雙鉤藤

雙鉤藤

雙鉤藤常綠木質藤本,長可達10m。小枝四稜柱形,褐色,季淨無毛。葉腋有成對或單生的鉤,向下彎曲,先端尖,長約1.7-2cm。葉對生;具短柄;葉片卵形,卵狀長圓形或橢圓形,長5-12cm,寬3-7cm,先端漸尖,基部寬楔形,全緣,上面光亮,下面在脈腋內常有束毛,略呈粉白色,乾後變褐紅色;托葉2深裂,裂片條狀鑽形,長6-12mm。頭狀花序單個腋生或為頂生的總狀花序式排列,直徑2-2.5cm;總花梗纖細,長2-5cm;花黃色,花冠合生,上部5裂,裂片外被粉狀柔毛;雄蕊5;子房下位。蒴果倒卵形或橢圓形,被疏柔毛,有宿存萼。種子兩端有翅。

基本介紹

  • 中文學名:雙鉤藤
  • 別稱:釣藤、吊藤、雙鉤藤鉤子、釣雙鉤藤、鶯爪風、嫩鉤鉤、金雙鉤藤
  • :植物界
  • :被子植物門
  • :茜草科
  • :雙鉤藤
基本信息,形態特徵,生長環境,主要價值,藥理作用,考證,藥(毒)理學,各家論述,選方,臨床運用,作用,栽培技術,生藥材鑑定,雙鉤書法,

基本信息

【藥名】:雙鉤藤
【別名】:釣藤、吊藤、雙鉤藤鉤子、釣雙鉤藤、鶯爪風、嫩鉤鉤、金雙鉤藤、掛雙鉤藤、鉤藤、倒掛金鉤、鉤耳、雙雙鉤藤、鷹爪風、倒掛剌
【漢語拼音】:gouteng
【英文名】:GambirPlant
【科屬分類】:茜草科
歸經】:肝;心經
【主治】:小兒驚風夜啼;熱盛動風;子癇;肝陽眩暈;肝火頭脹痛
【採收和儲藏】:春、秋採收帶鉤的嫩枝,剪去無鉤的藤莖,曬乾,或置鍋內蒸後再曬乾。
【用法用量】:內服:煎湯6-30g。不宜久煎;或入散劑。

形態特徵

2.華鉤藤本種與雙鉤藤的區別在於:葉片無毛;托葉全緣,寬三角形至圓形,或有時頂端略微陷;萼裂片短於2mm,線狀長圓形;花和小蒴果近於無柄,花間小苞片存在。
3.大葉鉤藤本種與前兩種睥區別在於:葉片大,革質;花萼裂片線狀長圓形;花和小蒴果具柄,花間小苞片無。

生長環境

喜溫暖的氣候,不耐寒冷。適宜於疏鬆肥沃的砂質土壤或粘質壤土。

主要價值

藥理作用

1.對心血管系統的作用:
雙鉤藤雙鉤藤
1.1.降壓作用:雙鉤藤煎劑、乙醇提取物、鉤藤總鹼鉤藤鹼,無論對麻醉動物或不麻醉動物,正常動物或高血壓動物,也不論靜脈注射或灌胃給藥均有降壓作用。且無快速耐受現象。麻醉兔靜脈注射雙鉤藤煎劑2-3g/kg或麻醉犬靜脈注射該煎劑0.05g/kg,均可使血壓比原水平降低30-40%,持續3-4小時以上。麻醉貓靜脈注射鈞藤煎劑6.25g/kg,雙鉤藤總鹼鹽酸鹽20mg/kg、鉤藤鹼鹽酸鹽20mg/kg,血壓均呈三相變化:先降壓,隨之很快回升,然後又下降,降壓幅度分別為30-70%、13.9-23.2%和11.7-41.7%,維持3-4小時。但雙鉤藤煎劑久煎則降壓作用減弱,以煎20分鐘以內為宜。鈞藤乙醇提取物3g/kg的降壓程度與煎劑2g/kg相似。貓靜脈注射雙鉤藤鹼20mg/kg或鉤藤總鹼20mg/kg均有降壓作用;大鼠灌胃鉤藤總鹼50mg/kg.天20天或鉤藤鹼50mg/kg.天15天,均有顯著降壓作用。用腎型高血壓大鼠,分別灌胃鈞藤煎劑8g/kg、鉤藤總鹼50mg/kg和鉤藤鹼50mg/kg,每日1次,連續15-20天,血壓於第3-5天開始下降,第7-15天降至最低,平均降壓分別為16.9mmHg、12mmHg和18mmHg;鉤藤鹼20mg/kg,腹腔注射,可使大鼠當天血壓下降,用藥8天,平均降壓24mmHg。麻醉犬12隻,靜脈恆速灌注雙鉤藤總鹼20mg/kg後出現血壓下降;心輸出量先短暫增加繼而略有減少;總外周血管阻力在降壓初期明顯降低;心率顯著減慢;心搏量明顯增加。鉤藤總鹼通過降低外周阻力(早期)和減少心輸出量(後期)引起降壓。
從鈞藤鹼對麻醉犬和貓心肌力學的影響中,採用dp/dt做為採用多指標綜合分析,在測定dp/dt的同時,用應力計弓測定左室壁肌張力,作為一個心肌收縮力指標,並結合負荷依賴性小,反映收縮性能水平急性改變敏感的VcE類指標,觀察鈞藤鹼對其心臟的肌力效應。靜脈注射鉤藤鹼20mg/kg後,顯著降低LVP,dp/dtmax,LVMT,Vpm,和Vmax等心肌收縮性指標;鉤藤鹼可使心室內壓下降,故TTI減小,表示心肌能量和O2的消耗減少,在心肌供應不足時可能具有保護意義。鉤藤鹼雖有明顯的負性肌力作用並能減少O2,然而各項指標在藥後15分鐘左右趨於恢復,表明其抑制心肌收縮性能的作用是可逆的。該藥降壓作用除血管擴張、外周阻力降低外,部分與心肌收縮性能受抑也有關係。用離體兔胸主動脈條,探討鉤藤鹼擴張血管的機理,並與異搏定相比較。兩者可使K+和去甲腎上腺素所致的收縮張力下降,K+收縮的作用顯著大於去甲腎上腺素,兩藥明顯減弱去甲腎上腺素收縮反應中內Ca+釋放部分,並使K+、去甲腎上腺素和Ca2+量一效曲線右移,最大反應壓低,提示鈞藤鹼阻滯外Ca2+內流和內Ca2+釋放,其特點與異搏定相似。鈞藤的甲醇提取物給大鼠靜脈注射0.1mg/kg,也有強而持久的降壓作用。
1.2.對血流動力學的影響:鉤藤鹼對清醒大鼠的血流動力學效應表明:LVSP,Vmax,dp/dtmax立即顯著下降,其下降幅度分別為一7.8%、一15.9%和一23.2%,維持5,10,20分鐘不等,然後逐漸恢復至藥前水平,而LVSP至90分鐘時顯著高於給藥前。SAP,DAP及MAP亦均立即顯著下降,其中SAP下降的維持時間較後兩項短,於30分鐘時恢復,DAP在30分鐘時亦雖略有回升,但至60分鐘又低於正常,而MAP在觀察內一直低於正常水平。從SAP和DAP下降的絕對值和百分率來看,DAP均大於SAP。LVEDP在剛給完藥時明顯上升,1分鐘後又降至低於藥前水平。HR立即顯著下降,其最大變化值為一35.3%,在觀察的90分鐘內一直明顯低於藥前水平。LVP-(dp/dtmax)P-1LOOP明顯縮小,以藥後1分鐘時最為明顯,隨後逐漸恢復正常。
2.鎮靜和抗驚厥作用:鈞藤煎劑或醇提物0.1g/kg腹腔注射,能抑制小鼠自發活動,維持3-4小時,並能對抗咖啡因所致動物自發活動增強,但即使劑量加大至2.5g/kg也不能增強戊巴比妥鈉所致催眠作用,卻能延遲大劑量戊巴比妥鈉引起的動物死亡時間。劑量增至5-10g/kg,仍不能使動物翻正反射消失。鈞藤鉤和莖的煎劑1g/kg腹腔注射,能使大鼠大腦皮層興奮性降低,衝動總合能力減弱,部分大鼠陽性條件反射受影響,使反射時間延長。而對分化抑制非條件反射卻無明顯的影響。
鈞藤醇浸劑2g/kg皮下注射給藥,對豚鼠的實驗性癲閒病有防治作用,能制止癲閒發生,但停藥3天又會復發。同時,還能防止豚鼠致癲閒區剪毛引起的暴殄
3.對子宮平滑肌收縮反應的影響:平滑肌細胞的收縮反應必須在Ca2+的參與下激發收縮蛋白的活動方能實現。用高K+溶液使子宮平滑肌去極化,開放細胞膜上的電位依賴性Ca2+通道(PDC),促使Ca2+內流誘出子宮較長時間的收縮。異搏定(Verapamil)呈時間和劑量依賴性地鬆弛這種收縮反應,提示有抑制PDC,阻斷Ca2+內流。鈞藤鹼亦具同樣的效應,表明也可能抑制PDC。鉤藤鹼還能抑制催產素所致大鼠離體子宮的收縮,且隨劑量的增大而增強,並被加入過量的CaCl2(2mM)所對抗。
4.其它作用:鈞藤鹼能抑制離體和在位蛙心、兔心。並能抑制蛙和小鼠的呼吸和縮小瞳孔的作用。毛帽柱木鹼和去氫毛帽柱木鹼ia麻醉犬3-1000μg/只,有劑量依賴性的舒張後肢血管,其強度與罌粟鹼相似。鉤藤鹼對乙醯膽鹼或高鉀去極化後Ca++誘發的結腸帶收縮均產生劑量依賴性抑制作用,量效曲線顯示,鉤藤鹼呈非競爭性拮抗CaCl2作用。鈞藤鹼具有顯著抑制血小板聚集和抗血栓形成作用對心肌電生理作用隨劑量增加而增強。

考證

出自《本草原始》。
1.《唐本草》:雙鉤藤,出梁州。葉細長,莖間有刺,形若釣鉤者。
2.《本草圖經》:雙鉤藤,《神農本草經》不載所出州土。蘇恭雲出梁州,今興元府亦有之。葉細莖長,節間有刺若釣鉤。三月采。葛洪治小兒方多用之。又《廣濟》及《崔氏方》療小兒驚癎諸湯欽,皆用吊藤皮。
3.《綱目》:雙鉤藤,狀如葡萄藤而有鉤,紫色。古方多用皮,後世多用鉤,取其力銳爾。

藥(毒)理學

雙鉤藤
小鼠1次腹腔注射半數致死量鉤藤煎劑為29.0土0.8g/kg;鉤藤總鹼為l44.2土3.1mg/kg;鉤藤鹼為162.3mg/kg;總鹼口服為514.6土29.1mg/kg。在亞急性毒性方面,家兔每日用鉤藤煎劑灌胃2次,每次5g/kg(比治療量大2.5倍),連服10天,無中毒症狀。鉤藤總鹼50mg/kg連續給藥14天,不引起大鼠內臟的病理改變;劑量加倍,雖肝臟有輕度炎症變化,停藥後即恢復正常;對飲食、體重及外觀行為均無影響。
毒性:鉤藤鹼和鉤藤總鹼小鼠腹腔注射的半數致死量分別為162.3mg/kg與144.2mg/kg,中毒時活動減少,全射無力;煎劑每日10g/kg分2次給兔灌服10天,鉤藤總鹼以50mg/kg給大鼠灌胃14天,均未見毒性症狀與內臟病理形態的變化;鉤藤總鹼按每公斤50mg與100mg分別給幼大鼠灌服二月,低劑量組對生長、發育,肝、腎功能及血象均無明顯影響,而高劑組的致死動物的心、肝、腎均呈明顯的病理變化,因此大劑量或長期服用時,應注意肝、腎功能的檢查。
雙鉤藤雙鉤藤
鉤藤煎劑對小鼠腹腔注射的半數致死量為26.1±4.3g/kg或29.05±0.8g/kg。雙鉤藤嫩枝煎劑則為35.2±5.4g/kg。雙鉤藤總鹼鹽酸鹽對小鼠灌胃和腹腔注射的半數致死量分別為514.6±29.1mg/kg和144.2±3.1mg/kg。鈞藤鹼對小鼠腹腔注射和皮下注射的半數致死量分別為162.3mg/kg和165mg/kg。
家兔灌胃雙鉤藤煎劑5g/kg,每日2次,連續10天,無明顯中毒症狀。幼年大鼠灌胃雙鉤藤總鹼鹽酸鹽50mg/kg(治療劑量),每日1次,於14天后解剖觀察,未見內臟法生病理形態改變。但劑量加倍時,肝臟出現輕度炎性改變,停藥後可很快恢復。斷乳大鼠灌胃鈞藤總鹼鹽酸鹽50-100mg/kg,每日1次,連續2月,停藥後再觀察1月,小劑量(50mg/kg)對動物生長、發育、肝、腎功能及血象均無明顯影響,病理檢查僅見腎臟輕度營養性障礙。大劑量(100mg/kg)則可使動物致死。死亡的動物心、肝、腎均有明顯的病變。

各家論述

1.《別錄》:主小兒寒熱,驚癇
2.《藥性論》:主小兒驚啼,JI瘲熱壅。
3.《日華子本草》:治客忤胎風
4.《綱目》:大人頭旋目眩,平肝風,除心熱,小兒內釣腹痛,發斑疹。
5.《本草征要》:舒筋除眩,下氣寬中。
6.《本草述》:治中風癱瘓,口眼喎斜,及一切手足走注疼痛,肢節攣急。又治遠年痛風癱瘓,筋脈拘急作痛不已者。
7.《綱目》:雙鉤藤,手、足厥陰藥也。足厥陰主風,手厥陰主火,驚癎眩運,皆肝風相火之病,雙鉤藤通心包於肝木,風靜火熄,則諸症自除。
8.《本草匯言》:雙鉤藤,祛風化痰,定驚癎,安客忤,攻痘XI之藥也。錢仲陽先生曰:鈞藤,溫、平、無毒,嬰科珍之。其性捷利,祛風痰,開氣閉,安驚癎於倉忙頃刻之際,同麻、桂發內伏之寒,同芩、連解酷烈之暑,同前、葛祛在表之邪,同查、朴消久滯之食,同鼠粘桔梗、羌、防、紫草茸發痘XI之隱約不現也,祛風邪而不燥,至中至和之品。但久煎便無力,俟他藥煎熟十餘沸,投入即起,頗得力也。去梗純用嫩鉤,功力十倍。
9.《本草新編》:雙鉤藤,去風甚速,有風症者必宜用之。但風火之生,多因於腎水不足,以致木燥火炎,於補陰藥中,少用雙鉤藤,則風火易散,倘全不補陰,純用雙鉤藤以祛風散火,則風不能息,而火且愈熾矣。
10.《本草正義》:雙鉤藤,自《別錄》即以為專治小兒寒熱,弘景且謂療小兒,不入余方。蓋氣本輕清而性甘寒,最合於幼兒稚陰未充、稚陽易旺之體質。能治驚癎者,癎病皆肝動生風,氣火上燔之病,此物輕清而涼,能泄火而能定風。甄權謂主小兒驚啼,JI瘲熱壅,容忤胎風;瀕湖謂治大人頭旋目眩,平肝風,除心熱,皆一以貫之。惟瀕湖又謂其發斑疹,則本於錢仲陽紫草散,方用雙鉤藤鉤子、紫草茸等分為末,溫酒調服。按仲陽之所謂斑疹,即是痘瘡及XI子,非今人時病中之所謂發斑,鈞藤輕能透發,清能解熱,而佐以紫草涼血活血,助其流動,又以酒輔之,能發亦能清火,洵是不亢不卑穩妥之法。

選方

①治小兒驚熱:雙鉤藤一兩,硝石半兩,甘草一分(炙微赤,銼)。上藥搗細,羅為散。每服,以溫水調下半錢,日三、四服。量兒大小,加減服之。(《聖惠方》延齡散)
雙鉤藤雙鉤藤
②治小兒驚癇,仰目嚼舌,精神昏悶:雙鉤藤半兩,龍齒一兩,石膏三分,梔子仁一分,子芩半分,川大黃半兩(銼碎,微炒),麥門冬三分(去心,焙)。上藥粗搗,羅為散。每服一錢,水一小盞,煎至五分,去滓,量兒大小分減,不計時候溫服。(《聖惠方》雙鉤藤散)
③治諸癇啼叫:雙鉤藤、蟬殼各半兩,黃連(揀淨)、甘草、川大黃(微炮)、天竺黃各一兩。上搗羅為末。每服半錢至一錢,水八分盞,入生薑、薄荷各少許,煎至四分,去滓,溫服。(《普濟方》雙鉤藤欽子)
④治小兒盤腸內釣,啼哭而手足上撤,或彎身如蝦者:雙鉤藤、枳殼延胡各五分,甘草三分。水半盅,煎二分服。(《幼科指掌》雙鉤藤湯)
⑤治高血壓,頭暈目眩,神經性頭痛:雙鉤藤二至五錢,水煎服。(廣州部隊《常用中草藥手冊》)
⑥治傷寒頭痛壯熱鼻衄不止:雙鉤藤、桑根白皮(銼)、馬牙硝各一兩,梔子仁、甘草(炙)各三分,大黃(銼,炒)、黃芩(去黑心)各一兩半。上七味,粗搗篩。每服三錢匕,水一盞,竹葉三七片,煎至六分,去滓,下生地黃汁一合,攪勻,食後溫服。(《聖濟總錄》雙鉤藤湯)
⑦治全身麻木:雙鉤藤莖枝、黑芝麻、紫蘇各七錢。煨水服,一日三次。(《貴州草藥》)
⑧治半邊風:雙鉤藤莖枝、荊芥各四錢,排風藤一兩。煨水服,一日三次。(《貴州草藥》)
⑨治面神經麻痹:雙鉤藤二兩,鮮何首烏藤四兩。水煎服。(《浙江民間常用草藥》)
⑩治胎動不安,孕婦血虛風熱,發為子癇者:雙鉤藤、人參、當歸茯神桑寄生各一錢,桔梗一錢五分。水煎服。(《胎產心法》雙鉤藤湯)

臨床運用

用於治療高血壓病有一定療效。據100餘例的觀察,服藥後多數患者血壓均有不同程度的下降,有的可降至正常或接近正常範圍。隨著血壓的下降,頭暈、頭痛、心慌、氣促、失眠等自覺症狀亦相應減輕或消失。據部分病例觀察,血壓下降開始於服藥後2-7日,10日之後降壓效果即很顯著,有時還可繼續下降。血壓下降的曲線呈斜坡狀,顯示本品作用溫和。個別病例在服藥期間有回升現象,但波動的幅度甚小,且不伴有症狀惡化。對神經機能失調者療效甚顯著,服藥5-10天症狀即可明顯減輕。病期愈早療效愈好,屬於第三期者多無降壓效果,但有些患者血壓雖無陰顯變化,而症狀卻有明顯改善。治療中未見副作用。用法:雙鉤藤加水煮沸10-20分鐘,使成20%濃度,每次20-30ml,日服3次;或每日用雙鉤藤2兩,放入沸水中保持沸點15-20分鐘,製成煎液20Oml,中、晚分服,4-6曰為一療程。根據祖國醫學傳統經驗,雙鉤藤不宜久煎,否則影響效力;現代藥理實驗亦證明,雙鉤藤煮沸超過20分鐘時,降壓的有效成分便部分破壞、日用量3-5錢的療
效不滿意,而以2-2.5兩療效較好。

作用

鉤藤味甘、微苦,性微寒;歸肝、心包經;質堅潛降,具有清熱平肝熄風止痙的功效,主治肝火上逆頭痛目赤肝陽上亢頭暈目眩,熱盛動風驚癇,小兒驚風夜啼子癇,中風癱瘓,肢節攣急
1、鉤藤治小兒驚癇,仰目嚼舌,精神昏悶:鉤藤半兩,龍齒一兩,石膏三分,梔子仁一分,子芩半分,川大黃半兩(銼碎,微炒),麥門冬三分(去心,焙)。上藥粗搗,羅為散。每服一錢,水一小盞,煎至五分,去滓,量兒大小分減,不計時候溫服。(《聖惠方》鉤藤散)
2、鉤藤治小兒驚熱:鉤藤一兩,硝石半兩,甘草一分(炙微赤,銼)。上藥搗細,羅為散。每服,以溫水調下半錢,日三、四服。量兒大小,加減服之。(《聖惠方》延齡散)
3、鉤藤治胎動不安,孕婦血虛風熱,發為子癇者:鉤藤、人參、當歸茯神、桑寄生各一錢,桔梗一錢五分。水煎服。(《胎產心法鉤藤湯)
4、鉤藤治嘔血 鉤藤、隔山消、鳥不落各10g。水煎服。(《湘南苗藥彙編》)
5、鉤藤治諸癇啼叫:鉤藤、蟬殼各半兩,黃連(揀淨)、甘草、川大黃(微炮)、天竺黃各一兩。上搗羅為末。每服半錢至一錢,水八分盞,入生薑、薄荷各少許,煎至四分,去滓,溫服。(《普濟方》鉤藤欽子)
6、鉤藤治小兒盤腸內釣,啼哭而手足上撤,或彎身如蝦者:鉤藤、枳殼、延胡各五分,甘草三分。水半盅,煎二分服。(《幼科指掌》鉤藤湯)
7、治全身麻木:鉤藤莖枝、黑芝麻、紫蘇各七錢。煨水服,一日三次。(《貴州草藥》)
8、鉤藤治傷寒頭痛壯熱鼻衄不止:鉤藤、桑根白皮(銼)、馬牙硝各一兩,梔子仁、甘草(炙)各三分,大黃(銼,炒)、黃芩(去黑心)各一兩半。上七味,粗搗篩。每服三錢匕,水一盞,竹葉三七片,煎至六分,去滓,下生地黃汁一合,攪勻,食後溫服。(《聖濟總錄》鉤藤湯)
9、鉤藤治面神經麻痹:鉤藤二兩,鮮何首烏藤四兩。水煎服。(《浙江民間常用草藥》)
10、鉤藤治高血壓,頭暈目眩,神經性頭痛:鉤藤二至五錢,水煎服。(廣州部隊《常用中草藥手冊》)
11、鉤藤治半邊風:鉤藤莖枝、荊芥各四錢,排風藤一兩。煨水服,一日三次。 (《貴州草藥》)

栽培技術

1.氣候土壤:喜溫暖的氣候,不耐寒冷。適宜於疏鬆肥沃的砂質土壤或粘質壤土。
2.整地:3月中旬翻耕,施入堆肥廄肥;耙平作畦。
3.種植:
3.1.分根法:取老根周圍的新枝作種根。按株距30cm左右開穴,每穴種l株,覆土高於畦面,經常澆水,至次年春季新根已長好,新葉未發芽時移栽定植。
3.2.插條法:3月初剪取2年生帶芽的枝條,每節帶壯健芽2-3個,隨剪隨插,株距16cm,經常澆水,日光強烈時須搭棚蔽蔭,成活後施稀薄人糞尿1次。至次年春季或秋季移栽定植。另可用種子繁殖。

生藥材鑑定

性狀鑑定
華鉤藤華鉤藤
1.雙鉤藤:莖枝圓柱形或類方柱形,直徑2-6mm。表面紅棕色至紫棕色或棕褐色,上有細縱紋,無毛。莖上具略突起的環節,對生兩個向下彎曲的鉤或僅一側有鉤,鉤長1-2cm,形如船鋪,先端漸尖,基部稍圓。鉤基部的枝上可見葉柄脫落後凹點及環狀的托葉痕。體輕,質硬。橫舅面外層棕紅色,髓部淡棕色或淡黃色。氣微,味淡。
2.華鉤藤:莖枝方柱形,四角有棱,直徑2-5mm。表面黃綠色或黃棕色。鉤長1.3-2.8cm,彎曲成長鉤狀。鉤基部枝上常留有半圓形反轉或不反轉的托葉,基部扁闊。體輕,質松。斷面髓部白色。
3.大葉鉤藤:莖枝方柱形,兩側有較深的縱溝,直徑2-5mm。表面灰棕色至淺棕色,被褐色毛,尤以節部及鉤端明顯。鉤長1.7-3.5cm,向內深彎幾成半圓形,末端膨大成小球。斷面髓部通常中空,偶有髓。均以質堅、色紅褐或棕褐、有鉤者為佳。
顯微鑑定莖橫切面:
(1)雙鉤藤類圓形。皮層、韌皮部及木部之比約為1:1:3。表皮細胞1列,外被略彎曲的角質層。皮層薄壁細胞含棕色內含物中柱鞘纖維排列成斷續環帶。韌皮部纖維單個或成群散在,較中柱鞘纖維小,微木化。木質部導管常數個徑向相連,皮層及韌皮薄壁細胞含草酸鈣砂晶及少數簇晶。本品薄壁細胞含澱粉粒,單粒直徑約4μm,復粒由2-6個分粒組成,直徑約7μm。
大葉鉤藤大葉鉤藤
(2)華鉤藤四棱形、皮層、韌皮部及木質部之比為1:2:1:2.4。表皮細胞具中間略隆起的角質層。
(3)大葉鉤藤四方形,兩側中間向內凹呈弧形突起。皮層、韌皮部及木質部之比為1:1:3.7。表皮具角質細紋理,單細胞非腺毛。長50-65μm。表面具疣狀突起;多細胞非腺毛,長70-875μm,常有螺狀紋理。髓部中空。
藥物套用鑑別
雙鉤藤與菊花:兩藥均能平肝和疏泄風熱之邪,對於肝經風火上炎之頭痛目眩及風熱外感頭痛目赤證,常相伍為用。但雙鉤藤偏於熄風止痙菊花偏於疏風泄熱
中藥化學鑑定
理化鑑別薄層色譜:取本品粉末1g,濃氨水浸潤,以苯提取,回收溶劑,殘渣用苯-乙酸乙酯(2:5)溶解,作為供試品溶液。以鉤藤鹼異鉤藤鹼、毛鉤藤鹼、翅果定鹼對照品,用無水乙醇配製成各含0.2mg/ml溶液為對照品溶液。分別吸取供試品溶液和對照品溶液點於同一高效薄層板(HSGF254板)上,以環已烷-乙醚-甲醇-乙酸乙酯(8:1:1:0.1)展開,晾乾後,紫外類下觀察,樣品色譜在與對照品相應位置處顯相同的褐色暗斑。

雙鉤書法

雙鉤書法之“五指法”(雙苞) 雙鉤,也叫“雙苞”,是執筆的一種方法。唐代書法家韓方明在《授筆要說》中說:“夫書之妙在於執管,既以雙指苞管,亦當五指共指,其要實指虛掌,鉤壓平送,亦曰抵送,以備口傳手授之說以。”其方法是,大指向外壓著,食、中兩指向內鉤著,無名指向外揭著,小指帖在無名指下面,幫同送著,五指都派好了用場。“五指法”也屬“雙鉤”的一種。....  雙鉤書法的起源和簡介所謂“雙鉤書法”,是指以筆單線直接寫出某種書體的空心字。此法源於唐代,當時,由於沒有印刷技術,人們為了能使名家書法作品得以流傳,就按作品的原樣,勾勒出空心字,然後再填上黑墨,以使觀者得到近似真跡的作品。後來這種摹寫方式成為了人們學習書法的一種方法,並發展成為我國璀璨的書法藝術寶“雙鉤”乃書法術語也。法書摹勒上石,沿其筆畫的兩側外沿以細線鉤出,稱之為“雙鉤”。南宋姜夔在《續書譜》中稱:“雙鉤之法,須得墨暈不出字外,或廓填其內,或朱其背,正肥瘦之本體”。宋代大詩人陸放翁曾有“妙墨雙鉤帖”之佳句稱頌“雙鉤”之神韻。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