阮兆輝

阮兆輝

阮兆輝(英文名Franco),祖籍廣東新會,出生於廣東佛山,著名香港粵劇演員。

基本介紹

人物生平,七歲入行,選擇粵劇,萬能泰斗,創新嘗試,粵劇培訓學校,個人作品,電影,電影,

人物生平

阮兆輝(英文名Franco),男,祖籍廣東新會,出生於廣東佛山,著名香港粵劇文武生演員。
三、四歲時跟隨父兄到香港定居,七歲開始從事演藝工作入行拍電影,很快走紅電影界,曾與李麗華葛蘭林翠李湄王引王元龍等合演國語片。
阮兆輝阮兆輝
阮兆輝在做童星演電影時演過不少粵劇,是香港粵劇總會——八和會館當門弟子,在粵劇界有「神童」、「萬能泰斗」等美譽。他的啟蒙老師是丁香耀,曾拜麥炳榮劉兆榮黃滔林兆鎏為師,精研廣東說唱之南音,更隨袁小田師傅北派武功。阮兆輝曾參與“大龍鳳”、“新馬”、“碧雲天”、“春暉”、“好兆年”、“燕笙輝”、“鳴芝聲劇團”、“慶鳳鳴”、“雙喜”、“鳳笙輝”、“頌新聲”及“雛鳳鳴”等劇團。
1967年,正值文化大革命開始之際,阮兆輝大病了一場,差點不能繼續他的演戲事業。1971年成立香港實驗粵劇團,推動香港粵劇的發展。1991年獲得藝術家年獎之歌唱家年獎。1992年,他又獲頒授勳銜,更於同年應邀遠赴倫敦,作英女皇御前演出。他也曾多次到美加、歐洲、澳洲、東南亞、南美洲、台灣等各地表演粵劇,把粵劇帶到世界各地,讓世界領略粵劇藝術之美。
1993年,他練功時不慎頸部軟骨移位,下半身失去知覺,動彈不得。萬幸的是兩次得病最後都治癒了,作為粵劇舞台的“萬能泰斗”,阮兆輝在頻於演出的同時,更致力於推廣發揚傳統戲曲。“粵劇之家”就是在他1993年大病的背景下創建的,參與製作了不少鮮為商業粵劇團采演的大型名劇,有《趙氏孤兒》、《玉皇登殿》和《醉斬二王》等。他排演的劇目,也大多是傳統老戲,或是半新不舊的戲。阮兆輝不獨對自己行當的生戲具有相當大的造詣,醜生、鬚生,甚至花臉戲角色,演來也得心應手。在1998年12月,他與裴艷玲合作的“南戲北戲展光華”更展露出演京劇的才華。
2003年五月獲頒「藝術成就獎」。阮兆輝是少數可以跨行當演出的藝人。曾演出《大鬧青竹寺》、《十奏嚴嵩》、《大送子》、《情鎖奈何天》、《宦海奇情》、《山東響馬》、《荷池影美》、《漢家天下》等等。曾經出任西九諮詢委員會委員。
他與前妻尹飛燕的兒子阮德鏘,現時是無線電視的藝員之一。阮兆輝現任妻子是前模特兒鄧拱璧,組成朝暉劇團推廣粵劇新秀,阮兆輝出任藝術顧問。阮兆輝的哥哥阮兆開曾是粵語片童星。
七歲開始演戲,十歲有了“戲癮”,並從此一發不可收。集“電影童星”、“粵劇神童”、“萬能泰斗”、“粵劇名伶”等美譽於一身,唱了半個多世紀的粵劇,已年過六旬、自認“保守派”的阮兆輝仍苦守粵劇傳統,他一直在說:“我要活到老,唱到老。只要還有一口氣,我就要站在戲台上,因為粵劇是我一生的事業……”

七歲入行

1953年,年僅七歲的阮兆輝已入行拍電影,很快便以童星的姿態走紅電影界。阮兆輝堪稱是50年代港片最著名的童星之一,和李小龍同輩,拍片可能更多。從1953年到1970年,阮兆輝演過85部電影之多,給影迷留下深刻印象的作品有《養子當知父母恩》、《父與子》、《父母心》、《哪吒》、《孫悟空》等。此外,他參演的多部國語片,亦獲好評。
阮兆輝阮兆輝
阮兆輝在做童星演電影時也出演粵劇,是香港粵劇總會――八和會館當門弟子。舞台演出,是阮兆輝演藝生涯的重要環節。他的啟蒙老師是粵劇名宿丁香耀,後拜名伶麥炳榮為師,並從劉兆榮黃濤、林兆鎏三位師傅習唱,後隨袁小田師父習武。小小年紀的阮兆輝,當時已在粵劇舞台初露鋒芒,被譽為“粵劇神童”。
提到當初走上演藝之路的緣由,阮兆輝坦誠地說,是出於生計需要。阮兆輝祖籍廣東新會,生於廣東佛山,三、四歲時跟隨父兄到香港定居。初到香港的那些年頭,阮家經濟困窘,七歲的阮兆輝為了維持家庭生計開始演戲。至於演粵劇,阮先生笑說最開始是小孩子覺得好玩,卻沒想到後來竟真正喜歡上了粵劇,並由此開始了長達半個多世紀的粵劇生涯。

選擇粵劇

十來歲時,在電影界和粵劇界都已小有名聲的阮兆輝面臨著人生的選擇:拍電影還是演粵劇?在人生最重要的十字路口前,阮兆輝選擇的不是最朝陽的電影,而是自己最喜歡的粵劇。
阮兆輝阮兆輝
阮兆輝認真地說,自己喜歡粵劇,是因為喜歡舞台表演這種能與觀眾真實地面對面交流的表演形式,“在台上,我可以看到台下真實的觀眾,觀眾也可看到台上真實的我,我們之間可以進行心與心的交流。我喜歡並享受著這種感覺。而這種感覺是我在拍電影時體會不到的。”
選擇了粵劇,就意味著將一路與苦相伴。小時候,當同伴們每天在戶外自由嬉戲時,阮兆輝卻要穿梭戲棚練功習武,抬腿、下腰、翻跟斗、練習唱腔……“那時候真的很苦,一直在風風雨雨,但我從來沒有後悔過,雖然看不到前方的路,但我那時就想著要一直往前走,要勇往直前……”
粵劇生涯中,阮兆輝經歷了人生重要的幾道坎。1967年,正值文化大革命開始之時,阮兆輝大病了一場,差點不能繼續演戲。1993年,他練功時頸部軟骨移位,半身失去知覺,動彈不得。萬幸兩次得病最後都治癒了,且都在病後有所反省、收穫。阮兆輝說:“每次的大傷都是對我身體的全面打擊,但每次卻又都是對我思想的一次提升。”“粵劇之家”就是在他1993年大病的背景下創建的。
幾十年來,阮兆輝仍然會在電影中亮相,間或也會出現在電視上,但他從來沒有離開過粵劇舞台,粵劇已經成為他一生的事業。

萬能泰斗

熟悉粵劇的觀眾,都知道阮兆輝稱得上是一個真正的萬能泰斗,正所謂“須掛紅黑白,邊式武小丑”,除了旦角他不太喜歡外,可以說各種角色他都遊刃有餘。有評價說,阮兆輝是時下唯一既任文武生及二幫小生,但依然叫好叫座的老倌。阮兆輝不獨對自己行當的生戲具有相當造詣,醜生、鬚生,甚至花臉戲,演來也得心應手。在1998年12月,他與“國寶”裴艷玲合作的“南戲北戲展光華”更展露出演京劇的才華。
阮兆輝的藝術造詣,獲得了業界的廣泛讚譽。作為縱橫香港粵劇壇五十餘年的粵劇名伶,阮兆輝被推舉為業界代表。他出任新一屆香港八和會館副主席,一直奔走於香港教育署和各大學之間爭取項目合作,希望把戲曲知識推廣到學界,把粵劇發揚光大。

創新嘗試

作為粵劇舞台的“萬能泰斗”,阮兆輝在頻於演出之餘,更致力於推廣傳統戲曲。他在1993年創立的“粵劇之家”,製作了不少鮮為商業粵劇團采演的大型名劇,計有《趙氏孤兒》、《玉皇登殿》和《醉斬二王》等。他排演的劇目,也多是傳統老戲,或半新不舊的戲。他自認是粵劇界的“保守派”。
阮兆輝阮兆輝
“如果我不保守,就沒有人保守了。”阮兆輝感慨,“現在太多的人去做新的東西,反而把最根本的丟掉了,把粵劇演得不倫不類。”“我也不反對吸收西方元素,嘗試創新,我贊成百花齊放,如果吸收好的東西,變成更好的東西,那當然好……我搞我的老戲,你演你的新戲。創新、嘗試什麼都可以,但不是取代。這是最重要的。”
年輕時,阮兆輝其實也一直在嘗試創新。他在1971年創辦了“香港實驗劇團”,嘗試粵劇的各種創新形式。“但是這么多年來兜了一個大圈,到最後還是返回起點,因為突然發覺其實最好的還是最初的那些傳統的東西。”
“不管別人怎么說我保守老舊,我現在要堅持做我自己認為最好的……我認為目前最好、最重要的是留下一條平坦的路給後輩。”已經年過六旬的阮兆輝有著孩子氣的堅持。但從他那雙深邃的眼睛裡,我們看到一個老藝術家對於傳統文化的精神堅守以及那份強烈的責任感。
“不怕沒有觀眾,只怕我們演不出好的戲給觀眾看。”
記者問到當前粵劇會不會因為語言自身的局限性及社會文化各方面的因素,導致觀眾的老化和減少,阮兆輝顯得不以為然,“我們不怕沒有觀眾,只怕我們演不出好的戲給觀眾看。”阮兆輝認為粵劇目前面臨的最大問題是後備人才培養的問題。他說,“現在的年輕人不看粵劇,但等他們年老時還可能來看,但我們沒有接班人,拿什麼戲去吸引人再看下去呢?”
粵劇人才的青黃不接一直都是阮兆輝最擔心的問題。年逾六旬的阮兆輝雖身上多處留傷,但依然堅持在台上演戲。關於教粵劇,阮兆輝有他的獨到看法。他認為,教粵劇是不能光靠在戲棚里手把手教的,粵劇需要口傳身授,講求體會、感受,需要找到舞台上的感覺,所以他想一直在舞台上演戲,把他五十多年積累的技藝通過舞台傳給後人。

粵劇培訓學校

當問及對粵劇發展有什麼建議時,阮兆輝脫口而出:“最想要一所粵劇學校”。他認為要長遠解決粵劇人才短缺的問題,光靠他們這些粵劇愛好者在會館裡“帶徒弟”是遠遠不夠的,必須要有一個較為系統的培訓機制,需要一所培訓學校永續培養人才。
阮兆輝教授阮兆輝教授
在香港還沒有專門培養粵劇人才的學校,這與香港地區地價奇貴有一定關係,但更主要的是香港政府和社會公眾對傳統文化保護的意識還不夠強。阮兆輝說道,“中國人對傳統文化是不太懂得珍惜的。”他希望在不久的將來,能通過自己努力或向社會呼籲,建立起一所正規的粵劇人才培養學校,讓想學粵劇的孩子都能在良好的教學環境裡練習。
這位腳踏梨園半個多世紀的粵劇老人,如此年紀卻還依然心繫粵劇發展。但擺在他面前的仍是一條看不到前方的路,而他依然還會“勇往直前”。
2018至19年度,阮兆輝教授在香港中文大學主講通識課程「中國戲曲欣賞」。

個人作品

電影

李香君1990 (1990)
雪花神劍-第一集 (1964) 阮兆輝雪花神劍-第二集 (1964)
雪花神劍-大結局 (1964)
孫悟空七打九尾狐 (1964) .... 孫悟空
雪花神劍-第三集 (1964)
八仙鬧東海 (1963) .... 大太子
三劍斗天魔 (1962) .... 雲中燕
斷橋產子 (1962) .... 許仕林
血洗愛河橋 (1962) .... 宇文定兒
春滿帝皇家 (1962) .... 太監
紐約唐人街碎屍案(1961) .... 伶人阮兆輝
金鑾教子認生娘 (1961)
節婦審貪官 (1960) .... 麥少明
銀龍太子斗八仙(1960) .... 三太子
哪咤蛇山救母 (1960) .... 哪吒
雙孝子月宮救母 (1960) .... 小羊
天雷劈棺生鬼仔 (1960)
春潮 (1960) .... 阿米
骨肉情深姊妹花 (1960) .... 白秋河
猩猩王大鬧天宮 (1959) .... 哪吒
阮兆輝阮兆輝
白娘娘借屍還魂(1959) .... 哪吒
雙孝子劈棺救母 (1959) .... 張寶官
紅孩兒水晶宮救母 (1959) .... 紅孩兒
逃亡48小時 (1959) .... 黃小東
白兔會 (1959) .... 咬臍郎
鐵扇公主神火破天門 (1959) .... 紅孩兒
石頭太子篡位 (1959) .... 石頭太子
毒玫瑰 (1958) .... 張小萬童年
望鄉 (1958) .... 萬壽
萬世流芳張玉喬 (1958) .... 陳上圖
榮華夢 (1958)
哪吒大鬧天宮 (1957) .... 哪吒
紅葉仙緣 (1957)
哪咤鬧東海(1957) .... 哪咤
哪吒鬧東海 (1957) .... 哪吒
愛與罪 (1957)
香羅冢 (1957) .... 喜郎
出谷黃鶯(1956) .... 上官家寶
青山翠谷 (1956) .... 自強幼年
家和萬事興(1956) .... 少雲-幼年
黃飛鴻獨臂斗五龍(1956) .... 胡細牛
西廂記 (1956) .... 歡郎
黃飛鴻大鬧花燈 (1956) ....黃志輝
慈母頌 (1956) .... 常念祖幼年
家教 (1955) .... 幼時胡本行
後窗 (1955)
父母心(1955) .... 志威
陳世美不認妻 (1955)
六月飛霜 (1955)
菱花夢 (1955)
檐前滴水 (1955) ....胡振球幼年
兒女債 (1955) .... 阿牛
歌唱郎歸晚 (1955) .... 馬扶風
孤兒行 (1955) ....吳中用-幼年
黃飛鴻威震四牌樓 (1955) .... 阿牛
秋 (1954) .... 高覺群
人人為我,我為人人 (1954) ....馮繼業幼年
自梳女 (1954) .... 金少爺
母愛 (1954) ....楊明幼年
母親 (1954) .... 少強幼年
父與子 (1954) .... 蝦仔
歷盡艱辛一婦人 (1954) ....永春趙金生
飄零女 (1954) .... 屈志強幼年
人隔萬重山 (1954) .... 幸兒
初為人母 (1954) .... 浩聲幼年
空谷蘭 (1954) ....趙小明
鬼媒 (1954) .... 剛仔
十載尋夫記 (1954) ....黃小華
離婚淚 (1954) .... 林大聰
春 (1953) .... 高覺群
養子當知父母恩 (1953) .... 丁蝦仔

電影

哪吒鬧東海 (1957) .... 演唱
哪吒大鬧天宮 (1957) .... 演唱
十載尋夫記 (1954) .... 演唱
哪咤鬧東海 (1957) .... 演唱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