報告全文
瓊中黎族苗族自治縣人民政府工作報告
——2016年11月23日在瓊中黎族苗族自治縣第十五屆人民代表大會第一次會議上
瓊中黎族苗族自治縣人民政府縣長 王瓊龍
各位代表:
現在,我代表縣人民政府向大會作工作報告,請予審議,並請縣政協各位委員和其他列席人員提出意見。
一、本屆政府工作回顧
過去五年,在省委、省政府和縣委的正確領導下,在縣人大和縣政協的監督支持下,縣政府團結和帶領全縣各族人民,堅持科學發展、綠色崛起,緊緊圍繞“打綠色牌,走特色路,保護生態環境,做強生態旅遊業,提升綠色農業,做優綠色工業,傳承黎苗文化,改善保障民生,建設生態縣城”總體發展思路和“一心一園一帶八區”總體發展布局,堅持“創特色、促發展、打基礎、惠民生、重保護、抓執行”執政理念,主動適應經濟發展新常態,齊心協力、攻堅克難,超額完成縣十四屆人大一次會議確定的主要目標任務,開創了瓊中經濟社會發展的嶄新局面。
——五年來,我們致力於追趕跨越加快發展,綜合實力大幅提高。預計2016年,全縣實現生產總值42.31億元,是2011年的1.58倍,年均增長9.9%;地方公共財政收入3.8億元,是2011年的2.68倍,年均增長21.76%;固定資產投資42.6億元,是2011年的3.38倍,年均增長27.59%;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14.09億元,是2011年的1.76倍,年均增長12%;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4800元,是2011年的1.7倍,年均增長11.2%;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9700元,較2011年的4383元翻了一番,年均增長17.2%。全縣地區生產總值、地方公共財政收入、脫貧人數、城鄉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旅遊接待過夜人數等指標增幅均排名全省前列,2012年度市縣經濟社會發展主要指標考核評比榮獲二等獎。
——五年來,我們致力於培育壯大綠色產業,經濟結構明顯最佳化。三次產業結構由2011年的59.5:11.9:28.6調整為2016年的41.1:14.2:44.7,三產首次超過一產。全域旅遊發展格局初步形成。百花嶺風景名勝區、上安仕階溫泉旅遊度假區、黎母山國家森林公園等重大景區項目穩步推進;成功打造什寒、鴨坡、雲湖等一批精品旅遊村莊,“什寒旅遊扶貧模式”全省推廣,10條“奔格內”鄉村旅遊路線縱貫全境,成功打造瓊中“奔格內”鄉村休閒旅遊品牌,旅遊人氣逐年攀升。五年累計接待遊客186萬人次,年均增長23.2%。榮獲“中國最美生態旅遊民俗(民族)風情目的地”、“最具投資開發價值旅遊縣”、“國家慢生活休閒體驗區”等稱號。綠色農業轉型增效。橡膠、檳榔等傳統產業效益鞏固提升,瓊中綠橙、桑蠶、蜂蜜、山雞、瓊中鵝、瓊中小黃牛、稻魚共生等特色農業成為農民增收新亮點。“百村百社、千人萬戶”創業致富計畫深入開展,累計打造產業示範村90個,成立農民專業合作社312家,培養農村致富帶頭人1100名,帶動農戶1.2萬餘戶。“愛心電商”建成運營,“省級標準化水果(綠橙)示範縣”創建工作全面啟動,“瓊中綠橙”、“白馬駿紅”等品牌聞名全國。成功推出瓊中綠橙鄉村旅遊季、桑葚採摘季和蜂蜜採收節等活動,實現傳統農業向休閒農業轉型發展。農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幅連續5年位居全省前列,獲得省政府獎勵。綠色工業集聚發展。健全海南中部(瓊中)綠色產業園區管理體制機制,加大園區配套設施建設力度,完成“三通一平”建設780畝,累計入園企業16家。海南灣嶺熱帶農產品綜合物流園被列為省級重點園區,省農村產權交易中心落地籌建工作穩步推進。
——五年來,我們致力於深化改革創新機制,發展動力更加活躍。堅持深化重點領域改革和創新體制機制,發展活力不斷激發。政府職能改革順利推進,成立縣機關事務管理局、縣政務服務中心、縣生態環境保護局、不動產登記中心,全縣事業單位模擬分類機構比例超額完成省下達任務,政府職能進一步最佳化。“多規合一”強力推進,初步繪就縣域發展“一張藍圖”,縣總體規劃成果送省報批,“多規合一”地理信息平台籌建工作紮實推進。行政審批提速提效,審批事項由365項精簡到224項,185項審批事項進駐縣政務服務中心辦理。推進全省行政審批“一張網”工作,實現省、縣、鄉鎮、村四級政務服務體系互聯互通,承諾件辦結時間比法定辦結時限平均節省12天。財稅管理逐步規範。“營改增”全面實施;國庫集中支付實現全覆蓋,財政資金管理水平明顯提高,2013年縣級財政管理績效綜合評價全國排名第38(全省第1),2015年全省財政國庫業務改革工作排名第3。農村改革持續深化。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確權登記頒證工作順利推進;率先在全省開展農民承包土地經營權、房產權抵押貸款工作,被列為全國農民住房財產權抵押貸款試點縣、全省農村金融改革示範縣。投融資體制逐步最佳化。率先在全省成立政府投資與社會資本合作(PPP)中心,富美鄉村水環境治理等9個示範項目紮實推進;與省農發行、省農信社簽訂框架協定,分別獲得100億元和50億元的貸款授信額度。國企改革成效明顯,完成31家縣屬國企改制工作,盤活資產9.33億元,妥善解決2511名職工就業、社保等歷史遺留問題和住房問題。農墾改革有序推進,加釵農場順利移交地方管理,烏石、陽江、長征等3個國營農場社會職能屬地化管理工作加快推進。
——五年來,我們致力於加快推進項目建設,發展基礎更加夯實。累計開工建設省、縣重點項目185個,完成投資114億元,帶動固定資產投資完成118.9億元,占建省以來總量的70%,是瓊中歷史上建設項目最多,投資規模最大的時期。屯瓊高速、紅嶺水利樞紐工程、龍溪路、百花廊橋等重大基礎設施項目順利建成。惠民家園、中興小區、城市工礦棚戶區、第二農貿市場等民生保障項目順利投入使用。黎母大道、瓊中抽水蓄能電站等一批省、縣重點項目加快推進。瓊樂高速征地提前45天完成,萬洋高速征地僅用23天完成,充分彰顯“瓊中速度”。秉承“堅守環保底線,冷靜招商選商”原則,聚焦生態旅遊、基礎設施等項目招商,成功引進中交、海航等知名優質企業進駐。2012年以來,累計引進項目40個,協定投資總額472.6億元。
——五年來,我們致力於統籌城鄉協調發展,山水瓊中魅力凸顯。堅持規劃引領城鄉建設,積極構建全域一體化發展格局。規劃引領城鄉發展。完成縣域多規合一、城市總規、全域旅遊及特色產業小鎮等一系列規劃編制,“海南之心、山水瓊中”格局初步形成。縣城品質大幅提升。省級衛生縣城通過驗收。完成海榆中線道路功能提升和立面改造,濕地帶狀公園、城區供水、污水處理工程等公共基礎配套設施建成投入使用,公車、計程車從無到有,縣城建成區面積擴展到5.86平方公里。城鄉功能日趨完善。完成灣嶺、什運、上安風情小鎮沿街立面改造,黎母山、長征、紅毛等5個特色產業小鎮建設加快推進。投入4.8億元,深入開展“富美鄉村”建設,打造什寒、大邊、鴨坡等特色示範村莊112個。“大邊村模式”得到省委羅保銘書記的高度肯定。基礎設施建設加快。實施各類水利工程587宗;解決2.5萬農村人口的飲水安全問題,農村安全飲水率由60%提高到75%;建成環城路、四季路等城鄉道路266條434.2公里,鄉鎮、行政村、自然村道路硬化通達率達100%;農村電網、行政村網際網路實現全覆蓋。
——五年來,我們致力於補齊短板保障民生,民眾生活明顯改善。民生支出累計達78億元,占公共財政支出的84%以上,承諾37件為民辦實事全部兌現,民生福祉持續增加。脫貧攻堅成績喜人。舉全縣之力,集聚資源要素、凝聚攻堅合力,推動“十大脫貧工程”落實到村、到戶、到人。累計整合資金12.75億元,實施精準化靶向扶貧,扶貧開發連續五年超額完成省下達任務,精準扶貧建檔立卡工作得到國務院督導組和省委、省政府的充分肯定,經驗在全省推廣。預計2016年可減少貧困人口1.52萬人,完成11個貧困村的整村推進。全縣農村貧困人口從4.32萬人減少到1.17萬人,貧困發生率從41.5%下降到11.25%,整村推進貧困行政村從44個減少到11個,榮獲“全國扶貧系統先進集體”稱號。社會保障水平不斷提高。城鄉社會保障基本實現全覆蓋,五保集中供養全省最高,城鄉低保、農村五保供養標準在省補助標準的基礎上提高20%,實現了動態管理下的應保盡保。建成城鎮保障性住房5540套,舊城區改造696戶,農村危房改造7400戶。新增城鎮就業8884人次,農村勞動力轉移就業2.8萬人次,榮獲“全國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系統優質服務視窗”稱號。教育事業邁上新台階。新建、擴建民族思源學校、瓊中中學高中部等中國小校、幼稚園28所,創建省級規範化學校3所。率先在全省實施高中階段“三免一補”及陽光餐飲工程,“民歌、民舞、民服”三進校園活動經驗在全省少數民族地區推廣。引進優秀校長、骨幹教師27名,教學水平大幅提升,中考綜合評價指數排名從全省第17名躍升至第6名,瓊中思源實驗學校被評為“全國教育系統先進單位”。醫療衛生服務水平明顯提升。縣、鄉、村三級醫療衛生服務網路不斷完善,縣人民醫院門診樓、綜合樓、急救中心建成投入使用,成功創建二級甲等醫院。鄉鎮衛生院、村衛生室標準化覆蓋率分別達到53%和76%。縣級公立醫院綜合改革深入推進,實施城鄉居民大病保險制度,“先診療,後付費”模式實現全覆蓋。爭取到西促會醫療設備援助7876萬元,成為全省首個“社會扶貧創新協作試點縣”。率先在全省啟用孕情服務綜合管理平台,穩妥推進全面兩孩政策,人口計生工作指標連續五年控制在省下達任務內,榮獲“全國人口計生陽光統計示範單位”、“全省人口和計畫生育工作進步單位”稱號。文體事業日益繁榮。成功創建“全國武術之鄉”。建成鄉鎮文化站10個,鄉村文體活動室59個,農家書屋108個,鄉村大舞台116個,“鄉村大舞台”被列為國家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示範項目,黎母山文化站獲評“全國文化體制改革先進基層單位”。校園足球蓬勃發展,瓊中女足連續兩年勇奪“哥德堡杯”青少年足球世錦賽冠軍,被評為“全國青少年校園足球特色縣”。“菜籃子”工程建設成效顯著。新增常年蔬菜基地面積1921畝,完成13個農貿市場和3個平價專區建設,蔬菜自給率達70%。社會更加和諧穩定。“海島型”立體化治安防控和格線化社會管理體系基本建成。成功排查調解社會矛盾糾紛3301件,化解信訪積案96件。連續5年未發生重特大安全生產事故,連續3年獲省社會管理綜合治理工作優秀市縣稱號,連續3年獲應急管理考核優秀等次,民眾安全感指數大幅提升。
——五年來,我們致力於保護生態嚴守紅線,環境質量保持優良。累計投入12.33億元,全力抓好生態環境保護工作。成功入選“全國生態保護與建設示範區和主體功能試點建設區”、榮獲“全國魅力十佳市縣——生態建設縣”稱號、什運鄉榮獲中華寶鋼環境優秀獎(國家級)。生態保護修復力度加大,累計投入“綠化寶島”行動資金1.02億元,植樹造林5.49萬畝,森林撫育13萬畝,森林覆蓋率高達83.74%。森林、國土、水資源專項治理持續深入開展,查處涉林案件378宗,制止違法用地84宗,取締非法采砂點24處。整治違法建築強力推進,啟動整治違法建築三年攻堅行動,依法拆除違法建築76宗2.5萬平方米。城鄉衛生環境明顯改善,“戶分類、村收集、鎮轉運、縣處理”垃圾處理模式全省推廣,建成垃圾處理廠1個、中轉站6個,城鄉生活垃圾無害化處理率實現零突破,達到69%。榮獲全省環境整治工作範例獎。城鄉水環境治理全面鋪開,14個鄉鎮(農場)及544個富美鄉村污水處理設施項目全面啟動,營盤溪改造與綜合治理紮實推進。縣城污水管網基本實現全覆蓋,城鎮污水集中處理率由63.2%提高到79.5%。大氣污染治理成效顯著,萬元GDP能耗比2011年下降9.12個百分點,年年完成節能減排目標任務,空氣品質保持優良等級。土壤環境治理穩步推進,創建農藥廢棄物回收點20個,查處違法排污、超標排污等環境案件10起。
——五年來,我們致力於務實擔當勤政為民,政府效能持續提升。深入開展黨的民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三嚴三實”專題教育和“兩學一做”學習教育,政府作風更加務實高效。率先在全省公開發布政府權責清單,連續開展4輪行政審批事項清理。自覺接受縣人大、縣政協的監督,共辦理人大代表建議522件、政協提案282件。2015年度政府門戶信息公開榮獲全省二等獎,依法行政工作從全省末位提升至第3位。嚴格落實黨風廉政建設責任制,執行中央八項規定、“省二十條”和“縣二十二條”規定,查處“四風”問題106起,問責126人。2014、2015年分別獲得省黨風政風行風建設評價市縣類第3名和第4名。
同時,人事、審計、司法、統計、民族宗教、科技、氣象、雙擁、民兵預備役、檔案、婦女、兒童、老齡事業、外事僑務、關心下一代和殘疾人等各項事業都取得了新的成績。
各位代表!過去五年的發展,築就了瓊中綠色崛起、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堅實基礎,也為今後更高水平發展提供了寶貴經驗。總的來說,最根本的一條,就是堅持“科學發展,綠色崛起”,努力走出一條符合海南國際旅遊島建設、彰顯瓊中特色的發展路子。實踐證明,抓好瓊中的發展,必須扭住發展第一要務,依託自身資源優勢創特色,堅持不懈調結構、轉方式、促升級,不斷提升經濟發展質量和效益;必須深化改革創新促發展,充分激發經濟社會發展動力活力,不斷厚植髮展新優勢和新動能;必須堅持立足長遠打基礎,堅持上項目擴投資,加大基礎設施建設,打牢經濟社會發展基礎;必須堅持以人為本惠民生,多辦民生實事,把改善民生作為根本出發點落腳點,不斷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必須嚴守生態紅線重保護,守護好瓊中的青山綠水,決不以犧牲環境為代價去換取短期的經濟成長;必須勇於實幹擔當抓執行,踐行“三嚴三實”,認真落實縣委確立的重大戰略決策和工作部署,依法行政、廉潔從政,以忠誠、乾淨、擔當的良好形象,凝聚起強大的發展合力。
回顧過去五年,我們欣喜地看到,瓊中的發展思路更加清晰,發展步伐更加堅實,經濟更加繁榮,城鄉更加美麗,社會更加和諧,開創了改革開放以來又好又快發展的新局面。所有成績的取得,是省委、省政府和縣委科學決策、正確領導的結果,是縣人大、縣政協加強監督、支持幫助的結果,是歷屆班子打下紮實基礎的結果,是各位人大代表、政協委員理解信任、建言獻策的結果,是各位老領導、老同志關心、支持的結果,是各級幹部和廣大民眾團結苦幹的結果。在此,我謹代表縣人民政府,向給予政府工作大力支持的人大代表、政協委員、各民主黨派、工商聯和社會各界人士,向為瓊中的經濟社會發展作出積極貢獻的廣大人民民眾、部隊武警消防官兵、公安司法幹警,向省駐瓊中各單位、國營農(林)場,向所有關心、支持和參與瓊中發展的投資企業、各界人士、各位朋友,表示誠摯的感謝,並致以崇高的敬意!
成績值得肯定,但我們也清醒地認識到,瓊中發展基礎還相對薄弱,資源環境約束日益趨緊,持續保持經濟中高速增長壓力加大;傳統產業轉型升級還不夠快,仍處於產業鏈底端,極易受到市場衝擊;縣域貧困面廣、貧困程度深,全面同步小康任務依然艱巨;公共服務和保障水平還相對較低,改善民生的任務日趨加重;面對經濟發展新常態,部分幹部思想觀念、工作方法、能力素質有待提高等。對於這些問題,我們將採取積極有效的措施,切實加以解決。
二、新一屆政府的奮鬥目標和主要任務
未來五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決勝期,也是瓊中實現綠色崛起的關鍵期。黨中央、國務院實施“一帶一路”、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精準扶貧等重大決策部署,有利於我們轉換增長動力、推動產業升級、提高經濟發展質量和效益。省委、省政府以加快建設國際旅遊島為總抓手,發展全域旅遊、推進“多規合一”,培育發展十二個重點產業、建設“六園五網”、推進美麗海南“百千工程”等戰略部署,為我縣提高經濟發展質量、補齊發展短板帶來了新的機遇。我們一定要以高度的使命感和緊迫感,樹立信心、迎難而上、奮力譜寫綠色崛起、全面小康“瓊中篇章”。
按照縣第十三次黨代會的戰略部署,新一屆政府工作的總體要求是:高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深入貫徹習近平總書記系列重要講話精神和中央、省委省政府、縣委各項決策部署,堅決落實“四個全面”戰略布局和五大發展理念,繼續圍繞“打綠色牌,走特色路,保護生態環境,做強生態旅遊業,提升綠色農業,做優綠色工業,傳承黎苗文化,改善保障民生,建設生態縣城”總體發展思路和“一心一園一帶八區”總體發展布局,以保持經濟穩定較快增長為目標,以脫貧攻堅為統領,以產業轉型升級為主線,以改革創新為動力,主動融入經濟發展新常態,提高發展質量和效益,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努力創建“一地兩縣三區”和全縣各族人民美麗幸福家園。
未來五年的奮鬥目標是:經濟保持平穩較快增長,全縣生產總值年均增長7.3%,到2020年實現地區生產總值、城鄉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別比2010年翻一番以上;地方一般公共預算收入年均增長8%。結構調整更趨最佳化,“十三五”規劃順利完成,三次產業比重趨近35.8:16.2:48.0;常住人口城鎮化率提高到40%,城鄉區域發展協調性進一步增強。生態環境質量保持全國領先,森林覆蓋率保持84%,大氣、水體等質量保持優良,能源和水資源消耗、建設用地、碳排放總量嚴格控制在省下達目標內。小康社會全面建成,全縣農村貧困人口現行標準下全部脫貧,摘掉貧困縣帽子;人民生活水平普遍提高,實現居民收入增長和經濟社會同步發展;就業、教育、文化、社保、醫療、住房等公共服務體系更加健全。體制機制活力進一步增強,重點領域和關鍵環節改革取得決定性突破,社會治理能力明顯提升。社會文明程度大幅提高,向上向善、誠信互助的社會風尚更加濃厚,民眾思想道德素質、科學素質、健康素質明顯提高,人民法治意識不斷增強。
圍繞上述奮鬥目標,新一屆政府將著重做好以下工作:
(一)著力推進精準扶貧,堅決打贏脫貧攻堅戰
堅持把脫貧攻堅作為新一屆政府的第一民生工程,落實“三年脫貧攻堅,兩年鞏固提升”部署,確保2018年現行標準下農村貧困人口全部脫貧,22個貧困村全部退出,到2020年實現農村貧困人口“兩不愁,三保障”,決不讓貧困村莊和貧困人口在全面建成小康社會中落伍、掉隊。
全面構建大扶貧工作格局。繼續實行“黨政同責、幹部主幫、鄉鎮主推、民眾主體”扶貧工作機制,以“幫思想、幫生產、幫技術、幫教育、幫醫療、幫生活”為重點,強化“縣領導駐點、鄉鎮包片、部門包村、幹部包戶”四級聯動幫扶責任制,廣泛動員和凝聚全社會力量參與扶貧,做到不脫貧不脫鉤。強化幹部扶貧政策知識培訓,切實提升幫扶成效。建立常態化督促檢查工作機制,實行“月督查通報、季分析研究、半年小結、年底考核”,做到壓力層層傳導,責任層層落實。
全面實施精準幫扶措施。按照“六個精準”要求,重點實施農業特色產業、生態旅遊、基礎設施、教育發展、光伏發電、金融服務、生態補償、轉移就業、易地搬遷、社會保障兜底等“十大脫貧工程”和“健康扶貧”工程。因地制宜充實配強駐村工作隊,因村施策、因戶施策、因人施策,通過選準脫貧路徑,實施精準滴灌、靶向治療,做到因村派人、措施到戶精準。嚴格落實建檔立卡貧困戶識別和退出機制,建立扶貧數據管理平台和即時更新扶貧台賬,對貧困人口實行動態化、精細化管理,定期進行全面核查,確保應進則進、應退則退,做到扶貧對象和脫貧成效精準。落實目標、任務、資金、權責“四到鄉鎮”,有效整合專項資金和富美鄉村、一事一議、興邊富民等涉農資金,確保扶貧資金使用效益最大化;探索財政扶貧資金和農村集體資源量化到戶、股份合作、入股分紅、滾動發展機制,做到項目安排、資金使用精準。
全面創新扶貧開發機制。堅持扶貧與“扶志”、“扶智”相結合,針對不同村莊、不同類型、不同致貧原因,因地制宜探索各具特色的脫貧致富路子,統籌推進貧困村莊、非貧困村莊的脫貧工作,在“什寒模式”、“雲湖模式”、“大邊模式”等典型扶貧經驗基礎上,探索更多的扶貧新途徑、新路子,著力打造脫貧攻堅瓊中模式,爭創扶貧攻堅示範區。
(二)著力推進產業最佳化,提升經濟發展質量
堅持產業區域化、特色化、品牌化,提升傳統產業,培育壯大新興特色產業,形成發展新業態,打造經濟新引擎。
堅定不移做強以生態旅遊業為龍頭的現代服務業。以打造海南中部旅遊目的地和旅遊集散地為目標,以大景區建設和鄉村旅遊聯動開發為引領,全面推出“全景域、四季游、多業態”的山地民俗特色旅遊產品和精品旅遊線路,著力構建“點、線、面”功能要素齊全的全域旅遊發展格局。強力推進全域旅遊建設。加快全域旅遊“五片八區十線”布局,深入實施“奔格內”鄉村休閒旅遊品牌六大核心工程,深度開發農業休閒觀光、民俗文化體驗、森林科考探險、慢生活休閒養生度假等精品線路和旅遊產品。全力推進百花嶺旅遊綜合開發、紅嶺環湖旅遊度假區、東五指山熱帶雨林國際生態旅遊度假區、黎母山特色旅遊產業小鎮綜合開發等旅遊八區建設,形成以鄉村休閒旅遊為主導,景區旅遊、山地觀光、文化體驗、慢生活休閒度假和健康養生融合發展的全域旅遊產品體系。大力提升旅遊管理和服務水平。規範旅遊行業管理,推進安全監測、應急服務等旅遊市場保障機制建設,建成“1+3”旅遊綜合管理和執法體系;著力加強和完善遊客諮詢服務中心、旅遊廁所、旅遊標識標牌系統和旅遊交通體系等基礎設施配套建設,推進民宿客棧、農家樂標準化管理,創建旅遊“智慧瓊中”,不斷提升旅遊接待服務能力。加大旅遊品牌策劃包裝和宣傳推介。重點推介“三月三”黎苗文化旅遊節、綠橙旅遊季等主題體驗活動,大力積聚旅遊人氣;支持開發黎錦苗繡民族手工藝品、特色飲食、旅遊紀念品等特色旅遊商品,興建旅遊購物街,全力擴大旅遊消費。積極培育和發展現代服務業。加快發展商貿物流、金融保險、會展業等生產性服務業,積極發展醫療服務、旅遊服務、文化體育、教育培訓等生活性服務業,著力發展網際網路+,推進城鄉電子商務,建成一批綜合性電商平台。力爭到2021年,建成星級酒店6家,打造精品民宿220間,擁有4A級以上旅遊景區2個,五椰級鄉村旅遊點4個,實現旅遊年接待人數達到200萬人次以上,旅遊收入突破8億元。
堅定不移提升綠色農業。以建設國家綠色農業示範區為目標,以持續增加農民收入為核心,著力轉變農業發展方式,推動農業生產由數量型向質量效益型轉變,走出一條富有瓊中山區特色的現代農業發展道路。調優農業產業結構。加強橡膠、檳榔等大宗農作物種植管理,大力發展益智、粽葉等林下經濟,提升畝產效益;推動桑蠶、瓊中綠橙產業提質增效,新增標準化基地面積分別達到2萬畝和3萬畝。適度發展稻魚共生、養蜂、養羊、南藥等產業。推動瓊中小黃牛、瓊中鵝、山雞等產業標準化、規模化發展,推廣生態循環農業,爭創生態循環農業示範縣。轉變農業發展方式。建成蠶種原種廠、小黃牛種牛繁殖場等一批優良種苗基地,完成瓊中繅絲廠、畜禽屠宰加工廠建設。積極培育“農戶種養、休閒觀光、循環生態”融合發展的新業態,打造一批農業休閒觀光基地,力爭新增3個以上省級現代農業(養殖)示範園,推進農業“接二(產)連三(產)”。提高農業組織化程度。繼續實施“百村百社、千人萬戶”創業致富計畫,大力扶持發展產業化龍頭企業、農民專業合作社、家庭農場、專業大戶等新型農業經營主體。推廣“龍頭企業+專業合作社+基地+農戶”等經營模式,推進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有序流轉,鼓勵農民發展適度規模經營。力爭培育龍頭企業4家以上,創建示範合作社30家,帶動農戶3500戶。加快農業品牌化步伐。實施“品牌富農”戰略,建立健全農產品品牌培育、發展和保護體系。加大農產品“三品一標”認證力度,重點培育和打造瓊中小黃牛、桑蠶、山雞、山蘭稻等一批瓊中地理標識農特產品品牌,進一步鞏固和提升“瓊中綠橙”、“瓊中蜂蜜”品牌知名度,爭創全國水果示範縣。提升農業社會化服務水平。建立健全農業信息服務平台和基層農技服務體系,加大新品種、新技術的引進和推廣力度,強化農業產前、產中、產後服務。大力發展農村電子商務,進一步拓寬農產品流通渠道。健全農產品“從田頭到餐桌”的全過程質量安全監管體系,爭創全國農產品質量安全縣。
堅定不移做優綠色工業。促進產業園區轉型升級,形成標準化生產示範、集約化加工、集中化物流“三位一體”的園區發展新格局。提升園區承載能力。加快完善園區路網、電力、水系、冷鏈倉儲等配套基礎設施,完成“三通一平”4763畝。最佳化園區管理體制。大力實施“飛地政策”,建立“政府授權、園區辦理、部門備案”運作模式,推行“極簡審批”,試行“規劃代立項”、清單制、承諾制。創新園區招商投融資機制。積極探索園區農民土地入股投資模式,鼓勵社會資本參與投資園區建設,不斷激發園區發展活力。運用好IPO扶貧政策,引進一批能耗低、污染小、附加值高的品牌企業入駐園區,力爭到2021年新增入園企業15家。統籌“一區三園”發展。加快推進灣嶺農副產品加工園和生態科技產業園建設,高標準建設海南灣嶺熱帶農產品綜合物流園,力促省農村綜合產權交易中心落戶,著力打造集農業科研示範、農產品加工、物流配送、金融服務於一體的綜合性綠色產業園區。
(三)著力推進改革開放,激發創新發展活力
堅持以更加開闊的視野推動改革開放和創新發展,加快培育新的發展動能。
深化重點領域改革創新。加快形成有利創新發展的社會環境,打造更具活力的體制機制。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通過完善資源配套、做優品牌等方式,擴大全域旅遊、特色農業、綠色工業、生態環境等方面的有效供給。落實“多規合一”。推進“多規合一”信息系統套用平台建設、制度建設等工作,加強土地、林業、生態等領域的規劃整合,實現空間布局、資源配置、生態效益的最大化,形成引領全縣科學發展的一張藍圖。深化行政審批制度改革。推進政務服務標準化建設,實現行政審批單位應進必進,縣、鄉鎮、村三級行政審批系統互聯互通和“一張審批網”全覆蓋。推行“一站式辦結”、“承諾審批制”,依託省電子證照庫,推進“多證合一”改革。積極推進財政和投融資體制改革。健全財政、稅收、政府預算和執行管理制度,調整和最佳化公共財政支出結構,保障城鄉基礎設施、全域旅遊、生態環保等重點項目支出。全面執行政府投資項目代建制,積極穩妥推進PPP模式,力爭在“交通扶貧六大工程”等基礎建設項目上實現突破。強力推進農村金融改革。全面鋪開農民房產權、土地承包經營權、林權抵押貸款。充分發揮小額貸款擔保公司作用,打好金融組合拳,大力推進農村普惠金融,使廣大農民民眾充分享受金融改革紅利。積極推進宅基地、集體建設用地使用權確權登記頒證工作,啟動農村“三變”改革試點。全面推進國企改革。完善國有資產管理體制,鼓勵和引入社會資本參與國企改制,推進國有企業混合所有制改革,提高運營效益。穩妥推進農墾體制機制改革。建立農場現代企業管理制度,完成加釵農場的“政企分開、社企分開”工作。承接好烏石、長征、陽江國營農場社會職能移交。深入開展“兩田制”改革試點,逐步規範農場農業用地管理。統籌推進司法、供銷、國有林場、不動產登記等改革。
加快推進對外開放發展步伐。加強對外經濟交流、人文交流、合作交流,積極構建富有生機活力的開放型經濟體系。以區位優勢為立足點,促成和引領“中部生態經濟區”。主動與屯昌、五指山、白沙等中部市縣組團發展,在生態、文化、扶貧等領域開展深度交流合作,共同策劃項目、合力招商引資。以資源優勢為切入點,重點融入“海澄文一體化綜合經濟圈”。加強特色產品、倉儲物流等對瓊北市縣的有效供給,以旅遊業為龍頭的現代服務業刺激瓊北市場的綠色消費,建立良好的供需關係,形成新的經濟成長點。以全域旅遊為契合點,加快融入“大三亞一體化旅遊經濟圈”,與瓊東、瓊西兩翼聯動發展。圍繞紅色體驗、黎苗風情、原始森林等差異化的旅遊資源,積極策劃2—3條跨市縣旅遊線路,不斷豐富旅遊產品,實現跨市縣旅遊人數逐年上升。以綠色園區為連線點,積極融入洋浦經濟開發區和澄邁老城開發區的發展。出台鼓勵企業跨園區投資優惠政策,圍繞特色產業、物流業等構建跨園區的產業鏈和服務鏈,切實降低企業成本,補齊發展短板,推進與省六大園區的產能互補。
(四)著力推進項目建設,持續擴大有效投資
堅持將上項目擴投資作為經濟工作的重要抓手,通過擴大有效投資帶動縣域經濟快速發展。
抓好項目策劃和儲備。實行項目三年滾動計畫,做實、做好項目前期工作。重點圍繞基礎設施、民生改善、生態環保、產業升級、公共服務五大方面,謀劃重點項目112個,計畫投資總額達到478億元。強力推進重點項目建設。嚴格執行項目建設“六個一”和“紅黑榜”通報制度,全面落實“月匯報、月公示、季督查、半年總結、年考核”制度,嚴格落實網上審批、並聯審批、容缺審批制度。全力支持瓊中抽水蓄能、瓊樂高速、萬洋高速、瓊中灣嶺熱帶農產品物流園等一批省重點項目建設,全面完成縣富美鄉村水環境治理、縣民族博物館、中國小校園標準化、新城區基礎設施等一批民生工程項目建設,加快推進長安生態產業園、營根洋舊城區改造等一批增值稅源的產業發展項目,爭取東五指山熱帶雨林國際生態旅遊度假區等一批景區旅遊項目開工建設。拓寬投融資渠道。協調好銀企關係,充分發揮中小企業融資擔保平台作用,促進農發行、國開行、農行、農信社等金融機構加大對重點項目建設的信貸扶持。用好用活PPP模式,有效激發社會資本加大對城鄉基礎設施、生態環保、設施農業、公共服務和生產性服務業等薄弱環節投資。加大招商引資力度。堅持“科學選項、冷靜招商”,完善招商引資項目庫,重點謀劃生態旅遊、基礎設施、現代商貿物流等重大民生項目,抓好重大招商項目督辦工作,提高契約履約率、項目開工率和資金到位率。著力最佳化發展環境。深入開展服務社會投資大行動,創新招商引資服務機制,落實跟蹤服務督辦問責等有效措施,切實提高政府服務意識和辦事效率,著力構建“親”“清”新型政商關係,形成“重商親商、安商穩商、扶商富商”的良好投資環境。
(五)著力推進城鄉統籌,打造黎苗山水城鎮
堅持城鄉協調發展,以黎苗山水縣城為主線,以特色產業小鎮和富美鄉村為抓手,著力打造生態、富美、宜居瓊中,加快“海南之心、山水瓊中”建設。
最佳化城鄉規劃布局。堅持全域景區化城鄉發展格局,完善城鄉規劃編制和管控措施,實現“一張藍圖”管到底。完成上安仕階溫泉旅遊度假區、紅嶺環湖生態旅遊區、黎母山文化旅遊區等重點景區總規、控規編制。強化城鄉風貌、項目建設、鄉村建房等規劃管控。
穩步推進新型城鎮化。努力構建風情濃郁、各具特色、相互輝映的城鄉發展格局。加快黎苗山水縣城建設。投入10億元,啟動縣城生態綜合安置區項目建設,完成中心城區舊城和棚戶區改造。全面啟動大百花綜合片區、營根河“一河兩岸”綜合改造,力促縣城建成區面積擴展到7平方公里,力爭將縣城打造成為海南中部黎苗風情濃郁、山水生態特色鮮明的中心城市,爭創國家級衛生城市和文明城市。打造精品特色產業小鎮。全面推進灣嶺農貿物流小鎮、黎母山黎母文化小鎮、長征鄉村旅遊小鎮、紅毛“奔格內”旅遊小鎮、上安溫泉旅遊小鎮等5個特色產業小鎮建設,完成所有鄉鎮及重點國營農場的立面改造。強力推進富美鄉村建設。以“產業富民、特色居家鄉村、黎苗文化傳承、社會管理創新”為重要內容,紮實推進富美鄉村(特別是整村推進貧困村)的建設,著力打造一批集“富、美、趣、和”於一體,各具特色、可游可憩、宜商宜居的社會主義新農村。
(六)著力推進“五網”建設,夯實經濟社會發展基礎
堅持基礎設施建設先行,加快形成適度超前、功能完善、配套協調、互聯互通的基礎設施網路體系。實施“路網”暢通工程。完成黎母大道、營根至南坵公路等城鄉連線道路建設。計畫投入10.15億元,全面推動“交通扶貧六大工程”,建成自然村硬化路72.2公里、旅遊資源路34.2公里、生命安全防護工程202公里、拓寬窄路面414.9公里、升級改造縣道21.4公里,改造農村危橋79座,確保到2018年底全面解決我縣(含農墾農場、國有林場)城鄉公路“最後一公里”問題。實施“水網”提質工程。建成大朗、番巾縣城備用水源水庫和握岱、南陸田、大美等10個鄉鎮水源水庫工程。建成中平、和平等6個鄉鎮供水廠。全面推進農村安全飲水項目建設,確保農村安全飲水率達85%以上。建設小型農田水利項目740宗,新增和改善灌溉面積4.17萬畝,基本解決田間“最後一米”問題。推進什介、新安、南流等11宗防洪堤項目建設,切實提高沿河鄉鎮、村莊防洪能力。實施“電網”升級工程。加快城鄉電網的升級改造,重點實施瓊中220千伏輸變電工程、農村電網改造升級工程等電力設施項目建設,新建變電站4座,完成線路建設1099公里,著力構建安全、穩定、可靠的城鄉智慧型電網。實施“光網”提速工程。開展網路提速降費行動,加快信息基礎設施建設,實現縣城、行政村光網和重點公共場所、旅遊景點免費wifi全覆蓋。實施“氣網”普及工程。積極推進天然氣管網建設,規劃布局城、鎮天然氣中壓管網,力爭實現燃氣管道覆蓋縣城和50%的鄉鎮。
(七)著力推進生態保護,厚植綠色發展優勢
堅持綠色發展,牢固樹立“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持續深入開展“六大”專項環境整治行動,著力構建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社會。抓好整治違法建築專項行動。加大違法建築打擊力度,依法打擊存量違法建築2.9萬平方米。完成8個以上的鄉鎮創建“無違建活動優秀鄉鎮”工作,爭創“無違建”示範縣。抓好城鄉環境綜合整治專項行動。紮實開展縣域內道路兩旁公路綠化、美化、亮化、彩化和景觀設計改造,統籌治理各鄉鎮和國營農場“髒、亂、差”問題。建設第二個垃圾填埋場。繼續推行“戶分類、村收集、鎮轉運、縣處理”垃圾處理模式,確保全縣生活垃圾無害化處理率達到100%。抓好城鎮內河(湖)水污染治理專項行動。嚴格落實“河長制”,加快城鎮建成區河段水污染治理。全面推進富美鄉村水環境治理PPP項目建設,確保3年內建成14個鄉鎮(農場)污水處理設施、6個鄉鎮供水廠和544個自然村污水處理項目。依法打擊直排偷排、非法采砂、無序養殖等破壞水環境的違法行為,確保城鄉污水處理率達到85%。抓好大氣污染防治專項行動。嚴把新建項目節能準入關。在重要公共場所和各大旅遊景區建設環境質量信息顯示系統22個,實時發布環境空氣品質信息。加大揚塵治理力度,加快淘汰黃標車和老舊車輛,確保全年空氣優良天數比例達到98%以上。抓好土壤污染防治專項行動。建立健全土壤環境監測體系,加強農村面源污染防治,引導農民減少化肥、農藥的使用量,加強農業廢棄物回收利用,實現耕地土壤環境質量優於二級標準。抓好林區生態修復和濕地保護專項行動。繼續實施“綠化寶島”行動,實施工礦廢棄地、破損山體及災毀林地復綠行動,嚴厲打擊非法侵占林地、盜伐盜獵等違法行為。加強濕地資源保護與利用,積極培育“天然海綿體”,建設海綿城市。
(八)著力推進民生改善,持續增進人民福祉
堅持以“補短板”為重點,加快發展各項社會事業,提高優質公共產品供給能力,進一步增強人民民眾的獲得感。加強物價調控。抓好“菜籃子”工程,完善低收入群體物價動態補償機制,保持物價基本穩定。促進就業創業。新增城鎮就業5000人,城鎮登記失業率控制在4%以內,轉移農村勞動力2.5萬人次。完善社會保障體系。落實全民參保計畫,建成覆蓋城鄉居民的社會保障體系。健全農村留守婦女兒童和老人關愛服務體系,支持發展殘疾人事業。完善城鄉低保、醫療救助、優撫保障等專項救助制度,擴大社會救助覆蓋面。實施保障性安居工程。全面完成易地扶貧搬遷和農村危房改造任務,大力推進棚戶區改造和城鎮保障性住房建設,實現住有所居。實施教育提升工程。全面完成薄弱學校改造和校園標準化建設,力爭通過國家教育均衡發展考核驗收。大力引進優秀校長和骨幹教師,培養本地好教師,提升基礎教育人才隊伍建設。繼續深入開展校園足球、武術進校園和民歌、民舞、民服“三進校園”活動,豐富拓展瓊中教育特色品牌。推進“健康瓊中”建設。完善縣、鎮、村三級醫療衛生服務網路,促進分級診療制度深入實施。啟動“三醫”聯動改革試點,實施公立醫院支援農村衛生工程,引進好院長、好醫生,著力提高城鄉醫療管理服務水平。完善計畫生育服務管理,抓好“兩孩”政策落實和配套銜接,促進人口均衡發展。實施文化惠民工程。全力辦好2017年海南黎族苗族傳統節日“三月三”主會場節慶活動。深入挖掘和弘揚優秀民族傳統文化,加強對黎藥、黎錦苗繡等非物質文化遺產的保護和利用,進一步提升瓊中女足品牌影響力。全面推進鄉村大舞台、文化室等文體項目建設,促進城鄉公共文化服務均等化。加強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和民族團結創建工作,大力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積極打造文明單位、文明村鎮。深化“平安瓊中”建設。完善海島型立體化治安防控和格線化社會管理體系,深入開展禁毒三年大會戰行動,嚴密防範、依法懲治違法犯罪活動。全面開展“七五”普法,持續深入開展法律援助工作。紮實做好信訪維穩工作,及時解決民眾合理訴求。全面落實“黨政同責、一崗雙責,齊抓共管”安全生產責任制,健全突發事件預警和應急機制,加強農產品、食品藥品安全監管,堅決遏制重特大安全生產事故發生。
(九)著力推進自身建設,提升政府服務效能
新常態、新形勢、新任務對政府工作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我們將始終牢記不忘初心、繼續前進,主動作為、敢於擔當,著力建設人民滿意的服務政府、法治政府和廉潔政府。
堅持為民施政,加強服務政府建設。進一步強化宗旨意識,堅持問需於民、問計於民、問效於民,千方百計為人民民眾辦好事、辦實事、解難事。持續推進簡政放權、最佳化服務,完善縣、鄉鎮、村(社區)三級政務服務中心功能,精簡辦事程式,縮短辦理時限,實現便民服務“零距離”、“零障礙”,切實最佳化政務環境,促進行政效能和服務水平全面提升。
推進依法行政,加強法治政府建設。嚴格按照法定許可權和程式行使權力、履行職責,大力推行政府部門權力清單、責任清單、負面清單制度,著力規範政府行為。自覺接受人大、政協和社會各方面監督,認真辦理人大代表議案建議和政協委員提案。嚴格執行“三重一大”集體決策制度,推進行政決策科學化、民主化、法治化。大力推進政務公開,做到行政權力運行公開透明。
全面從嚴治政,加強廉潔政府建設。嚴格落實黨風廉政建設主體責任和“一崗雙責”,深入推進政府系統廉政建設和反腐敗工作。嚴格執行中央八項規定、省“二十條”和縣“二十二條”規定,堅決懲治和查處損害民眾利益的不正之風。堅持用制度管權、管事、管人,加快形成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的體制機制。堅持有腐必懲、有貪必肅,嚴肅查處各類違紀違法案件,做到幹部清正、政府清廉、政治清明。
各位代表,美好藍圖已經繪就,新的征程全面開啟。讓我們緊密團結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周圍,在省委、省政府和縣委的正確領導下,在縣人大、縣政協的監督支持下,凝心聚力、開拓進取、勇往直前,為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和“一地兩縣三區”而努力奮鬥!
名詞解釋
附註1:
1.“一心一園一帶八區”:“一心”即以主城區為中心,啟動新城區建設,加強舊城區改造;“一園”即以瓊中灣嶺農副產品加工園、瓊中灣嶺綜合物流園、瓊中生態科技產業園為根基,統籌打造海南中部綠色產業園;“一帶”即以中線高速、海榆中線為依託,打造區位綠色產業帶;“八區”即百花嶺風景名勝區、上安仕階溫泉旅遊度假區、紅嶺水庫環湖旅遊度假區、長興飛水嶺熱帶雨林度假區、黎母山國家森林公園、鸚哥嶺森林旅遊區、紅毛什運紅色文化旅遊區、乘坡河谷生態旅遊區等八個重點開發的生態旅遊度假區。
2.“奔格內”:源於黎語,是“來這裡”的意思,現已成為瓊中鄉村休閒旅遊的代名詞。
3.“什寒模式”:即我縣結合什寒村的生態環境、資源稟賦、民族風情等獨特優勢,有效整合多方資金,大力扶持發展“短、平、快”特色生態產業,依託“黨員驛站”黨建服務品牌,創新“奔格內”鄉村旅遊發展模式,探索出了一條開發休閒農業和鄉村生態旅遊與山區生態小康新農村建設良性互動的扶貧開發新路子。
4.“百村百社、千人萬戶”創業致富計畫:是指抓好100個特色產業示範村、100個標準化農民專業合作社、1000個創業致富帶頭人培育工作,帶動1萬戶農民脫貧致富。
5.“多規合一”:是指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規劃、城鄉規劃、土地利用總體規劃基於城鄉空間布局的銜接與協調。
6.PPP模式:即Public—Private—Partnership的英文縮寫,是指政府與私人組織之間,為了合作建設城市基礎設施項目,或是為了提供某種公共物品和服務,以特許權協定為基礎,彼此之間形成一種夥伴式的合作關係,並通過簽署契約來明確雙方的權利和義務,最終使合作各方達到比預期單獨行動更有利的結果。
7.“三免一補”:“三免”是指免學費、免住宿費、免課本費;“一補”即生活補助。
8.“三嚴三實”:即嚴以修身、嚴以用權、嚴以律己,謀事要實、創業要實、做人要實。
9.“兩學一做”:即學黨章、黨規、學系列講話,做合格黨員。
10.“一帶一路”:是“絲綢之路經濟帶”和“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的簡稱。
11.“一地兩縣三區”:“一地”即海南生態民俗旅遊勝地;“兩縣”即國家衛生縣城、全國休閒農業與鄉村旅遊示範縣;“三區”即全國生態保護與建設示範區、海南扶貧攻堅示範區、海南中部綠色崛起試驗示範區。
12.“兩不愁,三保障”:即不愁吃、不愁穿,保障其義務教育、基本醫療和住房。
13.“六個精準”:即扶持對象精準、項目安排精準、資金使用精準、措施到戶精準、因村派人(第一書記)安排精準、脫貧成效精準。
14.“五片八區十線”:“五片”即東部、西部、南部、北部、中部等5個旅遊片區;“八區”即百花嶺風景名勝區、上安仕階溫泉旅遊度假區、紅嶺水庫環湖旅遊度假區、長興飛水嶺熱帶雨林度假區、黎母山國家森林公園、鸚哥嶺森林旅遊區、紅毛—什運紅色文化旅遊區、乘坡河谷生態旅遊區等8個重點開發的生態旅遊度假區;“十線”即紅嶺、雲湖和平、朝參、什寒、道妙、仕階溫泉、吊羅山、黎母山、白鷺湖、百花嶺等10條“奔格內”鄉村休閒旅遊精品線路。
15.IPO扶貧政策:對註冊地和主要生產經營地均在貧困地區且開展生產經營滿三年、繳納所得稅滿三年的企業,或者註冊地在貧困地區、最近一年在貧困地區繳納所得稅不低於2000萬元且承諾上市後三年內不變更註冊地的企業,申請首次公開發行股票並上市的,適用“即報即審、審過即發”。
16.“奔格內”鄉村休閒旅遊品牌六大核心工程:即民宿客棧、生態步道、房車露營、導視標識系統、旅遊公眾教育和鄉巴系統六大工程。
17.“一區三園”:“一區”即海南中部(瓊中)綠色產業園區,“三園”即灣嶺熱帶農產品綜合物流園、灣嶺農副產品加工園和瓊中生態科技產業園。
18.“三變”改革:即資源變資產、資金變股金、農民變股東。
19.兩田制:即將承包地劃分為基本田和規模田,是當前農墾國有農用地承包經營的主要模式。
20.“五網”:即路網、光網、電網、氣網、水網。
21.“三醫”聯動:即醫療、醫保、醫藥聯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