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母河

子母河

子母河是《西遊記》西梁女國中的護城河,西梁女國淨是女子,沒有男子,女子年齡20以上就可以去取子母河水吃,吃過即可懷孕,唐僧和八戒不知就裡,誤飲了子母河水,動了胎氣,腹部疼痛難忍最後還是悟空去解陽山,取了落胎泉水,解了胎氣才度過此難。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子母河
  • 外文名:Zimu River
  • 國界:西梁女國
  • 出處:《西遊記》
基本簡介,相關記載,大唐西域,西域傳,說文解字,西羌傳,部落發展,

基本簡介

若羌文字改革以前寫作“女若羌”,帶個女字旁,和傳說中的女兒國有關係。史料記載,女若羌是以“女若”為首領的一個羌族人的部落,一個女人當政的部落,他們的居住地就是今天的新疆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若羌縣。羌族人歷史上是一個很不幸的民族,從造字中似乎就暗示了他們的悲慘命運……

相關記載

大唐西域

新疆的歷史記載大概從西王母統治西域開始。那是一個漫長的母系時代,因此產生過一些女兒國。
唐玄奘在他的《大唐西域記》中寫到:“有蘇伐刺瞿口旦羅國,唐言金氏……即東女國也,世以女為王,因以女稱國……東接吐蕃國,北接于闐國。”公元7世紀,這個女兒國被入侵的吐蕃國所滅,一部分人逃到西藏昌都,仍稱東女國。

西域傳

《隋書·西域傳》記載:“女國在蔥嶺以南,其國代以女為王,王姓蘇毗,字末羯,在位20年,女王之夫曰“金聚”,不知政事。國內丈夫唯以征伐為務。”
若羌文字改革以前寫作“婼羌”,帶個女字旁,應該和傳說中的女兒國有關係。《漢書·西域傳》中說:“按為部落之名,羌以示種族。”也就是說,婼羌是以“婼”為首領的一個羌族人的部落,一個女人當政的部落。
羌族人歷史上是一個很不幸的民族,從造字中似乎就暗示了他們的悲慘命運。
甲骨文金文小篆到今天的楷書,都可以看出“羌”上面是一個“羊”,下面是一個側面“人”,是顯著的“人飾羊首”的圖騰標識。

說文解字

《說文解字》曰:“羌,西戎牧羊人也。”這些都說明羌族是西北一個崇拜羊的遊牧民族。
羊性格溫順和善,食草而不與人爭食,更不會傷害人,肉可食皮可衣。所以,古人祭祀時供桌上總要擺上羊,供桌(象形字為“示”)示+羊=祥,殺羊上供就是“吉祥”。
愛屋及烏,殺羊到人,崇拜羊的羌族人便徹底倒霉。甲骨文卜辭中有不少“羌”字,都是將羌人當祭祀品砍殺、焚燒、活埋的記載,其中最多的一次有1000個羌人被同時殺戮當供品。
甲骨文金文中還有一些畫著繩索的“羌”字,楷書寫作“”,表示的應該是被俘虜的羌人。
既然有了專門表示羌人俘虜的文字,可以推斷應該還有許多關押羌人的集中營。
羊被馴化在中國已經有6000多年歷史,羊肉是先民主要的食物來源之一。
火燒整羊今天叫烤全羊,在3000多年前就有了,甲骨文“羔”字就是最好的見證:上面一隻羊,下面四點火,正好一個烤全羊的白描。
先民生活離不開羊,他們以羊為富,以羊為美,只要粘上羊的邊兒,心裡就會美滋滋的,所以羊+大=美。
古人喜歡羊,離不開羊,吃完了羊肉常常將羊骨頭作為飾品,甚至將羊角戴在頭上。

西羌傳

然而,美麗的東西往往最容易受傷,“羌”的異體字“姜”命運更慘。《後漢書·西羌傳》載:“西羌之本……姜姓之別也。”是說“姜”、“羌”本是一字,當姓氏時稱之“姜”,為族名時稱之“羌”。
還可以這樣說,“姜”是女羌,“羌”是男羌,在母系氏族時代女姜比男羌地位更高。但是文字改革之後,“姜”的意義不再代表女羌,只代表人的姓氏“姜”姓。
“若羌”顧名思義是羌族人居住的地方。但事實卻並非如此:秦漢時期,這裡的主要居民為羅布人,羌族人被趕到了南部山區的古婼羌國。

部落發展

從隋唐開始,若羌境內的羌族人神秘消失,回鶻逐漸成為若羌的主要民族,羅布人和吐蕃人突厥人等逐漸被回鶻人所融合。
元明以後又有回、藏等民族遷入,如今的若羌縣截止2005年底統計,漢族人占59.47%,維吾爾族人占36.89%,還有回、蒙、滿、東鄉等民族,就是找不到羌族人的影子。若羌無羌,如“姜”的命運一樣徒有虛名。
若羌的羌族人悄然失蹤,他們到哪裡去了?沒有人能夠明確回答。通過DNA研究,今天的漢族、藏族、羌族、苗族均和羌族人有著深厚的血緣關係
羌族不斷地被其他民族同化融合,結果人口急劇下降,到今天全國30多萬羌族人大部分集中在四川阿壩藏族羌族自治州和四川省綿陽市北川羌族自治縣
羌族是一個多災多難的民族,婼羌部落更是雪上加霜。“婼”字似乎預示出這個部落的結局:《現代漢語詞典》中“婼”有兩個讀音,一個是ruò,一個讀chuò,意為“不順”。
女字旁的“婼”給婼羌部落帶來了厄運,漢字有個一般規律:音同意通,相同讀音的字一般來說意義總有一部分是接近甚至是相同的。
“婼”與“弱”音同意近,“婼”的本質就是軟弱。“婼”是一個柔弱的首領,最終莫名其妙地將她的部落帶沒有了。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