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鼎

趙鼎

趙鼎(1085年-1147年),字元鎮,號得全居士解州聞喜縣(今屬山西聞喜禮元鎮阜底村)人。南宋初年政治家、文學家。

趙鼎早孤,由母親樊氏撫養成人。崇寧五年(1106年)登進士第,累官洛陽令。宋高宗即位,除權戶部員外郎。建炎三年(1129年),拜御史中丞。四年(1130年),任簽書樞密院事,不久出知建康、洪州紹興年間,兩度拜相,任內推崇洛學,鞏固政權,號稱“小元祐”。後為秦檜所構陷,被迫辭去相位,先後出知紹興府泉州。旋即被謫居興化軍(今福建莆田),移漳州潮州安置,再移置吉陽軍(今海南三亞)。趙鼎在吉陽三年,認為秦檜一定要殺自己,於是絕食而逝,年六十三。宋孝宗即位後,獲贈太傅、豐國公,諡號“忠簡”。淳熙十五年(1188年),配享高宗廟庭。為昭勛閣二十四功臣之一。

趙鼎被稱為南宋中興賢相之首,與李綱胡銓李光並稱為南宋四名臣。他善文、詩、詞,有《忠正德文集》、《得全居士詞》等傳世。

基本介紹

  • 本名:趙鼎
  • 別稱:趙忠簡
  • 字號:字元鎮
    號得全居士
  • 所處時代:宋朝
  • 民族族群:漢人
  • 出生地解州聞喜
  • 出生時間:1085年
  • 去世時間:1147年
  • 主要作品:《忠正德文集》《得全詞》
  • 主要成就:鞏固南宋政權
  • 官職:尚書左僕射、同平章事、樞密使
  • 封爵:豐國公(追封)
  • 追贈:太傅
  • 諡號:忠簡
人物生平,早年生涯,南渡崛起,拜為宰相,宦海沉浮,遭檜構陷,身死海南,藝術造詣,個人作品,人物評價,逸聞趣事,馮益風波,直言進諫,親屬成員,史料記載,後世紀念,藝術形象,文學形象,影視形象,

人物生平

早年生涯

趙鼎四歲時父親去世,經母親樊氏教育,博通經史百家之書。宋徽宗崇寧五年(1106年),趙鼎進士及第。他在對策時,指責哲宗時宰相章惇誤國。後歷官洛陽縣令,宰相吳敏知道他的才能,提升其為開封府士曹。
趙鼎趙鼎
金軍攻陷太原時,朝廷商議割讓三鎮太原、中山、河間)土地,趙鼎說:“祖宗之地不可以給人,為何還要商議?”不久,發生靖康之變,開封失守,徽宗與欽宗被劫迫北行。金人商議立張邦昌為帝,趙鼎與胡寅張浚逃到太學中,拒寫議狀
宋高宗即位後,命趙鼎代理戶部員外郎。經知樞密院張浚推薦,被任為司勛郎官。高宗到建康府,詔令條陳秋防事宜,趙鼎說:“應該將六宮所駐足之處稱為行宮,陛下車駕駐足之處稱為行在,挑選精兵充備儀仗衛士,其餘的軍隊分派於江、淮之間,讓敵人不能猜到陛下固定居處的地方。”高宗採納他的意見。適逢久雨不晴,高宗下詔訪求自己施政的闕失。趙鼎說:“從熙寧年間王安石執政,改變祖宗法度以來,百姓開始貧困。借開闢國土之名,造成邊患;興起理財之政,使百姓窮困;設立虛無之學,敗壞人才。到崇寧初年,蔡京假託紹述之名,盡行王安石之政。凡是現在的憂患均開始於王安石,而形成於蔡京。現在王安石還配享廟庭,而蔡京的朋黨未除,時政的缺失莫大於此。”高宗因此罷去王安石配享的資格,提升他為右司諫,又升任殿中侍御史

南渡崛起

大將劉光世的部將王德擅自殺死韓世忠的部將,而韓世忠率部奪取建康府官邸。趙鼎上言說:“王德率兵在外,擅殺沒有忌怕,這樣不予治理,誰不會這樣乾?”高宗令趙鼎捕獲王德,趙鼎又請求下詔痛責韓世忠,而收其將吏交官府治罪,諸將肅然。高宗說:“唐肅宗在靈武中興時得到一個李勉,朝廷才受到尊重。現在朕得到你,無愧於古人了。”御史中丞范宗尹認為,舊制沒有從司諫升任殿中的,高宗說:“趙鼎任諫官極稱職,所講的四十件政事,已施行了三十六件。”便升趙鼎為侍御史
建炎三年(1129年),金軍大舉南下侵宋,高宗逃至越州(今浙江紹興),召台諫官員商議去留問題,趙鼎陳述戰、守、避三策,授任御史中丞。請求督促王〈王燮〉進軍宣州周望分軍出廣德,劉光世渡過長江駐紮蘄、黃,作為邀擊敵軍的計畫。又說:“經營中原應當從經營關中開始,經營關中應當從經營巴蜀開始,要到巴蜀應當從荊、襄開始。吳、越位在一角,不是進取中原的根據地。荊、襄左顧川、陝,右控湖南,而下俯京、洛,是三國必爭之地。應該以公安為行宮,而把重兵駐紮在襄陽,轉運江、浙的糧食以供川、陝之兵,經營大業,計策沒有比這更好的。”
翌年,韓世忠在黃天盪之戰敗金兵後,宰相呂頤浩請高宗從越州到浙西,下詔親征,趙鼎認為不能輕舉妄動。呂頤浩厭惡趙鼎與自己意見不合,調任他為翰林學士,但趙鼎不接受,於是改為吏部尚書,然而趙鼎還是不接受。趙鼎對高宗說:“陛下有聽納之誠,而宰相陳拒諫之說;陛下有眷待台臣之意,而宰相卻仗勢挫阻言官之威。”便閒居不出,上疏條列呂頤浩過失共上千言。高宗罷免呂頤浩,下詔復授趙鼎為御史中丞,並對他說:“朕每次聽說先朝忠諫之臣,常恨不能結識,現在在你身上朕看到了。”再授端明殿學士簽書樞密院事,趙鼎遂躋身宰執之列,時為建炎四年(1130年)五月。
同年冬,金兵攻楚州時,趙鼎建議派大將張俊前去救援。張俊按兵不動,導致楚州陷落。金兵留在淮河邊,范宗尹認為敵人未必能再渡河,趙鼎說:“不要寄希望於敵人不來,要依靠自己有準備以待之。三省官員常以敵人退去而為陛下援引人才,整修政事,樞密院常考慮到敵人進犯而為陛下申明軍紀、修治兵器,就可以兩方面都得以兼顧。”高宗說:“你們能夠這樣,朕還有什麼可憂慮呢?”趙鼎因為楚州的失陷,上疏請求去職。正好辛企宗被授任節度使,趙鼎以辛企宗沒有軍功為由表示反對,因此忤逆高宗旨意,出京奉祠,授知平江府,不久改任知建康府,又移任知洪州

拜為宰相

京西招撫使李橫打算用兵恢復開封,趙鼎說:“李橫部是烏合之眾,不能擋敵,恐怕會失去襄陽。”不久李橫因作戰不利逃走,襄陽終於陷落。紹興四年(1134年)三月,高宗提拔趙鼎為參知政事,趙鼎再入中樞。宰相朱勝非說:“襄陽是國都的上游,不可不趕緊奪取。”高宗問:“岳飛可以任用嗎?”趙鼎說:“沒有人比岳飛更通曉上游利害了。”簽書樞密院事徐俯卻不以為然。果然如趙鼎所料,岳飛出師一舉收復襄陽。
ATV94版《岳飛傳》中的趙鼎ATV94版《岳飛傳》中的趙鼎
趙鼎請求令韓世忠駐紮在泗水邊,劉光世出師陳、蔡。劉光世請求入奏,徐俯打算同意,趙鼎認為不可。偽齊宿遷縣令歸降,徐俯打算斬殺他送給劉豫,趙鼎又同他爭論。徐俯憤積不能平息,便請求離職。朱勝非兼知樞密院,有人認為當國者不知兵,請求讓參知政事趙鼎同知樞密院。趙鼎從此被朱勝非忌恨。高宗授任趙鼎知樞密院、川陝宣撫使,趙鼎以自己不具才能辭謝。高宗說:“四川全盛,擁有天下一半的地盤,全部交付給你,升降官吏可以專斷處理。”當時大將吳玠任宣撫副使,趙鼎上言說:“臣與吳玠同事,可以節制他嗎?”高宗便改任趙鼎都督川、陝諸軍事。
趙鼎有所條疏,朱勝非經常加以阻抑。趙鼎上疏說:“當初張浚出使川、陝時,國勢比現在強一百倍。張浚有補天浴日之功,陛下有礪山帶河之勢,君臣相互信任,古今無二,卻最終導致非議,以致被貶逐。現在臣沒有張浚那樣的功勞而擔當他的任務,遠離朝廷,難道能免於議論紛紛嗎?”又說:“臣所請求帶領的兵卒不滿數千人,一半都是老弱,所持金帛極少,舉薦的人任命書剛下達,就冒出彈劾奏章。臣每日在宮中侍奉,有所陳述已很難,何況在萬里之外?”當時士大夫都惋惜他的遠去,台諫有人留行。恰遇邊報紛至,趙鼎常陳述用兵大計,到入宮辭行時,高宗說:“你怎能遠去,一定任你為相。”紹興四年(1134年)九月,授任他為尚書右僕射同中書門下平章事兼知樞密院事。詔令一下,朝臣互相慶賀,從此到紹興八年(1138年)十月,大部分時間都是他居相位。

宦海沉浮

趙鼎初任宰相之際,偽齊皇帝劉豫之子劉麟與金朝合兵大舉進攻,舉朝震恐。趙鼎提出戰御之計,諸將各持己見,只有張俊認為應當進討,趙鼎同意他的觀點。有人勸高宗移駕其他地方,趙鼎說:“戰如不勝,再去也不遲。”高宗也說:“朕一定親率六師,臨江決戰!”趙鼎高興地說:“多年退怯,以致敵人越是志驕,現在聖上親征,必定成功。”便命張俊帶領所部援助韓世忠,而命劉光世移兵建康,並且催促韓世忠進兵。韓世忠在大儀鎮大敗金軍(大儀鎮之戰)。當警報頻傳時,劉光世派人勸趙鼎說:“相公自行入蜀,何苦為他人任患。”韓世忠也對人說:“趙丞相真是敢為。”趙鼎聽說,怕高宗中途改變主意,乘機會說:“陛下養兵十年,用兵正在今日。如果稍微退卻,就會人心渙散,就不可能再依靠長江天險了!”到捷報日至時,高宗到了平江府,下詔聲討劉豫叛逆之罪,打算親自領兵渡江決戰。趙鼎說:“敵人遠來,利於速戰,與敵爭鋒,是失策。況且劉豫還只派他的兒子,怎么煩動陛下呢?”高宗因此作罷。不久,簽書樞密院事胡松年從長江上游回來,稱金軍大集,人們才知道趙鼎有先見。
趙鼎趙鼎
張浚因兵敗富平而長期被廢置,趙鼎說張浚可擔大任,高宗便召還張浚任知樞密院,命他前往長江視察部隊。當時金軍長期駐紮淮南,知道宋軍有準備,慢慢打算北歸。趙鼎說:“金人不能有作為了。”令諸將在諸淮間邀擊金兵,接連大敗金兵,金兵逃走。高宗對趙鼎說:“現在將士們奮勇爭先,各地守臣也回響自效,是朕任用你的功效啊。”趙鼎謝道:“都出自陛下明斷,臣哪出了什麼力。”有人問趙鼎說:“金人傾國來攻,人們都很畏懼,只有您說不足畏,為什麼呢?”趙鼎說:“敵兵雖然很多,但是應劉豫的邀約而來,並非本意,作戰必勝不力,因此知道敵人不足畏。”高宗曾經對張浚說:“趙鼎是真正的宰相,上天讓他輔助我中興,可以說是國家的幸運啊。”趙鼎建議金人逃歸,尤其應當博採眾議,做好善後工作。高宗便令呂頤浩等人商議攻戰守備,措置綏懷的策略。
紹興五年(1135年)二月,高宗回到臨安,升任趙鼎為左僕射、知樞密院事,張浚以右僕射兼知樞密院事,都督諸路軍馬。趙鼎把政事先後及應當召用的人才,分條列出放在座位邊,依次上奏實行,高宗命貴州防禦使趙瑗(即宋孝宗趙昚)為保慶軍節度使,封建國公,在行宮門外建資善堂。趙鼎推薦范沖翊善朱震贊讀,朝廷輿論認為二人是天下最佳的人選。趙鼎與張浚並相的時期被認為是南宋初年政治最清明的時期,有“小元祐”之稱。
建炎初年,高宗曾下詔說奸臣誣衊宣仁聖烈皇后保佑之功,命史院刊修。還未實行,朱勝非為相,高宗告訴他說:“神宗、哲宗兩朝史事多失實,不能傳信於後世,應當讓范沖刊定。”朱勝非說:“《神宗實錄》增加了王安石《日錄》,《哲宗實錄》經過蔡京、蔡卞之手,議論大多不正確,命官吏刪修,足以昭彰二帝的美德。”正好朱勝非去職,趙鼎以宰相監修二史,是非各得其正。高宗親書“忠正德文”四字賜給他,又把親筆寫的《尚書》一卷賜給他,說:“《尚書》所載為君臣相互戒飭之言,之所以賜給你,打算與你共保此道。”趙鼎上疏稱謝。
紹興六年(1136年)秋,劉豫派兒子劉麟、侄子劉猊分路進犯,當時張浚駐紮在盱眙楊沂中駐紮在泗水,韓世忠駐紮在楚州,岳飛駐紮在鄂州,劉光世駐紮在廬州,沿長江上下沒有軍隊,高宗與趙鼎十分憂慮。趙鼎寄信給張浚,打算命他與楊沂中合兵剿敵。劉光世請求拋棄廬州回到太平,又請求退保採石,趙鼎上奏說:“劉豫是逆賊,官軍與劉豫作戰而不能勝,或者甚至退守,怎么立國?現在敵人已渡過淮河,應當趕忙派遣張浚會合劉光世的軍隊掃盡淮南之敵,然後商議去留。”高宗讚賞他的計策,詔令二將進兵。張俊進軍至藕塘與劉猊大戰,大敗敵軍。趙鼎命令楊沂中趕到合肥援助劉光世,劉光世已放棄廬州回到江北。張浚寫信告訴趙鼎,趙鼎請高宗下詔給張浚:有不聽命者,聽任軍法處置。劉光世十分驚駭,又進兵至淝河與劉麟作戰,打敗敵軍,劉麟、劉猊拔營逃走。
張浚在長江,曾經派其屬官呂祉入京奏事,言詞誇大,趙鼎常加以減抑。高宗對趙鼎說:“日後張浚與你不和,必定由於呂祉。”後來張浚商議政事,語言稍微冒犯趙鼎,趙鼎說:“臣當初與張浚親如兄弟,因為呂祉離間,遂不和。現在張浚立功,應當讓他施展全部才能,張浚應當留任,臣應當去職。”高宗說:“等張浚回來再商議。”張浚曾經上奏請求高宗到建康府,而趙鼎與折彥質請求回到臨安府。張浚從前線回來後,請求乘機攻取河南,並且罷去劉光世軍政職務。趙鼎說:“捉拿劉豫固然容易,但是取得河南,能保證金人不再入侵嗎?劉光世歷代為將,無故而罷免,恐怕人心不安。”張浚於是不高興。在左、右兩相不睦的情況下,趙鼎請求辭去相位,以觀文殿大學士出知紹興府,時為紹興六年(1136年)十二月。
趙鼎真跡《毓秀帖》(私人藏)趙鼎真跡《毓秀帖》(私人藏)
紹興七年(1137年),高宗到建康,聽從張浚建議,罷免劉光世,以王德為都統制酈瓊為副,並受參謀兼兵部尚書呂祉節制。酈瓊與王德有舊怨,向呂祉傾訴,不得雪怨,於是捉拿呂祉,率領全軍投降偽齊(淮西軍變)。張浚引咎辭職,高宗以萬壽觀使兼侍讀之職召趙鼎急赴行在所建康,授尚書左僕射、同中書門下平章事兼樞密使,晉升四官,時為紹興七年(1137年)九月。高宗說:“淮西之事開始報來時,執政大臣們奏事都不當,只有朕不為所動。”趙鼎說:“現在對待諸將,尤其應該靜以待之,否則越會增加其驕蹇之心。”台諫互動指責淮西沒有防備,趙鼎說:“行朝擁兵十萬,敵兵攻來,自可足以抵抗,如有他變,臣身任其責。”淮西迄後沒有騷動。
趙鼎曾經請求降詔安撫淮西,高宗說:“等發配了張浚,朕會下罪己詔。”趙鼎說:“張浚已失去職位。”高宗說:“張浚罪當貶到遠方。”趙鼎說:“張浚的母親已老,而且有保護陛下之功。”高宗說:“功過不能相抵。”不久宮內批下達,張浚被貶到嶺南安置,趙鼎留住內批不發下去,並於次日早朝,邀約同僚們解救,高宗怒意一點不松,趙鼎竭力懇請說:“張浚的罪不過失策而已。凡人計慮,無不欲萬全,如果因為有一次失誤,便置之死地,後來者有奇謀秘計,誰還敢說出來?這件事關係到朝廷,並非只是臣私愛張浚。”高宗怒意才解,便命張浚以散官身份任分司,安置在永州
趙鼎再次任相後,有人指責他無所作為,趙鼎聽見後辯解說:“今日事勢就像人患了重病,應當靜下來養護。如果再加以攻砭,必定傷了元氣。”在他的力主之下,高宗從建康南下臨安,從此臨安正式成為南宋的行在所。金人廢黜劉豫,趙鼎派間諜招撫河南守將,壽、亳、陳、蔡之間,往往舉城或率部來歸降,得到精兵數萬,馬數千匹,知廬州劉錡也上言說:“淮北歸正者不斷,估計今年可得到四五萬人。”高宗高興地說:“朕常憂慮江、池數百裡間防禦空虛,現在得到這些軍隊,可以沒有憂患了。”

遭檜構陷

紹興八年(1138年),金人遣使議和,朝廷輿論認為不可信,高宗大怒。趙鼎說:“陛下和金人有不共戴天之仇,現在屈己求和,不惜這樣做,是因為二位先帝的靈柩及母后而已。群臣憤懣之辭,出於愛君,不可以成為罪過。陛下應當告訴他們說:‘講和並非我本意,因親人的緣故,不得已為之。只要得到二帝靈柩及母后(高宗生母顯仁皇后)回來,敵人即使背盟,我也沒有遺憾。’群臣看到陛下如此孝誠,必然會原諒。”高宗聽從他的意見,群臣議論方平息。之後高宗派王倫入金議和,趙鼎面授二十餘事,強調歲幣銀、絹不得超過25萬兩、匹,要求獲得劉豫統治的全部土地、拒絕接受金朝冊封等,可知他雖然主持議和,但極力維護宋朝的利益和國格。
電視劇《精忠岳飛》中的趙鼎電視劇《精忠岳飛》中的趙鼎
潘良貴因為向子湮奏事太久,將其叱退。高宗打算治他的罪,常同為他辯護,高宗打算一併斥逐。趙鼎說:“向子湮雖然無罪,而常同與潘良貴不應貶逐。”二人終於被逐。給事中張致遠認為不應因為向子湮而逐出二人,未書黃,高宗大怒,看著趙鼎說:“本來就知道張致遠一定會繳駁。”趙鼎問:“為什麼?”高宗說:“與潘、常諸人交好。”因為已有先入之言,從此不滿意趙鼎。秦檜繼續留下來奏事,出來後,趙鼎問道:“陛下說了什麼?”秦檜說:“陛下沒有說什麼,只擔心丞相不高興而已。”
紹興八年(1138年),高宗御筆親授和州防禦使趙璩節鉞,封吳國公。趙鼎反對,稱趙瑗所封的建國公是小國,而趙璩所封的卻是大國,主張給趙瑗建節,或封一等小國,以安人心。高宗說:“都是小孩兒,且與放行。”最後在趙鼎等人的堅持下,高宗不得不收回封趙璩為吳國公的成命。秦檜趁機進讒言說:“趙鼎欲立皇子,這等於是說陛下終身都不會再有兒子。應該等到陛下有親生兒子之後再立儲君。”
趙鼎在議和問題上與金朝據理力爭,與秦檜意見不合,到趙鼎因為力爭為趙璩封國一事忤逆高宗,秦檜乘機排擠趙鼎,又推薦蕭振侍御史。蕭振本是趙鼎薦引的,進入台閣後,彈劾參知政事劉大中,使其被免職。趙鼎說:“蕭振的本意不在劉大中。”蕭振也對人說:“趙丞相不待指責,就會自行去位。”正好殿中侍御史張戒指責給事中勾濤,勾濤說:“張戒攻擊我,是趙鼎的意思。”便詆毀趙鼎結交台諫官員及諸將。高宗聽後越是疑心,趙鼎稱病求免相,說:“劉大中持論公正,被章惇、蔡京之黨所嫉恨。臣的意見與劉大中相同,劉大中去職,臣怎能留任?”紹興八年(1138年)十月,趙鼎便以忠武軍節度使出知紹興府,不久加檢校少傅,改任奉國軍節度使。趙鼎罷相時,秦檜率領執政大臣前去送行,趙鼎對他不禮遇,一揖而去,秦檜越是恨他。

身死海南

趙鼎被外放後,王庶入宮晉見,高宗對他說:“趙鼎兩度為相,對於國家有大功,兩次輔助親征都能取勝,又鎮撫建康,朝廷安全無患,真是他人不如啊。”此時,王倫與金使蕭哲、張通古來臨安,以撫諭江南為名,高宗嘆息著對王庶說:“如果五天前得到這個訊息,趙鼎豈能離去?”
當初,張浚推薦秦檜可共興大事,趙鼎再次任相時也這么說。但是秦檜心機深險,外表隨和而心中持異見。張浚當初求去,有旨召趙鼎。趙鼎罷相出知紹興府後請求奉祠,秦檜討厭他逼迫自己,改任他知泉州,又嗾使謝祖信彈劾趙鼎曾接受張邦昌的偽命,便奪其節鉞。御史中丞王次翁彈劾趙鼎治郡廢弛,高宗遂命趙鼎回臨安提舉洞霄宮。趙鼎從泉州歸來,又上書議論時政,秦檜怕他重新被起用,讓王次翁又彈劾他曾接受偽命,貪污都督府十五萬緡錢,貶謫於興化軍。彈劾他的人仍不罷休,朝廷命他遷移到漳州,又責授他為清遠軍節度副使,安置在潮州
趙鼎在潮州五年,閉門謝客,不談時事,有人詢問,他只引咎自責而已。御史中丞詹大方誣衊他受賄,囑令潮州知州把他遷移到吉陽軍(今海南三亞),趙鼎上謝表說:“白首何歸,悵餘生之無幾;丹心未泯,誓九死以不移。”秦檜見後說:“這個老頭還像以往那樣倔強。”
趙鼎在吉陽三年,隱居深處,門下故吏都不敢通信問候,只有廣西主將張宗元時時送些醪米。秦檜知道後,命本軍每月開其存亡申報。趙鼎派人告訴他的兒子趙汾說:“秦檜一定要殺我。我死了,你們沒有憂患;不然,禍及一家。”他之前患病,自撰墓中石,記載鄉里及任職年月。到這時,自書墓銘說:“身騎箕尾歸天上,氣作山河壯本朝。”(後人把“騎箕尾”指代國家重臣之死)。遺言囑咐他的兒子請求歸葬,便絕食而死,時為紹興十七年(1147年)八月二十日,天下人聽說後十分悲痛。紹興十八年(1148年),得旨歸葬。
宋孝宗即位後,追贈趙鼎太傅,賜諡號“忠簡”,追封豐國公。淳熙十五年(1188年),趙鼎與呂頤浩、韓世忠、張俊得以配享高宗廟庭。其子孫十二人都被授任官職。

藝術造詣

趙鼎善文、詩、詞。文章多為奏疏,氣勢暢達,“渾然天成”(《宋史》本傳)。宋人黃升稱其詞“婉媚,不減《花間集》”(《中興以來絕妙詞選》)。《四庫全書總目》說他“本不以詞藻爭短長,而出其緒餘,無忝作者,蓋有物之言有不待雕章繪句而工者”。
趙鼎肖像及趙鼎珍貴墨跡趙鼎肖像及趙鼎珍貴墨跡
趙鼎身經靖康之變,詞中不乏傷時念亂之作。如寫於建炎元年(1127年)的《滿江紅·丁未九月南渡泊舟儀真江口作》:“淒望眼,征鴻幾字,暮投沙磧。試問鄉關何處是,水雲浩蕩迷南北。”懷念為金人占領的家鄉,憂慮國家前途,真切感人。他的《點絳唇·春愁》等詞,也是佳作。
其傳世墨跡有《毓秀帖》和《趙鼎楷書札子》。

個人作品

趙鼎有《忠正德文集》10卷(清道光年間刊本)。《直齋書錄題解》有《得全居士集》3卷,已佚。《四印齋所刻詞》有《得全居士詞》1卷,今存詞45首。《全宋詩》錄有其詩。

人物評價

趙構:①肅宗興靈武得一李勉,朝廷始尊。今朕得卿,無愧昔人矣。②朕每聞前朝忠諫之臣,恨不之識,今於卿見之。③近將士致勇爭先,諸路守臣亦翕然自效,乃朕用卿之力也。④趙鼎真宰相,天使佐朕中興,可謂宗社之幸也。⑤趙鼎兩為相,於國有大功,再贊親征皆能決勝,又鎮撫建康,迴鑾無患,他人所不及也。
趙鼎塑像趙鼎塑像
羅誘:而趙氏自播遷之後,鉅公碩德隨已滅,而所與謀事者,不過六七輩。……趙鼎雖大器,然孤身在外,進不容於朝。……是數子輩,皆闒茸之士,非宰相才也。
韓世忠:趙丞相真敢為者。
秦檜:此老倔強猶昔。
胡銓:以身去國故求死,抗議犯顏今獨難。閣下大書三姓在,海南惟見兩翁還。一丘孤冢寄窮島,千古高名屹泰山。天地只因慳一老,中原何日復三關?
沈公雅:趙丞相鎮靜,德量之懿;而諳練事機,則恐於秦公不逮。
龔茂良:中興名相如趙鼎,勛臣如韓世忠,皆未有謚,如朝廷舉行,亦足少慰忠義之心。
楊萬里:異時名相如趙鼎、張浚,名將如岳飛、韓世忠,此金人所憚也。
宇文價:智慮湛明,學識醇固。北邊受敵,力贊親征。國本未正,建萬世之長策。望實高劭,斯民具瞻。
朱熹:①趙忠簡卻曉事,有才,好賢樂善,處置得好,而大義不甚分明。②看他做來做去,亦只是王茂弘(王導)規摹。當時廟論大概亦主和議。……使當國久,未必不出於和。但就和上,卻須有些計較。如歲幣、稱呼、疆土之類,不至一一聽命如秦檜之樣,草草地和了。後來秦沒意智,乃以“不合沮撓和議”為詞,貶之,卻十分送個好題目與他。③意思好,又孜孜汲引善類,但其行事亦有不強人意處。如自平江再都建康,張德遠(張浚)極費調護,已自定疊了。只因酈瓊叛去,德遠罷相,趙公再入,憂虞過計,遂決還都臨安之策。一夜起發,自是不復都金陵矣。④趙丞相亦自主和議,但爭河北數州,及不肯屈膝數項禮數爾。至秦丞相,便都不與爭。趙丞相是西人,人皆望其有所成就,不知他倒都不進前!方子錄云:“趙元鎮亦只欲和。但秦檜既擔當了,元鎮卻落得美名”。⑤趙丞相,中興名臣一人而已,然當時不滿人意處亦多。且如好伊洛之學,又不大段理會得,故皆為人以是欺之。⑥趙丞相收拾得些人材,然亦雜,如喻子才之徒亦預焉也。
陸游:嗚呼!不可謂偉人乎?
辛棄疾:佐國元勛,忠簡一人。
脫脫:夫謀國用兵之道,有及時乘銳而可以立功者,有養威持重而後能有為者,二者之設施不同,其為忠一而已……及趙鼎為相,則南北之勢成矣。兩敵之相持,非有灼然可乘之釁,則養吾力以俟時,否則,徒取危困之辱。故鼎之為國,專以固本為先,根本固而後敵可圖、讎可復,此鼎之心也。惜乎一見忌於秦檜,斥逐遠徙,卒齎其志而亡,君子所尤痛心也。竊嘗論澤、鼎之終而益有感焉。澤之易簀也,猶連呼“渡河”者三;而鼎自題其銘旌,有“氣作山河壯本朝”之語。何二臣之愛君憂國,雖處死生禍變之際,而猶不渝若是!而高宗惑於憸邪之口,乍任乍黜,所謂“善善而不能用”,千載而下,忠臣義士猶為之撫卷扼腕,國之不競,有以哉!
王佐:身騎箕尾壯山河,氣作中原勝概多。立贊建康開左纛,左揮羯虜倒前戈。孤忠惟有皇天在,萬口莫如國是何?直待崖州滄海涸,英雄遺恨始消磨。
薛應旗宋哲宗之世,非無范純仁韓忠彥也;南渡之時,非無李綱、趙鼎也;其後非無真德秀魏了翁文天祥也,如不用,何哉?
王世貞:吾嘗取宋南渡以後之才,而合晉南渡以後之才,比之大約謂宋略不如晉,止是緣餙儒術可觀耳,緣餙儒術其可觀者在此,其沒世不振亦在此,又謂趙元鎮可比吾家始興(王導) ,然不如始興巧,而善收采物情,其和平練事足相當,弱亦稱是。
王夫之:張浚、趙鼎力主戰者,而首施兩端,前卻無定,抑不敢昌言和議之非。
林時對:國之任相,猶室之任棟;用匪其材,鮮不顛覆。雖雲大廈將傾,非一木能支;然轉亡為存、圖危於安,不乏斡旋補救之術。如危而不持、顛而不扶,則將焉用彼相矣。……即東晉偏安用謝安石(謝安)、桓玄叔(桓沖),遂延典午之祚。北宋南渡,用李伯紀(李綱)、趙元鎮,再奠藝祖之基。國以一人興,豈不誠然哉!
全祖望:中興二相,豐國趙公嘗從邵子文游,魏國張公(張浚)嘗從譙天授游。豐公所得淺,而魏公則惑於禪宗,然伊洛之學從此得昌。
嵇震:臨江決勝阻投鞭,靖獻孤忠誓補天。和議君臣甘一德,中興元老死窮邊。山河壯氣存華表,風雨荒祠泣杜鵑。橐筆偶來炎徽外,一回憑弔一潸然。
黃錦祥:鼎繼藝祖之德,力挽安邦,忠烈昭著。今見趙公遺珍,猶睹鉅賢。千古名相,不朽頌傳。
蔡東藩:①得趙鼎、張浚為相,得岳飛、韓世忠為將,此正天子高宗以恢復之機,令其北向以圖中原,不致終淪江左也。②將相和則士心附,此古今不易之至言。趙鼎、張浚為左右相,鼎居內,實握相權,浚居外,相而兼將者也。觀劉豫之分道入寇,而鼎、浚二人,內外同心,因得奏績,此非將相二人和衷之效乎?厥後以呂祉之讒間,即至成隙,鼎固失之,而浚亦未為得也……要之私心一起,無事可成,鼎與浚為宋良臣,猶蹈此失,此宋之所以終南也。
歷代群英歌》:①張浚經略有方,趙鼎力真宰相。②趙鼎秉衡朝士賀,魏公堂軸眾心傾。

逸聞趣事

馮益風波

偽齊皇帝劉豫曾在山東張貼告示,散布謠言說:御醫馮益派人收買飛鴿。告示中並有一些不敬的話。泗州知州劉綱將此事稟奏朝廷。張浚要求宋高宗斬馮益以釋清謠言。趙鼎隨即上奏道:“馮益的事曖昧不明,然而在若有若無之間,已關係著國家的體統。但是朝廷如果完全不加處罰,外面的人一定認為陛下確實派馮益做這種事,這會損害皇上的盛德,不如暫時解除他的職務,外放到別處去,以消除眾人的疑惑。”高宗聽後很高興,便將馮益外放到浙東。
張浚不滿趙鼎反對他,趙鼎說:“自古以來,想除去小人如果操之過急,小人一夥會團結起來,禍害就大了;如果緩慢漸進,可使他們自相排擠。目前以馮益的罪,雖處死也不足以大快天下人之心,然而宦官們怕陛下習慣用處死來處理這種事,一定極力為馮益開脫罪行;不如把他貶到遠處去,既不牴觸陛下的心意,宦官們看到貶謫的處分尚輕,一定不會極力營救,又慶幸出來一個空缺,一定一個個圖謀進用,怎肯容納被貶的人呢?如果現在就大力打壓他們,這些人一定對我們起反感,那么他們的黨羽組織將更堅固而不可破。”張浚這才嘆服。

直言進諫

當初,高宗回到臨安,內侍移竹栽入內宮,趙鼎看到,責怪說:“艮岳花石之擾,都出自你們這些人,現在想重蹈前轍嗎?”便上奏此事,高宗改變臉色而道歉。有位戶部官員送錢入宮,趙鼎召他到相府嚴厲指責。次日,問高宗:“某人獻錢嗎?”高宗說:“朕要求的。”趙鼎說:“某人不應獻錢,陛下不應求錢。”便調此人到地方任職。
趙鼎曾經舉薦胡寅魏矼晏敦復潘良貴呂本中張致遠等數十人分布朝廷,再次任相後,上奏說:“現在清議贊善的,如劉大中、胡寅、呂本中、常同、林季仲等人,陛下能任用他們嗎?嫉賢長惡,如趙霈、胡世將、周秘、陳公輔等人,陛下能斥去嗎?”高宗為他調胡世將之官,而陳公輔等人不久被任地方官。高宗曾在宮中批示把兩個人交付朝廷升遷。趙鼎說:“疏遠小臣,陛下怎么知道他們的姓名?”高宗:“常同稱譽他們。”趙鼎說:“常同知道他們是賢才,為什麼不公開上章薦引?”

親屬成員

  • 父親:趙圮
  • 母親:樊氏,教育趙鼎成長。
  • 兒子:趙洙、趙汾、趙渭
  • 女兒:趙三十六娘

史料記載

宋史·卷三百六十·列傳第一百一十九》
宋元學案·卷四十四·趙張諸儒學案》

後世紀念

海南人對趙鼎景仰有加。康熙年間,崖州地區就將他與李德裕胡銓等人一起祀入“五賢祠”;後來,府城的“五公祠”也是為了緬懷趙鼎等人而建。
五公祠五公祠

藝術形象

文學形象

古典小說《水滸傳》中,有諫議大夫趙鼎勸說宋徽宗招安梁山眾將,因此得罪蔡京等權臣而被革職的描寫,這一趙鼎的原型或為歷史人物趙鼎。
《於文龍水滸人物譜》中的趙鼎《於文龍水滸人物譜》中的趙鼎

影視形象

1994年電視劇《岳飛傳》:張錚飾演趙鼎。
2013年電視劇《精忠岳飛》:田京泉飾演趙鼎。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