員外郎

員外郎

員外郎,中國古代官職之一,原指設於正額以外的郎官。隋朝於尚書省二十四司各置員外郎一人,為各司之次官,相當於副司長,郎中是正司長。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員外郎
  • 時間:1910年
  • 國家:中國
  • 時期:唐朝時期
定義,歷史,

定義

在唐朝貞觀時期之前,吏部考功員外郎是科舉考試的主考官。在唐開元年間後,因當時的皇帝李隆基覺得此官職過低,而改由禮部侍郎主持科舉考試,並一直延續下來。在清朝,此官職配置於朝廷或地方之輔助部門,品等為從五品。該官職一般為閒職,明朝以降常有商賈仕紳捐錢獲得此官職。至此,員外成為富有地主的另一種稱呼。1910年代,清朝滅亡後,該官職廢除。
1、官名。原指設於正額以外的郎官。晉以後有員外散騎侍郎,為皇帝近侍官之一。隋開皇三年(公元538年)於尚書省二十四司各置員外郎一人,為吏中的要職。明清各部仍沿此制,以郎中、員外郎、主事為司官的在三級,得以遞升。清代,六部外之官署,如理藩、太僕寺、內務府,亦高級史外郎,簡稱員外。
2、 員外郎,官名,員外為定員外增置之意,原指設於正額以外的郎官。三國魏末始置員外散騎常侍,晉以後所稱之員外郎指員外散騎侍郎(皇帝近侍官之一)。南北朝時,又有殿中員外將軍、員外司馬督等,都在官名上加“員外”。隋開皇六年(586),於尚書省二十四司置員外郎1人,為各司之次官。唐、宋、遼、金、元、明、清沿其制,以郎中、員外郎為六部各司正副主官。時號“員外”,實已在編制定員之內。此外,唐、宋、遼、金在尚書省左右司郎中下,也有員外郎。元屬中書省

歷史

晉書.職官志》:“員外散騎侍郎,武帝置,無員。”《通典.職官四.歷代郎官》:“至開皇三年,二十四司又各置員外郎一人,以司其曹之籍帳,侍郎闕則攝其曹事。”原註:“今尚書員外郎,其置自引始。以前歷代......皆無員外之號,前以史傳及《職官要錄》或有言員外郎者,蓋謂員外散騎侍郎耳,非尚書之職。”又“大唐改隋諸司郎為郎中,每曹又復置員外郎......今尚書省有左右司郎中各一人,員外郎各一人,分管尚書六曹事。其諸曹諸司郎總三十人,員外郎總三十人。”《舊唐書.劉禹錫傳》:“[王叔文]引禹錫及柳宗元入坐中,與之圖議,言無不從。轉屯田員外郎、判度支鹽鐵案。”又唐柳宗元有《三贈劉員外》詩,即贈劉禹錫之作。
古代官位辭典古代官位辭典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