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丘縣(靈丘)

靈丘縣

靈丘一般指本詞條

靈丘縣,隸屬於山西省大同市,位於山西省東北部,大同市東南角,地理坐標為東經113°53′~114°33′,北緯39°31′~39°38′。靈丘屬溫帶大陸性氣候。截至2018年靈丘縣下轄3鎮9鄉,總面積2732平方公里。總人口245858人。

西漢高祖十一年(前196年)置靈丘縣,因有趙武靈王墓而得名,屬并州代郡。1993年7月地市合併後屬大同市。截至2009年,靈丘縣境內有國、省道3條,縣道9條,鄉道43條,村道113條。靈丘縣有平型關戰役遺址趙武靈王墓覺山寺等旅遊景點。2019年4月18日,山西省人民政府批准靈丘縣退出貧困縣。

靈丘縣2018年全年生產總值完成39.05億元(按現行價格計算),比上年增長8.0%。其中:第一產業增加值4.15億元,同比增長3.8%;第二產業增加值14.47億元,同比增長8.8%;第三產業增加值20.42億元,同比增長8.4%。三次產業占GDP的比重分別為:第一產業占10.64%,第二產業占37.06%,第三產業占52.30%。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靈丘縣
  • 外文名稱:Lingqiu County
  • 行政區類別:縣
  • 所屬地區:山西省大同市
  • 下轄地區:3鎮9鄉
  • 政府駐地:武靈鎮古城街15號
  • 電話區號:0352
  • 郵政區碼:034400
  • 地理位置:山西省東北部
  • 面積:2732平方公里
  • 人口:245858人(2018年) 
  • 氣候條件:中溫帶大陸性半乾旱季風氣候
  • 著名景點:趙武靈王墓、覺山寺、平型關戰役遺址
  • 車牌代碼:晉B
  • 地區生產總值:39.05億元(2018年)
  • 行政區劃代碼:140224
建置沿革,行政區劃,區劃沿革,區劃詳情,地理環境,位置境域,地質,地形地貌,氣候,水文,土壤,植被,自然資源,土地資源,植物資源,動物資源,礦產資源,森林資源,水資源,人口,經濟,綜述,第一產業,第二產業,第三產業,交通運輸,社會事業,教育事業,文化事業,社會保障,衛生事業,環保事業,風景名勝,地方特產,著名人物,

建置沿革

靈丘縣歷史悠久,早在新石器時代就有人類活動。
靈丘縣靈丘縣
西周時靈丘屬燕,春秋時靈丘屬晉,戰國時,趙武靈王置雲中、雁門、代郡,靈丘屬代郡。
統一六國後,靈丘屬代郡。
西漢高祖十一年(前196年)置靈丘縣,因有趙武靈王墓而得名,屬并州代郡。東漢初縣廢屬幽州代郡,靈帝光和元年(178年)靈丘改屬冀州中山國。獻帝建安十八年(213年)靈丘屬新興郡(治今忻州)。
三國曹魏時靈丘屬冀州中山國。
西晉時靈丘縣廢屬幽州代郡。
十六國時屬後趙幽州代郡,前燕、後燕因之。
北朝東晉孝武帝太元十一年(386年),拓跋建魏置靈丘郡(治靈丘),屬司州(治平城)。縣西置莎泉縣。北魏孝文帝太和十七年(493年)改司州為恆州,靈丘郡屬恆州(治平城)。東魏孝靜帝天平二年(535年)靈丘郡改北靈丘郡(治靈丘,今縣東十里),領靈丘、莎泉二縣。北齊北靈丘郡(治靈丘縣),屬恆州。北周置蔚州(治靈丘),北靈丘郡屬之,莎泉縣併入靈丘,靈丘轄廣靈。縣南置大昌縣。北靈丘郡轄靈丘、大昌、廣昌(今河北省淶源縣)。
開皇三年(583年)大昌縣併入靈丘,靈丘郡廢,屬蔚州。煬帝大業三年(607年)廢治靈丘的蔚州及北靈丘郡,靈丘屬雁門郡。
武德六年(623年)復置靈丘縣及蔚州(仍治靈丘),寄治陽曲縣,武德七年(624年)寄治繁疇縣,八年(625年)寄治秀容(今山西忻州)。唐太宗貞觀五年(651年)還治靈丘,屬河東道蔚州。唐玄宗天寶元年(724年)蔚州移治安邊縣(今河北蔚縣)。唐肅宗至德二年(757年)靈丘屬興唐郡(治今河北蔚縣),後屬蔚州。
靈丘縣靈丘縣
五代時靈丘屬後晉後唐之蔚州(治今蔚縣)。
代屬西京道蔚州。
代屬西京路蔚州。金宣宗貞祐二年(1214年)四月靈丘縣升為成州,屬西京路蔚州。貞祐四年(1216年)割為代州支郡。
代靈丘屬上都路(治今內蒙古多倫西北)蔚州。
代屬大同府蔚州。
雍正六年(1728年)蔚州改屬直隸宣化府,靈丘由歷屬蔚州改歸山西大同府。宣統三年(1911年)屬山西省雁平道大同府。

行政區劃

區劃沿革

民國元年(1912年)靈丘縣直屬山西省。
民國三年(1914年)屬山西省雁門道。
民國十六年(1927年)直屬山西省。
民國二十六年(1937年)九月閣錫山將山西劃為7個行政區,靈丘屬第一行政區(駐五台,領17縣)。
民國二十八年(1939年)將第一行政區中的8縣劃為,第十行政區,靈丘屬之。
民國三十一年至三十四年(1942年~1945年)靈丘又屬第一行政區。
日本侵略軍侵占大同地區後,於民國二十六年10月(1937年)成立偽晉北自治政府,轄雁北13縣。民國二十八年9月(1939年)偽晉北自治政府改稱晉北政府。民國三十二年(1943年)日偽晉北政府改稱大同省公署。
抗日戰爭期間,靈丘為重要抗日根據地之一,歷屬晉察冀邊區。
民國二十六年(1937年)9月20日日軍侵占靈丘城,10月23日八路軍115師收復靈丘城,成立靈丘縣抗日民主政府,並創建以靈丘、廣靈、蔚縣、淶源、易縣五縣行政委員會(駐上寨)。 11月中共晉東北特委劃為一、二兩個分區特委,靈丘屬一特委領導。 12月上寨縣抗日民主政府成立,轄上寨、下關、冉莊、南城(今淶源縣南城鄉)。靈丘縣抗日民主政府轄城關、三山、東河南、趙北4個區,不久王莊堡歸屬靈丘為5區。
民國二十八年(1939年)1月,中共五地委在下寨南成立,靈丘由一地委改屬五地委領導。 9月22日晉察冀邊區察南雁北辦事處在雁翅成立,靈丘屬之。
民國二十九年(1940年)2月察南雁北辦事處撤銷,靈丘屬晉察冀邊區第二專署。
民國三十年(1941年)2月,二專署重新劃縣界。靈丘縣9、10、12區劃歸渾源縣,2區劃歸廣靈縣,靈丘縣重編為6個區:1區龍玉池,2區銀廠,3區冉莊,4區上寨,5區下關,6區招柏。
民國三十三年(1944年)9月,晉察冀邊區設冀晉、冀察、冀中、冀熱遼4個行政公署,靈丘縣屬冀晉行政公署的第五專區。
民國三十四年(1945年)3月30日日軍被趕出靈丘城,靈丘縣全境解放。 6月,王成莊、趙北、史莊3個區重新劃歸靈丘,全縣劃為10個區。
民國三十五年(1946年)5月靈丘所在的雁北由第五專區改為第一專區。石家田、柳科重新劃歸靈丘。全縣由10個區改劃為8個區。同年10月閻錫山派任玉璣在大同組織國民黨靈丘縣流亡政府,任以"山西省靈丘縣政府駐同辦事處”名義掛牌辦公。
民國三十六年(1947年)3月,國民黨靈丘流亡縣政府遷到廣靈縣北關。11月冀晉區與察哈爾省合併為北嶽區,靈丘等雁北各縣屬之。全縣8個區改劃為36個小區。
民國三十七年(1948年)3月21日,國民黨靈丘縣流亡政府縣長任玉璣被解放廣靈縣城的解放軍俘虜,該“政府”自行解散。
民國三十八年(1949年)1月,北嶽區與冀熱遼區合併重建察哈爾省,靈丘所在的原北嶽一專區改為察哈爾省雁北專區。10月1日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靈丘仍屬察哈爾省雁北專區。年末,靈丘全縣新編為7個區,轄224個行政村。
1952年12月13日,察哈爾省撤銷,靈丘縣所在的雁北專區重歸山西省。
1958年9月,渾源縣王莊堡、中莊鋪、溫莊堡劃歸靈丘縣管轄。
1959年1月29日,雁北專區與忻州專區合併為晉北專區,靈丘屬之。
1960年王莊堡、中莊鋪、溫莊堡重歸渾源管轄。
1961年5月,晉北專區復分為雁北、忻縣兩個專區,靈丘仍屬雁北專區。
1978年雁北專區改稱雁北行政公署,靈丘仍屬之。
1993年7月地市合併後屬大同市。

區劃詳情

截至2018年,靈丘縣轄3個鎮、9個鄉,縣政府駐武靈鎮。

地理環境

位置境域

靈丘位於山西省東北部,大同市東南角,地理坐標為東經113°53′~114°33′,北緯39°31′~39°38′。東與河北淶源、蔚縣接壤,西與繁峙、渾源毗鄰,南與河北阜平交界,北與廣靈相連。全縣南北長84公里,東西寬66公里,總面積2732平方公里。
靈丘縣

地質

靈丘縣位於五台山太行山恆山三大山脈余脈的交接處,由於各大山脈所處造山構造階段不同,因而境內地質非常複雜。從太古界最古老地層至新生界全新統最新地層,境內都有出露。主要出露地層有:太古界、上元古界震旦系;古生界奧陶系、寒武系;中生界侏羅系、白堊系;新生界。全縣地層南老北新。

地形地貌

靈丘縣東為太行山山脈的支展,南為五台山山脈的延續,北為恆山山脈的延伸。三大山脈環繞,境內群山林立,大小山峰500餘座,海拔1300米以上山峰百餘座。山區面積1788.15平方公里,占全縣總面積2732平方公里的65.5%,素有“九分山水一分田”之說。東部、南部為石山區。東部屬太行山脈,南部屬五台山脈,包括大東河以東、唐河以南的山區,有招柏、紅石塄、下關、上寨、狼牙溝、三樓、獨峪、銀廠、白崖台9個鄉鎮的全部,與柳科、石家田鄉的東半部。面積為1352.34平方公里,占全縣總面積的49.5%。本區重巒迭嶂,絕壁陡峻。北部土石山區,屬恆山山脈。包括趙北、王成莊、石家田、柳科、史莊5個鄉,面積為437.12平方公里,占全縣總面積的16%。靈丘縣境內山峰海拔1500米以上的55座,2000米以上的3座。中部、東部山峰,屬太行山余脈。

氣候

靈丘屬溫帶大陸性氣候。主要氣候特徵為四季分明,冬長夏短,寒冷期長,雨熱同季,季風強盛。春季乾旱多風沙;夏季無炎熱,雨量較集中;秋季短暫,天氣多晴朗;冬季較長,寒冷少雪。境內山巒重疊,地形複雜,海拔高度懸殊,全縣氣候分布有差異,同一區域、同一天內氣候也不相同。
根據靈丘境內的地理位置、海拔高度、地理形勢,大致可分為4個氣候區:暖溫半濕潤區:包括三樓、下關、下寨、紅石塄、狼牙溝(嶺南部分地區)等鄉村。本區氣候溫和,雨量充足,但平坦地少,坡梁地多,宜於發展林牧業;亞中溫半濕潤區:包括獨峪、白崖台和狼牙溝鄉的嶺東、嶺北和上寨鎮的西北地帶。本區土地少,山大坡廣,氣候差異大,適宜發展林牧業;川下中溫區:包括東河南、唐之窪、城關、高家莊、落水河5個鄉鎮和史莊鄉南部的韓坪、辛莊、上梭、下梭,趙北鄉的白馬寺、下紅峪等村。本區地形較平展,面積較廣闊,光、熱、水較充足,是縣內主要的糧食產地;涼溫半濕潤區:包括趙北鄉的北部、王成莊、史莊、石家田、柳科、招柏、銀廠鄉的大部。海拔在1300至1600米以上,氣溫低,無霜期短,氣候變化大。但本區土地廣闊,宜於糧、油、林、牧並舉。

水文

全縣主要河流有10條,均屬海河水系。按出縣境流向又分為兩個支系:一系以唐河為主要幹流,由唐河及其支流趙北河、華山河、大東河、塌澗河、上寨河、招柏河7條河組成,在縣境東南馬頭關匯合後,由下北泉村流入河北省淶源縣,匯人大清河;另一系以冉莊河為主幹,由冉莊河、獨峪河2條河組成,經西南端花塔村出境後匯入河北省阜平縣大沙河。另外下關鄉境內的下關河出縣南境匯人大沙河。
唐河,海河水系大清河一級支流,古稱寇水、漚夷水,為靈丘縣最大的河流。源予渾源縣境內的槍風嶺東北7.5公里的東水溝,有大小支流43條。由渾源縣王莊堡進入靈丘境內,西東走向橫貫靈丘盆地,從門頭峪折向東南經紅石塄鄉下北泉村進入河北省淶源縣境內,往南注入唐縣西大洋水庫,匯歸大清河。該河縣境內幹流流經東河南、唐之窪、城關、高家莊、落水河、紅石塄6個鄉鎮,境內河長58公里。包括6條支流,境內流域面積2071平方公里。
趙北河,源於縣境西北部王成莊寒風嶺、西山溝和廣靈縣海子。有大小支流11條,上游源頭有嶺底、西山溝、漫山三條支流。河長38公里,河寬50~90米,流域面積310.8平方公里。該河流經王成莊、趙北、東河南3個鄉鎮,上游在王成莊鄉養家會村下潛入地下,於東河南鎮古樹村、燕家灣村一帶與唐河匯合。
華山河,源於縣境北部史莊鄉窯溝、北水泉一帶,流經史莊、城關兩個鄉鎮,全長27公里,有大小支流15條,流域面積136平方公里。
大東河,源於縣境東北部石家田鄉西山、溫北堡、溫東堡及柳科的塔地一帶。流經石家田、柳科、落水河3個鄉,於落水河鄉南莊村匯入唐河。有大小支流9條,全長32.8公里,河寬60~100米,流域面積27.86平方公。
塌澗河,源於石家田鄉義泉嶺、太那水、馬頭關一帶,有支流兩條,流經石家田、城關、落水河3個鄉鎮,全長21公里,於落水河鄉北水蘆村匯入唐河,流域面積66.9平方公里。
招柏河,源於縣境東部招柏鄉西叉、腰站北溝及雲彩嶺溝,南北走向縱貫招柏鄉全境。於紅石塄鄉下北泉村西匯人唐河。全長23.3公里,流域面積125.9平方公里。
上寨河,源於縣境南部上寨鎮莊子溝、串嶺、石礬及狼牙溝鄉狼牙溝一帶,大小支流17條,流經上寨、狼牙溝、紅石塄3個鄉鎮,於紅石塄鄉馬頭關匯人唐河,全長33.7公里,流域面積193.5平方公里。
下關河,源於縣境南部上寨鎮青莊、井上及下關鄉劉家墳、西灣一帶,有大小支流21條,全長25.2公里,於下關鄉青羊口進入河北省阜平縣匯人大沙河。流域面積233平方公里。
冉莊河源於縣境中部銀廠鄉乾河溝、水泉一帶和西部白崖台鄉鋪西、白崖台一帶,流經銀廠、白崖台、獨峪、三樓4個鄉,有大小支流12條,全長46.8公里,流域面積547.6平方公里,於三樓鄉花塔村南匯入阜平縣大沙河。
獨峪河,為冉莊河主要支流,源於縣境南部獨峪鄉鵝毛溝、紅花溝、杏樹溝、杜家河一帶,大小支流6條,河長31.2公里,流域面積243.1平方公里,於三樓鄉西槽溝村西南匯入冉莊河。

土壤

靈丘土壤分為4個土類、10個亞類、26個土屬、71個土種:山地草甸土:主要分布在靈丘東北部柳科鄉甸子山風凰尖一帶的山頂平台和緩坡處。海拔2000米以上,面積0.38萬畝。根據成土過程劃分山地草原甸土1個亞類、1個土屬、1個土種;棕壤:分布於太白山海拔1800米以上的山頂緩坡平台上,總面積為1.575萬畝,占總土地面積的0.38%。根據成土過程分為生草棕壤1個亞類、1個土屬、2個土種;褐土:是主要的農業土壤。從地形部位講從海拔800米開始到1800米高處均有分布,總面積39.76萬畝,占總土地面積的97%。褐土細分為淋溶褐土、山地褐土、淡褐土性土、淡褐土、草甸褐土5個亞類;草甸土:分布於唐河兩岸及南山河谷階地上,面積10.24萬畝,占總土地面積的2.5%,該土類所處地勢平坦,地下水位在1.5~2.5米之間,水源充足,肥力高,是受生物氣候影響較小的一種隱域性土壤。成土母系多系近代河流沖積物,因各河流的上游母質不同、河性的差異,以及河床的遠近不同,沉積物錯綜複雜,質地差異較大。分為淺色草甸土、鹽化淺色草甸土、沼澤化草甸土3個亞類。

植被

靈丘縣有廣闊的牧坡草場和森林植被。全縣牧坡草場總面積為220.23萬畝,占全縣總土地面積的54%,覆蓋率在70%以上,是雁北地區草地面積最大的縣。森林面積為53萬畝。分布全縣各地。
靈丘縣牧坡草場分為4類,即山地草原類、山地草甸類、灌叢草地類、灌木草叢類。其中山地草原類包括山地乾草原亞類、亞高山草甸草原亞類;山地草甸類包括亞高山草甸亞類、中低山草甸亞類;灌叢草地類屬山地灌叢類。山地草原類,此類草地本縣共有15.77萬畝,占全縣總草地面積的7.2%。土壤主要以淡栗鈣土、亞高山草甸草原土為主。低山山麓地帶,多屬黃土性農業土壤類型。植被以冷生和溫生的多年生禾草及蒿類和百里香組成,個別地段有雜草,也分布有零星灌木。不食草和毒草常見的有狼毒阿爾泰紫菀等。本類包括2個亞類,3個組;山地草甸類,此類面積21.72萬畝,占全縣總草場面積的9.9%,此類草場多分布在海拔1500至2000米的北部山區,生草層發達,肥力較強,產草高,質量也好。植物種類達40至50種。有2個亞類、3個組、3個型;灌叢草地類(山地灌叢類) 土壤主要為山地草灌褐土和少量淡栗鈣土。主要優勢灌木種類為虎榛子和醋柳,灌木占15%~30%,分虎榛子和醋柳兩個組。面積有46.56萬畝,占全縣草地總面積的21.1%;灌木草叢類南部山區大面積的草地多屬此類,面積為136.19萬畝,占全縣草地總面積的61.8%。有1個組3個型。

自然資源

土地資源

靈丘縣土地總面積409.8萬畝,其中耕地面積52.9377萬畝(1983年底計數),占總面積的12.4%。耕地中水澆地10萬畝,水平梯田3.3321萬畝,溝壩地2.0795萬畝。牧坡面積規劃為135萬畝(1980年牧坡普查靈丘牧地面積為220萬畝,近年來重新進行了規劃),占總面積的32.9%。宜林面積規劃為165萬畝,占總面積的40%。其中有林面積為53萬畝(根據雁北地區林業勘察設計隊普查統計),占總面積的10.24%。難以利用的土地面積39.6萬畝(其中水域占地7萬畝),岩石裸露32.5萬畝,全縣村莊城鎮廠礦占地4.4萬畝(其中村鎮占地3.5萬畝,縣城占地0.43萬畝,廠礦占地0.5萬畝),道路占地0.7萬畝(其中公路占地0.4萬畝,鐵路占地0.23萬畝,農村道路占地660畝)。還有宜墾荒地11.8萬畝及退耕還林還牧和其它閒散地2327畝。

植物資源

靈丘縣境內主要的植物物有樹木、(糧食、油料)作物、蔬菜、其他經濟作物、野生植物、花卉、藥材等。
林木有:油松,又名短葉松、巨果油松,‘是南北山天然林中主要樹種之一。全縣現有油松面積達25萬畝。落葉松亦名華北落葉松、霧天落葉松。本縣有5萬多畝,多為幼林。側柏又名扁柏、香柏、黃柏、扁檜。鄧峰寺有柏樹栽植。槐樹,又名國槐、家槐,分布於山川、丘陵、家院路旁。全縣有3萬餘畝。榆樹又名家榆,全縣山川均有分布。山楊又名火楊,小葉楊又名白楊,山川丘陵均有分布。二十世紀50年代引進栽植加拿大楊青楊又叫大葉白楊、家白楊、河楊。還有檳果沙果李子葡萄紅棗等樹木。灌木林有胡榛子、酸棘、醋柳、木瓜刺玫黃刺玫(油瓶瓶)、紫穗槐
糧食作物有小麥稻穀玉米穀子、高梁、馬鈴薯紅薯莜麥、糜、蕎麥、豆類等。油料作物有花生菜籽蓖麻籽葵花籽等。
蔬菜,葉菜類有菠菜、芹菜、君達、芫荽等:根菜類有白蘿蔔、胡蘿蔔、蔓菁等:蔥蒜類有大蒜:大蔥、韭菜、蔥頭等:茄果類有茄子、青椒、辣椒、西紅柿、豆角等:白菜類有白菜、玉蔓菁、茴子白、芥菜等:瓜類有黃瓜、葫蘆、倭瓜、甜瓜、喬瓜、西瓜、番瓜等:多年生菜類有黃花菜等。
其他經濟作物有大麻:本地稱白麻,以下關的白麻為最好。1982年引進烤菸栽種,當年栽種面積5717畝。本縣有蘆葦分布,面積不大。
野生植物中野草有茅草、蒲草、萱草、蓑草、扁竹草、娥冠草、鹼草、金絲草、百里香、苔草、蒿類、達烏里胡枝子、稗子、三毛草、沙蓬、龍鬚草、等:野菜有苦菜、甜菜、地皮菜、蒲公英、苜蓿(有人工種植)、翟麻花、地椒、黃花、蕨菜、灰菜、馬齒莧、山蔥、山蒜等:其它野生植物有野豌豆、棘豆等。
花卉主要有山丹、芙蓉、菊花、石竹、十樣錦、玉簪、牡丹花、雞冠花、喇叭花、蓮花、羊繡花等:近年來大搞美化、香化,從外地引進不少新的花卉品種,如君子蘭、萬年青、箭蘭、吊蘭、吊金鐘、美人蕉、海棠、茉莉、月季、仙人掌、米蘭、玻璃翠等;還引進不少木本花卉,如石榴、臘梅、扶桑牡丹、夾竹桃等。
靈丘藥材有200多種,主要有:黃芩、柴胡、地榆、秦艽、山桃仁、家桃仁、冬花、豬苓、山大黃、甘草、蒼朮、黃精、知母、蒼耳、茵陳、防風、益母草、半夏、車前子、地骨皮、瞿麥、遠志、白芍等40餘種。
從1956年開始在全縣範圍內人工培栽了藥材,發展了王成莊、銀廠、下關鄉楊莊、招柏鄉腰站等藥材基地,引進栽培了許多新品種,主要有:黃芪、黨參、西大黃、當歸、枸杞、菊花、長山藥、牡丹、瓜簍、白芷、大青葉、板蘭根、連翹等:還有動物類與礦物類藥材。動物類藥材有全蟲獾油五靈脂龜板鹿茸等。

動物資源

靈丘縣境內主要的動物有哺乳綱、鳥綱、兩棲綱、爬行綱、魚綱、昆蟲等。
哺乳綱,食肉目貓科:金錢豹土豹、猞狸,出沒於太白山、鄧峰寺林區、甸子山林區,數量很少。食肉目犬科:赤狐沙狐,南北山區均有。食肉目鼬科:黃鼬(黃鼠狼)、狗獾豬獾石貂艾虎(俗名臭狗),南北山區均有。偶蹄目牛科:。豬科:野豬,南北山區、太白山區均有,數量很少。兔形目兔科:草兔蒙古兔。翼獸目蝙蝠科:蝙蝠,廣布全縣。齧齒目倉鼠科:中華鼢鼠大倉鼠黑線鼠子午沙鼠。鼠科:小家鼠。跳鼠科:五趾跳鼠。松鼠科;黃鼠花鼠岩松鼠,隨處可見。食蟲目蝟科:刺蝟,分布於南北山區,數量很少。
鳥綱,雁形鴨科:白天鵝,偶爾在唐河流域水面出現,數量很少。野鴨,唐河水域、上寨河、下關河水域出現較多。隼形目集科:紅隼紅腳隼,分布於南部山區。鸛科:黑鸛見於南山水域。雞形目雉科:石雞雉雞、斑雞、山鶉、半翅、全翅,南北山區較多。鴉形目鷹科:、雀鳶、白尾鷂鵲鷂,南北山區、丘陵均有。大鴛、馬雕,南北山區亦有,數量較少。鴿形目鳩鴿科:斑鳩岩鴿,全縣山區、丘陵均有。鶚形目鴟鶚科:短耳鶚、長耳鶚分布全縣。裂形啄木鳥科:緣啄木鳥、斑啄木鳥,全縣均有。雀形目鴉科:喜鵲烏鴉白頸鴉、紅嘴小鴨,遍及全縣。雀科:三道眉草垴、灰眉岩垴。百靈科:鳳頭白靈、雲雀、沙白靈。鷦科:畫眉,分布於山區、丘陵。文鳥科:麻雀,全縣廣布。雨燕目燕科:家燕金腰燕,平川、丘陵較多。
兩棲綱,蛙科:青蛙澤蛙。蟾蜍科:蟾蜍,全縣河灘、溝渠均有。
爬行綱,壁虎科:壁虎、山地蜥蜴,分布全縣。蛇類:白花蛇、黑烏蛇、菜花蛇,山地、丘陵均有。
魚綱,本縣下關河、三樓河產甲魚。 50年代後期人工開掘魚池引進鯉魚鰱魚紅鱒魚
昆蟲,種類繁多,遍布全縣,有天敵昆蟲、糧食作物害蟲、果林害蟲。天敵昆蟲有30餘種,有小花蝽、豬蝽、蟻蛉、小腳小蜂、繭蜂、瘦姬蜂、廣赤眼蜂、危草蛉、金星步行蟲、步甲、瓢蟲、蜻蜓、食蚜蠅、螳螂等。糧食作物害蟲主要有蝗蟲、螻蛄、蠐螬(核桃蟲)、地老虎(土蠶)、金針蟲(黃蚰蜒)、黑婆(東方金龜子)、菜白蝶、根蝽蟓、粘蟲等。果林害蟲主要有天幕毛蟲、楊枯葉娥、舞毒蛾、梨星毛蟲、苯果巢蟲、球堅介殼蟲、光肩星天牛、青楊天牛、吉丁蟲、柳木蠹娥、食心蟲、山楂粉蝶、楊二尾舟娥、卷葉娥等。

礦產資源

靈丘礦產資源豐富。據地質部門初步勘查,有等金屬和沸石珍珠岩花崗岩長石石棉方解石、黑砂石、石灰石硫磺、滲水石、矸石粘土等非金屬,以及煤炭油頁岩等能源礦藏,還有稀有金屬鈾、鉬等總計40餘種。

森林資源

靈丘縣宜林面積達70萬畝,現有森林160萬畝,其中經濟林25萬畝,森林覆蓋率達39%。靈丘縣主要林種有松、柏、槐、柳、樺等用材林和核桃、花椒、桃、蘋果、杏、梨、棗、山楂、柿子等乾鮮果經濟林。

水資源

靈丘縣河流均屬山溪性河流,具有山地形和夏雨型,枯水流量小,洪水流量大。夏季洪水暴漲暴落,最大洪峰多出現在7~8月份,最小流量則一般在4~5月份。河道縱坡差很大南部山區大於北部山區。流途中各條河流均有清泉水補給,較大的清泉水點有47個,流量總計為5.11立方米/秒。
靈丘縣清水流量受大自然控制,豐水年較多,早年減少,變化幅度較大。各條河流上游都有地表水出流,流量一般為0.02~0.03立方米/秒,唐河在韓淤地清水流量為1.56立方米/秒,唐之窪與東西福田河道乾枯,在高家莊村北地表水湧出,在門頭峪基岩處清水流量為3立方米/秒。南山的上寨河下游、下關河下游、冉莊河以及冉莊、獨峪、三樓,流水潺潺,常年不斷,流量一般在0.3~0.4立方米/秒。泉水資源為0.63億立方米。唐河中游南河灘泉水流量為1.1立方米/秒。石家田鄉溫東堡、馬頭關都有泉水湧出,流量分別為0.027與0.017立方米/秒。落水河鄉新莊、招柏乾河峪也有泉水出露。
靈丘縣南北山基岩即下關、上寨、狼牙溝、獨峪、紅石塄、招柏、冉莊、銀廠、趙北、史莊、柳科、石家田,為重碳酸鹽一混合型水。靈丘盆地四周邊山處為重碳酸鹽一氮化物、碳酸鹽一混合型水。靈丘盆地內南梁、千樹窪、上下南地、水澗、東河南、支角、高渠溝以南,為重碳酸—鈣型水。其餘為重碳酸鹽—鈣混合型水。各項指標符合國家標準,屬優質水,既適宜灌溉,又適宜飲用。

人口

截至2018年,靈丘縣戶籍總人口為245858人。其中,男性126785人,女性119073人。據人口抽樣調查統計,全縣常住人口為244109人。其中城鎮人口為82481人,鄉村人口為161628人。常住人口中,男性128241人,女性115868人。城鎮化率達到33.79%。人口自然增長率為4.38‰。

經濟

綜述

2018年,靈丘縣生產總值完成39.05億元(按現行價格計算),比上年增長8.0%。其中:第一產業增加值4.15億元,同比增長3.8%;第二產業增加值14.47億元,同比增長8.8%;第三產業增加值20.42億元,同比增長8.4%。三次產業占GDP的比重分別為:第一產業占10.64%,第二產業占37.06%,第三產業占52.30%。
2018年,靈丘縣城鎮新增就業人數1406人;創業帶動就業人數405人;失業人員再就業人數1305人;就業困難人員就業人數200人;轉移農村勞動力3436人。全民技能提升培訓4780人。城鎮登記失業率為4.0%。
2018年,靈丘縣固定資產投資完成36.0億元,同比增長13.9%,其中工業投資完成19.46億元,同比增長229.2%;基礎設施投資完成7.95億元,同比增長72.5%;工業技改投資完成0.63億元。
2018年,靈丘縣用電量40665.78萬千瓦時。其中,第一產業用電量488.22萬千瓦時;第二產業用電量33369.05萬千瓦時;第三產業用電量6808.50萬千瓦時。

第一產業

2018年,靈丘縣農作物總播種面積33.54千公頃,比2017年減少0.04千公頃。其中,糧食作物播種面積30.95千公頃,比2017年減少0.04千公頃。在糧食作物播種面積中,穀物播種面積24.96千公頃,比2017年增加0.17千公頃;豆類播種面積3.15千公頃,比2017年減少0.15千公頃;薯類播種面積2.85千公頃,比2017年減少0.05千公頃。經濟作物種植面積2.77千公頃。其中:油料種植面積1.90千公頃,同比減少12.81%;蔬菜種植面積為0.29千公頃,同比增長19.1%。
2018年,靈丘縣糧食總產量為10.2萬噸,比2017年增長3.5% 。其中,穀物產量9.1萬噸,比2017年增長3.3% ;豆類產量0.5萬噸,比去年同期增長9.8%。經濟作物中:油料作物產量2417.7噸,蔬菜產量11841噸,瓜果類產量1377噸。
2018年,靈丘縣肉類總產量11248.4噸。其中,豬肉產量5906噸;牛肉產量1498噸;羊肉產量3009噸;驢肉產量360.4噸;騾肉產量28.9噸。年末生豬存欄4.71萬頭,全年生豬出欄7.28萬頭;年末牛存欄2.92萬頭,全年出欄1.35萬頭;年末羊存欄48.76萬隻,全年出欄27.05萬隻;年末家禽存欄36.75萬隻,全年出欄30.62萬隻。禽蛋產量6647噸,牛奶產量5980噸。

第二產業

2018年,靈丘縣規模以上工業總產值完成11.96億元,比上年增長12.96%。其中:國有控股企業3.47億元,同比增長20.10%。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完成4.08億元,比上年增長15.20%(按價格指數縮減法計算)。
2018年,靈丘縣規模以上工業銷售產值(現行價格)完成15.17億元,比上年增長33.60%。工業產品產銷率達到126.80%,同比增長19.6%。
2018年,靈丘縣戰略性新興產業增加值占工業增加值的比重為28.7%,高技術產業增加值占工業增加值的比重為5.3%,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實現利稅0.86億元,規上製造業增加值占規上工業增加值比重下降了13.8個百分點。
2018年,靈丘縣建築業總產值完成4.76億元,比上年減少2.5%。其中國有及國有控股企業完成3.36億元。全縣建築業增加值完成1.11億元,比上年增長1.1%。

第三產業

2018年,靈丘縣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為35.45億元,同比增長8.6%。
2018年,靈丘縣房地產投資完成0.65億元,比去年同期減少53.8%。
截至2018年末,靈丘縣行動電話用戶總數達到152550戶,其中移動公司用戶107200戶,聯通公司用戶32100戶,電信公司用戶13250戶。2018年固定網際網路寬頻接入用戶總數35408戶,其中移動寬頻用戶12300戶,聯通寬頻用戶12936戶,電信寬頻用戶10172戶。
2018年,靈丘縣旅遊總收入完成24.25億元,同比增長26.9%;接待遊客308.43萬人次,同比增長26.5%。
2018年,靈丘縣貨物運輸總量340萬噸,比上年增長3%。貨物運輸周轉量50000噸/公里,比上年增長1%;旅客運輸總量45萬人次,比上年下降6%。客運周轉量5000萬人/公里,比上年下降3%。
2018年,靈丘縣財保公司原保險保費收入2930萬元,比上年增長33.3%;縣人壽財保公司原保險保費收入519萬元,比上年增加1.2%;縣太平洋財保公司原保險保費收入565萬元,比上年增長20.5%;縣人壽公司原保險保費收入1846萬元,比上年減少2.1%。
2018年,靈丘縣財政總收入完成3.3億元,同比增長22.5%。公共財政預算收入完成1.48億元,同比增長9.4%;公共財政預算支出為22.37億元,同比增長16.4%。
截至2018年末,靈丘縣金融機構各項存款餘額1122384萬元,比上年同期餘額增加150606萬元;其中居民儲蓄存款餘額899983萬元,比去年同期餘額增加99602萬元。年末金融機構各項貸款餘額263052萬元,比上年同期餘額增加22451萬元。
2018年,靈丘縣完成金融扶貧小額信貸任務5873.48萬元,涉及全縣12個鄉鎮195個村貧困戶1190戶。其中:郵儲銀行發放貸款199戶966.08萬元,信用聯社發放貸款542戶2662.4萬元,大同銀行發放貸款80戶400萬元,工商銀行發放貸款80戶400萬元,農業銀行發放貸款244戶1220萬元,晉商銀行發放貸款45戶225萬元。

交通運輸

截至2009年,靈丘縣境內有國、省道3條,縣道9條,鄉道43條,村道113條,初步形成了以國省道幹線為骨架、縣鄉公路為支撐、溝通城鄉、輻射周邊、四通八達、“三縱兩橫五循環”的公路交通網。京原鐵路和大淶、天走、京原三條公路幹線在這裡交匯,榮烏高速公路橫貫東西。
2018年全縣貨物運輸總量340萬噸,比上年增長3%。貨物運輸周轉量50000噸/公里,比上年增長1%;旅客運輸總量45萬人次,比上年下降6%。客運周轉量5000萬人/公里,比上年下降3%。
2018年全縣農村公路通車裡程1427公里;高速公路通車裡程50公里。2018年末全縣民用汽車擁有量34272輛,(包括低速貨車137輛),其中,小型汽車保有量27411輛。

社會事業

教育事業

截至2018年末,靈丘縣共有各級各類學校117所,其中成人學校2所,職工學校4所,高級中學1所,完全中學2所,初級中學7所,九年制學校10所,完全國小44所;普通中學在校學生人數14270人,國小在校學生人數18107人,普通中國小在校教師3936人。2018年全縣幼稚園達120所,幼稚園在校幼兒(含公立、附屬、民辦幼稚園)7026人,幼兒教師876人。2018年全縣參加高考人數2125人,二本以上達線867人,達線率40.8%;參加中考人數2552人,中考優生(584分以上)人數362人,優生率14.2%。中、高考成績均位居全市農業縣區前列。
平型關大捷紀念館平型關大捷紀念館

文化事業

截至2018年末,靈丘縣有文化系統公益性事業單位2個(人民文化館、圖書館),全額事業單位2個(文化市場行政綜合執法大隊、文體中心),差補性事業單位1個(羅羅腔傳習中心,即羅羅腔劇團)。2018年,舉辦民眾文化活動50餘次。推進文化“三下鄉”,完成581場演出;為農家書屋補充更新配送圖書15300冊。縣文化館全年開展文藝培訓10餘次,服務人群1000餘人次。縣圖書館對新舊圖書整理700餘冊,貼上書標1400餘張;全年借閱2026人次,外借圖書888冊,服務讀者2500餘人,提供信息查詢150餘次,對讀者進行業務輔導50餘次。發放文化器材46套,採購拉桿音響90台。

社會保障

2018年,靈丘縣城鄉居民基本養老保險、城鄉居民基本醫療保險、工傷保險、生育保險、失業保險參保人數分別達到12.53萬人、19.39萬人、1.42萬人、1.40萬人、0.90萬人。
截至2018年年末全縣共有3065人享受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20526人享受農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城市低保金標準從2018年1月起每月提高20元,達到447元/人/月;農村低保金標準從2018年1月起每月提高23元,10~12月每月提高42元,達到4134元/人/年。支付醫療金1005.86萬元。

衛生事業

截至2018年末,靈丘縣現有醫院、衛生院、疾控中心、衛生監督所、婦幼保健站等醫療衛生機構共25所;醫院編制床位數(含民營醫院)達到945張;醫院、衛生院、疾控中心、衛生監督所、婦幼保健站共有衛生技術人員771人。2017~2018年,新建村衛生室55個,維修32個。通過“四方聯動”專項幫扶救助2575人次,累計救助金額178萬元。建檔立卡貧困人口、計畫生育特殊家庭簽約服務人數33602人。開展幸福家庭創建和圓夢女孩志願行動,表彰34戶幸福家庭,資助25名考上二本以上學校的獨女戶和雙女戶,每人2000元。為320名村計生員、98戶獨生子女困難家庭、34戶失獨、傷殘家庭辦理了意外傷害險。完成了7名醫學定向生就業安置。組織完成鄉村醫生資格考試工作,共有78人取得鄉村醫生資格,36人簽約上崗。完成20名全科醫生特設崗位人員招聘工作。為1464名城鄉懷孕婦女免費提供產前篩查和診斷,為804對新婚夫婦實施免費孕前優生檢查,發放葉酸1685人份,服用人數1720人,為15080名農村婦女免費“兩癌”篩查,為1216名新生兒免費提供疾病篩查,為1220名新生兒免費提供聽力篩查,完成護工培訓276人。縣人民醫院、中醫院共有50名終末期腎病患者納入大病專項救治對象。享受農村獨生子女父母獎勵累計3996人。辦理生育服務登記851個,辦理再生育服務登記21個,辦理獨生子女父母光榮證161個。

環保事業

2018年,靈丘縣全年完成造林面積3.32萬畝。其中京津風沙源治理項目2.32萬畝、環京津冀生態屏障項目1萬畝。實施鄉村振興村莊綠化2個村。森林質量精準提升,未成林造林圍網封禁62公里。完成10000畝乾果經濟林提質增效項目。全年完成造林面積3.32萬畝。其中京津風沙源治理項目2.32萬畝、環京津冀生態屏障項目1萬畝。實施鄉村振興村莊綠化2個村。森林質量精準提升,未成林造林圍網封禁62公里。完成10000畝乾果經濟林提質增效項目。

風景名勝

白求恩特種外科醫院遺址
白求恩特種外科醫院遺址位於靈丘縣下關鄉楊莊村,距縣城67公里。醫院舊址現保存基本完好。1938年11月9日,國際共產主義戰士、加拿大著名外科醫生白求恩,率領晉察冀軍區醫療隊從阜平到達靈丘楊莊。先後在石礬、串嶺溝、黑寺、曲回寺、河浙等搶救傷員,並根據抗日鬥爭的需要,在察冀軍區醫院一所駐地楊莊村,創辦了特種外科醫院。
白求恩特種外科醫院遺址白求恩特種外科醫院遺址
桃花山景區位於大同市靈丘縣紅石塄鄉沙湖門一帶,經過大自然千百萬年的造化,形成了一系列天然溶洞群,主要有山神廟、龍王廟(桃花山水源源頭)、蝙蝠洞、桃花洞。桃花洞位於桃花山海拔1900米處。該洞距今已有170萬年的歷史,並且仍處在生長期。洞內鐘乳林立,形態各異。蝙蝠洞位於桃花山北海拔900米處。該洞高大,四通八達。主洞深70多米,有六個出口,洞內數以千計的蝙蝠密密麻麻地倒吊在洞頂。西側洞的洞壁、洞頂天然形成的壁畫,栩栩如生。
桃花山景區桃花山景區
平型關戰役遺址是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位於大同城東南靈丘縣城西南的蔡家峪、小寨及白崖台鄉的關溝、辛詰、跑池一帶。因距古長城關隘平型關約5公里而得名,遺址處於一天然溝壑,兩邊高山陡崖如削,高達數十米,地勢十分險要。公路蜿蜒盤繞其間。平型關戰役是抗日戰爭爆發以來中國國共兩軍第一次聯手阻擊進犯日軍並取得勝利的著名戰役。
平型關戰役遺址平型關戰役遺址
覺山寺風景區
覺山寺又名普照寺,位於縣城東南30華里之外。該寺始建於北魏太和七年(483),現存廟宇為清代重修。主要建築分廟宇和磚塔兩部分。
甸子梁
甸子梁位於靈丘與河北淶源、張家口蔚縣交界地帶,東西狹長,南北廣闊,海拔2151米,頂部寬廣平坦,面積達3萬畝。
趙武靈王墓
趙武靈王墓位於縣城西門外。一九六五年,被列為山西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趙武靈王墓原占地約6萬多平方米,現保護面積為10900平方米。
曲回寺
曲回寺又稱哭回寺,僅次於縣城西南獨峪鄉曲回寺村,是山西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地方特產

黃燒餅:製作黃燒餅的原料主要有白面、白糖、芝麻和胡麻油,用胡麻油和白面反覆揉搓攪拌,再經過複雜的工藝,最後用烘烤箱烤乾,做好的餅是金黃色,因此叫“黃燒餅”。
黃燒餅黃燒餅
相傳,清朝年間靈丘縣城裡住了一位富戶人家的太太,這位太太半夜裡經常想吃餅子,可是傭人們買回的各種麵餅,她咬一口便扔掉了。不是嫌油膩難吃,就是嫌乾硬難嚼,到哪裡去買太太想像中的這種餅子呢?這可難住了她家的傭人。訊息傳到一個燒餅鋪里,掌柜的為了賺錢,就讓老師傅設計出了黃燒餅這種食品,賣給這位富太太。富太太吃了黃燒餅,覺得香甜酥脆,味美可口,以後縣城裡的另外幾家燒餅鋪便也做起了這類食品。
花椒:靈丘花椒年產量7000公斤,分為伏椒和秋椒兩種。
黃米麵:靈丘黃米麵由黍子加工而成。靈丘黍子有上千年的歷史。
蕎麥:蕎麥食味清香,是很受歡迎的食品。蕎麥食品是直接利用蕎米和蕎麥麵粉加工的。蕎米常用來做蕎米飯、蕎米粥和蕎麥片。蕎麥粉與其它麵粉一樣,可製成麵條、烙餅、麵包、糕點、蕎酥、涼粉、血粑和灌腸等民間風味食品二十世紀八十年代,國家農牧漁業部確定靈丘縣為“國家優質蕎麥生產基地”。由於獨特的地理環境,本地還盛產莜麥、豌豆、黃芪、小米、綠豆、胡麻等雜糧,靈丘縣已經成為優質雜糧生產基地。
莜麵:莜麵由莜麥加工而成的麵粉。經過精細製作成為食品。莜麵的營養成份是其它麵粉營養成份的七倍以上,可與精麵粉媲美。莜麵中含有鈣、磷、鐵、核黃素等多種人體需要的營養元素和藥物成份。
苦蕎面涼粉:苦蕎面涼粉是靈丘獨特的傳統美味小吃,其製作方法並不難,一般農家都會製作,民間叫“出涼粉”。
苦蕎面涼粉苦蕎面涼粉
苦蕎面涼粉的製作過程是,先把面放在盆里,然後倒入水,邊倒水邊攪動,攪至半稠半稀的糊狀為宜。第二步是,在鍋里燒開水後(水的多少因面而定),將已搪好的麵糊慢慢往開水鍋里倒,邊倒邊攪,鍋底的火不應停,但注意不能太大,以免焦糊,全部倒完,全部滾開成熟。然後用木勺或木拐踩攪,直至全部踩勻筋道。第三步是,用勺子舀到碗或盤子裡晾冷後倒出來,成為一個個涼粉坨羅兒。另一種晾涼的辦法是將滾熟的涼粉糊塗抹在盆幫上,待冷卻後劃成小塊,一片兒一片兒地欠下來。食用時用刀切碎,澆上備好的佐料齊全的鹽水,就可美美地入口了。

著名人物

趙武靈王:趙雍(約公元前340年—前295年),嬴姓,趙氏,名雍,趙肅侯之子。戰國中後期趙國君主,政治家、改革家。推行的“胡服騎射”政策,改革軍事裝備和作戰方法,趙國因而得以強盛。
鐘聲揚,國家一級作家。曾被艾青譽為“詩壇才子”,“北國詩魂”。現任朔州市人大常委會副主任、中國作協會員、山西省文聯主席團委員、山西作協理事,山西大學文聯顧問、山西散文詩學會主席、中國散文詩學會副主席。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