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生平
早年經歷
1875年3月19日(光緒元年二月十二日),生於奉天
海城縣西90華里北小窪村。1887年,從私塾先生楊景鎮學習三個月。 1888年,其父張有財被賭徒打死,他與二哥前去報仇,槍走火誤傷人命,二兄被捕,他逃走,隨母親王氏、妹妹去鎮安縣(即黑山縣)
趙家廟村(今屬北鎮縣)外祖父家就食。1889年,學木匠當貨郎賣包子學獸醫。
1890年,流落營口縣大高坎鎮,1894年,投
清軍宋慶所部當兵,後升任哨長。1895年,清軍移防離隊回鄉當獸醫,與趙家廟村地主趙占元次女結婚,趙春桂是張作霖的原配夫人,是張首芳、張學良、
張學銘的生母。
1896年,經馮麟閣(後改名
馮德麟)介紹在廣寧縣(北鎮)加入綠林董大虎匪部。
1900年,
義和團運動,
沙俄侵占東北,盛京將軍逃走,地方混亂。他於趙家廟組織保險隊(大團),負責附近幾個村子的治安,後移至北鎮縣中安堡。 他負責的地區稱為“保險區”。張作霖在保險區內很守規矩,不僅遵章守紀,而且維護治安。因此,在這個地區
胡匪的騷擾得到遏制。張作霖也得到村人的稱讚,他由此
聲名鵲起。他管轄的範圍逐漸擴大,達到二十多個村子。
宦海生涯
1901年,春節前夕遭金壽山勾結俄兵偷襲,逃往八角台與張景惠合股,被推為團練長。在途中,趙氏在馬車上生下了一個男孩,即張學良。1902年,於新民受撫,先任馬隊幫帶(副營長)後升管帶(營長)。1904年,
日俄戰爭爆發,先為俄軍效力後為日軍效力。1907年,
東三省改建省制,徐世昌首任
總督,計擒杜立山有功升為奉天巡訪營前路統領。1908年,奉
徐世昌命駐防鄭家屯、洮南,追繳陶克陶胡叛匪。1909年,奉錫良總督之命追繳蒙匪牙什、白音大賚等。
1911年,
武昌起義,帶兵入奉天省城鎮壓革命黨人。1912年,因鎮壓革命黨人被封為關外練兵大臣。
袁世凱任臨時大總統後任其第二十七師
中將師長。
1915年,被袁召入京,表示支持“速正大位”。
袁世凱稱帝後,又被封為
子爵、盛武將軍,督理奉天軍務兼
巡按使。1916年,驅段芝貴離奉,以盛武將軍督理奉天軍務兼巡按使。
虎踞東北
洪憲帝制敗後,他被
黎元洪大總統任為奉天督軍兼省長。1917年,因馮德麟參與
張勛復辟,奪其第二十八師兵權,統一奉省軍政。1918年,於
秦皇島奪取直系購買的日本軍械擴充奉軍。入關支持皖系“武力統一”。被任為東三省巡閱使。1918年9月被任命為
東三省巡閱使,利用
日本的勢力控制了奉、吉、黑三省,成為奉系首領。
1919年,
五四運動爆發,力主鎮壓。日本製造寬城子事件。
孫烈臣任黑省督軍,鮑貴卿任吉省督軍。成為“東北王”。1920年,在
直皖戰爭中助直反皖。1921年,被任為蒙疆經略使,轄熱察綏三特區。進京組織
梁士詒內閣。1922年,
吳佩孚揭露梁內閣賣國媚外,第一次直奉戰爭失敗而歸,宣布東三省獨立,自任保全總司令,整軍經武成立陸軍整理處。1923年,擴奉天兵工廠;
東北大學開學。
1924年,成立東三省交通委員會。組“鎮威軍”六個軍進關與直系再戰,勝,推段祺瑞為“中華民國臨時總執政”。1925年,奉軍進入上海,勢達鼎盛時期。浙江督軍
孫傳芳反奉,
郭松齡倒戈,日軍助張敗郭。1926年,北京會見吳佩孚商定討赤計畫。孫傳芳北上歸附奉系,在天津蔡園開軍事會議組“安國軍”,被十五省推為總司令,決定打南方和西北的國民軍。
1927年6月18日,
張作霖在北京就任北洋軍政府陸海軍
大元帥,代表
中華民國行使統治權,成為國家最高統治者,並組成
北洋軍閥統治時期第32屆、也是最後一屆內閣,成為北洋軍政權最後一個統治者。在位期間多次抵制日本人的誘惑,拒絕簽訂
不平等條約。
皇姑屯事件
1927年,在北京下令絞殺
李大釗等多名革命志士。組成安國軍政府,就任陸海軍大元帥,成為
北洋政府末代國家元首。與日本
滿鐵社長山本條太郎在北京達成《滿蒙新五路協約》秘密諒解。
1928年,北伐軍蔣、馮、閻、李對奉系進攻,奉軍全線崩潰。1928年6月2日,張作霖聲言退出北京。
由於他不肯滿足日本帝國主義的無理要求(包括開礦、設廠、移民和在
葫蘆島築港等),1928年6月4日晨5時許,當張作霖所乘由北京返回奉天專列駛到
皇姑屯附近的京奉、南滿兩鐵路交匯處橋洞時,被日本
關東軍預先埋好的炸彈炸毀,這位
亂世梟雄身受重傷,當日逝世,享年53歲。這就是當時轟動中外的“皇姑屯炸車案”。這一年12月,
張作霖的兒子
張學良發表通電,宣布東三省及
熱河省服從南京國民政府,這就是史稱的“
東北易幟”。
社會評價
正面評價
張作為統鎮要地的
首領,其政治、軍事才能都是值得肯定的。被譽為“亂世梟雄”。蘇日雖將張作霖視成眼中釘,卻也不得不嘆服張是個“壓不倒的小個子”。
孫中山說:“雨亭(張作霖)把
東三省治理得很好,不過外有日本掣肘,處境也很難。如果國家
統一了,建立革命的
中央政府,地方的事就好辦多了。”
負面評價
窮兵黷武:作為
軍閥,張作霖一再發動戰爭,不惜向日本等國借款而且截留鹽稅等
國稅收入用於戰爭。且張作霖的部隊
奉軍軍紀渙散,常有劫掠的現象,戰爭給當地人民帶來了深刻的苦難。
巴結日本:張作霖對
日本採取親善,尤其是初期,且大量僱傭日軍事人員。但後來張作霖大勢已去,國民黨快將統一,當時仍控制東北,不甘心受日本控制,而日本正計畫入侵中國東北,張在東北的牢固統治反而成為日本侵華的障礙。
家庭成員
張作霖共有姐弟五人,共有妻妾六人,兒女十四個(子八人,女六人)
長輩
曾祖父:張永貴;祖父:張發
父親:張有財;母親:王氏
妻妾
原配趙夫人(?-1912年),趙春桂,又叫趙二妞,趙占元之女
繼配盧夫人(?-1974年5月),奉天北鎮縣人,名壽萱,美貌,通文字。1974年5月卒於天津。
三房陶夫人,奉天北鎮縣人,與張作霖結合很勉強,積慮在心,後出家當尼姑。
四房許夫人(?-1976年),出身於天津教坊,遇事有見解。
七七事變後移居美國多年。解放後,隻身回國,1976年卒於北京。
五房壽夫人(?-1966年),奉天人,滿族。黑龍江將軍壽山的一個外室(王姓女子)的女兒,受過教育。單名為懿,有人稱為
張壽懿。最得寵,府中事由她掌管。“九·一八”事變後居天津,1948年冬離津赴滬,轉道台灣,1966年病故於台灣。
六房馬夫人(?-1975年),名馬月清,奉天人,原為壽夫人身邊丫鬟,一直追隨壽夫人左右,在1975年病逝於
台灣。在他之前還有一個王夫人,未生育,病死。
子女
八子 六女
長女張冠英(原名首芳,學良胞姐)、次女張懷英、三女張懷瞳、四女張懷卿、五女張懷曦、六女張懷敏。
他們的年齡相差很大,1898年生首芳,1925年生學銓,前後相差近30年。
兄弟姐妹
姐姐(同父異母),為父前妻邵氏所生;
長兄:張作泰(同母異父),系王氏由李家帶來的;因為與有夫之婦偷情,被父親張有財打死。
次兄:張作孚(同父同母);在與土匪作戰中陣亡,張作孚的長子張學誠(字鑄卿)、次子張學文(字右卿),由張作霖撫養。張學誠後來投靠日本人,被
張學良派人擊斃。
妹妹(同父同母) 。
祖籍爭議
過去,其祖籍主要有兩說。一為河北省說。河北說中又有河北大城、河北高陽、河北河間三說。《
中華民國陸海軍大元帥張公雨亭神道碑》寫道:“公諱作霖,字雨亭。其先為直隸人,清末遷奉天海城。”這通碑文是督軍署參謀長
臧式毅領銜,又有8位處長署名的,載於《張大元帥哀輓錄》。文中明確地說“其先為直隸人”,即是河北人,主河北說。二為山東省說。《中華民國陸海軍大元帥張公行狀》中寫道:“公諱作霖,字雨亭,奉天海城人,遠祖居山東,族甚蕃,清道光初徙居海城。祖發業農,稱素封。”“行狀”是過去死者家屬敘述死者世系、籍貫、事跡的紀念文體。該文稱“遠祖居山東”,主山東省說。
從有關歷史記載看,張作霖的祖籍是諸說並存。因多數主河北省說,
張學良亦自稱他的祖籍是河北大城,故張作霖的祖籍為河北大城。 據《大城縣誌》記載及當地老人記述,
直奉大戰期間,張作霖曾返鄉認祖,但由於族中老人反對(一說認為其年輕時當過“鬍子”——山賊,有辱門風;一說擔心直系失敗使
吳佩孚遷怒於族人)而未能歸宗,張作霖一直對此耿耿於懷。
但據史學專家最新考證,張作霖的祖籍是山西省,其祖先遷至河北省大城縣,再遷至當時的奉天省海城縣遼河邊的“小窪”一帶定居。
後人紀念
書籍
張作霖是
單田芳演播的評書《
亂世梟雄》的主人公。該書從張作霖幼年時代開始講起,直到張學良“東北易幟”結束,情節生動,頗受歡迎。
墓地
張作霖墓,曾為一代梟雄的“東北王”張作霖墓位於
石山鎮南驛馬坊村西頭的果樹林中。1984年8月,
錦州市人民政府將張作霖墓地列為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並雕一
花崗岩標牌立於園中,陰刻
魏碑體“張作霖墓園”。