪吒的三頭六臂。也曾在眾雷神圍攻下使用,使眾雷神莫能相近。
法天象地:變成高萬丈、頭如泰山、腰如峻岭、眼如日月、口似血池、牙似門扇的法身,手中那棒,上抵三十三天,下至十八層地獄。與二郎神大戰時,用來對抗二郎神的法天象地。
金鋼之軀:孫悟空將偷吃的蟠桃、御酒以及仙丹用三昧火鍛成一塊而成的身軀。刀砍斧剁、槍刺劍刳、雷打火燒,都是毫髮無損。後來在八卦爐里又繼續鍛鍊,修成金子心肝、銀子肺腑、銅頭鐵背。三借芭蕉扇時,孫悟空把靈吉菩薩的“定風丹”含在嘴裡,不自覺咽下了肚,自此五臟皆牢、皮骨皆固。
火眼金睛:孫悟空在太上老君的八卦爐里被煙燻出來的老病眼。雖然賦予了孫悟空識別真偽的能力,但也讓孫悟空從此有了眼睛怕煙燻的弱點。
定身法:捻著訣,念聲咒語,對對方道:“住,住,住”,便可把對方定住,也可以直接指著對方使用定身法。之後若不念解除的咒語,則被定住的人要一周天方能自行解脫。
隱身法:隱去身形,使其渺無蹤跡,搭配遁身法可以快速逃離,也可秘密潛入,難以被發覺。
避火訣:一隻手捻著法訣時可無視火焰,進而躲避火焰的焚燒。但如此只能單手掄如意金箍棒。
避水訣:一隻手捻著法訣時可分開水流,進而能在水底自由活動。但如此只能單手掄如意金箍棒。
劃地為牢:用金箍棒在地上劃一個圈,保護圈內人的安全。強似銅牆鐵壁,虎豹狼蟲、妖魔鬼怪,俱莫敢近。
其他:兵器百千萬億變化、三昧火、移山縮地、擔山趕月、翻江攪海、喚雨呼風、出化元神、吐霧噴雲、踢天弄井、換斗移星等。

人物影響

中國人對於孫悟空這個形象的情感,源自於對《西遊記》文本的熱愛。文字的描寫,自然可以讓一個根本不存在的形象躍然紙上,但從戲劇到電影,觀眾還是希望看到具象化的神話形象。從文本中走出來的孫悟空,最早應該是在京劇的舞台上。京劇的表演者們開創了“猴戲”的表演風格,惟妙惟肖,精彩傳神,奠定了近百年來孫悟空形象的基礎,日後,無論是電影還是電視,孫悟空的形象一直難脫京劇表演的根。
孫悟空(悟空(中國古典名著《西遊記》中的人物))
法天象地
《西遊記》的影響可以說頗為深遠,除了日本之外,美國、韓國、越南等國家也有諸多孫悟空的形象。對於孫悟空形象,電影電視劇的製作者們一直沒有停止刷新的腳步。遺憾的是,經典矗立不倒,儘管近年來各個版本的《西遊記》層出不窮,但迄今為止還沒有一個孫悟空能夠深入人心。除了幾部大型的電影電視劇之外,孫悟空的形象還頻繁出現在多部大製作小製作精製作爛製作的影視作品之中,多數時候孫悟空不是主角,導演與演員不是抱著再次塑造一個劃時代形象的目的,多數孫悟空的出現,不過是影視作品的一個噱頭而已。為了迎合觀眾,孫悟空去瘋、去傻、去跳舞、去唱歌,還不忘了去談戀愛,但到最後都成了一個無關緊要的角色,當孫悟空的形象成了一個貨真價實的消費品,永遠不會再有經典產生。

人物關係

孫悟空的人物關係
關係
名稱
簡介
師父
海外高人,居靈台方寸山的斜月三星洞。
師父
如來座下二徒弟金蟬子轉世。
師祖
唐僧前世的師父,西方極樂的佛界領袖。
師弟
天蓬元帥轉世,唐僧二徒弟。
師弟
被貶下凡的捲簾大將,唐僧三徒弟。
師弟
西海龍王三太子,唐僧的坐騎。
哥哥
齊天大聖
孫悟空的大哥,《西遊記雜劇》的設定。
姐姐
孫行者的大姐,《西遊記雜劇》的設定。
妹妹
孫行者的妹子,《西遊記雜劇》的設定。
弟弟
孫行者的弟弟,《西遊記雜劇》的設定。
妻子
金鼎國的公主,被孫悟空擄走當老婆,《西遊記雜劇》的設定。
兒子
孫悟空與羅剎女之子,《西遊補》的設定。
兒子
孫悟空的長子,《南遊記》的設定。
兒子
孫悟空的次子,《南遊記》的設定。
女兒
孫悟空的女兒,長相醜陋,有法寶骷髏頭,《南遊記》的設定。
義兄
白牛精,也會七十二變,排行七大聖之首。
義兄
蛟龍精,排行七大聖之二。
義兄
大鵬精,排行七大聖之三。
義兄
獅子精,排行七大聖之四。
義兄
獼猴精,排行七大聖之五。
義兄
金絲猴精,排行七大聖之六。
嫂子
牛魔王之妻,有法寶芭蕉扇。
嫂子
牛魔王之妾,被豬八戒打死。
侄子
牛魔王之子,號聖嬰大王,兵器為火尖槍,絕招是三昧真火,後成善財童子。
結拜兄弟
鎮元大仙,道場五莊觀內有一異寶人參果樹。

衍生形象

文學形象

記述孫悟空後續故事的古典文學
成書時代
書名
作者
明代
作者不詳
明代
西遊補
明代
作者不詳
明代
南遊記
清代
清代
續西遊記》共一百回,明代無名氏著。《續西遊記》內容是寫唐僧師徒第一次取經見如來佛後,在返回東土的路途中發生的故事。主人公仍為唐僧與孫悟空、豬八戒、沙和尚。妖魔為了搶奪經卷,便在途中設定了八十八種魔難。《續西遊記》增加靈虛子和比丘僧到彼兩個人物,在與妖魔相鬥的關鍵時刻,往往他倆人出面化解而不是孫悟空,這也影響了對孫悟空這個藝術形象的塑造。《續西遊記》中貶低了孫悟空降伏精怪的作用,影響了整個小說的思想意義。因此,魯迅的《中國小說史略》中引明代董說在《西遊補》中所引雜記說:“《續西遊記》摹擬逼真,失於拘滯,添出比丘靈虛,尤為蛇足也。”
西遊補》共十六回,明末董說(字若雨,法名南潛)著。此書主要描述在唐僧師徒四眾過火焰山之後,孫悟空化齋,被鯖魚精所迷,撞入了這個自稱為小月王的妖怪所幻造的“青青世界”。他為了找尋秦始皇借驅山鐸子(想用來把上西天路途所有的藏妖怪的高山趕走),也為了找尋師父唐僧的下落,往返奔走,上下探索,卻跌到了“萬鏡樓台”;從而他通過這樓台上的鏡子,進入“古人世界”,後來又進入“未來世界”。他忽化為虞美人,與楚霸王周旋,想探明秦始皇的住處;忽又當了閻羅王,坐堂把秦檜審判、行刑,並拜岳飛為第三個師父。接著,他從鏡子裡跳出來,又在小月王的王宮和“青青世界”有了許多經歷。最後,孫悟空得到虛空主人的呼喚,才醒悟了;及至他從“青青世界”這個假天地脫身出來,走回到舊時山路上,恰好見到那想吃唐僧的鯖魚精已變作一個小和尚,正在把唐僧哄弄。於是,他一棒對小和尚打了下去,現出鯖魚屍首。這整個過程的描寫,其情節極盡奇幻曲折之能事。《西遊補》是《西遊記》的續書較有特色的一部書。魯迅於《中國小說史略》中對其讚賞有佳,稱其“其造事遣辭,則豐贍多姿,恍忽善幻,奇突之處,時足驚人,間以徘諧,亦常俊絕,殊非同時作手所敢也。”有學者認為《西遊補》有西方意識流小說的風格。
孫悟空(悟空(中國古典名著《西遊記》中的人物))
甄子丹版孫悟空
後西遊記》共四十回,該書著於明代(書中語及“錦衣衛”),作者不詳,現存版本僅標明“天花才子評點”字樣,但有作者名叫梅子和的說法,未經證實。該書主要講述唐憲宗年間,唐玄奘當年所取回的真經為貪僧歪解,用作騙取銀錢所用。如來遂封了經文,令唐玄奘師徒再尋取經人到靈山求取真解,唐玄奘尋到正僧大顛,又集得孫小聖豬一戒、沙彌。師徒四人歷經千辛萬苦取來真解,普渡眾生,終成正果。值得一提的是唐半偈的性格與唐僧迥異,不再有唐三藏的懦弱與是非不分。該書共四十回,影響雖不如《西遊記》,但在針砭時弊、笑罵文采方面頗與《西遊記》相比肩,魯迅也對此書有所好評“《後西遊記》六卷四十回,不題何人作。中謂花果山復生石猴,仍得神通,稱為小聖,輔大顛和尚賜號半偈者復往西天,虔求真解。途中收豬一戒,得沙彌,且遇諸魔,屢陷危難,顧終達靈山,得解而返。其謂儒釋本一,亦同《西遊》,而行文造事並遜,以吳承恩詩文之清綺推之,當非所作矣。”
孫悟空(悟空(中國古典名著《西遊記》中的人物))
孫悟空
南遊記》共十八回,又名《華光傳》即《五顯靈官大帝華光天王傳》,明代余象斗著。該書主要講述孝子華光拯救母親結織陀的故事。一日華光離開普靜寺,展開尋找母親之途,途中收服白虎精、千里眼順風耳等妖,華光得知母親必須要吃仙桃才能從地獄中超生,於是華光化身為孫悟空偷桃,孫悟空得知此事大怒,同女兒月孛星去找華光理論。華光亦丟起三角金磚,孫悟空口中一呼,出來無千無萬猴猻,拖住華光,來搶金磚,華光大敗,孫悟空趕去,華光丟起火丹,火光連天,孫悟空不能抵敵,便敗到東洋大海去。月孛星見父親敗走,隨即以自己的法寶骷髏頭銬住華光。此骷髏十分厲害,人一旦被其銬住,三日內自死。這時華光的師父火炎王光佛出來講和,華光最後和孫悟空結成兄弟。
聊齋志異》簡稱《聊齋》,俗名《鬼狐傳》,清代小說家蒲松齡創作的文言短篇小說集。全書共有短篇小說491篇,其中卷廿一《齊天大聖》說的就是孫悟空的故事,在小說中蒲松齡誤認為《西遊記》是丘處機創作的。小說講述兗州有一對兄弟,哥哥許成,弟弟許盛。一日他二人來到大聖廟,弟弟認為孫悟空是虛構人物,不願禮拜,並口出不屑之言。不料弟弟當晚便病倒,病了一月多才好轉。但恰逢此時,哥哥又病倒了。弟弟請來醫生,給哥哥服下湯藥,誰料哥哥剛喝過藥便突然死了。弟弟十分悲痛,覺得是因為自己不敬畏孫悟空所致,於是跑到大聖廟哭訴。夜間孫悟空託夢給弟弟,說是庸醫害死哥哥,而非自己所為。儘管弟弟曾對自己不敬,好心的孫悟空還是幫助弟弟從閻王手中復活哥哥。
《新西遊記》共五回,晚清陳景韓著。小說寫唐僧師徒四人奉如來佛之命到西牛賀洲考察新教情況。小說內容貼近現實。用詼諧滑稽的筆法來寫嚴肅的社會問題,構思新穎,語言也具有幽默詼諧的特色。

影視形象

孫悟空相關電影
年代
片名
飾演者
1927
盤絲洞
吳文超
1940
《孫悟空》
榎本健一(日本)
1953
1955
《孫悟空》
伏見扇太郎(日本)
1955
《西遊記》
坂東好太郎(日本)
1959
《孫悟空》
三木紀平(日本)
1960
《孫悟空三打白骨精》
未知
《孫悟空大鬧天宮》
1962
李小鵬
1962
1962
1964
1965
1966
《西遊記》
1966
岳華
1967
《盤絲洞》
1968
女兒國
周龍章
1969
1970
田青
1971
田青
1975
紅孩兒
1976
1982
《新西遊記》、《孫悟空大戰飛人國
1983
火焰山
1983
1983
1991
1993
西遊記
本木雅弘(日本)
1994
1995
周星馳
2001
失落的帝國·猴王》
王盛德(美國)
2005
2007
西遊記》(日本版)
香取慎吾(日本)
2007
2009
2012
2013
2015
萬萬沒想到·西遊篇》
2016
2016
2016
2016
悟空傳
2016
於尚(原型)、張植綠(人形)
2016
2016
2017
2018
2018
2018
2018
2019
2019
2019
2020
2020
2020
2020
謝苗(片中角色名為:孫小天
2020
謝苗(片中角色名為:孫小天)
2020
謝苗(片中角色名為:孫小天)
2021
2021
徐歡
2021
2021
2021
2021
2022
謝苗
2022
2023
2024
唐龍
2024
謝苗
(參考資料:
孫悟空相關電視劇
年代
片名
飾演者
1974
西遊記》(TVB)
阮令濤(香港)
1974
《馬騮精》
小麒麟(香港)
1978
《西遊記系列》(日版)
堺正章(日本)
1982
西遊記》(央視)
六小齡童任鳳坡(《奪寶蓮花洞》客串)、劉江發(《猴王初問世》划船替身)
1990
《西遊記外傳》
常貴祥、趙元霞
1994
《西遊記》
1996
西遊記》(TVB)
張衛健(香港)
1998
六小齡童
1998
天地爭霸美猴王》(TVB)
陳浩民(香港)
1998
東遊記
翁清海(新加坡)
2000
屈中恆(台灣)
2000
2003
張衛健(香港)
2004
熊藝彬
2004
《齊天大聖孫悟空》(台灣版)
2005
寶蓮燈
2005
紅孩兒
翁清海(新加坡)
2006
西遊記》(日本版)
香取慎吾(日本)
2008
丁健
2009
丁健
2010
西遊記》(浙江版)
2010
六小齡童
2011
西遊記》(張紀中版)
2011
2012
2013
2017
2017
趙士添
2019
2020
大神猴
謝苗(劇中角色名為:孫小天
2023
凌雲志
林峯(劇中角色名為:磐石
(參考資料
孫悟空相關卡通片
年代
片名
配音
1941
1961
1964

1981
人參果
1985
1992

1995

1999
西遊記
1999
《美猴王》
不明
1999
寶蓮燈
2000
2005
2006
2010
美猴王
2011
《大鬧天宮》
李揚
2006
吳天昊
2015
張磊(國語) 、張預東(粵語)
2016
狠西遊
林強
2018
2019
張震
2021
2022
劉炫銳
2022
2024
(參考資料

遊戲角色

2024年新華財經上海8月25日電,國產3A遊戲大作《黑神話:悟空》上市即成爆款,在給遊戲玩家帶來無限驚喜的同時,也給中國遊戲產業帶來巨大衝擊和啟示。早在 2020 年,人民日報就曾點讚了《黑神話:悟空》的質量和誠意。人民日報評論稱,《黑神話:悟空》有利於傳播中華文化,也希望這隻美猴王可以撒豆成兵,啟發更多有志之士,開發出懾服中外客群的破圈之作。更有趣的是,“黑悟空”甚至也帶動了《西遊記》在海外的熱度。不少海外網友在社交媒體表示,為了能更好地理解“黑悟空”的劇情,他們已經提前開始閱讀《西遊記》。

人物評價

清朝殘夢道人澹漪子:“道與魔不兩立,出乎道即入乎魔。彼心猿當日之在花果山水簾洞,固居然一魔耳。幸而歸正三藏,身心合而為一,然後化魔而成道。”
黨和國家領導人毛澤東主席:“①孫悟空這個人自然有滿厲害的個人英雄主義,自我評價是齊天大聖,而且他的傲來國的民眾——猴子們都擁護。②金猴奮起千鈞棒,玉宇澄清萬里埃。今日歡呼孫大聖,只緣妖霧又重來。”
詩文學家南懷瑾:“孫悟空就是思想意識,配合這條棒,打亂人間。要把孫悟空(意識)收服了,修道變成佛,就很難了。所以他的法名叫悟空,明白思想念頭生滅無常,本來抓不住的,像水中撈月,所以他不再執著了。”
運城學院教授李安綱:“孫悟空象徵的是人心,是道心,是天心?既然是心,他是誰的心?唐僧師徒一行五眾,配合金木水火土五行、心肝脾肺腎五臟、心性情意神五性,那么到底是誰的五行、五臟、五性?是唐太宗李世民的。可以講,孫悟空是李世民,也即是人類心靈最完美的象徵。”
揚州大學文學院教授董國炎:“儘管孫悟空形象有很強的批判能力,顛覆能力,進步意義明顯,但是他嚴重缺乏英雄本色。他的批判模式是:玩世不恭,諷刺調侃,自污污人。這是一種批判別人也傷害自己的雙刃劍模式,孫悟空的主要精神氣質,來自玩世不恭的狂放派文人,已經承傳發展兩千餘年。孫悟空的戰鬥鋒芒和阿Q式精神勝利法,都與此有關。”
重慶作家趙心憲:“當下關於孫悟空形象的九種成說,多以孫悟空為英雄形象,而似未對其象外之意作進一步的探討。不囿於成見而通讀《西遊記》,會從文學理論角度發現孫悟空英雄形象僅僅是其悲劇性的外殼;從藝術哲學角度可見其悲劇性乃孫悟空形象的本質;從歷史角度能夠證明孫悟空形象的悲劇性源於晚明社會的‘沉暮品格’。”
大慶市文學學會理事長鄧福舜:“《西遊記》開篇的石產神猴故事,源於中國的石崇拜文化觀念。這種象徵意蘊灌注於《西遊記》全書。孫悟空形象是滲透了中國石崇拜觀念的成功的藝術形象,是中國古代石頭崇拜觀念的藝術表現。”
名師學院領域學院院長成君憶:“從猢猻到鬥戰勝佛,孫悟空的故事,可以說是一個由個人奮鬥失敗後轉向團隊成功,最終實現個人價值的經典案例。”
華中科技大學教師周冰:“關於孫悟空的形象問題,學術界已有眾多的論點,但很少有對其象外之意作進一步探討的,如果打破慣常思維去通讀,就會發現吳承恩所塑造的孫悟空形象是一個高度異化的悲劇形象,從異化悲劇的誕生,經歷異化悲劇的過程,最終達到誅心之悲劇結果,整部可以說是孫悟空異化的悲劇史。”
新疆師範大學中文系教授胥惠民:“作為猴子,孫悟空性格調皮,永不安分守己,經常有突破規矩的行為出現;他做人做事,與中庸,溫良恭儉讓背道而馳;他的整個性格是對‘食色,性也’的背反;他沒有一絲一毫的奴隸思想,追求與最高神佛的平等,這一切使孫悟空成為一個具有新的時代特色的神話人物。”
check!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