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藥部位
植物稈內的分泌液乾燥後的塊狀物。
性味
味甘,性寒。
歸經
歸心、肝經。
功效
清熱豁痰,涼心定驚。
主治
用於熱病神昏,中風痰迷,小兒痰熱驚癇、抽搐、夜啼。
相關配伍
治小兒疳積:雄黃(研,水飛),天竺黃各二錢,牽牛末一錢。上同再研,麵糊為丸,粟米大。每服二至五丸,食後,薄荷湯下。大者加丸數。(《小兒藥證直訣》牛黃丸)
用法用量
3~9g。
炮製
採集加工
剖開竹竿,取出節間的塊狀物,乾燥。
生理特性
1、青皮竹:竿高達9~12m,徑3~5cm。竿直立,先端稍下垂,節間長35~60cm,幼時被白粉並密生向上淡色刺毛;節上簇生分枝,主枝較纖細而長,其餘枝較短,最長達2m。竹壁薄,3~5mm,近基部數節無芽;籜環傾斜,籜鞘厚革質,堅硬光亮,先端微凸呈不對稱的寬弧形,背面常無毛或近基部貼生暗棕色易落柔毛;籜耳小,長橢圓形,高約2mm,近相等,兩面被小剛毛,邊緣具鋸齒且有纖毛。籜舌略呈弧形,中部高約2~3mm,邊緣齒裂並被短纖毛;籜葉直立,長三角形或卵狀三角形,基部略作心形收縮,背面無毛,腹面粗糙; 出枝較高,基部附近數節不見出枝,分枝密集叢生達10~12 枚,分枝粗細相同;每小枝上具葉片8~12 枚,葉片披針形,長9~25cm,寬1.0~2.5 cm;筍期5~9月,花期2~9月,授粉後20d左右種實成熟,形似麥粒,很少開花。
2、華思勞竹:稈叢生,尾稍下垂或攀緣狀。節間圓筒形,分枝多數,簇生。稈籜脫落性,厚紙質、背面具矽質;籜片寬線形、直立;籜舌極窄,披針形或長圓狀披針形;葉片無毛,長15~26cm,寬3~4.5cm,明顯具橫生小脈;葉鞘具條紋,葉耳及鞘口剛毛常缺。假圓錐花序細弱,生於葉枝之頂。小穗紡錘形,含小花1朵;小穗軸脫節第二穎之下和不孕外稃之下,並延伸於孕性小花之後呈刺芒狀,其頂端具一殘留小花;穎2片,卵狀披針形或寬披針形,長7~9mm;不孕外稃1片,先端具短銳尖,孕性外稃先端截形或短銳齒;內稃寬,先端鈍;鱗被3,不等大;雄蕊6,花絲分離;子房近棒狀,花柱細長,頂端分為2羽毛狀柱頭。花期四月。
生長環境
分布於雲南、廣東、廣西等地。
鑑別
藥材性狀:本品為不規則的片塊或顆粒,大小不一。表面灰藍色、灰黃色或灰白色,有的潔白色,半透明,略帶光澤。體輕,質硬而脆,易破碎,吸濕性強。氣微,味淡。
相關論述
1、《日華子》:治中風痰壅,卒失音不語,小兒客忤及癇痰。
2、《開寶本草》:主小兒驚風天吊,鎮心明目,去諸風熱,療金瘡止血,滋養五臟。
3、《玉楸藥解》:清熱解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