氣閉

氣閉在中醫中大概有三處代指,指病機之氣閉、癃閉證型之一和便秘證型之一。但從總體病機上講,均為氣機阻滯、鬱閉,因病因、病性、病位不同而表現不同的臨床症狀,治則治法亦不同。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氣閉
  •  類別:中醫基礎術語
解讀,中醫套用,

解讀

1、病證名,癃閉之一。
癃閉是指因外邪侵襲、飲食失調、肝鬱氣滯、瘀濁內停以及體虛久病導致腎與膀胱氣化不利,以尿量減少,排尿困難,甚則小便閉塞不通為主症的一種病證。小便不利,點滴而短少,病勢較緩者稱為“癃”;小便閉塞,點滴不通,病勢較急者稱為“閉”。氣閉指氣虛或氣滯而使小便不通。
2、指便秘由氣滯所致者。
《金匱翼》卷八:“氣悶者,氣內滯而物不行也。”悶通閉。《詩·魯頌》毛傳:“閟,閉也。”相當於現在《中醫內科學》便秘章中的氣秘。臨床可見大便乾結,或不甚乾結,欲便不得出,或排便不爽,腸鳴矢氣;腹中脹滿,胸脅滿悶,噯氣呃逆,納食減少;舌苔薄膩,脈弦。
本證以肝胃氣滯,腑氣不通,傳導失常為主要病機。情志失和,肝胃氣滯,腑氣不通,傳導失常,故大便乾結,或欲便不得出,或排便不爽,腸鳴矢氣;腑氣不通,氣逆於上,故噯氣頻作;肝胃氣滯則腹中脹痛,胸脅滿悶;腸胃氣滯則脾氣不運,故納食減少;舌苔薄膩、脈弦皆為肝胃不和、內有積滯之象。本證以便秘,胸脅腹脹滿等氣滯徵象為辨證要點。
3、病理名詞,指氣機阻滯的一類病症。
《蘭台軌範·厥門》:“屍厥,脈動而無氣,氣閉不通。”
氣閉,即氣機閉阻,外出嚴重障礙,以致清竅閉塞,出現昏厥的一種病理狀態。
氣閉,多由情志刺激,或外邪、痰濁等閉塞氣機,使氣不得外出而閉塞清竅所致。氣閉的臨床所見,有因觸冒穢濁之氣所致的閉厥,突然精神刺激所致的氣厥,劇痛所致的痛厥,痰閉氣道之痰厥等等,其病機都屬於氣的外出突然嚴重受阻,而陷於清竅閉塞,神失所主的病理狀態。氣閉發生急驟,以突然昏厥,不省人事為特點,多可自行緩解,亦有因閉不復而亡者。其臨床表現,除昏厥外,隨原因不同而伴相應症狀。

中醫套用

1、癃閉之“氣閉”論治
《景岳全書·癃閉》:“氣閉證當分虛實寒熱而治之。凡氣實者,氣結於小腸膀胱之間而壅閉不通,多屬肝強氣逆之證,惟暴怒鬱結者多有之,宜以破氣行氣為主,如香附、枳殼、烏藥、沉香、茴香之屬,兼四苓散而用之。若氣陷於下,藥力不能驟及者,當即以此藥多服探吐以提其氣,使氣升則水自降也。有痰氣逆滯不通者,即以二陳湯、六安煎之類探吐之。有熱閉氣逆者,即以大分清飲探吐之。有氣實血虛而閉者,用四物湯探吐之。”
又:“凡氣虛而小便閉者,必以素多斫喪或年衰氣竭者,方有此證,正以氣有不化,最為危候,不易治也。然凡病此者,必其有漸,但覺小便短少或便時費力,便當留心速治,若待其劇,恐無及也。但治此者,亦當辨其髒氣之寒熱,若素無內熱之氣者,是必陽虛無疑也,或病未至甚,須常用左歸、右歸、六味、八味等湯丸。……若氣虛下陷,升降不利者,宜補中益氣湯主之,或即用此湯探吐之最妙。”內熱不堪溫補者,宜補陰化陽,用化陰煎等方。
2、便秘之“氣閉”論治
主證:大便乾結,或不甚乾結,欲便不得出,或排便不爽,腸鳴矢氣;腹中脹滿,胸脅滿悶,噯氣呃逆,納食減少;
舌脈:舌苔薄膩,脈弦。
治療法則:順氣導滯。
代表方劑:六磨湯加減。若腹脹甚,可加厚朴、柴胡、香附以理氣消脹。
3、“氣閉”(證)論治
主症:神昏猝仆,不省人事,牙關緊閉,高熱昏迷,痙厥。
副症:猝然暈厥,四肢僵直而厥冷,兩手握固,胸滿氣喘,呼吸氣粗,面青;或者面赤,唇紫舌紅;或喉間痰鳴,口吐涎沫;或飽食後,突然昏厥,口不能言,肢不能舉,腹鼓而噯氣腐臭;或中暑昏厥,身熱汗出,氣喘不語,牙關微閉或口開;或者身熱神昏,躁擾不寧,妄言妄見,煩渴面赤,揚手擲足,循衣摸床,撮空理線;或昏迷煩躁,不知所苦間有神清之時,懶於動作,目喜閉或目開不欲見光,身熱不揚,渴不欲飲;或氣閉結胸,心下硬痛,手不可近;或氣喘不得平臥,卒然聲音嘶啞或失音,耳聾;或小便點滴而出或點滴不出;或大便不通,氣閉關格。
舌脈:舌淡或紅,苔白或黃或膩,脈伏、沉、弦、沉、滑、弦數、滑實、弦勁等。
治療法則:啟閉開竅
代表方劑:通關散、搐鼻散、蘇合香丸、安宮牛黃丸、五苓散、大承氣湯、大陷胸湯、神仙解語湯、羚角鉤藤湯。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