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道雜誌

明道雜誌

《明道雜誌》是宋代時期的一篇歷史瑣聞類筆記,作者是張耒。

基本介紹

  • 作品名稱:明道雜誌
  • 創作年代:宋代
  • 文學體裁:歷史瑣聞類筆記
  • 作者:張耒
內容簡介,作者簡介,節選,

內容簡介

宋代歷史瑣聞類筆記,一卷,北宋張耒撰。
該書一卷,或分為正續二卷,八十餘則。內容多記當時雜事,亦頗有記詩、論詩之語。書中多記著者當時見聞及朝野文人軼事,涉及蘇軾、司馬光、王安石、黃庭堅、晁補之、沈括、劉貢父等文學家多人。又多談論詩文,或評論唐人及時人詩歌短長,或研討詩歌技巧,並錄有不少時人詩作。又作者曾多次至黃州,故書中記黃州之風物民俗者亦不少。 書中評杜、韓、柳詩稱:“老杜語韻渾然天成,無牽強之跡”;“子厚詩律尤精”;“退之以高文大筆,從來便忽略小巧,故律詩多不工”,於此可見其論詩之旨。另有述吳正憲、王中甫、王介、趙周翰諸家行事、詩風,殊多可采。書中語言活潑,頗多諧謔語,如記長安有安氏者,家藏唐明皇髑髏,作紫金色,其家事之甚謹,因爾家富達,有數子得官,遂為盛族。後其家析居爭髑髏,遂斧為數片,人分一片而雲。余因謂之曰:“明皇生死為姓安人極惱。”合坐大笑。時秦學士觀方為賈御史彈,不當授館職,余戲秦曰:“千餘年前賈生過秦,今復爾也。”聞者以為佳謔,而秦不歡。但亦有張皇鬼神的荒誕之言,如記採石中元水府祠的韓乾畫馬一軸。祠前人說,頃年張唐公罷太平守,過祠下,見之不能舍,乃令畫工模易取去,以模者納廟中。及行,他舟皆發,獨載畫一舟,引之不動,其勢自沉。張公大恐還舊,本舟乃安。呂與叔,長安人。
此書《宋史˙藝文志》不載,書前亦無序言,惟書末有黃州守陳昇慶元庚申(1200)識語,稱「其間紀黃事尤詳。因刻板道院」,則此書宋時已有刻本。《皕宋樓藏書志》卷一一著錄嘉靖覆宋本。今傳有一卷及正續二卷本兩種,然內容無異。前者有《續百川學海》、《顧氏文房小說》、《唐宋叢書》、《叢書集成初編》等版本,後者有《學海類編》本。今有:《明道雜誌》中華書局1985年版;《明道雜誌》大象出版社“宋人筆記”第二編,2006年版。

作者簡介

張耒(公元1054年—1114年),字文潛,號柯山,世稱宛丘先生、張右史。生於楚州淮陰(今江蘇淮安市),祖籍亳州譙縣(今安徽亳縣)。善屬文,為“蘇門四學士”之一。蘇軾說他的文章類似蘇轍,汪洋澹泊。
神宗熙寧六年進士及第,任臨淮主簿,元豐元年(1078年),為壽安尉。元豐七年(1084年),遷鹹平丞,元祐初年(1086年)授秘書省正字,歷秘書丞、著作郎,官至起居舍人。紹聖三年(1096年),管勾明道宮。哲宗親政後因列為元祐黨人,徙宣州,哲宗紹聖四年(1097年),謫監黃州酒稅。元符二年(1099年),改監復州酒稅。元符三年(1100年),蘇轍北歸,張耒聞訊作《寄子由二首》。徽宗時,通判黃州,知兗州,召為太常少卿,出知潁、汝二州,復坐黨籍落職。在潁州得知蘇軾死訊,舉哀行服。崇寧元年(1102年),被指為元佑黨人,貶房州別駕,黃州安置,五年,歸淮陰。晚年留居陳州。政和四年卒,年六十一。
史稱其詩效白居易,樂府效張籍。如:〈田家〉、〈海州道中〉、〈輸麥行〉多反映下層人民的生活以及自己的生活感受,風格平易曉暢。著有《柯山集》五十卷,《拾遺》十二卷,《續拾遺》一卷,存武英殿聚珍藏版福建本、廣雅書局本。《張右史文集》60卷,有《四部叢刊》影印舊鈔本,《宛丘集》76卷,有《四庫全書》本。見於《宛丘集》而不見於《柯山集》的詩文,已輯入《拾遺》中。《宋史》卷四四四有傳。

節選

司馬溫公,當世大儒,博學無所不通。雖已貴顯,而刻苦記覽,甚於韋布。嘗為某言,學者讀書,少能自第一卷讀至卷末,往往或從中,或從末,隨意讀起,又多不能終篇。旋光性最專,猶嘗患如此。從來惟見何涉學士案上,惟致一書讀之,自首至尾,正錯校字,以至讀終,未終卷誓不他讀,此學者所難也。何涉蜀人。 王荊公為相,大講天下水利。時至有願乾太湖,雲可得良田數萬頃,人皆笑之。荊公因與客話及之,時劉貢父學士在坐,遽對曰:「此易為也。」荊公曰:「何也?」貢父曰:「但旁別開一太湖納水,則成矣。」公大笑。貢父滑稽而解紛多此類。
楊大年奉詔修《冊府元龜》,每數捲成,輒奏之。比再降出,真宗常有簽貼,有少差誤必見,至有數十簽。大年雖服上之精鑒,而心頗自愧;竊惴上萬幾少暇,不應能如此。稍訪問之,乃每進本到,輒降付陳彭年。彭年博洽,不可欺毫髮,故謬誤處皆簽貼以進。大年乃盛薦彭年文字,請與同修。自是進本降出,不復簽矣。
范蜀公不信佛說。大蘇公嘗與公論佛法其所以不信之說,范公云:「鎮平生事,非目所見者未嘗信。」蘇公曰:「公亦安能然哉?設公有疾,令醫切脈,醫曰寒則服熱藥,曰熱則餌寒藥,公何嘗見脈,而信之如此?何獨至於佛而必待見耶?」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