帖學

帖學

帖學,是指研究法帖的源流優劣以及書跡的真偽等的一門學問,也是指崇尚魏晉以下法帖的書法學派,與“碑學”相對。帖學有“學晉”“晉唐行草小楷”“主要學閣帖”等三種基本含義。其發端建立在北宋時期《淳化閣貼》的輾轉翻刻傳拓的基礎上,其研究對象主要指的是墨本與刻石的拓片或拓本。帖學以手札、書信為主,多忠實於原跡,比較真實的反映了書作者的原本寫字風格。

基本介紹

基本概念,主要特點,發展歷史,代表人物,

基本概念

帖學,是指研究考訂法帖的源流和優劣、拓本的先後好壞以及書跡的真偽和文字內容等的一門學問。從書法藝術角度說,帖學是指崇尚晉王羲之王獻之以下歷代諸法帖的書法流派,以區別於“碑學”。
歸納起來,其概念可以扼要地概括為三種:
一、學晉(人之帖)。康有為廣藝舟雙楫·尊碑》篇首句即說:“晉人之書流傳曰帖,其真跡至明猶有存者,故宋、元、明人之為帖學,宜也。”似以“帖學”為學晉人之帖,故後面又說:“故今日所傳諸帖,無論何家,無論何帖,大抵宋、明人重鉤屢翻之本,名雖羲、獻,面目全非,精神猶不待論。……流敗既甚,師帖者絕不見工。”(康有為:《廣藝舟雙楫》,《歷代書法論文選》,上海書畫出版社,1979年10月第1版,第754-755頁)
二、寫晉唐以來行草、小楷。沙孟海《近三百年的書學》“帖學”一節標明“以晉唐行草小楷為主”的副題,實際上是在這個意義上使用的。沙老又把它分為兩種類型:在二王範圍內(實際上也包含唐、宋、元、明,因此張照這位學董出身的也得以列入);在二王以外另闢蹊徑的。但不包括從北碑中化出行草寫法的書家如康有為、趙之謙等。此外值得注意的是,沙老把學顏的單列一門,因此這裡的“晉唐”是沒有顏真卿的“晉唐”。(沙孟海:《近三百年的書學》,《沙孟海論書文集》,上海書畫出版社,1997年6月,第44-52、67頁)康有為有“卑唐”之論,在各篇的論述中,也常常把宋、元、明連帶批評,當他在《體系第十三》說“近世人尊唐、宋、元、明書,甚至父、兄之教,師友所講,臨摹偁引,皆在於是。故終身盤旋,不能出唐、宋人肘下”(康有為:《廣藝舟雙楫》,《歷代書法論文選》,上海書畫出版社,1979年10月第1版,第822頁)這種話時,人們不免會把它和他的“碑學乘帖學之微,入纘大統”聯繫起來,所以在一般人眼裡,康氏的“帖學”概念,有時候也等同於“晉唐行草”。和“碑學”概念的作用一樣,康氏的“帖學”概念也不那么嚴謹。
三、學閣帖、甚至主要指學趙、董。馬宗霍說:“帖學自宋至明,皆所宗尚。”下文並特別指出清帝重閣帖的史實;又說:“宗趙宗董,固自有殊,其為帖學則一也。……至若帖學不囿於趙、董,而能上窺鐘、王,下掩蘇、米……斯則所謂豪傑之士,固將移俗而不移於俗者,蓋亦有人,自當別論。”(馬宗霍:《書林藻鑒》,文物出版社,1984年5月新1版,第192-193頁)

主要特點

從書法審美上講,帖派書風追求的是一種飄逸之美、瀟灑之美、妍媚之美,其書法屬於“優美”風格。梁啓超在其《飲冰室文集》中寫道:“南帖為圓筆之宗,北碑為方筆之祖。遒健雄渾、峻峭方整,北派之長也。《龍門二十品》、《爨龍顏碑》、《吊比干文》等為其代表。秀逸搖曳、含蓄瀟灑,南派之長也。《蘭亭》、《洛神》、《淳化閣帖》為其代表。”
法帖包括帛書、紙書等墨跡,也包括自五代以後開始出現的刻帖。傳世的歷代法書墨跡有真跡,如陸機的《平復帖》,也有摹寫和臨寫的複製品,如《蘭亭集序》。歷代刻帖,有官(方)私(人)之分,也有單帖與叢帖(匯刻)之分,刻帖中保存了大量已經失傳的古代書法名家書跡,刻帖精良者可謂“下真跡一等”,也是極受歷代學書者歡迎的。
從宋代開始,帖學研究的對象主要指的是墨本與刻石的拓片或拓本,而非原刻石木。帖學以手札、書信為主,多忠實於原跡,比較真實的反映了書作者的原本寫字風格。帖學筆法全面完備,它涵蓋了書法的全部歷史和領域,從小孩子學書法一直到成為書法大家,從一種書體到融會多種書體,都可從帖學裡找到答案,攝取足夠的營養。清代以前的書法大家都基本是學帖學而成家的。

發展歷史

帖學的起源歷史悠久,它是從甲骨文、篆、隸、章草發展而來,歷經周、秦、漢、魏、晉,至晉朝楷、行、草、篆、隸五體皆備,特別在王羲之手裡這五種書體達到了完善成熟,形成了一個完備的書體和筆法的成熟系列。這個書體和筆法系列在王羲之之後歷經千餘年,傳承有序,譜寫了幾乎整個的書法史。可以說以王羲之書法為主導的帖學書法是中國書法的主線、正脈,或者說是基礎。
帖學盛行於兩宋。其影響一直波及元、明、清書壇。宋代以前的學書者都以歷代墨跡為臨摹、取法學習的對象。然而,由於墨跡在古代不易保存和流傳,當時也沒有照相、影印等技術,五代以後就有了刻帖,刻帖技術的產生使得眾多的名家書跡得到廣泛流布,官方、私人紛紛傳刻,其中尤以北宋時期所刻的《淳化秘閣法帖》(簡稱《淳化閣貼》)最為著名,該帖是中國現存最早的一部官刻叢帖,被稱為“帖祖”。帖學的發端就建立在該帖的輾轉翻刻傳拓的基礎上。
清代中葉以前,中國書法史以帖學占主流。清代中葉以後,碑學興起,帖學逐漸衰微。

代表人物

張芝鐘繇、王羲之、王獻之、智永張旭懷素楊凝式顏真卿蘇軾、黃庭堅、米芾、趙孟頫祝允明唐寅文徵明董其昌張瑞圖倪元璐黃道周王鐸沈尹默李志敏啟功等。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