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發通知
山東省人民政府關於印發山東省全民科學素質行動規劃綱要實施方案(2021-2025年)的通知
魯政發〔2021〕25號
各市人民政府,各縣(市、區)人民政府,省政府各部門、各直屬機構,各大企業,各高等院校:
現將《山東省全民科學素質行動規劃綱要實施方案(2021-2025年)》印發給你們,請認真貫徹實施。
山東省人民政府
2021年12月31日
(此件公開發布)
實施方案
山東省全民科學素質行動規劃綱要實施方案(2021-2025年)
為貫徹落實黨中央、國務院關於科普和科學素質建設的重要部署,依據《全民科學素質行動規劃綱要(2021-2035年)》(以下簡稱《科學素質綱要》)《山東省科學技術普及條例》《山東省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2035年遠景目標綱要》,制定本實施方案。
一、前言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科技創新、科學普及是實現創新發展的兩翼,要把科學普及放在與科技創新同等重要的位置。沒有全民科學素質普遍提高,就難以建立起宏大的高素質創新大軍,難以實現科技成果快速轉化。”這一重要指示精神是新發展階段科普和科學素質建設高質量發展的根本遵循。《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2035年遠景目標綱要》中明確指出:“弘揚科學精神和工匠精神,廣泛開展科學普及活動,加強青少年科學興趣引導和培養,形成熱愛科學、崇尚創新的社會氛圍,提高全民科學素質。”充分體現了新時代科普和科學素質建設的重要性,賦予了科技工作者和科普工作者重要的歷史使命。
“十三五”時期,在省委、省政府的堅強領導下,各地各部門(單位)協同聯動、同向發力,我省全民科學素質行動取得顯著成效,如期完成各項目標任務。公民科學素質水平持續快速提升,2020年我省公民具備科學素質的比例達到11.47%,各分類人群科學素質水平均有大幅提升。大聯合、大協作社會化科普工作格局加速形成,科普基礎設施體系日趨完善,科普服務能力明顯增強,科普手段信息化新模式、新路徑更加多元,科普活動品牌影響力逐年提升,公民理性思維和科學精神日益增強,為促進全省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作出了積極貢獻。
我省科學素質建設取得了顯著成績,但也存在一些短板與弱項。主要表現在:科學素質總體水平不夠高;科學精神弘揚不夠,科學理性的社會氛圍不夠濃厚;城鄉、區域發展不平衡;科普供給側改革不夠深入,基層科普基礎較薄弱,科普傳播手段創新力度不足;科普社會動員和激勵機制有待完善。
“十四五”時期開啟了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征程。科技與經濟、政治、文化、社會、生態文明發展加速滲透融合,科技創新正在釋放巨大能量,新冠肺炎疫情影響廣泛深遠,深刻改變了生產生活方式乃至思維模式。人才第一資源、創新第一動力作用更加突出,國民素質全面提升已經成為經濟社會發展的先決條件,對科學素質建設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
習近平總書記多次親臨山東視察,作出系列重要指示要求,為山東發展確立了總遵循、總定位、總航標。立足新發展階段、貫徹新發展理念、融入和服務新發展格局,實現山東由大到強戰略性轉變,需要強化科技創新這個核心支撐,需要科學素質建設承擔更加重要的使命。聚焦不斷滿足人民對美好生活的新需求,需要科學素質建設彰顯價值引領作用,服務人的全面發展;聚焦服務和融入新發展格局,需要以高素質創新大軍支撐高水平創新型省份建設;聚焦加強和創新社會治理,需要科學素質建設更好促進人的現代化,提升社會文明程度,著力打造科學素質建設“齊魯樣板”,為新時代社會主義現代化強省建設夯實公民科學素質基礎。
二、指導思想、基本原則和工作目標
(一)指導思想。
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全面貫徹黨的十九大和十九屆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會精神,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視察山東重要指示要求以及關於科普和科學素質建設的重要論述,聚焦“四個面向”,錨定“走在前列、全面開創”“三個走在前”,以提高全民科學素質服務高質量發展為目標,以促進人的全面發展為根本,以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弘揚科學精神為主線,以深化科普供給側改革為重點,著力構建社會化協同、智慧化傳播、規範化建設的科學素質建設新格局,積極營造熱愛科學、崇尚創新的社會氛圍,努力提升社會文明程度,為加快新時代社會主義現代化強省建設提供基礎支撐。
(二)基本原則。
——堅持科學精神引領。強化對公眾的價值引領,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大力弘揚科學精神和科學家精神,倡樹科學的思想觀念,培養科學的行為方式,加強創新文化建設,堅定創新自信,形成崇尚創新的社會氛圍。
——堅持協同聯動。激發高校、科研院所、企業、基層組織、社會團體等多元主體活力,增強全民參與主動性積極性,加強各級各部門配合協作,完善科普工作全鏈條。各級政府強化組織、政策、投入保障,努力構建“黨委領導、政府推動、全民參與、社會協同”的社會化科普工作大格局。
——堅持深化供給側改革。準確把握新時代公眾科普新需求,增加科普產品和服務有效供給,推動科普供需精準對接。破除制約科普高質量發展的體制機制障礙,創新科普內容、形式和手段,提高科普的知識含量,全面提升科普公共服務水平。
——堅持基層導向。充分發揮全民科學素質工作領導小組作用,統籌各方力量,推進科普資源下沉和科普工作重心下移,改善基層科普條件,縮小城鄉科普服務水平差距,促進基層科普融合發展,推動科普公共服務均等化。
(三)工作目標。
到2025年,全省公民具備科學素質的比例達到16%,城鄉、區域、人群科學素質發展不均衡明顯改善;“科學普及與科技創新同等重要”的機制探索取得有效進展;科普主體多元化、設施體系化、手段信息化、活動品牌化的工作體系不斷完善;科學精神在全社會廣泛弘揚,崇尚創新的社會氛圍日益濃厚;科普供給側改革成效明顯,科普公共服務能力有效提升;科學文化軟實力持續增強,人的全面發展和社會文明程度實現新提高。
三、提升行動
重點圍繞“十四五”時期全民科學素質建設目標任務,積極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弘揚科學精神,培育理性思維,著力提高勞動、生產、創新創造的技能,實施5項提升行動。
(一)青少年科學素質提升行動。
——弘揚和傳承科學精神。聚焦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將科學精神和科學家精神貫穿於育人全鏈條,開展科學家精神進校園活動,把科學精神融入教學和實踐活動,推動科學家精神入腦入心,培養學生愛國情懷,提升創新實踐能力。(省委宣傳部、省教育廳、省科技廳、省廣電局、團省委、省科協按職責分工負責)
——加強基礎教育階段科學教育。鼓勵啟發式、探究式、開放式教學,培養青少年創新思維,引導學生個性化發展,培育更多有創新潛質的青少年。加強農村中國小科學教育基礎設施建設,推進科學教育活動和資源配備向農村傾斜。完善初高中學業水平考試和綜合素質評價機制,加快推進信息技術與科學教育融合發展,推行場景式、體驗式、沉浸式學習。(省教育廳、省科協按職責分工負責)
——提升高等教育階段科學教育和科普工作水平。深化高校理科教育教學改革,加強科學基礎課程和科學素質線上開放課程建設。鼓勵高校開設科普類課程,提升專業人才科普能力,為專業人才成長為高層次科普專門人才奠定基礎。增強高校創新創業教育實效,深入實施大學生創新創業訓練計畫,支持在校大學生開展創新型實驗、創業訓練和創業實踐項目。鼓勵大學生參加“網際網路+”大學生創新創業大賽、“挑戰杯”山東省大學生課外學術科技作品競賽和創業計畫競賽、山東省科普創作大賽、山東省大學生科技節等創新實踐活動。(省教育廳、團省委、省科協按職責分工負責)
——加強科技創新後備人才培養。支持高校加強基礎學科拔尖學生培養,對有科學家潛質的大學生進行個性化培養。實施英才計畫、青少年科普教育330工程,舉辦青少年科技競賽、青少年科技節,擴大省級規模,普及市、縣、學校選拔賽,多渠道為科技創新後備人才成長搭建平台。(省教育廳、團省委、省科協按職責分工負責)
——推動校內外科學教育資源有效貫通。實施館校合作行動,充分利用科技館、博物館、科普教育基地等資源,引導中國小廣泛開展科學教育和實踐活動。開展科普大篷車、數字科技教育、科普巡展進校園活動。支持高校、科研機構、醫療衛生機構、企業等開發開放優質科教資源,鼓勵科技工作者進校園,開展科學教育和安全健康教育活動。廣泛開展科學營、科學體驗、科技小論文(發明、製作)、“科普總動員”等科學教育活動。強化對家庭科學教育的指導,注重學齡前兒童科學啟蒙教育。(省教育廳、省科技廳、省自然資源廳、省生態環境廳、省交通運輸廳、省水利廳、省文化和旅遊廳、省衛生健康委、省應急廳、省市場監管局、省地震局、省氣象局、團省委、省婦聯、省科協按職責分工負責)
——提升教師科學素質。將科學精神、新科技知識和技能作為教師培訓的重要內容,加大對科學、數學、物理、化學、生物學、通用技術、信息技術等學科教師的培訓力度。加強科學教師隊伍建設,擴大中國小科學教師覆蓋面。加大科學教師培訓力度,深入開展“送培到基層”活動,每年培訓科技輔導員3000餘人次。(省教育廳、省科協按職責分工負責)
(二)農民科學素質提升行動。
——倡樹科學理性的思想觀念。深入開展文化科技衛生“三下鄉”、科技活動周、食品安全宣傳周、防災減災日、全國科普日等主題活動,圍繞保護生態環境、節約能源資源、綠色生產、食品安全、防災減災、衛生健康、移風易俗等內容進行科普宣傳教育,傳播科學的生產生活理念,提高農民科學文化素養。(省委宣傳部、省科技廳、省自然資源廳、省生態環境廳、省交通運輸廳、省水利廳、省農業農村廳、省文化和旅遊廳、省衛生健康委、省應急廳、省市場監管局、省廣電局、省地震局、省氣象局、省科協按職責分工負責)
——培育高素質農民隊伍。以技術套用普及、生產技能提高、知識素質提升為重點,分層、分類、多形式開展現代高素質農民農業全產業鏈培訓,培育高素質農民20萬人次。進行農民職業技能鑑定、技能等級認定、專項職業能力考核、農村電商技能人才培訓、農民科學素質網路競賽。實施農村實用人才培養計畫,遴選“齊魯鄉村之星”1000名以上,農村實用人才總量達到270萬人。深入實施鄉村巾幗人才培育集聚行動,提升農村婦女科技文化素質。引導社會科普資源向革命老區農村傾斜,提升農村低收入人口職業技能,增強內生髮展能力。(省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廳、省農業農村廳、省農科院、團省委、省婦聯、省科協按職責分工負責)
——實施鄉村振興科技支撐行動。圍繞打造鄉村振興“齊魯樣板”,鼓勵引導高校、科研院所、科技企業、專業社會組織開展農業科技服務,推廣科技小院、農科驛站、專家大院、院(校)地共建等農業科技社會化服務典型做法。深入推行科技特派員制度,支持家庭農場、農民合作社、農業社會化服務組織等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和服務主體,廣泛開展科技示範,引領現代農業發展。依託基層科普行動計畫、山東省科普示範工程,建設完善科普社區(村)、科普基地、基層農技協等陣地,開展鄉村振興科普行動,推廣普及農業先進適用技術,促進科技助力鄉村振興。(省教育廳、省科技廳、省農業農村廳、省農科院、省氣象局、省科協按職責分工負責)
(三)產業工人科學素質提升行動。
——強化理想信念和職業精神宣傳教育。持續深化“中國夢·勞動美”主題教育、開展“齊魯最美職工”選樹、職業道德建設命名、青年建功、巾幗建功等活動,大力弘揚勞模精神、勞動精神、工匠精神,讓勞動最光榮、勞動最崇高、勞動最偉大、勞動最美麗的觀念蔚然成風。(省委宣傳部、省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廳、省廣電局、省總工會、團省委、省婦聯按職責分工負責)
——實施技能興魯行動。構建多層次技能人才培訓體系,深化職普融通、產教融合、校企合作,提升勞動者職業技能,增強就業創業能力。加強全員創新企業齊魯技師工作站、山東省勞模和工匠人才創新工作室等技能人才培養載體建設,打造技能人才成長舞台。開展全省職工創新創效競賽,實施齊魯首席技師選拔、“齊魯大工匠”“齊魯工匠”選樹活動,推動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省教育廳、省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廳、省總工會、團省委按職責分工負責)
——實施職業技能提升行動。在職前教育和職業培訓中突出科學素質、安全生產等內容,構建普惠化、市場化、多元化、多樣化、規範化相統一的終身職業技能培訓制度。通過教育培訓,提高職工安全、職業健康意識和自我保護能力。開展一線職工“求學圓夢行動”,提升職工學歷層次和技術技能水平。(省教育廳、省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廳、省交通運輸廳、省衛生健康委、省應急廳、省總工會、團省委按職責分工負責)
——提升產業工人科學素質。開展理想信念和職業精神宣傳教育,大力弘揚企業家精神,積極發揮企業家提升產業工人科學素質的示範引領作用。鼓勵企業積極培養使用創新型技能人才,在關鍵崗位、關鍵工序培養使用高技能人才。加強新經濟、新業態中出現的新職業信息及職業技能標準的開發,加大急需職業、先進制造業、戰略性新興產業、現代服務業以及人工智慧、雲計算、大數據等領域的職業技能培訓。發揮企業和社會組織作用,引導、支持開展職業能力水平評價。發揮“科創中國”“科創山東”平台作用,探索建立企業科技創新和產業工人科學素質提升的雙促進機制。(省委宣傳部、省工業和信息化廳、省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廳、省廣電局、省總工會、省科協按職責分工負責)
(四)老年人科學素質提升行動。
——實施智慧助老行動。發揮老科協、老年大學、養老服務機構、社區科普大學等作用,普及智慧型手機套用等實用技術和技能,提升老年人運用智慧型技術的能力。增強老年人防詐欺和科學意識,有效預防和應對網路謠言、電信詐欺。(省委宣傳部、省委網信辦、省委老幹部局、省工業和信息化廳、省民政廳、省衛生健康委、省通信管理局、省科協按職責分工負責)
——開展健康科普服務。推動老年人健康科普進社區、進鄉村、進機構、進家庭,開展科學大講堂、健康大講堂、老年健康宣傳周等活動,利用廣播、電視、報刊、網路等各類媒體,發揮社區老年人日間照料中心、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等陣地作用,普及科學膳食、食品安全、心理健康、體育鍛鍊、合理用藥、應急處置等知識,提高老年人健康素養。(省委宣傳部、省民政廳、省衛生健康委、省應急廳、省市場監管局、省廣電局、省體育局、省科協按職責分工負責)
——實施銀齡科普行動。積極開發老齡人力資源,大力發展老科協、老年科技志願者等組織和隊伍。鼓勵各級組建老科學家科普報告團,充分發揮老專家在決策諮詢、科技創新、科學普及等方面的作用。(省民政廳、省衛生健康委、省科協按職責分工負責)
(五)領導幹部和公務員科學素質提升行動。
——深入貫徹落實新發展理念。立足新發展階段,服務構建新發展格局,聚焦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切實找準將新發展理念轉化為實踐的切入點、結合點和著力點,提高領導幹部和公務員科學履職水平,強化科學素質建設,助推高質量發展。(省委組織部、省委宣傳部按職責分工負責)
——加強科學素質教育培訓。認真貫徹落實《幹部教育培訓工作條例》《公務員培訓規定》,將科學素質內容列入各級黨校(行政學院)教學計畫,將科學精神、科學思想培養,增強把握科學發展規律的能力,作為領導幹部和公務員教育培訓的重要內容和長期任務;利用“學習強國”“燈塔-黨建線上”等平台,加強前沿科技知識和全球科技發展趨勢學習。(省委組織部、省科協按職責分工負責)
——在公務員錄用中落實科學素質要求。不斷完善幹部考核評價機制,在公務員錄用考試和任職考察中,強化科學素質有關要求並有效落實。(省委組織部、省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廳按職責分工負責)
四、重點工程
深化科普供給側改革,構建主體多元、手段多樣、供給優質、機制有效的科學素質建設體系,實施4項重點工程。
(一)科技資源科普化工程。
——完善科技資源科普化機制。推動科普展教、圖書、旅遊、動漫等科普產業發展,形成體系化、規模化的科普品牌。結合科研任務加強科普工作,將科普工作納入相關科技創新基地考核,推動在相關科技獎項評定中列入科普工作指標,科普工作實績可作為科技人員職稱評聘參考依據,引導企業和社會組織建立有效的科技資源科普化機制。(省科技廳、省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廳、省科協按職責分工負責)
——實施科技資源科普化專項行動。支持和指導高校、科研機構、企業、創新平台等利用科技資源開展科普工作。加強大眾傳媒、科技聯盟、專業科普組織合作聯動,及時宣傳普及重大科技成果。建設科學傳播專家工作室,分類制定科技資源科普化工作指南。實施學會科普品牌建設計畫。完善科普產業發展支持政策,激發社會多元主體參與科普的活力,構建政府、社會、市場等協同推進的社會化科普工作大格局。(省發展改革委、省教育廳、省科技廳、省科協按職責分工負責)
——強化科技工作者的社會責任。實施老科學家學術成長採集工程,發揮山東省科學家精神報告團、科學家精神教育基地作用,大力弘揚科學家精神。加強科研誠信和科技倫理建設,深入開展科學道德和學風建設宣講活動,引導廣大科技工作者成為踐行科學家精神的表率。增強科技人員科普能力,針對社會熱點、焦點問題,主動、及時、準確發聲,積極回應社會關切。(省委宣傳部、省科技廳、省科協按職責分工負責)
(二)科普信息化提升工程。
——提升科普創作能力。深入開展科普創作、科普宣講等賽事活動,開發動漫、短視頻、公益廣告等多種形式科普作品,徵集遴選獎勵一批優秀科普原創作品、科普宣講人才。發揮科普創作協會等組織作用,探索科普創作多元化投入、市場化運作等方式,扶持科普創作人才成長,培養科普創作領軍人物。(省委宣傳部、省廣電局、省科協按職責分工負責)
——提升全媒體科學傳播能力。提高科學傳播數位化水平,推動“科普中國”資源落地套用,發展壯大信息員隊伍,及時分發和推送科普信息內容。推進傳統媒體與新媒體深度融合,鼓勵公益廣告增加科學傳播內容,實現科普內容多渠道全媒體傳播。引導主流媒體加大科技宣傳力度,增加科普內容、增設科普專欄。大力發展新媒體科學傳播,加強媒體從業人員科學傳播能力培訓,促進媒體與科學共同體的溝通合作,打造品牌科普欄目。(省委宣傳部、省廣電局、省科協按職責分工負責)
——推進智慧科普建設工程。加強“網際網路+科普”建設,做強“科普山東”,打造數字科技館、網上科技館,構建層次豐富、良性循環、持續發展的科普生態。推進科普與大數據、雲計算、人工智慧、區塊鏈等技術深度融合,促進傳播方式、組織動員、運營服務等創新升級。強化科普信息落地套用,推動與智慧教育、智慧城市、智慧社區等深度融合,實現多渠道共融、立體式傳播,推進科學傳播提質增效。(省教育廳、省工業和信息化廳、省農業農村廳、省大數據局、省通信管理局、省科協按職責分工負責)
(三)科普基礎設施建設工程。
——加強科普基礎設施建設頂層設計。貫徹落實國家科普基礎設施發展規劃,增加科普基礎設施總量,完善布局,提升科普基礎設施服務能力,實現科普公共服務協同發展。健全完善全省科技館、科普教育基地、社區科普場館等科普基礎設施建設管理的規範、標準及分級評價制度。探索利用社會資本投入公共性科普文化基礎設施建設,引導和促進各級各類公園、機場、車站、電影院等公共場所強化科普服務功能。指導中國小科技館建設。(省發展改革委、省財政廳、省市場監管局、省科協按職責分工負責)
——建設現代科技場館體系。推動科技館與博物館、文化館等融合共享,構建服務科學文化素質提升的現代科技館體系。省科技館新館建成並面向公眾開放,推動市、縣科技場館建設,到2025年,力爭16市建有綜合性科技館、50%以上的縣(市、區)建有科普場館。鼓勵企業、高等院校、科研機構以及其他社會力量建設專題科普場館並向社會公眾開放,加大社區科普館、校園科技館等建設力度,深化科技館免費開放工作,拓展科普大篷車、數字科技館功能,推動科普公共服務均等化和優質化。(省發展改革委、省教育廳、省科技廳、省文化和旅遊廳、省科協按職責分工負責)
——推進科普教育基地建設。積極創建全國科普教育基地,完善山東省科普教育基地認定與管理辦法,構建動態管理和長效激勵機制。鼓勵和支持各行業各部門建立科普教育、研學、實踐等基地,推動在公園、廣場、車站、旅遊景點等公共場所建設戶外科普宣傳設施,鼓勵圖書館、文化館、博物館等公共設施開展科普活動。開發利用有條件的工業遺產和閒置淘汰生產設施,建設科技博物館、工業博物館、安全體驗場館和科普創意園。(省發展改革委、省工業和信息化廳、省自然資源廳、省生態環境廳、省交通運輸廳、省水利廳、省文化和旅遊廳、省衛生健康委、省應急廳、省市場監管局、省體育局、省地震局、省氣象局、省消防救援總隊、省科協按職責分工負責)
(四)基層科普能力提升工程。
——建立應急科普協調聯動機制。加強應急科普資源庫建設,堅持日常宣教與應急宣傳相統一,納入各級突發事件應急工作規劃和協調機制。完善應急科普宣傳長效機制,充分利用廣播電視和應急廣播等平台,廣泛宣傳應急科普知識。加強部門之間、媒體之間的溝通協作,開展各類應急主題科普宣教活動。建立應急科普專家隊伍,提升應急管理人員和媒體人員的常態化應急科普工作能力。(省委宣傳部、省教育廳、省科技廳、省水利廳、省衛生健康委、省應急廳、省廣電局、省地震局、省氣象局、省消防救援總隊、省總工會、省科協按職責分工負責)
——加強基層科普服務體系和專兼職科普隊伍建設。推動構建省域統籌政策和機制、市域構建資源集散中心、縣域組織落實,以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所、站)、黨群服務中心、社區服務中心(站)等為陣地,以志願服務為重要手段的基層科普服務體系。發展科技場館、科普基地、高校、科研院所、科技企業、新媒體單位等領域專兼職科普人才隊伍。建立各級科普志願者組織(協會、聯盟、服務隊),動員科技工作者、科普愛好者加入科技志願服務隊伍。(省委組織部、省委宣傳部、省教育廳、省科技廳、省民政廳、省科協按職責分工負責)
——提升科普品牌活動影響力。立足全民參與、普惠共享,著力打造全國科普日品牌,廣泛開展社會需要、民眾喜歡、影響力大、服務面廣的系列科普活動。實施主題科普聯合行動,打造貫穿全年的經常化科普工作鏈條。創辦廣播電視品牌科普欄目,舉辦科學講堂、科普創作、科普宣講等重點活動,推進科普宣傳進農村、進社區、進企業、進學校、進家庭,形成全民參與科普的局面。(省教育廳、省科技廳、省文化和旅遊廳、省衛生健康委、省應急廳、省市場監管局、省廣電局、省消防救援總隊、省科協按職責分工負責)
五、組織實施與保障
(一)加強組織領導。
各級政府負責本地《科學素質綱要》實施工作,把全民科學素質建設納入重要議事日程。各有關部門(單位)按照全民科學素質建設的總體部署,將相應任務目標列入工作規劃和計畫,充分履行工作職責,密切協作配合,形成工作合力。各級全民科學素質工作領導小組,加強對《科學素質綱要》實施工作的指導,研究制定促進《科學素質綱要》實施工作的重要政策措施,協調解決實施中有關重大問題。各級科協牽頭實施《科學素質綱要》,完善科學素質建設工作機制,加強綜合協調和服務工作,積極推進科學素質建設。
(二)強化條件保障。
落實國家促進科普工作發展,加強科普基礎設施建設等有關法律和法規政策實施,完善我省科普工作的相關政策措施。各級政府按規定安排經費支持科普事業發展,加強科普經費管理和績效評價,確保專款專用和使用效果。各有關部門要統籌考慮和落實科普經費。拓展科普資金來源渠道,探索發揮市場在科普資源配置方面的重要作用,鼓勵引導社會機構、企業、個人興辦科普事業。完善山東省科學技術進步獎、山東科普獎等表彰獎勵機制,對在科普工作中作出突出貢獻的集體和個人給予表彰。
(三)完善工作機制。
完善我省科普統計制度,適時開展全省公民科學素質測評和全民科學素質行動目標任務落實情況的監測分析、效果評估。推動將人均科普經費、公民科學素質水平等指標納入科技創新發展等評價體系,把監測分析和評估結果作為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的重要依據。強化標準建設,推動制定科普產品和服務標準,積極構建地方標準、團體標準、企業標準的多維標準體系。加強省域科普交流合作,豐富交流合作內容,拓展交流合作渠道。積極推動科學素質國際交流合作,注重加強與上合組織成員國、“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公民科學素質建設互學互鑒,提升科學素質建設開放交流水平。
抄送:省委各部門,省人大常委會辦公廳,省政協辦公廳,省監委,省法院,省檢察院。各民主黨派省委,省工商聯。
山東省人民政府辦公廳2021年12月31日印發
主要內容
《方案》提出,針對青少年、農民、產業工人、領導幹部和公務員以及老年人五類人群,實施科學素質5項提升行動。如在青少年科學素質提升行動方面,支持高校加強基礎學科拔尖學生培養,實施英才計畫、青少年科普教育330工程;提升教師科學素質,每年培訓科技輔導員3000餘人次。在農民科學素質提升行動方面,實施農村實用人才培養計畫,遴選“齊魯鄉村之星”1000名以上,農村實用人才總量達到270萬人;推行科技特派員制度,支持家庭農場、農民合作社、農業社會化服務組織等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和服務主體。在領導幹部和公務員科學素質的提升行動方面,將科學素質內容列入各級黨校(行政學院)教學計畫,將科學精神、科學思想培養,增強把握科學發展規律的能力,作為領導幹部和公務員教育培訓的重要內容和長期任務;在公務員錄用考試和任職考察中,強化科學素質有關要求並有效落實。
《方案》還提出,實施科技資源科普化工程、科普信息化提升工程、科普基礎設施建設工程、基層科普能力提升工程等4項重點工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