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貴州通志》 清康熙三十六年(1697)刻本。現存於貴州省博物館。
基本介紹
- 中文名:貴州通志
- 時間:清康熙三十六年
- 現存:貴州省博物館
- 內容:三十七卷,共二十冊
《貴州通志》 清康熙三十六年(1697)刻本。現存於貴州省博物館。
《貴州通志》 清康熙三十六年(1697)刻本。現存於貴州省博物館。...... 康熙三十一年(1692)貴州巡撫衛既齊主修《貴州通志》三十六卷。康熙三十六年(1697)繼...
《貴州通志:萬曆志》是2010年貴州大學出版社出版的圖書,由貴州省文史研究館古籍整理委員會編著。本書是根據是貴州明、清兩代存世志書中的孤本——明萬曆《貴州通...
《康熙後貴州通志》,書名。貴州地方志。亦稱《衛閻本貴州通志》。37卷。清衛既齊(字伯嚴,今山西臨猗人,漢族)修、閻興邦(字弢中,號梅公,今河北宣化人,漢族...
《萬曆貴州通志》,書名。貴州地方志書。24卷。明王來賢、陳尚象修纂。明萬曆二十五年(1597)成書。內容記貴州省及各府州縣的建置沿革、名勝古蹟、政治、經濟...
《康熙前貴州通志》,書名。貴州地方志。亦稱《曹本貴州通志》。33卷。清曹申吉(字錫余,號澹余,山東安丘人,漢族)主修。因貴州是多民族地區,該書各卷均涉及...
貴州蠟染是以家庭為中心的手工副業,由於貴州地域和民族多樣性的特點,使貴州民間傳統印染工藝形成較強的區域性,即不同的民族或不同的地區有不同的工藝特徵。貴州...
吳勉(1334~1385),男,侗族,元末明初五開洞(今貴州省黎平縣中潮鎮上黃村蘭侗寨)人,領導了反抗明朝暴政和抵禦外族入侵性質的吳勉起義,被侗族人民尊稱為王勉。...
本書論述了唐宋貴州佛教的興起和傳布,元明貴州佛教的發展,明季貴州佛教的鼎盛,明末清初貴州佛教思想家的出現,近現代貴州佛教的衰落和復興,貴州佛教的特徵等內容。...
關於貴州大學堂的規制,從二十世紀三、四十年代任可澄主纂民國《貴州通志》,至今六七十年過去,廣為流傳的僅主要為簡單一句話。即“分英、法、日文三班,並授以...
《萬佛寺大鐘歌》蜚聲京城詩界,所著《桐埜詩集》在清代有四種刻本流傳於世;詩歌之外,周漁璜的學術成就也很了得,曾參與纂修《康熙字典》、《貴州通志》等重要...
貴州省文史研究館於1953年5月建立,是貴州省人民政府領導下的具有統戰性、榮譽性的文史研究事業單位。 貴州省文史研究館遵循"敬老崇文"之宗旨,"拾遺補缺,各展所長...
基本簡介《民國貴州方誌教育史料輯錄》是西南交通大學出版社出版的一本圖書。圖書簡介本書系統對民國貴州府縣州志教育史料彙編進行了系統整理輯錄點校,主要對《民國...
平壩縣珍珠泉又名喜客泉、噴珠泉,位於貴州省百泉之縣平壩縣城南5公裡頭鋪村。始建於明代,此泉為一下降泉,泉水從白雲岩斷裂中流出,水質清澈透明,又因流經碳酸鹽...
貴州工程套用技術學院(Guizhou University of Engineering Science)位於貴州省畢節市,原名畢節學院,是貴州省全日制普通本科高等學校。 學校創建於1938年,歷經貴州省立...
明弘治十四年(1501年)版《貴州圖經新志》記:“郡在貴山之陽,故名貴陽”,“貴山在治城北二里”,“白崖山在貴山之麓”,“白崖山在治城北二里”。《名勝志...
任可澄任貴州省長(代)時間短促,加之時局混亂,無政績可言。然由其主持的續修《貴州通志》110卷700餘萬字,及所編印的《黔南叢書》7集,每集10冊,則為世人留...
蠟纈是指《貴州通志》“用蠟繪畫於布而染之,既去蠟,則花紋如繪。”用蠟在織物上畫出圖案,然後入染,最後沸煮去蠟,則成為色底白花的印染品。由於蠟凝結收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