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登場記錄,人物經歷,啟示目錄,相關人物,相關情節,輩分排名,門徒弟子,影視形象,
登場記錄
《西遊記》第一回,菩提祖師首次亮相是這么記載的:“見那菩提祖師端坐在台上,兩邊有三十個小仙侍立台下。果然是:
大覺金仙沒垢姿,西方妙相祖菩提;
不生不滅三三行,全氣全神萬萬慈。
空寂自然隨變化,真如本性任為之;
與天同壽莊嚴體,歷劫明心大法師。”
原著中這樣描述,“猴王道:‘據你說起來,乃是一個行孝的君子,向後必有好處。但望你指與我那神仙住處,卻好拜訪去也。"樵夫道:"不遠,不遠。此山叫做靈台方寸山。山中有座斜月三星洞。那洞中有一個神仙,稱名須菩提祖師。那祖師出去的徒弟,也不計其數,見今還有三四十人從他修行。你順那條小路兒,向南行七八里遠近,即是他家了。’”
人物經歷
奇特經歷
菩提祖師精通三教諸子百家,法力無邊,卻只是在深山洞中隱匿授徒。
他給孫悟空起的名字是佛家的稱呼習慣,和後來的悟能、悟淨剛好對應。
他不讓孫悟空出師門後再提起他,否則就讓孫悟空萬劫不復。
自從孫悟空從斜月三星洞出走以後,菩提祖師再沒有出現過。
三教皆通
悟空學藝時,菩提自述精通百家讓悟空隨便挑一樣學,他讓孫悟空選學的低級課程,就有道字門的三百六十旁門,包括術字門的請仙扶鸞、趨吉避凶,流字門三教九流的看經念佛、朝真降聖,靜字門的參禪打坐、戒語持齋,動字門的采陰補陽、攀弓踏弩等等,十分駁雜;菩提開講大道能夠“說一會道,講一會禪,三家配合本如然”。從這些能夠看出:菩提不拘泥於一門一派,兼容並包、百家皆通。後來在短短三年的時間內,又教會了悟空七十二般變化,筋斗雲等等。可以說這般兼容三教九流的神通,是《西遊記》中其他神仙都難以望其項背的,即便是如來和太上老君,也只不過是佛、道兩家而已。可以說,菩提祖師雖然名氣不響,卻屬真正的高人,法力無邊。
啟示目錄
菩提雖然不能與他所處的時代直接抗衡,但是他很好地詮釋了達則兼濟天下,窮則獨善其身的封建士大夫的理想追求,這也是吳承恩老爺子的追求。但是呢菩提祖師不失過錯卻也是世外高人不問世俗之事。要論實力菩提祖師無人能敵只是不出手罷了。
菩提祖師隱居在西牛賀洲,對身為弱者的普通民眾,他傳道授徒,布施百姓,正是兼濟天下的表現;對身為強者的諸天仙佛,他不同流合污,而是默默無聞,這是獨善其身的具體體現。
相關人物
在《西遊記》第四十四回中孫悟空曾被稱為‘大力王菩薩’,據《佛說出生一切如來法眼遍照大力明王經》稱,有一尊‘大力明王菩薩’,身穿虎皮衣,手持金剛棒,神通廣大,能降服龍王及一切魔王,並與須菩提尊者大有緣法。其形貌、本領、身份、故事、社會關係皆與孫悟空一般無二,而且孫悟空最初求道的老師就是須菩提祖師。《西遊記》最後,孫悟空被封為‘鬥戰勝佛’。
澹漪子評曰:今觀書中開卷即言心猿求仙學道,而所拜之仙,乃名須菩提祖師。按,須菩提為如來大弟子,神仙中初無此名號,即此可見仙即是佛,
《匯評證道西遊記》:證道本夾批,此即《金剛經》中之須菩提也。神仙、祖師合而為一,方是仙、佛同源。
“祖師是古印度拘撒羅國舍衛城人,從釋迦牟尼佛出家,甚能通達空義,故稱‘解空第一’。”————《十大弟子》
成書年代更早的元代《西遊記平話》這樣說:“玄奘法師往西天取經,路經此山,見此猴精壓在石縫,去其佛押出之,以為徒弟,賜法名悟空,改號為孫行者,與沙和尚及黑豬精朱八戒偕往。在路降妖去怪,救師脫難,皆是孫行者神通之力也。法師到西天,受經三藏東還,法師證果“梅檀佛如來”,孫行者證果‘大力王菩薩’。”
從中可以看出,早在明朝《西遊記》誕生之前的元朝平話《西遊記平話》中,就已經闡明孫悟空與須菩提有糾葛,而且這位須菩提就是佛陀十大弟子之一的須菩提尊者,吳承恩的《西遊記》是元朝平話的匯總,從孫悟空師從須菩提祖師可以看出,吳承恩就是吸收《西遊記平話》的內容,把佛教人物‘須菩提尊者’塑造成了融匯三教九流的人物‘須菩提祖師’。
須菩提,梵名Subhu^ti ,巴利名同。又稱蘇補底、須扶提、須浮帝、藪浮帝修、浮帝、須楓。意譯為善業、善吉、善現、善實、善見、空生。乃佛陀十大弟子之一。原為古代印度舍衛國婆羅門之子,智慧過人,然性惡劣,嗔恨熾盛,為親友厭患,遂舍家入山林。山神導之詣佛所,佛陀為說嗔恚之過患,師自悔責懺罪。後得須陀洹果,復證阿羅漢果。系佛陀弟子中最善解空理者,被譽為‘解空第一’。於佛陀之說法會中,常任佛陀之當機眾,屢見於般若經典中。
另外,關於須菩提祖師的叫法理解上有爭議。原書說:那洞中有一個神仙,稱名須菩提祖師。應該是稱呼必須是:菩提祖師,因為之後再沒有現過“須菩提祖師”這種叫法,都只出現菩提祖師,這是明朝時候的語言習慣,如:鴻蒙初辟原無姓,打破頑空須悟空,不能理解為他叫須悟空。然而"打破頑空須悟空"這句話並沒有稱謂的意思,若按此說法的原句應作“須稱名菩提祖師”,所以此說法純屬無稽之談。
相關情節
《西遊記》第一回 靈根育孕源流出 心性修持大道生
樵夫道:“不遠,不遠。此山叫做靈台方寸山。山中有座斜月三星洞。那洞中有一個神仙,稱名須菩提祖師。
天花亂墜,地涌金蓮。妙演三乘教,精微萬法全。
慢搖麈尾噴珠玉,響振雷霆動九天。
說一會道,講一會禪,三家配合本如然。
開明一字皈誠理,指引無生了性玄。
說一會道,講一會禪,證明菩提祖師精通道、佛。
菩提的居所之地“靈台方寸山,斜月三星洞”,孤懸于海外的西牛賀洲地界。他似乎與其他神仙並無往來(這點不同於鎮元大仙這些“散仙”),與他交往的卻不乏樵夫野老。如曾指引過孫悟空的那位樵夫,就蒙他傳授過一曲《滿庭芳》,得以在“家事勞苦,日常煩惱”時念念,“一則散心,二則解困”(第一回)。他座下的弟子不計其數,“見今還有三四十人從他修行”(第一回),但細算起來,不難發現其中絕大多數當是俗子凡夫。是以,菩提雖然法力通天,卻並不給人以高不可攀、觸不能及之感,他更像一位隱在世間的高士、聖人。這個菩提的形象也許正是吳承恩所要寄託的對“大隱隱於市”的欽佩、神往,菩提是以為高聖。
菩提祖師是世外高人,他法力無邊,徒弟眾多,品德高尚,口碑甚好,完全可自成派系,作者對此作了詳細的鋪墊,然而即使高如菩提,也對當時的統治力量無能為力,只能隱居授徒傳道。
這就是作者暗寓的一個時代的悲哀,一個時代的無奈。
菩提祖師知道孫悟空代表什麼,也知道孫悟空追求什麼,甚至知道孫悟空將來會闖下怎樣的彌天大禍,但他還是傳授給孫悟空通天的本領,這說明菩提祖師對絕對的自由也是嚮往的,但這也正是他的痛苦之處。
雖然嚮往,卻無能為力,無可奈何。
在一個巨大的時代背景之下,一個本領再高的人只能是一個悲劇,只能表示服從。
所以,菩提祖師只能是曇花一現,他在教授孫悟空本領之後,他的使命已經完成,他知道孫悟空的道路行不通,遲早要被扼殺,因此在《西遊記》第二回中,他趕走孫悟空的時候,有這么一段場景。
悟空領罪,“上告尊師,我也離家有二十年矣,雖是回顧舊日兒孫,但念師父厚恩未報,不敢去。”
祖師道:“那裡什麼恩義?你只是不惹禍不牽帶我就罷了!”
悟空見沒奈何,只得拜辭,與眾相別。
祖師道:“你這去,定生不良。憑你怎么惹禍行兇,卻不許說是我的徒弟。你說出半個字來,我就知之,把你 這猢猻剝皮銼骨,將神魂貶在九幽之處,教你萬劫不得翻身!”
悟空道:“決不敢提起師父一字,只說是我自家會的便罷。”
行者笑道:“我兒子,你站穩著,仔細聽了!我:自小神通手段高,隨風變化逞英豪。養性修真熬日月,跳出輪迴把命逃。一點誠心曾訪道,靈台山上採藥苗。那山有個老仙長,壽年十萬八千高。老孫拜他為師父,指我長生路一條。
TVB版成為涇河龍王
輩分排名
祖師道:“我門中有十二個字,分派起名,到你乃第十輩之小徒矣。”猴王道:“哪十二個字?”祖師道:“乃‘廣、大、智、慧、真、如、性、海、穎、悟、圓、覺’十二字。排到你,正當‘悟’字。與你起個法名叫做‘孫悟空’,好么?”猴王笑道:“好,好,好!自今就叫做孫悟空也!”(《西遊記》第一回)
門徒弟子
孫悟空(原著)
豬八戒《天上掉下個豬八戒》、牛魔王(TVB版)、鐵扇公主(TVB版)、灶君(TVB版)、日游神(TVB版)、夜遊神(TVB版)、土地神(TVB版,管理所有土地公公)、小鵬女(TVB版)、六耳獼猴(TVB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