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 中文名:桑根白皮
- 產地:全國大部分地區
- 用於治療:肺熱咳喘,面目浮腫,小便不利
- 主要成份:傘形花內酯、東莨菪素
- 科類:桑科
桑根白皮是桑白皮的處方別名。出自《神農本草經》。為雙子葉植物桑科 Moraceae 桑 Morus alba L. 的根皮。全國大部分地區有產。呈長而扭曲的板片狀,筒狀或...
桑白皮,中藥名。為桑科植物桑Morus alba L.的根皮。分布於全國各地。具有瀉肺平喘,利水消腫之功效。常用於肺熱喘咳,水飲停肺,脹滿喘急,水腫,腳氣,小便不利。
該藥方由桑白皮3升,谷白皮3升,澤漆葉3升,大豆5升,防己4兩,射干4兩,白朮4兩配成。...... 該藥方由桑白皮3升,谷白皮3升,澤漆葉3升,大豆5升,防己4兩,...
桑白皮湯 出處 《醫心方》卷二十八引《玉房秘訣》,名見《外台秘要》卷三十四引《備急千金翼方》 組成 桑根白皮、乾薑、桂心、棗 主治 女人傷於夫,陰...
桑白皮為雙子葉植物桑科桑.除去栓皮後的乾燥根皮, 始載於《神農本草經》, 其性味甘寒, 歸肺脾經, 桑白皮具有瀉肺平喘, 行水消腫的功效, 主治肺熱喘咳、...
桑白皮飲成分桑白皮(《藥性論》),其異名桑根白皮(《本經》),桑根皮、桑皮(孟詵),白桑皮(《山西中藥志》)。為桑科植物桑除去栓皮的根皮。植物形態詳桑葉...
名稱:桑白皮湯 組成:桑根白皮(銼)、大腹皮(銼)、枳實(去瓤,麩炒)、大黃(銼,炒) 用法:上為粗末。每服三錢匕,水一盞,入生薑一棗大(拍碎),煎至六分,...
方名桑白皮根煎別名桑根白皮酒、桑根白皮湯組成桑根白皮(東引,切)1升,狼牙3兩,茱萸根皮(東行)5兩。主治肺勞熱,生肺蟲,在肺為病。用法用量以酒3升,煮...
桑白皮(桑皮、桑根白皮、桑根皮) 產於河南、安徽、台灣、江蘇、浙江、湖南等地。 冬季採挖,剝取根皮,除掉黃棕色栓皮,曬乾、生用。 [藥化] 含樺木酸、...
名稱:桑白皮蘆根飲製作方法:製法:將桑根白皮的一層表皮輕輕颳去同蘆根入砂鍋加水煎熬10分鐘,加蓋悶一會兒,代茶飲用,為1日量。 ...
【組成】桑根白皮(銼)1分,麻黃(去根節,湯煮,掠去沫)1分,秦艽(去苗土)1分,大黃(銼,炒)半兩。【來源】《聖濟總錄》卷一七四。...
桑白皮散桑白皮散--種類四 編輯 藥物組成 桑根白皮1兩(銼),澤瀉半兩,漢防己半兩,木香半兩,檳榔1兩,枳殼半兩(麩炒微黃,去瓤),赤芍藥半兩,桂心半兩,...
方名桑白皮塗方組成桑根白皮(生者)。主治蜂螫。用法用量上搗汁,塗敷螫處。 ...... 桑根白皮(生者)。桑白皮塗方主治 編輯 蜂螫。桑白皮塗方用法用量 編輯 ...
5.《本草衍義》:桑根白皮條中言:桑之用稍備;然獨遺烏椹,桑之精英盡在於此。 6.《本草蒙筌》:椹收曝乾,蜜和丸服。開關利竅,安魂鎮神。久服不飢,聰耳...
桑白皮湯,中醫方劑名。出自《聖濟總錄》卷一一一。主治目生花翳白點,狀如棗花。名稱 桑白皮湯 出處 《聖濟總錄》卷一一一 組成 桑根白皮、木通、澤瀉、...
5、清·《本草從新》:“桑根白皮。颳去薄皮,取白。或生用或密炙” 快速鑑別 根皮呈長而扭曲的板片狀或雙邊內卷的筒狀,厚3~6mm。表面淡黃白色或白色,有...
1.桑葉能疏散風熱,解表清熱,養陰生津;桑椹能滋陰養血,補虛潤燥;桑根白皮能瀉肺平喘,利水消腫;桑枝能通經活絡,除痹止痛;而桑樹燒成的灰叫桑柴灰,也能用於...
桑白皮丸上為末,糯米粥為丸,如雞頭子大。目錄 1 基本信息 2 同名方劑匯總 桑白皮丸基本信息 編輯 組成: 桑根白皮2兩(銼),半夏(生薑汁浸1宿,焙)1兩,...
小葶藶湯是一中藥方。葶藶和桑根白皮製作而成。...... 小葶藶湯是一中藥方。葶藶和桑根白皮製作而成。藥物組成葶藶3分(隔紙炒,別搗研,丸如櫻桃大),桑根白皮...
2.《本草衍義》:桑根白皮條中言:桑之用稍備;然獨遺烏椹,桑之精英盡在於此。3.《本草蒙筌》:椹收曝乾,蜜和丸服。開關利竅,安魂鎮神。久服不飢,聰耳...
由麻黃,紫蘇子,杏仁,橘皮(陳皮),桑白皮,茯苓,甘草組成,功能是宣肺化痰,和中...【組成】赤茯苓(去黑皮) 甜葶藶(隔紙炒) 桑根白皮(銼)各30克 大黃15克(...
組成:大腹皮半兩(銼),檳榔半兩,訶黎勒三分(煨,用皮),桑根白皮半兩(銼),陳橘皮三分(湯浸,去白瓤,焙),赤茯苓三分 用法:上為散。每服三錢,以水一中盞...
澤漆葉(微炒)五兩,桑根白皮(炙令黃色,銼)、郁李仁(湯浸,去皮尖,炒熟)各三兩,杏仁(湯浸,去皮尖雙仁者,炒香)、人參各一兩半,白朮(銼,炒)、陳橘皮(湯...
其根、莖、果實都稱馬兜鈴,馬兜鈴有清肺降氣、止咳平喘、清腸消痔的功效,其莖...3.治肺熱咳嗽,氣急喘促:馬兜鈴七枚,桑根白皮(銼)三兩,甘草(炙)二兩,升麻...
藥物組成茅根3兩,犀角屑1兩,黃芩1兩,桑根白皮2兩,竹茹1兩,刺薊1兩半,紫菀2兩(洗去苗土)。處方來源《聖惠》卷十一。方劑主治傷寒,心肺熱,因嗽吐血或唾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