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書一
內容簡介
本書收錄從先
秦、
秦漢、
魏晉南北朝、隋唐五代、至宋、元、明、清,各種書體演變,名碑名貼賞析,書家特色評介,書法創作概要,
書法欣賞規律,讓讀者一窺中國書法藝術全貌。
可供美術、藝術設計人員閱讀參考。
從發展史要、工具材料、表現形式、基本技法等方面講解
中國花鳥畫,介紹了歷代名家,剖析了工筆技法,收入了名作賞析,使讀者可以對中國花鳥畫形成概略的認識。
可供美術、藝術設計人員閱讀參考。
圖書目錄
第一章 先秦書法
第三節 漢代銘刻書法
第三章 魏晉南北朝書法
第三節 顏筋柳骨
第六章 元代書法
第一節 元初三家
第七章 明代書法
第一節吳門書派
第三節 明晚書家
第一節 清代貼學
第九章 書法創作
第一節 模擬性與開拓性創作
第二節 創作內容與章法
第三節 書法樣式舉要
第十章 書法欣賞
第一節 書法欣賞的一般規律
第二節 書法美的標準
圖書二
基本信息
《中國書法藝術》(精)/中國文化與文明叢書
ISBN:9787119050799
出版日期:2007/01/01
頁數:540
內容簡介
《中國書法藝術》是“中國文化與文明”叢書之一卷,由中國
外文出版社和
美國耶魯大學出版社共同策劃、編輯,並分別以中文和英文同時出版,向全世界發行。
全書約40萬字。卷首的兩篇文章由中美兩位書法學界著名學者撰寫,綜述中國書法藝術發展的人文環境和演變軌跡,揭示”書畫同體”的
藝術傳統。主體部分共十章,由學界翹楚分章執筆,結合具體作品,細緻梳理出中國書法藝術從孕育、形成、發展到成熟的脈絡,對重要
書家、作品、流派和
書法理論發展的闡述深入淺出,並以國際文化交流的視角觀照
西方世界接受中國書法的歷史和現況。
隨文配圖近600幅,大多為歷代名碑法帖的實物拍攝,分別由中國大陸和台灣地區,以及日、美、英、法等國博物館、美術館和個人提供,其中不乏大陸首次發表的珍貴圖片。圖文並茂、規模宏富、製作精美是本書一大特色。
本書附有關鍵字索引、《中國政區圖》、《
中國歷代紀年表》、《中國歷代部分帝王年表》等,以便讀者閱讀參照。
圖書目錄
中國歷代紀年表
中國歷代部分帝王年表
中國政區圖
中國書法藝術引論
——先秦兩漢書法藝術
——隋唐五代書法藝術
——宋金元書法藝術
第六章 從台閣體盛行到個性解放黃悖——明代書法藝術
第七章 碑帖兩派的分流和融合黃悖
——清代書法藝術
注釋
主要參考書目
作者簡介
致謝
索引
評介與影響
日前,美國出版商協會專業和學術出版部公布了2008年度美國出版商協會專業和學術出版組獲獎作品,
外文出版社和
耶魯大學出版社共同編輯出版的《中國書法藝術》(Chinese Calligraphy)獲得人文學科優秀圖書獎和最佳藝術類圖書獎兩項大獎。 《中國書法藝術》是
中國外文局(
中國國際出版集團)和美國耶魯大學合作的大型出版項目《中國文化與文明》叢書中的一本。該項目開創了一種新型的合作方式,即由中美合作雙方共同策劃、中外多位著名學者共同編寫審定,將中國博大精深的優秀文化,用外國讀者容易理解的方式,奉獻給各國的廣大讀者,使之成為全人類的共同財富。目前,該叢書已出版《
中國繪畫三千年》、《
中國古代雕塑》、《
中國古代建築》、《
中國文明的形成》、《
中國古典哲學概念範疇要論》等,另有《
中國陶瓷藝術》、《
中國絲綢藝術》等也將陸續出版。 美國出版商協會是美國
圖書出版業全國性的行業協會,共有300多個成員,包括美國主要商業出版社,以及諸多大學出版社和學術社團。該協會所頒獎項在美國圖書出版領域具有重要影響。 此次獲獎意味著《中國書法藝術》一書不僅進入美國及西方主流市場,更獲得西方的認同。此前,《
中國繪畫三千年》曾獲得1997年度美國出版商協會科學與藝術類最高獎——
霍金斯獎。《中國文化與文明》叢書還於2008年北京奧運會期間獲美國休戰基金會頒授的“拓展獎”,叢書中其他圖書也曾多次獲獎。該叢書在中、美兩國的頻繁獲獎表明,此套叢書在向世界介紹中國文化、增進中美兩國交流方面獲得了極大的成功。同時,雙方的這種合作出版方式也是中國圖書“走出去”的較好途徑之一,值得借鑑
圖書三
基本信息
《中國書法藝術》
出版日期:2004年08月
ISBN:9787810537988 [十位:7810537989]
頁數:133
內容提要
在包括設計藝術教育課程體系的改革尚未自上而下、自下而上進行的情況下,在高等教育尚未進行超前的大刀闊斧式的改革舉措之下,通過教材的建設去使課程內容與社會實際需要相結合,做到與時俱進,去對課程體系中存在的問題進行調適,我們有理由認為這是行之有效的好方法。特別是在當前各種教材、教科書,甚至所謂的專著泛濫的情況下,這樣做尤有必要和具有承前啟後的意義。正是鑒於此,由湖南大學出版社組織了全國近三十所院校
設計藝術專業的專家、學者歷時近兩年編撰了這套教材。其目的主要在於通過這套教材的編撰發行,推進設計藝術學的健康發展。為了實現此目的,先後兩次組織專家進行論證,確定教材的種類,試圖建立一個符合時代發展和學科完善的教材體系,在反覆推敲的基礎上,確立了26種教材為設計藝術基礎教材。
這套教材在內容上力圖突出三個特色:鮮明的設計觀——體現設計的現代特點和市場化、國際化趨勢;強烈的時代感——最新的理念、最新的內容、最新的資料和實例;突出的實用性——體現設計專業的實踐性、實用性特點,注重教學需要。
圖書目錄
1 緒論
從文字到書法藝術
書法藝術的特色和規律
書法的文化力量和現實意義
2 書法簡史
先秦書法
秦朝書法
漢代書法
魏晉南北朝書法
隋代書法
宋代書法
現代書法
3 篆書的表現技巧
篆書概況
小篆的結構
學習小篆應注意的問題
隸書概說
隸書的名稱及流變
隸書的筆法
隸書的結構
隸書的章法
5 草書的表現技法
草書筆法
6 行書的表現技法
行書概論
行書的筆法
行書的結構
7 楷書的表現技法
楷書的筆法
楷書的結構
8 書法的基本技巧和方法
執筆方法
書寫姿勢
用筆方法
徐筆 疾筆
9 書法的借鑑與臨習
碑帖概述
碑帖的選擇
臨摹碑帖的方法
10 文房四寶
紙
墨
筆
硯
11 書法創作與審美
圖書四
基本信息
書名:中國書法藝術
定價:23.8
頁數:201
出版日期:2006-11-1
版次: 1
開本:16開
內容簡介
書法是我國具有悠久歷史傳統的藝術,深受廣大民眾的喜愛,在海內外都具有廣泛的民眾基礎。但是如何學好書法?學習書法如何達到精深的境界?初學者或已有一定基礎的學習者以及小有影響的書法家,對於書法藝術的認識和書法家,對於書法藝術的認識和學習都有這樣或那樣的疑惑與偏見。為了解決這些問題,使書法愛好者在認識,實踐及理論上得以全面、大幅度提高書法藝術水平,本書作者撰寫了這部《中國書法藝術》。
圖書目錄
第一章 中國書法藝術的表現工具——筆、墨、紙、硯
第一節 筆
第二節 墨
第三節 紙
第四節 硯
第五節 其他工具
第二章 中國書法藝術的表現對象——漢字
第一節 漢字的特點
第三節 漢字發展簡史
第三章 中國書法藝術發展史略
第一節 為中國書法藝術奠定堅實基礎的先秦書法
第二節 “書同文”的秦朝書法
第四節 絢爛多姿的魏晉南北朝書法
第六節 崇尚意趣的宋朝書法
第七節 宗唐法晉的元明書法
第四章 書法學習的基本方法
第二節 臨帖
第三節 讀帖
第四節 摹臨的有關問題
第五節 集字
第五章 書法學習的基本技法
第一節 寫字的姿勢
第二節 執筆的姿勢
第三節 關於用筆
第六章 篆書的學習
第一節 甲骨文的學習
第二節 金文的學習
第一節 隸書概覽
第二節 隸書的點畫用筆
附錄漢《禮器碑》節 選
第八章 楷書的學習
第二節 楷書的結構特點
第三節 其他問題
第九章 行書和草書的學習
第一節 行書概說
第二節 行書基本點畫及其用筆
第三節 行書的結字和章 法
第四節 草書的學習
附錄二晉王羲之《十七帖》節 選
第十章 書法創作
第一節 選定恰當的文字內容
第二節 書法作品的款式
第三節 書法作品章 法構成
第一節 書法美的原理
第二節 書法美的欣賞
第一節 篆刻藝術簡史
第二節 篆刻藝術的創造過程——印章 的製作
第三節 篆刻藝術的欣賞
第十三章 硬筆書法
第一節 硬筆書法概說
第二節 硬筆書法的學習
後記
參考文獻
相關論述
中國書法的介紹
中國書法是一門古老的藝術,它伴隨著中華文明的發展而發展。
世界上,擁有
書法藝術的民族屈指可數,中國書法,具有悠久的歷史。
書法作為一種藝術創作,具有很深的玄妙。 從
甲骨文、
金文演變而為大篆、
小篆、
隸書,到東漢、魏、晉時期,
草書、楷書、
行書、諸體基本定型,書法時刻散發著古老藝術的魅力。為一代又一代人們所喜愛。
書法,是在潔白的紙上,靠毛筆運動的靈活多變和水墨的豐富性,留下斑斑跡相,在紙面上形成有意味的黑白構成,所以,書法是構成藝術;書家的筆是他手指的延伸,筆的疾厲、徐緩、飛動、頓挫,都受主觀的驅使,成為他情感、情緒的發泄,所以,書法也是一種表現性的藝術;書法能夠通過作品把書家個人的生活感受、學識、修養、個性等悄悄地折射出來,所以,通常有"字如其人"、"書為心畫"的說法;書法還可以用於題辭、書寫牌匾,因此,也是一種實用性的藝術。總之,書法,是具有更強的綜合性藝術,是更傾向於表現主觀精神的藝術。書法比較集中地體現了
中國藝術的基本特徵。正像在
西方美術中建築和雕塑統領著其他門類造型藝術一樣,書法和繪畫則統領著中國美術的其他門類,而列為中國美術之首。當把書法與繪畫並提時,又將書法擺在繪畫前面,稱之為"書畫",如"
書畫同源"、"琴棋書畫"、"書畫緣"、"能書會畫"等等。書法與傳統中國畫的關係是十分密切的。特別是在宋元
文人畫出現以後,
繪畫用筆講究從書法中來,水墨寫意與書法的
行草意趣相通。中國古代雕塑中也蘊含著書法的特徵。中國古代雕塑的紋理即是線的組合,造型的
裝飾性與書法中的
篆隸保持著內在聯繫。中國古代建築從布局到主體的
樑柱結構,都遵循對稱、均衡、主從關係等法則,園林建築中的含蓄、借景,以及亭、台、樓、榭追求的空靈、飛動等都與書法的
結體、章法和節奏、氣韻密切相關。至於工藝美術和民間美術,也不同程度地受到書法的影響。書法可以視為中國美術之魂。
中國書法歷史悠久,藝術青春常在。在每個時代,社會環境不同、人們的審美欣賞角度不同,又隨著文化地發展容入,書法有著自己的特點,並不斷完善。瀏覽歷代書法,"
晉人尚韻,
唐人尚法,
宋人尚意,元、明尚態"為精闢的總結:
晉人尚韻--晉代書法流美妍媚,風流瀟灑,反映了
士大夫階級的清閒雅逸,流露出一種嫻靜地美。
唐人尚法--
唐代書法法度嚴謹、氣魄雄偉,表現出封建鼎盛時期國力富強的氣派和勇於開拓的精神,具有力度美。
宋人尚意--
宋代書法縱橫跌宕、沉著痛快的書鳳,正是在"國家多難而文運不衰"的局面下,文人墨客不滿現實的個性書法,以書達意,表達一種心境。
元、明以來,中國封建社會停滯不前,江河日下,反映在書法上則是崇尚摹古,平庸無奇。
至於明末書壇"反流俗"的狂飈,以及清代後期崇尚碑版金石之風的興起,正如地下奔突的岩漿,黑夜中閃掣的電光或是火石,折射出一個社會巨大變動的徵兆。真所謂"披圖幽對,思接千載"。
追尋三千年書法發展的足跡,我們可以清淅地看到他與中國社會的法發展同步,強烈的反映出每個時代的精神風貌。中國書法是我們民族永遠值得自豪的藝術瑰寶。它具有世界上任何藝術都無與倫比的深厚的民眾基礎和高級藝術的特徵。書法藝術在民眾中以逐步普及,也愈加受到大家的青睞。
中國書法藝術基本特徵
書法的涵義及其藝術特徵是什麼?
書法是以線組合文字的藝術形式, 它主要通過用筆用墨、結構章法、線條組合等方式進行造型和表現主體的審美情操。
書法藝術的基本特徵是:
(1) 線條與組合;
(2 ) 具象與抽象;
(3 ) 情感與象徵。
張旭(生卒年不詳),字伯高,蘇州人曾任常熟
縣尉。唐代大書法家。以
草書而聞名。唐朝文宗皇帝曾向全國發出了一道罕見的詔書:李白的詩歌、張旭的草書、
斐旻的劍舞可成為天下的“三絕”。
詔書一到洛陽城,頓時轟動了那些飽學之士。他們紛紛向張旭道喜,慶賀他以卓絕的努力奪得了最高獎譽。張旭作揖一一致謝,並設宴款待洛陽名流。席上,有人提議張旭談談草書到“絕”的秘訣,張旭推辭不過,謙虛的說:“各位見笑了,我自知淺陋,皇上獎掖,收之有愧。說到秘訣,無非在‘用心’兩字。”
張旭沉吟片刻,他油然想起
杜少陵曾寫的《
觀公孫大娘弟子舞劍器行》一詩,便說:“少陵曾對公孫大娘的劍器舞寫過一首詩,其中四句‘烈如羿射九日落,矯如
群帝驂龍翔;來如雷霆收震怒,罷如江海凝清光’,想必諸位是知道的。在
鄴縣,我有幸見過公孫大娘的舞姿,每次看時,都引起我的聯想 :她將左手揮過去,我就立即觸到這次姿態像個什麼字 ;他跳躍起來旋轉,我想
草書中的‘
使轉’筆鋒的馳騁應如此罷!他那整個起舞的姿態音容,給我一個全面的草書結構的啟發。”
“
張旭三杯草聖傳,脫帽露頂王公前,揮毫落紙如雲煙”——
杜甫筆下的張旭,活脫脫的展現在我們眼前,他的神采一直為世人所傾倒。
張旭,字伯高,一字
季明,
吳郡(江蘇蘇州)人。初仕為常熟尉,後官至金吾長史,人稱“
張長史”。其母陸氏為初唐書家
陸柬之的侄女,即
虞世南的外孫女。陸氏世代以書傳業,有稱於史。張旭為人灑脫不羈,豁達大度,卓爾不群,才華橫溢,學識淵博。與李白、
賀知章相友善,杜甫將他三人列入“
飲中八仙”。是一位極有個性的
草書大家,因他常喝得大醉,就呼叫
狂走,然後落筆成書,甚至以頭髮蘸墨書寫,故又有“
張顛”的雅稱。後
懷素繼承和發展了其筆法,也以草書得名,並稱“
顛張醉素”。
唐文宗曾下詔,以李白詩歌、
裴旻劍舞、
張旭草書為“三絕”。又工詩,與賀知章、
張若虛、
包融號稱“
吳中四士”。
張旭的書法,始化於
張芝、
二王一路,以草書成就最高。他自己以繼承“二王”傳統為自豪,字字有法,另一方面又效法張芝
草書之藝,創造出瀟灑磊落,變幻莫測的
狂草來,其狀驚世駭俗。相傳他見公主與
擔夫爭道,又聞鼓吹而得筆法之意;在河南
鄴縣時愛看
公孫大娘舞
西河劍器,並因此而得草書之神。顏真卿曾兩度辭官向他請教筆法。張旭是一位純粹的藝術家,他把滿腔情感傾注在點畫之間,旁若無人,如醉如痴,如癲如狂。唐
韓愈《
送高閒上人序》中贊之:“喜怒、
窘窮、
憂悲、愉佚、怨恨、思慕、酣醉、無聊、不平,有動於心,必於草書焉發之。觀於物,見山水崖谷、鳥獸蟲魚、草木之花實、日月列星、風雨水火、雷霆霹靂、歌舞戰鬥、天地事物之變,
可喜可愕,一寓於書,故旭之書,變動猶鬼神,不可端倪,以此終其身而名後世。”這是一位真正的藝術葉砸帳醯鬧醋諾惱媸敵湊鍘D壓趾筧寺奐疤迫聳櫸ǎ?耘貳⒂蕁Ⅰ搖⒀鍘⒘?⑺氐染?邪?幔?ǘ哉判裎薏輝尢靜灰眩?饈且帳跏飛暇?藿鮎械摹?
中國書法是一種獨特藝術。它不僅是中華民族文化遺產中的瑰寶,也是世界藝術殿堂中的一朵奇葩。中國的書法藝術不僅歷史悠久,源遠流長,而且影響深遠。打從漢字一產生,便出現了書法藝術的萌芽。經過漫長的歷史演進和發展,直至秦代,統一了文字,創製了秦篆(
小篆)、
秦隸。這一具有劃時代意義的光輝業績,在中國書法藝術史上寫下了燦爛的一頁,為書法作為一門獨立的藝術而存在,奠定了堅實的基礎,也為後世
漢隸、楷書、
草書、
行書的變革、發展和繁榮,開闢了廣闊的道路。
與中國書法藝術的發展、繁榮相適應,我國古代的
書法理論也逐步發展、興盛起來。相對而言,古代書法理論的出現比書法藝術的形成要晚一些。據目前所能見到的資料,古代書論著作最早出現於漢代。西漢大學者、文學家
揚雄在他的《法言·問神》中,提出了一個著名的論斷:“書,心畫也。”這裡的“書”雖不是專指書法,但它最早論述了有關中國書法理論的根本命題——書法同書法家思想感情之間的關係和書法藝術表情達性的特質等問題,對後世的書法創作和書法理論產生了深遠影響,成為中國書論史的源頭。
中國古代書法理論的發展、興盛與繁榮,大致可以分為以下幾個時期。
漢代是我國古代
書法理論的初創期。隨著書法藝術的成熟和興盛,專門研究書法的理論著作便應運而生。最早論述書法的一篇文章是東漢書法家
崔瑗的《
草書勢》。崔氏在文中認為,
草書的出現正是由繁到簡的社會需要的反映,並描述、讚揚了書法的形態美和動態美。對書法的藝術審美功能和價值作了充分肯定。繼此之後又出現了幾篇重要的書論著作,如
趙壹的〈〈非草書》、
蔡邕的《
篆勢》、《
筆賦》、《筆論》、《
九勢》等。尤其是大書家蔡邕的《筆論》和《九勢》,在中國書論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魏晉南北朝是我國古代書法理論的成熟期。這一時期,書法藝術非常興盛,出現了一大批書法名家。書法藝術的發展也帶動了書法理論的研究。西晉時,出現了一批以自然界中千姿百態的物象、動態來描繪、比喻各種書體形態美的理論著作,如
成公綏的《隸書體》、
衛恆的《
四體書勢》、
索靖的《
草書狀》、
劉劭的《飛白勢》、
楊泉的《
草書賦》等,表現出一種“尚象”的審美趨向。東晉時,書家已不滿足於對書法外在形態的描述,而開始探求用筆、
結體和
章法技巧的規律,並注意研究人的主觀意志與書法的關係。如世傳
衛夫人的《
筆陣圖》、王羲之的《題後》、《書論》、《筆勢論》、《用筆賦》、《記白雲先生書訣》等,都是這方面的重要書論。至南北朝時,受時風的影響,開始重視對各個書家的評論。這方面有影響的著作有
羊欣的《采古來能書人名》、虞和的《論書表》、瘐
肩吾的《
書品》等。尤其是王僧虜的《書賦》、《論書》、《
筆意贊》等書論,著意探求書法創作的過程和特徵,對後世書法藝術的發展影響深遠。
隋唐是我國古代書法理論的興盛期。隋代雖立朝時間很短,但其書法上承南北朝碑刻,下啟
唐楷諸家,為
唐代楷書法式的建立奠定了基礎。其書論也重在探討楷書的筆法與
結體,
智永的《
永字八法》和
智果的《
心成頌》是這方面的代表。隨著唐代書法藝術的達到鼎盛,書法大家、名家輩出,流派紛呈,
書法理論也興盛起來,大批成系統、有分量的書論著述陸續問世,對細部技法的探討和對書法創作規律的剖析逐漸代替了對書法藝術總體印象的闡述,涉及了書法藝術的各方面,體現了唐代“尚法”的風氣。
歐陽詢的《三十六法》、
孫過庭的《書譜》、張懷域還的《
書議》、《書信》、《
書斷》、《文宇論》、《
六體書論》,《論用筆十法》,竇泉的《
述書賦》,
徐浩的《
論書隊
顏真卿的《
述張長史筆法十二意》、
張彥遠編的《
法書要錄》等都是這一時期書論的代表作。尤其是歐陽詢的《三十六法》、孫過庭的《書譜》、顏真卿的《述張長史筆法十二意》,在
中國書法理論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宋代是古代
書法理論的變革期。由於各種原因,宋代的書法無法與唐代相比肩,卻能另闢蹊徑,一時
帖學盛行。而且在書法理論上也有所革新和發展。宋人論書主張書法創作不應受法度的束縛,不必斤斤計較於點畫、布置等具體方法,而應重視作品中的風神意韻及書家的內在精神與氣質,自由地抒發其胸臆,力求創新。它是宋代“尚意”書風的反映。
朱長文的《續書斷》、蘇軾的《論書》、《
東坡題跋》、
黃庭堅的《論書》、米莆的《書史》、《
海岳名言》、
姜夔的《
續書譜》等,都是這一時期書論的代表著作。《續書譜》尤為系統精到,為歷代書家所推崇,影響巨大。
元明兩代的書法藝術也沒有多大發展,
帖學仍然盛行,尚未走出書法創作的低谷。在書論方面,由承繼晉唐之法,對宋人“尚意”書風進行否定,進而重視書法藝術的形態美,標舉魏晉風格。元代書論主要是講究法度,代表論著有鄭構撰、
劉有定注的《衍極》和
陳繹曾的《
翰林要訣》。
明代書論則強調崇尚古雅,倡導骨力與研美兼善。
陶宗儀的《
書史會要》、
豐坊的《
書訣》、
項穆的《
書法雅言》等則是其代表論著。
清代是古代
書法理論繼往開來的一個時期。從清中期開始便逐漸形成了
帖學與
碑學明顯分流的格局,而且帖學逐漸由盛轉衰,碑學則日漸興盛。故書法理論前期重視對筆墨技巧的闡發,代表著作有
笪重光的《書筏》和
朱履貞的《
書學捷要》。後期則主要是對碑學理論的探討,
阮元的《南北書派論》、《北碑南帖論》、
包世臣的《藝舟雙揖》和
康有為的《廣藝舟雙揖》是這方面的代表著作,並形成了一股抑帖尊碑、重北輕南的風氣。
劉熙載的《藝概·書概》對南北書風的特色分別作了概括,強調他們各有所長,則顯得比較公允、客觀。不僅如此,《書概》還對中國古代書法藝術的歷史、書體演變的歷史和書法藝術的技巧、風格等問題進行了全面、系統而精要的理論總結。這些論著在中國古代書論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它們對清代
碑學的理論和實踐進行了全面、系統的總結,促進了清代書法藝術的發展和繁榮。並對
近現代書法的發展,產生了深遠的影響。
中國古代書法理論發展的大致輪廓如前所述,我們不難從中發現以下幾個突出特點:
首先,重視對審美風尚的總結與引導。一般說來,一個社會必然有一個社會的風尚,這種社會風尚也必然要影響社會文化的各個方面;而社會文化各方面對這一風尚的歡迎或抵制,又必然會直接影響到這一社會風尚的興盛與消亡。同樣,各個時代對書法藝術的審美風尚也不一樣。如何引導這種審美風尚,使之成為這一時代審美的主導風尚,就成為各個時代書論家們所關注和探討的問題。如漢魏時書論中的“尚象”、晉時書論中的“尚韻”、唐時書論中的“尚法”、宋時書論中的“尚意”等等,無一不是對各個時代書法藝術實踐中審美風尚的總結,而通過總結反過來又指導書法創作的實踐,促進書法藝術的發展與繁榮。
其次,對書法藝術的研究全面而系統。只要我們粗略翻閱一下中國古代書法理論著作,你就會看到:我國古代對書法藝術的研究和總結是全方位的,涉及到書法藝術的各個方面,而且自成體系。如果將它與中國古代畫論相比較,就更能顯示出這一特點。比如對書法發展史的研究,自從南朝宋羊欣的《采古來能書人名》開其端,以後各個朝代幾乎都有這樣的一批著作。它們論列了從上古至清末書法發展的歷史,保存了中國書法發展歷史的完整面貌。又如對書體演變歷史的研究,論及了
大篆、
小篆、八分、楷書、
行書、
章草、
今草等書體的產生、發展、變化以及概念、特點等各個方面,系統而全面。再如對書法技法的研究也是極為深入、全面,大凡用筆、用鋒、執筆、結宇、用墨、
布白等等,皆有詳細而精到的研究。
再次,重視書品與人品的關係。早在西漢時揚雄就提出了“書為心畫”的著名觀點,認為書法藝術作品是書家思想意識、德行、
品藻的直接反映。這一觀點對後世產生了深遠影響。北宋書論家朱長文在其《續書斷》中就認為,一個人書法藝術的高下與他的品格修養有很大關係,並舉例說:“魯公可謂忠烈之臣也,……其發於
筆翰,則剛毅雄特,體嚴法備,如
忠臣義士,
正色立朝,臨大節而不可奪也。
揚子云以書為心畫,於魯公信矣。”這實際上就是說顏氏端莊雄健的風格來自於他的高風亮節。近代書論大家
劉熙載在《藝概·書概》中更明確地說:“書,如也。如其學,如其才,如其志,總之曰:如其人而已。”他認為通過書法不僅可以看出書家的“學”、“才”、“志”,而且可以想見書家其人。人品好書品必定好。
另外,善於藉助生動形象的比喻來表達評賞者的感受,以充分顯示欣賞過程中多種心理活動交織的情狀。早在東漢
蔡邕的《筆論》中,就運用豐富、美好的比喻,來強調書法創作的體勢應融人大自然各種生動的形態。自此,歷代書論家留繼承了這一傳統。如
孫過庭《書譜》中寫道:“觀夫
懸針垂露之異,奔雷墜石之奇,鴻飛獸駭之資,鸞舞蛇驚之態,絕岸頹峰之勢,臨危據槁之形。或重若
崩雲,或輕如蟬翼;導之則泉注,頓之則山安;纖纖乎似
初月之出天崖,落落乎猶眾星之列河漢……。”在這裡,作者就運用了一系列生動形象的比喻——實際上是
博喻,來比擬
鐘繇、
張芝和
二王書法的神妙景象,從而使人獲得一種感性的認識,便於領會。此類例子真是舉不勝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