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史部典籍文獻,先秦時期,包括春秋、戰國、秦,是史籍的產生階段出於這個時期史藩較少,附庸於經部,有的史籍被尊為經籍。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史部典籍文獻
- 外文名:Historical literature
- 包括:春秋、戰國、秦漢等中國曆朝代
- 出自:《中園歷史研究法》
- 發展概說:從先秦到明情分幾個時期來談
史部典籍文獻,中國古代史籍發展概說,先秦史籍,兩漢魏晉南北朝史籍,隋唐宋元史籍,明清史籍,分類,正史類,編年類,紀事本末類,別史類,雜史類,詔令奏議類,傳記類,地理類,政書類,
史部典籍文獻
梁啓超在《中園歷史研究法》中說:“中國於各種學問中,惟史學為最發達;文學在世界各國中,惟中國為最發達。”這段話充分肯定了史學在中國傳統文化中的地位*四部目錄經、史、於、集,史籍部居第二位,就說明了這一問題。中圍古代史學大家,一股都具有恢宏的歷史視野,學兼天人,會通占個,並以高度自覺的精神肩負修史使命,視文學有補於入倫道德與政治借鑑,強調以占為鏡,經趾致用,實錄史事,這些都是令園史學的優良傳統。
中國古代史籍發展概說
從先秦到明清分幾個階段來談。
先秦史籍
流傳開來的有《尚書》、《周易》、《春秋》、《左傳》、《園識》、《周禮》、《儀禮》、《世本》、《竹子紀年》、《戰國策》等。這些史籍的特點,多為資料彙編,或修訂、解釋歷史文獻。——般成於眾手,作者多為史育或士大大成書既非—時一人,因此沒有嚴格的體例。正由於此,它成為後世多種史體的源頭,故劉知幾總結唐以前史體流派有六家,先秦史籍占四家。六家為《尚書》家、《春秋》家、《左傳》家、《國語》家、《史記》家、《漢書》家。(《史通·六家》)。比較有嚴格義例的是《春秋》家和《左傳》家代表的編年體。中國古代史籍紀傳、編年、記事本末三大體,最早產生的就是編年體。
兩漢魏晉南北朝史籍
這個時期是史學和史籍成熟、獨立和發展時期,它不僅從經部的附庸地位走出,而且成為一個大部類,列於四部中的第二位。首先,恢宏結構的紀傳體達一創新,體大思精,使得新的史學典籍容量大,並在更高的層次上,多角度、多方面地反映社會的發展和歷史進程。人們對史學有了新的認識。最重要的史學著作是《史記》和《漢書》。司馬遷著《史記》就有明確的目的,即“究天人之際,通古今之變,成一家之言”。《漢書》用紀傳體載西漢首尾一朝史事,成為一代大典。《史記》、《漢書》的產生,標誌著我國史學的成熟,歷史家已經能夠在相當州—度與深度上描繪歷史.揭示歷史發展內在的動力,從而奠定了文學與史籍的獨立地位。其次漢魏六朝還有多種文體產生,以及史注的繁榮。從體裁來看,除紀傳體正史外,有別史幾十種,有人物傳記219種。人物傳冉分類,有《高士傳》、《逸士傳》、《列女傳》、《高借傳》等。還有以地域為中心的《會稽先賢傳》、《益都杏舊傳》、《襄陽營舊傳》等。魏晉時期門閥制度最筷,因而形成了專門的“哲學”,引申某一氏族的來源、世代世系、戶口遼徒等。這一時期的方誌學也十分發達。三國時魏,產生了第一部類書《皇覽》。從史注看,史家蜂起,有裴松之《三國志注》和鄖道元《水經注》等名著。其史籍數量大發展。《隋書·經籍志》史部《漢書·藝文志)在六藝賂和請子略中附庸的先案史籍.僅34部,1384篇。先秦時期近兩千年,漢魏六朝時期僅八百年,而史籍部數發展了26倍,篇眷數發展了12倍。其四,史籍質量有了顯著的提高。這表現在四個力而。一是內容宏闊:如《史記》就是一部百科全書的通史,天文、地理、人事、物事,無所不包。二是體例創新,史例、史法純熟。三是語言錘鍊,如前四史,是公認的文史名著。四是史觀進步,尤以《史記》突出,它不僅宣揚大一統精神,它還為貨殖、遊俠、起義人物、少數民族大傳,具有人民件的成分。
隋唐宋元史籍
這一時期是我國史籍發展的鼎盛時期,尤其是唐、宋兩代,更是出現了博大氣象,主要表觀有三個方面。其一,文體創新,豐富多彩。唐代產生第一部典志體政書,即杜佑《通典》,第一部歷史編纂學理論著作,即劉知幾《史通》。南宋產生了史籍三大體之一的紀事本末,即袁樞的《通監紀事本末》。古老的編年體,在宋代出現了《資治通鑑》通史體,走向高薛。此外,從編年體衍生的綱目體,從典志體衍生的會要體,也產生於唐宋。漢魏六朝產生的傳記體、方誌體、類書等史體,也走向興盛。筆記小說是宋代史花中一朵奇范。由是可以說,中國史著的主要體裁,在唐宋均已創立,並且都有了相當的發展。其二,史籍空前繁榮。《宋史·藝文志》、盧文強《補宋史·藝文志》、《補遼金元史·藝文志》總計史籍為2526部,52,313卷,減左《隋行經籍志》所載史籍874部16,558卷,就是唐宋遼金元各代新增史籍總量.其數為1652部,16558卷。從唐朝建國至元滅,共經歷750年(公元618—1368)年,史籍就獲得如此巨大的發展,標誌了史學文化的昌盛。其三,史學受到社會的重視。從唐朝開始,政府設館修史,唐太宗李世民親自掛銜領修《晉書》,其他官修史書還有《梁書》、《陳書》、《北齊書》、《周書》、《南史》、《南齊史》以及《隋書》,被列為正史的二十四史中,有三分之一撰成於唐代。修史書的制度創立之後,一宜延續到清代,每個朝代建國之韌,都要開設國史館換修前朝史書。官修正史,一方面是統治者加強丫對史學的控制;另方面也表現了史學地位的提高。
明清史籍
明清兩個王朝、是中國封建社會的晚期,封建專制主義空前加強,不僅思想受到鉗制,而且殘酷的文字獄展興,使文化事業倍受摧殘。中國封建社會文化專制主義有一大特點,每當強化政治專制之時,在思想文化界,史學首先受到衝擊。秦始皇焚朽,“諸侯史記尤其”。北魏崔浩倍《魏書》,帶來中國歷史第一次大規模的文字獄。清代莊廷鑽案、載名世案,就是因私修明史面獨犯清室這種高壓的文化專制政策.使得明清兩代史學走向衰落。主要標誌有二廠時很少有人寫當代史,明代野史僅有《國榷》、《明季北略》、《硼季南賄》、《南疆逸史》等數種。二是史籍質量下降,很少有史學的創新。《清史稿·藝文志》著錄的49種正史,除官修《明史》一書外,其餘48種多為對前二十一史的考證、補註、校釋。明代所修《元史》.在正史中質量最差。清修《續三通》、《清四通》清修編年體《續資治通鑑》、《明通鑑》等書只能算巾風,唯《明文》較憂,亦非上品,清代以黃宗善和他的弟子萬斯同、褐傳弟子全彬望為中心的“浙東史學派”在史學上有較大影響英宗孩編纂的《明儒學案》、《宋元學案》是我國第一部學術史專著.開了文學研究的新領域章學誠是“浙東史學派”殿軍,所著《文史通義》對封建文學做廣泛總結性的評論,批判了儒家經典,提出新的史學觀點,是封建史學評論帶頭集大成性質的專著。《十七史商榷》、《二十二史札記》、《二十二史考異》等史考,但與前代鴻篇白制相較,不可同日而語。
在清修的《四庫全書》,史部包含如下內容:
正史類,編年類,紀事本末類,別史類,雜史類,詔令奏議類,傳記類,史鈔類,載記類,時令類,地理類11類,大類下還分“屬”,如“詔令奏議類”下分詔令之屬和奏議之屬兩種;“傳記類”下分聖賢之屬、名人之屬、總錄之屬和雜錄之屬四種;“地理類”下分宮殿簿之屬和總志之屬兩種。
分類
正史類
史記、史記集解、史記索隱、史記正義、讀史記十表、史記疑問、前漢書、班馬異同、補後漢書年表、兩漢刊誤補遺、三國志、三國史辨誤、三國志補註、晉書、宋書、南齊書、梁書、陳書、魏書、北齊書、周書、隋書、南史、北史、舊唐書、新唐書、唐書釋音、新唐書糾謬、舊五代史、新五代史、五代史纂誤、宋史、遼史、遼史拾遺、金史、元史、欽定遼金元三史國語解、明史
編年類
竹書紀年、竹書統箋、前漢紀、後漢紀、元經、唐創業起居注、資治通鑑、資治通鑑考異、資治通鑑釋例、資治通鑑目錄、通鑑地理通釋、通鑑釋文辨誤、通鑑胡注舉正、稽古錄、資治通鑑外紀、皇王大紀、中興小紀、續資治通鑑長編、綱目續麟、綱目分注拾遺、綱目訂誤、大事記、建炎以來系年要錄、210建炎以來系年要錄、九朝編年備要、續宋編年資治通鑑、西漢年紀、靖康要錄、兩朝綱目備要、宋季三朝政要、宋史全文、資治通鑑前編、通鑑續編、大事記續編、元史續編、御批歷代通鑑輯覽、御定資治通鑑綱目三編、皇清開國方略、資治通鑑後編
紀事本末類
通鑑紀事本末、春秋左氏傳事類始末、三朝北盟會編、蜀鑒、炎徼紀聞、宋史紀事本末、元史紀事本末、平定三逆方略、聖祖仁皇帝親征平定朔漠方略、欽定平定金川方略、平定準噶爾方略、平定兩金川方略、欽定剿捕臨清逆匪紀略、欽定蘭州紀略、欽定石峰堡紀略、欽定台灣紀略、綏寇紀略、滇考、明史紀事本末、繹史、左傳紀事本末、平台紀略
別史類
逸周書、東觀漢記、建康實錄、隆平集、古史、通志、東都事略、路史、欽定重訂契丹國志、欽定重訂大金國志、古今紀要、蕭氏續後漢書、郝氏續後漢、春秋別典、御定歷代紀事年表、三元甲子編年、欽定續通志、補歷代史表、後漢書補逸、春秋戰國異辭、尚史
雜史類
國語、國語補音、戰國策、鮑氏戰國策注、戰國策校注、貞觀政要、渚宮舊事、東觀奏記、五代史闕文、五代史補、北狩見聞錄、松漠紀聞、燕翼詒謀錄、太平治跡統類、鹹淳遺事、大金吊伐錄、汝南遺事、錢塘遺事、平宋錄、弇山堂別集、革除逸史、欽定蒙古源流、
詔令奏議類
傳記類
【傳記類一、聖賢之屬】孔子編年、東家雜記
【傳記類三、總錄之屬】古列女傳、高士傳、卓異記、春秋臣傳、廉吏傳、紹興十八年同年小錄、伊洛淵源錄、宋名臣言行錄前集、名臣碑傳琬琰之集、錢塘先賢傳贊、慶元黨禁、宋寶祐四年登科錄、京口耆舊傳、昭忠錄、敬鄉錄、唐才子傳、元朝名臣事略、浦陽人物記、古今列女傳、殿閣詞林記、嘉靖以來首輔傳、明名臣琬琰錄、今獻備遺、百越先賢志、元儒考略、欽定宗室王公功績表傳、定外藩蒙古回部王公表傳、欽定八旗滿洲氏族通譜、欽定勝朝殉節諸臣錄、明儒學案、中州人物考、東林列傳、儒林宗派、明儒言行錄、史傳三編、閩中理學淵源考
【載記類】吳越春秋、越絕書、華陽國志、鄴中記、十六國春秋、別本十六國春秋、蠻書、釣磯立談、江南野史、江南別錄、江表志、江南餘載、三楚新錄、錦里耆舊傳、五國故事、蜀檮杌、馬氏南唐書、陸氏南唐書、吳越備史、安南志略、十國春秋、附錄、朝鮮史略、越史略
【時令類】歲時廣記、御定月令輯要
地理類
【地理類三、都會郡縣之屬】吳郡圖經續記、乾道臨安志、淳熙三山志、吳郡志、新安志、剡錄、會稽志、赤城志、寶慶四明志、海鹽澉水志、景定嚴州續志、景定建康志、鹹淳臨安志、至元嘉禾志、昌國州圖志、延祐四明志、齊乘、至大金陵新志、無錫縣誌、姑蘇志、武功縣誌、朝邑縣誌、嶺海輿圖、滇略、吳興備志、欽定熱河志、欽定日下舊聞考、欽定滿洲源流考、欽定皇輿西域圖志、欽定盛京通志、畿輔通志、江南通志、江西通志、浙江通志、福建通志、湖廣通志、河南通志、山東通志、山西通志、陝西通志、甘肅通志、四川通志、廣東通志、廣西通志、雲南通志、貴州通志、歷代帝王宅京記
【地理類四、河渠之屬】水經注、水經注集釋訂訛、水經注釋、吳中水利書、四明它山水利備覽、河防通議、治河圖略、浙西水利書、河防一覽、三吳水利錄、北河紀、敬止集、三吳水考、吳中水利全書、欽定河源紀略、侖昆河源考、兩河清匯、居濟一得、治河奏續書、直隸河渠志、行水金鑒、水道提綱、海塘錄
【地理類五、邊防之屬】籌海圖編、鄭開陽雜著
政書類
【政書類一、通制之屬】通典、唐會要、五代會要、宋朝事實、建炎以來朝野雜記、西漢會要、東漢會要、漢制考、文獻通考、明會典、七國考、欽定大清會典、欽定大清會典則例、欽定續文獻通考、欽定皇朝文獻通考、欽定續通典、欽定皇朝通典、欽定皇朝通志、元朝典故編年考
【政書類二、儀制之屬】漢官舊儀、大唐開元禮、諡法、政和五禮新儀、政和御製冠禮、政和五禮新儀、紹熙州縣釋奠儀圖、大金集禮、大金德運圖說、廟學典禮、明集禮、?宮禮樂疏、明臣謚考、明謚紀彙編、明宮史、幸魯盛典、萬壽盛典初集、欽定大清通禮、皇朝禮器圖式、國朝宮史、欽定滿洲祭神祭天典禮、欽定南巡盛典、八旬萬壽盛典、歷代建元考、北郊配位尊西向議、廟製圖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