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簡介
藍天蔚(1878—1921),民主革命家,湖北武漢人。初就學於
武備學堂,旋被送往日本
士官學校深造。時帝俄侵略我東三省,他甚為憤慨。後日俄戰起,組織義勇隊,並被推為隊長,助日抗俄。回武昌後,任將弁學堂等校軍事教習。因與革命黨人有聯繫,為
張彪所疑,遂辭職。旋由
吳祿貞推薦,赴日考察,回國後被任為第二
混成協統領,駐防奉天。辛亥
武昌起義後,與
張紹曾、吳祿貞密謀回響,議定
奉天獨立。
吳祿貞等被
袁世凱殺害後,他也被總督
趙爾巽逐出奉天。遂走大連、上海。不久復回奉天,被舉為關東革命大都督;孫中山亦任命他為
北伐軍第二軍總司令。
南北議和後,趙爾巽任奉天都督,他辭職南下,客居蘇杭間。後袁世凱派他出國遊歷。回國後,支持孫中山,暗中資助廣州革命
軍政府,並任鄂西聯軍總司令,據有恩施以西一帶。1921年1月,被
孫傳芳和
吳光新擊敗。後退隱四川夔州(今重慶奉節),於夔縣被但懋辛軍逮捕。3月31日被送至重慶時,自殺(或謂為川軍所害)。
人物生平
少年大志 遠赴他鄉
藍天蔚,字秀豪,1878年1月出生於湖北
黃陂縣(今武漢市黃陂區)藍家大灣。父親藍詳彥是個樸實的農民,種田為生,兼做裁縫,粗通文墨。藍天蔚是長子,妹妹藍菊娣,二弟藍才蔚,三弟
藍文蔚,
兄弟姊妹共4人。
藍天蔚幼讀於漢陽,秉性聰慧,曾應
童子試。少有大志,倜儻不羈,喜
任俠,通文學,尤酷愛軍事,他說:“文事必兼武備。”跟隨湘軍宿將陶樹思、周蘇明學習軍事。
藍天蔚的青少年時代,正是中國人民面臨民族危機的時代。1894到1895年間爆發的甲午中日戰爭,給藍天蔚以巨大的震動。他暗自立下救國志願,發憤讀書,慨然以天下為己任。
1896年1月,署兩江總督張之洞從南京調回
湖廣總督本任,將在南京編練的自強軍中的護軍前營帶到湖北,編練新軍。監天蔚決心從軍習武,強國雪恥.遂投筆從戎,入武昌新軍工程營為卒。
留學日本 探求真理
1899年冬,藍天蔚以優異成績被湖廣總督張之洞選送赴日本留學。他東渡日本,先入
士官學校的預備學校--
成城學校,結業後又到日本陸軍
聯隊實習半年,於1902年升入日本士官學校
工兵科,為中國第二期留日士官生。藍天蔚在校期間,結識了
吳祿貞、
張紹曾,三人學習成績突出,志趣不凡,被人們稱為“
士官三傑”。
藍天蔚在日本留學期間,受孫中山民主革命思想影響,開始走上革命道路。1902年底,藍天蔚與劉成禹、
李書城等鄂籍留日先進青年10餘人在東京組織了
同鄉會,並創辦了留學生界第一個以省名命名的刊物--《
湖北學生界》,以“輸入東西學說,喚起國民精神”。
胸懷祖國 勇拒沙俄
1903年春,沙俄拒絕按約從我國東北撤兵,並向清政府提出七項新的侵略要求,妄圖永久霸占我國東北。訊息傳到日本,廣大中國留學生無不義憤填膺,掀起了一場“
拒俄運動”。藍天蔚積極投身於這場轟轟烈烈的愛國運動之中。4月29日,在東京神田錦輝館召開的全體留學生大會上,他與
黃興、
鈕永建等發起組織“
拒俄義勇隊”。5月2日,改名為學生軍,推舉藍天蔚為隊長。
1903年5月3日,藍天蔚對參加學生軍的全體人員進行體格檢查,根據身體的強弱編成甲、乙、丙三個區隊,每個區隊下編四個分隊。在編隊會上,藍天蔚慷慨講演,熱情讚頌同學們不顧個人安危,抗俄救國的英雄壯舉。他說:“今者同志諸君子,仗大義,發公憤,怵於亡國之禍,欲以至貴至重之軀,捐之沙場,以拒強虜,以爭國權,誠中國有史以來未有之光彩,亦誠中國有史以來未有之慘劇也廣藍天蔚慷慨激昂的發言,極為有力地鼓舞了全軍士氣。
藍天蔚率隊操練,擬開赴東北抵禦沙俄侵略軍,清廷聞之十分恐懼和惱怒,密諭:“昨據
袁世凱密折,內言東京留學生藍天蔚等各若干人,編集數軍,希圖革命,”“朕以為該學生等既反叛朝廷,朝廷亦不得妄為姑息。”留學生們的愛國行動雖然遭到了中外
反動派的共同鎮壓,學生軍被迫解散,但藍天蔚等多主張改變面目,而精神不解散。
拒俄運動“於革命推進與有力焉,當時孫中山先生極為贊成。”
武昌聚會 運動新軍
1903年5月下旬,清廷命時任
湖北巡撫兼署
湖廣總督端方將藍天蔚召回國內,準備對他嚴加懲處。同學們對藍天蔚回國的安全十分擔心,紛紛勸他不要回國。藍天蔚笑著說:“救國者,國人之責,吾一身安足惜。”藍天蔚回到武漢,面對
清政府統治者的嚴厲責問毫無懼色,他痛言國事日非,外患日逼,國人憤發為雄,不可遏制。清政府一方面看到藍天蔚是個難得的人材,另一方面因懾於藍天蔚的聲望,怕引出更大的麻煩,遂不敢加害於他。
藍天蔚在回國這段時期,經常前往武昌水陸街
吳祿貞住宅,與吳祿貞同倡革命。吳祿貞、藍天蔚等在武昌
花園山設立秘密機關,’向武漢軍學兩界的愛國青年宣傳革命思想。許多革命青年如
呂大森、
朱和中、
胡秉柯、
曹亞伯、
李書城等都加入
花園山聚會者行列,他們在商討革命方略時最先提出了“運動新軍”的戰略思想。
當時,清政府正向全國大力推廣北洋和湖北訓練新軍的經驗,急需大批掌握新式軍事科’學知識的軍事人材,有人對
端方說:“藍天蔚軍學宏博,未可淺嘗輒止,請復東渡入兵工學校。”端方為了籠絡人材,遂同意藍天蔚繼續返日學習,並特地要藍天蔚從
湖北新軍中選拔50名優等生一起去日本學習軍事。藍天蔚正想“運動軍隊”,於是復東渡日本繼續學習,並悉心安排隨去的50名學生分別學習軍事、輜重、軍醫等各種專門軍事知識,鄂軍人材之備此為嚆矢也。
1904年春,
日俄戰爭爆發,中國
東三省成了兩個帝國主義強盜廝殺的戰場,可是腐敗透頂的
清政府卻宣布“局外中立”。藍天蔚焦慮萬分,痛心疾首,聯絡
吳祿貞、
張紹曾拍電報給清廷,提出返國組織義勇軍對俄作戰,勿須日軍到中國驅逐俄軍等倡儀。然而清廷竟復電拒絕。藍天蔚在東京與留日諸同志組織義勇
鐵血團,藍天蔚為隊長,計畫各回原籍分途進行革命。
治軍桑梓 培育英才
由於日本
士官學校因.日籍學生全體提前入伍被抽調參加日俄戰爭而停辦一年,當時國內正極需軍事人材,1904年6月,藍天蔚應京師
練兵處之召提前回國,赴京任職。
藍天蔚在赴京途經湖北廣水時,
張之洞在行營親開中門相迎,勸藍留在湖北。藍天蔚遂留鄂,被張之洞授為
湖北新軍訓練營務處(後改湖北
督練公所)教練兼湖北將弁學堂和武高、武師等學堂軍事教習。1904年冬,任湖北新軍暫編第一鎮正參謀官。1906年冬,任湖北新軍第三十二標統帶兼湖北督練公所參謀。
藍天蔚治軍桑梓,努力培養鄂軍人材,顯示出其卓越的軍事才能。“門下且數千人矣”,“其居軍也,日與士卒講習無倦容;暇則慰問病苦如家人父子”,“教導則循循善誘,英才多所養成;訓練則在在從嚴,士卒偏皆誠服。”藍天蔚成為湖北新軍中深受士兵愛戴的將領,被尊為明師,贈匾
獻旗,名傳湖北全軍。日本教官小島經常對人說:“藍天蔚學識優長,深得人心,有輔佐才能,無驕傲惡習,這種優秀少壯軍官,就是在日本軍隊中,也實不可多得。”1906年秋,
清政府在河南彰德舉行秋操,北洋
袁世凱湖北
張之洞各練之新軍舉行南北新軍的大演習。;藍天蔚擔任南軍總參謀官。會操3日,南軍均占優勢。閱兵大臣總評說:“南軍總參謀官藍天蔚計畫周詳,輔佐適宜,使敵進退維谷,深合戰況。”
早在1904年,藍天蔚就在新軍工程第八營中設立隨營學堂,“乘其機而播其革命之種子耳。”他在新軍中倡辦一團體,名叫“學友會”,每逢星期日下午,所有參加的學員均須聽藍天蔚的演講。藍天蔚在演講中除講授
軍事科學知識外,經常結合時勢大講印度被滅、波蘭亡國之慘狀,及甲午之戰、
八國聯軍侵華、中國失敗之原因,常痛哭流涕,聽者無不感動落淚。
藍天蔚任第八鎮正參謀官後,在鎮司令部內開辦一“自習室”。名義上研究學術,實際是集結了新軍內一批革命志士,暗中開展革命活動。如當時陸軍第八鎮步隊第二十九標之隊官何錫蕃、排長賓士禮,三十標之隊官
謝元愷,三十一標之隊官普民康、排長姚瑞龍,三十二標之隊官
許兆龍、排長周慶詩?馬隊第八標隊官
楊璽章、傅人傑,炮兵第八標之隊官蔡得懋、排長李錦營,工兵第八營之隊官
吳兆麟、排長姚金鏞等50多人,每逢星期六下午晚操畢後,不論風霜雨雪,都要往鎮司令部正參謀官藍天蔚之自習室報到,聽候考問一周教練士兵的情況並處理公文的方法,尤其是討論革命進行的辦法時只許口頭辯論不準筆記,有時先令寫大意而後發言,所有草稿均在會後當場焚毀,不準攜出片紙隻字。
藍天蔚是同盟會的老會員,由於革命工作的需要,他不能公開擔任科學補習所及
日知會中具體的領導工作,而賞以同·盟會員的身份,列席閂知會召開的有關會議。他為日知會介紹人員、捐助經費、暗通訊息、庇護會員。有記載的一次捐助經費就達50元。他巧妙地利用其地位和身份掩護、營救革命黨人,如日知會會員
季雨霖、
熊十力等。
1906年,藍天蔚任新軍三十二標
統帶後,以整頓部隊為名,招募大批富有新思想的知識青年入伍。如一次在
黃陂募兵,入伍的96人中,就有12個
廩生、24個秀才。這就為接受革命思潮提供了條件。藍天蔚針對知識青年喜愛讀書的特點,在標內成立“讀書會”,許多革命青年如
黃申薌、單道康,孫長福、
劉鎮湘、楊文煒、
張樹堂、許必達等都參加了“讀書會”。藍天蔚親自捐資印書,對士兵灌輸革命知識。在讀書會的基礎上,藍天蔚在本標讀書會之各班學兵中選擇優秀激進者;如黃申薌、單道康,吳紹奎等,明考暗保為湖北陸軍特別國小堂學生;使能廣泛傳播革命種子。-陸軍特別國小堂實際成為宣傳和組織革命的重要基地。某日秋季演習,藍天蔚在武昌石牌嶺演習地,以日本持戰勝之威,強逼清廷訂《
馬關條約》為題,對官兵演講。其演詞中有“匈奴未滅,何以家為”、“
還我河山”等句,“我們要真實執行,方可無愧於古人”等語。官兵知道藍天蔚演詞之用意,同聲呼號“復國強兵,剷除仇人!”
由於藍天蔚與革命黨人接觸頻繁,“
黃興、
鈕永建等皆出其門”,遂引起了當局的懷疑。1906年12月4日,同盟會發動了大規模的萍、瀏、醴起義,藍天蔚至萍鄉察看地勢,擬在該處設立
兵工廠,有人告密於第八鎮統制
張彪說:“天蔚同謀革命,請殺之,不然或逐之。”張彪派人監視藍的行動,藍天蔚遂辭職離鄂赴奉。
藍天蔚和許多革命黨人先後長期地在
湖北新軍中做了大量紮實的“運動軍隊”的工作,使革命思想在湖北新軍中深入人心,為
武昌起義的爆發準備了必要的條件。1907年,
端方由
湖北巡撫調任
直隸總督入京晉見時,慈禧對端方說:“造就人材的是湖北,我所慮的也在湖北。”
1911年4月,革命黨人在武昌洪山寶通寺討論推舉
黎元洪為臨時都督的會議上有這樣一段對話。
問:“黎非同志,何以推他為都督?”
答:“革命黨人中間並非沒有首領人材,藍天蔚在第三十二標的時候,大家即有意推藍為都督,但他遠在瀋陽,一時不能南來。”
後來,武昌起義爆發後,單道康、
許兆龍等500多人先後三次電請藍天蔚來鄂充任都督,由於清廷扣留,電報無法傳送,又當時藍天蔚已在離奉赴滬途中,電報無法追送,才只得作罷。然而藍天蔚在湖北新軍中培植的革命苗芽已經成長開花,他們在武昌首義中都發揮了積極的作用。
振旅遼瀋 籌謀起義
1907年,藍天蔚與宋教仁、
吳祿貞、
張紹曾在東北成立同盟會遼東支部,藍天蔚為支部負責人之一,積極籌謀策動北方新軍革命。 為了掌握北方新軍的領導權,藍天蔚被當時在北方新軍中任職的吳祿貞推薦給
東三省總督錫良,因“錫良久聞君名,厚贈之”,令藍赴日本考察軍事。1908年秋,藍天蔚再次東渡日本,在日本考入
陸軍大學。
日本陸軍大學是一所培養高級軍事人材的學校,按日本政府的規定,該校不收外國留學生。由於藍天蔚軍學宏博,成績優異,被破例收入。藍天蔚在日本陸軍大學認真學習嶄新的
軍事科學知識,造詣愈深。1910年,藍天蔚歸國被任命為新軍第二
混成協統領,駐紮於
奉天北大營。
藍天蔚在第二混成協內“除舊布新”,深入做亡兵的發動工作。有一次,該協一名中士某進城採購貨物,
日本警察無理干涉他的行動,結果發生口角,該中士以1人打傷日警10餘人,並安全回到部隊。當時日本駐奉天領事出面交涉,要藍天蔚懲辦這名中士。藍天蔚回覆說:“此種士兵的小衝突,談不到交涉,否則,就約定地點,我們來乾一下子亦可。”
日本侵略者只會欺軟怕硬,他們看到藍天蔚的態度如此堅硬,反倒無可奈何。藍天蔚不但未處理這名士兵,反而立即將這名士兵提升為
司務長。於是全軍士氣一振,對藍天蔚愈加信仰。
藍天蔚在做好發動新軍工作的同時,還廣泛聯絡東北各地的農民武裝和“
馬俠”。如
莊河、
復州、
鳳凰城等地的農民組織——聯莊會,以及遼北的綠林首領專搶日本人的
於春圃和專搶帝俄大車的劉單子,遼西的
鄭梅生、劉景雙等,都在藍天蔚的影響下加入革命隊伍。
秦誠至在回憶當時的革命活動情況時寫道:“藍駐在瀋陽大北邊門外的
北大營。當時我家住在北大營迤西約二里的
瓦子窯村(現屬瀋陽市
皇姑區),大約1910年10月吧,我在國小校上學,藍協統來我們學校參觀,第二天又請這一帶國小教員吃飯,又和這些人拜把子。我很奇怪,
協統和國小教員結拜,太不相稱了,當時還不了解他是為了革命。”
當時對宋教仁提出在北方或首都發動革命的戰略思想,被認為是上策。同盟會不斷派遣人員來東北協助遼東支部工作,如林伯渠來吉林各學堂中宣傳革命思想;
廖仲愷利用同鄉關係打入
吉林巡撫陳昭常幕中,秘密開展革命工作;
徐鏡心奔走於
東三省軍政界做聯絡工作。在大家的努力下,到1910年底,同盟會遼東支部已發展到100多人,聯繫的民眾達35,000人。這時
吳祿貞已調任新軍第
六鎮統制,駐紮在保定、石家莊一帶;
張紹曾調任新軍第二十鎮統制,駐紮在
奉天、
直隸東部沿海一帶。藍天蔚與吳祿貞、張紹曾領導的北方這三支新軍約有 3萬餘眾,就像一把利刃安插在清王朝的心臟地區。
灤州兵變 誓掃帝制
1911年,清王朝準備於6月在
永平灤州一帶舉行秋操演習。藍天蔚與
吳祿貞、
張紹曾在一次秋操準備會議上見面,三人秘密商議:“乘此秋操,新軍實彈射擊,先將
禁衛軍掃清,再整軍入京,密約武漢同時舉兵,使清廷首尾難顧,一舉滅之。”
正當北方的新軍準備在秋操演習時發動起義之際,湖北的革命黨人在同盟會中部總會的領導下也正在抓緊籌划起義。南北兩方革命黨人聯繫後,決定“待北方秋操進行後,南北兩方同時舉事。”然而,一系列突發事件促使湖北黨人提前發動起義,1911年10月10日,武昌的新軍工程第八營首先發難,打響了摧毀清王朝的武裝起義的第一槍。“霹靂一聲,舉國震動”,辛亥革命終於爆發了。惶恐萬分的清廷風聞秋操新軍革命計畫,深恐肘腋之下的北方新軍群起回響,慌忙下令停止水平秋操,阻止新軍的集中,並將
禁衛軍撤回北京防護京城。
1911年10月24日,藍天蔚和
張紹曾等屯兵灤州,聯名電奏清廷,提出“請願意見政綱十二條”,要求在當年之內“立開國會”,由國會起草制訂憲法,“君主不得否決之”,“特赦擢用革命黨人”等。這個電報名為“兵諫”,其實是一道最後通牒,威脅
清政府要把多年來拖延未辦的大事在兩個月內全部辦完,如果敢道半個不字,他們馬上殺奔北京,絕無討價還價之餘地。在清王朝與
革命軍生死搏鬥的關鍵時刻,手握重兵的藍天蔚、張紹曾等高級將領提出這樣的政綱,不啻是給清王朝迎頭一棒,迫使清王朝不得不下罪己之詔,頒布“重大信條十九條”,完全接受了這個政綱,這就是歷史上有名的“
灤州兵諫”。
接著,
吳祿貞部又阻截了清政府運往武昌前線的軍火,清廷的最高統治者更加焦慮不安。為了穩住“
士官三傑”,以防不測,清廷使出了一箭雙鵰的毒計,令吳祿貞脫離第六鎮本部前往灤州“宣慰”。吳祿貞到達
灤州後,吳、張、藍秘密籌劃,以灤州張部為第一軍,
奉天藍部為第二軍,保定吳部為第三軍。一軍奔
豐臺,三軍赴
長辛店,二軍出
山海關策應,三路直逼京津,一舉推翻清王朝。但是,他們的計畫被告密了,清廷將停放在灤州及奉天的全部車皮秘密調往北京,原訂的運兵計畫遭到破壞。1911年11月7日,
吳祿貞不幸被暗殺於石家莊,起義未能照計畫進行。 橫戈躍馬 遼瀋舉義 屢遭挫折,摯友被難,並沒有使藍天蔚心灰意冷,怯步不前。為了推翻
清王朝在
東北地區的反動統治,奪取全國革命的勝利,藍天蔚在東北三省繼續開展鬥爭。
1911年11月12日,按革命黨人原計畫,在
諮議局召開奉天各界和各自治團體大會,藍天蔚布置他的部下從北大營開進城內,準備大部分兵力進城後,占據總督署及重要庫房。然而出乎藍的預料,炮兵竟將炮口指向諮議局。這時藍天蔚得知起義計畫已被他手下的一個營長李和詳告密,
趙爾巽已調
張作霖的舊軍巡防隊入城鎮壓革命。1911年11月14日,清廷撤銷了藍天蔚的
協統職務。
藍天蔚的行動受到嚴密監視,處在十分危急之中,他的住所四周偵卒密布,幾乎使他不得脫身。後來,他在友人
蔣百里、
伍祥禎的幫助下,避開監視,易衣遁至大連。
藍天蔚到大連後,在
南滿鐵路的日本旅館中所設的秘密機關內設立總指揮部,代表關外革命軍政府與
奉天省內各地革命力量聯繫,積極籌劃全省起義。當時,大連是日本的
租借地,日本駐華公使伊集院向日本
外務大臣內田康哉報告:“藍天蔚刻下正在大連,自稱關外臨時都督,已與
復州、
莊河、
鳳凰廳及
遼中等地互通聲氣,準備舉事。”
在一切工作準備就緒後,1911年11月26日,東北各地的革命組織、革命團體發動起義,
柏文蔚、
商震、
方剛、
劉乾等正式舉天蔚為中華民國
軍政府臨時關東大都督。藍天蔚發布起義檄文,宣告:“
武昌起義之後,全國回響,本
都督奉軍政府命,籌謀恢復關東一帶,已經一月有餘。一切布置,均臻完備。義師到處,行動文明,聯契約胞,恢復關東三省,共圖推倒清政府,輔助軍政府,建立共和民國。”號令一下,革命的烈火迅速燃遍東北三省。
東北是滿清王朝的“祖宗發祥之地”,自藍天蔚領導
東三省起義以來,當局極為震動。清廷一方面增調兵力,拚命鎮壓東北各地的起義軍;另一方面勾結日本政府,破壞大連革命指揮機關,抓緊搜捕藍天蔚等革命黨人。面對這種形勢,為了使東北地區的革命鬥爭繼續發展下去,取得最後的勝利,藍天蔚決定親赴南方,以取得對這一地區鬥爭的支持。1911年11月底,藍天蔚由大連乘船經煙臺前往上海。
率師北伐 直搗幽燕
1911年12月初,藍天蔚由大連來到了上海。當時南方革命黨人已光復上海、南京,各省革命黨人紛紛集中上海,正在籌建臨時政府。有些人被勝利沖昏了頭腦,產生了“革命已經成功”的錯覺;有些人則一味追求個人的官職與利祿,以至爭權奪勢,水火不容。看到這種情況,藍天蔚十分痛心,泣告眾人:“目前
漢陽已被清軍攻破,清廷正在進行最後掙扎,敵眾我寡,大家齊心協力尤恐難於取得最後勝利,現在竟內訌起來,重蹈
太平天國的覆轍,這怎么能行呢?”說罷舉槍自擊,擊傷了左腕。藍天蔚的言行使部分革命黨人深受感動,他們遂于歸好,而藍天蔚的名望也由此日隆。
1911年12月25日,孫中山從國外回到上海,29日被17省代表會議推舉為臨時大總統。1912年 1月1日,
中華民國臨時政府成立。孫中山委藍天蔚為參謀總長,藍天蔚向孫中山詳細匯報了北方鬥爭的形勢,提出了占領東三省,進而從側背直搗幽燕,一舉推翻清王朝的戰略構想。藍說:“大敵當前,若有人懷苟安之心,功必敗於垂成”,“若欲進取中原,規畫全局,非從北部著手不可。某不敏,願率一旅之師,為諸公前驅!”孫中山、黃興等革命領袖認真聽取了藍天蔚意見,制定了革命軍六路北伐的計畫,其中有二路是煙臺關外北伐軍。由藍天蔚擔任這二路北伐軍總司令,統率海陸軍。1月3日,孫中山正式任命藍天蔚為關外大都督、北伐軍總司令。
1912年1月12日,孫中山從南京給正在上海準備出師北伐的藍天蔚去電:“北伐之滬軍即海容、海琛、南琛三艦概由貴督節制,以一事權。”1月16日藍天蔚率領主要由參加上海起義的敢死隊員以及青年學生組成的北伐民軍數千人,並
劉基炎統領的滬軍、
許崇智統領的閩軍、
李燮和統領的光復軍一道,分乘海容、海琛和南琛三艘軍艦以及
泰順、
新昌、公平等運輸船由滬北上。他率領將士們鬥志昂揚,齊聲高唱從湖北傳過來的軍歌破浪前進!北伐軍首先攻克煙臺,與山東、關外民軍會師,聲勢大振,直窺京津,把革命的烽火燒到了清王朝的大門前。
藍天蔚在煙臺設立了北伐軍根據地,並立即命令部隊星夜兼程,分兵襲取了山東境內的
登州、
黃縣,打通北洋門戶。他在煙臺莊嚴宣布:北伐軍不日將開赴
東三省攻略各地,東北將“克日光復”。
為了給北伐軍登入作戰創造有利的條件,藍天蔚親自乘船到大連,將當地分散的革命力量統一組織起來,並布置了各自分擔的任務。在軍事上,藍天蔚派海容等艦隻輪番在
營口等處海面游弋,進行示威,牽制清軍兵力。他還向日本關東
都督發出照會:“切望貴國確保
南滿鐵路之中立,對民軍及清軍,均應一律同等對待”,以便減輕民軍的軍事壓力。在進行了政治、組織、軍事、外交等多方面的準備之後,1月底,藍天蔚接到臨時政府陸軍總長黃興電令:“京師今已孤立無援,請貴軍迅速依據預定計畫,實行進兵北伐。”藍天蔚當即下令,由海容艦掩護三艘運輸船,送北伐軍前往黃河北岸的
花園口海面,作登入的準備。他本人於31日乘永田十九號輪到大連親自指揮。2月1日夜至2日晨,藍天蔚指揮北伐軍主力分別在
遼東半島的
貔子窩、花園口、
大孤山、安東等處同時強行登入。在當地民軍的密切配合下,北伐軍與清軍展開激烈的戰鬥,清軍連遭重創,節節敗退,潰走莊河方面。2月4日,清軍試圖反撲,遭民軍有力反擊,清軍大敗,統領被俘。藍天蔚發布告示,針對清廷對人民強征苛捐雜稅,宣布“免稅令”,下令將民國元年以前積欠的“地丁錢糧,一概豁免”,“所有元年之土貸捐稅”和“各屬雜捐為地方所用者外”也“一概豁免”。在安民告示中,他又宣布了革命宗旨“建立共和政體,人民永保全康。”表明了民主主義的理想,產生了強大的社會動員作用。2月6日,北伐軍占領重鎮瓦房站,民眾高呼“中華民國萬歲!”2月10日,北伐軍占領
莊河廳城,商店、民宅紛紛懸掛
革命軍旗幟慶祝勝利。
藍天蔚率師北伐,粉碎了“勤
王軍”南下的計畫,粉碎了清廷偏安東北的幻想,使垂死掙扎的
清王朝更加陷入腹背受敵的困境。在北伐軍浴血奮戰長城內外,連戰連捷之際,1912年2月12日,清帝被迫宣布退位,延續了二千多年的封建
帝制終於結束了。
毀家紓國 維護共和
南北和議告成,
袁世凱竊取政權。身臨革命
戰爭前線的藍天蔚,接到臨時政府
陸軍部的電報,指令北伐軍停止進軍,撤回煙臺,等候改編。藍天蔚眼見清朝政府的封建官僚們又紛紛在五色旗下獲取高官厚祿,而百姓們依然在痛苦中熬煎,他的救國救民的理想成為泡影,心中充滿了悲憤。
藍天蔚向臨時政府寄上辭職書,回到南方,客居滬杭。3月,
唐紹儀組閣,任藍天蔚為海軍總長,藍拒絕在袁政府中擔任任何官職。藍天蔚因建立民國有功,於民國元年l0月被授於陸軍
中將加上將銜,並由國家資助出國遊歷。
藍天蔚經日本轉赴歐美各國考察政治、軍事,他綜觀各國政教得失,虛心向各國學習治軍、治國的經驗,並將所得記錄下來,抒發自己的感想,寫出許多建議,期望回國後向政府提出,以圖民富國強,對祖國有所貢獻。1914年藍天蔚回國,這時的
袁世凱政府正推行專制獨裁政策,藍的建議自然被束之高閣,時論惜之。
還在北伐軍撤回煙臺時,藍天蔚已預料
二次革命必將會發生,故將部分槍械藏於上海
新舞台。二次革命期間,藍本人雖在國外未歸,但所藏槍械為袁世凱軍警搜獲,藍天蔚歸國後以此而坐罪。後得
陳宦說情方免於難。
1915年,袁世凱密謀稱帝,“恐革命諸子有異議,對藍天蔚偵伺頗嚴”,藍天蔚佯裝飲酒賦詩,悠遊
玉泉山水間,暗中伺機潛回湖北,占三縣宣布湖北獨立。1916年,與豫軍總司令
王天縱等組織討袁聯軍,事敗,退隱
夔州(今奉節),憤欲自戕,以未擊中要害得不死。3月22日,
袁世凱宣布取消
帝制。5月,
北洋政府加封藍天蔚為達威將軍。
1917年
張勛復辟,時藍天蔚寓居津沽,急趕往小站,召集原東北舊部
吳大洲的部下解利民旅長等,對他們說:“群賊方張皇京師,四方未有應者,曷亟討之,奠定國家指顧間事耳!”解旅長等願聽指揮。為了招募軍隊,籌措餉械,藍天蔚變賣了自己的全部家產,又負債借來許多錢款,全部充作部隊的軍費。藍天蔚毀家紓國的愛國行動深深打動了每一個將士的心,許多有志之士在藍天蔚的感召下,紛紛參加討逆隊伍。
這時,
段祺瑞利用全國人民反對復辟的心理,在馬廠起兵,組成“
討逆軍”,只是兵力不足。藍天蔚從大局出發,令自己募集的軍隊悉數加入段的“討逆軍”,藍自己因看出段的陰謀,離開天津回到湖北家鄉去了。
鄂西組軍 舉旗護法
1917年7月,孫中山在廣州掀起了轟轟烈烈的“
護法運動”。藍天蔚又看到了希望,他堅決擁護和支持孫中山,積極投身到這場為維護民主共和政權而戰的革命運動中來。他按照孫中山的布置前往福建、浙江、陝西、河北、遼寧等地,積極與各地誌士共商護法大計,協助南方
護法軍政府。藍天蔚聲明反對
北洋政府的“統一令”,與
北洋軍閥展開了堅決的鬥爭。
10月,惱羞成怒的北洋政府下令通緝藍天蔚,說他:“受
孫文偽令,勾結劉景雙、顧鴻賓、馬梅龍、金鼎臣等,分途四擾,貽害西北,應即褫奪原官,著各省
督軍省長,務獲嚴懲”。藍天蔚被北洋政府褫奪一切軍職和榮典。11月,藍天蔚南下廣州,參加南方
軍政府的工作。
當時,西南各省軍閥“
掛羊頭賣狗肉”,
陸榮廷和
唐繼堯雖然名義上被選為
護法軍政府元帥,但實際上陸、唐一直未就任,他們甚至與北洋軍閥勾勾搭搭,共同排斥堅持革命立場的孫中山。藍天蔚來到廣州後,看到這種情勢十分痛心,“深懼分崩之禍不遠,乃請往滇、黔、川、鄂慰問將士,思以大義相勉”。孫中山同意了藍天蔚的請求,任命藍為川、滇、黔、陝、鄂
宣慰使。1918年春,藍天蔚前往西南各省慰問各護法軍將士,說服他們與孫中山聯合起來共圖護法大業。藍天蔚為革命大業頻年奔波,間
關萬里,形容憔悴,備嘗艱險。利祿不足動其心,挫折未嘗餒其氣,始終不渝,至死不移。他歷盡千辛萬苦,每到一地,均對將士們曉以護法大義。革命黨人
梁鐘漢在回憶這一段情形時說:“1918年我駐兵
巫山,孫先生由粵派赴入川之藍天蔚、
王守愚、方誌樵、潘孝侯、
羅良斌、
李亞東等,均先後來此與我晤談,並以兩廣當局既對孫先生掣肘,不如迎請孫先生到重慶設行營。”然而,藍天蔚雖“譬解萬端,而聽者終少誠意”。那些西南軍閥只想擴展地盤,根本不願真正的護法。1918年5月21日,遭到排擠的孫中山在痛苦地看出“南與北為一丘之貉”後,憤然辭去大元帥職務,離粵轉滬,
護法軍政府解體,
護法運動失敗。
1919年,藍天蔚行抵鄂西。鄂西靖國軍的將士們紛紛請求藍天蔚留下來領導鄂西的鬥爭。“時
王占元督鄂,苛斂無度,民不堪命”,藍天蔚痛心於桑梓的劫難,不忍心鄉親同胞遭受北洋軍閥的蹂躪,他對鄉親們說:“諸子忍飢冒死,為欲靖國難耳,今鄉邦之難且不恤,何有於國家。”於是,藍天蔚就留在鄂西,建立革命武裝。在藍天蔚的號召下,湘鄂志士,聞風景從,革命隊伍迅速壯大。藍天蔚針對當時北洋軍閥王占元統治湖北,殘酷壓迫人民,到處徵收苛捐雜稅,民不聊生的情形,提出首先要
打倒軍閥王占元。鄂西靖國軍在藍天蔚的率領下,向北洋軍閥王占元發起猛烈進攻,“不旬日,施、鶴、鄖諸縣望風而下”,靖國軍所向披靡,“風聲傳北地,朝野盡懷驚”。
為國捐軀 魂歸中原
藍天蔚在鄂西的鬥爭,得到孫中山先生的關心和支持。按照孫中山的指示,藍天蔚在與北洋軍閥展開鬥爭的同時,仍努力做好西南方面的工作,期望西南各軍“
翻然憬悟,共成會師盛舉”。當時藍天蔚的部隊駐紮在四川
夔州(今
奉節)一帶。
1920年夏秋之間,四川爆發了川、滇、黔軍閥間大規模的內戰。10月,正在重慶準備召開國會和組織
軍政府的
李烈鈞等國民黨議員175人被逐出四川,藍天蔚率鄂西靖國軍退駐湖北
恩施、
鶴峰一帶。10月27日,孫中山針對當時西南局勢,在滬給藍天蔚去函,指示:“川事已不可收拾”,“正宜協集各省渙散之力,為一鞏固團體,以助湘中民黨,統一湘省,確定根基,然後用湘力以掃除
游勇,以統一兩廣”。藍天蔚遵照孫中山的布置,將分散在川、鄂、湘邊界的各支分散的護法武裝力量統一起來,組成鄂西靖國聯軍。接著,藍天蔚率鄂西聯軍進入
湘西,欲與李烈鈞、
朱培德、
楊益謙部以及湘西民軍林修海等會合。但是這期間湖南的局勢發生急劇變化;傾向孫中山的
程潛一派將領失敗。11月,藍天蔚被迫率鄂西聯軍退據鄂西一隅。
1920年11月28日,孫中山由滬到達廣州,在廣州重組
護法軍政府,準備興師北伐。孫中山任命藍天蔚為鄂西聯軍總司令。藍天蔚心情振奮,積極配合孫中山“分道出兵,西南聯軍東下,會師武漢”的戰略決策。然而,這時鄂西的情況發生變化。北洋軍閥大軍壓境,企圖消滅鄂西聯軍。加之聯軍糧食緊缺,在這種情況下,“
公知川援不可恃,與其坐而待亡,曷若伸義而死!”藍天蔚被迫孤軍東征。
1921年1月,藍天蔚率鄂西聯軍向盤踞在長江上游的北洋
直系軍閥孫傳芳部發起總攻擊。鄂西聯軍分三路東下,藍天蔚任
胡廷翼為中路指揮官,率所部及易繼春、關克威、
孫彬各部,並豫軍之一部由大支坪、
野三關從正面進攻
宜昌,任顏德勝為左翼指揮官,率所部由
建始以東進取宜昌後方;任
吳醒漢為右翼指揮官,率所部由鶴峰、
長樂進攻
宜都;任
王安瀾為總預備隊指揮官,率所部為各路策應;以
李化民及湘軍
張學濟兩部鎮懾後方;藍本人親赴前線督戰。聯軍前敵迭獲勝利,但是,狡猾的北洋軍閥用巨款買通了鄂西一帶的土匪,這些號稱“神兵”的土匪在後方大肆燒殺搶掠,襲擊聯軍,剛剛組建的鄂西聯軍兵力單薄,在敵軍的前後夾擊下終遭失敗。
藍天蔚率領部隊約萬餘人往四川方面撤退。當聯軍撤至川鄂交界處嵩壩一帶,突然遭到與北洋軍閥勾結的川軍阻截。時值隆冬,朔風刺骨。三軍衣著單薄,軍中無半日之糧。前有川軍堵截,後有北軍追擊,形勢萬分危急。面臨此狀,藍天蔚悲憤仰嘆:“蜀為舉義之邦,乃吾友也!何可操同室之戈!”為了挽救全軍的生命,藍天蔚大義凜然,視死如歸,他拒絕了將士們的勸阻,親往
板橋川軍營地進行談判交涉。而對方早有預謀設下圈套,藍一到即被扣留,先幽禁於夔州(今奉節),後準備押往重慶。
1921年3月31日,藍天蔚自殺成仁,時年44歲。藍天蔚胸懷革命壯志,一心救國,但壯志未酬,終於離開了人世。訊息傳開,三軍同悲,“一時士民鹹為泣下”。藍的部下黃申薌曾赴廣州哭告孫中山。
黎元洪重任總統後,北京政府以藍天蔚護法捐軀,開復原有官爵,追贈
陸軍上將,從優撫恤,並將藍夫蔚生平事跡宣付國吏立傳。1923年6月10日,北京政府在京師
湖廣會館為藍天蔚舉行了隆重的追悼大會,藍天蔚的遺像四周擺滿了花圈和輓聯,其中有幅輓聯寫道“威名與
黃克強、
蔡松坡並峙,共和爭鐵血,後先煒碧各千秋。”以表彰藍天蔚的革命功跡。人們還在他的遺作中見有“此生端為國家來”之語,充分表達了藍天蔚為國為民的革命壯志。
1928年,藍天蔚的遺體歸葬武漢,靈樞先厝於武昌
大東門外
長春觀,後公葬於
卓刀泉伏虎山麓。藍天蔚的陵墓矗立著白色方柱形紀念碑,上寫:“陸軍上將藍公天蔚之墓”。
章太炎曾寫有墓志銘,陵墓四周以白玉欄護圍。解放後,湖北省政府曾給予修整。“文革”中墓被毀,1981年省人民政府重新修復,現列為湖北省文物保護單位。
藍天蔚的三弟
藍文蔚,藍文蔚有一個後人藍懿芳女士,嫁予王氏,移居台灣,育有
三男三女。藍文蔚的獨子藍維中送去參加
中國人民志願軍空軍,在一次與美軍的激烈空戰中,壯烈犧牲,血灑朝鮮國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