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人生生平,主政湖南,督川時期,反對共和,潛心編史,個人成就,軼事典故,
人生生平
主政湖南
趙爾巽祖父於清道光二十四年(1844年)任山東萊州知府,全家定居掖縣城裡。其父亦在萊州府為官。趙爾巽同治十三年(1874年)中進士,入選翰林院編修。
1903年1月,趙爾巽由山西布政使調充湖南巡撫。下車伊始,他把創辦新式教育作為“新政”的第一急務。當時清政府規定各省書院一律改為學堂,因此久負盛名的嶽麓書院計畫改為湖南大學堂,但舊派人物、嶽麓書院山長王先謙等人百般阻撓,此事擱淺。趙爾巽下令將已成立的高等學堂遷到書院內,迫使王先謙等人離開。趙爾巽的新政措施,受到常德學務幫辦、新派人物熊希齡等人的大力支持。熊希齡回響巡撫衙門要求各道、府設一所師範學堂,以解決中國小堂師資匱乏問題,聯合湘西士紳上呈一份在常德共同設立西路師範學堂的稟稿。趙爾巽閱後,批准照辦。1903年秋天,西路師範學堂成立,熊希齡擔任副辦,實際主持校內外一切事務。他的辦學才幹,逐漸受到趙爾巽的賞識。
當時,英、日等國礦商紛紛勾結地痞流氓收買礦契,掠奪湖南境內礦山。名叫卜洛克的英商攜三十萬銀子跑到長沙,設立商號,賄賂當局,圖謀採礦。為保衛礦權,熊希齡等人經深思熟慮,覺得“非購地不足以保礦”,於是向巡撫府呈文.要求設立礦務購地公司,將礦權集中於人民之手,並建議將原有阜湘、沅豐兩公司合併為湖南全省礦務總公司,以抵制外商插手湘礦。趙爾巽欣然採納這一建議,於當年6月成立礦務總公司,布告通商各埠:“凡華洋人來商辦礦,均須總公司章程不得違越。”有效保全了湘省礦權。這一辦法被視為全國樣板,先後有九個省參照湘礦公司章程辦理礦務。
經過幾個月的考察,這年底,趙爾巽上奏朝廷,極力推薦熊希齡,懇請免除對熊的嚴加管束。當時清廷正需要籠絡維新人士,又看在封疆大吏的面上,降旨照準。趙爾巽立即委任熊為西路師範學堂監督,放手讓他辦理一切學務。趙爾巽在湖南所辦的多項新政,諸如廢除書院、創辦各級學堂、派遣留學生、裁撤綠營、編練新軍等,均找熊希齡商量對策.熊希齡知恩圖報,盡力出謀劃策.次年5月,趙爾巽調離湖南,由端方繼任巡撫一職。趙爾巽不忘向新任巡撫推薦熊希齡,使他繼續受到重用。熊希齡後來懷念趙爾巽時說“齡弟不才,受知實深”,乃肺腑之言。
督川時期
督川時期奏設“經征局”負責清理財賦,一年時間財政裕平。對涼山少數民族,實行“改土歸流”,設“平夷局”聯絡少數民族和漢族人民之間的感情,受到少數民族的擁護。
轉督東三省,時值武昌起義爆發,各省革命氣氛熱烈,奉天省革命黨人正準備約定時間舉義回響,趙爾巽以“保境安民”為名調集大軍準備鎮壓,革命被迫轉入地下。中華民國成立後,趙爾巽被解除職務去青島隱居。趙爾巽來青島後住在寧陽路。當時青島人因其巷中住有清朝遺臣,遂名“清官巷”。不久,王公大臣蜂擁沓至,多居巷中,於是眾人又呼為“贓官巷”。趙爾巽用大量資金在青島購置大片房產,他在高密路、天津路、海泊路等建了一大批房子出租或出賣,是當時青島首屈一指的大富翁。
反對共和
1912年2月清宣統帝宣布退位,趙爾巽的心腹謀士、保全會參議總長袁金鎧代趙爾巽草擬的“東三省反對共和十二條”。在外交上也是只承認大清帝國與各國所訂之條約,其他“概不與聞”。隨後趙爾巽、張作霖、袁金鎧等人周密策劃,對奉天乃至東三省全境的革命黨人和無辜平民進行大規模屠殺。據當時的報告稱:“前後為趙爾巽、張作霖等肆意殘殺同胞人達數千以上,及集合各要地進退維谷者不下數萬人,乃趙爾巽猶派兵剿捕,日事搜殺,軍隊所至,殃及婦孺,滅絕人道,至此已極。刻雖贊成共和,實為民軍公敵。”
辛亥革命後,遜清王公貴族、高官大吏紛紛跑到青島居住。趙爾巽長期擔任巡撫、總督之類的高官,宦囊充實,初來乍到便住進德國人興建的斯脫蘭大飯店。會前旅館租金很貴,可每年夏天都人滿為患,讓趙爾巽很不舒服。搬入新居後,不甘寂寞的趙爾巽與陸潤庠、勞乃宣等舊官僚組成“十老會”,常常懷念過去當官的日子。隆裕太后駕崩時,遺老們在膠州海關舉行公祭,趙爾巽因悲傷過度,又加上遭遇風寒,竟臥病不起。
袁世凱竊取總統職位後,多方拉攏有名望的人士。1914年他下令成立清史館,聘請能員編撰《清史》,擬定趙爾巽為館長,于式枚、劉廷琛二人為副館長。趙爾巽於1914年受袁世凱之聘,出任清史館館長。醉心於恢復帝制的袁世凱想藉清史館延攬勝朝遺老、山林隱逸之士,爭取他們的同情與支持。而趙爾巽則想通過纂修清史,以示不忘先朝隆恩。
潛心編史
袁世凱剛上任時,曾邀請趙爾巽出山,趙以“不當二臣”拒絕,還自比為義不食周粟的伯夷、叔齊,聲稱“青島就是首陽山”。雖然答應國史館長之聘,但趙爾巽以生病為由,遲遲不肯動身赴京。他提出了一個條件,就是為他弟弟趙爾豐“昭雪罪名”。趙爾豐在四川保路運動中殺害請願民眾,成為辛亥革命的導火索之一,其民憤極大,被老百姓稱為“趙屠夫”。武昌起義後,趙爾豐被革命黨人鎮壓。袁世凱知道趙爾巽的意圖後,立即授意黑龍江護軍使朱慶瀾上呈為趙爾豐議恤立傳。然後,派人赴川調查趙爾豐事件,最後為其“昭雪罪名”。趙爾巽見條件已經滿足,就赴京任職。他宣稱:“我是清朝官,我編清朝史,我做清朝事,我吃清朝飯。”又自詡為三國時的關羽“降漢不降曹”。趙的做法遭到許多遺老的譴責。
時值軍閥混戰,國力衰微,經費極為緊張,特別是1917年後,費用幾乎到毫無著落的地步。趙爾巽對清王朝心懷眷戀之情,認為事關一代國史,“失今不修,後業益難著手”,再困難也“不敢諉卸”。一方面節約開支,敦促同仁加快進度、多盡義務,一方面以其資望向各軍閥募捐,並言:“不能刊《清史》,獨不能刊《清史稿》乎!”終於1927年編成《清史稿》,為研究清朝歷史提供了權威史料,並極盡褒揚之辭。當年9月3日趙爾巽在北京病逝,時年83歲。翌年,《清史稿》正式付印出版。
個人成就
辛亥革命之後,清朝末代皇帝溥儀被迫退位。以袁世凱為首的北洋軍閥政府,於1914年成立了清史館,著手編纂清史。1914年3月9日,袁世凱發布大總統令,批准成立清史館。館址即設於北平東華門內,延聘漢軍正藍旗人前東三省總督趙爾巽為館長。趙爾巽起初不願就任,袁世凱勸以修清史乃歌頌大清功德之事,正遺老所當效力之處,趙爾巽乃出任清史館館長。趙爾巽任清史館館長時,已是古稀之齡。他一直主持編纂《清史》,網羅了一大批學者。依歷代正史體例,分紀、傳、表、志四類編撰,各類又增加了一些新的內容,如“志”中的邦交、交通,“表”中的大學士、軍機大臣,“傳”中的疇人、藩部等。1927年趙因病去世,由柯劭忞總纂完成初稿,以《清史稿》命名出版,全書五百二十九卷,為歷代正史中規模最大的一部。
軼事典故
為了在動盪中穩定東三省局勢,免受武昌起義後各省紛紛宣布獨立、贊成共和的影響,趙爾巽與袁金鎧等人密謀成立“奉天國民保全會”。在奉天各界代表會議上,奉天巡防軍統領張作霖在會場內外密布武裝人員,甚至公然掏出手槍壓制要求宣布東三省獨立、回響武昌起義的革命黨人,脅迫代表們就範。趙爾巽在張作霖槍桿子的支持下,宣布成立奉天保全會,他本人“當選”為會長。張作霖保駕有功,當上了軍事部副部長,並將所部二千多人開進省城鎮懾民眾。由於趙爾巽與張作霖這種特殊關係,後來《清史稿》缺乏經費時,張大帥提供了巨額捐款。趙爾巽死後,張作霖根據趙爾巽生前建議,續聘柯劭忞兼代清史館館長,委派袁金鎧督率刊印、管理經費。奉天保全會成立之後,趙爾巽電告清廷內閣總理大臣袁世凱邀功。這時,控制東三省局勢的趙爾巽與擔任內閣總理大臣的袁世凱保持極為密切的關係。東三省在趙爾巽的控制之下,當全國大多數省區都已升起五族共和的旗幟之後兩個月,最後一個迫於形勢不得不降下大清的黃龍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