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年經歷 葛蘭 本名張玉芳,祖籍浙江海寧(今海寧市),1933年6月13日出生於上海,她的藝名「葛蘭」是根據其英文名字Grace的中文譯音而起的。葛蘭出生在一個富裕大家庭中,共有十三個兄弟姊妹,她排行第十二。她的父親曾任大學教授,1949年遷居香港,改行經商。葛蘭幼年住在上海霞飛路愉園時,已被其母發覺有濃厚音樂及表演天份,故在她八歲時請老師專門教她彈鋼琴及跳舞。葛蘭在上海徐家匯啟明中學念書時,開始跟隨李夢熊老師學習聲樂,奠定她要當一個出色女高音歌唱家的志願。葛蘭在校內也是個活躍份子,課外活動如演講、唱歌、舞蹈及話劇都少不了她。
葛蘭 演藝經歷 初登銀幕 1952年4月,著名導演
卜萬蒼 創辦的「
泰山 影業公司」招考新人,當時還在香港
德明中學 念高中三年級的葛蘭,不但第一個報名,還以最高的分數被錄取。訓練班結業後,泰山公司為她們開拍了影片《七姊妹》,葛蘭與劇中其他六位女主角:
锺情 、
李嬙 、
劉亮華 、
羅婷 、
陳芸 、容遠菁並稱「泰山七姊妹」。卜萬蒼很賞識葛蘭,認為她是一個有天才、有素養、有希望的優秀演員,特地推薦她跟隨
崑曲 名小生
俞振飛 、名歌唱家
黃飛然 先生及葉冷竹琴女士學習表演藝術及西洋聲樂。因此,葛蘭除電影演員外,也是知名的京劇票友,
章遏雲 攝製的京劇片《
王寶釧 》中,她飾演代戰公主一角,唱做皆獲好評。而在她主演的《
青春兒女 》一片中,她演出了崑劇《春香鬧學》;1953年11月,俞振飛在香港
皇仁書院 演出《
白蛇傳 》之〈
斷橋 〉時,還特別指派葛蘭演青兒。
葛蘭處女作《七姊妹》電影特刊封面 葛蘭能說一口流利的英語,在從影之前,曾在校內參加演出英語舞台劇。1954年,好萊塢影帝奇勒基寶(
Clark Gable )在香港拍攝《江湖客》("Soldier of Fortune"),徵求一位會說英語的中國女演員演漁家女一角;兩千多人參加考試,僅錄取葛蘭一人。
加盟電懋 1955年10月30日,葛蘭隨香港影劇界藝人組成的祝壽團往台灣為
蔣介石 總統祝壽,在晚會上表演曼波歌舞,風靡一時。回港後馬上被「國際
電影公司 」(後易名為「
國際電影懋業有限公司 」,簡稱「電懋」)招攬旗下,主演的第一部電影《驚魂記》,即被推薦角逐第三屆亞洲影展最佳女主角獎。電懋承著餘威,為葛蘭度身訂造開拍電影《曼波女郎》,將其歌舞天才發揮得淋漓盡致,不但打破香港及東南亞的賣座紀錄,更掀起一股曼波熱潮,成為震驚影壇的空前作品。《曼波女郎》堪稱為她度身訂造的歌舞片,也開創了青春派載歌載舞影片的先河。
1955年,葛蘭(左一)到台灣為蔣介石總統祝壽 《曼波女郎》是葛蘭為『電懋』拍攝的第二部作品,也是她表演生涯中的大突破。在這之前她雖然已主演過十部電影,但只是一個稱職的新人演員而己;《曼》片卻付予了她一個無憂無慮、自由、充滿青春活力、熱情奔放的「書院女」簇新形象,旋即彷似石破天驚般,風靡了整個東南亞。影片一開始葛蘭和大群中學生狂歌熱舞大跳恰恰,伴以搖滾樂爵士樂,大現青春活力場面很是壯觀。影片參考了好萊塢的奇情片作風,融合了倫理與愛情的劇情結構,結尾葛蘭醒覺到與其被過去苦纏,不如正視現實,踏實地面向將來,體現積極、正面的生活哲理。影片無論是編導、攝影、美術、還是音樂都達到電懋時期的高水準,葛蘭、
陳厚 的歌舞配搭尤其出色,片中八首插曲皆流行精品,葛蘭亦以本片晉身歌舞片偶像殿堂。
1956年,葛蘭正式加盟“國際電影公司” 自葛蘭的《曼波女郎》開創南下電影人時裝片的先河之後,女演員在香港電影中的出場也越來越美麗和講究,隨著電影的走紅,女演員在其中的穿著打扮也受到大眾的喜愛和推崇,在今天的香港電影界也仍被奉為經典,不斷複製,不斷翻拍。1959年10月,葛蘭應美國國家電視台(NBC)之邀請,前往好萊塢演出由著名女歌星丹娜蕭(DinahShore)主持的綜合電視節目《丹娜蕭劇場》(The Dinah Shore Show),成為第一個在美國電視台表演的中國女演員。葛蘭在演出中獻唱多首中英文歌曲、表演中國舞蹈,獲得全美人士讚賞,留美華僑更以葛蘭的演出為榮。
葛蘭與丹娜蕭 1960年,著名日本作曲家
服部良一 替葛蘭撰寫了電影《
野玫瑰之戀 》的全部歌曲。在電台歌曲流行榜只播英語流行曲的年代,該片插曲《說不出的快活》是唯一打進
香港電台 每周最受歡迎歌曲榜的中文歌;而《
蝴蝶夫人 》更在商業電台聽眾點唱中外流行歌曲的節目中,蟬聯多星期榜首。
葛蘭之歌 1961年,美國Capitol唱片公司,出版了一張名為「葛蘭之歌」(Hong Kong's Grace Chang: The Nightingale of the Orient")的唱片,收錄其十一支名曲(如《我要飛上青天》、《廟院鐘聲》、《浣紗溪》、《海上良宵》等等),葛蘭遂成功邁進國際歌壇,聲譽達於高峰。
葛蘭婚後環遊世界歡渡蜜月 個人生活 1961年6月15日,葛蘭與港澳富商
高福全 先生於倫敦St. Saviour教堂舉行結婚典禮,高福全出生於1916年,比葛蘭大17歲,他是尤敏丈夫高福球的哥哥,因此葛蘭與尤敏成了妯娌關係。在七個多月的環球蜜月旅行後,她回到香港拍攝了《教我如何不想她》、《寶蓮燈》等影片。
葛蘭與夫婿高福全先生的新婚儷影 1964年,葛蘭在演完《
啼笑姻緣 》(上、下集)後,正式退出影壇及歌壇,專心相夫教子。結婚後倆人的生活相當甜蜜。2004年,葛蘭的丈夫去世,享年88歲。
參演電影 共36部
1964-02-26
啼笑姻緣(下集)
飾 沈鳳喜、何麗娜
1964-02-12
啼笑姻緣(上集)
飾 沈鳳喜、何麗娜
1964-01-23
飾 三聖母
1963-07-31
飾 李美心
1961-12-30
星星月亮太陽下集
飾 馬秋明
1961-12-08
星星月亮太陽上集
飾 馬秋明
1960-10-04
飾 鄧思嘉(野玫瑰)
1960-08-18
飾 李桂蘭
1960-05-26
飾 王乃麗
1960-04-07
情深似海
飾 余立英
1960-01-27
飾 汪丹林
1959-11-19
飾 顧靈秀
1959-09-30
姊妹花
飾 李明明
1959-07-09
飾 李嘉英
1959-06-04
飾 李可苹
1959-02-14
飾 李青萍
1959-01-15
血灑情花
飾 杜湄娜
1958-12-12
飾 鳳姑
1958-09-11
飾 珊瑚
1957-04-11
飾 陸薇薇
1957-04-04
飾 蘭馨
1957-03-14
飾 蘭瑛
1957-03-06
飾 李愷玲
1956-12-14
飾 伊蘭
1956-10-30
飾 鄧玉枝
1956-10-26
飾 康叔英
1956-08-22
飾 秋香
1956-07-27
飾 馬夫人
1956-03-15
飾 小荷花
1956
1955-05-27
飾 漁家女
1954-11-26
飾 蕭淑雯
1954-06-18
飾 林七妹
1953-09-05
戀春曲
飾 羅秀娟
1953-08-09
飾 范春娟
1953
鑽石花
飾 孫巧雲
社會活動 葛蘭息影后,對藝術的濃厚興趣始終不減,由1971年開始,她正式跟隨姜鳳山、倪秋平等名師鑽研京劇,經多年苦練,深得梅派神髓。1979年8月,中國京劇藝術團訪港作文化藝術交流,葛蘭粉墨登場,演唱梅蘭芳名劇《生死恨》,技驚四座,成為一時佳話。
1989年11月,葛蘭與雅友集京劇樂隊灌錄了一張名為《京曲選萃》的唱片;1993年4月,香港市政局舉辦第十二屆香港國際電影節,主題為「國語片與時代曲」,葛蘭應邀出席為座談會嘉賓。1994年適值京劇泰斗梅蘭芳百年誕辰紀念,葛蘭與十八名朋友於香港西灣河文娛中心舉行一場「憶梅清唱晚會」,所得收益全撥捐慈善用途。1995年2月,葛蘭接受了衛視中文台台長甘國亮的電視訪問。
2002年4月11日,葛蘭應香港電影資料館之邀請,出席「舊歡如夢:國泰回顧展」座談會「電懋之星:印象與形象」。7月6日,葛蘭參與演出由「雅友集」及「中華傳統戲劇學會」舉辦之京劇清唱晚會以慶祝香港回歸五周年。2013年8月11日,葛蘭應邀出席「曼波女郎回來了」活動。
人物評價 葛蘭戲路廣闊,形象多元化,不論是開朗活潑(《曼波女郎》)、妖冶不羈(《野玫瑰之戀》)、幽怨纏綿(《千面女郎》)或者貪財勢利的反派角色(《酒色財氣》),演來皆能勝任,兼之能歌善舞,無人能出其右,堪稱國語片中的「千面女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