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瓊中縣人民政府工作報告

現在,我代表縣人民政府向大會作工作報告。請各位代表連同《瓊中黎族苗族自治縣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二個五年規劃綱要(草案)》一併審議,並請縣政協各位委員和其他列席人員提出意見。

基本介紹

  • 中文名:2011年瓊中縣人民政府工作報告
  • 報告內容:“十一五”時期經濟發展情況
  • 報告類型:政府工作報告
  • 部門:瓊中縣人民政府
背景介紹,內容主體,

背景介紹

各位代表:
我代表縣人民政府向大會作工作報告。請各位代表連同《瓊中黎族苗族自治縣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二個五年規劃綱要(草案)》一併審議,並請縣政協各位委員和其他列席人員提出意見。

內容主體

一、“十一五”時期經濟社會發展成就顯著
“十一五”時期是我縣經濟社會發展極不平凡的五年,是我縣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取得重大成就的五年。在省委、省政府和縣委的正確領導下,在縣人大、縣政協的監督支持下,以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攻堅克難,乘勢而上,全面超額完成 “十一五”規劃的主要預期目標,為“十二五”實現更好更快發展奠定了堅實基礎。
——總體經濟實力在加快發展中跨上歷史性新台階。預計2010年,全縣生產總值達13.06億元,人均GDP達9130元,分別是2005年的2.07倍和1.9倍;全縣地方財政一般預算收入10292萬元,首次突破億元大關,是2005年的3.14倍;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7.3億元,是2005年的3.25倍。三次產業結構進一步最佳化,由2005年的51.5:14.1:34.4調整到2010年的47.9:14.1 :38,一產下調約4個百分點,三產上調約4個百分點。國民生產總值、財政收入、社會固定資產投資等六項主要經濟指標超額完成“十一五”規劃目標。
——農村經濟在轉型升級中取得新成效。推進農業結構戰略性調整,在鞏固好橡膠、檳榔、綠橙等傳統特色產業的同時,大力發展桑蠶、養蜂等新興特色產業。2010年,全縣桑蠶種植面積發展到2.39萬畝,養蜂發展到4.1萬群(箱),新興特色產業已成為我縣農民增收新亮點。畜牧業加快發展,從2006年起生豬出島實現零的突破,“十一五”期間生豬出島量為1.77萬頭。科技培訓力度不斷加大,農業規模化產業化水平穩步提高。創新農村小額貸款模式,成功解決了農民發展資金瓶頸問題,農村小額貸款模式經驗向全國推廣。全面實施農機具購置補貼、退耕還林、林權制度改革、家電下鄉等30項惠農項目。這些年來累計發放各類惠農資金10億元,其中有27項惠農補貼資金已通過“一卡通”發放。全縣累計成立綠橙、養蜂、檳榔、橡膠等61家農民專業合作組織,農民的組織化程度進一步提高。大力發展“非農經濟”和“打工經濟”,多渠道增加農民收入。預計2010年,全縣農業增加值達62545萬元,比2005年增長93.7%。
——基礎設施在加大投入中取得新進展。“十一五”期間,基本完成土地利用規劃修編,啟動了縣城總體規劃修編,編制了全縣旅遊發展規劃。2010年,進一步加大了土地儲備工作力度,確保項目用地需求。百花嶺風景區、飛水嶺、營根洋、虎嶺公園及老幹部活動中心整體開發規劃基本完成;實施縣城供水、污水處理、垃圾填埋、舊城區改造、供電、通信、營根河綜合治理、百花廊橋、龍溪路、環城東路(南段)等一批市政工程;加快城北新區建設,建成“三月三”文化廣場、新海汽客運站、樂園酒店等一批文化、交通、接待及辦公設施。縣城面積由2005年的3.15平方公里擴大到4.55平方公里,人居環境不斷改善,輻射帶動作用顯著增強這些年來,興建沼氣池1797個;改廁5969間;興建農村飲水安全工程186宗,從根本上解決農村2.11萬人飲水不安全問題。除險加固中小型水庫5宗。新建維修配套水利189宗,長262公里,新增、恢復、改善灌溉面積5萬多畝。改造長征至吊羅山公路、中平公路,新建改造農村公路75條371.33公里,惠及65個行政村,近8萬人口。新增電網建設線路1349千米,建成乘坡110千伏變電站,結束瓊中電網單迴路的歷史,提高了瓊中電網安全性。廣泛實施農村廣播電視“村村通”工程。場鄉聯手推進小城鎮建設,灣嶺、黎母山、長征等重點小城鎮建設步伐加快,城鎮功能進一步完善。
——體制機制改革在不斷深化中實現新突破。幾年來,累計投入國有企業改制經費1.5億元,完成5家國有企業及糧食系統的改制工作。2010年,在縣地財困難的情況下,縣政府頂著資金和債務風險,投入8600萬元實施11家國有企業改制工作。繼續推進農村義務教育體制改革,努力探索實施鄉鎮中心國小全日制寄宿辦學新模式,逐步把農村小學生轉到中心校讀書。順利完成了縣和鄉鎮機構改革。集體林權制度改革順利通過省級驗收,得到省林業局的表揚,全縣已發(換)證面積73.2萬畝。醫改、稅務及社保征稽三項制度改革、財政惠民“一卡通”改革等工作順利推進。順利完成農墾教育、民政、社保等社會職能移交地方管理工作。
——人民生活水平在改善民生中得到新提高。積極實施“整村推進”和“三集中”扶貧開發,完成整村推進行政村58個、自然村239個,減少貧困人口1.87萬人,農村貧困面從2005年的45%下降到2010年的21%。五年來,累計落實配套資金1.4億元,提高全縣公務員、教師、醫護人員、事業單位人員工資水平。城鄉居民收入大幅提高,預計2010年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1902元、農民人均純收入3513元,分別比2005年增長77%和102%。城鄉居民消費水平不斷提高,預計2010年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26193萬元,比2005年增長127%。
——和諧瓊中建設在統籌協調中邁出新步伐。認真貫徹落實好省委、省政府關於“各級政府要堅持把新增財力部分的55%以上用於民生”的要求,只要是用於解決民生工程需要的資金,縣政府都不打折扣的全力支持和解決。五年間,縣財政對民生的投入達到20.9億元,占整個財政支出的62.9%,是“十五”時期的4倍。
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設取得重大成效。全縣累計建設保障性住房4298套。值得一提的是,2010年縣政府克服了資金、土地、改制等多重困難,啟動建設保障性住房2705套,比省下達的建設任務多905套。率先完成150套農村茅草房改造任務,徹底結束我縣農民居住茅草房的歷史。
教科文衛事業取得重大進步。進一步鞏固和提高“兩基”達標成果,全縣適齡兒童入學率達99.75%,適齡少年入學率達98.5%,被評為“2009年度全省基礎教育工作先進單位”。推動中國小校人事制度改革。中等職業教育實現全免。紮實推進平安校園建設,新建和維修校舍面積7.64萬平方米,改造危房面積1.61萬平方米。農村科普工作得到加強,一批先進適用技術推廣套用。五年共舉辦各類培訓班3200期,培訓17.5萬人次,農民利用科技勤勞致富能力不斷提高,我縣兩次榮獲“全國科技進步縣”稱號。深化醫藥衛生改革,食品藥品工作得到進一步加強。投入3447萬元,新建和改造縣醫院、縣中醫院、鄉鎮衛生院等30個衛生基礎設施,業務用房面積達2.07萬平方米,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參合率達95%,農民“看病難、看病貴”的問題得到基本解決。以推行優質服務為主線,健全統籌解決人口問題協調機制,創新工作思路和工作方法。自2007年以來,我縣連續被省委、省政府評為人口計生工作先進單位,2007年被國家計生委授予“全國人口和計畫生育優質服務先進單位”光榮稱號。第六次全國人口普查入戶登記工作順利完成。成功舉辦了四屆大型黎族苗族傳統節日“三月三”節慶活動。《瓊中黎族民歌》被列入第二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名錄,11個項目進入海南省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名錄。競技體育成績名列全省前茅,瓊中女足名揚全國。
就業和社會保障工作取得重大進展。我們始終把解決人民民眾的勞動就業和社會保障問題作為第一要務抓緊抓好。“十一五”期間,新增城鎮就業崗位、下崗失業人員再就業、農村勞動力轉移等七項就業指標均超額完成省下達的任務;城鎮登記失業率控制在3.03%的較低水平。五項社會保險穩步推進,城鎮居民基本醫療保險參保率達92%。新農保工作率先完成省下達的任務,得到了省政府的高度肯定。全縣3609戶1.2萬名城鄉困難民眾被納入低保範圍,基本實現應保盡保。
生態環境取得重大改善。加大淘汰落後產能力度,對超標排放污染物的企業進行限期治理和整改,鞏固“一控雙達標”成果,認真做好自然保護區的保護和管理,加強生態環境監控工作,有力推進生態縣建設步伐。
社會穩定工作取得重大突破。認真抓好社會治安綜合治理工作,深入開展打擊“兩搶一盜”、命案偵破、賭博、毒品犯罪等專項行動,破獲一批刑事案件,抓獲一批違法犯罪分子,切實維護社會穩定。落實安全生產責任制,積極開展食品、藥品專項治理,確保人民民眾生命財產安全。
民主法制和精神文明建設取得重大成果。自覺接受人大、政協和民主黨派監督,重大決策事先徵求人大、政協意見。五年來,縣政府及各部門共辦理人大議案與人大建議763件、政協提案112件。“五五”普法順利通過省級驗收。政務、廠務、校務、村務公開的水平不斷提高,保障了基層民眾依法行使選舉權、知情權、參與權和監督權。加強審計、監察工作,廉政建設和反腐敗工作取得新成效。深入實施《公民道德建設實施綱要》,加強文明生態村創建,加快六大農村文化惠民工程,促進農村社會健康發展。
“十一五”期間,國資監管、人事、統計、扶貧、民族宗教、雙擁、民兵預備役、檔案、婦女、兒童、老齡事業、外事僑務、關心下一代和殘疾人等各項事業都取得了新的成績。
各位代表,“十一五”時期我們排除萬難,紮實工作,經濟社會發展取得巨大成就,這是全縣各族人民團結奮鬥,辛勤勞動的結果。在此,我代表縣人民政府向全縣廣大工人、農民、知識分子、幹部職工,向駐縣的人民解放軍、武警官兵、人民警察和各界人士表示崇高的敬意!向為我縣經濟建設做出貢獻的廣大勞動者和建設者表示衷心的感謝!
發展的成果來之不易,應該倍加珍惜;發展的經驗彌足珍貴,應該倍增信心;發展的困難不容忽視,應該倍加努力。我們必須清醒地看到,瓊中仍屬於欠發達市縣,經濟總量和發展水平處於全省後位行列的基本縣情沒有發生根本變化,發展中面臨的困難還很多,突出表現是:產業結構不優,經濟總量小,產業有待培育和壯大;城鄉發展不平衡,城鎮和農村居民人均收入低於全省平均水平,差距還在拉大;教育、科技、文化、衛生等社會事業發展有待進一步提高;體制機制活力有待進一步增強等等。對此,我們必須保持清醒頭腦,採取更加有力的措施認真加以解決,不斷適應新的要求,實現新的發展。
二、“十二五”時期發展的奮鬥目標和總體要求
“十二五”時期是我縣加快發展的重要機遇期,是瓊中 “強基礎、調結構、快發展、促和諧”的關鍵時期。我縣經濟社會發展正面臨難得的歷史機遇,海南國際旅遊島建設上升為國家戰略,有利於還我縣交通等基礎設施的大幅改善,區位和生態優勢逐步凸顯,發展空間進一步拓展;國家實施民族區域自治、西部大開發、國家扶貧開發工作重點縣等戰略,使瓊中發展享有更優惠的政策和強有力的資金支持;省委、省政府支持中部發展的力度加大,一批支撐長遠發展的重大項目陸續上馬,持續發展的後勁增強;“十一五”的輝煌成就,為“十二五”加快發展奠定了堅實基礎。經過實踐探索,我們對發展形勢的把握更加理性全面,發展思路更加清晰,未來五年的發展大有可為。
規劃《綱要》提出今後五年經濟社會發展的主要預期目標是:全縣生產總值年均增長15%,到2015年,超過26億元,人均生產總值突破1.6萬元;地方財政一般預算收入突破2.56億元;固定資產投資累計超過75億元,年均增長25%以上;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達到1.83萬元,年均增長9%;農民人均純收入達到7065元,年均增長15%;人口出生率控制在15‰以內;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超過23億元,年均增長20%。各項社會事業協調發展,構建和諧瓊中取得新的進步。
為實現“十二五”奮鬥目標,我們必須做到 “五個更加注重”:更加注重轉變經濟發展方式,實現國民經濟持續快速健康發展;更加注重人與自然和諧相處,走可持續發展之路;更加注重調整產業結構,培育壯大優勢產業;更加注重深化改革,擴大開放;更加注重經濟建設、政治建設、文化建設和社會建設“四位一體”,努力構建和諧社會。堅持走經濟發展、生活富裕、生態良好的可持續發展道路,推動瓊中在新的歷史起點上實現又好又快發展。
做好“十二五”工作,必須在“七個圍繞、七個著力”上下功夫:
(一)圍繞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著力發展綠色農業
加快發展綠色農業。圍繞創建“全國綠色農業示範縣”的目標,以轉變農業增長方式為主線,加大結構調整力度,積極培育高效特色產業,建設一批規模標準化基地,擴大特色產業規模。發揮好無規定動物疫病區品牌優勢,大力發展畜禽養殖業。加快發展農產品加工業和流通業,建設大中型熱帶農產品物流中心。加強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體系建設,全面推進農產品質量可溯體系。全面落實“綠色農業”理念,推動現代農業和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把我縣建設成為山川秀美、農業發展、人民富庶、和諧文明的綠色農業示範縣。
加快構建適應現代農業發展的體制機制。堅持和完善農村基本經營制度,發展多種形式的適度規模經營。積極推進農民專業合作社發展,提高農業經營組織化程度。完善農村集體經營性建設用地流轉和宅基地管理機制。深化農村信用社改革,積極發展村鎮銀行、農村資金互助社和小額貸款擔保公司等新型金融機構。推進和完善瓊中小額貸款模式。全面完成集體林權制度配套改革。
加快推進扶貧開發促農增收。整合社會資源,創新扶貧形式,加大扶貧投入,把與農民民眾生產生活密切相關的基礎設施、農田基本建設和生態環境建設作為重點,實施片區綜合開發,切實改變貧困村面貌。到2015年,實現2000個貧困戶1萬人脫貧。整合培訓資源,培養新型農民,提高農民職業技能和創收能力。積極發展外出打工經濟。完善農產品市場體系和價格形成機制,落實強農惠農政策,增加農民生產經營性收入。
(二)圍繞國際旅遊島建設,著力發展特色旅遊業和現代服務業
搶抓海南建設國際旅遊島的大好機遇,找準定位,按照“山水優勢互補、山區特色鮮明、民族風情濃郁”的旅遊格局要求,重點發展生態旅遊、休閒康體、民族文化、高端地產,著力打造中部養生休閒勝地。
加快規劃建設一批具有山區優勢和民族特色的旅遊項目。加快旅遊景區景點規劃建設,重點加快黎母山、百花嶺、飛水嶺、鸚哥嶺景區建設及紅嶺水庫周邊旅遊景區規劃,爭取到2015年,初步配套建設好黎母山、百花嶺旅遊景區。結合海南“中部組團”規劃,打造“上安仕階原始雨林生態游、黎母山黎族文化生態體驗游、飛水嶺山地度假觀光游、百花嶺度假休閒遊、營根‘三月三’民族風情體驗游、白沙起義紀念園與瓊縱一大舊址紅色旅遊”等經典品牌,推出“黎母山—藍洋”、“飛水嶺—興隆”和“什運—鸚哥嶺”旅遊精品線路,形成山水互動、貫通東西的旅遊格局。加大旅遊基礎設施投入,改善旅遊投資環境。加強旅遊項目包裝策劃和宣傳,加大招商引資力度,引進大企業參與重點旅遊項目開發。
加快發展以旅遊服務為主的現代服務業。實施旅遊服務標準化,打造縣城“美食、購物一條街”等具有地方產品特色的品牌。大力發展與旅遊業相關的房地產業和現代物流業,建設好商務酒店、品牌折扣店、直銷購物中心等設施。大力發展旅遊文化產業,積極發展鄉村旅遊、山地運動等新型消費業,建設一批旅遊驛站和房車旅遊服務基地,建立遊客到訪中心,健全旅遊安全預警、應急救援、公共醫療、衛生防疫體系。
(三)圍繞發展新型工業,著力發展農產品加工業
堅持不污染環境、不破壞資源、不搞低水平重複建設的新型工業發展原則,繼續實施“大企業進入、大項目帶動、高科技支撐”戰略,按照以農產品加工園區和農業生態園區為載體,以發展農產品加工、水能發電為重點的發展思路,不斷完善園區基礎設施建設和優惠政策,著力推進新型工業集約化發展,壯大經濟總量。成立加工園區管委會,完善園區規劃,落實好園區用地。通過招商引資,吸引一批大企業、大項目入園,提高集約發展水平。到2015年,爭取入園企業達10個,產值達2億元。根據國家產業政策導向和市場需求,立足本地資源,大力培植和發展綠橙、桑蠶、橡膠、南藥等特色加工業,重點扶持加工龍頭企業,促進資源優勢向產業優勢和經濟優勢轉化。積極利用水資源發展小水電,協助做好海南首座抽水蓄能電站和紅嶺水利樞紐工程建設,確保項目如期竣工。
(四)圍繞增強發展支撐能力,著力加強基礎設施建設
加強道路交通網路建設。加快縣鄉兩級公路建設,在確保農村道路“村村通”的基礎上,重點提高農村道路水泥路面硬化率,爭取在2011年內長征至吊羅山公路改造竣工。加強與周邊市縣連線,重點改造中平至瓊海會山、和平留山坡至萬寧興隆、黎母山新林至黎母山林場等公路,提高通達能力。加快農村和鄉鎮客運站及物流中心建設,推動交通網路暢通快速發展。計畫5年內,新建改建公路129條329.6公里,其中:縣道4條57.8公里、村道125條271.8公里,新建改建橋樑23座,建設渡口3個。到2015年,基本構建起以高速公路和一般幹線公路為骨架,農村公路為補充,各級公路協調發展的公路網路體系。
加強水利設施建設。加強“防洪保全、除澇減災、抗旱增效、城鄉供水”四大體系建設,重點實施縣城防洪堤、和平鎮乘坡河段、黎母山鎮腰子河段防洪工程和百花嶺水庫除險加固工程,建設供水灌溉工程。進一步加大投入,強化農業生產灌區水利支渠建設。加強水資源保護,有計畫地進行水資源管理和開發。爭取創造條件開工建設大朗水庫,為縣城發展提供備用水源。“十二五”期間,建設小型灌區節水改造520宗,渠道761.8公里;修建塘壩30宗,管道25公里,渠道41.3公里;農田整治36宗,渠道71.8公里。新增有效灌溉面積1.97萬畝,節水灌溉面積4.8萬畝。
加強供電設施建設。加快重點電力基礎項目建設步伐, “十二五”時期,爭取全縣電網新增110千伏變電站1座,新增變電站容量40兆伏安,瓊中電網建設達到具有110千伏變電站3座、總變電容量達131.5兆伏安水平。
加強和完善城鎮公用基礎設施建設。加快城鎮供水、排水、污水處理、垃圾處理、道路和橋樑、天然氣管網等公用基礎設施建設,完善城鎮功能。“十二五”期間,新建3座鄉鎮供水廠,對縣城現有的供水管網進行更新改造。在完善縣城污水處理廠建設的基礎上,新建1個灣嶺污水處理廠。建成覆蓋全縣城鎮範圍的垃圾處理中轉站。到2015年,全縣城鎮生活污水集中處理率、城鎮生活垃圾無害化處理率分別達到80%和90%以上。
加強信息基礎設施建設。加快城區信息主幹網建設,實現縣域內通信網路全覆蓋。加快推進“數字瓊中”信息化建設,完善電視、電信、網際網路三大信息網路建設,促進“三網”融合,並向鄉村延伸。
(五)圍繞提升城鎮品位,著力加快風情小鎮建設
強化城鎮發展規劃。按照以縣城為中心鎮,灣嶺、黎母山、長征為重點鎮,其它鄉鎮為特色小鎮的“一中心、三重點”的發展思路,加快城鎮化進程。加快完成縣城總體規劃修編,支持灣嶺、黎母山、長征等重點鎮的規劃設計,統籌做好區域規劃、城鎮規劃和土地利用規劃。
強化縣城和重點鎮建設。加快推進以道路、供排水、電網改造為重點的公共基礎設施建設,完善商務酒店、購物商場、金融保險等服務設施建設,加快舊城改造步伐,盤活存量建設用地。加強灣嶺、黎母山、長征重點鎮建設,堅持統籌兼顧,開展山區特色城鎮、民族特色村莊創建活動。開展小城鎮亮化、美化、綠化、硬化工程,努力營造宜居環境。
強化城鎮建設管理。加強和改進城鎮人口管理,引導農村人口有序向城鎮轉移。完善農民工社會保障、子女就學、住房保障等制度,保護農民工合法權益。深化城鎮管理體制改革,強化市政管理,對違章違法建設堅決依法取締,進一步改善人居環境。
強化土地儲備。完善土地儲備制度,加強土地調控,規範土地市場運行,促進土地節約集約利用,提高建設用地保障能力,吸引更多的投資商落戶瓊中,培植稅源,做大財政“蛋糕”。同時,妥善安置好失地農民生活問題,解決失地農民後顧之憂。
(六)圍繞構建更具活力的體制機制,著力深化改革開放
轉變政府職能,推進行政體制改革。深化行政審批制度改革,加快推進政企分開,建設法治政府和服務型政府。加快建立規範的公共職責分工體制,承接並用好用足省下放市縣的權力。加快鄉鎮機構改革,大力增強鄉鎮社會管理和公共服務職能。繼續深化企業改革,盤活國有資產。進一步推進政務公開,建立完善重大事項聽證制度,建立嚴格的行政問責制,提高政府公信力。積極配合抓好農墾管理體制改革和國有林場改革。以政事分開、社企分離為重點,加快社會事業體制改革。
(七)圍繞構建和諧瓊中,著力發展社會事業
今後五年,要堅持經濟建設、政治建設、文化建設和社會建設“四位一體”一起抓,不折不扣落實民生事業支出。努力構建“民主法制、公平正義、誠信友愛、充滿活力、安定有序、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和諧瓊中。
堅持抓好保障性安居工程。繼續將保障性住房建設作為“一號民生工程”來抓。加大資金投入,保障土地供應,加快公共租賃住房、經濟適用房、廉租房、“城中村”和棚戶區改造建設,解決城鄉中低收入民眾的住房困難。加快推進城鎮危舊房、農村危房、墾區、林區危房改造和住房建設。建立和完善保障性住房分配管理和監督檢查辦法。建立健全住房公積金制度。力爭到2012年解決全縣中低收入居民住房問題。
堅持抓好教育科技事業。堅持把教育放在優先發展的戰略地位,加大教育投入,最佳化教育結構布局,全面提升教育質量。普及學前教育和高中教育,基本實現十二年義務教育。建立政府主導、社會參與的辦園體制,每個鄉鎮至少辦好一所中心幼稚園。啟動思源學校高中部建設,爭取到2012年完成瓊中中學高中部擴建。充分發揮縣教育基金會的作用,全力資助家庭經濟困難學生,獎學獎優。繼續抓好科技進步縣創建工作,完善科技推廣、科學普及機制,進一步擴大實用技術成果的引進和推廣,培育新型農民。 “十二五”期間,每年參加科技培訓的人數占農村勞動力人數的35%以上,受訓勞動力掌握2—3門先進實用技術。
堅持發展文化事業。圍繞建設 “海南中部民族文化體育中心”目標,啟動瓊中民族文化產業園區建設,加緊完善百花嶺體育公園、縣文化館、縣圖書館配套建設,加快推進民族文化活動、瓊中女子足球訓練等基地建設,繼續辦好“三月三”節慶活動,創辦“黎母文化節”,提升文化影響力。繼續實施文化惠民工程,扶持縣民族歌舞團創新發展,加快建設村文體室,創建民族文化示範村。加強對黎族苗族民歌、黎錦苗繡等非物質文化遺產的保護和利用。
堅持發展醫療衛生事業。積極推進醫藥衛生體制改革,完善城鎮職工、城鎮居民基本醫療保險和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制度,建立覆蓋城鄉居民的基本醫療保障體系。加強縣、鄉、村三級醫療服務體系建設,使鄉鎮衛生院病房、職工住房和村衛生室基本達到國家標準,縣人民醫院基本達到國家二級甲等醫院標準。加快推進縣中醫院建設,強化基層醫療衛生隊伍建設和培訓。開展公立醫院改革,探索構建基層醫療機構與城市醫院間的雙向轉診、分級醫療和技術協助機制。規範食品藥品經營秩序。
堅持不斷完善城鄉居民社會保障體系建設。實現新型農村養老保險制度全覆蓋,逐步提高養老保障水平;進一步完善城鄉低保、臨時救助、災民救助等制度,提高救助水平。大力發展慈善事業。加強社會保障信息網路建設,推行社會保障卡套用。
堅持抓好生態環境保護。把保護生態環境放在首位,大力推進生態工程建設。不斷加大環保執法力度,鞏固好“一控雙達標”成果。探索建立流域水資源保護等生態補償機制,大力發展低碳經濟,推動經濟社會發展向高能效、低能耗、低排放模式轉型。抓好節水、節能、節地、節材計畫的實施,建立和完善再生資源回收體系。實施城鄉清潔行動,加強農村和城鎮環境綜合整治。
堅持抓好“平安瓊中”建設。提高城鄉社區自治和服務功能,形成社會管理和服務合力。加強維穩工作,建立調處化解矛盾糾紛綜合平台。暢通和規範民眾訴求表達、利益協調、權益保障渠道,建立健全社會公共消防安全防控體系。健全社會各類突發事件的預防預警和應急處置體系。加強質量安全監管基礎工程建設。加大市場監管力度,嚴厲打擊各種哄抬物價行為。嚴格控制政策外生育,穩定人口低生育水平,加強對出生人口性別比偏高問題和流動人口計畫生育工作的綜合治理,健全和落實計畫生育利益導向機制。做好流動人口服務管理,強化特殊人群幫教管理和服務工作,加強城鄉社區警務、群防群治等基層基礎建設,依法打擊各種違法犯罪活動,完善社會治安防控體系,切實保障人民生命財產安全。
堅持抓好精神文明和民主法制建設。深入開展民眾性精神文明創建活動,弘揚社會正氣,提高城鄉人民精神文化質量。堅持黨的民族政策,加強民族團結教育。抓好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加強民主法制建設,自覺向人大及其常委會報告工作,接受人大的法律監督和工作監督。充分尊重和發揮人民政協、民主黨派在政治協商、民主監督和參政議政中的作用,認真辦理人大議案、建議和政協提案、議案,認真組織實施“六五”法制宣傳教育規劃,增強公民法律素質。加強政府自身建設,轉變幹部作風,規範行政執法行為,努力維護社會公平正義。深入開展廉政建設和反腐敗鬥爭,建設一支能幹事、會幹事、乾成事的高素質幹部隊伍。支持工會、共青團、婦聯等人民團體開展工作,切實做好民族、宗教和僑務工作。
三、2011年政府重點工作
2011年是落實省委、省政府三年農民增收任務的第二年,是實施“十二五”規劃的開局之年,是國際旅遊島建設的關鍵之年,也是我縣推進科學發展、和諧發展的關鍵之年。做好今年各項工作,對於實現我縣今後幾年發展至關重要。我們一定要以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全面貫徹落實黨的十七屆五中全會、省委五屆九次全會和縣委十一屆四次黨代會精神,以科學發展觀統領全局,進一步解放思想,著重在執行力上狠下功夫,在保持工作連續性和穩定性的基礎上,努力使各項工作再上新台階、實現新突破,千方百計開好局、起好步。
2011年主要預期目標是:全縣生產總值增長15%;地方財政一般預算收入增長20%;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增長25%;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增長20%;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長11%,農民人均純收入增長25%;城鎮登記失業率控制在4%以內;人口出生率控制在15‰以內。重點要抓好以下工作:
(一)著力在制定實施年度計畫上下功夫。《瓊中黎族苗族自治縣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二個五年規劃綱要》一經這次縣人民代表大會審議通過,就具有了法律效力,必須認真貫徹執行。各鄉鎮和縣各部門要依據規劃綱要的要求,科學制定與認真實施2011年年度工作計畫,把加快發展的思路梳理得更清晰明確,把推動發展的措施謀劃得更具體,力爭經過紮實的工作,使規劃變成經濟發展和社會進步的成果。
(二)著力在落實執行力上下功夫。要實現“十二五”規劃的宏偉藍圖,我們必須將工作的重心真正放在研究解決發展的重大問題和解決民眾生產生活的緊迫問題上,認真落實好縣委十一屆四次黨代會的一系列重大措施。一是抓緊建成和新上馬一批重點基礎設施項目、重點旅遊開發項目、重大農業和工業項目。二是加大農業結構調整力度,以加快發展農村經濟為中心,扶持特色產業擴大規模、提高產量,積極推進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加快農業現代化建設步伐。三是按照做精旅遊業的思路,大力推進旅遊產業升級。四是進一步深化各項改革,抓住海南國際旅遊島建設重要戰略機遇,加大招商引資力度。五是推進社會事業發展,認真解決好關係民眾利益的問題,加快構建和諧瓊中。
(三)著力在凝聚發展合力上下功夫。思想是行動的先導。“十一五”時期我縣經濟社會發展取得的經驗告訴我們:只有全縣上下加快發展的思想認識高度統一,發展的思路清晰穩定,發展的措施紮實有效,形成推動發展的合力,在前進的道路上我們才能走得更快、走得更好。面對新的形勢和任務,我們要在思想認識上進一步達成共識,在實際工作中進一步形成合力,在縣委的領導下,在人大、政協的支持和監督下,調動各方面的積極因素,凝聚成加快發展的強大合力,努力使工作有新的更大的成績,經濟社會發展有新的更大的突破。
我們要舉全縣之力,實實在在為民辦好十二件實事:
1、投入2.7億元,新建保障性住房2050套,其中:廉租房500套、經濟適用房800套、縣城及工礦企業棚戶區改造項目600套、公租房150套。
2、投入2630萬元,興建水利工程20宗,飲水工程22宗,除險加固引水坡23座,硬化引水灌溉和農灌渠道56條。整治基本農田1.46萬畝,改良土壤有機質3萬畝。
3、投入2220萬元,建設10千伏項目48個,低壓項目56個,增強農村電網供電穩定性。
4、投入3800萬元,實施農村公路通暢工程,修建道路37條76.51公里。投入8500萬元,建設四季紅路和環城東路(北段)。
5、投入550萬元,擴建什運鄉敬老院、建設營根(華宇)中心敬老院和縣兒童福利院。
6、投入1200萬元,新建縣城肉聯廠。投入90萬元,改造營根第一集貿市場,新增市場面積360平方米。年內落實烏石集貿市場改造,營根第二集貿市場的規劃建設。
7、投入300萬元,同時整合各部門的培訓資源和資金,圍繞重點產業開展科技培訓,舉辦各類農村實用技術培訓680期,培訓農民4萬人次。
8、投入8600萬元,推進縣光榮醬料廠等11家已關閉停產企業的改制工作,妥善安置職工。
9、 投入2000萬元,啟動民族文化體育演藝中心建設。投入1000萬元,用於縣城帶狀街心公園及主街人行道改造。投入1500萬元,用於縣城供水管網建設。投入800萬元,完成城市規劃及旅遊規劃修編。
10、投入1.2億元,用於瓊中中學高中部擴建工程;投入1億多元,用於思源學校高中部建設。
11、投入2000萬元,用於農民增收獎勵資金和民生工程項目。繼續投入1000萬元用於20個村級組織活動場所建設。
12、投入1200萬元 ,扶持5個貧困村委會、4個特困村民小組實施扶貧整村推進,改善其生產生活條件,促進農民增收。
各位代表,新的歷史征程呼喚著我們,新的宏偉目標激勵著我們。站在新起點,謀求新發展,實現新突破,是全縣人民的共同期待,是我們的光榮使命和神聖職責。讓我們在省委、省政府和縣委的正確領導下,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團結和依靠全縣各族人民,同心協力,銳意進取,紮實工作,為勝利實現我縣“十二五”規劃的宏偉目標而努力奮鬥!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