阜寧縣2011年政府工作報告是一種通知檔案。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阜寧縣2011年政府工作報告
- 地區:阜寧縣
- 類型:報告
- 時間:2011年
“十一五”期間,在上級黨委、政府和縣委的正確領導下,在縣人大、縣政協的監督支持下,縣政府團結和帶領全縣百萬乾群,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緊緊圍繞“奮戰四年全面達小康,爭先蘇北躍進前八強”的總體目標,乘風乘勢推進大變革,同心同德促進大發展,圓滿完成和超額完成各項目標任務。預計2010年,全縣實現地區生產總值198億元,同比增長13.5%,是2005年的2.3倍。實現財政總收入42.8億元,同比增長73%,是2005年的7.5倍;其中地方一般預算收入16.4億元,同比增長63.4%,是2005年的6.1倍。完成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158億元,同比增長35.4%,是2005年的4.3倍。二、三產業占GDP比重達81.8%,比2009年提高1.5個百分點,比2005年提高8.2個百分點。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4100元,同比增長16.7%,是2005年的2倍。農民人均純收入7650元,同比增長12.1%,是2005年的1.7倍。全縣金融機構各項存款餘額160億元、貸款餘額101億元,同比分別增長24.4%、46.6%,分別是2005年的2.4倍、3.6倍。省定全面小康指標14項達標,8項達序時。
一、不斷最佳化結構,主體經濟實力增強。堅持以工強縣,按照“三集中”要求,科學構建“兩區一園”和3個工業集中區,適時出台激勵政策,加快推進新型工業化。新特產業快速崛起。風電裝備、光電光伏、粘膠纖維、煤鹽化工、環保濾料、閥門機械、食品加工等新特產業集群發展,預計2010年開票銷售占全縣定報工業經濟比重達45.7%,同比增長42.2%,先後獲得“中國新能源產業百強縣”、“中國環保濾料產業基地”等稱號,阜城鎮被中國紡織品協會授予“中國環保濾料名鎮”稱號。運行質量顯著提升。預計2010年,完成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86.5億元、主營業務收入341億元、利稅27.7億元、利潤13億元,同比分別增長14.8%、28.7%、43.1%、44.4%。工業定報企業366家,比2009年淨增35家。開票銷售超億元企業22家,比2009年淨增6家,其中澳洋科技突破20億元,勝豐鋼鐵突破10億元。擁有馳名商標1件、著名商標11件、省級名牌產品21個,獲批國家高新技術企業4家、省級工程技術中心3家。發展後勁不斷增強。縣財政近三年累計投放技改獎補資金1.29億元,激發和帶動企業實施技改投入54.8億元。強勢推進招商引資,全力突破重大項目,規模以上工業投資連年大幅上升,2010年達110億元,同比增長40.3%。“兩區一園”和3個工業集中區基礎設施投入不斷加大,風電裝備產業園、環保濾料產業園等專業園區承載能力不斷增強。積極策應沿海開發,5個項目列入省沿海開發工業發展三年實施方案,29個項目列入市沿海開發實施計畫,總投資達330億元。積極開展“三爭”工作,2010年向上爭取各類資金突破10億元。
二、高度重視“三農”,新農村建設取得突破。始終把興農富民放在突出位置,加快城鄉統籌發展,著力改善農村生產生活條件,紮實推進農民增收致富“四年規劃”工程,以超常規的政策激勵人人學技能、戶戶忙調整、家家辦實業。高效農業勢頭迅猛。2010年新流轉土地20.8萬畝,流轉比例比上年提高15個百分點,近三年累計流轉土地60.7萬畝,流轉比例全省最高。新增高效設施農業7.7萬畝、累計16.3萬畝,增幅連續三年全省第一。新建萬頭生態豬場23個、累計71個,新建千頭生態豬場178個、累計479個,生態豬飼養總量全省第一,榮獲“全國生豬標準化生產示範縣”稱號。三大合作有力推進。2010年新增專業合作社160家、土地股份合作社59家、資金互助合作社3家,累計分別達650家、116家、22家。專業合作社吸納農戶9.1萬戶,入社率達42%。農業產業化進程加快。加快農產品加工園建設,糧油、蔬菜、畜禽、水產等一大批農業龍頭企業集群發展。全縣累計培植農產品省級名牌8個、綠色品牌和有機品牌25個,“阜寧大米”獲批地理標誌集體商標,生態豬肉、綠色西瓜、有機大米“生態三寶”品牌效應不斷放大。再獲“全國糧食生產先進縣”稱號,並獲“全國綠色食品原料(稻麥)標準化生產基地縣”稱號,103萬畝農產品基地通過省無公害農產品產地認定。城鄉統籌發展全面啟動。以“六件實事”為抓手的城鄉統籌發展“六個一體化”工作有序開展,列入首批城鄉統籌發展試點的東益經濟區統籌城鄉發展規劃獲市批覆。紮實推進農村“雙置換”,1265戶通過驗收,第一批289戶開始選購新房。農村環境明顯改善。大搞植樹造林,全縣森林覆蓋率超20%。城鄉水利建設進一步拓展,防洪、排澇、防旱、降漬等配套工程體系日趨完善。紮實開展農村環境綜合整治,益林鎮東興村建成國家級環境整治示範村。東溝、溝墩等8鎮100個村進行了新農村電氣化改造。
三、創新體制機制,改革開放紮實推進。始終把改革開放作為挖掘潛力、激發動力、鍛造合力、提升實力的根本路徑,不斷創新體制機制,大力推動經濟社會加快發展。體制改革力度加大。在全市率先實施行政區劃調整,撤併了6個鎮。推進縣級政府機構改革,將政府部門調整為24個。實施“納湖入城”戰略,成立金沙湖開發管委會。深化非稅收入管理制度、鎮級財政管理體制等改革。推進行政審批制度改革,削減行政審批項目28項。工作機制不斷創新。堅持重點重抓,推進“五大變革”,各項工作齊頭並進。建立領導幹部掛鈎服務工業20強企業和331家工業定報企業制度,有效化解發展難題。實行領導幹部“點供”招商,直接落實“一把手”招商責任。成立專業招商局,強勢推進產業招商。對外開放成效顯著。圍繞新特產業,立足日韓港台,全方位招商引資,重點突破利用外資。2010年,註冊外資實際到賬1.5億美元,同比增長104.3%;自營出口總額1.3億美元,同比增長48.5%,均首次突破1億美元大關。
四、突出基礎拉動,發展環境持續最佳化。全力突破環境瓶頸,構建大交通,建設新城鎮,提升服務業。交通劣勢根本扭轉。先後開展交通“突破年”、“攻堅年”、“加速年”活動,2010年投入40億元、近三年累計投入近100億元,建成、在建一級公路131公里,沿海高速阜寧連線線、329省道南繞城段及西延一期工程、231省道、204國道阜寧段等多條幹線公路建成通車。國家內河二類口岸阜寧港對外開放,建阜高速、沿海高鐵啟動建設。阜寧對外通道全部打通,所有鎮區半小時內上高速。“十一五”期間累計建成農村公路400公里,改造危橋67座,內部交通形成網路,縣通鎮、鎮通村,路路相連。城鎮建設日新月異。堅持規劃引領,全面編制八大類55項規劃,科學規劃100平方公里主城、各10平方公里的開發區新城、澳洋新城。著力實施城南新區建設和老城改造。城南新區36平方公里框架全面拉開,建成16條、108公里主次幹道。科教文衛、金融商貿、行政辦公等六大組團建設紮實推進,白天鵝公園等景觀扮靚新城。在老城區著力開展小區、市河、道路和市場“四大整治”,完成老城核心區20多條后街小巷整治和向陽路改造建設,環境面貌進一步改觀。全面啟動省級文明城市創建工作。精心組織縣城綠化會戰,城市綠化覆蓋率達40%。縣域主幹道及縣城建成區路燈基本實現全覆蓋。2010年新建商品房70萬平方米,建成和在建高層建築139幢。加快推進重點鎮“十個一”、一般鎮“六個一”工程,完成80個農民集中居住區規劃。服務業發展日趨繁榮。預計2010年實現服務業增加值64.5億元、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68億元、服務業稅收4.8億元,同比分別增長20.1%、20%、42.9%。三類20項重點工程紮實推進,白天鵝購物廣場等重點工程加速推進。修復陳集停翅港新四軍軍部舊址,改造興國寺、盤龍古寺,提升勝利路菜場,建設金沙湖先導區,開放沙灘浴場。2010年實現建安總產值150億元,繼續保持蘇北第一。加快誠信體系建設,榮獲江蘇省“金融生態達標縣”稱號,江蘇銀行、常熟農商行先後在我縣設立支行。
五、堅持以人為本,民生保障不斷改善。堅持把改善民生作為經濟社會發展的根本目的,政府工作重心向民生方面轉移,財政資金安排向民生方面傾斜。2010年縣財政用於民生的投入達4.6億元,同比增長28%。就業社保不斷完善。2010年,城鎮新增就業7500人,組織失業人員再就業培訓1.4萬人次,城鎮登記失業率控制在2.4%以內。組織農村勞動力轉移培訓4800人,新增農村勞動力轉移就業1.1萬人。企業職工養老、工傷、生育保險覆蓋率95%以上,城鎮職工和居民參加醫保20萬人,新農保參保人數25.5萬人,新農合覆蓋率100%。社會事業加快發展。大力實施“一鎮三中心”建設,撤併農村中國小校29所、幼稚園49所,完成阜寧中學、實驗國中南校區、農村寄宿制學校等工程建設。戲劇小品《體檢風波》、《夜半情緣》榮獲國家級獎項,雜技劇《金沙情緣》在省內外影響廣泛;2010年新發展有線電視用戶3.8萬戶、數位電視用戶3.3萬戶。與市聯辦的腳踏車隊在省第十七屆運動會上獲得金牌數全市第一。新(改)建103個村級標準衛生服務站,建成298個省標準社區衛生服務站。計畫生育率95%以上,人口自然增長率控制在3.5‰以內,“誠信計生”在省內外產生良好影響。榮獲全省“雙擁模範縣”稱號,順利通過省級“食品安全示範縣”驗收。實事工程順利推進。2010年著力實施區域供水工程,總投資1.58億元、日供水量5萬噸的城東水廠基本竣工,投資3000萬元鋪設西南五鎮供水主管道60公里。加快電力基建、技改和城網、農網改造,新建220千伏、110千伏輸變電工程各2個。鋪設燃氣管道22公里、污水管道21公里、供熱管網2.6公里,建成“一池三改”戶用沼氣池3000座、改廁8000座。扶貧濟困成績顯著。2010年籌集幫困資金3529萬元,幫扶貧困戶3.3萬人脫貧,三年脫貧目標基本實現。城鎮低保標準每人每月提高35元,農村低保提高25元,新增城鄉低保8384人。發放農村基礎養老保險金3546萬元,10.8萬人受益。新建經濟適用房600套、廉租房200套、公共租賃房476套。全民創業蓬勃發展。2010年新增民營企業2600家、個體工商戶2.4萬戶、民營企業註冊資本110億元,同比分別增長19.9%、28.7%、46.7%。
六、強化依法治縣,社會管理日益規範。牢固確立“發展是第一要務,穩定是第一責任”的意識,著力構建有利於社會大局和諧穩定的長效機制。安全環保常抓不懈。加強安全生產責任、培訓、應急救援等體系建設,認真排查、全力整改各類安全隱患,2010年免費培訓企業一線員工1800人次,“十一五”期間各類事故起數和死亡人數比“十五”期間分別下降4.9%、48.6%。完成二氧化硫和化學需氧量減排任務,萬元GDP能耗比“十五”期末下降22.4%。信訪穩定成效顯著。建立健全信訪穩定長效機制,堅持“領導接待日”和領導包案化解工作制度,紮實開展“金橋行動”,2010年有效化解各類信訪積案115件。平安創建深入開展。成功開展“反盜搶一○行動”、“虎嘯行動”、“百日巡防競賽”等系列打防行動,2010年破獲各類刑事案件2451起,查處各類治安案件7832起,社會治安明顯好轉,連續多年被評為“全省社會治安安全縣”、“全省社會治安綜合治理先進縣”。民主法制水平不斷提高。積極開展“法治阜寧”建設、“五五”普法等活動,縣政府連續3年被省政府確定為“依法行政示範單位”。2010年認真辦理人大代表關於“交通加速年”議案1件,批評、意見和建議110件,辦理政協委員提案95件,實施法律援助550件。大力推行“陽光政務”,全縣34個部門、4526項權力事項實行網上運行。加大國有資產管理力度,嚴把項目概預算、招投標和審計監督關口,有效節約政府投資。積極支持工會、婦聯、科協、共青團、工商聯、紅十字會等民眾團體開展工作,人武、物價、國土、統計、人防、檔案、台僑、地震、氣象、黨史、郵政、通訊、外事、接待、地方志、應急管理、民族宗教、機關事務管理、住房公積金管理和“三老一關一參兩會”等工作都取得了新的成績。
各位代表,“十一五”期間,阜寧經濟社會發展之所以能夠取得令人鼓舞的成績,主要得益於上級黨委、政府和縣委的正確領導,得益於縣人大、縣政協的監督支持,得益於全縣百萬乾群的團結拼搏。在此,我謹代表縣政府向各位代表和委員,並通過你們向全縣廣大幹群,向離退休老同志,向駐阜部隊官兵、預備役人員、民兵和公安幹警,向各民眾團體、民主黨派和無黨派愛國人士,向各駐阜單位幹部職工,向關心支持我縣經濟建設和社會發展的海內外各界人士,表示衷心的感謝和崇高的敬意!
在肯定成績的同時,我們也清醒地看到,全縣經濟社會發展中仍存在著一些矛盾和問題:一是綜合實力不強,規模企業不多,特大龍頭企業缺乏,重大稅源項目不足,新興產業支撐效應不明顯,科技和人才工作還需紮實推進;高效農業市場化、產業化、品牌化建設仍需強化,農民持續增收難度加大,統籌城鄉發展任務艱巨;服務業發展還較滯後,城市品位、功能有待進一步提升。二是社會保障、民生改善、企業改制遺留問題等,需要下更大的功夫來解決,加強和創新社會管理,確保人民生活改善、社會和諧穩定的任務還比較繁重。三是政府自身建設還存在薄弱環節,少數單位和人員作風建設有待加強,等等。對於這些問題,我們將高度重視,並在今後工作中切實加以解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