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子避席

曾子避席

曾子避席”出自《孝經》,是一個非常著名的故事。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曾子避席
  • 出處:《孝經
  • 其中道理:一種非常禮貌的行為
  • 相關人物曾子,孔子
原文,譯文,其中道理,相關故事,

原文

仲尼居,曾子侍。子曰:“先王有至德要道,以順天下。民用和睦,上下無怨。汝知之乎?”曾子避席曰:“參不敏,何足以知之?”

譯文

曾子是孔子其中一個弟子,有一次他在孔子身邊侍坐,孔子就問他:“以前的聖賢之王有至高無上的德行,精要奧妙的理論,用來教導天下之人,人們就能和睦相處,君王和臣下之間也沒有不滿,你知道它們是什麼嗎?”曾子聽了,明白老師孔子是要指點他最深刻的道理,於是立刻從坐著的蓆子上站起來,走到蓆子外面,恭恭敬敬地說道:“我不夠聰明,哪裡能知道,還請老師把這些道理教給我。”

其中道理

在這裡,“避席”是一種非常禮貌的行為,當曾子聽到老師要向他傳授時,他站起身來,走到蓆子外向老師請教,是為了表示他對老師的尊重。曾子懂禮貌的故事被後人傳誦,很多人都向他學習。

相關故事

陳褘是隋末唐初洛州人,有一次和幾個哥哥聽父親講授《孝經》。
父親說:「古時沒有椅子,都是席地而坐。孔子向他的弟子們授課,大家也都是坐在蓆子上。有一天,孔子講著講著,忽然提了個問題,叫他的弟子曾子來回答。曾子見老師要他回答問題,趕緊站起來,往邊上一站,垂下雙手,畢恭畢敬的回答了孔子的提問……」
「這就是曾子避席的故事。你們明白了嗎?」
幾個哥哥都說明白了,這時陳褘卻站了起來,整理好衣襟,站到邊上,畢恭畢敬的說:「明白了!」
後來陳褘出家當了和尚,法名玄奘
玄奘,俗姓陳,名褘。(hui)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