齊天大聖(福建、中國台灣的信仰)

本詞條是多義詞,共53個義項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齊天大聖是兩岸民眾心目中的重要保護神,為廣大信眾奉祀拜謁,福建民間自古就有“山尊大聖、海祭媽祖”的習俗。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齊天大聖
  • 地區:福建、中國台灣 
順昌齊天大聖信仰,中國台灣齊天大聖信仰,

順昌齊天大聖信仰

順昌海拔1300多米的寶山主峰,有一處面積不大的廟宇,當地人喚作“雙聖廟”。該廟是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寶山寺的附屬文物,廟內是一座並立著兩通神位碑的古代合葬神墓,左側石碑陰刻“寶峰齊天大聖神位”,右側陰刻“通天大聖神位”。順昌的齊天大聖信仰歷史悠久,自宋元以來就保留有大量的物質和非物質文化遺存,以及豐富多彩的齊天大聖民俗信仰活動,順昌因此被海內外信眾尊為“齊天大聖祖地”。
但齊天大聖並不等同於孫悟空,順昌的齊天大聖信俗,是由最初的猴神崇拜不斷演化而來,早在《西遊記》成書和孫悟空形象出現之前,已經在民間傳承了數百年。在順昌各地,供奉齊天大聖形象的神廟既有白衣秀才形象,也有大聖五兄弟形象,或猿猴形象,皆不同於《西遊記》中“孫悟空”的形象,可見順昌的齊天大聖形象多樣化且歷史悠久。
在寶山寺建築群,大殿殿脊保留有明確的石刻紀年“元至正二十三年(1363年)鼎建”,雙聖廟旁石樑也陰刻紀年“大明洪武二十四年(1391年)”,以及多處宋元時期的墓冢形制、碑銘圖案等,這些歷史實物佐證雙聖廟至少是元末明初的歷史遺存。雙聖廟是國內發現始建年代最早的齊天大聖廟宇,比吳承恩的《西遊記》至少早200年,可以說是齊天大聖廟宇之宗源。順昌齊天大聖信仰,極有可能對之後的《西遊記》成書及孫悟空形象的形成產生過重要的作用,《西遊記》中孫悟空的血管里,可能流淌著順昌“大聖”的血。
此外,順昌至今仍傳承齊天大聖誕辰祭祀慶典民俗活動,每年農曆七月十七,民間都要舉行活動紀念齊天大聖誕生,包括採集聖火、大聖巡安、過火焰山等。這一保留至今的民俗,在明朝正德版《順昌縣誌》有記載:“賦:國朝:通天神會,課鈔二十三錠三貫二百文。”說明在明朝,齊天大聖廟會已經發展成為一個重要的稅種來源。
2011年12月14日,齊天大聖信俗被列入福建省第四批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南平市順昌縣文化館也被列為保護單位。

中國台灣齊天大聖信仰

中國台灣齊天大聖文化信仰起源於明末永曆年間,收復台灣的鄭成功水師官兵駐紮定居台南後,逐漸將齊天大聖信仰傳播至台灣全島。台南市最早信奉齊天大聖的廟宇“萬福庵”始建於明永曆年間(公元1647-1683年),由“延平郡王”鄭成功一個部將的遺孀阮夫人開辦。在中國台灣,齊天大聖信仰相當普遍,台灣信眾多稱齊天大聖為“大聖爺”、“大聖王”,奉祀齊天大聖的廟宇達數百座,信眾在300萬以上。供奉齊天大聖的宮廟遍布中國台灣,以中南部居多,東部台灣少數民族人數較多的地區也有,數量僅次於媽祖廟,齊天大聖則被島上民眾視為“忠、勇、明、義”的精神化身。台灣民間相傳,“大聖爺”喜歡小孩,可以保佑孩童消災去難、健康成長,被視為孩子的保護神。這種信仰風俗歷經百年,已在台灣信眾心中根深蒂固,其每年各地舉行的祭拜活動也早已形成定製,從游神到跳僮,規模之大、香火之盛,皆與順昌一脈相承。
閩北順昌齊天大聖和通天大聖所在的寶山雙聖神廟是中國台灣信眾普遍認同的齊天大聖祖廟,這也是島上齊天大聖信徒近年來源源不斷遠赴閩北順昌寶山拜謁的緣由。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