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市提升全民科學文化素質行動實施方案(2021—2025年)

杭州市人民政府辦公廳於2021年8月5日印發杭州市提升全民科學文化素質行動實施方案(2021—2025年)的通知.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杭州市提升全民科學文化素質行動實施方案(2021—2025年)
  • 頒布時間:2021年8月5日
  • 發布單位:杭州市人民政府辦公廳
  • 文號:杭政辦函〔2021〕41號
全文,

全文

為推動科技文化強市建設,不斷提升全市公民科學素質水平,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科學技術普及法》、《國務院關於印發全民科學素質行動規劃綱要(2021—2035年)的通知》(國發〔2021〕9號)、《浙江省人民政府辦公廳關於印發浙江省提升全民科學文化素質行動計畫(2020—2025年)的通知》(浙政辦發〔2020〕50號)和《杭州市科學技術普及條例》精神,制定本實施方案。
一、總體目標
到2025年,公民具備科學素質的比例穩居全國城市前列,初步建成氛圍濃厚、設施全覆蓋、創新體系完善的科技文化強市。
——公民科學素質平衡發展。全市具備科學素質的公民比例達到22%,城鄉差距顯著縮小。其中,上城區、拱墅區、西湖區、濱江區達到25%以上,富陽區、臨安區、桐廬縣、淳安縣、建德市力爭達到18%,蕭山區、餘杭區、臨平區、錢塘區達到全市平均水平。青少年“好奇心”持續培育,老年人運用智慧型技術能力明顯提高,產業工人“智惠”杭州“智造”能力集聚釋放,領導幹部和公職人員科學執政理念不斷強化。
——科學文化氛圍日益濃厚。科學精神在全社會廣泛弘揚,科學文化引領力不斷提升,“四有”工作機制全面落實。全國文明城市創建工作成效進一步鞏固提升。國家文化和科技融合示範基地建設紮實推進,具有杭州特色元素的科學文化產業更快發展。科普經費逐年增加,科技科普從業人員隊伍不斷壯大。
——科學文化設施布局合理。建設布局合理的杭州特色現代科技科普場館體系,原則上常住人口超100萬的區、縣(市)應當擁有1座達標科技場館。鼓勵有條件的區、縣(市)和高校、科研機構、企業、社會組織、個人創辦特色科技館(文化館、展示廳、科普畫廊等)。“網際網路+科學文化”得到廣泛套用。科學文化元素成為“一堂兩中心”建設的重要內容。
——城市創新能力顯著增強。堅持創新在現代化建設全局中的核心地位,以積極創建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為重點,全力增強創新策源力、技術供給力、成果轉化力,打造國際一流的“網際網路+”、生命健康和新材料科創高地,構建具有全球影響力的全域創新創業體系。深化國家自主創新示範區建設,城市創新能力邁上新台階。
二、提升行動
重點圍繞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大力弘揚科學精神,培育理性思維,養成文明、健康、綠色、環保的科學生活方式,提高勞動、生產、創新創造的技能,實施五項提升行動。
(一)著力培育青少年“好奇心”和創新意識。舉辦科學家進校園、中小學生科技節、青少年科技創新大賽、青年科技成果展等活動,讓更多的青少年心懷科學夢想、樹立創新志向。加強各類青少年科普教育陣地、第二課堂場館等建設,提倡高校、科研院所、科技型企業等向青少年開放。依託杭州圖書館、杭州文化館、青少年活動中心資源,開展科技類親子體驗等活動。深入實施“青春悅讀·滿城書香”行動計畫,辦好青年科技大講堂。將科學精神納入教師培養過程,加強新科技和技能培訓。
(二)開展“銀齡跨越數字鴻溝”科普專項行動。圍繞老年人出行、就醫、消費、文娛等高頻事項和服務場景,依託社區學院、老年大學、老年食堂等,開展老年人智慧型技術運用培訓活動,切實保障老年人權益,幫助老年人融入智慧社會,享受智慧生活。廣泛開展老年人健康科普服務活動,著力提高老年人健康素養。積極發揮老科技工作者作用,不斷發展老年志願者隊伍。
(三)開展產業工人科學素質提升行動。推進“智慧藍領”科技科普教育與培訓、優質科普資源開發等工作。辦好杭州大眾創新講堂等,著力開展企業管理創新、技能提升培訓。開展安全生產宣傳,舉辦安全生產月、安全生產科技周活動,普及安全生產知識;加強安全生產教育培訓,提高職工預防危害和安全避險能力。
(四)強力補齊農民科學素質短板。推進農村科普基地、現代農業科技示範基地、科技小院等建設,提升農村科普公共服務供給質量。開展文化科技衛生“三下鄉”等活動,引導社會科普資源向農村傾斜。組織開展科技志願服務和科普工作進“一堂兩中心”活動。實施農民教育培訓行動,積極打造特色培訓品牌。加強農村科普典型培育和推薦工作。
(五)加強領導幹部和公務員科學文化素質建設。突出數位化改革暨“數智杭州”建設重點,邀請院士和專家進黨委(黨組)理論學習中心組等舉辦科技發展前沿講座、作高端科普報告。加強移動學習端資源共享融合,進一步加大“學習強國”杭州學習平台、“西湖先鋒”成長賦能和幹部學習新幹線欄目中科學思想、科學精神、科學文化等相關內容的比重。最佳化設定領導幹部培訓教育內容,繼續舉辦領導幹部和公務員科學素質知識競賽、專業技術人員科學素質提升網路知識競賽。
三、重點任務與主要舉措
(一)濃厚科學文化氛圍。
做優做強科普工作品牌。持續做優做強全國科普日暨杭州市科普宣傳周、杭州市科技活動周、杭州市社會科學普及周等科技科普工作“三個周”品牌。開展“選單式、點單式”經常性科普。圍繞碳達峰碳中和、數字經濟、5G技術、疫情防控等所涉及的科學議題,開展熱點事件科普。利用世界環境日、全國低碳日、全國食品安全宣傳周等時機,開展主題科普。
推動科技創新策源地建設。深入實施“全球英才杭聚工程”、“青年人才弄潮工程”、“杭商名家”計畫等,建設最優人才生態城市。持續深化“名校名院名所”工程、科技資源科普化工程,增強科技創新主體的科普責任意識,提升科技工作者科普能力,促進企業家精神與科學家精神緊密融合,發揮大企業和企業家在創新中的引領支撐作用。強化數字賦能,著力提升原始創新能力,為科學文化繁榮發展提供不竭源泉。
發展杭州特色科學文化。充分挖掘杭州地域文化中的科學元素,總結新時代杭州發展實踐中的科技內涵,形成獨具特色的杭州科學文化。發揮科學家精神培育基地——小營巷“錢學森故居”的作用,提升杭州植物園“院士路”、湘湖“院士島”、富春“院士村”的科學文化引領力。增強科技社團的科學文化創造能力,拓展科學文化建設的深度和廣度。
(二)提升科普服務能力。
創新社會化工作格局。健全新時代科學文化傳播機制,加強科學文化陣地、隊伍等建設。鼓勵基層格線員、大學生村官、駐村指導員、基層“三長”兼任村(社區)科學文化員。深化全國科普示範區、縣(市)創建活動,鞏固全國科普示範區、縣(市)和全國科普教育基地的建設成果,推動文化和科技融合基地(特色小鎮)、科普教育基地等建設高質量開展。採取職能轉移、項目委託等形式,激發社會力量共同參與科學文化素質提升工作,推動經驗互鑒和資源共享。
建設體系化基礎設施。加強科學文化設施建設,實現資源合理配置和服務均衡化、廣覆蓋。堅持距離適中、交通便利、有效輻射原則,建設布局合理的綜合型科技場館體系。突出“碳達峰碳中和”科普要素,豐富中國杭州低碳科技館展品展項;探索建立場館資源共享機制,提升臨平科技館、桐廬科技館等展教宣傳功能;推動富陽科技館加快建成開放。加強對流動科技館、科普大篷車、農村中學科技館、科普畫廊等的管理。探索科學文化基礎設施數位化改造,推動網上特色科技館建設。
提升信息化傳播能力。發揮“杭州發布”等主流官方媒體辨識度高、客群廣泛等優勢,增加科普內容、增設科普專欄,及時發布社會重大事件和公眾關注熱點專題科普知識。實施“網際網路+科學文化”行動,引導社會力量參與科普傳播平台建設。加強科學領域與新聞媒體互動,推動實現優質科學文化資源的跨平台、多渠道良性互動與循環流動。推動“科普中國”全市域落地,全領域套用。支持杭州市科普全媒體聯盟建設,推動市本級和區、縣(市)各級融媒體中心履行社會責任。
(三)加強科學文化引領。
弘揚新時代科學家精神。以塑形鑄魂科學家精神為抓手,切實加強作風和學風建設,營造良好科研生態和輿論氛圍。探索在各類科技館、科普館、文化館、博物館等增加體現科技進步和科學家精神的相關展項,依託科技館、重點實驗室、重大科技工程等場所,建設一批科學家精神教育基地。創新舉辦“院士進校園”、“科學家巡講”、優秀科技專家宣傳等活動,推動科學精神、科學家精神深入人心。
推動“名城工匠”培養生態建設。大力弘揚“勞模精神”“工匠精神”“最美精神”,做好“杭州工匠”和“杭州市首席技師”遴選培育工作,推動技能大師工作室建設。實施職工知識更新工程、技能提升行動,引領更多職工立足崗位、建功成才。開展“青年科技創新能手”評選、青工“五小”創新創效活動,做實做優杭州市職工高技能人才(勞模工匠)創新工作室和工人先鋒號的選樹工作。
深化創新創業活動。圍繞我市產業轉型升級和社會民生髮展的重點領域,支持和引導創客空間、孵化園、科技園、“海智”基地等有序發展。組織開展創新創業活動和創新創業大賽,強化創新創業教育培訓基地、實踐基地、海外人才離岸創新創業基地建設,吸引國內外優秀創新創業企業、團隊和個人來杭創業發展,展示最新創新創業成果,推介優秀創業團隊,營造良好創新氛圍。激發工程專業技能人員的創新創造活力,服務科技經濟深度融合與區域創新發展。
開展科技志願服務。建立完善杭州科技志願服務機制,推動新時代科技志願服務常態化開展。發揮科技社團和科技工作者的專業優勢和智力優勢,動員廣大科技工作者、科技愛好者和熱心科技文化傳播的人,成立科技志願者隊伍、科技志願服務團(隊),志願為社會或他人提供公益性科技類服務。開展優秀科技志願者隊伍、服務團(隊)創建活動,積極宣傳舉薦優秀科技志願者、優秀科技志願服務項目,在全社會形成濃厚的科學文化氛圍,打造杭州特色科技志願服務品牌。
(四)推進科學文化融合。
突出杭州元素,促進科學與文化創新表達。搶抓“數智杭州”發展機遇,打通科學和文化融合的“最後一公里”,為高質量文化供給提供強有力的科技支撐。實施文化產業數位化戰略,加大數位技術在文化領域的套用。推動杭州文化元素和標識融入內容創作生產、創意設計、生態文明建設和“數智杭州”建設,讓杭州文化資源獲得創新表達。加強科學文化產業研究和實踐探索,推動科學與藝術的跨界融合,努力提升傳統文化的新魅力和現代科學文化的表現力、吸引力、感染力與影響力。
著眼民眾所需,推動科學與社會深度融合。推進智慧城市和未來社區建設,將科學融入教育、醫療、交通、養老等領域。面向社會廣泛開展科普文藝匯演、科普影視展映、數字生活體驗等兼具科學和文化特色的專題性、系列性科普活動,推動人民民眾生產、生活和思維方式變革。開發新型科普旅遊服務,推出科普基地、科技場館特色研學旅遊線路,推進科學文化旅遊市場的發展。
堅持協同發展,加強科學與人文交流相融。促進自然科學、社會科學、人文藝術之間的交流融合。推動交叉學科發展,聚焦數字經濟、人工智慧、碳達峰碳中和等關鍵領域,發展新型工科、醫科、農科、文科。支持企業、園區與高校、科研機構等共建科學文化人才培養基地,培養跨學科協作的新型人才。發揮科普工作的支撐引領作用,抵制腐朽落後文化侵蝕。深挖活用本土文化資源,重塑新時代鄉賢文化。
四、組織實施與保障
(一)強化組織領導。由市全民科學素質工作領導小組負責本方案的組織實施。市科協要認真履行領導小組辦公室工作職責,牽頭做好完善工作機制等工作。領導小組各成員單位要按照職能抓好工作落實。各區、縣(市)政府要把科學文化素質建設納入本地總體規劃,列入年度工作計畫。
(二)加大人才培育。加強科學文化素質工作專業人才隊伍建設,通過加強與高校和專門機構合作,開展科技科普人才的繼續教育。加大科學文化人才引進培養力度,在待遇、培訓和職稱評審方面向基層科學文化工作者傾斜。豐富國際合作內容,拓展科學文化素質建設交流渠道。
(三)落實經費保障。各有關部門要統籌考慮和落實科普經費,各級政府要按照有關規定安排經費支持科普事業發展。提倡個人、企業、社會組織等社會力量,採取設立科普基金、資助科普項目等方式,支持科學文化素質建設。
(四)開展評估監測。探索開展科學文化素質建設測評實踐,依法開展公民科學素質調查、社會科普責任評估,及時發現問題與不足,研究制定改進舉措。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