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生態環境風險防控》是2018年同濟大學出版社出版的圖書。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城市生態環境風險防控
- 作者:單耀曉
- 出版時間:2018年
- 出版社:同濟大學出版社
- ISBN:9787560882031
《城市生態環境風險防控》是2018年同濟大學出版社出版的圖書。
《城市生態環境風險防控》是2018年同濟大學出版社出版的圖書。...
2.大氣環境質量底線。到2025年,全市環境空氣品質持續保持優良。中心城區城市空氣品質優良天數達到98%以上。到2035年,全市城市環境空氣品質持續保持優良,實現穩中向好。中心城區及各縣城市環境空氣品質穩定達到國家二級標準。3.土壤環境風險防控底線。到2025年,全市土壤環境質量改善成效明顯,農用地和建設用地土壤環境安全...
(十五)負責全市生態環境系統隊伍建設和幹部人事管理工作。承擔本行業領域的智慧城市建設套用及數據採集推送、安全管理等工作。負責推動縣區政府實施全市貧困村環境綜合整治項目、落實移民搬遷環衛設備配套。配合市行政審批服務局做好相對集中行政許可權改革工作,履行行業監管職責。(十六)完成市委、市政府交辦的其他工作。
、《城市生態環境風險防控》、《城市地下空間開發建設風險防控》正式出版發售。叢書作為國家“十三五”重點出版物出版規劃中的重大出版工程項目,具有重要的出版價值,為致力於投身城市風險管理的青年學生、為正在從事城市風險管理的實踐工作者提供了一套權威的參考書,為我國培養城市風險管理的優秀青年人才奠定基礎。
——生態環境安全得到有力保障。山水林田湖草一體的生態系統實現良性循環,生態系統質量和穩定性全面提升,生物安全管理水平顯著提升,生態安全得到有效維護,生態環境風險防控有力,優質生態產品供給基本滿足公眾需求。2.目標指標 “十四五”時期共設定生態環境保護指標16項,其中約束性指標12項,預期性指標4項(具體見表2...
第十二條 編制、修訂國土空間規劃應當堅持生態優先,科學布局生態、農業、城市等功能空間,明確生態保護紅線、永久基本農田、城市開發邊界等空間管控要求。第十三條 市人民政府應當以生態環境質量不斷改善為目標,劃定生態環境管控區域,實施生態環境分區管控。市、區人民政府及其有關部門調整空間和產業布局,編制土地利用...
(三)生態環境準入清單。根據“三線”分析,結合廣州發展定位、產業發展現狀和規劃,從區域布局管控、能源資源利用、污染物排放管控、環境風險防控等四個維度提出生態環境準入清單。(四)實施套用。細化落地套用的保障措施,強化剛性約束,包括組織領導、工作保障、技術保障、動態更新機制、數據套用、宣貫 等方面內容。印發...
清遠市生態環境局,是清遠市機構改革組建的新部門,為清遠市人民政府工作部門。主要職責 (一)負責建立健全生態環境制度。會同有關部門擬訂生態環境政策、規劃並組織實施,起草地方性法規、規章草案。會同有關部門編制並監督實施重點區域、流域、飲用水水源地生態環境規劃和水功能區劃。(二)負責重大生態環境問題的統籌...
推廣道路機械化清掃清洗等低塵作業方式,提高城市道路保潔標準和機掃比例。 29. 加大工業污染源污染治理 督促企業嚴格落實環境風險防範主體責任,完善重點企業“一企一檔”工作。強化監管力度,加快推進重點企業重點污染源線上監控系統的安裝。嚴格環境執法,開展“拉網式”環保執法檢查,對轄區重點企業實施全過程監管,...
生態建設任重道遠。自然生態空間占比較低,森林覆蓋率低於全國平均值。天然蘆葦濕地面積減少,自然岸線長度占比較小,侵占生態空間問題依然存在,生態系統質量和穩定性有待提升。環境風險防控任重道遠。危險廢物集中收集、轉運、處置體系仍需完善。核與輻射安全監管能力有待加強。生態環境風險防控能力和突發環境事件應對能力...
開展生物多樣性調查和生態環境質量評價,編制並實施生物多樣性保護規劃。突出底線思維,強化環境風險有效防控。提高危險廢物收處能力,加強固體廢物資源循環利用,強化核與輻射安全監管,健全環境應急風險防控體系。突出區域協同,推進京津冀綠色協同發展。以綠色辦奧為契機,以城市副中心、雄安新區“兩翼”綠色共建為牽引,...
2020年全區生態環境狀況指數為78.6,等級為“優”。 環境風險防控全面加強。全區危險廢物經營許可證持證單位113家,核准經營規模423.6萬噸/年;醫療廢物集中處置能力為141.52噸/天。放射源清查、X射線探傷單位清查和伴生放射性礦普查,以及城市放射性廢物庫安保升級全面完成,閒置廢棄放射源全部得到安全收貯;防城港核電廠...
第三十四條 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應當建立健全以生態系統良性循環和環境風險有效防控為重點的生態安全體系,堅持系統修復、綜合治理原則,開展五河兩岸一湖一江全流域治理,推動以國家公園為主體的自然保護地體系建設,維護生態系統的完整性、穩定性和功能性。第三十五條 長江江西段沿線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應當堅持共抓大保護、不搞...
完善城市綠地系統,提升現有公園綠化水平,規劃建設一批綜合公園、休閒廣場,保持城市人均公園綠地面積穩定在11平方米以上。 4.積極構建生態安全防控體系。以山體、海灣、河流、濕地、灘涂、林帶和各類自然保護區為生態屏障,圍繞預防、預警、應急三大環節,加強飲用水源地等環境敏感區和氣象、水文...
“十四五”時期,是我市打造建設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先行區排頭兵,加快建設創新型山水園林工業城市關鍵時期,推進生態環境保護責任重大,任務艱巨,使命光榮。隨著國內外環境形勢的深刻變化,生態環境保護既面臨諸多風險挑戰,也面臨難得的發展機遇。面臨機遇:一是“寧夏建設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先行區”...
生態環境保護規劃應當包括生態環境保護和污染防治的目標、任務、保障措施等內容,並與國土空間規劃等相銜接。生態環境保護規劃不得擅自變更或者調整,確需變更或者調整的,應當按照法定程式報批。第十二條 省人民政府依法制定地方生態環境質量標準、地方生態環境風險管控標準和地方污染物排放標準,並報國務院生態環境主管部門...
新要求和習近平總書記對廣西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堅定不移走生態優先、綠色發展之路,堅持“守底線、優格局、提質量、保全全”的總體思路,實施“東融”開放合作戰略,打造珠江一西江經濟帶區域性中心城市和“東融”樞紐門戶城市,建立以“三線一單”為核心的生態環境分區管控體系,促進生態環境質量持續改善,推進生態環境...
2022年,繼續鞏固提升國家生態文明建設示範市各項指標水平,進一步提高創建質量,城市生態宜居和生態文明水平顯著提升。二、重點任務 《方案》細化明確了建立健全生態制度體系、持續改善生態環境質量、著力強化生態系統保護、紮實抓好環境風險防控、科學最佳化生態空間格局、深入推進資源節約利用、積極提升循環發展水平、努力營造良好...
業務部門:戰略規劃研究所、生態環境管理與政策研究所、水生態環境規劃研究所、大氣環境規劃研究所、生態保護修復規劃研究所、生態環境投資與產業綜合研究所、形勢分析與規劃評估中心、生態環境風險損害鑑定評估研究中心、生態環境規劃與政策模擬技術中心、生態環境工程諮詢中心 科研成就 科研成果 根據2024年2月規劃院官網數據...
三是G60科創走廊城市協作、長三角一體化、長江經濟帶、中部地區高質量發展、“一帶一路”等機遇在合肥市疊加,區域生態環境共保聯治的推進,為合肥市生態環境保護帶來新動力。四是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視合肥市生態環境建設,立足合肥市良好的生態環境基礎,提出把合肥建設成為“城湖共生的養人福地”的要求。五是合肥市節能...
到2020年,生態環境質量總體改善,全市地表水國考斷面水質優良比例達到75%以上,縣級及以上城市空氣品質優良天數比率達到93.5%以上,細顆粒物年均濃度降至37μg/m3以下,環境風險得到有效防控。生態環境保護水平同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目標相適應。到2025年,生態環境質量持續提升,“三線一單”生態環境分區管控體系進一步完善,產業...
第八條 企業事業單位和其他生產經營者應當落實生態環境保護主體責任,建立健全生態環境保護管理制度,採取生態環境保護措施,保障生態環境保護資金、物資、技術的投入,加強對從業人員生態環境保護法律法規和生態環境保護知識的培訓,定期開展生態環境風險隱患排查,增強生態環境突發事件防範和應急處置能力。行業協會應當加強行業...
第六節 環境監測和現場檢查 第三章 污染防治 第一節 一般規定 第二節 固體廢物污染防治 第三節 土壤污染防治 第四節 環境噪聲污染防治 第五節 輻射安全和輻射污染防治 第四章 保護和改善生態環境 第五章 環境風險防範和應急處置 第六章 法律責任 第七章 附 則 第一章 總 則 第一條...
第四條 生態環境主管部門對本行政區域內生態環境保護工作實施統一監督管理。生態環境主管部門包括市生態環境局及其分局。發展改革、財政、公安、自然資源和規劃、住房和城鄉建設、交通運輸、工業和信息化、水利、農業農村、衛生健康、商務、市場監督管理、應急管理、城市管理、科學技術、行政審批、文化廣電和旅遊、機關事務...
2. 大氣環境質量底線。到2025年,環境空氣品質穩中向好,景洪市城市環境空氣品質穩定達到國家二級標準,細顆粒物(PM)控制在省下達指標內。到2035年,環境空氣品質全面提升,各縣(市)城市環境空氣品質穩定達到國家二級標準,細顆粒物(PM)控制在省下達指標內。3. 土壤環境風險防控底線。到2025年,土壤環境風險防範...
第七條 國家加強青藏高原土地、森林、草原、河流、湖泊、濕地、冰川、荒漠、野生動植物等自然資源狀況和生態環境狀況調查,開展區域資源環境承載能力和國土空間開發適宜性評價,健全青藏高原生態環境、自然資源、生物多樣性、水文、氣象、地質、水土保持、自然災害等監測網路體系,推進綜合監測、協同監測和常態化監測。調查...
第一節 建立和完善生態環境風險防控管理體系 強化生態環境與健康管理。逐步將環境健康風險納入生態環境管理制度,建立生態環境突發事件後評估機制和公眾健康影響評估制度。開展生態環境健康風險識別與排查,探索構建生態環境健康風險監測網路,針對與健康密切相關的污染物來源及其主要環境影響和人群暴露途徑開展監測,提升全...
1.企業事業單位和其他生產經營者應當落實環境安全主體責任,定期排查環境安全隱患,開展環境風險評估,健全環境風險防控措施,按照有關規定編制突發環境事件應急預案並報備。當出現可能導致突發環境事件的情況時,要立即報告當地環保部門及其他相關主管部門。2.政府及相關部門按照各自職責開展突發環境事件...
PM2.5)濃度下降10%,空氣品質優良天數比率達到87.5%,地表水Ⅰ-Ⅲ類水體比例達到85%,近岸海域水質優良(一、二類)比例達到79%左右,重污染天氣、城市黑臭水體基本消除,土壤污染風險得到有效管控,固體廢物和新污染物治理能力明顯增強,生態系統質量和穩定性持續提升,生態環境治理體系更加完善,生態文明建設實現新...
推進地下水生態環境保護。持續開展地下水環境狀況調查評估,科學劃定地下水污染防治分區。強化地下水風險管控,加強水土環境風險協同防治。完善地下水環境質量監測網路。全域推進“無廢城市”建設。深化三亞“無廢城市”建設試點,健全“無廢城市”建設相關制度、技術、市場、監管體系,形成以地級市為引領、區域協同共進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