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 中文名:馬精武
- 外文名:Jingwu Ma
- 別名:馬老師、馬老爹
- 國籍:中國
- 民族:漢族
- 身高:173cm
- 體重:60Kg
- 出生地:新疆烏魯木齊
- 出生日期:1938年11月14日
- 職業:演員、導演、教授
- 畢業院校:北京電影學院表演系
- 代表作品:英雄、大紅燈籠高高掛
- 主要成就:高校科研成果三等獎
中國電影家協會會員
中國電影表演藝術學會理事
中國電影基金會副秘書長
任表演教研組組長、主任教員 - 妻子:李苒苒
- 學生:張子健 劉奕君 錢雁秋 王全安等
- 人物傳記:《信馬由韁》
早年經歷,演藝經歷,個人生活,家庭,感情,主要作品,參演電視劇,參演電影,社會活動,獲獎記錄,人物傳記,
早年經歷
1960年畢業於北京電影學院表演系。畢業後馬精武以優異的成績留校任教。
1977年至1980年任表演系領導小組成員。曾任表演教研組組長、主任教員。
1995年任教授。
演藝經歷
1986年自編自導電視連續劇《西廂記》、《馬周艷遇》等。主演電影《七劍》和《夜宴》飽受關注。
他在教學之餘,還積極參加藝術創作活動。曾在多部故事片中擔任主要角色。例如:60年代中蘇第一部合拍故事片《風從東方來》、以及《停戰以後》、《穿山巨龍》;70年代的《艷陽天》、《烽火少年》、《金光大道》、《火娃》; 80年代的《叛國者》、《我、你、他》、《行竊大師》、《大驚小怪》;90年代的《大紅燈籠高高掛》、《悲喜人生》、《鑄劍》、《青蛇》、《天國逆子》、《太陽有耳》、《古城童話》、《走進澳門》等。
他在教學之餘,還積極參加藝術創作活動。曾在多部故事片中擔任主要角色。例如:60年代中蘇第一部合拍故事片《風從東方來》、以及《停戰以後》、《穿山巨龍》;70年代的《艷陽天》、《烽火少年》、《金光大道》、《火娃》; 80年代的《叛國者》、《我、你、他》、《行竊大師》、《大驚小怪》;90年代的《大紅燈籠高高掛》、《悲喜人生》、《鑄劍》、《青蛇》、《天國逆子》、《太陽有耳》、《古城童話》、《走進澳門》等。
擔任導演的故事片有:《笑比哭好》、《端盤子的姑娘》、《我、你、他》、《好女婿》、《歡樂常在》、《被跟蹤的少女》、《故鄉的旋律》等。他除了在故事片中的創作之外,還參與了上百集電視劇的創作,並在其中擔任主演、編劇、導演、藝術指導等。
馬精武教學主要開設的課程有:《表演藝術》、《電影表演理論》、《影視表演創作實踐》。指導畢業多幕劇的排演及演出。撰寫表演教材、理論文章和著作及演員表演評論文章等約三萬字,劇本創作約二十萬字。
培養學生:張建新(張子健)、劉岷(劉奕君)、錢雁秋、王全安、姚櫓、邢岷山、胡曉光、陳兵等
個人生活
家庭
馬精武出生於烏魯木齊,父親是有名的外科大夫,在當地開有一家醫院,家境頗富。父親為人俠義,結交天下,每日裡迎來送往門庭熱鬧,卻不料因此招來當地官員的忌恨,以謀反嫌疑要輯拿父親。父親在朋友的幫助下,攜著家眷一路向北逃難,開始了長達七年的流浪生涯。
隨著家人離開烏魯木齊時,馬精武才四歲,尚不知人間愁苦,還以為是去遠遊,嘻笑著坐在母親懷裡一路北上。走到新疆最北端的阿爾泰,父親狂跳的心才踏實下來,決定暫且在此定居。
感情
妻子:李苒苒,也是一位電影教師。1934年12月出生,籍貫大連。1960年北京電影學院表演系本科畢業,同年在北影廠演員劇團工作,兩年後調回北京電影學院,在表演系任教。歷任主任教員、表演教研組組長。1988年起任表演系教研室主任,1995年離休。自1962年任表演藝術課程教學起,注重教學改革,成績顯著,許多學生成為當代著名演員。1980年為教師藝術實踐活動編寫話劇《我、你、他》舞台演出、獲好評。劇本發表在中國劇協主辦的《劇本》月刊上。1981年為學生編寫電影劇本《端盤子的姑娘》,1985年為學生排練蘇聯多幕話劇《外交官之家》(中央電視台播出)。1987年為學生排練美國多幕話劇《夏日煙雲》,均任導演。1992年為學生編寫多幕話劇《青春不會等待》,並任導演,同年改為八集電視連續劇,任導演。1993年與人合著《電影表演藝術基礎論》,並負責全書的統稿。
主要作品
參演電視劇
共38部
- 2006滄海英雄/旋風暴飾 蔣青民
- 1992青春不會等待
參演電影
- 1980叛國者
- 1978火娃
- 1975烽火少年
- 1962停戰以後
社會活動
擔任職務
獲獎記錄
獲獎時間 | 獎項名稱 | 備註 |
---|---|---|
1996 | 廣播電影電視部頒發的高校科研成果三等獎 | 獲獎 |
1994 | 國務院頒發的“政府特殊津貼” | 獲獎 |
1991 | 學院先進個人獎 | 獲獎 |
獲獎時間 | 獎項名稱 | 備註 |
---|---|---|
2013-09 | 第14屆中國電影表演藝術學會金鳳凰獎特別榮譽獎 | 獲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