陝西通志

陝西通志

明嘉靖《陝西通志》,陝西巡撫趙廷瑞修,陝西三原籍著名學者馬理、高陵籍著名學者呂柟主持編纂,於嘉靖二十一年(1542)完成,共四十卷,分土地、文獻、民物、政事四綱,下列二十八目,全書共約一百九十萬字,另有天象、地理、山脈、河流、城池、物產等附圖二百餘幅,號稱“上下古今,括囊殆盡”,是陝西歷史上一部著名的省級地方志書。

基本介紹

  • 作品名稱:陝西通志
  • 創作年代:嘉靖二十一年
  • 文學體裁:地方志
  • 作者:趙廷瑞、馬理、呂柟
古籍簡介,編纂歷程,作品評價,

古籍簡介

明嘉靖《陝西通志》,陝西巡撫趙廷瑞修,陝西三原籍著名學者馬理、高陵籍著名學者呂柟主持編纂,於嘉靖二十一年(1542)完成,共四十卷,分土地、文獻、民物、政事四綱,下列二十八目,全書共約一百九十萬字,另有天象、地理、山脈、河流、城池、物產等附圖二百餘幅,號稱“上下古今,括囊殆盡”,是陝西歷史上一部著名的省級地方志書。

編纂歷程

陝西的史志事業源遠流長、久負盛名。周代即有“記言”、“記事”的左史、右史,以及“掌道方誌”的誦訓、“掌邦國之志”的小史、“掌四方之志”的外史等專職史官;漢代有《三秦記》、《三輔黃圖》等名著問世;唐代有朝廷主持編纂的全國性地理總志《括地誌》、《元和郡縣圖志》等;宋代有呂大防《長安圖記》、宋敏求《長安志》、程大昌《雍錄》;元代有駱天驤《類編長安志》、李好文《長安志圖》等中國方誌史上有影響的著作播行於世;至明代成化年間,由時任陝西巡撫馬文升(字負圖)主修,提學副使伍福(字天錫)主持編纂的《陝西志》三十卷,於成化十一年(1475)刻成,這是陝西歷史上第一部通志性質的省級地方志書。
明嘉靖十八年,趙廷瑞(字信臣)出任陝西巡撫,考索陝西舊志,發現成化《陝西志》“顧今閱七十年,板佚其半,即秦城巨家,亦罕有其書矣”。作為陝西地方最高行政長官,趙深感沒有一部系統、完整記述省情的地方志書所帶來的種種不便,遂於嘉靖二十年早春“行縣”期間,前往三原,與著名學者馬理(字伯循,號溪田)談及纂修《陝西通志》事宜。馬理贊同並向其推薦好友、高陵籍著名學者呂柟(字仲木,號涇野)共襄此舉。趙即往高陵,“請於涇野,可之”。隨後,在趙廷瑞安排下,馬理、呂柟二人“卜竹林祠為館,各率從游之士,載所藏群書,肇纂述之事”。未幾,呂柟以母病辭歸,後又身染疾疴,“竟傷不起”,於嘉靖二十一年七月一日病逝。“是志也,蓋多出溪田先生之手雲”。
《陝西通志》的編纂自嘉靖二十年三月六日諸位參與編纂人員“就館”著手開展工作,至二十一年十一月十五日編纂完成並“散館”,歷時約一年九個月。志稿完成後,經反覆斟酌,乃“效之當路諸大君子,求斤正雲”,後經校正付梓。

作品評價

此書一經面世,即受到當時及後世學者關注並給予了高度評價。趙廷瑞稱讚此書“考索之精,雖史傳宿訛,亦多是正。藝文無繁富之嫌,政教貽官師之則”。“足以完既廢之典,以詔方來。繼自今生於斯、宦於斯者,取而觀之,全秦之故,畢陳於目前。其於民俗政體之助,豈其微乎!”對其“資政”價值給予了高度評價。參與該志纂修的周文翰亦稱:“茲志也,搜采人物,閱極經史及古今諸志、名世之集,雖斷碣殘碑,罔敢輕棄,其隱德幽貞,或遺於文人辭士之外者,又率得於先生(指馬理)之見聞,取善可謂廣矣;紀述事類,則凡舊志訛且漏者,皆考訂增入,綱舉目張,紀事可謂詳矣;簡帙則省舊志之半,而事則倍之,編敘可謂博且約矣”。邵國秀先生為《中國西北稀見方誌續集》(1997年5月)所寫的序言中,對明代陝西三部省級志書——成化《陝西志》、嘉靖《雍大記》和嘉靖《陝西通志》做了比較,認為“嘉靖《陝西通志》,無論體例之嚴謹,或記事之詳確,皆遠在前兩志之上。”“此書保存了陝、甘兩省大量明代及其以前的史料,實為陝西明代最有價值的一部省志”。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