邵陽市全民科學素質行動規劃綱要實施方案(2021-2025年)

《邵陽市全民科學素質行動規劃綱要實施方案(2021-2025年)》已經邵陽市人民政府同意,邵陽市人民政府辦公室於2022年4月1日印發.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邵陽市全民科學素質行動規劃綱要實施方案(2021-2025年)
  • 頒布時間:2022年4月1日
  • 發布單位:邵陽市人民政府辦公室
全文,政策解讀,

全文

根據《全民科學素質行動規劃綱要(2021-2035年)》(國發〔2021〕9號,以下簡稱《科學素質綱要》)和《湖南省全民科學素質行動規劃綱要實施方案(2021-2025年)》《邵陽市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二0三五年遠景目標》精神,為實現我市2025年全民科學素質工作目標,結合邵陽實際,制定本實施方案。
一、指導思想和行動目標
(一)指導思想
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認真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於科技創新、科學普及的重要論述和對湖南工作系列重要講話指示精神,全面貫徹落實黨的十九大和十九屆歷次全會精神,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立足新發展階段,貫徹新發展理念,構建新發展格局,將科普工作融入“五位一體”總體布局和“四個全面”戰略布局,聚焦“四個面向”和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以提高全民科學素質服務高質量發展為目標,以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弘揚科學精神為主線,以深化科普供給側改革為重點,著力打造社會化協同、智慧化傳播、均衡化發展的科學素質建設生態,加速推進全民科學素質高質量發展,營造熱愛科學、崇尚創新的良好社會氛圍,提升社會文明程度,為全面落實“三高四新”戰略定位和使命任務、奮力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新邵陽提供有力科技支撐。
(二)行動目標
到2025年,我市公民具備科學素質的比例達到15%,力爭超過全國平均水平。全市城鄉區域公民科學素質發展協調性、均衡性明顯增強。科普供給側改革成效明顯,科普工作載體創新升級,科普的組織力、傳播力、精準度、實效性大幅提升。社會化大科普格局更加健全,大眾化科學傳播體系基本形成。“科學普及與科技創新同等重要”的制度安排基本形成,科學精神在全社會廣泛弘揚,崇尚創新的社會氛圍日益濃厚,社會文明程度實現新提高。
二、提升行動
著力協同社會各方,動員廣大科技工作者普及科學知識、傳播科學思想、倡導科學方法、弘揚科學精神,促進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養成文明、健康、綠色、環保的生活方式,提高勞動、生產、創新創造的技能,推動全民科學素質整體提升,更好服務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在“十四五”時期實施5項提升行動。
(一)青少年科學素質提升行動
弘揚科學精神和科學家精神,激發青少年好奇心和想像力,增強科學興趣、創新意識和創新能力,讓科技工作成為青少年尊崇嚮往的職業,培育一大批具備科學家潛質的青少年群體,為科技自立自強夯實人才基礎。
1.將弘揚科學精神貫穿於育人全鏈條。堅持立德樹人,開展科普進校園活動,推動科學家精神進校園、進課堂、進頭腦,將科學精神融入課堂教學和課外實踐活動,引導青少年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激勵青少年從小樹立投身建設世界科技強國遠大志向,培養學生愛國情懷、社會責任感、創新精神與實踐能力。推動學校、社會、家庭協同育人,尤其是要加強對家庭科學教育的指導,推動學校落實《湖南省親職教育促進條例》,增強家長科學教育意識,掌握科學教育方法。
2.提升基礎教育階段科學教育水平。實施“十四五”學前教育發展提升行動計畫,增加普惠性資源供給,加強學前兒童科學啟蒙教育,培養學前兒童對科學的興趣和好奇心。全面落實各級各類學校科學課程標準,保障開齊開足科學課程,並結合“雙減”工作,積極推進科普類課後服務活動項目的開展。引導變革教學方式,倡導啟發式、探究式、開放式教學,保護學生好奇心,激發求知慾和想像力,鼓勵青少年走進自然,激發和保護青少年對自然科學的興趣和好奇心,把自然教育作為素質教育的重要內容,納入中國小課程體系。完善初高中包括科學、數學、物理、化學、生物學、通用技術、信息技術等學科在內的學業水平考試和綜合素質評價制度,將科技實踐納入中小學生綜合素質評價,初、高中招生政策向科技特長傾斜,引導有創新潛質的學生個性化發展。推進信息技術與科學教育深度融合,推行場景式、體驗式、沉浸式學習。完善科學教育質量評價和青少年科學素質監測評估。
3.實施科技創新後備人才培育計畫。建立科學、多元的發現和培育機制,對熱愛科學、有科學潛質的中小學生進行個性化培養。大力開展各類青少年科技創新活動,為熱愛科學的中小學生搭建學習、交流和展示平台。通過落實英才計畫,組織開展全市青少年機器人競賽、幼兒機器人大賽、青少年科技創新大賽、青少年創意編程和智慧型設計大賽、中學生學科競賽,舉辦科學思維大講堂,實施“小小科學家”起點培養計畫等活動,探索科技創新後備人才貫通式培養模式,總結科技創新後備人才成長規律。深入實施基礎學科拔尖學生培養計畫2.0,完善拔尖創新人才培養體系,遴選省級職業教育專業教學創新團隊20個、市級80個。
4.引進優質科普資源到學校開展課後服務。深入實施館校合作,支持中國小校每學期到科技館、博物館、科普教育基地、自然教育學校(基地)等科普場所開展科學課程教學及各類學習實踐活動,建立常態化機制;支持青少年活動中心、科技場館等校外場所依據課標開發科學教育活動和課程資源,引導高校、科研機構、醫療衛生機構、企業等面向中國小開發開放互動性、體驗性強的優質產品和科學教育資源,組織開展“體驗科技、暢想未來”科技研學營等活動。充分利用課後服務機會開展“科普進校園”系列活動,組織科學家、工程師、醫療衛生人員、心理諮詢師等科技工作者進校園,開展科學教育和心理健康、生理衛生、職業衛生和自我保護等安全健康教育活動。廣泛開展科技節、科學營、科學閱讀、科技小論文(發明、製作)等科學教育活動。
5.實施農村青少年科學素質提升專項行動。加強農村中國小科學教育基礎設施建設和配備,加大科學教育活動和資源向農村傾斜力度;利用信息技術手段,推進優質科技教育信息資源共建共享,設計開發適合農村青少年的科學教育活動和資源,滿足青少年個性化需求;依託鄉村學校青少年活動中心、農村中學科技館、科學工作室、兒童之家等設施組織開展各類課外科技活動,青少年科學營、青少年科學調查體驗等活動向農村青少年傾斜。
6.推進高等教育階段科學教育和科普工作。深化推進高校數學、物理、化學、生物學等理科教育教學改革,加強科學基礎課程建設,積極建設科學素質線上開放課程。深化高校創新創業教育改革,深入實施大學生創新創業訓練計畫,積極爭取國家級、省級立項。組織開展“挑戰杯”“創青春”“網際網路+”等大學生創新創業大賽和各類大學生競賽活動,支持在校大學生開展創新型實驗、創業訓練和創業實踐項目,大力開展各類科技創新實踐活動,推動建立大學生創新創業聯盟和創業就業基地。
7.實施教師科學素質提升工程。將科學精神納入師德師風建設的重要內容,融入教師的培養過程中,將科學教育和創新人才培養作為重要內容,加強新科技知識和技能培訓。推動高等師範院校和其他有條件的高校開設科學教育本科專業,擴大招生規模,公費定向師範生招生計畫向科學教師傾斜;滿足各縣市區申報科學教育專業教師公費定向培養招生計畫需求,特崗計畫向科學類教師傾斜。落實鄉村教師支持計畫,加大對農村和邊遠地區科學教師培養力度,依託“國培計畫”“省培計畫”,採取線上線下相結合的混合式研修方式,加大對科學、數學、物理、化學、生物學、通用技術、信息技術等學科教師的培訓力度,要充分利用市科技館資源每年培訓200名以上科技輔導員。要充分發揮青少年科技輔導員協會的作用,不斷提升青少年科技輔導員的專業知識和業務能力。
(責任分工:由市教育局、團市委、市科協牽頭,市委宣傳部、市科技局、市民政局、市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市自然資源和規劃局、市農業農村局、市文化旅遊廣電體育局、市市場監管局、市社科聯、市婦聯、市地震局、市氣象局等單位參加)
(二)農民科學素質提升行動
構建多元主體協同共建的農村科技文化服務體系,以提升科技文化素質為重點,提高農民文明生活、科學生產、科學經營能力,培養一支適應農業農村現代化發展和產業發展要求的高素質農民隊伍,加快推進鄉村全面振興。
1.樹立相信科學、和諧理性的思想觀念。重點圍繞保護生態環境、節約能源資源、綠色生產、防災減災、衛生健康、移風易俗等,深入開展科普宣傳教育活動,遏制各類陳規陋習,激發農民振興鄉村的內生動力。
2.實施高素質農民培育計畫。面向保障國家糧食安全和重要農副產品有效供給、構建鄉村產業體系、發展農村社會事業新需求,依託農廣校等平台構建多種資源和市場有序參與的農民教育培訓體系,大力提高農民科技文化素質。支持涉農職業院校開展高素質農民學歷教育,實施“高素質農民學歷提升行動計畫”、農村創新創業帶頭人培育行動等,開展農民職業技能鑑定和技能等級認定、職業農民職稱工作、農村電商技能人才培訓,舉辦面向農民的技能大賽、鄉土人才創新創業大賽等,積極組織參與全國農民科學素質網路競賽。至2025年,依託全國農業科教雲、湘農科教雲等線上學習平台,開展線上線下融合農民教育培訓5萬人次以上,培育農村創業創新帶頭人5000名以上。落實湘女素質提升計畫,幫助農村婦女參與農業農村現代化建設。
3.實施鄉村振興科技支撐行動。引導多元主體參與農村科普,開展科技志願服務,提升農村科普活力,鼓勵高校和科研院所開展鄉村振興智力服務,探索科技小院、院(校)地共建等農業科技社會化服務模式;落實“萬企興萬村”行動,開展產業項目、基礎設施、人才智力等方面結對幫扶,5年內市縣兩級組織150家以上商會和民營企業結對幫扶助力鄉村產業振興。深入推行科技特派員制度,“十四五”期間市派100名科技特派員服務鄉村振興,支持建設科技特派員示範基地、示範戶等,建立健全符合農業科技服務需求和特點的科技特派員服務體系;支持家庭農場、農民合作社、農業社會化服務組織等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和服務主體通過建立示範基地、田間學校等方式開展科技示範,引領現代農業發展。實施科技助力鄉村振興工程,在全市各縣(市區)建立學會服務站和科普小鎮,新發展60個農村專業技術協會、新建60個農業產業科普示範基地、50個農村青少年科普體驗基地;開展勞模助力鄉村振興行動,創建“勞模助力鄉村振興示範基地”,引導人才、技術、科普資源集聚基層,服務農業農村現代化,支持專業技術學(協)會等社會組織開展農業科技服務,將先進適用的品種、技術、裝備、設施導入小農戶,實現小農戶和現代農業有機銜接。
4.提升革命老區、民族地區、邊遠地區、脫貧地區農民科技文化素質。引導社會科普資源向欠發達地區農村傾斜,積極支持市縣兩級學會開展精準科普服務;開展鄉村振興科技致富帶頭人培訓計畫,提升農村低收入人口職業技能,增強內生髮展能力。推進農村假冒偽劣食品治理行動,為農村留守人員提供健康科普服務。
(責任分工:由市農業農村局、市鄉村振興局、市農科院牽頭,市委組織部、市委宣傳部、市委統戰部、市教育局、市科技局、市民宗局、市民政局、市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市自然資源和規劃局、市生態環境局、市文化旅遊廣電體育局、市衛生健康委、市林業局、市市場監管局、市社科聯、市總工會、團市委、市婦聯、市科協、市地震局、市氣象局等單位參加)
(三)產業工人科學素質提升行動
以提升技能素質為重點,提高產業工人職業技能和創新能力,培育高技能人才,打造一支有理想守信念、懂技術會創新、敢擔當講奉獻的高素質產業工人隊伍,更好服務“三高四新”戰略定位和使命任務實施和現代化經濟體系建設。
1.開展理想信念和職業精神宣傳教育。開展“中國夢·勞動美”“湖湘工匠年度人物”“寶慶工匠年度人物”“最美職工”“巾幗建功”“健康達人”等評選活動,大力弘揚勞模精神、勞動精神、工匠精神,營造勞動光榮的社會風尚、精益求精的敬業風氣和勇於創新的文化氛圍。
2.加強企業科協組織建設。全市規模以上工業企業,條件成熟的均要建立企業科協組織;條件不成熟的,要與其它單位建立行業科協聯合體。企業要充分發揮企業科協的作用,積極組織科技工作者,開展學術交流、專業技能培訓、科學普及活動,圍繞產業轉型升級,開展創新創業活動。
3.實施技能中國創新行動。組織參加湖南省“十行狀元、百優工匠”“中國技能大賽”“振興杯”“寶慶工匠”、全市重點建設項目等勞動和技能競賽及全市青年崗位能手評選等主題活動;舉辦邵陽市企業創新達人評選、邵陽市大眾創業萬眾創新活動、邵陽市企業創新創效大賽、邵陽市創新方法大賽等品牌活動,落實“湖湘青年英才支持計畫”、培育寶慶工匠、建設技能大軍,開展“寶慶青年英才支持計畫”、工匠人才創新工作室創建活動,至2025年,在全市認定或創建30個勞模和工匠人才創新工作室,統籌利用示範性高技能人才培訓基地、國家級及省級技能大師工作室,開展“創新方法”培訓,發現、培養高技能人才。組織開展“五小”等民眾性創新活動,推動大眾創業、萬眾創新。
4.實施職業技能提升行動。落實中等職業教育標準化學校建設工程、高等職業教育高質量發展工程和職業教育“楚怡”行動計畫。到2025年,全市建成“楚怡”品牌高、中等職業學校10所以上,在職前教育和職業培訓中進一步突出科學素質、職業健康、安全生產等相關內容,構建職業教育、就業培訓、技能提升相統一的產業工人終身技能形成體系。落實湖南特色勞務品牌建設工程、“湖南技能人才振興工程”等,組織參與“湘技湘能”職業技能培訓和“技行三湘、能創未來”職業技能競賽,每年培訓4萬人次以上技能勞動者。實施高技能人才振興計畫,“十四五”期間,建設30個以上國家級、省級、市級高技能人才培訓基地,40個以上國家級、省級、市級技能大師工作室;開展高技能領軍人才、勞模工匠師徒“結對子”活動,傳承技能、提升職業資格等級、提高職工整體素質。深入實施農民工職業技能提升計畫、求學圓夢行動等,增加進城務工人員教育培訓和就業機會。
5.實施企業科技人才尖峰行動。貫徹落實“三高四新”戰略定位和使命任務,圍繞九大工業新興優勢產業鏈,奮力打造國家重要人才中心和創新高地。實施“小荷”人才項目專項計畫,按照幫早扶初、注重實效原則,在青年科技人才“小荷才露尖尖角”的關鍵階段,聚焦邵陽九大工業新興優勢產業鏈,在全市遴選一批30歲(含)以下的企業優秀青年科技人才,通過靶向培養培育、定向孵化平台等方式,為邵陽高質量發展培育一批拔尖人才。採取專家培養指導、搭建交流平台、暢通交流渠道,支持青年科技人員結合個人專業和九大產業發展需要進行科研和創新。
6.發揮企業家提升產業工人科學素質的示範引領作用。弘揚企業家精神,提高企業家科學素質,引導企業家在愛國、創新、誠信、社會責任和國際視野等方面不斷提升,做創新發展的探索者、組織者、引領者和提升產業工人科學素質的推動者。鼓勵企業積極培養使用創新型技能人才,在關鍵崗位、關鍵工序培養使用高技能人才。推動企業建立健全職工培訓制度,創新培訓模式,提高安全健康意識和自我保護能力,開展“安全生產月”“安康杯”競賽、“職業健康達人”、企業“創新達人”、青年“安全生產示範崗”、職業健康企業創建等活動。發揮學會、協會、研究會作用,引導、支持企業和社會組織開展職業能力水平評價。落實“科創中國”邵陽行動,發揮“科創中國”平台作用,推進院士工作站、專家工作站、學會服務站建設,探索建立企業科技創新和產業工人科學素質提升的雙促進機制。推動相關網際網路企業做好快遞員、網約工、網際網路行銷師等群體科學素質提升工作。
(責任分工:由市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市總工會、市科協牽頭,市委組織部、市委宣傳部、市教育局、市科技局、市民政局、市財政局、市衛生健康委、市工業和信息化局、市市場監管局、市文化旅遊廣電體育局、市農科院、團市委、市婦聯、市地震局、市氣象局等單位參加。)
(四)老年人科學素質提升行動
以提升信息素養和健康素養為重點,提高老年人適應社會發展能力,發掘利用老年科技人力資源,促進老年人形成健康生活方式,增強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實現老有所樂、老有所學、老有所為。
1.實施智慧助老行動。聚焦老年人運用智慧型技術、融入智慧社會的需求和困難,建立智慧助老常態化工作機制,有效解決老年人運用智慧型技術困難問題,加強社區科普大學、老年(科技)大學、養老服務機構建設,普及智慧型技術知識和技能,提升老年人信息獲取、識別和使用能力,有效預防和應對網路謠言、電信詐欺。實施科技助老示範工程,重點發展適老化的康復輔具、智慧型穿戴設備等科技產品。
2.加強老年人健康科普服務。建設老年友好城市、老年友好社區,推動老年人健康科普進社區、進鄉村、進機構、進家庭。開展健康大講堂、老年健康宣傳周等活動,推進保健食品“護老”行動。利用廣播、電視、報刊、網路等各類媒體,通過開設專欄和專題節目等形式,普及合理膳食、食品安全、心理健康、體育鍛鍊、合理用藥、應急處置等知識,提高老年人健康素養;利用科普公眾號,原創和推廣一批優秀科普音頻視頻作品。支持企業開發老年人康復訓練及健康促進輔具等老年用品,培育發展老年金融、老年旅遊、老年養生等多元化服務業態。充分利用社區老年人日間照料中心、科普園地、黨建園地等陣地為老年人提供健康科普服務。
3.實施銀齡科普行動。大力發展老齡委、老科協等組織,充分發揮老專家在諮詢、智庫等方面的積極作用,大力開展“銀齡科普行動”。組建老專家科普報告團,發揮老科技專家在社區、農村、青少年科普中的作用。發展壯大老年志願者隊伍,鼓勵支持老年人積極參與社會治理、科學普及等志願工作。
(責任分工:由市衛生健康委、市民政局牽頭,市委組織部、市委宣傳部、市發改委、市教育局、市科技局、市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市文化旅遊廣電體育局、市市場監管局、市科協等單位參加)。
(五)領導幹部和公務員科學素質提升行動
進一步強化領導幹部和公務員對科教興國、創新驅動發展等戰略的認識,提高科學決策能力,樹立科學執政理念,增強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本領,更好服務黨和國家事業發展。
1.深入貫徹落實新發展理念。切實找準將新發展理念轉化為實踐的切入點、結合點和著力點,提高領導幹部和公務員科學履職水平,強化對科學素質建設重要性和緊迫性的認識。
2.實施“幹部專業化能力提升計畫”。針對不同層次、不同領域、不同崗位幹部的特點,多渠道分類別開展有針對性的專題培訓,提升領導幹部和公務員推動科技創新和科學普及的意識和能力,在理論學習、教育培訓和工作實踐中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於“科學普及與科技創新同等重要”的重要論述,自覺推進科技創新和科學普及共同發展;依託省內知名高校優質培訓資源定期舉辦幹部專題研修班,持續推動領導幹部知識更新,牢固樹立科學執政理念。
3.加強科學素質教育培訓。認真貫徹落實《幹部教育培訓工作條例》《公務員培訓規定》《2019-2022年湖南省幹部教育規劃》,形成以“三高四新”戰略為核心的科技課程體系,加強前沿科技知識和全球科技發展趨勢學習,突出科學精神、科學思想培養,增強把握科學發展規律的能力。利用學習強國、湖南幹部教育培訓網路學院邵陽市分平台、紅星網、紅星雲、黨員幹部現代遠程教育平台等信息化手段開展基層幹部教育培訓,特別是革命老區、民族地區、邊遠地區、脫貧地區幹部的科學素質培訓工作。落實新時代基層幹部主題培訓行動計畫,完善基層幹部系統化經常化實戰化教育培訓機制。
4.在公務員錄用中落實科學素質要求。不斷完善幹部考核評價機制,在公務員錄用考試和黨政領導幹部、企事業單位負責人任職考察、年度考核中,強化科學素質有關要求並有效落實。
(責任分工:由市委組織部牽頭,市委宣傳部、市委統戰部、市委黨校、市科技局、市工業和信息化局、市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市自然資源和規劃局、市生態環境局、市文化旅遊廣電體育局、市衛生健康委、市市場監管局、市社科聯、市總工會、團市委、市婦聯、市科協、市地震局、市氣象局等單位參加)。
三、重點工程
深入落實“科普中國”湖南行動計畫,深化科普供給側改革,提高供給效能,著力固根基、揚優勢、補短板、強弱項,構建主體多元、手段多樣、供給優質、機制有效的全域、全時科學素質建設體系,在“十四五”時期實施4項重點工程。
(一)科技資源科普化工程
建立完善科技資源科普化機制,不斷增強科技創新主體科普責任意識,充分發揮科技設施科普功能,深化科技工作者的理想信念,提升科技工作者科普能力。
1.建立完善科技資源科普化機制。鼓勵國家、省、市科技計畫(專項、基金等)項目承擔單位和人員,結合科研任務加強科普工作。完善科普進入科研項目、科普經費進入科研經費預算、科普工作人員進入科研團隊、科普業績進入科研績效評價等工作機制,推動在相關科技獎項評定中列入科普工作指標。推動將科普工作實績作為科技人員職稱評聘條件。將科普工作納入相關科技創新基地考核。開展科技創新主體、科技創新成果科普服務評價,引導企業和社會組織建立有效的科技資源科普化機制,在科技研發項目、人員崗位聘任、研發設施考核中增加科普任務、增設考核指標;加強科技成果市場供給側改革,鼓勵企業根據公眾科普需求導向發展多層次、多維度科普業態,激發科創企業研發科普產品的活力,探索“產業+科普”模式。推動科普學分制試點。
2.實施科技資源科普化專項行動。支持和指導高校、科研機構、企業、科學共同體等利用科技資源開展科普工作,開發科普資源,加強與傳媒、專業科普組織合作,及時普及重大科技成果。探索建立科學傳播專家工作機制,編制全市科技資源名錄;充分利用相關行業資源,推動高校、科研機構和企業等建設科普場所(含企業生產線、專題展示館),面向社會開放;推動大科學裝置(備)、國家、省、市實驗室等配套建設科普通道,鼓勵開發科普課程等,促進其科研設施設備、科研成果、科研人員等科技資源轉化為科普設施、科普產品、科普人才等科普資源。
3.強化科技工作者的社會責任。大力弘揚科學家精神,開展老科學家學術成長資料採集工程,依託市科技館、邵陽籍院士館等打造科學家博物館和科學家精神教育基地,展示科技界優秀典型、生動實踐和成就經驗,激發創新熱情和創造活力。加強科研誠信和科技倫理建設,深入開展科學道德和學風建設宣講活動,引導廣大科技工作者堅守社會責任,自立自強,建功立業,成為踐行科學家精神的表率。通過宣傳教育、能力培訓、榜樣示範等增強科技人員科普能力,針對社會熱點、焦點問題,主動、及時、準確發聲。
(責任分工:由市科技局、市教育局牽頭,市發改委、市工業和信息化局、市財政局、市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市自然資源和規劃局、市生態環境局、市科協等單位參加)
(二)科普信息化提升工程
提升優質科普內容資源創作和傳播能力,推動傳統媒體與新媒體深度融合,建設即時、泛在、精準的信息化全媒體傳播網路,構建智慧化科學傳播體系,服務數字社會建設。
1.落實繁榮科普文藝創作和產品研發資助計畫。支持優秀科普原創作品。支持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經濟主戰場、面向國家重大需求、面向人民生命健康等重大題材開展科普創作。支持微信、微博等社交媒體,抖音、快手等短視頻平台及其他音視頻平台開展科普宣傳,大力開發動漫、短視頻、遊戲等多種形式科普作品。支持科普產品研發與創新,打造高端優質科普內容,豐富科普智慧型化傳播方式。推動科普創作和展教品研發示範團隊建設,扶持科普創作和展教品研發人才成長,培養科普創作研發領軍人物。
2.落實科幻產業發展扶持計畫。搭建高水平科幻創作交流平台和產品開發共享平台,推進科技傳播與影視融合,加強科幻影視創作。引導加入全國、全省科幻科普電影放映聯盟。鼓勵社會組織設立科幻產業發展基金,打造科幻產業集聚區和科幻主題公園等。
3.落實全媒體科學傳播能力提升計畫。加強媒體從業人員科學傳播能力培訓,推動全市主流媒體和公共宣傳載體增加科學傳播內容、增設科普專欄。雲邵陽、邵陽廣播電視台所屬頻道頻率加大科普宣傳,做優科普品牌欄目節目;推動公共運輸、戶外電子屏、樓宇電視、廣播村村通、圖書、報刊、音像、各類宣傳欄等傳統媒介廣泛開展科普宣傳;各縣級融媒體中心結合實際推出科普欄目節目。加強媒體從業人員科學傳播能力培訓,促進媒體與科學共同體的溝通合作,增強科學傳播的專業性和權威性。
4.實施智慧科普建設工程。推進科普與大數據、雲計算、人工智慧、區塊鏈等技術深度融合,強化需求感知、用戶分層、情景套用理念,推動傳播方式、組織動員、運營服務等創新升級,加強“科普邵陽”品牌建設,進一步打造市級權威科學傳播網路平台和科學闢謠平台。強化科普信息落地套用,與智慧教育、智慧城市、智慧社區等深度融合,推動優質科普資源向革命老區、民族地區、邊遠地區、脫貧地區傾斜;實現“科普中國”“科普湖南”嵌入全市黨群(政務)服務網路平台、縣級融媒體中心,與所有科普e站相聯通,融入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所、站)平台,與紅網、新湖南、時刻新聞等媒體資源互推,完善科普資源共享交換機制。
(責任分工:由市委宣傳部、市科技局、市文化旅遊廣電體育局牽頭,市發改委、市教育局、市工業和信息化局、市財政局、市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市自然資源和規劃局、市生態環境局、市科協等單位參加)
(三)科普基礎設施工程
加強科普基礎設施建設,提高科普服務能力,建立政府引導、多渠道投入的機制,實現資源合理配置和服務均衡化、廣覆蓋。
1.加強對科普基礎設施建設的統籌規劃與巨觀指導。制定全市科普基礎設施發展規劃,將科普基礎設施建設納入市公共文化建設的重要內容、全國文明城市考核指標體系及市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規劃。加大對公益性科普基礎設施建設和運行經費投入,完善社會資金投入科普基礎設施建設的優惠政策。推進符合條件的科技活動中心、科普教育基地、科技館免費開放。
2.創新現代科技館體系。推動科技館與博物館、文化(圖書)館等融合共享,構建服務科學文化素質提升的現代科技館體系。加強實體科技館建設,推動60萬以上人口有條件的縣市建設科技館,開發利用有條件的工業遺產和閒置淘汰生產設施,建設科技博物館、工業博物館、職業健康體驗場館、安全體驗場館和科普創意園;打造科學家精神教育基地、前沿科技體驗基地、公共安全健康教育基地和科學教育資源匯集平台,提升科技館服務功能;推進數字科技館建設,統籌安排流動科技館、科普大篷車、農村中學科技館建設,探索多元主體參與的運行機制和模式,提高服務質量和能力。
3.大力加強科普基地建設。開展全國和省、市各類科普基地創建活動,鼓勵和支持各行業各部門建立科普、研學、自然教育等基地,提高科普服務能力,5年內支持創建生態、農林業、自然資源等各類省、市級科普基地和科普教育基地60個以上。推進圖書館、文化館、博物館等公共設施開展科普活動,拓展科普服務功能。引導和促進公園、植物園、動物園、自然保護區、風景名勝區、機場、車站、電影院等公共場所強化科普服務功能。
4.打造有溫度、可信賴的科技工作者之家。整合現有資源,建設實體科技工作者之家、科技工作者服務中心和網上科技工作者之家,改善服務條件,利用“網際網路+科技服務”,把邵陽市科協真正建設成為全市科技工作者的娘家,使之成為集科技工作者建言獻策、訴求反映、學術交流、人才培養宣傳、維護保障科技工作者的合法權益等服務於一體的有溫度、可信賴的科技工作者之家。持續開展科技工作者站點調查工作,及時了解科技工作者動態、回應科技工作者訴求、幫助解決科技工作者難題。將邵陽市科技工作者之家打造為發揮科技人才作用的重要載體、服務創新創業的重要平台、展示科學技術的重要視窗、推動學術交流的重要陣地、轉化科技成果的重要渠道、匯聚科技智庫的重要樞紐。
(責任分工:由市科技局、市科協牽頭,市委宣傳部、市發改委、市教育局、市工業和信息化局、市民政局、市財政局、市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市自然資源和規劃局、市生態環境局、市農業農村局、市文化旅遊廣電體育局、市衛生健康委、市林業局、市市場監管局、市總工會、團市委、市婦聯、市地震局、市氣象局等單位參加)
(四)基層科普能力提升工程
建立健全應急科普協調聯動機制,推進基層科普合作交流,顯著提升基層科普工作能力,基本建成平戰結合應急科普體系。
1.建立應急科普宣教協同機制。各級政府建立應急科普部門協同機制,堅持日常宣教與應急宣傳相統一,納入各級突發事件應急工作整體規劃和協調機制。利用現有設施完善應急科普宣講平台,組建專家委員會。建設數字防災減災教育資源公共服務平台,實施應急科普智慧宣教系統和應急管理全媒體傳播工程,完善應急廣播體系。建設安全應急文化宣教平台和市級安全應急體驗基地,支持打造一批應急科普精品,儲備和傳播優質應急科普內容資源,有效開展傳染病防治、防災減災、安全生產、應急避險等主題科普宣教活動。建立應急科普專家隊伍,提升應急管理人員和媒體人員的應急科普能力。突發事件狀態下,各縣市區各部門密切協作,統籌力量直達基層開展應急科普,及時做好政策解讀、知識普及和輿情引導等工作。
2.健全基層科普服務體系。市域構建資源集散中心、縣域組織落實,以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所、站)、村社區黨群服務中心等為陣地,以志願服務為重要手段的基層科普服務體系。動員學校、醫院、科研院所、企業、科學共同體和社會組織等組建科技志願服務隊,發揮全市科技志願者作用,打造“雷鋒家鄉學雷鋒”、科技志願服務“智惠行動”品牌;加強科普信息員隊伍建設,提升科普傳播能力。鼓勵建立跨區域科普合作和共享機制,有條件的地區開展全領域行動、全地域覆蓋、全媒體傳播、全民參與共享的全域科普行動。
3.實施基層科普服務能力提升工程。開展全國科普示範縣(市、區)創建活動。加強基層科普設施建設,在城鄉社區綜合服務設施、社區圖書室、社區書苑、社區大學等平台拓展科普服務功能,每萬人擁有科普展廳面積達到160平方米,探索建立基層科普展覽展示資源共享機制。深入落實健康中國行動和湖南健康素養促進行動,到2025年,建成的健康促進縣市區達到全市縣市區總數的35%,全市居民健康素養水平不低於25%。深入開展愛國衛生運動、全國科普日、科技活動周、雙創活動周、防災減災日、《職業病防治法》宣傳周、食品安全宣傳周等活動,增進公眾對科技發展的了解和支持。
4.加強專職科普隊伍建設。大力發展科普場館、科普基地、科技出版、新媒體科普、科普研究等領域專職科普人才隊伍。鼓勵高校、科研機構、企業設立科普崗位。建立高校科普人才培養聯盟,加大高層次科普專門人才培養力度,推動設立科學傳播專業。
5.推進基層科普國際化合作和區域性交流。圍繞提升科學素質、促進可持續發展,充分發揮科學共同體優勢和各類人文交流機製作用。開展青少年交流培育計畫,拓展合作領域,提升合作層次;加強與“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地區間的科普合作與交流,促進科普資源互惠共享,開展科普聯合研究,推動成果轉化。深化中部地區科普交流協作,加強與長三角地區、粵港澳大灣區、東協區域的科普交流,更新觀念,吸收借鑑先進經驗,與國內外高校、科研機構、圖書館等具有科普資源或一定專業條件的單位達成多方共建協定,結為科普陣線聯盟,互通信息,共享資源,發揮優勢,補齊短板。
(責任分工:由市科技局、市應急管理局、市衛生健康委牽頭,市委組織部、市委宣傳部、市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市教育局、市財政局、市自然資源和規劃局、市生態環境局、市農業農村局、市文化旅遊廣電體育局、市科協、市地震局、市氣象局等單位參加)
四、組織實施
(一)組織保障
1.市人民政府負責領導《邵陽市全民科學素質行動規劃綱要實施方案(2021—2025年)》(以下簡稱《科學素質綱要實施方案》)實施工作,將公民科學素質發展目標納入我市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規劃並列入對各縣市區考核內容,加強對《科學素質綱要實施方案》實施的督促檢查。各部門將《科學素質綱要實施方案》有關任務納入相關規劃、計畫和考核內容,充分履行工作職責,發揮各自優勢,密切配合,形成合力。5項提升行動和4項重點工程的牽頭部門要切實負起牽頭責任,加強組織協調,會同責任單位共同研究制定可操作的具體工作方案,推動責任單位及相關部門共同組織實施。市科協要發揮市全民科學素質綱要實施工作辦公室的綜合協調作用,做好溝通聯絡工作,定期開展科學素質工作培訓,會同各有關方面共同推進科學素質建設。
2.各縣市區人民政府負責領導當地《科學素質綱要實施方案》實施工作,把科學素質建設作為地方經濟社會發展的一項重要任務,納入本地區總體規劃,把《科學素質綱要實施方案》明確的重點任務列入年度工作計畫,納入目標管理考核,與經濟社會發展其他指標同考核、同獎懲。各縣市區要支持本級全民科學素質綱要實施工作辦公室發揮綜合協調作用,結合當地實際制定本地落實“十四五”全民科學素質工作的具體實施計畫和辦法,完善科學素質建設工作機制,設立專項經費,加大相關投入,為貫徹執行《科學素質綱要實施方案》提供保障。
(二)機制保障
1.完善檢查評估機制。市人民政府定期對市直部門、縣市區實施工作進行檢查評估;各相關部門配合國家、省相關部委加強公民科學素質監測評估、科學素質建設能力監測評估。
2.完善表彰獎勵機制。“十四五”末,對在全市科學素質建設工作中做出突出貢獻的集體和個人給予表彰獎勵。
(三)條件保障
1.完善法規政策。完善我市公民科學素質建設的政策法規,落實有關鼓勵科普事業發展的稅收優惠等相關政策;制定科普專業技術職稱評定辦法,開展科學傳播職稱評定工作,將科普人才列入各級各類人才獎勵和資助計畫。鼓勵聯合開展科學素質“專項提升行動”,鼓勵開展科學素質建設理論與實踐研究,打造科學素質建設高端智庫。
2.保障經費投入。各有關部門統籌考慮和落實科普經費。各級政府安排經費保障公民科學素質建設並列入財政預算;根據財力情況和公民科學素質建設發展需要,逐步提高教育、科普經費投入水平,不斷提高資金使用效益,支持科普事業發展。大力提倡個人、企業、社會組織等社會力量採取設立科普基金、資助科普項目等方式為科學素質建設投入資金。
(四)進度安排
市全民科學素質綱要實施工作辦公室要指導各縣市區制定“十四五”全民科學素質工作具體實施辦法並啟動實施;做好《全民科學素質行動規劃綱要(2021-2035年)》和《湖南省全民科學素質行動規劃綱要實施方案(2021-2025年)》和本方案宣傳工作。2023年,配合省全民科學素質綱要實施工作辦公室開展全省公民科學素質調查,對各地實施本方案進行中期督查。2025年,對“十四五”期間落實本方案及推進全民科學素質工作進行總結和評估。

政策解讀

一、《實施方案》編制背景及過程
    “十三五”期間,邵陽市公民科學素質的比例顯著提高,2020年達到9.2%,但低於我省公民具備科學素質的比例10.14%的水平,城鄉、區域發展不平衡,與先進市州和發達地區相比還存在一定差距,科普有效供給還不足,遠不能滿足人民對美好生活新需求。2021年6月,國務院印發了《全民科學素質行動規劃綱要(2021—2035年)》(以下簡稱《科學素質綱要》)。2021年12月,湖南省人民政府辦公廳關於印發《湖南省全民科學素質行動規劃綱要實施方案(2021—2025 年)》的通知(湘政辦發[2021]74號),為具體落實《科學素質綱要》,持續推進我市全民科學素質提升,夯實“三高四新”戰略實施人才基礎,制定《邵陽市全民科學素質行動規劃綱要實施方案(2021—2025年)》(以下簡稱《實施方案》)十分必要。
    為高質量編制《實施方案》,市科協牽頭成立了工作組,並先後書面向29個市綱要辦各成員單位及市級學會、各縣市區科協(綱要辦)等廣泛徵求意見,還會同市委組織部、市教育局、市科技局、市人社局、市民政局等“科學素質提升行動”主要牽頭單位集中研討修改。2022年2月24日市人民政府第5次常務會議原則通過。
    二、《實施方案》主要內容
    《實施方案》分四個部分:
    (一)指標設定:提出到2025年,我省公民具備科學素質比例超過15%,力爭超過全國平均水平。
    (二)實施“五項提升行動”:一是青少年科學素質提升行動,將弘揚科學精神貫穿於育人全鏈條,著力推進基礎教育階段和高等教育階段科學教育水平,並通過校內外科教資源銜接融合、重點實施教師科學素質提升工程、科技創新後備人才培育計畫、農村青少年科學素質專項行動等提升青少年科學素質。二是農民科學素質提升行動。通過實施高素質農民培育計畫、鄉村振興科技支撐行動,引導科普資源向欠發達地區農村傾斜,培養一支高素質農民隊伍。三是產業工人科學素質提升行動。通過實施技能中國創新行動、職業技能提升行動,發揮企業家示範引領作用,打造一支高素質產業工人隊伍。四是老年人科學素質提升行動。通過實施智慧助老行動、銀齡科普行動,加強老年人健康科普服務等措施重點提升老年人信息素養和健康素養。五是領導幹部和公務員科學素質提升行動。通過實施“幹部專業化能力提升計畫”、加強科學素質教育培訓及錄用考核中強化科學素質要求等措施提升領導幹部和公務員科學素質。
    (三)實施“四項重點工程”:一是科技資源科普化工程。具體包括實施科技資源科普化專項行動、建立完善科技資源科普化機制、強化科技工作者社會責任和科普能力等。二是科普信息化提升工程。通過實施繁榮科普文藝創作和產品研發資助計畫、科幻產業發展扶持計畫、全媒體科學傳播能力提升計畫、智慧科普建設等工程,建設信息化全媒體傳播網路。三是科普基礎設施工程。主要是創新現代科技館體系及加強科普基地建設,實現資源合理配置和服務均衡化、廣覆蓋。四是基層科普能力提升工程。通過建立應急科普宣教協同機制、健全基層科普服務體系、加強專兼職科普隊伍建設等促進基層科普能力提升。
    (四)組織實施。一是加強組織領導。省人民政府負責領導全省《實施方案》實施工作,省、市、縣各級政府將公民科學素質發展目標納入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規劃並列入績效考核內容,加大政策支持和投入,層層推動各地公民科學素質建設。二是強化保障條件。通過開展科學傳播職稱評定工作、將科普人才列入各級各類人才獎勵和資助計畫、逐步提高科普經費的投入水平等保障落實。三是抓好進度安排。2021年啟動實施,各市縣均制定具體實施辦法層層推進落實;2023年,開展全省公民科學素質調查和中期督查。2025年,總結和評估,開展表彰獎勵工作。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