銅陵市全民科學素質行動規劃綱要實施方案(2021—2025 年)

經銅陵市政府同意,銅陵市人民政府辦公室於2022年5月27日印發銅陵市全民科學素質行動規劃綱要實施方案(2021—2025 年),請結合實際,認真組織實施。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銅陵市全民科學素質行動規劃綱要實施方案(2021—2025 年)
  • 頒布時間:2022年5月27日
  • 發布單位:銅陵市人民政府辦公室
全文,政策解讀,

全文

根據《國務院關於印發全民科學素質行動規劃綱要(2021—2035年)的通知》(國發〔2021〕9號)、《安徽省人民政府辦公廳關於印發安徽省全民科學素質行動規劃綱要實施方案(2021—2025年)的通知》(皖政辦秘〔2021〕121號)等有關檔案精神,為進一步提高我市公民科學素質水平,構建全域科普體系,結合我市實際,制定本實施方案。
一、總體要求
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全面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於科普和科學素質建設的重要論述,深入貫徹習近平總書記對安徽作出的系列重要講話指示批示,不斷提高公民科學素質水平,為奮力打造“智造新銅都、生態幸福城”提供有力支撐。
“十四五”時期全市公民科學素質的比例超過全省平均水平,到 2025年末達到15%。縣區、各人群科學素質發展不均衡問題明顯改善。科普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成效顯著。“科學普及與科技創新同等重要”的制度安排基本形成,全域科普體系逐步形成。科學精神在全社會廣泛弘揚,全民參與科學素質建設的積極性、主動性進一步提高,崇尚創新的社會氛圍日益濃厚,社會文明程度實現新提高。
二、重點任務
(一)青少年科學素質提升行動
1.深化科教融合,助力“雙減”工作。組建義務教育階段課後服務講師團,開展科普報告進校園活動。遴選推薦優秀科普人才和科普機構,由學校自主選聘為科技輔導員和合作機構。支持選聘的科技輔導員和合作機構發揮專業優勢,遴選、開發、引入優質科普資源,開展各種形式的科技教育活動。組織學生到科普教育基地開展實踐活動。每年開展校園巡講活動不少於30場次,其中邀請省科技志願服務專家團成員開展活動不少於6場次。(責任單位:市教體局、市科協、各縣區政府)
2.實施科技創新後備人才培育計畫。舉辦青少年科技創新大賽、機器人競賽等科技競賽活動,開展青少年科學調查體驗、科技夏令營、校園科技文化節等科普活動。每年全市開展各級各類科技競賽、科普活動不少於30場次。提升中學生五項學科競賽水平。(責任單位:市科協、市教體局、各縣區政府)
3.實施教師科學素質提升工程。將科學精神納入教師培養過程,將科學教育和創新人才培養作為重要內容,加強新科技知識和技能培訓。加大對科學、數學、物理、化學、生物學、通用技術、信息技術等學科教師的培訓力度。加大鄉村教師培訓力度,深入開展教師信息技術能力提升工程2.0。組織開展青少年科技輔導員培訓工作,每年培訓不少於 200 人(次)。(責任單位:市教體局、市科協、各縣區政府)
4.推進高等教育階段科學教育和科普工作。充分發揮高校科協聯盟作用,支持在校大學生開展創新型實驗、創業訓練和創業實踐項目。組織參加安徽省百所高校百萬大學生科普創意創新大賽、“挑戰杯”安徽省大學生課外學術科技作品競賽。(責任單位:銅陵學院、銅陵職業技術學院、團市委、市教體局、市科協)
(二)農民科學素質提升行動
5.提高農民科技文化素質。實施高素質農民培育計畫,培育高素質農民1250人以上。推薦參加“徽農之星”選拔活動。組織參加農村實用人才帶頭人培訓。開展農民工職業技能培訓1萬人次,開展農民工技能等級認定3000人次。深入開展“徽姑娘”技能培訓等活動。廣泛發動基層民眾積極參加全國農民科學素質網路知識競賽。(責任單位:市農業農村局、市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局、市婦聯、市科協、各縣區政府)
6.開展科技助力鄉村振興行動。堅持科普惠農,加大鄉村振興科技支撐。深化“科技特派員+”制度,採取“聘、選、派、育”等方式,實現科技特派員行政村服務全覆蓋。擴大選認範圍,打破行業、單位、地域、身份等限制,不拘一格選認科技特派員。推進科技特派員工作站、“科技小院”等服務載體建設。推動農業科技示範體系建設,支持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和服務主體開展科技示範,建立示範基地,積極培育農村產業帶頭人,不斷引領現代農業發展。(責任單位:市科技局、市科協、市農業農村局)
(三)產業工人科學素質提升行動
7.開展理想信念和職業精神宣傳教育。開展弘揚勞模精神、勞動精神、工匠精神專題宣傳活動。開展“中國夢·勞動美·安徽篇章”“最美職工”“巾幗建功”等主題活動,深入開展勞模工匠“五進”活動等主題宣傳教育和實踐活動,營造勞動光榮的社會風尚、精益求精的敬業風氣和勇於創新的文化氛圍。(責任單位:市總工會、市婦聯、銅陵經開區管委會、各縣區政府)
8.提升產業工人職業技能和綜合素質。聚焦我市產業轉型升級,加快培養適應製造業高質量發展的技能人才,到2025年,全市技能人才總量達到10萬人,其中高技能人才數量3萬人。開展勞動和技能競賽,建設銅陵市勞模工匠創新工作室。開展“小發明、小創造、小革新、小設計、小建議”等民眾性創新活動。培養選樹30名銅都工匠、200名市職工技術能手。 (責任單位:市總工會、市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局、銅陵經開區管委會、各縣區政府)
(四)老年人科學素質提升行動
9.開展老年人科普宣教活動。實施智慧助老行動,依託老年大學(學校、學習點)、社區科普大學、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所、站)、養老服務機構等,普及智慧型技術知識和技能,提升老年人信息獲取、識別和使用能力。加強老年人健康科普服務,每年開展健康大講堂、老年健康宣傳周等活動不少於20場次,推動老年人健康科普進社區、進鄉村、進機構、進家庭。利用廣播、電視、報刊、網路等各類媒體,普及合理膳食、食品安全、心理健康、體育鍛鍊、合理用藥、應急處置等知識,提高老年人健康素養。(責任單位:市衛生健康委、市民政局、市文明辦、市科協、銅陵經開區管委會、各縣區政府)
10.實施銀齡科普行動。發展老年協會、老科協等社會組織。發展壯大老年志願者隊伍。充分發揮老幹部、老戰士、老專家、老教師、老模範的優勢,著力打造“科技點亮未來”科普活動品牌。(責任單位:市衛生健康委、市民政局、市科協、銅陵經開區管委會、各縣區政府)
(五)領導幹部和公務員科學素質提升行動
11.加強科學素質教育培訓。將針對領導幹部和公務員的科學素質教育內容納入各級黨校(行政學院)教育培訓內容。將科學素質教育內容納入各級黨委(黨組)理論學習中心組學習內容。鼓勵領導幹部和公務員通過學習強國、安徽幹部教育線上等網路平台,強化科學素質相關內容的學習。(責任單位:市委組織部、市委宣傳部、市委黨校)
12.廣泛開展面向領導幹部和公務員的各類科普活動。通過舉辦科普大講堂、科普報告等多種方式,深入開展現代科技知識教育。組織領導幹部和公務員到科研院所和科普場館參觀學習,鼓勵領導幹部和公務員參與科普活動。(責任單位:市委組織部、市科協、市科技局)
(六)科技資源科普化工程
13.完善科技資源科普化機制。促進科技資源科普化。推動科普事業與科普產業發展,探索“產業+科普”模式。引導和鼓勵科技工作者將創作的科普作品申報各級各類科技獎。發揮“科創中國”等平台作用,加快各類科技資源開發轉化。積極發揮科技社團和科技工作者的作用,探索學術交流與科普活動的緊密結合,促進學術資源向科普資源轉化機制。(責任單位:市科技局、市科協)
14.促進科技資源向科普資源轉化。推動各類科技創新基地、平台面向社會開展多種形式的科普活動。(責任單位:市經濟和信息化局、市科技局、市科協、銅陵經開區管委會、各縣區政府)
(七)科普信息化提升工程
15.實施全媒體科學傳播能力提升計畫。推進傳統媒體與新媒體深度融合,增加科學傳播內容,增設科普專欄,實現科普內容多渠道全媒體傳播。引導主流媒體加大科普宣傳力度,增加公益類科普節目的策劃和宣傳,逐步形成數位化科學傳播矩陣。推動科普創作繁榮科學文化,加強科學與文化藝術融合,充分挖掘青銅文化、白姜文化等傳統文化科學元素,培養打造“科普網紅”。(責任單位:市委宣傳部、銅陵日報社、市廣播電視台、市科協、各縣區政府)
16.推動科普信息落地套用。加強人工智慧領域科普。發動各類群體註冊“科普中國”信息員,實現註冊人數和傳播量持續增長。推動“科普中國”“科普安徽”優質資源落地套用,與智慧教育、智慧社區等深度融合。依託全省“皖事通辦”平台,促進數字賦能科普,提升科普服務的精準度。(責任單位:市數據資源局、市教體局、市民政局、市科協、銅陵經開區管委會、各縣區政府)
(八)科普基礎設施工程
17.構建現代科技館體系。謀劃推進市科技館新館建設立項。加強銅陵市及樅陽縣科技館建設與管理,繼續推進市、縣科技館免費開放,結合全國文明城市創建,積極開展科普公益活動。拓展科技館展教功能,開展青少年科技教育培訓,指導基層學校開展科技實踐活動。支持流動科技館、科普大篷車、校園科技館、社區科普館、專業科技館、科普教育基地等融合協同發展。支持未建科技館的區承辦中國流動科技館巡展活動。每年科普大篷車巡展活動不少於10場次。(責任單位:市科協、各縣區政府)
18.加強科普基地建設。開展市科普教育基地、市科學技術普及基地等創建活動,到2025年,認定市級科普基地20個以上。鼓勵和支持各行業各部門建立科普教育、研學等基地,提高科普服務能力。推進圖書館、文化館、博物館等公共設施開展科普活動,拓展科普服務功能。引導和促進公園、自然保護區、風景名勝區、車站、電影院等公共場所強化科普服務功能。(責任單位:市全民科學素質工作領導小組各成員單位)
(九)基層科普能力提升工程
19.提昇平戰結合應急科普能力。建立應急科普宣教協同機制,堅持經常性宣傳教育與集中式應急宣傳相統一,推動納入各級突發事件應急工作整體規劃和協調機制。有效開展傳染病防治、防災減災、應急避險等主題科普宣教活動,全面推進應急科普知識進企業、進農村、進社區、進學校、進家庭。突發事件狀態下,統籌力量直達基層開展應急科普,及時做好政策解讀、知識普及和輿情引導等工作。建立應急科普專家隊伍,提升應急管理人員和媒體人員的應急科普能力。(責任單位:市委宣傳部、市衛生健康委、市應急局、市地震局、市教體局、市氣象局、市總工會、市科協、各縣區政府)
20.強化基層科普服務體系。全面推進“三長”(基層教育、醫療衛生、農技推廣等領域的機構負責人和業務骨幹)建“三會”(基層教育、醫療衛生、農技推廣等領域的學術團體)、領“三隊”(基層教育、醫療衛生、農技推廣等領域科技志願服務隊),進駐“兩中心”(基層黨群服務中心、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為基層組織賦能。廣泛動員學校、醫院、科研院所、企業和社會組織組建科技志願服務隊,到2025年,全市新註冊成立的科技志願服務組織超過500個,新增註冊科技(科普)志願者超過1萬人,累計開展志願服務活動超過3000次。(責任單位:市科協、各縣區政府)
21.增強基層科普服務能力。深入實施基層科普行動計畫。培育認定市級示範農技協、農村科普示範基地、科普示範社區30個以上。支持樅陽縣爭創“2021—2025年全國科普示範縣”, 鼓勵各區爭創“2021—2025年安徽省科普示範區”。鄉鎮、社區(村)、學校、農村專業技術協會等開展市科普示範單位創建活動,爭創省科普示範單位。開展“科普惠民鄉村行”“智愛媽媽行動”“農村少兒愛科學”等,每年每項活動不少於10場次。開展“百場科普報告進社區”活動不少於200場。深入開展愛國衛生運動、全國科普日、科技活動周、雙創活動周、防災減災日、食品安全宣傳周、公眾科學日、世界地球日、世界氣象日等科普宣傳活動。廣泛開展碳達峰碳中和科普宣傳,大力推進全民綠色低碳行動,增強全民綠色低碳意識,助力我市綠色轉型發展。(責任單位:市發展改革委、市科技局、市生態環境局、市民政局、市衛生健康委、市應急局、市市場監管局、市地震局、市氣象局、市科協、銅陵經開區管委會、各縣區政府)
22.加強科普隊伍建設。大力發展科普場館、科普基地、新媒體科普、科普研究等領域專職科普人才隊伍。充分發揮基層教育、醫療衛生、農業技術推廣等領域的機構負責人作用,引領帶動中國小自然科學類教師、農業技術人員、醫療衛生人員等基層一線科技工作者開展科普工作。組織參加安徽省優秀科普作品評選、科普講解大賽、科學實驗展演匯演活動、青年科普創新實驗暨作品大賽等。支持申報安徽省科學傳播專業技術職稱。(責任單位:市教體局、市科技局、銅陵日報社、市廣播電視台、市科協、各縣區政府)
(十)科學素質交流合作工程
23.融入長三角高質量一體化發展。參與長三角科技志願服務聯盟、長三角科普場館聯盟建設和相關活動。參與長三角地區勞模工匠人才創新工作室聯盟建設。加強長三角區域科普交流與合作,創新服務領域和服務手段,推進科普資源共享,聚焦人民對美好生活的科技需求和科普需求,打造科普活動品牌。(責任單位:市全民科學素質工作領導小組各成員單位)
三、保障措施
(一)加強組織領導。各縣區負責本實施方案落實工作,要把科學素質建設作為地方經濟社會發展的一項重要任務,列入年度工作計畫,納入目標管理績效考核。市全民科學素質工作領導小組各成員單位要按照本實施方案任務分工,將重點任務列入本部門本系統年度工作計畫。市科協發揮綜合協調作用,會同有關方面共同推進落實本實施方案,推動省政府考核“全民科學素質”目標任務全面完成。
(二)保障經費投入。各縣區根據財力情況和科學素質建設的實際需要,將科普經費列入同級財政預算,逐步提高科普經費投入水平。各有關部門根據承擔的工作任務,按照預算管理規定和現行資金渠道,統籌考慮和落實科學素質建設所需經費。加強科學素質建設經費等專項經費使用情況的績效考評,確保專款專用和使用效果。
(三)加強宣傳引導。各縣區、各有關部門要切實加強本實施方案的學習宣傳,突出弘揚科學精神和科學家精神,著力打造社會化協同、智慧化傳播、規範化建設的科學素質建設生態。要大力宣傳在科學素質建設中湧現出來的先進人物和典型經驗,營造更加濃厚的熱愛科學、崇尚創新的社會氛圍。

政策解讀

 一、決策背景和依據
  為深入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於全民科學素質建設的重要指示精神,根據《國務院關於印發全民科學素質行動規劃綱要(2021—2035年)的通知》、《安徽省全民科學素質行動規劃綱要實施方案(2021—2025年)》以及省全民科學素質工作考核要求,結合我市實際,制定《銅陵市全民科學素質行動規劃綱要實施方案(2021-2025年)》(以下簡稱《方案》)。
  二、制定意義和總體考慮
  “十四五”時期是我國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實現第一個百年奮鬥目標之後,乘勢而上開啟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征程、向第二個百年奮鬥目標進軍的第一個五年。《方案》的制定旨在全面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於科普和科學素質建設的重要論述,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對安徽作出的系列重要講話指示精神,不斷提高公民科學素質水平,為奮力打造“智造新銅都、生態幸福城”提供有力支撐。《方案》主要描繪未來五年我市全民科學素質行動發展前景,強調“十四五”全民素質提升的主要任務,基準為2020年,期限為2021-2025年。
  三、研判和起草過程
  《安徽省全民科學素質行動規劃綱要實施方案(2021-2025年)》下發後,省科協要求各地市制定出台實施方案,考慮到各地疫情影響,時限為5月底,並將此項工作納入省全民科學素質工作考核內容。市科協報經市政府分管領導同意後,迅速行動,在學習借鑑兄弟地市做法的基礎上,結合銅陵實際,草擬了《方案》(徵求意見稿)。
  5月上旬,市科協將《方案》(徵求意見稿)發函市全民科學素質工作領導小組成員及相關單位徵求意見,在此基礎上進一步對《方案》進行修改完善,形成了《銅陵市全民科學素質行動規劃綱要實施方案(2021-2025年)(送審稿)》。在《方案》徵求意見過程中,市科協共收到來自相關單位提出的修改意見和建議8條,採納其中7條。5月24日,市司法局對《方案》(送審稿)進行合法性審查,並於5月27日以市政府辦名義印發。
  四、工作目標
  “十四五”時期全市公民具備科學素質的比例超過全省平均水平,到2025年末達到15%。縣區、各人群科學素質發展不均衡明顯改善。科普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成效顯著。“科學普及與科技創新同等重要”的制度安排基本形成,全域科普體系逐步形成。科學精神在全社會廣泛弘揚,全民參與科學素質建設的積極性、主動性進一步提高,崇尚創新的社會氛圍日益濃厚,社會文明程度實現新提高。
  五、主要任務
  包括青少年科學素質提升行動、農民科學素質提升行動、產業工人科學素質提升行動、老年人科學素質提升行動、領導幹部和公務員科學素質提升行動、科技資源科普化工程、科普信息化提升工程、科普基礎設施工程、基層科普能力提升工程、科學素質交流合作工程等十個方面23項重點任務。具體如下:
  (1)深化科教融合,助力“雙減”工作。實施科技創新後備人才培育計畫和教師科學素質提升工程。將科學精神納入教師培養過程,將科學教育和創新人才培養作為重要內容,加強新科技知識和技能培訓。推進高等教育階段科學教育和科普工作。
  (2)提高農民科技文化素質,實施高素質農民培育計畫。開展科技助力鄉村振興行動。堅持科普惠農,加大鄉村振興科技支撐,深化“科技特派員+”制度。
  (3)開展理想信念和職業精神宣傳教育,營造勞動光榮的社會風尚、精益求精的敬業風氣和勇於創新的文化氛圍。提升產業工人職業技能和綜合素質,聚焦我市產業轉型升級,加快培養適應製造業高質量發展的技能人才。
  (4)開展老年人科普宣教活動。推動老年人健康科普進社區、進鄉村、進機構、進家庭。實施銀齡科普行動,發展老年協會、老科協等社會組織,發展壯大老年志願者隊伍。
  (5)加強科學素質教育培訓。將針對領導幹部和公務員的科學素質教育內容納入各級黨校(行政學院)教育培訓內容。廣泛開展面向領導幹部和公務員的各類科普活動。通過舉辦科普大講堂、科普報告等多種方式,深入開展現代科技知識教育。
  (6)完善科技資源科普化機制。積極發揮科技社團和科技工作者的作用,探索學術交流與科普活動的緊密結合,促進學術資源向科普資源轉化機制。促進科技資源向科普資源轉化。推動各類科技創新基地、平台面向社會開展多種形式的科普活動。
  (7)實施全媒體科學傳播能力提升計畫。推進傳統媒體與新媒體深度融合,增加科學傳播內容、增設科普專欄,實現科普內容多渠道全媒體傳播。推動科普信息落地套用。加強人工智慧領域科普。發動各類群體註冊“科普中國”信息員,實現註冊人數和傳播量持續增長。
  (8)構建現代科技館體系。謀劃推進市科技館新館建設立項;加強銅陵市及樅陽縣科技館建設與管理,繼續推進市、縣科技館免費開放;結合全國文明城市創建,積極開展科普公益活動。加強科普基地建設,開展市科普教育基地等創建活動,到2025年,認定市級科普基地20個以上。
  (9)提昇平戰結合應急科普能力,建立應急科普宣教協同機制。強化基層科普服務體系,增強基層科普服務能力,深入實施基層科普行動計畫。培育認定市級示範農技協、農村科普示範基地、科普示範社區30個以上。廣泛開展“科普惠民鄉村行”“智愛媽媽行動”“農村少兒愛科學”等活動。加強科普隊伍建設。大力發展科普場館、科普基地、新媒體科普、科普研究等領域專職科普人才隊伍。
  (10)融入長三角高質量一體化發展,參與長三角科技志願服務聯盟、長三角科普場館聯盟建設和相關活動。加強長三角區域科普交流和合作,創新服務領域和服務手段,推進科普資源共享,聚焦人民對美好生活的科技需求和科普需求,打造科普活動品牌。
  六、創新舉措
  (1)推進科創中國試點市建設,成立組織機構,制訂工作方案,建立工作機制,促進科技經濟融合,助力高質量發展;
  (2)實施基層科普行動計畫,健全科普示範體系,培育認定科普教育基地、農村科普示範基地、示範農技協、科普示範社區等,夯實科普工作基礎,推動科普活動向基層延伸,擴大科普工作受益面。
  七、保障措施
  從組織領導、經費投入和宣傳引導等三個方面,突出縣區的主體責任,發揮市科協的綜合協調作用,通過各級各部門的共同努力,保障方案的有效實施和重點任務的推進落實,確保省政府“全民科學素質”考核目標任務全面完成。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