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墳

王墳

王墳是山東省臨朐縣的石家河鄉。命名源於衡恭王墓(明憲宗之子)葬於此。此地現為王墳溝,當時看墳人據說是依據此地“香爐山,石人山,盤龍山,牛角山”得來。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王墳
  • 外文名:wangfen
  • 地點山東省臨朐縣
  • 源於:衡恭王墓
  • 面積:20平方公里左右
  • 真墓地:在臨朐縣石家河鄉王墳溝
  • 編寫人:聶坤(彭家莊)、張岩(柳子村)
地名簡介,史籍記載,

地名簡介

王墳是明朝萬曆年間兵部尚書王一鶚及其家族的墓地,俗稱“王墳”。原為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現為縣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王墳位於臨朐縣石家河,墓地坐北朝南。
王墳
衡憲王墓位於石家河鄉石家河村東800米處的王墳溝村後高土台上。東距石人山1公里,東北緊靠香爐山山壟,西北500米為彌河,墓方形,墓穴坐西向東,邊長19米,高7.5米,四周砌石已拆,內封砌石基本完好,南側一盜洞。王墳於清鹹豐年間曾遭遇土匪搶掠,“文化大革命”初期被毀為廢墟。 今前為田地,後為土丘。
1994年春,臨朐縣文物局得到本縣石家河鄉石家河村委舉報,衡王墓被盜掘。縣文物局到現場調查並對墓葬進行清理。墓內隨葬物品被洗劫幾盡,衡王及一妃一嬪之棺槨俱已朽爛不堪,骸骨更作灰土矣。

史籍記載

縣文物局現場清理髮現有關石刻尚完好無損,足以補正史志之闕失。計有墓門刻石一,上書“欽建玄宮”;墓誌蓋一,上書“大明定王第一子衡憲王壙志”;《壙志》一,《朱書》一。謹將《壙志》、《朱書》備錄於下:
壙志:
王諱常氵庶,定王之子,母妃吳氏。王生於隆慶三年十月初二日,萬曆二十四年六月初六日冊封為衡王。天啟七年七月十九日以疾薨,享年五十有九。妃王氏薨。子五位:第一子未名封卒,第二子世子疾薨乏嗣,第三子改封世子,第四子封鎮國將軍,第五子報生未名封。女十一位,幼卒五位,第六女嘉祥縣主,第七女卒,第八女鐘祥縣主,第九女濟河縣主,第十女太平縣主,第十一女永壽縣主。上聞訃,輟朝三日,遣官諭祭,謚曰憲。命有司治喪葬如制,及在京文武皆致祭焉。以崇禎二年十一月十五日葬於香爐山。嗚呼!王以帝室,懿享有大國,允為藩輔,富貴極隆,哀榮備至,可無憾矣。爰述其概,勒之幽壙,用垂不朽雲。
朱書:
維大明崇禎二年,歲次己巳,夏四月丙戊朔,越十二日丁酉,衡藩達孝世子由棷伏緣冊封顯考王、顯妣元妃王氏薨逝,未卜瑩地,夙夜憂思,不遑寢處。恭承上命,差欽天監博士徐祖健,相擇青州府臨朐縣香爐山之麓,堪為陵園。系卯脈入首,作甲山庚向,筮龜葉吉,易占允藏。謹憑百鶴仙師,置金銀錢帛九萬九千九百九十九貫,處誠致敬,於開元皇君位下,買到本山:東至青龍,西至白虎,南至朱雀,北至玄武,上止青天,下止黃泉,中止亡靈吉穴。內方勾陳,分掌四域,丘丞墓伯,恪守封界,道路將軍,齊肅阡陌;萬年千載,藩潢鞏固。若輒乾犯訶禁,將軍即行款付河伯,令以牲宰酒禮,共盟信誓,財地兩相交付。謹擇於己巳年四月十八癸卯日午時,天地開通,日吉時良,斬葦立穴,破土安塋,用工修建。工程畢後,另擇天地和寧,玉犬金雞,鳴吠歌吼,吉辰封柩安葬。山川鐘靈,神祗保佑,永錫洪庥。若違斯約,地府主吏,自當厥咎。神其掌握內外,存亡永葉貞吉。急急奉太上五帝律令敕。知見,歲直符功曹、月直符使者。代保,日直符功曹、時直符使者。左鄰南極老人、右鄰北斗星君。驗地,百鶴仙翁。書契,青鳥羽士。
通過衡憲王墓誌的《壙志》、《朱書》得知:
衡憲王朱常(氵庶)生於隆慶三年(1569年)十月初二日,萬曆二十四年(1596年)六月初六日冊封為衡王。天啟七年(1627年)七月十九日以疾薨,享年五十有九。
衡憲王墓風水選址是皇帝派來的欽天監博士徐祖健花了近三年的時間勘定的,所謂“三年尋龍”也。立穴時間是己巳年四月十八癸卯日午時,即崇禎二年1629年5月10日己巳年己巳月癸卯日戊午時。墓穴系卯脈入首,作甲山庚向。
卯脈入首,東邊一公里是石人山,與偏東北的香爐山相連,香爐山為來龍後樂,香爐山蜿蜒而下,束咽聚氣,然後呈喇叭口張開形成一大土台,台中聳起墓冢。墓冢東南的山(即左青龍)名雲彩骨朵,取“雲從龍”之意。西北(即右白虎)名老虎槍。穴場前方是彌河,彌河對岸是盤龍山和牛角山。
王墳
七運甲山庚向犯了玄空風水的三大禁忌:一,全盤丁星伏吟;二,上山下水;三,七運之凶星叢聚於中心軸線。《都天寶照經》曰:“本山來龍立本向,“返吟”“伏吟”禍難當,自縊離鄉蛇虎害,作賊充軍上法場。”
衡憲王墓立穴時間崇禎二年1629年屬七運,七運七為兌西方為正神,對方震東方為零神,衡憲王墓坐東朝西是上山下水局。青囊序云:“山上龍神不下水,水裡龍神不上山。”主家破人亡。
第六世衡王朱常氵庶於1629年安葬香爐山山麓後,他的子孫到底如何呢?
天啟七年(1627)朱常氵庶去世後,其第二子(失名世子)曾攝衡王位,未及正式頒冊,就於崇禎元年戊辰(1628)年去世,朱由棷繼封世子。
崇禎四年辛未(1631)十二月,“孔有德攻青州”。
崇禎五年四月朱由棷襲封衡王。
崇禎十五年壬午(1642)年冬至次年春,清兵入山東,數次圍攻青州,在這次青州保衛戰中,衡王曾起過積極作用。
王墳
崇禎十七年,清兵陷北京,山東本來應成為南京的有力屏幛。尤其是青州,當時周圍義師雲集,衡王府又為北方惟一沒有損傷元氣的親藩,財力雄厚,若因勢乘時,自可做出一番轟轟烈烈的事業。可惜懦弱而又吝財自封的朱由棷卻向清遞了順表。衡王若肯倡議反清,即使不成大事,也足以牽制清軍,緩解南明危機。
清世宗福臨順治二年乙酉(1645)正月,衡王朱由棷奏請入覲,清廷命候旨來朝。
順治三年丙戌(1646)四月初九日,清廷命將前明宗室名色,概行革除,比之齊民。五月十七日,清朝借謀反為名,殺衡王朱由棷等明宗室十一人。
明史關於徐祖健的記載很少,《崇禎長編》記載了崇禎二年(1629年)發布詔書,定逆案,將黨附魏忠賢諸人,分為六等;重者處死,輕者終身不用。徐祖健的名字赫然出現在了“殿工加銜並蔭襲削去者二百九十八人”之中,原來徐祖健屬於魏忠賢閹黨派系,魏忠賢為篡奪大明政權,竟然把風水專家攬入己下,肆意用風水謀害皇族。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