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巡撫,全稱巡撫湖南等處地方提督軍務、節制各鎮兼理糧餉,官銜從二品。巡撫例兼都察院右副都御史,併兼兵部侍郎銜,加銜後升為正二品。巡撫別稱“撫院”、“撫台”、“撫軍”是總攬全省軍務、政務的最高地方長官,其辦事衙門稱巡撫部院。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湖南巡撫
- 機構:隸屬朝廷
湖南巡撫,全稱巡撫湖南等處地方提督軍務、節制各鎮兼理糧餉,官銜從二品。巡撫例兼都察院右副都御史,併兼兵部侍郎銜,加銜後升為正二品。巡撫別稱“撫院”、“撫台”、“撫軍”是總攬全省軍務、政務的最高地方長官,其辦事衙門稱巡撫部院。
湖南巡撫,全稱巡撫湖南等處地方提督軍務、節制各鎮兼理糧餉,官銜從二品。巡撫例兼都察院右副都御史,併兼兵部侍郎銜,加銜後升為正二品。巡撫別稱“撫院”、“...
湖南布政使司為清朝時期湖南省的行政機關名稱。布政使司源於元朝設定的地方行政官名。明初,沿用元制,全國府、州、縣分屬之,每司設左、右“布政使”各1人,與...
長沙,湖南省省會,是長江中游地區重要的中心城市,全國“兩型社會”綜合配套改革試驗區、中國重要的糧食生產基地,長江中游城市群和長江經濟帶重要的節點城市。東鄰江西...
湖南,簡稱“湘”,是中華人民共和國省級行政區。省會長沙,位於中國中部,界於北緯24°38′-30°08′,東經108°47′-114°15′之間,東臨江西,西接重慶、貴州,...
光緒二十二年(1896年),湖南巡撫陳寶箴委託朱昌琳、朱恩紱父子開辦湖南阜南官錢局。 清光緒二十五年五月二十八日,湖南巡撫俞廉三向奏請停辦。...
次年(1904年,光緒三十年)調任湖南巡撫。旋改江蘇。在任嚴申賭禁,察核吏治,修治塘圩,修築道路,並多次上疏論及治國之策。1907(光緒三十三年)年赴京協助開辦...
農曆八月二十一(10月6日)懲處陳寶箴、陳三立父子的上諭發出:“湖南巡撫陳寶箴,以封疆大吏濫保匪人,實屬有負委任。陳寶箴著即行革職,永不敘用。伊子吏部...
此後歷任山東監察御史、廣西按察使、湖北布政使、陝西巡撫、湖南巡撫。余秉性剛直,在御史任內,三月共上70餘奏章,參劾時弊,一時名震京畿,有“余都老爺”之稱。...
楊錫紱(1700-1768),字方來,號蘭畹,江西清江人,清朝大臣。曾任湖南巡撫。...... 楊錫紱(1700-1768),字方來,號蘭畹,江西清江人,清朝大臣。曾任湖南巡撫。...
劉崐(1808---1888)字玉昆,號韞齋,雲南普洱景東縣人。清嘉慶十三年三月十七日生【公曆1808年4月12日】,光緒十三年十二月二十日【公曆1888年2月1日】卒於湖南...
邵友濂(1841-1901年),字筱春(字小村,一字攸枝),初名維埏。浙江餘姚人。清代政治家、外交家,曾任台灣巡撫。早年因父功由監生賞補員外郎,任職工部。1865年(...
孫道仁(1865—1935) ,湖南慈利人,以軍功為福建候補道台。歷任福寧鎮總兵、陸軍武備學堂總辦、長門統領。新軍成立,任陸軍第十鎮統制官。宣統三年(1911年)七月,...
湖廣總督,正式官銜為總督湖北湖南等處地方提督軍務、糧餉兼巡撫事,正式簡稱為湖北湖南總督或兩湖總督,是清朝九位最高級的封疆大臣之一,總管湖北和湖南的軍民政務。...
曹典球(1877—1960),字籽谷,號猛庵,湖南長沙縣黃花鎮人,著名的教育家。曾任任湖南高等實業學堂(今中南大學前身)監督(1908-1912),湖南大學校長(1931.3-1932.10...
湘軍是晚清時對湖南地方軍隊的稱呼,或稱湘勇。太平天國運動興起後,清朝正規軍無法抵禦,不得不利用地方武裝,湘軍就是在這時發展起來的。除了鎮壓太平天國時期的曾國藩...
周慶基(1923-2008),湖北天門人,先後就讀於燕京大學新聞系、輔仁大學歷史系。祖父周樹模,光緒十五年進士,官至黑龍江巡撫兼中俄勘界大臣,民國評議院院長。外祖父余誠格...
魏光燾(1837(丁酉年)—1916),湖南隆回人。晚清政治、軍事、外交上的重要歷史人物。與李鴻章、張之洞、劉坤一等同為十九世紀八十到九十年代清政府的重臣。曾任新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