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
陽泉市全民科學素質行動規劃綱要實施方案(2021-2025年)
為貫徹落實黨中央、國務院關於科普和科學素質建設的重要部署,明確“十四五”期間陽泉市全民科學素質工作重點任務和保障措施,確保實現2025年全民科學素質工作目標,根據國務院《全民科學素質行動規劃綱要(2021-2035 年)》(國發〔2021〕9號)和《山西省人民政府辦公廳關於印發山西省全民科學素質行動規劃綱要實施方案(2021- 2025年)的通知》(晉政辦發〔2021〕93號)要求,結合陽泉市人民政府《關於印發陽泉市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2035年遠景目標綱要》(陽政發〔2021〕11號)制定本實施方案。
一、背景和意義
“十三五”展理念;廣泛開展科學教育、傳播和普及活動;聚焦薄弱環節和以來,在市委、市政府正確領導下,我市各縣(區)、各部門牢牢把握全民科學素質工作正確方向,改革創新、銳意進取、奮發有為、狠抓落實,各項目標任務如期實現。在推進全民科學素質行動中,深入宣傳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發重點群體,精準均衡施策;利用信息化手段,不斷拓展科學素質工作空間;加強科普基礎設施建設,促進科普資源開發共享、均等普惠;完善協同推進長效工作機制,持續改善保障條件。
通過調動社會各方積極參與全民科學素質共建,推動全民科學素質總體水平快速提升。為我市轉型發展、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和決戰脫貧攻堅提供了有力支撐。同時也要看到,目前我市公民科學素質水平與發達城市相比仍有不小差距,全民科學素質工作發展還不平衡,不能充分支撐陽泉全方位推動高質量發展要求。主要表現在:全民科學素質工作沒有形成合力,跨區域、跨部門協同聯動機制有待進一步健全,全民參與科普的氛圍不濃,城鄉、區域發展不平衡依然突出,優質科普資源的供給不充分,傳播方式和傳播能力仍有不足。
“十四五”時期是我市全方位推動高質量發展的關鍵期。習近平總書記指出:“科技創新、科學普及是實現創新發展的兩翼,要把科學普及放在與科技創新同等重要的位置。沒有全民科學素質普遍提高,就難以建立起宏大的高素質創新大軍,難以實現科技成果快速轉化。”科學素質作為國民素質的重要組成部分,是社會文明進步的基礎,全民科學素質提升對於增強自主創新能力、加強精神文明建設,助力譜寫陽泉全方位推動高質量發展新篇章具有十分重要的戰略意義。
二、總體要求
(一)指導思想
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於科技創新、科學普及的重要論述和習近平總書記視察山西重要講話重要指示精神。全面貫徹落實黨的十九大和十九屆歷次全會精神和省、市黨代會精神,堅持黨的全面領導,堅持以人民為中心,全面貫徹新發展理念,以提高全民科學素質服務高質量發展為目標,以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傳承紅色基因、弘揚科學精神為主線,聚焦我市“14510”的總體思路和部署,著力打造社會化協同、智慧化、規範化的科學素質建設生態,進一步營造熱愛科學、崇尚創新的社會氛圍,提升社會文明程度,為奮力譜寫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陽泉篇章提供有力支撐。
(二)基本原則
突出科學精神引領。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弘揚科學精神和科學家精神,傳遞科學的思想觀念和行為方式,加強理性質疑、勇於創新、求真務實、包容失敗的創新文化建設,堅定創新自信,形成崇尚創新的社會氛圍。
堅持協同推進。強化政府推動、投入保障,激發高校、院所、企業、基層組織、社會團體等多元主體活力,激發全民參與積極性,構建政府、社會、市場等協同推進的社會化科普新格局。
深化供給側改革。突出價值導向,創新組織動員機制,強化政策法規實施保障,推動科普內容、形式和手段等創新提升,提高科普的知識含量,滿足全社會對高質量科普的需求。
(三)工作目標
到2025年,我市公民具備科學素質的比例達到全省平均水平14.5%,各縣(區)、各人群科學素質發展不均衡狀況明顯改善,科普服務體系不斷完善,跨區域、跨部門協同聯動機制逐步健全,“科學普及與科技創新同等重要”得到充分落實,科學素質建設的公共服務能力顯著增強,組織實施、基礎設施、條件保障等體系更加完善,科學精神在全社會廣泛弘揚,崇尚創新的社會氛圍日益濃厚,社會文明程度實現新提高。
三、提升行動
圍繞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大力弘揚科學精神,培育理性思維,養成文明、健康、綠色、環保的科學生活方式,提高勞動、生產、創新創造的技能。“十四五”時期,重點實施5項提升行動。
(一)青少年科學素質提升行動
1.實施科學家精神進校園行動。將科學精神和科學家精神融入課堂教學和課外實踐活動,激勵青少年樹立投身建設世界科技強國的遠大志向,培養學生愛國情懷、社會責任感、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培育一大批具備科學家潛質的青少年群體。(市教育局牽頭,市委宣傳部、市科協、團市委、市婦聯等單位配合)
2.開展青少年科普教育和科技創新活動。組織開展和參加“青少年科技創新大賽” “青少年科學調查體驗活動” “青少年高校科學營”,青少年創意編程與智慧型設計大賽,青少年無人機大賽等科普系列活動。開展“保護生態環境、節約能源資源、心理生理健康、安全避險”等宣傳教育活動。加強“珍愛生命、遠離毒品”和“崇尚科學文明、反對愚昧迷信”的宣傳教育。(市教育局、市科協牽頭,市科技局、市工信局、團市委、市婦聯等單位配合)
3.推進高等教育階段科學教育和科普工作。完善高校科學基礎課程建設,加強科學素質線上開放課程建設,增強大學生科學興趣、創新意識和創新能力。廣泛組織大學生開展科普創作、科學傳播和科普志願服務。(市教育局牽頭,市科協、市科技局、市人社局、市工信局、市農業農村局、團市委等單位配合)
4.實施科技創新後備人才培育計畫。探索從基礎教育到高等教育的科技創新後備人才貫通式培養模式,開展“明天小小科學家”、全市青少年科技創新大賽,組織選拔、積極參加中國“網際網路+”大學生創新創業大賽、“挑戰杯”大學生科技競賽、“創青春”全國大學生創業大賽等活動,建立科學、多元的發現和培育機制,為加快建設科技強國夯實人才基礎。(市教育局、市科協牽頭,市委宣傳部、市科技局、團市委、市廣播電視台、陽泉日報社等單位配合)
5.建立校內外科學教育資源有效銜接機制。落實“雙減”政策,實施館校合作行動,支持中國小組織學生前往科技場館、博物館、科普教育基地開展各類科技實踐活動。支持青少年科普教育資源開發,建設校園科技館、社區科技館,將科普元素融入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站、所)建設。加大科普教育活動和資源向農村傾斜力度。廣泛開展科技節、科學營、科技小論文(發明、製作)等科學教育活動,積極推進流動科技館、科普大篷車進校園。提高家長科學教育意識和能力,推動學校、社會和家庭協同育人。(市教育局、市科協牽頭,市科技局、市工信局、市農業農村局、市規劃和自然資源局、市生態環境局、市文旅局、市應急局、市體育局、市氣象局、市防震減災中心等單位配合)
6.實施教師科學素質提升工程。將科學精神納入教師培養過程,加大對科技輔導員的培訓力度,鼓勵建設科技輔導員工作室,開展優秀科技輔導員認定工作,提供優質科技教育資源。實施鄉村教師支持計畫,加大科學教師線上培訓力度,加強薄弱環節科學教育師資隊伍建設。(市教育局牽頭,市科協、市科技局、市工信局、市農業農村局等單位配合)
(二)農民科學素質提升行動
7.樹立相信科學、和諧理性的思想觀念。深入開展文化科技衛生“三下鄉”活動,重點圍繞保護生態環境、節約能源資源、綠色生產、防災減災、衛生健康、移風易俗等,深入開展科普宣傳教育活動,建設美麗鄉村,加快推進鄉村全面振興。(市農業農村局牽頭,市委宣傳部、市科協、市科技局、市教育局、市水利局、市規劃和自然資源局、市生態環境局、市文旅局、市衛健委、市應急局、市廣播電視台、團市委、市婦聯、市防震減災中心等單位配合)
8.實施高素質農民培育計畫。大力提高農民科技文化素質,開展農民職業技能鑑定和技能等級認定、農村電商技能人才培訓,組織參加面向農民的技能大賽、農民科學素質網路競賽、鄉土人才創新創業大賽、三晉新農人雙創大賽等。開展農民教育培訓,培育新型農業主體帶頭人、農村創業創新青年帶頭人。大力開展巾幗現代農業科技示範基地建設、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婦女骨幹培育等工作,努力提高農村婦女科學素質。(市農業農村局、市科協牽頭,市科技局、市教育局、市人社局、市婦聯、市衛健委、市規劃和自然資源局、市生態環境局、市文旅局、市應急局、市氣象局等單位配合)
9.實施鄉村振興科技支撐行動。鼓勵高校和科研院所開展鄉村振興智力服務,深入推行科技特派員制度,支持家庭農場、農民合作社、農業社會化服務組織等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和服務主體開展科技示範,引領現代農業發展。引導涉農企業和農技協等社會組織科技成果轉化,推廣新品種、新技術。引導專業技術學(協)會等社會組織開展農業科技服務,將先進適用的品種、技術、裝備、設施導入小農戶,實現小農戶和現代農業有機銜接。(市農業農村局、市科技局牽頭,市教育局、市人社局、市規劃和自然資源局、市生態環境局、市文旅局等單位配合)
10.提升革命老區、脫貧地區農民科學文化素質。引導社會科普資源向欠發達地區農村傾斜,提高當地農民科學生產、科學經營能力。提高邊遠地區農民科技文化素質,提升當地農村低收入人口職業技能,增強內生髮展能力。(市農業農村局、市科協牽頭,市委宣傳部、市科技局、市教育局、市人社局、市衛健委、市生態環境局、市文旅局、市應急局、團市委、市婦聯等單位配合)
(三)產業工人科學素質提升行動
11.開展理想信念和職業精神宣傳教育。開展“中國夢·勞動美”、最美職工、巾幗建功等活動,大力弘揚有理想守信念、懂技術會創新、敢擔當講奉獻的勞模精神、勞動精神、工匠精神,營造勞動光榮的社會風尚、精益求精的敬業風氣和勇於創新的文化氛圍。(市總工會、市工信局牽頭,市委宣傳部、市教育局、市科技局、市人社局、市廣播電視台、陽泉日報社、市科協、團市委、市婦聯等單位配合)
12.實施技能中國創新行動。開展多層級、多行業、多工種的勞動和技能競賽,建設勞模和工匠人才創新工作室,發現、培養高技能人才。組織舉辦職業技能大賽,開展“五小”等民眾性創新活動,推動大眾創業、萬眾創新。打造一支高素質產業工人隊伍,推動“六新”突破,更好服務新興產業發展。(市人社局、市總工會、市工信局牽頭,市委組織部、市發展改革委、市教育局、市科技局、市衛健委、市生態環境局、市文旅局、市應急局、市廣播電視台、陽泉日報社、市科協等單位配合)
13.實施職業技能提升行動。將企業職工培訓作為職業技能培訓工作的重點,強化企業培訓主體地位,引導企業結合生產經營和創新需要制定職工培養規劃和培訓制度,採取崗前培訓、技能提升培訓、企業新型學徒制等方式,大幅提升企業職工技能水平。構建職業教育、就業培訓、技能提升相統一的產業工人終身技能形成體系。深入實施農民工職業技能提升計畫、求學圓夢行動等,增加進城務工人員教育培訓機會。(市人社局、市工信局牽頭,市委宣傳部、市教育局、市科技局、市衛健委、市生態環境局、市應急局、市廣播電視台、陽泉日報社、團市委、市總工會、市婦聯、市科協等單位配合)
14.發揮企業家提升產業工人科學素質的示範引領作用。弘揚企業家精神,引導企業家做創新發展的探索者、提升產業工人科學素質的推動者。鼓勵支持成立企業(園區)科協,發揮企業(園區)科協在推動技術創新、促進科技交流、提高員工科學素質、舉薦創新人才、激發創新熱情和創造活力等方面的作用。以國家創新城市建設和“科創中國”山西試點城市建設為依託,探索建立企業科技創新和產業工人科學素質提升的雙促進機制,引導、支持企業開展職業能力水平評價。推動相關網際網路企業做好快遞員、網約工、網際網路行銷師等群體科學素質提升工作。(市科協、市總工會牽頭,市工信局、市教育局、市科技局、市人社局、市廣播電視台、陽泉日報社等單位配合)
(四)老年人科學素質提升行動
15.開展智慧助老行動。圍繞老年人面臨的高頻事項和套用場景,普及智慧型技術知識和技能,提升老年人信息獲取、識別和使用能力,有效預防和應對網路謠言、電信詐欺,幫助老年人跨越數字鴻溝,讓廣大老年人走進數字時代、融入智慧社會。(市科協、市委宣傳部牽頭,市衛健委、市生態環境局、市應急局、市文旅局、市體育局、市氣象局、市防震減災中心、市廣播電視台、陽泉日報社、市總工會、市婦聯等單位配合)
16.加強老年人健康科普服務。推動老年人健康科普進社區、進鄉村、進機構、進家庭,開展健康大講堂、老年健康宣傳周等活動,利用廣播、電視、報刊、網路等各類媒體,普及合理膳食、食品安全、心理健康、體育鍛鍊、合理用藥、應急處置等知識,提高老年人健康素養。(市科協牽頭,市委宣傳部、市衛健委、市生態環境局、市應急局、市文旅局、市廣播電視台、陽泉日報社、市體育局、市總工會、市婦聯等單位配合)
17.實施銀齡科普行動。積極開發老齡人力資源,充分發揮老專家在諮詢、智庫等方面的作用。發展壯大老年志願者隊伍,在社區、農村、青少年科普中發揮積極作用,實現老有所為。(市科協、市人社局牽頭,市衛健委、市科技局、市文旅局、市生態環境局、市應急局、市體育局、市氣象局、市防震減災中心、市廣播電視台、陽泉日報社、市總工會、市婦聯等單位配合)
(五)領導幹部和公務員科學素質提升行動
18.深入貫徹落實新發展理念。切實找準將新發展理念轉化為實踐的切入點、結合點和著力點,提高領導幹部和公務員科學履職水平,強化對科學素質建設重要性和緊迫性的認識,增強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本領,更好服務黨和國家事業發展。(市委組織部牽頭,市委宣傳部、市科技局、市工信局、市人社局、市農業農村局、市衛健委、市生態環境局、市規劃和自然資源局、市文旅局、市應急局、市科協等單位配合)
19.加強科學素質教育培訓。認真貫徹執行《幹部教育培訓工作條例》和《公務員培訓規定》,把樹立科學精神、增強科學素質納入各級黨校(行政學院)教學計畫,提高領導幹部和公務員科學理論水平、科技創新意識和科學履職、科學決策能力。(市委黨校牽頭,市委組織部、市科技局、市工信局、市農業農村局、市文旅局、市衛健委、市生態環境局、市規劃和自然資源局、市應急局、市廣播電視台、陽泉日報社等單位配合)
20.在領導幹部考核和公務員錄用中落實科學素質要求。不斷完善幹部考核評價機制,在黨政領導幹部、企事業單位負責人任職考察、考核中,體現對領導幹部和公務員科學素質的要求,強化對科學素質建設重要性和緊迫性的認識。(市委組織部牽頭,市科技局、市教育局、市工信局、市農業農村局、市衛健委、市生態環境局、市規劃和自然資源局、市應急局、市廣播電視台、陽泉日報社、市科協等單位配合)
四、重點工程
深化科普供給側改革,揚優勢、補短板、強弱項,構建主體多元、手段多樣、供給優質、機制有效的科學素質建設體系,主動融入新發展格局。“十四五”時期,實施5項重點工程。
(一)科技資源科普化工程
21.建立完善科技資源科普化機制。推動在相關科技獎項評定和項目申報中列入科普工作指標。開展科技創新主體、科技創新成果科普服務評價,將科普工作實績作為科技人員職稱評聘條件。鼓勵科研人員將科技成果從實驗室走向科普,將重大科技成果科普化,到基層一線開展展品講解、科普講座、科學小課堂等各類科普志願活動。(市科技局、市教育局牽頭,市發展改革委、市財政局、市人社局、市工信局、市農業農村局、市衛健委、市應急局、市生態環境局、市規劃和自然資源局、市科協等單位配合)
22.強化各類公共文化設施的社會責任。探索在各類科普場館、文化館、圖書館、博物館等增加體現科技進步和科學精神的相關展項,建設打造一批科普教育基地。加強與傳媒、專業科普組織合作,及時普及重大科技成果。(市科技局、市科協牽頭,市工信局、市教育局、市農業農村局、市文旅局、市衛健委、市應急局、市生態環境局、市規劃和自然資源局、市廣播電視台、陽泉日報社等單位配合)
23.發揮高校、科研機構科普優勢。引導高校、科研機構、企業、社會組織等開發科普資源,參與全國科普日、科技活動周、科技工作者日等重大科普活動。鼓勵高校、科研機構、企業、社會組織等設定對外開放的科普展廳。加強與傳媒、專業科普組織合作,及時普及重大科技成果。(市科技局、市教育局牽頭,市發展改革委、市財政局、市人社局、市工信局、市科協等單位配合)
(二)科普信息化提升工程
24.實施繁榮科普創作資助計畫。支持面向科技前沿、經濟主戰場、轉型發展重大需求、民眾生命健康等題材開展科普創作,扶持優秀科普原創作品,推出一批尖端科技、航天航空、食品安全、醫療健康、綠色環保、碳達峰碳中和等方面的科普精品。充分發揮劉慈欣科幻文學品牌效應,不斷適應數位化時代要求,鼓勵開發動漫、短視頻、遊戲等多種形式的科普作品。成立市科幻文化研究會,支持發展科普教育、文化創意等業態,促進科普文化產業和科技經濟深度融合。(市委宣傳部、市科協牽頭,市廣播電視台、陽泉日報社、市科技局、市教育局、市衛健委、市文旅局、市工信局、市農業農村局、市應急局、市生態環境局、市規劃和自然資源局、市氣象局等單位配合)
25.豐富科普傳播形式。推進圖書、報刊、音像、電視、廣播等傳統媒體與新媒體深度融合,推動公益廣告增加科學普及內容,實現科普內容多渠道全媒體傳播。推動戶外廣告和公共場所宣傳增加科普內容。提升優質科普內容資源創作和傳播能力,鼓勵和引導市屬媒體加強科技宣傳報導、增加科普內容、增設科普專欄。強化科普信息落地套用。(市委宣傳部、市科協牽頭,市廣播電視台、陽泉日報社、市科技局、市教育局、市衛健委、市應急局、市規劃和自然資源局、市生態環境局、市文旅局、市氣象局、市防震減災中心等單位配合)
26.實施智慧科普建設工程。推進科普與大數據、雲計算、人工智慧、區塊鏈等技術深度融合,強化需求感知、用戶分層、情景套用理念,推動傳播方式、組織動員、運營服務等創新升級,提升網路安全和防範能力。做好“科普中國”資源的推廣傳播和基層科普活動的線上宣傳,推動“科普中國”全市域落地、全領域套用。推動優質科普資源向農村地區、貧困地區、邊遠地區及青少年等重點人群傾斜。推動優質科普資源向革命老區、脫貧地區傾斜。(市科技局、市科協牽頭,市廣播電視台、陽泉日報社、市教育局、市工信局、市農業農村局、市統計局等單位配合)
(三)科普基礎設施工程
27.加強對科普基礎設施建設的統籌規劃。加強科普基礎設施建設,實現資源合理配置和服務均衡化、廣覆蓋。將科普基礎設施建設納入各縣(區)、開發區基本建設規劃,政府引導、多渠道投入,加強實體科技館建設,增加基層科普設施總量,推進符合條件的科技場館免費開放。(市科協、市財政局牽頭,市發展改革委、市科技局、市教育局等單位配合)
28.創新現代科技場館體系。推動科普場館與博物館、文化館、規劃館等融合發展,統籌流動科技館、科普大篷車、主題科普場館建設,到2025年,各縣(區)各建成1座具有特色的主題科普場館。引導和促進公園、自然保護區、風景名勝區、車站、電影院等公共場所強化科普服務功能。開發有條件的工業遺產和閒置淘汰生產設施,以“陽泉記憶·1947”文化園建設為依託,創建各類科普體驗場館和科普創意園。(市科協、市財政局牽頭,市發展改革委、市文旅局、市科技局、市教育局、市工信局、市農業農村局、市衛健委、市應急局、市生態環境局、市規劃和自然資源局、市氣象局、市防震減災中心等單位配合)
(四)基層科普能力提升工程
29.建立應急科普宣教協同機制。建立應急科普部門協同機制,納入各級突發事件應急工作體系。建立應急科普專家隊伍,儲備和傳播優質應急科普內容資源,有效開展傳染病防治、防災減災、應急避險等主題科普宣教活動。突發事件發生時,統籌力量直達基層開展應急科普,及時做好政策解讀、知識普及和輿情引導等工作。(市科協牽頭,市委宣傳部、市人社局、市教育局、市科技局、市衛健委、市應急局、市氣象局、市防震減災中心、市廣播電視台、陽泉日報社、市婦聯等單位配合)
30.健全基層科普服務體系。以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黨群服務中心、社區服務中心等為陣地,以志願服務為重要手段,不斷壯大我市科技志願服務隊伍,完善科技志願服務管理制度,推進科技志願服務專業化、規範化、常態化發展,推廣民眾點單、社區派單、部門領單、科技志願服務隊接單的訂單認領模式。(市科協牽頭,市委宣傳部、市教育局、市科技局、市工信局、市農業農村局、市衛健委、市規劃和自然資源局、市生態環境局、市應急局、市文旅局、市體育局、市總工會、團市委、市婦聯等單位配合)
31.提升基層科普服務能力。深入實施基層科普行動計畫。發揮平定縣和礦區全國科普示範縣(區)示範帶動作用,全力構建以市域為中心,縣域為重點,鄉鎮、街道和村、社區為主陣地的全域科普體系。深入開展愛國衛生運動、全民健身日、全國科普日、科技活動周、雙創活動周、食品安全宣傳周、世界地球日、世界環境日、世界氣象日、防災減災日等活動,增進公眾對科技發展的了解和套用科技處理解決問題的能力。(市科協、市科技局牽頭,市教育局、市工信局、市農業農村局、市衛健委、市規劃和自然資源局、市體育局、市水利局、市生態環境局、市應急局、市文旅局、市氣象局、市防震減災中心等單位配合)
32.加強科普隊伍建設。大力發展科普場館、科普基地、新媒體科普、科普研究等領域專職科普人才隊伍。加強科普中國信息員註冊工作,督促在冊科普中國信息員通過多種社交媒體,傳播科普中國信息,參與各類科技教育與傳播普及活動,鼓勵基層格線員、駐村第一書記和指導員、基層“三長”註冊成為科普中國信息員。培養一批有較高知名度和影響力的科技輔導專家,建立各行業專家型科技輔導團隊。(市科協牽頭,市委宣傳部、市科技局、市教育局、市人社局、市工信局、市農業農村局、市衛健委、市規劃和自然資源局、市水利局、市生態環境局、市應急局、市廣播電視台、陽泉日報社、市體育局、市氣象局、市防震減災中心等單位配合)
(五)科學素質交流合作工程
33.加強對內合作交流。積極與國內知名高校、科研院所交流合作,推進我市和高校共建“12大基地”。拓展科學素質建設交流渠道,積極申報承辦省級科普活動和科技人文交流活動。倡導和鼓勵市、縣之間開展結對共建活動,深入開展科學教育、傳播和普及雙多邊合作項目,促進科普產品交流交易,推動科普一體化發展。(市科協、市科技局、市教育局牽頭,市財政局、市人社局、市工信局、市農業農村局、市衛健委、市生態環境局、市規劃和自然資源局、市應急局、市氣象局、團市委、市婦聯、市防震減災中心等單位配合)
五、組織實施
(一)組織領導
有關部門要按照《綱要》要求和本方案分工,將有關任務納入本部門本系統相關的工作規劃和計畫,充分履行工作職責,發揮各自優勢,密切配合,形成合力。市科協要充分發揮綜合協調牽頭作用,做好日常溝通聯絡工作。各縣(區)政府負責領導本地區《綱要》及本方案的實施工作。將公民科學素質建設納入本地區經濟社會發展總體規劃,把實施《綱要》和本方案確定的重點任務列入年度工作計畫。因地制宜,制定本地區“十四五”全民科學素質行動的實施方案,全面推動本地區公民科學素質建設。
(二)經費保障
各級政府根據財力情況和公民科學素質建設發展需要,建立與經濟社會發展相適應的科普經費保障機制,逐步增加全民科學素質工作專項經費,確保專款專用和使用效果。引導鼓勵社會資金投入科普事業,建立以政府為投入主體,企事業單位、社會組織和個人參與發展科普事業的多元化投入機制。在融合科普服務功能的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黨群服務中心、社區服務中心、科普宣傳教育站點、開放性科研場所等面向民眾經常性開展科學素質公共服務的陣地,設定科普全職兼職崗位,保障科普服務落地見效。落實國家有關鼓勵科普事業發展的稅收優惠等政策,為提高全民科學素質提供保障。
(三)實施要求
2022年到2025年,不斷完善工作機制,加強監測評估,針對實際工作中存在的短板,制定針對性措施,解決突出問題,全面推動各項重點任務和目標任務的落實。2025年,在各縣(區)各部門自查基礎上,組織開展科學素質綱要實施工作的督促檢查和專題調研,對“十四五”期間全民科學素質工作進行全面總結和評估,按照有關規定開展推薦表彰和獎勵。
印發通知
陽泉市人民政府辦公室關於印發陽泉市全民科學素質行動規劃綱要實施方案(2021-2025年)的通知
各縣(區)人民政府,市直各單位:
《陽泉市全民科學素質行動規劃綱要實施方案(2021-2025年)》已經市人民政府同意,現印發給你們,請認真抓好貫徹落實。
陽泉市人民政府辦公室
2022年5月30日
(此件公開發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