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 中文名:經幢
- 讀音:jīng chuáng
- 別名:幢幡
- 建築特點:多為石質,鐵鑄較少
景點介紹,建築特點,歷史沿革,經典建築,
景點介紹
君友會王愛君文集《經幢》釋義,經幢,及佛教物也,即書以佛教經文之幢。幢之梵名(印度)達瓦若(Dhvaja)又名計都(Ketu),乃以竹竿矗立插地,竿頭以種種絲帛寶珠莊校,借表麾群生,制魔眾,而於佛前建之。通常有與「幢」合稱幢幡之「幡」者,皆有相同之功用,然以幢者為於柱頭部分;幡者,則以長帛下垂者。(幢幡在中國一般用法則屬軍營旌旗之用)。
經幢起源於西藏、尼泊爾及印度等處,佛教傳入中土故亦效仿創建之,但後來於佛寺殿堂中,則多改以絲質緞綢之類上寫經文懸掛,於佛像、菩薩像之兩旁,亦有幡同時懸掛者,為長條下垂如中國立軸之畫品。幢懸掛殿堂中,其下端多以金銀線繡以花飾及流穗垂下。更有以水泥或石刻建築代之,其形似塔狀;但塔中空,而幢不空,且塔多有層次(三層,或七層),幢則無層次之分,而假石幢之表面書以經文,故得名「經幢」,所謂豎法幢,有宏揚正法、消弭災禍,而崇敬高標經文,興發善信向道誠敬之心。中國歷代著名古寺前或綠樹叢中,列立經幢,如福建晉江開元寺等處,多有法幢高樹也。
建築特點
幢是一種帶有宣傳性和紀念性的藝術建築。印度幢的形式是在紀念佛的玉垣上刻各種浮雕,也有的在塔前方左右各樹一石,宛如中國長方形的碑。唐宋以來,建幢之風盛行,有為建立功德而鐫造的陀羅尼經幢,也有為紀念高僧而建的墓幢。
中國經幢多為石質,鐵鑄較少。一般有圓柱形、六角形和八角形。由基座、幢身和幢頂三部分組成,幢身刻陀羅尼經文,基座和幢頂則雕飾花卉、雲紋以及佛、菩薩像。
指刻有經文之多角形石柱,又名石幢。有二層、三層、四層、六層之分。形式有四角、六角或八角形。其中,以八角形為最多。幢身立於三層基壇之上,隔以蓮華座、天蓋等,下層柱身刻經文,上層柱身鐫題額或願文。基壇及天蓋,各有天人、獅子、羅漢等雕刻。
一般最常見之經幢以《佛頂尊勝陀羅尼經》最多,其次為《白傘蓋陀羅尼》、《大悲心陀羅尼》、《大隨求即得大自在陀羅尼》、《大吉祥大興一切順陀羅尼》、《金剛經》、《般若心經》、《彌勒上生經》、《父母恩重經》等。
歷史沿革
經幢的由來,根據《佛頂尊勝陀羅尼經》中說:佛告天帝,若人能書寫此陀羅尼,安高幢上,或安高山,或安樓上,乃至安置窣堵波中……若有苾芻、苾芻尼、優婆塞、優婆夷、族姓男、族姓女,於幢等上或見,或與幢相近,其影映身,或風吹陀羅尼上幢等塵落在身上、彼諸眾生所有罪業,應墮惡道、地獄、畜生、閻羅王界、阿修羅身惡道之苦,皆悉不受,亦不為罪垢染污。此等眾生為一切諸佛之所授記,皆得不退轉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又,四川五代、兩宋的石窟中亦有陀羅尼經幢,但此時期的經幢多與各種密宗題材成組出現。如大足北山二八一窟中,龕內經幢為八面柱形,幢頂雕一八角亭閣,龕下每面刻一坐佛,幢身刻《佛頂尊勝陀羅尼經》,幢之造型小巧精緻,並與多種密宗像同處一龕。
中國於中唐以後開始盛行此種信仰,而有為過去、現在、未來三世眾生之利益供養,而在佛寺大殿的前庭等處造立經幢。依日僧圓仁《入唐求法巡禮行記》卷三所記載,唐文宗開成五年(公元八四O年),圓仁過思陽嶺時,曾見尊勝陀羅尼經幢,幢上篆有佛頂陀羅尼及其序。由此可見,經幢之建造始於佛陀波利傳譯《尊勝陀羅尼經》之後。此建造經幢之風習,於宋、遼時代更見盛行,但其後即漸衰退。
今日思陽嶺上存之陀羅尼幢,乃後世所造立,上有宋·天聖四年(公元一O二六年)之銘文。又,河南省鄭州開元寺亦有尊勝陀羅尼經幢,八角二層,立於基壇之上,下層柱身刻陀羅尼,上層柱身刻佛龕,龕側有銘,依銘文所記,可知此經幢系唐僖宗中和五年(公元八八五年)六月十日所造立,後唐明宗天成五年(公元九三O年)五月重建。此外,浙江省杭州靈隱寺、下天竺寺、梵天寺及河北省順德府開元寺、封崇寺、趙州柏林寺、正定龍興寺等處,亦有經幢。
唐代中期,佛教建築中增加了一種新的類型——經幢。“幢”原指佛像前所立用寶珠絲帛裝飾的竿柱,後改為石刻。置於殿前庭院內,成為永久性的佛教小品建築形式。經幢一般由幢頂、幢身和基座三個部分組成,主體是幢身,刻經文、佛像等。五代、北宋,經幢發展達到高峰,數量更多,形制更繁。元代以後,經幢建造漸趨沒落,永春寺原有兩尊唐代的經幢,可惜已經殘缺不全。
經典建築
五台山佛光寺經幢
佛光寺有兩座唐代經幢,一座建於唐大中十一年(公元857年),立於佛殿階前的中線上,高3.24米。另一座建於唐乾符四年(公元877年),在山門和文殊殿之間,高4.9米。均為八角形須彌座,上刻陀羅尼經及立幢人姓名。幢身之上有狼角形寶蓋,表面攜流蘇,八角出獅頭。山蕉葉之內是覆缽,其上有仰蓮覆寶珠,刻工極為精好。
河北趙州陀羅尼經幢
建於北宋景佑五年(公元l038年),高約、18米,是我國現存石經幢中最高的一座。 河北盧龍有一座金代經幢,重建於金代大定九年(公元1169年)。幢呈八角形,七層,高10米。柱身浮雕雲龍,柱頭飾仰蓮、石獅,第七層盤蓋上雕八條巨龍,上為仰缽承托球形幢頂,雕刻極為精美,為罕見石雕傑作。南翔寺經幢,建於唐鹹通年間,北宋重修,元代重鐫尊勝陀羅尼經文。高8米許,上刻有蓮瓣、如意紋、力士、天王等,幢身六面,鐫刻陀羅尼經文全文。
上海松江唐經幢
建於唐大中十三年(公元859年)現存二十一級,高9.3米,幢身八面,刻尊勝陀羅尼經全文。相傳造此幢有二說,一為此處是“海眼”,造幢鎮之;二謂每年秋天官府在此行刑,信佛者造幢超度亡靈。全幢高大美觀,尚具盛唐風格。
無錫惠山唐宋經幢
江蘇無錫慧山寺山門前,北為唐乾符三年(公元876年)陀羅尼經幢,南為北宋熙寧三年(公元1070年)建的普利院大白傘蓋神咒幢。二幢形式大小基本相同,上刻“佛頂尊勝陀羅尼經並序”。由上至下有欄桿、仰蓮、座佛、獅子、雲紋等,雕刻華麗,造型優美。
杭州鳳凰山梵天寺經幢
浙江杭州鳳凰山麓,建於唐乾德三年(公元965年);共二座,高15.67米,為浙江現存最高的一對經幢。書刻經文精美,華蓋按腰檐形式製作,十分别致。
浙江海寧安國寺經幢
在浙江海寧鹽關鎮西北隅,共有三座,分別建於唐會昌二年(公元842年)、四年(公元844年)和鹹通六年(公元865年)。幢為石制,刻有《佛頂尊勝陀羅尼經》,其鹹通六年幢高7米,腰檐仿木構建築,是現存發現最早的石構仿木製法古經幢,幢座還有精湛的佛教故事浮雕。
福建漳州經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