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林梵志

《武林梵志》十二卷。明朝吳之鯨撰。收於台北明文書局輯《中國佛寺史志彙刊第一輯》和杭州出版社輯《杭州佛教文獻叢刊第一輯》。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武林梵志
  • 武林位於:浙江杭縣之西約九公里處
  • 收於:台北明文書局輯
  • 出處:《中國佛寺史志彙刊第一輯》
簡介,文獻提要,實物勾勒,

簡介

武林位於浙江杭縣之西約九公里處。為靈隱、天竺、韜光、吳山、雲棲等諸山之總稱。宋室南遷,偏安江南。武林梵剎歷經戰亂而衰廢,至南宋始再重建。一時梵剎林立,高僧輩出,與南朝金陵(南京)先後輝映,造成佛寺建築之黃金時代。後雖經元、明兩代戰禍之破壞,然古寺梵剎之遺留於今日者,終較南京六朝古蹟為多。吳氏鑒於南宋武林梵剎,至明代而殘頹者頗多,恐遺蹟漸趨湮沒,乃博考乘牒,撰《武林梵志》,分為城外、城內、南山、北山及諸屬縣,凡得寺院四百二十六所,詳載各寺之創置始末及其山川形勝,繼而又分天朝寵錫、宰官護持、古德機緣、歷代勳績等四門,分別記載名流勝跡、高僧支派,而各編為小傳,序錄井然。
這本寺院宮觀的方誌收羅詳實,較其他記載武林之諸書為勝,不僅為伽藍增加故實,為佛教流傳收存史料,亦足為談藝之資正。

文獻提要

武林梵志十二卷(浙江汪汝瑮家藏本) ----出《四庫總目提要》
明吳之鯨撰。之鯨字伯裔,錢塘人。萬曆中舉人,官浮梁縣知縣。是編以杭州梵剎盛於南宋,至明而殘廢者多,恐遺蹟漸湮,乃博考乘牒,分城內、城外、南山、北山及諸屬縣,凡得寺院四百二十六所。俱詳志創置始末,及其山川形勝。後分《天朝寵錫》、《宰官護持》、《古德機緣》、《歷代勳績》四門,備紀名流勝跡、高僧支派。各編小傳,序錄井然,頗有條理。其中采輯宋元明人詩文,如仙林《崇先二寺記》見曹勛《松隱集》,《智果寺記》見徐一夔《始豐稿》,而志俱失載,不免稍有漏脫。又如宋張敦禮舍鐘之法雲寺,非杭之法雲寺,而以名同誤入。又撰《法相寺碑記》者前作范楷,後作沈楷,亦有駁文。然其搜剔幽隱,實多《武林遺事》、《西湖遊覽志》所未載。如《明遠堂詩》次於蘇軾諸作之後,而《東坡集》無之,張九成《喻彌陀塔銘》亦不見於《橫浦集》。張伯雨《天池樓詩》與本集互異,可以參考。其遺聞軼事,亦足為考古談藝之資,正不徒為伽藍增故實矣。

實物勾勒

據《武林梵志》記載,香積寺始建於北宋年間(978年),原名興福寺,北宋大中祥符年間(1008年―1016年),更名香積寺。元朝末年,香積寺被一場大火毀了,後來又重建多次,但最終還是被災害毀掉。清朝康熙五十二年(1713年),香積寺內建了兩座寶塔。1963年雙塔列為市重點文物保護單位。1968年東塔被毀,僅存西塔。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