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攽(劉貢父)

劉攽

劉貢父一般指本詞條

劉攽(bān,1023~1089):北宋史學家。劉敞之弟。字貢夫,一作貢父、贛父,號公非。江西省樟樹市黃土崗鎮荻斜墨莊劉家人。慶曆進士,歷任曹州兗州亳州蔡州知州,官至中書舍人。一生潛心史學,治學嚴謹。助司馬光纂修《資治通鑑》,充任副主編,負責漢史部分,著有《東漢刊誤》等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劉攽
  • 國籍:北宋
  • 出生日期:1023
  • 逝世日期:1089
  • 職業:史學家
  • 代表作品:《東漢刊誤
生平,著作,記載,軼事,名詩,

生平

劉攽生於宋真宗乾興元年,卒於哲宗元祐三年,年六十七歲。出自詩書世家,祖父劉式,南唐時舉進士,入宋後,官至刑部郎中。父親劉立之與叔伯四人俱舉進士。
劉攽與兄敞同舉仁宗慶曆六年(1046)進士。歷仕州縣二十年,始為國子監直講。熙寧中(1072),判尚書考功,同知太常禮院。因考試開封舉人時與同院官爭執,為御史所劾;又因致書王安石,論新法不便,貶泰州通判遷知曹州。曹州為盜區,重法不能止;攽為治尚寬平,盜亦衰息。遷京東轉運使,知兗、亳二州。吳居厚代京東轉運使,奉行新法,追咎攽在職廢弛,貶監衡州鹽倉。哲宗即位,起居襄州,入為秘書少監,以疾求知蔡州。在蔡數月,召拜中書舍人元祐四年卒。攽為人疏雋,不修威儀,喜諧謔,數招怨悔,終不能改。
劉攽邃於史學,與司馬光同修《資治通鑑》,專職漢史,作《東漢刊誤》,為人稱誦。 劉攽、劉敞與敞之子劉世奉嘗合著《漢書標註》,世稱三人為“墨莊三劉”。“墨莊劉氏”被奉為古代親職教育典範。劉氏卒後,家中除藏書千卷外別無財產。其妻指藏書對子女曰:此乃“墨莊”,將詩書作為家產教子女傳承。

著作

劉攽學識淵博,與兄劉敞齊名。歐陽修稱其“辭學優贍”、“記問該博”。蘇軾在草擬劉斂任中書舍人的制書中稱讚他“能讀墳典丘索之書,習知漢魏晉唐之故”。劉攽著作極為豐富,除了《資治通鑑》外,自己獨立完成的著作還有100卷。其中,最有代表性的史學著作有《東漢刊誤》4卷、《漢宮儀》3卷、《經史新義》7卷,《五代春秋》15卷、《內傳國語》20卷等多種。劉攽也是宋朝的著名詩人和文章大家。他的詩歌風格較為生動,與歐陽修的風格有相似之處。他的文章更受到同時代的曾鞏和後來的朱熹等人的高度評價。他的詩文由後人結集彙編成《彭城集》40卷。又著有《公非集》六十卷,《文獻通考》及《文選類林》、《中山詩話》等,並行於世。

記載

攽,字貢父,與敞同登科,仕州縣二十年,始為國子監直講。歐陽修、趙概薦試館職,御史中丞王陶有夙憾,率侍御史蘇寀共排之,攽官已員外郎,才得館閣校勘。熙寧中,判尚書考功、同知太常禮院。
詔封太祖諸孫行尊者為王,奉太祖後。攽言:“禮,諸侯不得祖天子,當自奉其國之祖。宜崇德昭、德芳之後,世世勿降爵,宗廟祭祀,使之在位,則所以褒揚藝祖者著矣。”後二王紹封,如攽議。
方更學校貢舉法,攽曰:“本朝選士之制,行之百年,累代將相名卿,皆由此出,而以為未嘗得人,不亦誣哉。願因舊貫,毋輕議改法。夫士修於家,足以成德,亦何待於學官程課督趣之哉。”王安石在經筵,乞講者坐。攽曰:“侍臣講論於前,不可安坐,避席立語,乃古今常禮。君使之坐,所以示人主尊德樂道也;若不命而請,則異矣。”禮官皆同其議,至今仍之。考試開封舉人,與同院王介爭詈,為監察御史所劾罷。禮院廷試始用策,初,考官呂惠卿列阿時者在高等,訐直者反居下。攽覆考,悉反之。又嘗詒安石書,論新法不便。安石怒摭前過,斥通判泰州,以集賢校理、判登聞檢院、戶部判官知曹州。曹為盜區,重法不能止。攽曰:“民不畏死,奈何以死懼之。”至,則治尚寬平,盜亦衰息。為開封府判官,復出為京東轉運使。部吏罷軟不逮者,務全安之。徙知兗、亳二州。吳居厚代為轉運使,能奉行法令,致財賦,乃追坐攽廢弛,黜監衡州鹽倉。
哲宗初,起知襄州。入為秘書少監,以疾求去,加直龍圖閣、知蔡州。於是給事中孫覺胡宗愈中書舍人蘇軾、范百祿言:“攽博記能文章,政事侔古循吏,身兼數器,守道不回,宜優賜之告,使留京師。”至蔡數月,召拜中書舍人。請復舊制,建紫微閣於西省。竟以疾不起,年六十七。
攽所著書百卷,尤邃史學。作《東漢刊誤》,為人所稱。預司馬光修《資治通鑑》,專職漢史。為人疏俊,不修威儀,喜諧謔,數用以招怨悔,終不能改。

軼事

卻埽編
劉貢父舊與王荊公游甚款,每相遇必終日。荊公為參政,一日貢父訪之,值其方飯,使吏延入書室。見有草藳在硯下,取視之,則論兵之文也。貢父善強記,一過目輒不忘,既讀復置故處,念吾以庶僚謁執政,逕入其便座,非是,復趨出,待於廡下。荊公飯畢而出,始復邀入坐,語久之,問:“貢父近為文乎?”貢父曰:“近作兵論一篇,草創未就。”荊公問所論大概何如,則以所見藳為己意以對,荊公不悟其窺見己作也,默然良久,徐取硯下藳裂之。蓋荊公平日論議欲出人意表,有同之者,則以為流俗之見也。
馬默擊劉貢父玩侮無度,或告貢父,貢父曰:“既稱馬默,何用驢鳴?”立占馬默驢鳴賦,有“冀北群空,黔南技止”之警策。客問劉貢父曰:“某人有隱過否?中司將鳴鼓而攻之。”貢父曰:“中司自可鳴鼓兒,老夫難為暗箭子。”客笑而去。王荊公會客食,遽問:“孔子不徹姜食何也?”劉貢父曰:“本草書姜多食損知,道非明民,將以愚之,孔子以道教人者,故云。”荊公喜以為異聞,久乃悟其戲也。王荊公好言利,有小人諂曰:“決梁山泊八百里水以為田,其利大矣。”荊公喜甚,徐曰:“決水何地可容?”劉貢父曰:“自其旁別鑿八百里泊,則可容矣。”荊公笑而止。
東都筆錄
劉攽為開封府試官,出臨以教思無窮論,舉人上請曰:“此卦大象何如?”劉曰:“要見大象,當詣南御苑也。”有又請曰:“至於八月有凶,何也?”答曰:“九月固有凶矣。”蓋南苑豢馴象榜帖之出常在八九月之間也。王彥和汾口吃,劉攽嘲之曰:“恐是昌家,又疑非類,不見雄名,惟聞艾氣。”又嘗同趨朝,聞叫班聲,汾謂曰:“紫宸殿下頻呼汝。”蓋常朝知班吏多雲“班班”,謂之喚班,攽應聲答曰:“寒食原頭屢見君。”汾與墳同音也。 劉攽與王汾彥和同在館閣。一日劉謁王曰:“君改章服,故致賀耳。”王曰:“未嘗受命。”曰:“早間合門使傳報,君但詢之。”王密使人詢合門,乃是有旨諸王墳得以紅泥塗之。 攽又戲王覿曰:“公何故見賣?”王答曰:“賣公直甚分文?”
東皋雜錄
攽與王介甫最為故舊,介甫嘗拆其名曰:“劉攽不值分文。”攽遂答曰:“失女便成宕,無□莫是妒,下交亂真如,上頸誤當寧。”介甫大銜之。默記
春渚紀聞
劉貢父為舍人。一日朝會,幙次與三衛相鄰,時諸帥二人出軍伍,有一水精茶盂,傳玩良久,一帥曰:“不知何物所成,瑩潔如此?”貢父隔幙謂之曰:“諸公豈不識,此乃多年老兵耳。” 劉貢父初入館,乘一騍馬而出,或言:“不慮趨朝之際,有從群者,致奔踶之患耶?”貢父曰:“吾將處之也。”或問:“何以處之?”曰:“吾令市青布作小襜,系之馬後。”或曰:“此更詭異也。”貢父曰:“吾初幸館閣之除,俸入儉薄,不給桂薪之用,因就廉值取此馬以代步。不意諸君督過之深,姑為此以掩言者之口耳。” 沈存中內翰,劉貢父與從官數人同訪之。始下馬,典謁者報內翰方浴,貢父語同行曰:“存中死矣,待之何益?”眾驚問故,貢父曰:“孟子云,死矣盆成括。”
曾布三司使,與呂嘉問爭市易事。介甫主嘉問,布坐左遷。詔命始出,朝士多未知。布字子宣,嘉問字望之。或問貢父,貢父曰:“曾子避席。”又問:“望之何如?”曰:“望之儼然。”介甫聞之不喜,由是出貢父知曹州。
劉貢父作給事中,時鄭穆學士表請致仕狀過門下省,劉謂同舍曰:“宏中請致仕,為年若干?”答者曰:“鄭年七十三。”劉遽曰:“慎不可遂其請。”問其故,劉曰:“且留伴八十四底。”時潞公年八十四,再起為平章事。潞公聞之,甚不懌。宏中,穆字也。
劉貢父呼蔡確為倒懸蛤蜊,蓋蛤蜊一名殼菜也。確深銜之。
孫莘老形貌奇古。熙寧間論事不合責出,世謂沒興孔夫子孔宗翰宣聖之後,氣質肥厚,劉貢父目之孔子家小二郎。元祐間二人俱為侍郎,二部爭事於殿門外幄次,貢父過而謂曰:“吾黨之直者異於是。”坐間有悟之者,大笑。
侯鯖錄
孫覺孫洙同在三館。覺肥而長,洙短而小,二人皆髯,劉攽呼為大胡孫、小胡孫。顧臨字子敦,亦同為館職,為人偉儀表而好談兵,攽目為顧將軍。又以反語呼之曰“頓子姑”。攽嘗與王介同為開封府試官,試節以制度不傷財賦,舉子多用蓄積字,聲近御名。介堅欲黜落,攽爭之,遂至喧忿。監試陳襄以聞,二人皆贖金。中丞呂公著又言責太輕,遂皆奪主判。是時雍子方為開封推官,戲攽曰:“據罪名當決臀杖三十。”攽答曰:“然,吾已入文字矣。其詞曰:切見開封推官雍子方,身材長大,臀腿豐肥,臣實不如,舉以自代。”合座大笑。
劉攽、劉恕同在館下,攽一日問恕曰:“前日聞君猛雨往州西何也?”恕曰:“我訪丁君閒冷無人過從,我故冒雨往見也。”攽曰:“丁方判刑部,子得非有所請求耳。”恕勃然大怒,至於詬罵。攽曰:“我與君戲耳,何忿之深也?”然終不解。同列亦惘然莫測,異時方知。是日恕實有請求於丁,攽獨不知,而誤觸其諱耳。
東軒雜錄
劉貢父辨博才敏,出諸人上。一日在館與諸寮友語及時政,王學士觀遽止之,使勿言,陸經乃戲王學士云:“王三到了是惜命。”貢父應聲曰:“不惟王三惜命,更兼陸四括囊。”人皆服其機警。王三、陸四,皆排行也。
類苑引魏王語錄
孫巨源內翰從貢父求墨,而吏送達孫莘老中丞,巨源以求而未得,讓劉,劉曰:“已嘗送君矣。”已而知莘老誤留也,以皆姓孫而為館職,吏莫得而別焉,劉曰:“何不取其髯為別?”吏曰:“皆胡而莫能分也。”劉曰:“既是皆胡,何不以身之大小為別?”於是館人以孫莘老為大胡孫學士,巨源為小胡孫學士。王平甫學士軀幹魁碩,而眉宇秀朗,嘗盛暑入館,方下馬流汗浹衣,劉攽見而笑曰:“君真所謂汗淋學士也。”
劉貢父為館職,節日同舍有從者以書筒盛門狀遍散於人家。貢父知之,乃呼所遣人坐別室,以酒炙犒之,因取書筒視之。凡與有一面之舊者,盡易己之門狀。其人既飲食,再三致謝。遍走巷陌,實為貢父投刺,而主人之刺不達。
軒渠錄
李公擇於秘書省種竹云:“使後人見之曰:此李文正所植之竹也。”蓋自許他日謚文正也。劉貢父聞之曰:“李文正不特能系筆,又善種竹耶?”是時京師有李文正善系筆,士大夫多用之。後貢父西省種竹,東坡詩云:舊德終呼名字外,後生誰續笑談余,蓋謂此也。
詩話總龜
劉貢父知長安,妓有茶嬌者,侯鯖錄云:所謂添蘇者也。以色慧稱,貢父惑之,事傳一時。貢父被召還朝,茶嬌遠送之,為夜宴痛飲,有別詩曰:“畫堂銀燭宵明,白玉佳人唱渭城。唱盡一杯須起舞,關河風月不勝情。”至闕,歐陽永叔出城迓貢父,貢父病酒未起。永叔問故,貢父曰:“自長安路中親識留飲,頗為酒病。”永叔戲之曰:“貢父,非獨酒能病人,茶亦能病人矣。”
世以癩疾鼻陷為死證,劉貢父晚有此疾,又嘗坐和蘇子瞻詩罰金。元祐間同為從官,貢父曰:“前於曹州有盜入人家取書一卷而去,乃舉子所著五七言詩,就質庫質之。主人喜事,好其詩不捨。明日盜敗,吏取其書,主人賂吏,私錄之,曰:‘吾愛其語,將和之。’吏曰:‘賊詩不中和。’”按以上畫墁錄略同。子瞻曰:“孔子嘗出,顏、仲二子遇其師,子路趫捷,躍而升木,顏淵濡緩,顧無所之,就市刑經幢避之,所謂石幢子者。既去,市人以賢者所至,不可復以故名,遂共謂避孔塔。”坐皆絕倒。
後山叢談
貢父晚苦風疾,鬚眉脫落,鼻樑斷壞。一日與蘇子瞻數人各引古人一聯以相戲,子瞻曰:“大風起兮眉飛揚,安得猛士兮守鼻樑?”坐間大噱。貢父恨悵不已。
元豐六年十月十二日夜,友有得風疾者。急往視之,已不能言矣。方生死之爭其苦有甚於刀鋸木索者矣。予知其不可救,默為祈死。東坡志林 癸巳類稿引此,謂是劉貢父事。元豐應作元祐

名詩

種田江南岸,六月才樹秧。借問一何晏,再為霖雨傷。
官家不愛農,農貧彌自忙。盡力泥水間,膚甲皆疥瘡。
未知秋成期,尚足輸太倉。不如逐商賈,游閒事車航。
朝廷雖多賢,正許貲為郎。
新晴
青苔滿地初晴後,綠樹無人晝夢余。惟有南風舊相識,偷開門戶又翻書。
一雨池塘水面平,淡磨明鏡照檐楹,東風忽起垂楊舞,更作荷心萬點聲。
城南行
八月江湖秋水高,大堤夜坼聲嘈嘈。前村農家失幾戶,近郭扁舟屯百艘。
蛟龍婉蜒水禽白,渡頭老翁須雇直。城南百姓多為魚,買魚欲烹輒悽惻。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