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背景
租借地(leased territories)
清末以來,在帝國主義強占下,由外國實行直接統治的中國沿海幾個重要海港地區。1894年(
光緒二十年)
中日甲午戰爭中,清政府的腐敗和中國的積弱徹底暴露。帝國主義各國除奪取路礦特權,強迫清政府接受政治性借款等外,紛紛強占海港,劃分勢力範圍,企圖取先分割中國。
德國首先於1897年11月藉口兩名德國教士在山東被殺,派軍隊在
膠州灣登入,驅逐當地中國駐軍,加以強占。清政府要求德軍撤走,遭到拒絕。1898年3月,德國強迫簽訂《膠澳租界地條約》 ,將膠州灣及灣內各島總面積五百五十餘平方公里土地租與德國,為期九十九年,限期內歸德國管理,德有權制定章程,管理包括中國在內的各國進出口船隻。由此開創了以“租借”名義強占中國海港的先例。條約還規定膠州灣潮平一百里內劃為“
中立區”,德軍有權自由通過,清政府在此地駐兵,需先與德國商議,致使此六千五百平方公里的地區實為兩國共管。
俄國在德軍強占膠州灣後,偽裝支援清政府促使德軍撤退,把俄艦駛入
旅順港內,提出租借旅順、大連的要求。它強迫清政府限期訂約,用重金賄賂
李鴻章等,於1898年3月,簽訂《
中俄旅大租地條約》 。兩個月後又簽《續約》。這兩個條約規定,旅順、大連及其附近水域租與俄國,為期二十五年。租地北劃出一段“隙地”,未經俄方許可,中國軍隊不得進入,清政府不得將“隙地”土地、口岸和路礦權利讓與他國。俄國為緩和日本對強占旅大的反對,答應收縮俄國在朝鮮半島地區的勢力,撤走它在那裡的軍事和財政顧問,不阻撓日本在朝鮮發展工商業等。
英、俄長期在遠東爭雄。俄占旅大後,英國為抵制俄國勢力的擴展,提出租借
威海衛,以與俄國對抗。當時威海衛在日本占領下,清政府同意對日賠款付清後,將
威海衛租與英國。因威海衛位於山東德國勢力範圍內,英國聲明不在山東修築鐵路,不與德國爭利,承認德國對山東的權利。1898年5月,
清政府付清對日賠款,日軍撤出威海衛。7月(五月),中英訂立《租借威海衛專條》,規定威海衛及附近海面,包括
劉公島等灣內十英里地方租與英國,期限二十五年。
旅順和威海衛曾是北洋海軍根據地,隔海相望,分據南北入口,是拱衛北京和華北的門戶,這時分別落到俄、英手裡,成為它們的軍事基地。
德、俄提出要求租借北方海港後,法國也要求在
華南沿海建立煤棧,俄國對法國表示支持。1898年4月,法公使向清政府遞交最後通牒,
總理各國事務衙門被迫接受,同意將
廣州灣(今廣東省
湛江市,前身為廣州灣法屬租借地,即
法國殖民地,位於
雷州半島)租與法國,為期九十九年,租借地範圍隨後劃定。
英國針對法國要求,提出擴展香港界址,以抵製法國勢力深入廣東。1898年6月中英簽訂《
展拓香港界址專條》,規定北
九龍半島(包括
大鵬灣、
深圳灣)以及香港附近大小島嶼兩百餘個(總稱“
新界”)租與英國,期限為九十九年。“新界”比英國原已強占的
香港島和南九龍半島的總面積大十一倍。
英占“新界”,法國又要求在
廣州灣取得同等面積的地域作為租借地。它擅自派軍艦登入,占據炮台,力圖擴大範圍。由於法國故意牽延,中法雙方於1899年11月才正式訂立《
廣州灣租界條約》,規定租期為九十九年。法國由此在華南取得一個重要基地,與香港遙遙相對,出現兩國互相抗衡的局面。
德、俄、英、法等國在1897~1899年期間,分彆強占中國沿海重要港口,設治、駐軍,建立獨立的管理體系,對當地實行殖民統治。完全脫離中國的行政系統,並以此作為向中國擴張勢力的基地。例如德國把
膠州與德屬非洲
殖民地同樣看待,設立
總督府,頒布一系列的法令,到1912年,共有一百八十八種,內容無所不包,從軍事、經濟、文化一直到居民的婚喪嫁娶及日常生活細節,都加以管制,並徵收名目繁多的稅捐。
膠州灣還是德國遠東艦隊的重要基地。
分布地
1.中國的外國租借地英國
威海衛:根據1898年7月1日《
訂租威海衛專條》租給英國,為期25年。1923年5月31日簽訂《接收威海衛協商意見書》。1930年10月1日歸還中國。
俄羅斯
中東鐵路附屬地:根據1896年《
中俄密約》和《華俄道勝銀行承辦建造東省鐵路契約》授予俄國租地權。1905年
南滿鐵路附屬地轉讓給日本。中東鐵路其餘部分的附屬地在1920年9月23日被中國
北洋政府收回,改稱
東省特別區。
日本
關東州:1905年從俄國手中接收,1945年被中國收回。
滿鐵附屬地:1905年從俄國手中接收,1945年被中國收回。
德國
膠州灣:根據1898年3月6日《
膠澳租界條約》租給德國,為期99年。1914年11月被日本占領。1922年2月4日中日簽訂《解決山東懸案條約》及《附約》,又於1922年12月1日簽訂《
山東懸案細目協定》,中國於12月10日贖回膠州灣和青島主權,以及
膠濟鐵路。
法國
越南
2.其他國家的租借地
英國
百慕達群島中的
摩根、特克爾、聖大衛
三島:1941年租予美國,用於建設軍事基地,為期99年,以換取50艘驅逐艦。
漢科半島:根據1940年3月6日簽訂的蘇芬戰爭(
冬季戰爭)停戰條款租予蘇聯,為期30年。
蘇德戰爭爆發後被芬蘭奪回。由於該半島過於偏西,不利於在戰時敷設橫跨
芬蘭灣的水雷封鎖線,因此在1947年芬蘭與盟國簽訂《
巴黎和約》時,蘇聯正式放棄漢科半島的租借權,代之以
波卡拉半島。
波卡拉半島:根據1944年9月19日蘇芬戰爭(持續戰爭)停戰條款租予蘇聯,為期50年。1956年提前歸還芬蘭。
科恩群島:1914年《布賴恩-查摩羅條約》租予美國,1971年歸還。
巴拿馬
運河區:1903年租予美國。1979年簽訂《卡特-托里霍斯條約》,運河區由巴拿馬和美國共管。1999年12月14日,運河區主權歸還給巴拿馬。
為修建
開羅至
開普敦的鐵路,英國於1894年5月與
比利時國王利奧波德二世達成協定,將
剛果自由邦東部,自
愛德華湖南岸至
坦噶尼喀湖北岸一塊寬25英里的長條地帶租予英國,以修建連線羅得西亞與
蘇丹的鐵路。作為交換,英國將蘇丹西南部與
烏干達西北部、東經30°以西、北緯5°30'以南、
尼羅河和
阿爾伯特湖以西以北的一片土地(LadoEnclave)租給比利時。租約於利奧波德二世去世後六個月到期。1910年,英國和比利時各自收回畀予對方的租借地。
收回
膠州灣租借地1898年德國強迫清政府訂立《
膠澳租借條約》,強租
膠州灣99年,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後被日本武力奪取,1919年巴黎和會召開,中國政府代表提出收回,並據理力爭,但列強無視中國人民的呼聲,將其轉給了日本,中國代表在全國人民聲援下,拒絕在條約上籤定,由此博得了國際輿論的支持。1922年在
華盛頓會議上,中國代表藉助於國內人民的
反日鬥爭及英、美對日本所施加的壓力,與日本訂立了《解決山東懸案條約》。同年12月10日,中國
北洋政府派代表接收了
膠州灣行政主權,次年元旦,日軍全部撤走。
威海衛租借地1898年英國強迫清政府訂立《中英訂租威海衛專條》,租借
威海衛25年。在巴黎和會與華盛頓會議上,中國代表均提出收回其主權,英國政府為確保“港九”利益,爭取外交主動權,表示可以歸還,但雙方在是否無條件歸還上,爭執頗為激烈,至1930年春,中國國民政府外交部長
王正廷與英國駐華公使藍
普森在南京簽署《交收威海衛專約及協定》。同年10月1日,中國國民政府正式收回威海衛行政主權。
廣州灣租借地1899年法國通過《廣州灣租借條約》,強租廣州灣(今廣東
湛江)99年。
巴黎和會、華盛頓會議上,中國代表多次提出收回其主權,
法國政府為確保華南利益,聲稱可以歸還,但須各國同時交還,因它國反對而不了了之。第二次世界大戰爆發後,法國
維希政府對日本的侵略採取妥協政策,縱容日軍於1943年初侵占了廣州灣。1945年8月,日本帝國主義戰敗,中國
國民政府外交部次長
吳國楨與法國駐華使館參贊戴立堂簽署了《關於交收廣州灣租借地專條》,隨後中國國民政府派出軍政官員接收了
廣州灣。
旅順、大連租借地1898年俄國誘迫
清政府簽訂《
中俄旅大租地條約》,租借旅順、大連25年。1905年日本以武力奪取後,將租期延長至99年,在此後的
巴黎和會、
華盛頓會議上,中國政府代表多次提出收回其主權,但均遭日本無理拒絕。1945年,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即將勝利之時,中國國民政府開始著手準備接收,但蘇、美、英三國卻背著中國秘密署了《雅爾達密約》 ,將旅順、大連租借給蘇聯。為此,國民政府派
宋子文與蘇聯外長
莫洛托夫進行了艱苦的談判,最後雙方簽訂了旅順、大連行政主權歸還中國,旅順為中蘇共用
海軍基地的協定。同年10月,國民政府接收了旅順、大連行政主權。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中蘇兩國政府又經多次協商,蘇軍於1955年從旅順全部撤走。
香港地區1842年、1860年、1898年英國迫使清政府先後訂立《
南京條約》 、 《
北京條約》 、《
展拓香港界址專條》,割占
香港島、
九龍司地方一區,租借“
新界”99年。在此後的
巴黎和會、
華盛頓會議上,中國政府通過外交途徑均未能收回。太平洋戰爭爆發後,香港被日軍占領。抗戰後期,隨著世界反法西斯戰爭的節節勝利,中國國民政府準備以武力接收香港,但英國為確保遠東利益,極力阻撓中國接收,並拉美國對中國施加壓力,香港接收一事最終落空。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多次聲明將在時機成熟之際收回香港主權。1982年中國政府首次提出以“
一國兩制”的原則解決香港問題,中英雙方經20多輪談判,1984年年底中國政府總理
趙紫陽與英國政府
首相撤切爾夫人簽署了中英關於香港問題的《聯合聲明》。1997年7月1日,中國政府實現了對香港恢復行使主權。至此,帝國主義在中國強占的租借地全部被中國政府收回,洗刷了百年國恥。
與租界的異同
“租借地”是指帝國主義國家強迫
半殖民地國家將其劃定的地區強行“租借”。租期25年至99年不等。近代中國第一塊“租借地”出現在
膠州灣〔今青島〕。1897年德軍攻占膠州灣,1898年3月強迫清政府簽訂《膠澳
租界條約》,租期99年。其後,各帝國主義國家相繼強迫清政府簽訂“租界”或“租地”條約,掀起劃分勢力範圍和強占租借地的高潮。“租界”和租借地直接由帝國主義各國管理,是半殖民地
舊中國的地區性殖民地。
租界和租借地的相同點在於:
一、兩者都是列強以武力為後盾,通過
不平等條約攫取的。列強獲得租界或租借地的方式是相同的。
二、無論是租界,還是租借地,實行的都是
殖民主義制度,兩者實行的統治制度是相同的。
四、租界和租借地都是近代中國半殖民地化的重要標誌。
租界和租借地的不同點在於:
租界一、租界都位於沿海沿江的
通商口岸。列強建立租界的初衷,是從經濟角度考慮的,帶有
資本主義的時代特徵。租借地幾乎都位於軍事或政治的戰略要地。列強搶占租借地的初衷,是從軍事和政治角度考慮的,帶有帝國主義的時代特徵。
二、租界的管理模式多樣:有專管
租界,即專門由一國領事管理,如1898年8月29日,日本在天津設立的日租界。有
公共租界,即由幾個國家代表共同管理。它又分為兩種:第一種,由租界內納稅人(不分國籍)選舉代表組織
工部局,受成於有約各國領事管理。如1863年9月21日,上海英美租界合併為“公共租界”,由英美領事為首的幾個國家共同管理,但出租國——中國被排斥在外;第二種,公共租界由包括中國在內的幾個國家共同管理,如1866年4月商定的
煙臺公共租界,租界內警察治安由中國與各國領事館共同負責。租借地的管理模式單一,都由租借國一國代表管理。
三、1845年英租界剛建立時,根據《上海租借地章程》,中國對
租界內行政尚能過問,同時保有對租界內對華犯罪的司法懲辦權等等。1854年,英、美、法三國公使擅自擬定所謂《上海英美法租借地皮章程》14款,沒有與中國當局商議,更沒有經中國當局批准,就擅自實施,剝奪了中國在“租界”內享有的權利,在租界裡推行一整套
殖民主義制度,是非法的。正如1935年《民國上海縣誌》指出的那樣——“吾人應注意者即,1854年地皮章程之議定及實施,均未經中國政府參預,所以英、法、美等國之所以取得行政權,自始即侵占。”所以,中國人民一旦覺醒,就開展了收回租界的鬥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