閻興邦 ,清直隸宣化(今張家口宣化)人 ,號梅公。
基本介紹
- 本名:閻興邦
- 字號:濤仲
- 出生時間:1635年
- 去世時間:1698年
閻興邦簡介,個人經歷,光祿大夫,
閻興邦簡介
閻氏先祖為山西忻州人,先人閻海明以武略跟隨常遇春戰於宣化,因功被授予宣府前衛指揮使,世襲指揮同知,從此,閻家就成為宣化人,而且都以武功顯赫於世,直到閻興邦才開始勵志於學業。
個人經歷
閻興邦少年時就跟隨舅父遊走於江浙間,結交了不少名士,一起吟詩作賦,在文學上打下了很好的功底。康熙二年(1663年),閻興邦中舉人,康熙九年(1670年),被補授直隸新城知縣,新城位於畿南要道,來往的車輛很多,尤其是郵遞的驛馬都要從這裡經過,驛馬累病了,或者趕不上趟的時候,官員就要拉老百姓的牲口使用,百姓苦不堪言。閻興邦上任後,拿出自己的錢來買了幾百頭馬,養在民間,有官用的時候官用,不用的時候,就由老百姓支配,或家用,或掙錢,深受百姓的歡迎。還有壞人冒充官員和皇族在集市上壟斷生意,欺壓百姓,閻興邦就自己騎著馬去有集市的地方暗訪,壞人聞風收斂,集市又恢復了繁榮。
閻興邦的才能引起朝廷的注意,很快就被擢升為通州知州,他在州任上更是修橋樑、平道路,辦了不少的好事。康熙十五年(1676年)升任工部員外郎,在一次隨大學士視察治河工程後,向皇帝匯報時,閻興邦的才能引起康熙的注意,閻興邦指著圖,把河道的情況匯報得非常詳細、非常清楚,康熙把他叫到前面,問了他的情況,不幾天,閻興邦就升任監察御史,後再升鴻臚寺卿、光祿卿。康熙二十七年(1688年),他當上了順天府尹,也就是首都的最高長官,這時,湖廣發生了叛亂,康熙考慮到中州與楚疆接壤,該有重臣鎮撫,於是又想到閻興邦,在金鑾殿接見了他,賜予鞍馬。閻興邦連夜赴河南巡撫任,他一下車就詢問百姓疾苦、詳察官員得失,並把河南的情況及時向朝廷稟報,爭取朝廷的支持,贏得百姓的信賴,“兩河左右千里戴公若慈母”。
光祿大夫
經過四年的努力,河南的事情理順了,閻興邦又調任貴州巡撫。這裡地處偏僻,民族關係複雜,有人勸他不要赴任,閻興邦正言說:“同屬朝廷疆土,何僻之有?”他到任後,把搞好民族關係放在首位,嚴飭屬下不要侵擾諸苗,並針對貴陽地狹民寡的實際,向朝廷建議並縣,針對駐軍困難,請求預撥糧餉,最為人稱道的是,請求朝廷增加貴州等邊疆少數民族地區鄉試的名額,得到朝廷的允準,增加了名額,“士林德之”。為表彰閻興邦治黔的功績,皇帝誥授他文職正一品散官“光祿大夫”。
康熙三十七年(1698年),閻興邦卒於任上,次年葬入宣化祖塋。他的詩文端雅有體,有《冰玉堂集》行世。
點評:鞠躬盡瘁的巡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